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过程研究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过程研究翻译转换理论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由著名语言学家卡特福德提出。
本文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以欧·亨利短篇小说《带家具的出租房》的汉英文本为语料,探究文学作品翻译中发生转换的过程,以求为今后的作品翻译提供参考。
标签:翻译转换层次转换范畴转换《带家具的出租房》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受到快速发展的语言学的影响,西方学界兴起了以语言学为导向的翻译研究方法。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即是翻译转换研究理论的代表理论之一。
卡特福德构建的翻译转换理论建立在韩礼德和弗思提出的语言学层次和范畴的基础之上。
考虑到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市面上文学作品的译作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包括词汇、语义和句法等方面,评判译作提供了新思路。
虽然这一翻译转换理论由于其忽略非语言因素而遭受批判,但是它确可作为一种系统且客观的方式去解读文学翻译中发生的转换现象。
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基础,分析和解释了欧·亨利短篇小说《带家具的出租房》中译本中发生的翻译转换,以求为今后的作品翻译提供参考。
一、范畴转换范畴转换是指从原语到目的语偏离形式的对应(departures from formal correspondence),然后在不同的级阶(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上发生转换的行为。
卡特福德对范畴转换设定了两个条件:转换发生时,原语和目的语处于同一个语言层次;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确有某种程度的形式对应(卡特福德,1991:88~89)。
范畴转换作为区分形式对应的主要依据,有四种分类: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词类转换(class shifts)、单位转换(unit shifts)和内部体系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本文着重关注前三类转换。
(一)结构转换结构转换是翻译转换中最常出现的范畴转换,它可以发生在所有的等级上。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医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医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是基于社会语言学和翻译学的一个理论体系,旨在探讨人类语言转换与翻译活动的规则与机制,并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分析了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医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包括语义层次、语篇层次和词汇层次等方面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在医学文本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医学文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Abstract:The Katochford Translation Transfer Theory is a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socio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human language transfer and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Katochford Translation Transfer Theory in medical text translation, inclu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semantic, discourse and lexical level, as well as the issue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medical text translation.Keywords: Katochford Translation Transfer Theory; Medical Text; Translation Strategy; Translation Method引言医学文本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本类型,需要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严谨的用语,同时也需要准确传达医学信息,以确保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简爱》译本中的应用

- 230-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简爱》译本中的应用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徐晓琳一、引言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系统,具有不同特点和结构,两者之间无法实现绝对的对等,若想要准确的传递原文信息,且语言表达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就要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转换”。
“翻译转换”这一概念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提出的。
卡特福德(1917-2009)于1965年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他认为“转换”就是“原语进入译语过程中偏离形式的对应”。
二、翻译转换的类别和理论基础根据语言的层次和范畴,卡特福德将“翻译转换”分为两类: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
他提到层次转换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提出的转换理论的基础是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和语言层次理论, 韩礼德将语言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语法、词汇、词形和语音。
但由于词性和语音之间,以及词性和语音与语法词汇之间都无法进行转换,所以卡特福德认为层次转换只存在于词汇到语法或语法到词汇的翻译过程中。
卡特福德认为等值关系可以在阶级之间上下转换,因而将“范畴转换”定义为“翻译过程中对应形式的脱离”。
根据韩礼德对范畴的定义和归类,卡特福德将范畴转换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转换。
三、翻译转换理论在《简爱》中译本中的应用1.层次转换。
汉语通常使用词汇手段来表达数、时态、体等范畴, 而英语则通常用语法手段, 因此, 英汉翻译时常需要利用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层次转换。
在《简爱》中译本中,译者多次使用层次转换来表达时态,请看以下例子:I do my best; and have done it, and will do it. (Charlotte Bronte,283)译文:我尽力而为,过去这样,将来也这样。
(Z h u Qingying, 211)汉语中动词不会为了表达时态而转换为不同的形式,而是会选用一些可以表达不同时态的词,在例子中,“have done ”是完成时,转换为汉语的表达是“过去这样”;“will do ”是将来时,转换为汉语表达为“将来也这样”。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二.“翻译转换” (TRANSLATION SHIFT)理论
➢ “转换” 是指原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
式的对应。。
层次转换 (level shifts) 转换
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1. 层次转换 (level shifts)
➢ 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 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等值成分。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英语介词
汉语动词
2.3 单位转换(unit shifts) 就是指等级转换(rank shift),即指原语中某 级上一个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 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
sentence clause phrase/word group rank word morpheme
➢ 可以是在一种语言中用语法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则用词 汇表达。
四个语言层次:语法、的层次转换)
Eg:
She is showing us her PPT。
她正在向我们展示她的ppt。
英语语法形式(现在进行时be doing)可以用 汉语词汇“正在”来表达
2. 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2]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60-63
[3]林铃.卡特福德翻译转换模式下的翻译研究过程 [A]. 翻译研究, 2009,(5):74
Eg: I saw you yesterday。主 谓 宾 状
我 昨天 看见 你了。 主 状 谓 宾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翻译研究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翻译研究
商务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要求翻译员不仅具备优秀的语言造诣,还需要了解各种商务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行业本质和商务信函的形式。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商务翻译的本质及其挑战。
翻译转换理论批判了翻译的传统观念,主张翻译是一种转换活动,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翻译员需要在转换中理解原文的意思,并根据转换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重置,同时注重目标读者的需求。
商务翻译中,翻译员需要根据行业和文化背景进行转换。
商务信函常常具有针对特定行业的专业术语和习惯用语,需要熟悉相关行业与贸易规则,翻译时还需要将各种隐含信息进行转化,确保读者可以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另外,商务翻译还涉及到很多文化差异问题,如礼仪、信任、谦虚等,这些都需要翻译员在翻译中进行合适的转换。
因此,商务翻译的翻译员需要具备足够的词汇量和专业知识,了解目标市场文化背景,构建一个符合商务信函规范的语言转换过程。
总的来说,商务翻译是一个复杂的活动,需要翻译员具备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等多方面能力。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商务翻译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使翻译员能够通过对原文的理解,进行更准确、更专业的翻译。
因此,商务翻译从翻译转换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本质及其挑战,并为翻译员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论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局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论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局限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一、本文概述翻译理论自其诞生之初,便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因其独特的视角和实用性而备受关注。
卡特福德在其经典之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详细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的转换现象,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然而,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有效性和局限性,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也不例外。
本文旨在探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有效性及其局限,并以简·奥斯汀的《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首先对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核心概念、主要观点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然后,结合《爱玛》的两个中译本,分析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有效性,如词汇转换、语法转换和语义转换等。
本文也将探讨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局限性,如在处理文化差异、文学风格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为今后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有效性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理论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他详细阐述了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转换类型,包括词性转换、句子结构转换、语态转换等,使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操作方向,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以《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译者根据卡特福德的理论,对原文进行了合理的词性转换和句子结构调整,使得译文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提高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有助于揭示翻译的本质。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这一观点强调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再创造。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CATALOGUE 目录•翻译实践背景与意义•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概述•科技英汉翻译实践过程分析•科技英汉翻译实践成果总结与展望•结论全球化趋势下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科技翻译在促进国际交流、技术传播和知识共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作为经典的翻译理论,为科技英汉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运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探究科技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层次转换规律和技巧。
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高科技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为科技翻译工作者提供实用的理论指导和翻译策略,促进科技翻译水平的提高。
010203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概念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定义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核心思想语言单位的对应卡特福德认为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翻译的基础。
翻译转换的必要性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卡特福德认为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转换以确保意义的准确传递。
语言对比尤其是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义和句法对比。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框架,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指导翻译实践该理论丰富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视角,深化翻译研究通过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运用,促进跨文化交流010203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应用价值科技英语翻译难点与挑战030201语言等级与范畴转换与对等科技文本的语境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科技英汉翻译实践案例分析010203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实践背景介绍对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说明了该理论在科技英汉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实践案例选择选取了若干个科技领域的英文文本,包括计算机、医学、生物等,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
翻译过程说明根据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每个案例进行了分析,说明翻译思路、词汇选择、语法结构转换等方面的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g: I saw you yesterday。主 谓
宾
状
我 昨天 看见 你了。
主
状
谓
宾
2. 2 类别转换(class shifts) 当译语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是一个与原语单位 处于不同类别的成分时,就产生了类别转换。
Eg: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英语介词 汉语动词
2.3 单位转换(unit shifts) 就是指等级转换(rank shift),即指原语中某 级上一个单位的翻译等值成分为译语不同等级 上的单位这样一种形式对应的脱离。 sentence clause phrase/word group rank word morpheme
Eg: Surprisingly,politics class is her favorite.
2. 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 类别转换( class shifts) 范畴转换
单位转换(unit shifts)
内部系统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指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脱离。
2.1 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 卡特福德认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转换形式,主 要涉及语法结构的转换。语法里的结构转换可 以发生在所有等级上。
可以是在一种语言中用语法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则用词 汇表达。 四个语言层次:语法、词汇、语音、词形 语法 词汇 (唯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
Eg: She is showing us her PPT。 她正在向我们展示她的ppt。
英语语法形式(现在进行时be doing)可以用 汉语词汇“正在”来表达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 • • • • • • • • • • • • • 第一章 普通语言学理论 第二章 翻译的定义及基本类型 第三章 翻译等值关系 第四章 形式对应 第五章 意义和完全翻译 第六章 转移 第七章 翻译等值关系的条件 第八章 音位翻译 第九章 字形翻译 第十章 音译 第十一章 语法翻译和词汇翻译 第十二章 翻译转换 第十三章 翻译中的语言变体 第十四章 可译性限度
令人惊讶的是,政治课是她最喜欢的课程。 英语单词 中文短语
2.4 内部系统转换( intra-system shifts) 在转换发生于体系内部的情况下,也就是 说,当原语和译语具有形式上大致对应的 结构,而翻译时需要在译语体系里选择一 个非对应的术语时,就可以使用内部体系 转换这个词。
Eg: How are you? 你好吗? / 您好吗? / 你们好吗?
不足之处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种观点 比较片面。这会大大限制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局限我们的研 究范围,使翻译过程和本质得不到正确的,全面的描述和研 究。
卡氏的理论主要分析和描述了翻译过程和翻译转换,但却没 有提及翻译标准,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在翻译中要采用层次转 换和范畴转换的方法。 卡特福德提出的转换模式仅仅适用于语言的句子层级以下, 没有顾及超出句子以外的语言单位如段落和篇章。对语篇, 语义,风格,交际,文化等问题缺乏指导意义。
三.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的价值
运用系统语法的框架将语言层次和范畴的转换机制应用于翻译 研究,强调并深入研究成分分析和翻译对等,提出了一整套比 较完整的翻译模式理论,使翻译走向客观,科学的道路。 卡氏翻译转换理论是机器翻译的先声,也是机器翻译的重要理 论依据。实现机器翻译就要制定一系列转换规则。因此,从理 论上阐释翻译转换,也就有助于机器翻译的发展。 卡特福德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详细描述了和划分了翻译过程中 的种种转换现象,对一向以朦胧经验式和印象式为标准的中国 传统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Catford,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76-79, 141-147 [2]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1: 60-63
多年来一直从事语言的教学和研究 ,能流利地使用法 语 ,比较熟练地掌握除俄语和现代希腊语 ,还略懂德 语、梵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希伯莱语、土耳其语 和印度尼西亚语等多种语言。
翻译代表作
卡氏论翻译的代表作是 196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卡氏唯一的一本翻译理论专著
J.C.Catford
卡特福德
谢瑶
Outline
一. 作者介绍 二.“翻译转换”理论
三. 卡特福德翻译理论体系的价值与不足 四. 参考文献
一. 作者介绍
卡特福德是著名的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 1917年3月26日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 ,先后就读于爱 丁堡皇家高中和爱丁堡大学专攻法国语言文学。
二.“翻译转换” (TRANSLATION SHIFT)理论
“转换” 是指原语进入译语过程中离开形 式的对应。。
层次转换 (level shifts)
转换
范畴转换 (层次转换 (level shifts) 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 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等值成分。
[3]林铃.卡特福德翻译转换模式下的翻译研究过程 [A]. 翻译研究, 2009,(5):74 [4]穆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北京:旅游教 育出版社,1991: 62-63,85-96 [5]穆雷.卡特福德与《翻译的语言学理论》首届(1989)全国青年 翻译理论研讨暨翻译出版交流会会议论文[A].1989 [6] 郑淑明,曹慧.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 用 [J].中国科技翻译,2011,(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