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6 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
粤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第6课课件:外国诗歌四首

粤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第6课课件:外国诗歌四首
导读:本文粤教版必修2高一语文第6课课件:外国诗歌四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6课《外国诗歌四首》课件(粤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开阔眼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诗歌的意象,体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丰富诗歌阅读内容的同时,感受中外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
感知诗歌意象,体悟诗歌感情
学法点拨: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感情脉络,体味诗人思想感情。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致大海》教案 粤教版必修2

《致大海》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普希金的生平及他的作品。
2、理解诗人借助大海自由奔放的壮美形象,生发联想,尽情抒怀,表达了渴求自由的愿望。
3、体会诗歌强烈浓厚的抒情气氛。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文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壮志难酬,而又坚定不移的复杂心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作者对于自由的渴望。
2、问题研究法。
对重点段落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
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投影仪 PPT【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音乐:海浪的声音或张雨生的大海)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学生回答)不,要说真话说实话老师也不喜欢诗歌大学时学过散文,小说,戏剧,诗歌我最不喜欢的就应该是诗歌了但是我们却必须对那些把生命的一切献给诗歌的诗人保持敬意,用崇敬的心情来敬仰她们的作品,比如中国的顾城、海子。
又比如我们今天要学到的普希金,因为他们为了诗歌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你们说这样的人我们应不应该敬仰他们啊?(学生回答)非常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剩下的一半那就看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了。
二、作者生平介绍、解题学习《致大海》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伟大引入资料:资料:卡片1: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青年时代,拿破仑信奉卢棱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
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于1792年来到巴黎,曾一度接近雅各宾派,1793年在攻克土伦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被授予准将军衔。
1779,年10月5日临危受命,迅速果断地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授少将军衔,担任巴黎卫戌司令。
次年,被政府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1799年11月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统治,就任第一执政。
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
第6课 外国诗歌四首 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

第6课外国诗歌四首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6课外国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背诵普希金和泰戈尔的名句。
2.正确理解外国诗歌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鉴赏借景抒情.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迷惘喑哑缚住絮语钏镯答案wnynfxchunzhu2多音字露冠薄答案l/luun/unbo/b/b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3答案1闪烁/瓦砾/众口铄金2喋喋不休/通牒/碗碟3啜饮/辍学/点缀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喑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喋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3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2言语烦琐,说话没完没了。
3形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对点小测判断下面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八国联军一侵入北京,慈禧和她的幕僚就束手无策了,只好狼狈出逃。
答案2辨词填空1试图企图试图打算。
企图动词,图谋,打算多含贬义;名词,意图多含贬义。
石头压住了他的腿,他挣扎着__________移开大石头。
搞传销的人都怀着不良__________,坑骗他人钱财。
答案试图企图2寂静安静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安静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稳平静;沉静稳重。
四周__________无声,景色优美。
他__________地躺在病床上,听候医生的安排。
答案寂静安静三.名言警句作者名句1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2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3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
粤教版必修2第6课致大海课件

3.识记字音
(1)单音字。 ①闪烁.( ) ②喑.哑( ) ③峭.壁( ) ④钏.镯( ) ⑤啜.饮( ) ⑥迷惘.( ) ⑦山脊.( ) ⑧照相簿.( ) ⑨波澜.( ) ⑩暴虐.( )
(2)多音字。
①倔倔倔..强脾(气(
) )
②挣挣挣..揣扎((
) )
③卡关卡.卡片.((
) )
④冠桂冠.冠军.((
答案:不同意。诗中的大海虽然具有广阔的胸怀,惊
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如:第 1 节最后两句“你的蓝色 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第 5 节“渔 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但你若汹涌 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但是从诗歌 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原素”中可以看出大海具有 象征意义,它是自由精神的象征。
大海般自由精神的向往;
表现出现实的无情,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在压抑、 消沉、颓丧中,将自由的精神带到寂静的荒原,勉励自 己奋斗不息。
3.有人说《致大海》只描写大海广阔、汹涌、壮丽 的自然景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相关的诗句进 行简要分析。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 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2.背景剖析
(1)《致大海》写于 1824 年。1820 年,普希金因创作 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 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 1824 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 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 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 下了这首诗篇。
6外国诗歌四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2

6 外国诗歌四首自由颂普希金我从你的剑的令人敬畏的边缘识别你,我从你的武力在土的面貌识别你,希腊人的圣骨将复活,并且如以前一样勇敢,万岁,万岁,自由!我将总是透过令人敬畏的剑识别你,在地球寻找我们的憧憬,将随著无畏的精神统领。
希腊人们的死,将得到精神上的自由,现在,古老的英气重生,自由!让我们向你欢呼!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
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
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
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
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900首抒情诗。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出生在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家庭,8岁便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878年赴英国学习。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代表作有长诗《野花》、短篇小说《女乞丐》和诗集《吉檀迦利》。
希姆博尔斯卡,波兰著名诗人。
1925年生,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她的诗“通过精确的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
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
”代表作品主要有诗集《我们为此而活着》《向自己提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各种情况》《大数字》《桥上的人们》和《结束和开始》等。
瑞典皇家文学院在授予她诺贝尔奖时说:“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从事诗歌创作,她的诗歌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粤教必修二]《外国诗歌四首》导学案-word课件
![[粤教必修二]《外国诗歌四首》导学案-word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115a68fe4733687e21aa33.png)
[粤教必修二]《外国诗歌四首》导学案《外国诗歌四首》学案(《致大海》《我一无所求》《底片》《黑八月》)一、重点、难点与对策《致大海》作于1824年。
这一年,普希金遭到流放。
在此之前,诗人曾打算偷渡出海,逃避流放,但没有成功。
写这首诗,正体现着身处困境的诗人对自由的极度向往,表现了诗人在沙皇残酷专制的现实面前,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
奔放而自由的抒情,是《致大海》最重要的特色。
这首诗用开阔的意象,澎湃的激情,拟人的手法,直抒胸臆的文笔,纵情抒写大海。
诗人对大海以“你”相称,向大海倾吐自己的苦闷之情,借大海表达自己的理想向往。
在这一对话过程中,诗人作为抒情主体,获得一个壮阔如大海的抒情形象。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雄浑,诗情奔放,是一曲悲壮而凄美的自由颂歌。
《我一无所求》,题目为编者所加,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发了诗人对所爱的人一往情深却一无所求的心意;诗歌含蓄、优美,用词讲究,意境轻柔。
《底片》从小处着眼,以小显大,以一个小小的“底片”为写作对象,引发人深深的思考。
《黑八月》抒写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前只爱光明日子,现在也爱如黑八月一样的黑暗日子;诗歌意象鲜明突出,情感态度明确坚定。
学习重点:1.领会本单元选编的几位外国诗人的个性风格,感悟他们的诗情诗意。
2.初步认识中外诗歌的不同风貌。
学习难点:理解“大海”这一诗歌意象;品味《我一无所求》中所体现的爱与美;把握《底片》一诗富有哲理和思辩的诗意;感悟《黑八月》所呈现的宽厚的人生胸襟。
学习策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情感,了解外国诗歌的一般特点。
学生可借助网络平台,作一点课外延伸,进一步感受中外诗歌的不同特色。
二、基础与能力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闪烁shuò 絮xù 语迷惘mǎng 喑yīn 哑B.峭qiào 壁倔jué强喋dié喋薄bó 雾C.柔嫩nèn 嗡wēng 嗡湿shī 婆钏chuàn 镯D.体谅liàng 寂jì 静一摞luó 啜chuò饮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下乡体验生活期间,他住在一间风雨飘摇的土屋里,衣着打扮也很土气,俨然一位典型的乡巴佬。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二单元《6外国诗歌四首 致大海》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6外国诗歌四首致大海》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掌握重点词语。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3、分析诗歌的抒情表意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感情。
难点: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外国诗歌的美。
3教学方法
讲读、问答、讨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学时重点
1、了解普希金,掌握重点词语。
2、理解诗歌第一部分内容。
学时难点
把握诗歌的感情。
教学活动
1【讲授】《致大海》第一学时
一、课前预习课文
1、查找有关普希金、拿破仑和拜伦的资料。
2、给关键词注音并释义。
二、导入
1、多媒体播放两首歌曲片段。
(PPT投影歌词,隐去歌曲名。
)。
高中语文致大海教案 粤教版必修2

《致大海》1、走近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
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
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
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
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2、课文品读《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普希金的激进思想和他那崭露头角的声望,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
原想把他流放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的说情,后让他去南方当差(其实是变相流放)。
由于他性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研习课文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致大海
课型
鉴赏课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3.欣赏品味。
欣赏品味是在对全诗理解基础上的更高一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选择1~2处自认为最精彩之处进行品味,并组织学生讨论评判。
4.课堂训练。
根据本课的体裁特点,主要进行诵读训练,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进一步体味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学生画出诗歌诵读时的停顿与重音。
板
书
向大海告别—赞叹大海壮美
致大海
要逃往海外,懊丧失去自由
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追念两伟人,表壮志难酬
为自由奋斗不息
教
学
反
思
安排
1个课时
教学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桨,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2.具体研习。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原素”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学生边轻松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
5.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咏嚼才能探微揽胜,深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