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对社会的启示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社会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培养安全习惯。
强化责任意识
社会各界应强化责任意识,输油管道运营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05
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技术措施
完善管道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管道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采用更加先进的管道安全监测技术, 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宣传措施
加强社会公众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社会公众对管道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管道 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管道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及时通报安全隐患和事 故信息,提高管道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06
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
涉事单位及人员的处理
处理原则
监管不力处理
加强对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对监管不力的情况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
社会公众的警示教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安全教育,提 高安全意识。
公众监督
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安全监督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举 报,共同维护社会安全。
THANKS
03
事故救援与处理
救援过程
1 2
事故发生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时,青岛经济技术开发 区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泄漏。
紧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中石化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 专业人员赶往现场进行救援。
3
救援合作
中石化与当地政府、消防、公安等部门紧密合 作,开展现场施救工作。

燃气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案例

燃气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案例

燃气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案例一、事故发生背景。

在咱们这个平静的[城市名称]的[具体街区],有这么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区,小区里的居民们每天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其中有一户人家,就像你我身边常见的家庭一样,有老人有小孩,每天做饭、看电视、睡觉,平平淡淡。

而这一切的平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燃气爆炸给打破了。

二、事故发生经过。

那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傍晚,这户人家的主妇正准备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她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燃气炉灶,火苗“噌”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可谁知道呢,就在她转身去拿菜的这么一小会儿功夫,突然听到一阵“嘶嘶”的声音。

主妇心里“咯噔”一下,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呢,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那爆炸的冲击力就像一个愤怒的巨人,一下子把厨房的门都给炸飞了,窗户玻璃碎了一地,就像下了一场危险的玻璃雨。

屋子里瞬间浓烟滚滚,就像被妖怪施了魔法一样,啥都看不见了。

三、事故造成的损失。

1. 人员伤亡。

这爆炸可真是个大恶魔,主妇被爆炸的冲击力直接给掀翻了,身上多处受伤,好在命是保住了。

但是家里的老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爆炸发生得太突然,老人被倒塌的家具砸到,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这一家人就这么被这场爆炸弄得支离破碎,家里的小孩也被吓得哇哇大哭,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2. 财产损失。

再看看这房子,厨房就像是被炸弹轰炸过一样,炉灶被炸得面目全非,橱柜也成了一堆烂木头。

客厅里的家具也被爆炸的冲击波推得东倒西歪,电视屏幕碎成了蜘蛛网,沙发也被烧出了好几个大窟窿。

整个房子的墙面就像被人狠狠地揍了一顿,到处都是裂缝,天花板上的吊灯也掉了下来,摔得粉碎。

这户人家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当,就这么一下子毁了大半,估计得花好多钱才能重新恢复原样呢。

四、事故原因调查。

1. 初步调查。

事故一发生,消防队、警察还有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迅速赶到了现场。

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现场的安全,把受伤的人赶紧送到医院去。

然后就开始调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调查报告。

自查报告。

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我们对公司生产车间进行了安全自查,并就8.2昆山粉尘爆炸致死特大事故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一、事故原因分析。

1. 粉尘积累,在生产过程中,粉尘长期未得到及时清理,导致大量粉尘积累,成为爆炸的隐患。

2. 安全管理不到位,公司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和监督,导致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不强。

3. 设备维护不及时,部分生产设备长期未进行维护保养,存在安全隐患,成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自查情况。

1. 粉尘清理,我们立即对生产车间内的粉尘进行了清理,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 安全培训,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设备维护,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三、改进措施。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2. 加强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3. 设备维护保养,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台账,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总结。

通过此次自查和调查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特此自查报告,供领导参考。

谨上。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单位,XXXX公司。

签字,XXX。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淮北芦岭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淮北芦岭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3年5月13日16时许,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芦岭煤矿二水平104采区104工作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灾区有作业人员114人,经抢救28人生还, 6名矿工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1940. 6万元,影响恶劣,教训极为深刻事故发生经过、原因分析: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 1048掘进工作面一氧化碳和瓦斯浓度及温度偏高,与之相邻的1046采煤工作面机巷有积水,抢救工作受阻。

先期赶赴现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批示,全力以赴抢---------- 精选公文范文------------救下落不明人员,并确保受伤人员的及时治疗。

“5・矿隹,是200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煤炭安全特大事故。

目前,我国煤矿事故中80%以上为瓦斯爆炸事故,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又占90%以上。

总结经验和教训:、深刻反思和牢牢记取“5 13”事故的惨痛教训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没有真正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责任意识面对无可挽回的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我们深感愧疚,难以自谅。

近年来,尽管我们对安全生产问题逢会必讲,部署检查也不少;企业的安全设施投这次事故夺去了6名矿工宝贵的生命,入也有所增加,但在思想上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不够牢固,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作战、常抓不懈的意识不强,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

从根本上讲,还没有真正------ 精选公文范文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存在很大差距。

安全监管不严,部分企业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倾向。

前些年,煤炭行业普遍不景气,历史包袱较重,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欠账较多。

这几年,煤炭市场形势好转后,少数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抬头,出现了大矿超能力突击生产、小矿无视禁令要钱不要命拼命生产的现象。

兴义市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兴义市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兴义市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概述2021年6月15日,兴义市发生一起爆炸火灾事故。

据初步统计,事故造成10人死亡,30人受伤,多家建筑物受损。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立即组织救援,并展开调查。

经过多方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调查报告。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施工作业不规范事故发生地点为一家正在施工的化工厂。

据现场调查,施工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工人在操作设备时未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且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培训。

一些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也并不到位,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储存物料不当在事故发生地点周边,存放有大量易燃易爆的化工物料。

这些储存物料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和标注,导致工人和现场人员对不同物料的特性了解不清,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可能。

3. 安全管理不到位化工厂管理部门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对于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也存在一定的漏洞。

三、相关责任单位及部门1. 化工厂管理部门化工厂的管理部门应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施工作业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化工厂管理部门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2. 监管部门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化工厂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更全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于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监管部门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3. 现场工人现场工人应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施工,不得违规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或进行其他危险行为。

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工人,也需承担一定的责任。

四、事故应对措施和整改建议1. 立即展开事故应对工作对于事故中受伤的工人和受影响的居民,应尽快展开医疗救援和安置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求得到妥善解决。

2.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化工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施工作业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全面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 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和检查深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

山东国金化工厂“8·25”双氧水车间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山东国金化工厂“8·25”双氧水车间较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2年8月25日18时46分,山东国金化工厂双氧水车间在生产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750万元。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铝催化剂及白土床中氧化铝粉末随氢化液进入到氧化塔中,引起双氧水分解,使塔内压力、温度升高。

紧急停车后,氧化塔内压力、温度、液位升高,未采取排料、泄压等有效措施,高温、高压导致氧化塔上塔爆炸。

(2)间接原因①管理机构不健全,与博汇集团共用一套管理机构;操作规程有缺陷,塔内压力、温度、液位升高时,未明确规范操作要求;管理制度不落实,未安排领导带班,未落实开停车报告制度,未制定开车方案,设备未经检修投入生产。

②未制定安全培训计划,未落实安全教育,开车前未对操作人员进行转岗前的二、三级安全教育,车间技术员、仪表工、员工等对工艺过程、操作参数、控制指标、安全知识、紧急处理等知之甚少,操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差。

③双氧水装置自2006年投产以来,14台压力容器未曾检测。

该装置停用1年10个月后,压力容器仍未检测而投入使用。

④兴平公司出具虚假报告,未审查压力容器检测情况,评价报告与现场安全设施不符。

⑤相关监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力,未及时发现和消除双氧水车间开停车未报告等隐患。

(二)基本情况1、事故有关单位情况山东国金化工厂是山东博汇集团下属子公司。

山东博汇集团位于桓台县马桥镇,是集造纸、热电、化工于一体的多元经营集团。

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某,现有员工I100O余人,下设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源热电有限公司、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金化工厂。

国金化工位于桓台县经济开发区化学产业园,其前身为山东桓台博汇社会福利化工厂(成立于2000年9月),2009年7月更名为山东国金化工厂,系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定代表人罗某,现有员工440余人,厂区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注册资本2500万元,总资产额3.7亿元。

该厂主要产品为:12万吨/年氢氧化钠、10万吨/年液氯、4万吨/年双氧水。

江苏响水3 21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江苏响水3 21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江苏响水3 21爆炸事故调查报告江苏响水3.21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一、事件背景2021年3月21日,江苏省响水县化工园区发生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伤,给周边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环境污染。

事故发生后,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展开调查,对爆炸原因和责任进行彻底的调查。

二、调查过程1. 调查组的组建和调查计划当局成立了由相关专家和官员组成的调查组,调查组成员包括化工行业专家、安全监管部门代表等。

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爆炸现场,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工作。

调查组制定了调查计划,确定主要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2. 确定爆炸原因调查组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察与分析,结合相关证据和目击者的证言,初步确定事故是由储存的化学品发生泄漏并与外界环境产生化学反应导致爆炸的。

同时,调查组还对爆炸现场进行了采样,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分析。

3. 追溯责任链为了调查事故责任,调查组深入企业内部,查阅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记录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报告,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了全面评估。

调查组发现,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疏漏,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调查组还调查了企业与相关供应商的合作和交易情况,确定是否存在类似问题的化学品被采购并储存于该企业。

三、调查结果1. 爆炸原因调查组确认,事故是由于大量的化学品泄漏并与外界环境产生化学反应所致。

具体的化学品和反应机理还需要进一步实验室分析和研究。

2. 事故责任调查组认定企业的安全管理不力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设备维护不及时、员工培训不充分等问题。

同时,调查组也发现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疏忽和不合规交易情况。

3. 相关建议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调查组提出了以下建议:(1)企业需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2)相关监管部门需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安全检查的频率和深度。

(3)加强供应链的管理,确保化学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

国家安监总局河南平顶山525事故调查报告

国家安监总局河南平顶山525事故调查报告

国家安监总局河南平顶山525事故调查报告经过对国家安监总局河南平顶山525事故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事故背景
5月25日下午3时20分左右,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一电力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多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
1. 设备故障:初步调查显示,爆炸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电力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漏,消防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较大。

三、事故影响
1. 人员伤亡:事故导致多人受伤,其中部分人员伤势较重,需要进一步治疗。

2. 财产损失:电力公司设备受损严重,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四、处理措施
1. 紧急救援: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展开紧急救援工作,全力救治伤员。

2. 事故调查:国家安监总局迅速介入调查,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

3. 安全整改:电力公司已启动安全整改工作,加强设备检修,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五、事故警示
1. 安全第一:安全生产无小事,每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2.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杜绝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发生。

在此呼吁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燃气集团横山储罐场生活区办公楼“6·11”重大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6月11日7时26分,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11人死亡,9人受伤入院救治,其中1名伤员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于6月20日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33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监总局与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国家安监总局杨栋梁局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德学立即派员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总局监管二司和应急救援中心多次对事故调查进行指导和督办。

江苏省罗志军书记、李学勇省长批示要求全力以赴组织救援,千方百计救治受伤人员,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和家属安抚工作,并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李学勇省长、缪瑞林副省长率省公安、住建、安监等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苏州市市长周乃翔也在第一时间调集指挥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救援处置。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要求,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安监局局长王向明任组长,省监察厅、公安厅、住建厅、安监局、总工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的省政府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6?11”重大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同时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了全国燃气、爆炸、建筑结构、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参加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模拟实验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

同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横山液化石油气储罐场(以下简称“储罐场”)隶属于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液化气经销分公司,位于苏州市虎丘区滨河路苏福路交界处。

储罐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辅助区两个部分。

生产区储罐现有100m3卧罐10只、400m3球罐2只、10m3液化石油气残液罐1只(已经停用),以及相应的生产工艺设施。

储存规模为1810m3,最大储存量为760吨,年灌装能力为3万吨。

生活辅助区主要由综合办公楼、配电间、空压机房、锅炉房、消防水池、液化石油气钢瓶检测站、汽车修理厂等建筑。

1、横山储罐场生活区综合办公楼(以下简称“综合办公楼”)1982年与储罐场生产区同步建成投用,为3层砖混结构楼房,建筑面积529 m2,结构设计符合74年《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施工和验收资料完整。

1996年进行改扩建,在原有建筑的东北侧增加2间3层建筑,增加面积109.4m2,结构设计符合89年《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

改扩建完成后,总建筑面积为638.41m2,房屋结构与原设计图纸、施工和竣工资料一致。

综合办公楼一楼设有职工餐厅、厨房、食堂储藏室和汽修厂员工更衣室,二楼是罐场、钢瓶检测站办公室、会议室,三楼为送气中心办公室、送气工更衣室、罐场职工更衣室,值班室(含夜间值班)及职工活动室。

经现场核查,综合办公楼与储罐最小间距为69m,符合现行规范不小于50m的要求。

2、厨房和储藏室厨房和储藏室净高约3.15m,总面积为34m2,其中厨房和储藏室各占约17m2,厨房和储藏室北侧各有2.4m×1.8m窗。

厨房有两扇门,一扇门通向东侧储藏室(据厨房工作人员反映,该门一般不关闭),另一扇门通向南侧打饭打菜间。

厨房内有双眼大锅灶和双眼家用燃气灶各一台,抽油烟机一台、日光灯两盏,储藏室内电器设备有电冰箱一台、日光灯两盏。

3、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管道1982年罐场建设时,锅炉房液化石油气引自储罐场5号储罐,管道自储罐区围墙至锅炉房以架空方式敷设,进入锅炉房管道有阀门控制,有竣工资料。

1987年初,5号罐开罐检验、停止运行,苏州市煤气公司将向锅炉房供气的储罐由5号罐改为4号和6号罐。

5号罐为残液罐,残液罐液相经加热气化后向锅炉房供气,5号罐改为4号和6号罐后,供气状态未发生改变,不影响燃烧设备的使用。

事故发生时6号罐已处于开罐检修状态,未投入使用,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管道与4号罐连接。

4、厨房液化气管道综合办公楼自1982年建成后,厨房就开始使用管道液化石油气。

1996年综合办公楼扩建,厨房向北移位,缩短了厨房内的液化石油气管道。

厨房液化气用DN25管道以架空方式接自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管道在厨房西北角穿墙引入,管道进墙后连接角阀、调压器,调压后的低压液化石油气采用橡胶软管方式与灶具连接。

(二)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苏州市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主要承担苏州市区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管道天然气供应业务,以及燃气工程设计、管网建设等。

该公司于1996年由原苏州市煤气公司、苏州液化气厂筹建处、苏州市二期煤气工程筹建处合并组建而成。

液化气经销分公司是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单位。

(三)苏州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属国有企业,主要承担苏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管理,是苏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

二、事故发生经过、应急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一)事故发生经过2013年6月11日7时20分左右,罐场和送气中心部分参加节日(端午节小长假)加班的职工先后有19名职工到达综合办公楼,都在办公室或在更衣室更衣。

7时24分45秒,包冬青(系食堂管理员包菊根之子)驾车停靠在综合办公楼东侧楼下,下车后向南走开,包菊根下车后于7时25分02秒进入食堂储藏室和厨房间东侧门,1分钟后即7时26分02秒,在该小轿车停放位置西侧、综合办公楼东侧厨房位置突然发生爆炸,当场造成该综合办公楼整体坍塌,包括包菊根在内的楼内20人被埋压。

(二)应急救援及现场处置情况苏州市119指挥中心于6月11日7时29分53秒接到电话报警,按省、市领导指示,苏州市公安局、市消防支队等500多名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等立即前往救援;7时35分左右,居住在罐场附近的该公司运行工吴福明得知爆炸后立即赶到公司事故现场,发现从4号储罐通往食堂厨房管道燃气阀门处于打开状态,立即关闭阀门,此时储罐场附近的其他职工人员迅速参与现场抢救,并与公安消防人员一起救出部分被埋压人员,在30分钟内就成功救出7名被埋压人员。

经过事故单位反复核对被埋压人员,最后确认共有20人被埋压;同时,公安消防和卫生等部门全力搜救,截至6月11日17时45分,被埋压的20名职工全部找到并先后送往医院救治。

(三)善后处理情况当地党委政府认真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及安抚、遇难者身份确认和赔偿等工作,共成立12个包保安抚工作组,对12名遇难者家属实行包保帮扶,12名遇难者遗体已全部火化,遇难者理赔已全部完成,保持了社会稳定。

事故发生后共有9名受伤人员入院治疗,卫生部门成立了一对一的医疗救治小组。

目前,除1名伤员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已有6人出院,还有2名受伤人员无生命危险,正在医院接收康复治疗。

三、现场调查情况(一)爆炸部位分析根据现场勘查、监控视频显示和食堂负责人包菊根(已亡)前胸有明显爆炸伤害痕迹分析,判定爆炸发生在该建筑物一层,爆炸中心位置在厨房。

(二)爆炸物质分析经现场反复搜寻,除液化石油气管道和液化石油气钢瓶外,未发现存有其他爆炸物和易燃易爆物品,根据对爆炸现场的勘验,该爆炸符合气体爆炸特点,确定爆炸物质为液化石油气。

(三)燃气泄漏点分析在排除现场液化石油气钢瓶、液化石油气管道和点火棒泄露的情况下,查明事发前4号储罐通向锅炉房和食堂的液化石油气气相管道控制阀、厨房内调压器前的角阀、大锅灶灶头控制阀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开启状态。

且发现大锅灶锅内有蒸煮过的藕、粽子的事实,可以判定事发前厨房大锅灶正处于使用状态,泄漏点是微开的大锅灶灶头。

(四)燃气使用1、管理制度。

向锅炉房、厨房供气的储罐区控制阀门由罐场运行人员每天上午上班打开,下午下班关闭;厨房内及锅炉房燃气阀门由食堂负责人负责管理。

2、食堂管理。

食堂有4位工作人员,分别是包菊根、张娟英、邹正妹和蒲建芬,食堂只供应一顿午餐,包菊根每天上午7时30分上班、16时30分下班,另外3位轮流上班,每天两人,上班时间是8时到13时左右。

出入厨房有2扇门,只有4位食堂工作人员有出入厨房的钥匙。

3、 厨房6月10日工作情况。

为改善端午节当班职工生活,食堂负责人包菊根安排购买了藕、糯米和冰糖。

6月10日10时30分左右张娟英做完午餐后,关闭厨房燃气阀门。

12时左右包菊根安排张娟英、邹正妹把糯米塞进总共35节藕里(未加冰糖),13时左右,包菊根和张娟英把藕和粽子分别放到3个托盘上,一同放进厨房外的电蒸饭箱内,由张娟英打开电源蒸煮,然后张娟英和邹正妹关闭了厨房内的燃气阀门后下班回家。

后续工作由包菊根负责。

从张娟英下班前将没有加糖的藕放在厨房外电蒸饭箱蒸煮,到爆炸后现场发现厨房大锅灶锅内有含糖成分的藕、粽子的事实,加上食堂厨房钥匙只有食堂工作人员保存,6月10日13时后食堂只有包菊根一人的情况推断,藕及粽子在电蒸饭箱蒸煮后,又由包菊根继续在厨房大锅灶上做了进一步加工。

(五)液化石油气泄漏原因分析根据苏州市公安局虎丘分局提供的资料:包菊根于6月10日13时30分把厨房东门上锁后,该门至6月11日7时25分期间无人员进入厨房。

由此断定,包菊根6月10日13时30分后由食堂餐厅的门进出厨房,16时30分下班离开单位时未切断厨房阀门,液化石油气应该是6月10日16时30分后的某个时刻通过灶头泄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液化石油气泄漏通路,包菊根6月10日下午煮藕,下班离开厨房时未切断厨房液化石油气气路,灶头火焰意外熄灭,造成液化石油气通过灶头泄漏;储罐运行工范永进在下班时未关闭储罐区通向锅炉房和厨房的气相阀门,使液化石油气通过厨房大锅灶灶头漏出。

经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4号储罐液化石油气样品检测,气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以排除液化石油气质量问题造成灶头火焰熄灭的可能。

(六)引爆源现场视频录像显示,6月11日7时25分,包菊根下车后从进入储藏室到爆炸发生相隔1分05秒,推断是包菊根进入厨房后处置不当,触动电器开关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一)直接原因包菊根进入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厨房后处置不当,触动电器开关产生引爆源引起爆炸。

事故的主要原因:包菊根未遵守《职工食堂管理制度》有关安全用气的规定,致使大锅灶灶头意外熄火后长时间泄漏;值班运行工范永进违反《运行工岗位责任制》规定,6月10日下班时,未按规定关闭通向生活辅助区锅炉房和厨房供气管道的阀门,导致厨房液化石油气连续泄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