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景摄影测量.开题报告
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测量开题报告

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测量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现代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因此,对输电线路进行精确实时的监测和测量以及信息采集和传输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输电线路监测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巡视或飞行器拍照等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精度不高以及安全风险较高,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
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双向近景摄影技术被应用于输电线路的弧长及弧垂测量中,其优势是安全、高效、准确等优点。
因此,本课题选取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测量作为研究内容,旨在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测量方法,完成以下目标:1.分析传统输电线路测量方法的不足,了解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测量技术基础;2.研究如何采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双向近景图像进行处理,获得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准确测量结果;3.开发能够实现双向近景图像采集、处理和输出测量结果的软件系统;4.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验证所提出的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基于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测量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调研和分析线路测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文献,研究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基础原理和应用前景。
2.探究双向近景摄影方式的输电线路弧长及弧垂的测量方法,将所得到的图像进行校正和配准,进行三维坐标系转换和轮廓提取、拟合。
3.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处理过程中应用数学算法与数学模型,采用Python和Matlab等编程软件进行开发。
4.进行实验和应用测试,将测量结果与实际线路进行比对,评估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高输电线路监测和测量的效率与精度,减少人工巡线和飞行器拍照的使用,降低成本,节省资源。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码相机及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在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都习惯使用数字影像记录、传播和展示信息。
数字摄影成像、储存、传输、复制、编辑及共享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品质等特点,使得近年来数字摄影在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景摄影测量(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是一种在距离摄影基线较短的情况下进行影像测量,通过对特定场景中的物体进行多角度、多视图的影像拍摄和测量,以获得物体的几何形状、位置大小等信息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地重建物体的三维形态,广泛应用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地形测绘、机器人视觉、医学等领域。
近景摄影测量具有不接触、高精度、快速、低成本等优点,对于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近景摄影测量中,基于普通数码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的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前沿,因为它避免了专业光学设备高昂的成本。
但是,由于数码相机成像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镜头畸变、图像噪声、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偏差等,普通数码影像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需要一些处理方法以提高影像测量的质量和精度。
因此,本研究拟在近景摄影测量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其测量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方法,以提高近景摄影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研究。
深入研究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和特性,分析影像中存在的误差源和影响因素,探讨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和流程。
2.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总结和分析已有的三维重建技术,重点研究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三维重建算法,如基于图像匹配的三维重建、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重建、基于结构光的三维重建等。
3. 基于普通数码影像的近景摄影测量应用案例研究。
摄影开题报告

摄影开题报告摄影是一种记录现实的艺术形式,通过镜头捕捉的影像可以记录下人类生活的点滴、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绚烂以及人与自然间的互动。
而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决定选择摄影为我的大学开题报告的主题,来探究摄影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度和拓展摄影的多样性。
一、摄影的艺术魅力摄影是一项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增长的艺术形式。
它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爱好者。
在我看来,摄影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记录旅程中的感人瞬间:摄影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那些美丽的景色和瞬间,记录下旅程中那些感动人心的瞬间和故事。
2.充分表达自我:摄影的艺术,对于发现世界的独特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无限,可以让我们通过拍照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更好地传达信息:照片可以传达更多的信息和情感,可以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更多的事情,同时也启发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二、选择摄影主题的意义选择摄影作为开题报告的主题,其实有着比较深的意义。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认知视野。
同时,在更好地了解摄影的历史、发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可以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从而拓展摄影的多样性和深度。
三、哪些是摄影的重要技巧?对于喜欢摄影的人来说,摄影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捕捉和呈现出世界的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摄影技巧:1.选取合适的光线:对于摄影来说,光线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光线会对拍摄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摄影爱好者需要学会找到不同的光线,并合理地利用它们。
2.合理运用摄影器材:常见的摄影器材包括相机、镜头、脚架等等,在运用时需要根据对特定技巧的需求和对场景的判断来进行选择。
3.构图与角度:好的构图能够让照片更有创意、更生动,而正确的选取视角和观察角度同样是重要的。
四、摄影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摄影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
近景摄影测量相关资料-开题报告

德国的Thomas Lake,Wolfgang Forstner对普通相机进行近景摄影测量时,内方位元素及镜头畸变的室内矫正实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芬兰的Haggren H.等人用旋转相机拍摄具有球面效果的照片来进行目标物的测量与目标重建。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Fraser C.S.等人对近景摄影测量的自动化及其校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用在事故现场重现、工业测量等方面,并研制出iWitness等著名摄影测量与建模软件。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PhotoModeler Scanner在
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0901班
学生
指导老师
重庆交通大学
2013年
一、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古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独特建筑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是古代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沉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品位的日渐提高,人们对那些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而最终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古建筑测绘作为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一个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备受关注。
日本京都大学的Ohnishi Y.,Nishiyama S.等人于2006年采用近景摄影测量山体边坡的变形问题,其在边坡上布置大量的标志点,但不设控制点,只把仪器处的三维坐标测出即可。
摄影开题报告

摄影开题报告摄影是一种以光和影为载体,通过拍摄、处理和展示等方式,记录和传达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等社会现象和文化价值的一种艺术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艺术,其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生活中的日常记录、旅游摄影等方面,还能在广告、新闻、艺术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此重要的摄影,其研究和应用也需要不断深入和完善。
亲自去拍摄,练习自己的摄影技能,经验才能不断的积累。
为了更好的探究和提高摄影技能,不少摄影爱好者和专业从业者会进行摄影开题研究和报告撰写。
在摄影开题报告中,一般会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等几个方面。
以下列举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摄影开题报告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摄影开题报告的撰写方式和内容设置。
案例1:《探究胶片摄影与数字摄影的异同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背景:目前,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摄影已经成为主流,而传统的胶片摄影技术逐渐式微,但是一些摄影师仍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这种趋势值得研究。
研究意义:对比分析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的异同点,探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摄影从业者更好地掌握不同摄影技术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摄影方式,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
研究目的:了解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的技术特点、品质和使用方法,分析其异同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实地拍摄、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内容:1. 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的概念及特点;2. 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的技术方面比较;3. 从影像品质、制作流程、成本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比较二者;4. 胶片摄影和数字摄影的未来发展趋势;5. 结论和建议。
研究计划:1. 调研与文献整理阶段;2. 实地拍摄和数据收集阶段;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阶段。
案例2:《以人为本的旅游摄影诠释》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摄影不再仅仅是纪录旅行的行为,而是一种感知和体验旅行的过程。
然而,不少人在拍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风景上,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隧道变形监测中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隧道变形监测中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隧道是地下交通工程中常见的建筑物形式之一,隧道变形监测是保证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测量方法的三维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具有高效、精度高、数据量大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隧道变形监测中。
本论文将重点研究隧道变形监测中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并探讨其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实现方法和技术要点。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内容及意义本文将研究隧道变形监测中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探究其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对隧道变形状况的准确监测和分析。
此项研究对于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研究现状本文将综述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取实验测试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已建成的某一地铁隧道进行实际监测和数据采集,对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原理及优势;(2)隧道变形监测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要点;(3)建立隧道变形监测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4)实验测试和数值仿真分析;(5)结论和展望。
5. 预期成果本文的预期成果包括:深入研究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和优势,建立隧道变形监测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某一地铁隧道变形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6. 论文结构本论文结构分为:绪论、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要点、实验测试和数值仿真分析、结论及展望等几个部分。
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等;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部分主要阐述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以及其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和优势;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和技术要点部分主要介绍隧道变形监测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要点以及监测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实验测试和数值仿真分析部分主要对某一地铁隧道进行实际监测和数据采集,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从而验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及展望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摄影开题报告

摄影开题报告摄影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通过摄影,我们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捕捉到令人心动的画面。
本次开题报告将围绕摄影这一主题展开,从摄影的定义、发展历程、技术要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摄影是通过光的作用,利用摄影机、摄影胶片或数码传感器等设备,将影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再通过显影、定影等化学过程或数码图像处理技术,制成静态影像的艺术。
摄影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其次,摄影的发展历程丰富多彩,从最初的银盐摄影到今天的数码摄影,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从黑白摄影到彩色摄影,再到如今的高清、全景、虚拟现实等多种摄影技术,摄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者,摄影的技术要点包括构图、光影、焦距、快门等多个方面。
构图是摄影中最基本的要素,它决定了照片的美感和艺术价值;光影则是决定照片质量的关键,光线的角度、强度和色彩都会直接影响照片的效果;焦距和快门则是影响照片清晰度和动态效果的重要因素。
掌握这些技术要点,可以帮助摄影师拍摄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最后,摄影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摄影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可以传递信息、记录历史、反映现实,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个人层面,摄影可以带给人们快乐、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可以激发人们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情趣。
总而言之,摄影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媒介。
通过本次开题报告,我们对摄影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挖掘摄影艺术的魅力,探索摄影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摄影,让我们用镜头定格时光,用心感知世界的美好。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法超前预报掘进隧洞中的不稳定块体的开题报告

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法超前预报掘进隧洞中的不稳定块体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隧洞工程中,由于不稳定块体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隧洞的失稳和塌方等意外事故,并且会增加隧洞开挖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如何准确预测和及时处理不稳定块体成为隧洞工程中的重要课题。
当前,隧洞中不稳定块体的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巡视和地质雷达探测等手段,但这些方法存在监测效率低、准确率不高等问题。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因其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隧洞工程中的不稳定块体监测和预测。
因此,本研究拟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结合现场采集的测量数据,对隧洞中的不稳定块体进行超前预报和处理,增强隧洞工程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针对隧洞中的不稳定块体进行超前预报和处理。
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1.搜集隧洞工程的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岩石力学等相关数据;2.借助无人机或其他设备,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隧洞内部和周边区域进行数字化摄影,并获得三维模型和高精度的三维点云数据;3.利用三维点云数据和数字模型,采用激光扫描技术和基于图像的立体重建技术,在不稳定块体上建立初始模型;4.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图像匹配算法,对不稳定块体进行监测和分析;5.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对不稳定块体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超前预报、随时捕捉和处理不稳定块体等。
三、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本研究预期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实现对隧洞中不稳定块体的超前预报和处理,并获得高精度、高效率的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
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有效的隧洞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减少工程建设中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
另外,本技术研究还可以为其他隧洞工程的不稳定块体监测和预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胜利对使用非量测相机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观测结构变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使用小波变换、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手段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处理。其于云南小湾电站的大型洞室内进行现场试验,量测结果达到了较高的精度,但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影响,精度与全站仪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免棱镜全站仪技术在完成古建筑测绘是不需要接触被测点,不需要在观测点上安置棱镜,无需爬高,相对于原始测量技术危险性大大降低,也不会对古建筑造成大的破坏。测量时全站仪直接瞄准观测点,测距光束经自然表面反射后可直接测量距离和坐标,实现了“所瞄即所测”。
全站仪结合数码相机技术是先通过全站仪获取古建筑物上足够特征点的坐标,同时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古建筑物的图像,在内业处理时,将裁剪后保留下的有用图像导入处理软件,插入全站仪获取的特征点的坐标,以便对图像采用“三次变换”方法进行纠正,最后对纠正后的图像进行矢量化得到所需的古建筑的立面图。
武汉大学的李德仁、冯文灏对数字化摄影测量的理论研究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武汉大学研制的全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设备VirtuoZo,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吴世棋、孔建、张德强在1994年采用国产DJS19/1318型摄影经纬仪,以单像解析法,在50m的距离内,使物方标志点的量测精度达到了 。但该方法需要昂贵的专门设备(如专业量测相机和立体坐标量测仪)和经过特殊培训的专门人员,且现场需要布设像控点,准备工作复杂,与全站仪法相比并不占有明显优势。
保加利亚Dimitar Jechev研究使用普通非量测相机进行近景摄影测量,通过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来对非量测相机的缺陷进行校正。
美国加州工学院的Bouguet J.Y.于1999年开发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利用平面标志板校正相机参数,并利用他本人提出的弱结构光技术进行被摄物体的立体建模,在考古和工程测量上很有实用价值。
国内21世纪初叶,三维激光开始被应用于古建筑测绘领域,如用于故宫修复测绘、和数码相机相结合对古建筑物进行快速三维重建等,实现古建的数字化存档,为研究中国古建筑史和建筑理论提供重要资料。但是其技术含量较高,硬件设备昂贵,投入大,易受古建筑物周围高大树木遮挡等,实际实施往往有难度。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由于具有瞬间获取被测物体大量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不伤及测量目标,不干扰被测物自然状态、适合于动态物体外形和运动状态测定、基于严谨的理论和现代硬软件,可提供相当高的精度与可靠性及提供三维空间坐标的各种产品等优点,而成为古建筑的保护、维修或重建工程是最合适和最理想的方法。在古文物、古建筑领域,自动的或半自动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是一强有力的工具,可用于古文物、古建筑的重建、修复、维护、研究和资料记录等。
德国的Thomas Lake,Wolfgang Forstner对普通相机进行近景摄影测量时,内方位元素及镜头畸变的室内矫正实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芬兰的Haggren H.等人用旋转相机拍摄具有球面效果的照片来进行目标物的测量与目标重建。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Fraser C.S.等人对近景摄影测量的自动化及其校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用在事故现场重现、工业测量等方面,并研制出iWitness等著名摄影测量与建模软件。
[5]王京卫、杨风雷、郭秋英,基于免棱镜全站仪的古建筑文物测绘方法[A],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4,第26卷第2期,P178-181
[6]余明、丁辰,过静珺.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用于古建筑测绘的研究[J].测绘科学,2004.10,P69-70.
[7]冯文灏,近景摄影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五、参考文献
[1]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左光之,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科学信息,2010.23,P 188-188
[3]李振涛、许妙忠,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古建筑物重建中的应用研究[B],测绘信息与工程,2007.32(4),P8
[4]曹勇,现代科技在古建筑绘中的应用[A],现代物业,2011,03,P54-56
为了满足古建筑保护的需要,本文综合考虑古建筑测绘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古建筑测绘中最合理和最理想的测量方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并结合PhotoModeler Scanner软件在三维建模和测量中的应用,提出了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结合PhotoModeler Scanner软件运用到古建筑测绘中,以便为古建筑的重建、修复、维护及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
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时间:
七、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意见
负责人:
时间:
于承新、徐芳、宋传增等人应用普通数码相机开展钢结构变形监测的研究,采用透视变换纠正算法,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进行目标点自动识别与定位,实现钢结构瞬间挠度的变形监测。
寇新建等人将光学量测影像数字化应用,研究解决矿山活动塌陷区大范围的地表监测问题,发挥了近景摄影技术在对危险现场处理的技术优势。数字影像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结合的优势使人们致力于研究开发实用的近景影像技术系统,解决一些具体的工程应用问题。
目前,近景摄影的研究方向也还朝着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进行延伸拓展。近景摄影测量在近十余年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民用或军用部门都使用过近景摄影测量。在研究和实践的推动下,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已经日臻完善,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航空航天技术、汽车制造、医学、古建筑与古文化研究、考古等各个领域。近景数字摄影测量作为一种非接触性测量手段,是基于严谨的理论和现代的硬软件设施,可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可靠性强,以像片作为信息载体获取被测物体大量的物理和几何信息。
四、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古建筑的影像资料,结合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通过PhotoModeler Scanner软件对已获得的进行处理,完成对古建筑的三维建模和测量。其中将把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内容上:
(1)研究古建筑测绘的背景、意义以及现状。
(2)研究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深入阐述近景摄影测量的常用坐标系、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共线条件方程式以及共面条件方程式。
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在国际上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下属的一个专门组织,称之为近景摄影测量与机器视觉委员会,在它的组织下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在国外,对于近景摄影测量的研究及进展如下: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Singh R.等人研究对纹理和特征不明显的目标通过近景摄影测量进行三维重建采用主动光线照射目标物来形成人工纹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古建筑测绘是测绘学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建筑遗产记录,监测以及保护工程实施等方面的直接应用,其为古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科学记录的档案,是保护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同时又为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史教学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为继承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探索新的现代建筑创作提供借鉴。在古建筑测绘中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于古建筑的保护、维修或重建工程是最合适和最理想的方法,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摄影测量的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最有极大的潜力和灵活性。在古文物、古建筑领域,自动的或半自动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是一强有力的工具,可用于古文物、古建筑的重建、修复、维护、研究和资料记录等。
日本京都大学的Ohnishi Y.,Nishiyama S.等人于2006年采用近景摄影测量山体边坡的变形问题,其在边坡上布置大量的标志点,但不设控制点,只把仪器处的三维坐标测出即可。
在国内,近景摄影测量在近十余年内有较大的发展,下面就简单列举数例:
中南大学的曾卓乔教授于提出了近景摄影测量的许多新理论新方法,并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将摄影测量的P-H算法从德国引入国内。
三、古建筑测绘的现状
古建筑测绘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科学源自术的不断发展,古建筑测绘技术也越来越多样。如原始测量技术、免棱镜全站仪技术、全站仪结合数码相机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等。
原始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直尺、卷尺、绳、垂球等工具,直接量取建筑物及构件的尺寸的方式采集数据,这种方法延续了几千年,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对于大型和复杂的建筑,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度;对于高处构件的测量和绘制,对操作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建筑物也容易产生破坏。
(3)重点研究近景摄影测量的理论模型。分析光线束平差解法及直接线性变换解法这四种摄影测量中常用理论模型、解算方法和应用范围。
(4)认真研究非量测型数码相机检校的理论和方法。
(5)研究古建筑测绘的野外作业流程。对自动识别标志的合理布设,像片的拍摄方法,控制点及相对控制的布设深入研究。
(6)研究利用PhotoModeler Scanner进行古建筑的三维建模与测量的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PhotoModeler Scanner在
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0901班
学生X X X
指导老师X X X
重庆交通大学
2013年
一、研究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古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独特建筑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是古代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沉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品位的日渐提高,人们对那些经过几千年风风雨雨而最终保留下来的古代建筑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古建筑测绘作为古建筑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一个重要环节,也越来越备受关注。
贺跃光等人介绍了中南大学研制的计算机无接触三维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构成、工作环境、功能、适用范围,以及系统的使用方法。并以其中电子经纬仪虚拟照片法观测隧道周边位移为例,分析了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及其精度。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精度可靠,操作简便,且适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