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超限事故调查报告
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瓦斯超限后该如何处理

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瓦斯超限后该如何处理近年来,矿井事故频繁发生,其中瓦斯事故更是屡屡发生。
瓦斯事故是由于矿井中积存的瓦斯爆炸或突然释放导致的意外事件。
瓦斯事故不仅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矿山的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瓦斯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瓦斯超限、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
瓦斯超限是瓦斯事故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瓦斯超限不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威胁到矿山的安全生产。
什么是瓦斯超限?瓦斯超限是指矿井中积存的瓦斯浓度超过标准值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瓦斯积聚,加剧事故的发生概率。
一些煤矿瓦斯浓度超限,处理不当,不仅会威胁矿工的安全,而且还会使矿山的安全生产受到重大影响。
瓦斯超限的原因瓦斯超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管理不当。
矿井的管理体系不完善、矿工的意识不够,会造成很多的瓦斯超限问题。
如瓦斯测量不到位、通风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不仅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还可能导致瓦斯事故的发生。
二、设备老化。
设备老化、维护不善,导致了矿井的关键设备无法运转,进而导致了矿井的瓦斯超限。
因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三、自然因素。
一些天然因素,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的变化,也会导致矿井中的瓦斯超限,这是无法避免的。
瓦斯超限问题的解决方法一、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瓦斯超限问题的出现,矿山需要做好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到位。
二、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
大部分矿山设备老化,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这就需要矿山重新考虑设备维护与保养的问题。
三、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瓦斯超限问题的解决需要矿山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加大,研发新型的矿用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四、提升人员素质。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文化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瓦斯超限等矿山中的安全问题。
总之,在矿山生产和安全方面,要考虑对瓦斯超限事件的综合防范,合理有效的控制、处理瓦斯超限事件,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

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一起瓦斯超限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调查。
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提出了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本报告旨在为相关瓦斯矿井工作人员、监管部门以及瓦斯矿井企业提供经验教训和借鉴。
1. 引言瓦斯超限是指瓦斯浓度超出安全标准,达到可燃性或爆炸性的阈值。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对一起瓦斯超限事故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揭示事故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2. 事故背景详细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矿井情况以及事故的后果。
该事故发生在某瓦斯矿井中,造成了多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并采取措施确保其他矿井的安全。
3. 事故原因分析在该矿井事故中,主要存在以下原因:3.1 不合格的瓦斯浓度检测设备事故发生前,矿井内的瓦斯浓度检测设备存在不合格现象,无法准确测量煤矿中瓦斯浓度的变化。
这导致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瓦斯浓度超限的情况,无法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2 工人培训不足事故发生时,矿井内的工人对瓦斯超限事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较低。
在事故发生前,工人未能及时发现瓦斯浓度的异常,并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
这说明相关工人在瓦斯超限事故应急处理方面的培训不足。
3.3 管理不善矿井管理部门在事故前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
例如,未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检测,未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未对矿井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 预防措施和建议为了防止类似的瓦斯超限事故再次发生,本报告提出了以下预防措施和建议:4.1 定期检查瓦斯浓度检测设备矿井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瓦斯浓度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准确地测量和报警功能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检测设备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2 加强工作人员培训矿井企业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瓦斯超限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松林煤矿“11-27”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Different lives have different happines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松林煤矿“11?27”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4年11月27日3时52分,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松林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03.2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王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及省长陈敏尔等领导立即对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等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传达国家和省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指导并组织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宋元明、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11月27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了以贵州煤矿安监局、省安全监管局局长李尚宽为组长,贵州煤矿安监局总工程师赵九利、省监察厅副厅长申楚、六盘水市政府副市长陈华为副组长,贵州煤矿安监局、省安全监管局、监察厅、公安厅、总工会、能源局、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事故调查组,并邀请省、市检察院参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鉴定。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和技术鉴定分析,查明了事故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及防范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
松林煤矿隶属于贵州吉龙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龙公司),位于贵州省盘县松河乡,为证(照)齐全、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的生产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吉龙公司下属共有8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216万吨/年。
松林煤矿矿井范围内有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15层,事故发生在 17号煤层,该煤层的原始瓦斯含量为21.61立方米/吨。
矿井采用斜井、平硐联合开拓,并列抽出式通风,矿井主井进风2252立方米/分钟,副井进风893立方米/分钟,总回风量为3465立方米/分钟。
煤矿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

煤矿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一、事故概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煤矿瓦斯超限事故。
该事故发生在XX年XX月XX日XX时许,当时煤矿正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事故导致X名矿工死亡,X名矿工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该煤矿瓦斯超限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的设施和管理不到位该煤矿在瓦斯监测设施和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监测设施不完善,无法准确检测煤矿中的瓦斯含量,监测数据不及时、不准确。
另外,煤矿管理人员对瓦斯超限的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瓦斯超限应急响应机制,导致应急处理不及时、不有效。
2.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煤矿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也是导致瓦斯超限事故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矿工在生产作业中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执行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忽视了瓦斯超限的风险。
另一方面,矿工对于瓦斯超限的检测仪器使用不熟悉,在瓦斯浓度超标时未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3.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该煤矿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
矿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对于瓦斯超限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煤矿管理部门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跟进矿工的安全培训需求,导致矿工对于安全规程和操作要求的理解和掌握不够。
三、事故教训及对策1.加强煤矿瓦斯监测设施和管理煤矿应加强对瓦斯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建立起完善的瓦斯超限预警机制,对于监测到的瓦斯超限情况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2.强化煤矿瓦斯安全培训加强对煤矿瓦斯超限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素质。
对矿工的瓦斯超限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培训,确保矿工在瓦斯超限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煤矿管理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矿工的安全作业。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监督和考核,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黔西南州普安县政忠煤矿“8.”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警示通报

黔西南州普安县政忠煤矿“8.11”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警示通报2015年8月11日15时20分,黔西南州普安县丰联矿业有限公司政忠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截至目前,已造成12人遇难、1人失联。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防范煤矿事故发生,现将该事故有关进行通报并提出以下要求:一、事故基本情况政忠煤矿为15万吨/年的生产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事故发生在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
事故当班入井69人,其中事故区域17人(12172探煤下山12人,12172运输平巷5人),事故区域外52人。
事故发生后,事故区域外52人安全升井,事故区域除12172探煤下山4人安全升井外,已造成12人遇难、1人失联。
二、事故暴露出的主要问题经过对事故情况的初步调查,暴露出事故煤矿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该矿未采取区域、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冒险组织掘进,发生突出的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未进行瓦斯抽采。
(二)该矿井下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可靠,掘进工作面未实现专用回风,导致事故发生时灾区扩大。
(三)2006年该矿井田范围内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但该矿未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特别是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在事故前曾发生过卡钻、顶钻、喷孔等突出预兆,但未采取安全措施,冒险作业。
(四)该矿安全管理混乱,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人员定位系统损坏后未及时维护,不能正常使用;未严格执行人员出入井登记等制度,出入井人员情况不清。
(五)事故发生后,该矿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事故,迟报约5小时,导致救援不及时。
三、下一步采取的措施此次事故反映我省部分煤矿企业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各地、各煤矿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继续以重典治乱、猛药去疴的高压手段给非法违法行为以雷霆打击,确保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一)切实落实瓦斯防治责任。
永响煤矿2014年瓦斯超限分析处理报告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8月1日瓦斯超限分析处理报告永响煤矿2013.8.12013年8月1日瓦斯超限分析处理报告分析时间:2013年8月1日分析地点:煤矿会议室参加事故分析处理人员:刘情武唐克平、王志刚、杨育辉、茶国朝、唐守亚、黄彬、及八点班瓦检员邹信明、安全员邵林书、电工黄德章记录:茶国朝一、瓦斯超限地点及时间:2013年8月1日八点班10501回采工作面T1瓦斯探头在15:27:13至15:45:52时超限。
二、事故类别:瓦斯超限三、事故经过:2013年8月1日八点班10501回采工作面T1瓦斯探头在15:27:13至15:45:52时超限。
最大CH4max=2.63%,累计异常时间:00:18:39秒。
八点班监控员杨海鸥在15:26发现10501回采工作面T1瓦斯探头显示数据上升,于是电话汇报矿长杨育辉及总工程师王志刚并汇报调度室。
总工程师王志刚立即打电话至井下找到带班矿长邓取林及瓦检员邹信明进行处理及查明原因,及时撤出10501采面及其回风流中巷道内的所有人员,并安排电工黄德章切断电气设备电源,在10501回风巷防突风门外及10501运输巷开口点拉上警戒线、进入回风流经过的所有入口设置警戒,严禁人员进入10501采面及其回风流中,15:30当班采面瓦检员邹信明打电话至调度室进行汇报总工程师王志刚:“由于上隅角采空区顶板来压,矸石掉落砸坏上隅角采空区的抽放管,导致上隅角瓦斯积聚未及时抽出致使瓦斯超限”。
在总工程师安排下,安排当班矿长及瓦检员邹信明进行排放瓦斯,待上隅角瓦斯浓度降到0.8%以下时,及时扯开上隅角采空区隔离墙,更换里面砸坏的抽放管,更换完后及时打设好上隅角隔离墙并进行瓦斯抽放。
15:44,瓦检员邹信明电话汇报总工程师王志刚:“10501采面上隅角抽放采空区瓦斯的抽放管已更换好,隔离墙已打设完毕”。
总工程师立即安排开启抽放泵进行抽放瓦斯,16:20,上隅角瓦斯浓度降至0.8%以下,总工程师、矿长安排采面停工观察,瓦检员巡查工作面并随时汇报矿调度室。
21604运顺底抽巷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

21604运顺底抽巷瓦斯超限事故分析报告2011年10月16日中班15时35分,因21604运顺底抽巷耙装机后两帮硐室内施工的地质钻孔未及时连抽,造成回风流内瓦斯超限,最高瓦斯浓度为1.04%。
为认真吸取这次瓦斯超限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根据青龙煤矿的有关规定,10月18日下午13时30分,在通防工区会议室,由通防副总石运全组织,通防工区周斌,调度室贺涛,安监室张诚、陶秀红,抽采工区吕震华、刘勇、蒋维鹏参加,对此次瓦斯超限事故进行了认真分析,经汇报经理层后通报如下:一、事故经过10月16日早上9时左右,监控中心发现21604运顺底抽巷回风流内瓦斯偏高达0.78%,并向调度室和通防工区汇报,同时调度室通知通防工区下井查看情况。
接到通知后,马赞和房利立即下井。
到现场后,发现二采区三中反石门段Φ315mm的瓦斯抽放管路积水严重,21604底抽巷开口处顶板瓦斯最高达1.04%,两人在21604运顺底抽巷开口处连续放水5桶后,才将抽放管路内的水放完,放完水后21604运顺底抽巷开口处顶板瓦斯浓度降到0.76%。
2011年10月16日15点左右抽采工区电钳工刘勇、蒋维鹏进入21604运顺底抽巷,按工区安排连抽迎头两帮硐室内的地质钻孔,走到21604运顺底抽巷迎头后,看见抽采工区的其它电钳工正在延接Φ315mm的瓦斯抽放干管(此时Φ315mm的瓦斯抽放管已延接至距耙装机距离约30m,需再接3根管子)。
16时左右Φ315mm的瓦斯抽放管路安装好后,电钳工刘勇、蒋维鹏将迎头地质孔连抽到Φ315mm管路上后离开。
(根据10月17日9时左右抽采工区胡华现场查看情况,迎头左右两帮地质孔连接到Φ315mm的瓦斯抽放管后,连接处的Φ108mm的闸阀并未打开抽放,连抽后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钻孔施工情况:根据抽采工区钻孔施工汇报记录,21604运顺底抽巷迎头右帮地质孔是10月15日13时31分施工完毕并进行封孔,施工长度80米。
瓦斯超限事故追查分析报告

瓦斯超限事故追查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瓦斯超限事故进行了追查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事故原因和措施不足,提出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瓦斯超限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工业安全事故,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经济损失。
在分析中,我们发现导致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和管理不力等。
通过加强设备维护、操作培训和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率。
1. 引言瓦斯超限事故是指实际工作场所瓦斯浓度超过安全标准所导致的事故,通常会引发严重的爆炸和火灾。
该类事故在化工厂、煤矿和石油开采等行业比较常见。
本报告旨在通过追查和分析瓦斯超限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和改进建议,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2. 事故背景(这部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描述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等信息)3. 事故原因分析3.1 设备故障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瓦斯超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设备故障。
在事故发生前,设备的关键部件出现了故障,导致瓦斯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磨损、缺乏维护、设备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建议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更换老化的部件。
3.2 操作失误除设备故障外,操作人员的失误也是瓦斯超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操作人员可能由于疏忽、缺乏经验或操作操作规程等原因,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瓦斯超限问题。
为了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我们建议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3 管理不力除了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管理不力也是导致瓦斯超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管理层对于瓦斯浓度监测和报警系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等。
为了改进管理水平,我们建议加强对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4. 事故预防措施和改进建议4.1 设备维护为了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我们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设备,及时修复和更换老化部件;- 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培训维修人员,提高其维护技能和责任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斯超限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通过矿总工和通风科调查,对2015年9月6日早班2088回风巷瓦斯超限汇报如下:
事故经过
1、2015年9月6日11时28分54秒,由于维修地面变压器,使2088回风巷局扇停风,导致瓦斯超限(2.39%)。
2、当班瓦斯监控值班人员×××接到井下报警后立即将情况报告当班值班领导×××,值班领导×××接到报警通知后立即组织煤矿安全员、瓦捡员、瓦斯监控员等相关人员召开会议,根据《×××煤矿瓦斯超限处置方案》、《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管理规定要求部署瓦斯排放措施及成立瓦斯排放领导小组。
会后,领导小组人员及时赶至事故现场,根据会议要求组织落实瓦斯排放工作。
超限原因
地面变压器故障,停电检修,使2088回风巷局扇停风,导致瓦斯超限。
处理措施
1、由于当班井下无人员作业,瓦检员负责在在地面各入井口站岗,禁止无关人员入井。
2、排放瓦斯启动局扇时,断续点击开关启动局扇,开启时间要短于启动时间,待工作面积聚瓦斯吹散后,再启动
局扇,使风流由里向外整体排放。
3、在排放瓦斯时,瓦检员站在全风压风流与回风流汇合处靠近新鲜风流侧检查风流中CH4浓度及CO2浓度,并控制在1.5%以下。
如CH4浓度超过1.5%是时,应停止局扇运转,待全风压风流与回风流混合处CH4浓度及CO2浓度降至1.5%以下时再断续点击局扇开关进行瓦斯排放。
4、局扇正常通风后,回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CH4及CO2浓度稳定在1.0%以下时,在检查工作面出风口风流中CH4及CO2浓度,如高于1.0%时继续排放,待稳定在1.0%以下,在由里向外逐步检查巷道回风流及工作面的CH4及CO2浓度。
只有回风流及工作面的CH4浓度低于1.0%,CO2浓度低于 1.5%时,才由指定人员依次由外向里逐步恢复供电系统,开始正常工作。
5、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要求执行。
处理结果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采取逐级排放的方法。
排放过程由技术矿长×××现场指挥,整个排放工作都有安全员、瓦斯检查员、通风技术员等专业人员配合进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同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排放工作安全顺利的完成。
防范措施
1、瓦斯检查员24小时在井下跟班检查瓦斯。
2、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停风,井下所有人员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至地面。
3、监控室每班有值班人员值班,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
4、机电部门须停电维修作业时,必须提前4小时通知×××煤矿安全技术科。
××××煤矿
二〇一五年九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