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8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8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13”矿难,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

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

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8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8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13”矿难,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

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二)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息,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死亡825人,同比增加2起、死亡增加201人。

在这14起特别重大事故中,煤矿7起、死亡360人;非煤矿山1起、死亡243人;烟花爆竹2起、死亡73人;消防火灾1起、死亡33人;道路交通2起、死亡64人;水上交通1起、死亡52人。

黑龙江宝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月11日清晨4时4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方正县宝兴煤矿距离地面1700米处的作业层发生瓦斯爆炸。

爆炸发生时共有36名工人在井下作业,除2人生还外,其余34人全部遇难。

在事故发生前的2时16分到3时35分之间的70多分钟里,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记录了10次瓦斯报警,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时41分45秒,瓦斯浓度达到1.72%,报警时间持续5分钟。

调查组调查后确认,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宝兴煤矿在采空区着火、井下瓦斯严重超限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导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天潭酒店特大火灾事故2月2日17时5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道外区天潭酒店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3人死亡,23人受伤。

专家经过勘查认定,这起事故属于违规操作。

服务人员向取暖用煤油炉内注入溶剂汽油,造成爆燃引发火灾。

火灾起火处在天潭酒店一层正门门厅,起火点在门厅西北角约两平方米处。

烟火从门厅往里烧,从一楼向二楼蔓延,引燃室内可燃材料,使室内严重缺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致使在场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

贵州木冲沟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月24日14时55分,贵州六盘水市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当时井下两个班353名工人正在交接班,爆炸发生后,296人安全升井,18人受伤,3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81.4万元。

经调查,木冲沟煤矿瓦斯超限,没有执行限期整改的决定,违章作业。

导致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矿灯失爆。

此次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

据了解,自1983年以来,该矿已发生4次瓦斯爆炸事故。

寺河矿“2·2”瓦斯爆炸事故

寺河矿“2·2”瓦斯爆炸事故

寺河矿“12·2”瓦斯爆炸事故水、火、顶板、瓦斯与煤尘,在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恶魔”中,瓦斯当是主角。

据统计,死亡3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的比例接近70%,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的比例达到90%以上。

煤矿瓦斯事故,不仅量多,而且其危害也大,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对矿井造成严重破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负面影响。

我国煤矿中,相当一部分矿井是高瓦斯矿井,561处国有大中型矿井中,就有高瓦斯矿井277处。

近年来,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些矿区在治理瓦斯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从整体上讲,瓦斯还没有得到根本掌握,瓦斯事故依然较为频繁。

2003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596起,死亡2118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瓦斯事故33起,死亡766人。

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煤矿就占了7起,其中瓦斯事故6起,死亡325人。

在这6起瓦斯事故中,有4起事故尤其引人注目:2003年2月24日14时55分,贵州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班井下有353人作业,其中296人安全升井,18人受伤(4人重伤),39人死亡。

2003年5月13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井下二水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爆炸范围涉及一个采煤面和两个掘进面,当班井下有114名作业人员,其中86人死亡,9人重伤,19人轻伤。

2003年8月14日12时40分,山西阳泉煤业集团三矿裕公井扩二区南六掘进工作面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8人死亡。

2003年11月14日11时44分,江西丰城矿务局新建煤矿1010回采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51人死亡,5人轻伤。

上述4起瓦斯事故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一方面是这4起事故都发生在国有重点煤矿。

众所周知,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条件相对较好,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管理基础相对扎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比其它煤矿重视得多,抓得也比较紧;另一方面是这4起瓦斯事故都是特别重大瓦斯事故,共造成204人死亡,13人重伤,42人轻伤,不仅给发生事故单位的职工造成了心里阴影,更重要的是在全国造成了负面影响。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事故经过:1999年11月24日,山东烟大轮船轮 渡有限公司“大舜”号滚装船,因风大浪高、 动力丧失,在山东牟平姜格庄附近搁浅倾斜, 尔后沉入海底。船上共有旅客船员312人,死亡 282人。 是一起在恶劣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船长决策 和指挥失误,船舶操纵和操作不当,船载车辆 超载、系固不良,烟大公司有关单位的安全管 理存在严重问题,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教训
航 空 事 故
2002年4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 767客机(CA129航班)在韩国釜山坠毁,造成128 人死亡。 2002年5月7日晚9时35分左右,中国北方航空 公司一架麦道82客机在大连港海域上空失事, 112朵生命之花瞬间凋谢,陨落于茫茫大海中。
案例6 案例6 特大翻车事故
北京京民大厦火灾事故
2004年6月 9日15:56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 到报警,位于朝阳区华严里的京民大厦西配楼一层 发生火灾。市消防部门立即调出8个消防中队和1个 物勤大队、36部消防车前往扑救。17:02分火灾 扑灭。此次火灾共造成9人死亡,39人受伤,市卫 生局当即调救护车赶赴现场,全力以赴救治伤员。 经初步调查,焊接与防水工程交叉作业是导致火灾 发生的直接原因。6月9日下午,承担京民大厦游泳 馆修建工程的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施工人员 用聚氨酯防水材料对游泳馆地面做防水处理。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
教训之一:对恶劣的气象海况预计不足准备不充 分,贸然出海。 教训之二:船长决策和指挥失误。 教训之三:大舜轮出港前安全检查工作严重失职。 事故处理: “11.24”大舜轮特大海难事故已经中 共中央、国务院同意结案处理。对烟大公司总经 理、副总经理等4人,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 处分,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山东省省长李春 亭、交通部部长黄镇东等13名领导干部和有关人 员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

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事故报告一、事故概述2022年6月15日下午2点30分左右,我公司位于淮北市的一座煤矿发生严重安全生产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7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500万元。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是矿井内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详细过程据事发地周边矿工反映,当天下午2点左右,他们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紧接着煤矿的井口冒出浓烟。

矿工们立刻意识到出事了,纷纷向公司报告并组织自救。

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知了消防、安监和急救人员前往事故现场,并与当地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

经过救援人员的全力努力,事故现场5名被困矿工被成功救出,但另外7名矿工不幸遇难,其中3人受伤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设备报废和现场维修的成本。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矿井内的通风系统存在故障,无法正常运转,导致煤尘和有害气体在井下积聚。

其次,事故发生前,矿工们在检修设备时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设备失效,也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此外,矿井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存在大量隐患,比如未更新的灭火器、损坏的消防栓等,这也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三、事故原因分析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报告,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矿井通风系统故障: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设施,能够有效消散有害气体和煤尘。

而在本次事故中,通风系统的故障导致有害气体和煤尘在井下无法有效排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矿工未按规定操作:在事故发生前,矿工未按规定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比如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器等。

这些违规操作增加了矿工在事故中受伤甚至遇难的概率。

3. 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事故发生地的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灭火器长时间未更换,消防栓损坏丧失作用等。

这些隐患的存在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四、教训及改进措施根据事故分析,我们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我们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芦岭矿“4.7”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

芦岭矿“4.7”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

芦岭矿“4.7”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002年4月7日凌晨4时2 5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发生一起特大岩、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 3人死亡芦岭“4.7”事故发生后,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事故抢险救灾工作已于4月2 1日结束。

一、事故经过4月7日夜班,基建一区共出勤8人,跟班干部为工会主席王家琢。

当班人,员进点后先敲帮问顶,超前临时支护,后开始打眼。

1:3 0左右,通风区瓦检员白淑合测定迎头瓦斯浓度为0. 26%。

4:0 0时多,11 818-3#溜煤斜巷发生岩、煤与瓦斯突出,岩、煤和瓦斯沿11 818岩石轨道巷,冲破- 590大巷的双向风门,逆流通过井底车场,波及到1182采区,致使11 81、1182两个采区瓦斯超限,中央风井出风瓦斯浓度最高时为18%。

突出的岩、煤将7 3 6多米巷道充满,实测突出的岩、煤总量为8 7 2 9吨,突出的瓦斯总量为9 3万立方米。

二、事故原因这次突出事故,未发现地质构造变化,且距9煤底板垂直距离达1 0米以上,又非放炮诱导,但突出强度、突出煤与瓦斯量、波及范围、持续时间、冲击威力为建国以来全国少见的。

这次的突出“层位”、突出“机理”,均超越了以往的突出规律。

这充分说明在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上,满足于以往经验和书本规定,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对制约矿区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一通三防技术研究、规律探索还不够;对矿井局部瓦斯异常区的突出危险性认识不足,依靠科技抓好安全生产的力度不够,一些防范手段、设备还不够先进等。

三、汲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1、认真吸联芦岭矿事故教训,进一步提高安全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真正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在行动上坚决落实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做到不安全坚决不生产。

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在安全的前提下来研究如何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芦岭矿巷道贯通造成多起事故的分析

芦岭矿巷道贯通造成多起事故的分析

l 事故 分析
1 1 测量 上 、 口定位 不准确 . 下
采空 区有大量积水 ( 0 m )施工离设计 位置剩 2 0, 0 1m时 , 0 没有采取打钻放水措施 . 掘进时采空区积水 倾泄 而下 , 冲垮巷道 工 字钢 棚支 架 3 0多棚 , 在迎 正
头作业 的 9人均 死 于水 患 , 教训 深 刻。见 图 3 。
采 空 区
Ⅱ2 切眼设计长度 10 考虑采煤工作面接替 84 9m.
时间 紧. 安排两个 掘进 队相 向施 工贯通 。 从上 向下施工 队施工到 10 0m后停头 , 切眼 尚剩 2m. 0 安排从下 向上 的施 工队施工 ,在贯通时发现该巷道左右错茬 10 .m,
造成工作面无法摆车而停止生产见图 1 。
维普资讯
20 0 2年 6月
矿 业 安 全 与 环 保
第2 9卷增 刊
芦 岭矿巷 道 贯通 造成 多起 事故 的分析
张德 银
淮 北矿 业 集 团套 司 芦岭 煤 矿 . 徽 宿 州 2 4 1 ) 安 3 13

要 : 对 淮 北矿业 集 团公 司芦岭煤 矿近 几年 因巷 道贯 通造成 多起 事 故 , 出事 故原 因, 制 针 找 并
定 一 系列措 施加 以防范 。
关 键词 : 道贯通 ; 巷 事故 ; 分析 ; 措施 中图分 类号 :D23 T 6 文献标识 码 : c 文章编 号 :0 8— 4 5 20 )3 一 l4一 2 10 4 9 (0 20 + O 3 O
淮 北矿 区芦 岭煤 矿位 于 安徽 省宿州 市境 内,走 向长 77 m, 斜宽 3m, .k 倾 k 面积 2 .k , 17 3 1 于 90年 投产 . 目前 产量 稳定 在 20万 ta 0 / 。矿井 八 、 、 九 十层 煤 为 主采 煤层 ,矿 井开拓 方式 为竖井石 门多 水平 开 拓: 一水平 一 0 m, 4 0 二水平 一 9 m. 50 三水 平 一70 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8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8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

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13”矿难,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13”事故的惨痛教训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

这次事故夺去了8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尽管我们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不安全不生产”,但在衡量企业的发展时,往往还是看效益的多,看安全投入的少,看政绩的多,看弥补安全欠账的少。

发生事故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我们要求不严、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抓落实不够,安全生产检查中存在着整改不到位的现象。

近年来,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部署多、检查多,但在整改上抓得不紧、落实不够。

企业则往往单纯强调安全投入资金紧张,导致安全投入不足。

“5·13”事故后,在对淮北地区煤炭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期间,我们在排查中发现不少安全隐患,这些隐患有的事前尚未发现,有的事前虽已发现,但督促整改不到位。

这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贯彻不力,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严。

芦岭煤矿2002年4月7日曾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3人死亡的重大事故,时隔一年又发生86名矿工遇难的特大事故。

从血的教训中反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力度不够,贯彻执行不力,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彻底,责任追究失之过宽,没有用铁的手腕抓安全。

按我国目前瓦斯防治能力、水平,只要把防范瓦斯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大矿完全有能力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发生。

如果防范措施到位,芦岭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事故技术组专家18日将到达爆炸现场进行勘察取证,以确认事故爆炸点,并尽快分析爆炸具体原因。

篇二:芦岭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基本情况2003年5月13日16时03分,芦岭矿Ⅱ104采区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波及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开切眼掘进工作面、变电所、Ⅱ1046采煤工作面和-590大巷,死亡86人,受伤28人。

5月16日成立事故调查专家组,在国务院“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事故调查组和技术组”的领导下,根据查明爆炸原因、爆炸地点、火源和瓦斯源的要求,专家组2次深入现场进行勘察,查阅了有关的资料,访问了有关人员,并且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事故地点在Ⅱ104采区,位于矿井Ⅱ水平中部,走向长630m,倾斜宽670m,剩余可采储量180万吨。

当时该采区有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Ⅱ1046工作面为生产工作面,面长180m,2002年10月10日投产,至2003年5月13日风巷剩余160m,机巷剩余168m。

准备面为Ⅱ1048工作面,切眼于5月6日在距风巷上口22m处停止掘进,保持正常通风,12日、13日安排人员进行清理和链板机调整工作。

Ⅱ1048风巷于5月12日掘到预定终止位置,与Ⅱ1048工作面切眼掘进工作面迎头煤壁保持22m贯通距离,13日早班清理,中班拆链板机,迎头正常通风。

起爆源的确认确认起爆源的条件有3个,即瓦斯条件、火源条件和破坏特征。

最后确认爆源点在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以西处,打开接线腔上盖板的电磁启动器处。

见图1。

爆炸力作用方向以该点为分界,主要标志物:在爆炸力作用下插入工字钢棚支护间隙中的风筒残片呈东、西两向分布,爆炸源点处的电磁启动器直立,没有位移。

该点有引爆火源(打开上盖的电磁启动器,并且其接线腔内电源侧接线端子上悬着的一根电缆芯线橡胶绝缘炭化,有烧后的熔胶痕迹,绝缘电木板残片上有烧痕)。

该点有瓦斯源(从Ⅱ1046采空区挤压冲出的瓦斯,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爆炸类型及传播范围Ⅱ104采区发生的事故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在Ⅱ1046工作面综采支架上发现大量煤尘集结现象,有煤尘参与爆炸的现象。

定性为瓦斯爆炸事故是显然的(由破坏特征确认)。

为了确定是否有煤尘参与爆炸过程,分别在现场取样进行了实验分析。

煤样分析结果表明,Ⅱ1048风巷、挤压冲出瓦斯孔洞、改造切眼等处煤尘没有参与爆炸,Ⅱ1046采空区吹落在孔洞中的煤粉没有燃烧的痕迹,表明老采空区内无火源。

Ⅱ1046回采工作面焦疤煤样的挥发成份由33%降到15%~16%,下降了50%,表明在该工作面局部地点有煤尘参与爆炸。

爆炸发生后,迅速传播到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Ⅱ1048机巷及开切眼掘进工作面、Ⅱ1046采煤工作面和-590大巷的一段巷道。

瓦斯源的认定这次事故的瓦斯,来源于Ⅱ1046回采工作面跳采前老采空区所积存的瓦斯。

见图2。

由于Ⅱ1046回采工作面老采空区顶板的矿山压力突然活动,使得在采空区形成矿山冲击,并使1m~2m厚的小煤柱承受冲击,煤柱出现片帮,局部地域将小煤柱冲击破坏,并使采空区积聚的瓦斯受到挤压,从煤柱破坏处冲出,与风巷中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到火源即形成瓦斯爆炸。

Ⅱ1048风巷改造切眼以西,有14个通向Ⅱ1046采煤工作面跳采前老采空区的孔洞,其中有6个孔洞具有明显的气流冲出的痕迹,尤其是在爆源点附近的12号、11号、10号气流冲出的痕迹特别明显,表现为在孔口周围有片帮、对面煤壁有冲击痕迹和孔口下部有大量的堆积物。

Ⅱ1046采面上部35m处的高位抽放巷道瓦斯抽放浓度发生明显变化。

从5月13日9时34分开始,瓦斯抽放浓度由%逐步增加,至16时4分增加到%,到16时30分达到最大值%;然后,在16时36分迅速下降至%,16时54分回升至%。

从中反映出,事故发生前与事故发生时,Ⅱ1046采空区顶板有较为明显的活动。

16时36分,瓦斯浓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爆炸后井下抽放管路局部出现破裂,空气漏入管中所致。

2002年12月26日,Ⅱ1046工作面跳采前老工作面收作,老采空区形成,12月28日Ⅱ1046现工作面开始从新开切眼往东回采。

直至2003年1月15日,老空区顶板35m处的高位瓦斯抽放巷道仍未发生明显变形,在Ⅱ1046工作面回采期间无明显周期来压现象,顶板属于坚硬难冒类型,尽管在回采期间采用过两次强行放顶,但未达到预期效果。

Ⅱ1048切眼掘进到距离老采空区24m时,发生夹钻现象,表明压力大,直至发生顶板断裂,使顶部煤层瓦斯卸压,卸压瓦斯进入抽放巷道,使抽出的瓦斯浓度提高。

在顶板突然断裂时,原处于卸压区的隔离小煤柱也受到冲击破坏,采空区气体受到压缩,并从薄弱处形成的孔洞冲出,进入Ⅱ1048风巷。

事故前监测系统对瓦斯异常没有反映。

而该区7个瓦斯浓度传感器在事故前3小时内经过标定调校,性能是稳定的;通过访问当事人也表明,监测系统和传感器的使用一直正常。

因此说明,产生爆炸的瓦斯是从采空区瞬间冲出、与风流中空气迅速混合达到爆炸界限。

因为传感器感应时间为30s~55s,难以检测到瞬间冲出的瓦斯。

爆炸发生后,传感器和分站已遭破坏,导致信号中断。

爆炸火源的认定认定这次瓦斯爆炸引爆火源是392号电磁启动器引起的电火。

392号电磁启动器上方顶板有冒落形成的空洞,冒落物将启动器掩埋近半;启动器接线腔呈敞开状,即盖板仅剩1颗螺钉,盖板以此螺钉为轴心转向一边,使接线腔敞开显露。

现场的422号电磁启动器状态与392号一样,接线腔紧固螺钉只剩1颗,但盖子与接线腔法兰有错缝,在爆炸压力下,翻倒90度,紧固螺钉在上,挂住盖子,没有敞开显露,腔内没有冒落物。

当392号和422号电磁启动器的上级电源开关(即瓦斯-电闭锁开关)供电时,392号和422号的电源侧接线端子都是有电的,冒落物就有可能引起接线端子间短路和接线端子接地,放电引爆瓦斯。

见图3。

392号的接线腔落有冒落物,接线腔电源侧的接线端子防护绝缘电木盖板被砸碎,电木盖板残片与其固定小螺钉连着,该电木残片有烧糊的痕迹。

392号的接线腔有电源输入电缆(动力线3芯)、电源转接电缆(动力线3芯)和负载电缆(动力线3芯)。

电源侧接线端子上悬着的1根电缆芯线橡胶绝缘炭化,有烧后的熔胶痕迹。

如果是其它火源引起瓦斯爆炸将橡胶绝缘炭化,那么所有电缆都是在同一爆炸条件下,该接线腔内的9根电缆芯线,出现有选择性的烧焦现象是不可能的。

经过询问相关人员和查看监测数据原始资料了解到,2003年5月13日中班对该区域瓦斯传感器进行了调校,调校时证明至少在15时07分40秒之前,392号和422号电磁启动器电源侧接线端子是带电的。

事故引起的反思1.老顶久不冒落,应引起高度重视Ⅱ1406工作面里段由于煤柱的存在,老顶坚硬,未出现明显矿压显现,给人造成矿压不大的假象,实际是老顶久不冒落。

随着采空面积的扩大,形成突然来压,往往造成强烈冲击,极易引发恶性事故。

因此,此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小煤柱送巷时,必须高度关注采空区矿压、瓦斯、水、火等活动对保护层开采,或为了减少巷道掘进时的矿山压力影响,小煤柱送巷是有利的。

但此时极易引发采空区瓦斯、水的卸入以及矸石串入,采空区漏风引起煤炭自然发火等事故,尤其在采空区矿压显现不充分时。

因此,采用这种工艺,应及时监测控制相关灾害的隐患。

3.必须加强信息监测和智能分析技术的研究,实现瓦斯灾害预警和应急控制引起瓦斯灾害的因素很多,靠常规技术难以完全有效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