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矿瓦斯爆炸的调查报告
煤矿事故处置情况报告

一、事故基本情况2024年3月11日,安徽省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桥煤矿发生一起较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5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1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637.73万元。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救援和事故处置工作。
二、事故救援情况1. 事故发生后,公司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救援队伍由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职工代表等组成,共100余人参与。
2. 在救援过程中,公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确保救援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救援队伍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连续72小时的紧张救援,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3. 救援过程中,公司及时与医疗部门沟通,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
目前,所有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三、事故调查情况1.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
2.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初步查明事故原因:在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瓦斯治理不到位,措施未能有效消除火源,致封闭区域内发生瓦斯爆炸。
3. 事故调查组已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以下处理意见:(1)对37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行政罚款、暂停或撤销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等。
(2)对事故涉及的单位进行处罚,包括降低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级、暂停部分或全部生产活动等。
四、事故整改措施1. 公司深刻反思事故原因,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2. 加强瓦斯治理,提高瓦斯监测和预警能力,确保瓦斯治理措施到位。
3. 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安全检查,严格安全生产考核,确保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
五、事故反思及启示1. 事故暴露出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必须深刻反思,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 事故警示我们,煤矿企业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潞安煤矿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专项辨识报告

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10.20”瓦斯爆炸事故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及《山西省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要求,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或者所在省份、所属集团煤矿发生较大事故后,开展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评估,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科室开展专项辨识。
2020年10月20日凌晨2时许,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我矿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一、事故经过2020年10月20日凌晨2时许,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井下1208安装工作面回风顺槽端头密闭墙附近发生一起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死者已升井,伤者体征平稳,抢险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左权阜生煤业是山西潞安集团下属整合矿井,年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针对此次事故由矿长组织,各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及相关业务科队组负责人、现场作业人员参加,开展了针对性的一次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识别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并将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矿长助理)(机电副总)(通风副总)(地测副总)成员:各职能科室及各相关队组负责人(二)领导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本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审定辨识的危险源,对于评估出重大风险及时组织研究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督查管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解决风险管控有关问题,组织召开辨识评估专题会议。
副组长:协助组长统筹安排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成果的收集,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后续落实,进行现场跟进。
陈家山煤矿“11.28”事故汇报20050926(zhq)

416运顺回风流在11月27日00:00~28日7:07瓦斯浓度 变化曲线图
417回顺回风流在11月27日00:00~28日7: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
5 : 4 0 : 00 5 : 4 3 : 24 5 : 4 5 : 43 5 : 4 7 : 14 5 : 4 8 : 39 5 : 4 9 : 27 5 : 5 1 : 34 5 : 5 4 : 06 6 : 0 1 : 15 6 : 0 2 : 40 6 : 0 4 : 35 6 : 0 7 : 30 6 : 1 1 : 14 6 : 1 9 : 08 6 : 2 3 : 08 6 : 3 0 : 41 6 : 3 5 : 07 6 : 4 2 : 59 6 : 4 8 : 26 6 : 5 1 : 46 6 : 5 4 : 41 6 : 5 6 : 24
陈家山煤矿“11.28”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直接原因分析认定报告
事故摘要
1.事故时间:2004年11月28日7时6分。 2.事故类别:瓦斯爆炸。 3.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4.爆源点 :陈家山煤矿415综放工作面 下隅角支架尾梁后侧区域。
5.直接原因: (1)瓦斯积聚原因:
– 位于415工作面顶部的1#联络巷与高位巷连接处 12月24日8点班封闭,造成1#联络巷靠工作面运 顺侧为盲巷,形成瓦斯积聚并通过与运顺连接的 交叉口及周围裂隙不断涌入工作面下隅角支架尾 梁后侧区域,由于1#支架处28日6时冒顶增大裂 隙,进一步增加了瓦斯涌出,使该区域瓦斯积聚 并达到爆炸界限;
2.据勘察和技术资料分析,爆源不在415回顺、运顺、 高位巷掺新段和一号联络巷,理由如下:
– (1)据监控系统资料记录,28日1时15分以后415面、 回顺和掺新风后高位巷内瓦斯浓度均未超过2.5%的管 理浓度界限,不具备发生爆炸的瓦斯条件 。 – (2)415高位巷未掺新风段与采空区连通,1号联络巷 与高位巷未掺新风段相联;据救护队28日0:20~6: 10,415高位巷未掺新风段测量数据,瓦斯12%~20%、 氧气9%~15%,处于爆炸限内(见图);据证言,1 号联络巷于2004年24日8点班打上密闭,至事故当班 有积聚高浓度瓦斯的条件,故1号联络巷、高位巷未 掺新风段和采空区瓦斯浓度具备引起瓦斯爆炸的条件 但是,上述区域无人工作,也无设备,无引爆火源 (采空区火源的排出参见火源论证部分)故排出其为 爆源 。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11·1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南矿务局潘三矿“11·1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1997年11月13日19时20分,淮南矿务局潘三矿东四采区掘进203队施工的1772(3)轨道顺槽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波及到了东四采区进回风上山、开拓三队、201掘进队施工的1761(3)运输顺槽工作面、202队施工完毕正在回收设备的1761(3)轨道顺槽以及综一区综采工作面。
事故发生时,该采区有作业人员104人,死亡88人,其中抢救事故过程中有2名救护队员遇难;受伤13人,其中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238.6万元。
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极为重视,派员赶赴现场参加抢救。
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同志作了重要批示,煤炭部张宝明副部长对事故抢救处理作了五点指示。
煤炭部部长王森浩、副部长王显政、总工程师尚海涛;劳动部副部长林用三,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李永安,监察部、全国煤矿地质工会有关领导;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副省长黄岳忠、省人大副主任吴昌期,以及安徽省、淮南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先后赶到事故现场,参加事故的抢救工作,慰问了受伤职工和伤亡人员家属。
根据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34号),成立以煤炭部副部长王显政为组长,劳动部副部长林用三、安徽省副省长黄岳忠、煤炭部总工程师尚海涛、监察部执法室事故处处长周可喜、全国煤矿地质工会副主席张文生、淮南市常务副市长杨爱光为副组长,部、省、市有关领导为成员的“淮南矿务局潘三矿‘11·13’ 瓦斯爆炸事故部、省联合调查组”。
特邀4名瓦斯治理专家协助调查组进行事故技术原因调查分析。
事故调查组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查证资料,与有关人员谈话、取证,技术分析,基本查明了事故的经过、原因、性质和责任。
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淮南矿务局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建议防范措施,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矿井概况潘三矿始建于1979年6月,1992年11月投产,设计能力和核定能力为300万t/年,1996年实际产量197万t,1997年计划产量210万t,1~10月实际产量173万t。
矿山事故调查报告范文

矿山事故调查报告范文矿山事故调查报告范文摘要:本报告对发生于X省X煤矿的一起矿山事故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察、讯问相关人员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我们确定了事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管理建议,旨在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引言X煤矿是位于X省的一家大型煤矿,主要开采煤炭资源。
近年来,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加,矿山的开采规模也呈逐年扩大的趋势。
然而,矿山事故频发,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次事故发生于X年X月X日,造成X人死亡和X人受伤。
为了探索事故原因,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我们进行了对该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过程1. 事故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我们迅速组织人员到达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勘察。
事故现场是一处开采煤炭的工作面,发现瓦斯爆炸痕迹明显,设备设施有严重损毁。
通过现场勘察,我们初步判断该事故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
2. 调查讯问为了了解事故发生前的操作流程和相关人员的工作状态,我们对现场工人、矿长、监工等多个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讯问。
调查结果显示,在事故发生前,存在着一系列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的情况。
3. 调查报告撰写基于现场勘察和讯问结果,我们撰写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前的操作流程、现场状况、设备管理情况等,并列出了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调查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瓦斯检测不及时事故发生前,检测人员未及时发现煤矿中的瓦斯积聚情况,缺乏有效的预警措施。
这导致瓦斯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引发了爆炸。
2. 安全教育不到位相关工人对矿山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了解不够深入,对瓦斯爆炸的危害认识不足。
缺乏培训和教育导致工人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
3. 管理混乱矿山管理层对煤矿的管理具有局限性,没有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规程,矿工劳动强度过大,对设备维护不力,进一步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四、防范措施和管理建议1. 提升瓦斯检测手段引进更为先进的瓦斯检测设备,确保实时监测矿山的瓦斯积聚情况。
宁夏林利煤炭有限公司煤矿三号井“9·27”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宁夏林利煤炭有限公司煤矿三号井“9·27”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6年9月27日1时30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林利煤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利公司)煤矿三号井违法越界区域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71.14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杨晶、王勇,时任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焕宁,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主席咸辉,常务副主席张超超、副主席李锐、马力分别对事故抢险救援、调查处理、善后处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委派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桂来保率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研究救援方案,指导救援工作。
自治区主席咸辉、副主席马力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马力副主席在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依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296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规定,2016年9月30日成立了由时任宁夏煤矿安监局局长肖蕾任组长,宁夏煤矿安监局、自治区安监局、国土资源厅、监察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安厅、林业厅、总工会和石嘴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宁夏林利煤炭有限公司煤矿三号井“9·27”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邀请自治区检察院、石嘴山市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5名专家成立专家组参与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设综合工作组、调查取证工作组、技术分析工作组。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和“四不放过”的要求,制定了事故调查工作方案,勘查了井下事故现场,查阅了林利公司煤矿三号井各种相关规章制度、设计、图纸、资料和监测监控记录,听取了专家组对事故原因的分析;综合分析抢险救援报告、原因分析报告、调查取证报告、现场勘察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制定了防范措施,形成了事故调查报告。
山西2.22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情况

遇难4人 准备二队
遇难2人
遇难1人
遇难3人
坏
2 坏坏
遇难1人
图例
南四盘区
当班下井
自救、互救 救援生还
现场遇难
救援途中遇难
96人 28人 65人
3人
2 坏
梁庄回风井
1032.56
现场遇难人数
救援途中遇难人数
2煤层采掘工程
爆炸点
8煤层采掘工程
井 斜 风 回 河 家 石
北 一 转
载 胶 带 巷
2
后风坪岭回风斜井
图17 电开关接线腔过火、放电、隔爆面爆炸生成物 喷射痕迹
图18 电气开关电缆外护套在电缆引入装置压线 板外爆裂
▪ 根据现场勘查分析,引爆瓦斯的火源是 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内风机开关内爆 炸生成物冲出壳外,引爆壳外瓦斯。
▪ 通过分析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该 矿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处于微风 或无风状态,造成瓦斯局部积聚达到爆炸浓 度;联络巷内的风机开关失爆产生火花,引爆 瓦斯;爆炸破坏瓦斯抽放管路,管路内瓦斯参 与爆炸并沿瓦斯抽放管路传爆。
瓦检、安监 水泵工及其它
合计
9人 12人 11人
9人 9人 10人 12人 14人 11人 9人 250人 436人
12503回风顺槽 12503轨道顺槽 12503工作面 12503皮带顺槽
南三盘区
救援途中 遇难2人
N 2
南五胶带巷
2
南五轨道巷
南五回风巷
南五回风补巷
白草塔回风立井
空头 白草塔进风立井
遇难1人
12403轨道顺槽
坏
坏
坏
12403回风顺槽
坏坏遇难1人坏坏坏坏坏坏
《吸取 “11[1].2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教训》
![《吸取 “11[1].21”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94505624700abb68a882fb2e.png)
《吸取“11[1].21”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教训》第一篇:吸取“11[1].21”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教训关于认真吸取“11.21”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教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11月21日凌晨2时30分,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遇难人数升至104人,另外还有4人被困在井下。
经初步分析,该事故主要是由于113队施工作业面距离地面约500米深的探煤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引起瓦斯爆炸,波及井下作业采掘工作面28个,当时井下共有作业人员528名。
经全力救援,有420人升井。
为了深刻吸取“11.21”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教训,张维申副总经理在11月23日公司生产运行例会上,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八项要求,请各单位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抓好落实。
一、各单位要迅速将事故传达到基层,要“举一反三”,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理念,狠抓冬季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治理等工作,加强安全干部自身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二、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和年终hse 审核工作。
按照冬季“八防”的要求,重点突出对联合站、轻烃、炼化装置、钻修井作业、重点工程建设、液化气充装(储存)站及大型吊装、工业动火、用电、动土、高空作业、进入受限空间等动态施工的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hse检查标准,认真落实“谁检查、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限期、定人进行整改,暂时整改不了的,必须制定防范措施。
三、各单位要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重点突出“三个方面学习”,即法律法规学习、规章制度学习、标准业务流程学习,做到入脑入心,熟练掌握,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9项原则、15项制度标准,提高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风险识别与自我防范能力。
四、钻修井作业要严格施工程序,严格执行井控管理规定及井架立放标准,认真落实作业监督制度,开展安全检查,做到危害识别全面,消减措施有力,监督检查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煤矿瓦斯爆炸的调查报告作者曲金凯前言在我国的能源工业中,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
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当前,国家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瓦斯爆炸是井工煤矿频发的事故之一。
瓦斯爆炸可能引起以下严重事故:造成人员的中毒窒息、瓦斯燃烧;摧毁巷道支护与设备,引发冒顶、片帮,造成人员伤亡等。
矿井瓦斯突出、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一般都具有突发性强、危险性大的特点,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多人伤亡甚至矿毁人亡。
因此,为了煤炭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煤炭职工的安全稳定,从根本上控制瓦斯突出、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是煤炭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此我们凯旋调查小组对邯郸峰峰矿区进行了关于煤矿瓦斯爆炸的调查,本次调查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为导火线,了解了煤矿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而展开了一系列对邯郸矿区煤矿在矿井瓦斯防治技术方面的调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获取相关数据得出调查结果;根据数据信息,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编制出瓦斯爆炸原因的事故树,求取结构重要度和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参照事故树所得的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调查信息根据对“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的调查得出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
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1.直接原因:电火花、明火。
2.事故的自然原因:1)未按操作规程在回风顺槽始未设置安全探头检测瓦斯、或虽有安全探头但已失效;2)老空区、老采区瓦斯积聚;3)地质构造如断层、背斜、向斜和陷落柱处瓦斯涌出;4)瓦斯和煤尘联合爆炸。
3.事故的人为原因:1)瓦斯超限依然违章作业,例如矿井总回风道瓦斯浓度超过0.75%,采区回风巷和采掘工作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1.5%,仍未停止作业;2)井下焊接未采取安全措施;3)违章在井下拆卸电气设备;4)人工违章在井下吸烟。
根据上述原因以及其他资料数据绘制煤矿瓦斯爆炸的原因事故树图。
事故树分析瓦斯爆炸事故1 事故树简介事故树分析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法,又称作故障树分析法或事故逻辑分析法,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把系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故与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种称为事故树的树形图表示,通过对事故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而认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运用布尔代数运算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推测和判断,为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使企业改进安全生产状况,更好地实现安全生产。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定性分析,也适用于定量分析,并具有简明形象的特点。
事故树分析步骤:①确定所分析的系统。
确定分析系统即确定系统所包括的内容及其边界范围。
②熟悉所分析的系统。
指熟悉系统的整个情况,包括系统性能、运行情况、操作情况及各种重要参数等,必要时要画出工艺流程图及布置图。
③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
调查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同时调查本单位及外单位同类系统曾发生的所有事故。
④确定事故树的顶上事件。
是指确定所要分析的对象事件。
将易于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⑤调查与顶上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
⑥事故树作图。
按建树原则,从顶上事件起,一层一层往下分析各自的直接原因事件,根据彼此间的逻辑关系,用逻辑门连接上下层事件,直到所要求的分析深度,形成一株倒置的逻辑树形图,即事故树图。
⑦事故树定性分析。
其目的是分析该类事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通过求取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找出控制事故的可行方案,并从事故树结构上、发生概率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
2 事故树分析。
在事故树分析法中,最小径集是使顶上事件不发生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组合,它用于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最小径集越多说明系统的安全性越高。
求解出最小径集,就可以知道控制住哪几个基本事件,控制顶上事件不发生。
要想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有几个最小径集就有几个可能方案。
利用布尔代数化简得改成功树结构函数式为:T=A+B+a=(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X 9 X 10 X 11 X 12 X 13 X 14)+(X 15 X 16 X 17 X 18)+(X 19X 20 X 21X 22)+(X 23 X 24 X 25 X 26 X 27 X 28 X 28 X 29 X 30 X 31 X 32 X 33X 34)+a注:a (氧其浓度大于12%)是系统正常状态下发生的正常事件。
得最小径集为:P 1={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P 2={X 9,X 10,X 11,X 12,X 13,X 14} P 3={X 15,X 16,X 17,X 18} P 4={X 19,X 20,X 21,X 22}P 5={X 23,X 24,X 25,X 26,X 27,X 28,X 29,X 30,X 31,X 32,X 33,X 34}(1)结构重要度系数由计算公式(1.1-1)得:I Φ(1)=I Φ(2)=I Φ(3)=I Φ(4)=I Φ(5)=I Φ(6)=I Φ(7)=I Φ(8)=1/128 I Φ(9)=I Φ(10)=I Φ(11)=I Φ(12)=I Φ(13)=I Φ(14)=1/32I Φ(15)=I Φ(16)=I Φ(17)=I Φ(18)=I Φ(19)=I Φ(20)=I Φ(21)=I Φ(22)=1/8 I Φ(23)=I Φ(24)=I Φ(25)=I Φ(26)=I Φ(27)=I Φ(28 =I Φ(29)=I Φ(30)=I Φ(31)=I Φ(32)=IΦ(33)=IΦ(34)=1/2048(2)结构重要度排序:IΦ(15)=IΦ(16)=IΦ(17)=IΦ(18)=IΦ(19)=IΦ(20)=IΦ(21)=IΦ(22)>IΦ(9)=IΦ(10)=IΦ(11)=IΦ(12)=IΦ(13)=IΦ(14)>IΦ(1)=IΦ(2)=IΦ(3)=IΦ(4)=IΦ(5)=IΦ(6)=I Φ(7)=IΦ(8)>IΦ(23)=IΦ(24)=IΦ(25)=IΦ(26)=IΦ(27)=IΦ(28)=IΦ(29)=IΦ(30)=I Φ(31)=IΦ(32)=IΦ(33)=IΦ(34)3 事故树分析结果(1)从事故树结构看出,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因有34个,这些因素相互组合都可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系统的危险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火灾事故树中“或”门个数比“与”门个数多,这个比例说明火灾事故容易发生。
(3)从最小径集的组数来看,最小径集是5组,因此,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途径有5条,且事故树最小割集中包含的基本事件很少,最小径集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却很多,所以火灾事故易发生而难以控制。
(4)从结构重要度来看,IΦ(15)=IΦ(16)=IΦ(17)=IΦ(18)=IΦ(19)=IΦ(20)=IΦ(21)=IΦ(22)的重要度是最大的,说明其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预防措施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一) 防止瓦斯爆炸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CH4浓度处于爆炸范围内(正常条件 5 ~ 15 %);(2)氧浓度超过失爆氧浓度(在CO2惰化下,>12%,在N2惰化下,>9 %);(3)引火源的能量大于最小点火能量(0.28mJ)、温度高于最低点火温度(595℃)且高温热源存在时间大于瓦斯引火感应期。
注:一般矿井中,O2>12%,只要瓦斯积存和火源两因素同时具备,即会发生瓦斯爆炸。
(二)防止瓦斯积聚所谓瓦斯积聚是指瓦斯浓度超过2%,其体积超过0.5m3的现象。
1、搞好通风有效地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的最基本最有效方法。
瓦斯矿井必须做到风流稳定,有足够的风量和风速,避免循环风,局部通风风筒末端要靠近工作面,放炮时间内也不能中断通风,向瓦斯积聚地点加大风量和提高风速2、及时处理局部积存的瓦斯。
1)采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处理;(1)迫使一部分风流流经工作面上隅角,将该处积存的瓦斯冲淡排出(2)全负压引排法(3)高瓦斯工作面采用并联掺新的通风系统(4)上隅角排放瓦斯2)、综采面处理(1) 加大工作面风量。
例如有些工作面风量高达1500~2000m3/min。
为此,应扩大风巷断面与控顶宽度,改变工作面的通风系统,增加进量。
(2) 防止采煤机附近的瓦斯积聚。
可采取下列措施:增加工作面风速或采煤机附近风速。
国外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只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工作面最大允许风速可提高到6m/s。
工作面风速不能防止采煤机附近瓦斯积聚时,应采用小型局扇或风、水引射器加大机器附近的风速。
采用下行风防止采煤机附近瓦斯更容易积聚。
3)、顶板附近层状积聚处理;(1) 加大巷道的平均风速,使瓦斯与空气充分地紊流混合。
一般认为,防止瓦斯层状积聚的平均风速不得低于0.5~1m/s。
(2) 加大顶板附近的风速。
如在顶梁下面加导风板将风流引向顶板附近;或沿顶板铺设风筒,每隔一段距离接一短管;或铺设接有短管的压气管,将积聚的瓦斯吹散;在集中瓦斯源附近装设引射器。
(3) 将瓦斯源封闭隔绝。
如果集中瓦斯源的涌出量不大时,可采用木板和粘土将其填实隔绝,或注入砂浆等凝固材料,堵塞较大的裂隙。
4)、顶板冒落孔洞内积聚处理;用砂土将冒落空间填实;用导风板或风筒接岔(俗称风袖)引入风流吹散瓦斯。
5)、恢复有大量瓦斯积存盲巷或打开封闭.抽放瓦斯4 .经常检查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三)防止瓦斯引燃防止瓦斯引燃的原则,是对一切非生产必需的热源,要坚决禁绝。
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热源,必须严加管理和控制,防止它的发生或限定其引燃瓦斯的能力。
(四)、防止瓦斯爆炸灾害事故扩大的措施万一发生爆炸,应使灾害波及范围局限在尽可能小的区域内,以减少损失。
救援措施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成为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后一道关口,救援队伍和指挥机构对事故做出的快速响应是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瓦斯爆炸发生的时问不具有持续性,其救援方案也有别于其它矿山事故.根据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要发挥的功能,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可划分为4个组成部分,即事故报警、应急响应级别、应急避灾和应急决策。
2.1 事故报警在事故救援过程中报警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报警可以使救援工作始于事故初发期,便于灾害的控制,也是决定矿井和人员安全的关键时刻.在瓦斯爆炸发生后的灾情空白期,如何快速收集和传递灾情,缩短灾情空白期,是抢险救灾的关键.任何延误时机的行动都可能会造成灾害的扩大.因此,发生瓦斯爆炸的矿井,除了积极通知本单位人员参加自救外,还必须迅速将事故有关情况向上级部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