浅谈德化陶瓷捏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珍品之一,而中国陶瓷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陶瓷艺术一直保持着活力,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创新发展,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和现代陶瓷三方面进行浅谈,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自唐代兴起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备受世人关注。
宜兴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朴素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之一。
紫砂壶在历代艺术家们的创新与传承下,不断实现着陶瓷艺术的升华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紫砂壶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如制作茶具、工艺品等,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部分。
景德镇瓷器则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另一个亮点。
作为中国瓷器之乡,景德镇有着悠久的瓷器制作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瓷器历经千年而不衰,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精髓,兼收并蓄各地瓷器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瓷器传统工艺。
景德镇瓷器在历史长河中传承不衰,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玲珑剔透的器型、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景德镇瓷器不仅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是与当代设计家、艺术家合作,使传统的景德镇瓷器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一面旗帜。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陶瓷艺术也在不断追求着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因此现代陶瓷的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和多元化发展。
现代陶瓷在传承古老工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陶瓷艺术的精髓,创造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现代陶瓷不仅在工艺上进行了创新,更是在造型、装饰、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开发,如功能性陶瓷、装饰性陶瓷、艺术性陶瓷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瓷都德化: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的文化

瓷都德化 :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 的文化
文/ 李秀琴
摘 要 :德 化县 陶瓷 生产 历 史悠久 ,文化 底 蕴 浓厚 ,是 我 国 陶瓷 文化 发祥 地 ,与江 西 景德 镇 湖 南醴 陵 并称 为 中国三大古瓷都。陶瓷文化是独特创意的文化 ,其独特性与创意性的韵味赋予这种文化具有生命和活 力,萦绕于
屈斗宫古窑址—— 历史文明碎片的见证 屈斗 宫 古 窑 址就 在 德 化 城 关 东部 ,人 文 气 息浓 厚 的 德 化 六 中校 园内 。 18 年 1 国 务院 公布 ,屈 斗宫 德 化 98 月 窑 址 列 为 国 家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在 书 香 的 熏 染 下 , 这 座 尘 封 已 久 的 古 窑 址 显 得 那 么古 朴 ,那 么 庄严 。 那 些残缺的瓷器经历 了近千年的腥风淫 雨 ,终 于 “ 云开 雾散”而重见天 日。 屈斗宫古窑址 ,为宋元时代古瓷窑址 ,窑炉类型属 于 “ 笼 窑 ” 。该 窑 址 挖 出的 窑 基 全 长 5 .米 ,宽 14 鸡 17 . 2 9 米 。共 有 1 间窑 室 , 出土 了8 0 .5 7 0 多件 生 产 工具 和 6 9 多件完、残瓷器标 本 ,其产品以纯净莹润的乳 白 70 色为特征 ,其造型和烧制方法具 有明显的宋元时代瓷 器的特点 。古窑址 出土的 器物有 白瓷 、青白瓷、象牙 白 瓷 、青 花 瓷 、五 彩 瓷 、色 釉 瓷 、黑 釉 瓷 等 。 这 些 古 窑址 和出土的大量器物 ,是伟大祖 国丰富 文化遗产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是研 究 我 国瓷 业 发 展 历 史的 珍 贵 资 料 。特 别是 已 经有 大 量 的 窑 址 发 现 了外 销 瓷 产 品 ,在 我 国 陶 瓷外 销 史 上有 重要 的 地 位 。 记 得 有位 诗 人 曾说过 :一 切 只是 过 程 ,包 括生 命 , 而艺术永恒。我在为诗人所追求 的艺术真谛感到震撼 时 ,更 为 这 些 残 缺 古 朴 的 瓷 片 而 感 受 到先 人 智 慧 的 灵 光 。 历 史 文 明 正 是 在 这 些 不 起 眼 的碎 片 中 闪 烁 着 耀 眼 的光 芒 ,给 这 片 静 谧 的 神 奇 的 土 地 捎 来 一 片 亮 丽 的 色 彩 。 因此 瓷 器 文化 是 一 种 独 特 创 意 的 文 化 ,瓷 器 的造 型与 它的具 有独特 韵 味的 工艺 ,相得 益彰 ,为泉 州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陶瓷博物 馆——陶瓷文化展示的平台 德化 的陶 瓷 业 源远 流 长 。早 在宋 元 时 期 ,德 化 瓷 器 的生产和外销就十分兴旺 ,瓷窑大量兴 建 ,产品的数 量可观 ,质量稳定 ,是古代泉州 外销 瓷的一个重要基 地 。 德 化 陶 瓷 博 物 馆 就 是 一 朵 陶 瓷 创 业 史 、发 展 史 的 奇 葩 , 当 你 亲 临 时 ,你 会 仿 佛 置 身 于 一 座 五 彩 纷 呈 的 古 今 陶 瓷 艺术 画 廊 。 每 一 件 光 彩 照人 的 艺 术精 品 ,都 凝 聚着 工 艺 大 师们 继承传统 、锐意 创新 所倾洒的心血与汗水 。神态端 庄 慈 祥 的 观 音 、笑 口常 开 的 弥 勒 佛 、 形 貌 各 异 的 十 八 罗 汉 、琵 琶女 、惠安 女等惟 妙惟 肖的人物塑像 ,精美典 雅的龙凤花瓶 、薄胎 灯罩、鸣翠壶 ,羊脂美玉般光洁 亮丽的酒瓶 、茶壶 、餐具 ……真可 谓巧夺天工 。展柜 里 还 陈 列 着 出土 的 历代 古 瓷 有 :宋 代 的 瓷 粉 盒 、军 持
浅谈德化窑古瓷雕塑艺术

刻 花 与划 花
、
印花 的 装 饰 技 艺
,
刻花与划花 的技法相近
两者相行并用
,
。
线纹较深 较宽
.
或 者 粗 细 转 折 较 为 复 杂 的 图 纹 以刻 划 为 主
且 较 浅 的简 单 图 纹
.
那 些 线条较流 畅而
。
则 以刻 刀 代 笔 而 划 之 了
.
印花 预 先 设 计 好
.
花 纹 的模 印
一
自然 进 化 中
.
德 化 窑 白瓷 雕 塑 技 艺
。
以 何 朝 宗派 为代 表 白成
格
.
在 芸 芸 的 瓷 林 中独 领 风 骚 德化窑作 为 民窑
,
她 不 受 宫 庭 政 治 艺 术 的规 范 束 缚
而 且 在雕塑 装饰上
、
.
不但
、
瓷 器 的生 产 品 类 丰 富 自由 刻花
上
,
、
.
,
也 更 显 她 的灵 活
器 鬻 然鞠
㈨
。
…
浅 谈 德 化 窑 古 瓷 雕 塑 艺 术
O
n
文 许 庆裕
th
e
Sta tu
a r
y A
r
t
o
f O ld P o
r c e
la in F r
o m
Deh
u a
K i ln
德 化 县 位 于 闽 中屋 脊 戴 云 山 下
土 矿 遍 布 十 八 个 乡镇
.
.
由于 山 高 林 密
。
.
优 质 的瓷
一
.
明快 利 落
有许 多纹 饰 刻
终身教育理念下德化陶瓷传统技艺校园传承刍议

终身教育理念下德化陶瓷传统技艺校园传承刍议摘要:德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统陶瓷艺术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逐渐式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这种美好却脆弱的艺术并不了解。
因此,迫切需要广大教师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陶瓷传统技艺的传承为方向,引领新一代青少年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推动传统陶瓷艺术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陶瓷传统技艺;校园传承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师在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时,将陶瓷艺术这种富含传统文化魅力的艺术形式融入到学生人生的方方面面,深化学生对于陶瓷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促使他们在多元化的陶瓷艺术感知、学习、实践和品位中逐步实现陶瓷艺术的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将会在陶瓷传统技艺的体验和实践中完成德化陶瓷艺术的创新、传承。
同时,为了在校园中践行德化陶瓷技艺的终身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借助陶瓷艺术的欣赏、陶瓷艺术实地探访、陶瓷艺术创作参与和陶瓷艺术校本课程的创设,循序渐进地为学生们构建丰富的陶瓷教育活动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形成陶瓷文化的传承意识与终身学习能力。
一、艺术资源欣赏:建立地区文化认同想要在校园中开展德化陶瓷教育活动,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育资源、德化陶瓷艺术品,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陶瓷艺术欣赏,促使学生们观察、感受德化陶瓷的特点和美感。
同时,借助艺术资源的欣赏和体验,学生们将建立本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豪感,进而主动投入到后续的德化陶瓷终身教育活动体验中去。
在实施陶瓷教育活动时,教师将德化陶瓷的发展历史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展示,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到德化陶瓷“始烧于唐,闻名于宋,鼎盛于明清”的发展历程;接着,通过德化陶瓷中的代表作品白瓷瓷器的实物请学生观察——德化白瓷通体雪白,瓷质细腻,感受瓷器周身覆盖的晶莹和温润。
看到学生在资源观察和欣赏中建立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了解和接触过德化瓷器?学生都能积极地回答:有的学生说自己家里有一只白瓷的花瓶,是自己爷爷那一辈留下来的;有的学生表示自己家吃饭使用的碗碟是青花瓷器,听父母说,这也是德化陶瓷;还有的学生表示自家有一个鱼缸,也是德化陶瓷制品……可见,德化陶瓷已经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因此在校园中实践德化陶瓷的终身教育理念是可行的。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艺术既注重传承,又积极探索创新。
本文将从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创新设计理念、材料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讨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1. 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传承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工艺经过岁月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成为了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统工艺的传承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创新则使陶瓷艺术得以与时俱进。
2. 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分布广泛,其中以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瓷和汝窑陶瓷最具代表性。
这些陶瓷工艺多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复杂、制作工序繁琐。
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陶瓷艺术家通过创新工艺和技术,提高了陶瓷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例如,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结合现代技术,将传统的手工制作与3D打印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陶瓷作品。
这种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实现了创新。
3. 创新的设计理念中国陶瓷艺术在设计理念上也不断创新。
传统陶瓷作品大多以自然景物、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为主题,追求纹饰的精致和细腻。
而在现代陶瓷艺术中,一些陶瓷艺术家开始提倡简约、抽象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陶瓷的束缚,将陶瓷艺术引入到更多的当代艺术领域。
例如,陶瓷艺术家谢绍雄的作品《瓷之音》通过对瓷器形态和声音特性的探索,赋予了陶瓷作品更多的感官层面的表达。
这种富有创新的设计理念,使得中国陶瓷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
4. 材料和技术创新材料和技术的创新也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陶瓷材料和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拓展。
例如,在陶瓷材料方面,陶瓷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材料,如陶瓷纤维和陶瓷薄膜等,使得陶瓷作品在功能性和装饰性上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技术方面,近年来陶瓷3D打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制作复杂形状和结构的陶瓷作品成为可能。
浅谈德化陶瓷雕塑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发展

瓷业开始逐渐的走 向衰落 , 直到新 中国成立后 , 经过 陶瓷艺术 家 们的不断努力 , 才使人们真 正的感受到德化 陶瓷文化的博大 精 深, 以及认识到它在我 国陶瓷文 明发展史 上的地位 和价 值。现 在经过广播 、 电视 、 电影等媒体 的宣传 , 我国陶瓷文 化旅游业 得 到了大力的发展 , 使得德化陶瓷文化能够再一次 的大放异彩 , 闪
“ 中国白” 的称 号 。
众所周知 , 德化 陶瓷雕 塑一 直以来都是 以一种 独具品格 的 艺术形式存在于中国陶瓷艺术史上 , 并且每个历史 时期都 出现 了大量 以不同材质和不同形式创作 出来 的 , 烙上不 同时代 印迹 的优 秀作品 。近年来 , 随着 时间的推移 , 人们对德化 陶瓷雕塑 的 认识也不断的加深 , 因此独具时代特 色的德化 陶瓷雕塑 也就开 始受 到越来越多大众 的青睐 。在长期 的发展 中 , 陶瓷雕 塑家们 不论是在装饰艺术上 , 还是在瓷器的花色和 品种上 , 都在不断 的 对德化 陶瓷雕塑进行着演化 、 扩展和提 升, 从 而使得德化陶瓷雕 塑在外观造型上能够 与其 工艺上所具有 的独特韵味相得 益彰 , 最终形成底蕴厚实 、 丰富多彩 、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持久生命 力 的文化资源 , 永久流传。 ‘
耀 着 新 的光 芒 。 2 德 化 陶 瓷雕 塑 的艺 术 特 色 .
德化 陶瓷雕塑制作工艺虽然繁杂 , 但是其品种繁多 , 造 型精 美, 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德化 陶瓷雕塑不但具有 很高 的观 赏价值 , 而且也被广泛 的应用到生活 中, 作 为陈设观 赏用 , 甚 至 远销海外。为了满足大多数消费者 的审美需 求 , 陶瓷雕 塑者不 断对作 品的外部形态进行改进 , 同时还将 当时 流行 的元素和形 式融入到作品中 , 使其无论在 大小尺寸上还是在加 工工艺上都 变得非常的细致 , 从 而吸引更 多人 的目光。
洪华山: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

18浅谈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的传承与发展洪华山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而素有“瓷器之国”之称的景德镇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一件瓷器的制作,成型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代工业与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机械化的成型逐步走向主流市场,由此而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成型模式,致使一些传统的手工成型技法慢慢被人们所遗忘。
时至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景德镇的手工制瓷技艺囊括其中。
也正是因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保护,带动了新一批的年轻人开始对传统手工艺制瓷的追求与重视。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对传统的手工制造逐渐热捧。
这种新热点的出现,使得景德镇涌现了大批的手工作坊,这种手工作坊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是新一代传统的继承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结合。
在成型方面,这类作坊更加注重“手工”的重要性,包括传统的拉坯成型、模具成型等。
成型的着眼点更是放宽至原始的泥料选择,造型的返朴归真。
这种现象的产生,给现当代陶艺发展之路开辟了一条更为广阔而又不失民族特性的新途径。
一、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工艺概述景德镇陶瓷的成型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据由早期的古书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时期。
此时期的成型原始瓷坯,常采用泥条盘筑,手工辅助调整器型。
传统手工成型工序较系统化的形成在宋代才得以建立;成型的工序日渐细化并形成配套系的拉坯、印坯、利坯、修坯等程序。
至明清时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制瓷工具的使用有了更为先进的政变,也由此发明了陶车。
纵观景德镇陶瓷传统手工成型工艺,汇聚了无数陶瓷工匠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成型工艺的变革离不开材料的运用,杨永善《陶瓷传统工艺概论》:“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陶瓷制作的成型方法和装饰工艺类型,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点。
”景德镇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天然的材料便利从而暂获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理位置。
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制瓷成型电话:131****8303洪华山2016·3期·总163期19工艺不仅仅体现在其外表的造型结构上,而是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匠师们丰富的思想内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技术的领悟力和思想创造力。
花卉捏塑的发展探索

花卉捏塑的发展探索作者:赖荣伟单位: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在德化陶瓷产品发展的过程中,从“何氏八法〃中继承与发展起来的瓷塑技法,成功地塑造了各类工艺品,为德化陶瓷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陶瓷花卉捏塑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前期基础。
陶瓷新工艺的成功,开启了陶瓷花卉捏塑艺术新纪元尽管在德化传统工艺雕塑中不乏捏塑工艺的技法展现,但是,只能是以附属性的装饰内容存在, 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清朝末期,德化苏学金(1869-1919)又名光锥,号蕴玉,别号博及渔人,可为一代承前启后的匠师,在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创新中,将之发扬光大。
不仅总结了先人,尤其是何氏技法,而且还从木雕、石雕等姊妹工艺雕刻中习得技法,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传统的瓷塑成型技法。
不仅如此,苏学金还将自己所发展的技艺广泛传播开来,使得德化传统瓷塑得到发扬和光大。
苏学金还是一代陶瓷捏塑高手,在陶瓷艺术产品的制作中,不仅制作了大量的雕塑作品,而且还将捏塑艺术作品推到了新的高度。
1915年,他创作的陶瓷捏塑艺术作品《瓷梅花》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到了空前的轰动,并获得奖金。
这不仅说明德化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成就, 也使德化窑陶瓷重温了世界荣誉的旧梦。
一使德化口瓷艺术再度漂洋过海,赢得了广泛的经济价值及社会经济文化效益。
在这种种荣誉的刺激下,德化陶瓷艺术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获得了成功,从此开启了陶瓷花卉捏塑艺术以主体性的形式展示的新纪元。
工艺品市场的巨大需求,促进陶瓷花卉捏塑艺术的繁荣发展人类有审美文化需求,工艺品的出现正是符合这种精神需要的产物;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是旷古不变的规律。
世界各地文化市场的形成,为德化陶瓷工艺品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1国外工艺品市场需求,推动花卉捏塑技艺的挖掘与传承德化工艺陶瓷,在唐、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己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口)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化陶瓷捏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许秀月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从古至今我国的历史文化历经五千年的时间,早已成了文明中外的鲜明标志。
中国的历史文化有许许多多,其中的陶瓷工艺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德化、景德镇和醴陵三个在瓷器文化上并称中国的三大瓷都,其中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上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德化的陶瓷制作开始于早期的新石器时代,尤其在唐宋和明清两个阶段尤为盛行,一直传承到今天,这为我国的陶瓷文化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关键词:德化陶瓷;捏花艺术;继承;发展
1 德化陶瓷的历史
德化陶瓷的历史非常的长远,至今德化县内还留有宋元时代的碗坪的古窑址。
在古代,勤劳的德化人从新石器开始就自己研究的烧制印纹陶器,从唐代又开始研究烧制青釉器,但最为出名的是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而在元代德化的瓷器开始进贡于朝廷,并且得到了当代帝王的喜爱。
在后来的时期德化陶瓷在产业方面得到了猛烈的发展,成了我国陶瓷产量值和出口值都在首位的陶瓷产区。
德化不仅仅是在陶瓷的工艺上做得非常漂亮,在艺术感的造型上也有不错的成绩,雕通捏花陶瓷俗称通花瓷,是我国独一无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主要的特点是将造型镂空捏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其产生不一样的美。
其中的视觉感受是非常灵巧玲珑剔透,可谓是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品。
而作为新一代的陶瓷艺术设计师,如何更好地完美将历史文化延续下去,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思考和探索。
20世纪的60年代末期,德化陶瓷开始进入到一个讲究高精细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中高档陶瓷生产,德化的捏花艺术瓷同样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雅,从单一到多元化以及功能相配套的过程。
而且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非常有收藏价值的经典之作。
今天,因为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意识,所以陶瓷的生产也进入到全盛的时代,许多观众在参观陶瓷艺术陈列馆时都对德化的陶瓷表示出了赞赏的表情。
尤其是德化的雕通捏花艺术的器型尤为深刻,都给出了花瓣薄如蝉翼、声如磐、白如玉等非常专业的点评,也因此激发了新一代陶瓷艺术设计人员的动力。
2 提高综合素质,继承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从陶到瓷的历史过程中,都是以传统的手工制作生产走出来的。
所以在人的内心中已经深深地种入了这种简单的概念,从内心深处去认识到平常生活中陶瓷真正的价值,也就慢慢地开始忽略了它们其中真正的艺术精华和那种文化的价值。
德化陶瓷选用优质白瓷土,结合石刻、木雕、泥塑等多种工艺技法的特点,并借鉴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风格开创了德化陶瓷的八字技法: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其中捏是陶瓷制作过程中较为重要的。
捏需要把塑性比较好的泥料通过各个手指的揉搓或者推压来形成生动的形象。
多用于手、掌、水珠、挂珠、花瓣、花叶、飘带等的制作。
然后基本成型后要进行塑、雕、刻等精刻技法,让外观更加细致。
最后还要进行修饰,通过刮、削、接、贴让原本拼接的痕迹不复存在且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文化的发展,陶瓷文化的进程也开始慢慢地有了新的创新,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新颖,其实陶瓷器皿是一种生活中的物件,它也是一种艺术品,从而使人们慢慢地改变了对陶瓷的那种单方面的认知观念。
也感受和认识了陶瓷从那种简单单一的陶器发展到现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陶瓷器皿。
这都是随着历史的科学技术和现在生活方式的步伐创新的。
从简单的瓷器到现在完美的一整套的产品,从单一的装饰到各种各样的彩绘,与展现出来的形式有着鲜明的对比。
这些并不是与人类的发展没有关联的,而是隐藏着博厚的科学技术文化与艺术价值的美。
因此,作为一名现代陶瓷行业的技术人员,在学习和欣赏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时也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设计上的审美观,做到时时积累,为以后做打算,这样才能在继承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灿烂的陶瓷文化。
其中必须要做到的是:(1)在创造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必须要研究它的构造知道它发展的规律和展现形式美的规律。
与此同时也要研究陶瓷造型的主体艺术,也要有空间艺术的可述性。
一件成功完美的雕通捏花陶瓷艺术作品,它凝聚着设计者的全部心血和他的思维方式,和平面设计师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它比平面设计更有美感,更多体现的是体量体积空间三大方面的要素,而且往往会受到材料烧制的过程等因素的制约,既要表现出艺术感,又要和科学相统一,这样才能创造出科学与艺术相统一相结合完美的艺术,才能创造出其中的艺术价值。
随着现在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的实用功能和欣赏的品位也在提高,所以也就对捏花艺术其中的创作水平创新精神艺术境界又有了新的要求。
(2)在创作捏花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必须先学习运用线条与形体之间构成的美学,其一,陶瓷的器型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美学的范围,就其性质和方向来说,是各不相同的,也就能够引起了不同的视觉,而水平线也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到垂直线高耸,弧线饱满柔和。
其二,线的性质存在,是由线在人们日常活动中不同的形式反应。
当线条赋予具体造型的时候,要通过设计师的想象来表达端庄流畅圆润柔和的感觉。
其三,在学习研究分析线条的性质以及运动方向来加深理解线条在造型上的可能性,并且要善于利用这种可能性来鲜活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艺术作品。
(3)在创造雕通捏花艺术作品的时候应充分的学习认识到陶瓷的外观造型和陶瓷上的装饰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整体。
陶瓷的造型是体现在空间的表达方式,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先要确立陶瓷的造型,才能确立陶瓷上的花纹装饰,花纹必须是依附在外观造型上的,造型为花纹的思维提供了先决条件。
所以在进行捏花作品的时候必须先从整体来考虑,做出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完美的融合,整体协调统一的完美结果。
3 加强宣传力度
随着我国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在不光追求经济上的提高,也在文化涵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还是很多人对我国的历史没有高度的重视起来,在陶瓷文化上,很多人并不能看出其
中真正想要表达的历史文化,而只是为了看表面的结构,所以也未得到预想的结果。
所以我国的政府和当地的文化艺术部门,要改革政策,尽量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研究到我国的陶瓷文化。
例如,开放陶瓷文化艺术馆,可以做一个ppt来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了解到此艺术品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状况下来进行制作的。
这就促进了人们对文化历史的提高也对陶瓷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观念,可以将研究陶瓷文化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民间来延续和传承我国的陶瓷历史文化。
4 结语
雕通捏花陶瓷艺术是一个充满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类的产物,为我国弘扬历史的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我们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要清楚地意识到,每个设计师设计的作品,都代表着那段时期独特的精神与文明,它不光拥有着灿烂的一面,也有受到当时科学发展程度制约的一面。
所以,我们现在的新一代陶瓷设计师,应该学习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的精华,并把它融合到陶瓷艺术品之中,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的独特文化瑰宝,为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玉新.浅谈陶瓷艺术创作[J] .中州大学学报,1991(Z1).
[2] 陈炎炎.浅谈实用陶瓷的审美与功能[J].职业技术,2007(06).
[3] 苏志勤.浅谈德化青花装饰技法的继承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