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合集下载

外建史复习资料

外建史复习资料

古埃及部分古埃及建筑成就和艺术特点:1、奴隶主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给贵族以物质力量2、掌握了突出建筑的纪念性的基本构图原则:规模宏大,尺度超出寻常;形体简单、稳重、简单几何体;轴线明确,对称;纵深构图,渲染气氛,统一构思;气势雄伟、严肃、永恒、压抑、神秘3、利用大自然加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4、运用雕刻、模仿自然宏拓建筑5、明确建筑是统治和镇压的精神力量6、柱式的雏形产生,丰富了柱头金字塔特点:1、均朝向正方位2、开始形成一定的空间序列:祭祀厅堂——甬道——河谷神殿——金字塔3、象征通天的阶梯体现太阳崇拜4、尺度巨大,外形简洁,沉稳,突出了纪念性,与环境协调5、由单纯的坟墓向纪念碑的演变体现了建筑有实用功能向精神功能的转化太阳神庙:1、大门——群众性以市场所,气氛喧嚣,热烈,显示法老的恩泽2、大柱厅——少数人朝拜的场所,柱子密集,光线昏暗,气氛神秘,压抑,幽暗,封闭,使人受到震慑,失去自我,显示法老的威严。

太阳神庙的艺术特色:强调崇拜,恩威并济a、实体部分:采用雕像(法老),方尖碑(献给日神,象征太阳的一束光芒),圣羊像(或狮身人首像),大门(墙体)之间对比(方尖碑的尖与墙体)。

主从(实墙为主)的构图处理,突出重点,形成完整统一的艺术特色。

实墙上的浮雕和门前长达一公里的圣羊像,突出一种气氛——宗教气氛。

方尖碑,圣羊像,宗教的。

大门,世俗的:彩色浮雕,象形文字,程式化的人物,彩旗猎猎。

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门的统帅作用。

大门的尺度:观赏尺度与使用尺度的巨大反差。

富丽、喧嚣、热烈的宗教气氛。

强调“恩”的一面b、空间上:塞满柱子的大殿。

神秘,压抑的气氛神秘——光线, 高侧窗压抑——柱子,巨大的尺度,密集的布局。

强调“威”的一面。

古希腊部分柱式:古代爱情海沿岸和岛屿地区的建筑经验,保护墙面,到了公元前6世纪,他们的做法有了成套制度,这套制度被后来的罗马人称之为希腊柱式母度:古希腊柱式中柱子最下部的半径就是一个母度(图31)雅典卫城:国家的象征,位于城市中心的小山上,是古希腊文化的标志,古希腊人宗教活动的中心,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外建史复习资料

外建史复习资料

1.金字塔是古埃及时期典型建筑。

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包括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发展了住宅、城郭、宫殿和山岳台等多种建筑形制。

3.券拱是罗马建筑的最大的特色。

4.罗马五柱式分别为塔司干、科林斯、罗马爱奥尼、罗马多立克和复合柱式。

5.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初成于圣德尼教堂、在夏特尔主教堂配套成型、成熟代表巴黎圣母院、最繁华时期代表作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等。

6.比萨主教堂群包括比萨主教堂、钟楼和洗礼堂。

7.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统治的最后宫殿,以两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院子为中心、南北向的柘榴院、东西向的狮子院8.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史的开始的是弗洛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9.1485年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

10.欧美其他各国18世纪下半叶-19上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11.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

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逝者大道布置,主要代表是太阳神金字塔、月亮神金字塔、羽蛇神庙等12.二战后被公认的五位建筑大师:格罗皮厄斯、勒▪科比西埃、密斯▪范▪德▪罗、赖特、阿尔托。

13.第一类高层9~16(最高50米)、第二类高层17~25(最高75米)、第三类高层26~40(最高100米)第四类高层40层以上(100米以上)一.迈锡尼狮子门:①门上过梁中央厚,两端渐薄②叠涩券呈正三角形③柱子上粗下细④正三角形的浮雕石板⑤大力神砌法防御性强⑥雕刻三角形山花二.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学著作,作者是维特鲁威。

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基本体系,十分系统的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相当全面的建立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并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三.拉丁十字式:在巴西利卡的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纵横两个中厅高出,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很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很多,叫做拉丁十字式。

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

外国城建史(复习整理)古埃及的城市⼀、古埃及社会背景古埃及历史分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30年政治体制:政教统⼀、中央集权、皇帝(法⽼)专制宗教迷信思想:灵魂是永⽣的,⼈⽣是短暂的,陵墓庙宇史永恒的,城市、住房是短暂的。

⼆、古埃及城市概况占埃及象形⽂字“城市” :以圆形或椭圆形内划⼗字组成。

其圆形或椭圆形代表城墙,⼗字代表街道。

城市以⼗字街划分为4个部分。

1、卡洪城: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洪(Kahun)就是⼗⼆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多年建成的。

城市平⾯:长⽅形,边长380X 260⽶,有砖砌城墙围着。

城市分区:⽤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城西为奴⾪居住区,有⼀条8,9⽶宽南北向⼤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区。

厚墙以东⼜被⼀条东西长280⽶的⼤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

东西⼤路的北为贵族区。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有神庙,城东南⾓有⼀⼤型坟墓。

2、底⽐斯城:建于中王国时期,以后王朝有很⼤发展⽽成为古埃及最宏伟的城市。

城市⼈⼝最盛时到达10万⼈⼝。

位置:死者之城位尼罗河左岸,城市位尼罗河右岸。

“⽣者之城”布局:神庙(卡纳克与鲁克索)则是位于城中,与…⽣者之城?结合在⼀起了。

“死者之城”:⾦字塔的设计构思已不适应;皇帝们在⼭岩上凿⽯窟作为陵墓,利⽤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3、阿玛纳城背景:新王国时期国王⾃称为神,宫殿和庙宇结合在⼀起,在⼤殿⾥拜谒国王。

开创了新的⽣活⽅式。

皇帝阿克亨纳顿于公元前1370年左右在阿玛纳建⽴⾸都位置:⾯临尼罗河,三⾯⼭陵环抱,⽆城墙。

格局: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达3.7公⾥,宽约1.4公⾥,顺着尼罗河流向,规划了灵活的棋盘式道路系统。

街道也有部分绿化。

分区:北部为劳动⼈民住区,中部为帝皇统治中⼼,南部为⾼级官吏们的府邸。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第一节古代埃及建筑一、历史分期及其代表性建筑类型:(一)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本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

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为代表。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二)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三)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其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其二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二、风格特点: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第二节古代西亚建筑一、范围及时期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

包括早期的阿卡德——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公元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年~公元前539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6~公元前4世纪)。

二、建筑技术成就:两河流域缺石少木,故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砖、烧砖的筑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办法。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酝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外建史复习整理资料

外建史复习整理资料

外建史重点梳理张立铭建筑学1班1110641121 古代部分重点建筑梳理:1、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及其造型艺术:①孟菲斯一带早期帝王的陵墓。

其形式可能源于对当时贵族的略带收分的长方形平台式砖石住宅的模仿:墓室在地下,地上有祭祀厅堂,外形像向上收进的长方形高台,上下有阶梯和斜坡相连。

②在祭祀厅堂之下造多层的台基(昭赛尔金字塔——将祭祀厅堂从高台基顶移到塔前,而把多层台基向上耸起,发展成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用永久性的材料:石头建造陵墓(吉萨金字塔群——第一个完全用石头建造的墓地建筑群)2、牌楼式大门:①到了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②庙宇有两个艺术重点:一个是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另一个是大殿内部,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

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

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

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3、柱式: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柱式包括柱身、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

成熟的柱式从整体构图到线脚、凹槽、雕饰等细节处理都基本定形,各部分的比例也大致稳定,特点鲜明,决定着建筑风格。

爱奥尼柱式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基,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多立克柱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

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基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见证。

外国建筑史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演变,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代建筑(一)古埃及建筑古埃及建筑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吉萨金字塔群,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

金字塔的精确建造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数学和工程技术。

神庙也是古埃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

神庙的建筑特点是巨大的石柱、精美的浮雕和神秘的氛围。

(二)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建筑风格注重比例和对称。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其中的帕特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展现了优美的比例和精湛的雕刻。

古希腊还有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装饰。

此外,古希腊的剧场建筑,如埃皮达鲁斯剧场,展示了对声学和观众视野的精心考虑。

(三)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在继承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穹顶建筑的杰作,其巨大的穹顶内部空间开阔,令人震撼。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的多层拱券结构和庞大的规模显示了古罗马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

此外,古罗马的浴场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展现了华丽的装饰。

二、中世纪建筑(一)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的特点是穹顶和集中式布局。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巅峰之作,其巨大的中央穹顶和华丽的内部装饰令人赞叹。

拜占庭建筑还运用了马赛克镶嵌艺术,使建筑内部充满了绚丽的色彩和宗教氛围。

(二)罗马风建筑罗马风建筑是中世纪早期的建筑风格,以厚实的墙壁、半圆拱和筒形拱为主要特征。

教堂建筑是罗马风建筑的主要类型,如比萨大教堂。

(三)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为特色。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其精美的雕刻和高耸的尖顶展现了哥特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哥特式建筑在结构上的创新,使得建筑能够达到更高的高度,内部空间更加明亮和通透。

外建史复习整理

外建史复习整理

近现代部分名词解释1.芝加哥家保大厦: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外形依然保持古典比例。

2.伦敦水晶宫:1851年建造。

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设计人帕克斯顿,建筑总面积74000平米,建筑长度1851英尺,象征1851年建造,宽度408英尺,共五跨外形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体,并有一与之垂直的拱顶,各面只显出钢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

3.埃菲尔铁塔:工程师埃菲尔,塔高达328米,内部设有四部水力升降机,它的巨型结构与新型设备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与强大威力。

4.田园城市:1898年霍华德提出,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面貌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重要作用,并成为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

霍华德发表了题为《明天的花园城市》专著。

阐述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提出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绿化。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是工人阶级以合资、合作方式购买土地,在大都会外围创造一个个自立的理想生活与生产环境。

5.红屋:建筑师韦布在肯特建造的莫里斯的住宅,是“艺术与工艺运动”的代表作品。

平面根据功能需要布置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能自然采光,并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刷,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6.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最兴盛时期是1883年到1893年之间。

重要贡献是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和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

建筑特点: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采用了宽阔的“芝加哥式”横长方形窗。

7.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

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代表人:赖特。

设计特点:建筑平坦草地上,周围是树林。

平面呈十字形,增加室内外空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酝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时间在20世纪前后-1914年二. 背景1资产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利用历史形式要求思想上的共鸣;2面对激荡的社会和生产力变革,建筑界仍然缺乏应对措施,而擅长从历史题材中挑选;3考古工作的重大进展使得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成就为欧洲所推崇。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如纺织)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二、复古主义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在欧美流行的时间如:书p4 表1-2-1(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1760年-1880年)定义: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背景: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研究的影响,向往民主、共和,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礼赞。

特点: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式样、讲究理性简洁与和谐之美。

法、美以罗马复兴为主,英、德则较多采用希腊复兴样式。

建筑的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如: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还有纪念性建筑。

建筑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深受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1)政治上:在18世纪前的欧洲,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反应了封建王朝王公贵族侈与腐化的生活。

这引起了讲究理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它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要求用简洁明快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与陈旧的东西。

他们在探索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于是,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2)考古发掘:对古典建筑的热衷,自然引起了对考古工作的重视。

随着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珍品的出人们认识到了它们的优雅典美与雄伟壮丽,于是,人们开始摒弃繁琐、矫揉造作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极崇希腊、罗马艺术的合于理性,认定应当以此作为新时代建筑的基础。

1.罗马复兴:(1)法国:法国是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的纪念性建筑,在这类建筑中,它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和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洛可可,又称路易十五式。

装饰风格,主要体现于室内。

代表作: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先贤祠,柏林勃兰登堡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爱丁堡中学等;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代表作品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1808-1836年)(书p6 图1-2-2)它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2)美国美国独立后,古典复兴建筑盛极一时代表作品:①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年)(书p8 图1-2-4):仿照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

②美国白宫(3)英国英国在18世纪下半叶兴起了罗马复兴的潮流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1788~1835年)2.希腊复兴(1)英国:希腊复兴的建筑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①爱丁堡中学(1825-1829年)②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年)(2)德国:德国主要是希腊复兴式代表作品:①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年,书p7 图1-2-3)②柏林勃兰登堡门(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1760-1880年)定义: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得到一定的反映。

背景:部分小资产阶级反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特点: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伦敦塔桥等(1)浪漫主义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是它的早期,也称为先浪漫主义时期。

先浪漫主义带有旧封建贵族怀念已失去的寨堡与小资产阶级为了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而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和意识。

在建筑上则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1777-1790年)2) 模仿哥特教堂的典型: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1796-1814年)先浪漫主义在建筑上还表现为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有时甚至在园林中出现了东方建筑小品。

)。

(2)从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的第二个阶段,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创作潮流的时期。

这时期的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为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8年,书p9 图1-2-5)英国国会大厦是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哥特复兴式建筑。

德国新天鹅堡(三)折衷主义(Eclecticism)(1820—1920年)定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衷主义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

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又以美国较为突出。

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要满足商业和新奇的需要,近代各种条件促使认识和掌握古代和其他地区建筑式样,旧形式和新时代的要求造成了风格上的混乱;特点:又称为“集仿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织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学院派:巴黎美术学院为折衷主义创作的大本营;把建筑当作纯艺术,追求雄壮,建筑设计方法则是套用、模仿各种古典元素,构图游戏,不重视功能,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马祖国祭祀;1巴黎歌剧院(1861—1874年,书p10 图1-2-6)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重要纪念物。

它的立面是意大利晚期的巴洛克风格,并掺杂了繁琐的洛可可雕饰。

2巴黎圣心教堂(1875-1877年,书p11 图1-2-7)属于拜占庭和罗马风建筑风格混合的例子。

3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法国大革命以后,原来由路易14奠基的古典主义大本营—皇家艺术学院被解散。

后被重新恢复,1816年扩充调整后改名为巴黎美术学院,它在19世纪与20世纪初成为整个欧洲和美洲各国艺术和建筑创作的领袖,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

(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均接受过此类思潮的熏陶)。

第二讲近现代建筑起源启蒙运动;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覆盖领域: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领袖人物:伏尔泰;主张: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理性、科学、民主、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理性思想:功能理性主义,结构理性主义部雷与勒杜:洋溢着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建筑臆想方案,其特征是采用圆柱体、方锥体、圆锥体、球体和半球体等单纯的形体。

部雷,牛顿纪念堂;勒杜,阿克-瑟农皇家盐场三、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前途。

使建筑的高度和跨度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在平面与空间设计上也比过去自由多了,这些突破必然要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一)新材料、新结构和新设备(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运用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途。

材料:生铁。

发展:桥梁(18世纪下半叶)第一座生铁桥,英国塞文河(1775-1779)跨度30M,高12M;,1876第一座升降机与电梯(内部垂直运输的解决)第一座真正安全载人升降机是:美国纽约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1877应用电梯1.生铁结构:(1)最初应用于屋顶屋顶—生铁+玻璃—生铁框架(19世纪)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巴黎法兰西剧院(2)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英国曼彻斯特的索尔福德棉纺厂的7层生产车间(1801年)(3)民用建筑应用铁构件英国布赖顿的印度式皇家别墅(1818-1821年,书p13图1-3-3)重约50吨的铁制大穹顶被支撑在细瘦的铁柱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