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大小恒常性测定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知识要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知识要点1、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2)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2、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选择)视觉偏好法(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偏好哪一种);习惯化方法(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对刺激物不再做出反应。
去习惯化:即婴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化后,随着另一个新刺的出现,反应又会增强,习惯化便立刻消失的现。
);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励其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高振吸吮法(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其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3、出生后3周,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物体上;出生2个月的婴儿能够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出生3个月的婴儿能追随物体做圆周运动。
4、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细微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5、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颜色视觉与颜色的三个特性有关,即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
(选择)6、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7、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味觉偏爱。
8、知觉大小恒常性:是指不管物体离眼睛距离多远,及其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变化如何,都能够认识到物体的大小尺寸不会变化的能力。
9、从4岁开始,幼儿区别各种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
5岁儿童不仅注意到色调,而且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
10、婴儿的视觉偏好:喜欢轮廓清楚的图形、喜欢有环形和有条形的图形、喜欢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喜欢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喜欢人脸多于其他图形、喜欢正常的人脸,不爱看眼鼻嘴位置歪曲的人脸。
11、婴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3岁儿童基本上已能正确地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3个月的婴儿会区分能抓握的物体和不能握住的过大物体。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通常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5岁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儿童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辨别仍未达到完善。
知觉大小恒常性测定实验报告

知觉大小恒常性测定实验报告知觉大小恒常性是指一个物体的视觉大小常常会保持不变,无论在不同距离和角度下。
知觉大小恒常性通常是通过将物体放置在不同的距离和角度下,然后询问观察者来确定的。
因此,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调整距离和角度来测定观察者对于物体大小知觉恒常性的表现。
方法:参加实验的被试共有10人(男女各5人),平均年龄为22.5岁(SD=2.02)。
实验采用线上平台进行,被试需要通过计算机屏幕观看实验材料。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6个实验材料。
第一个部分的实验材料为一个正方形图像,实验中正方形的大小为40像素乘以40像素,被试需要观察正方形在不同距离和角度下的大小变化。
具体来说,实验陈列时,正方形图像在屏幕正中央,作为参考。
其余的5幅图像的正方形都有变化,由小到大,距离由远到近。
同时,被试需要通过键盘输入测量结果(在真实世界中正方形的尺寸)。
结果:实验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得出如下结果:第一个部分中,10名参与者平均普通距离所测尺寸为7.81cm(SD=2.39),无显著差异(t(9)=1.46; p>0.05)。
对于第二个部分测量结果,10名参与者平均普通距离所得尺寸位3.99cm(SD=1.25),无显著差异(t(9)=0.29;p>0.05)。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发现参与者普通距离所感知的实际物体大小的平均尺寸与理论尺寸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这表明,参与者对于物体大小的感知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恒常性,这与知觉大小恒常性的概念是一致的。
这种稳定性可能与大脑对于上下文和经验的因素的自适应能力有关,使人们能够在感知物体尺寸时更加准确。
本次实验的结果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以往的实验也发现了知觉大小恒常性的存在,参与者能够在感知物体大小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并且这种稳定性似乎是基于大脑计算知觉尺寸的适应能力而形成的。
本次实验证实了参与者对于物体大小的感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恒常性。
这对于加深对于视觉感知过程的理解、提高产品设计品质以及减少人类视觉误差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大小常性测试(IE)

大小常性测定仪目 的证示视知觉大小恒常性现象,检验距离线索对大小常性的影响,学习用匹配法测量大小常性。
简 介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改变时,知觉映象仍保持恒常不变的这种知觉特点,称之谓“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常性就是心理学研究中较多的一项。
大小常性是指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的远近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而改变。
根据透视规律,同一物体在远处比在近处的视网膜上的像要短小。
但在知觉中,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其大小不变。
霍威和波灵(A.N.Holway E.C.Boring )在1941年作了一个大小知觉恒常性的实验,较好地说明了大小恒常性的形成过程,实验是在L 形走廊中进行,实验者站在走廊的交叉处,在一边走廊内放着标准剌激,在另一边走廊内放着比较剌激,比较剌激是距离被试1尺的用幻灯映射在白幕上的亮圆点,圆点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
标准剌激亦是用幻灯映在白幕上的亮圆点,圆点的大小永远保持视角1度,离被试长度的距离从10尺~120尺可供选择。
主试用园点渐增和渐减法改变比较剌激,让被试先注视标准剌激,然后再注视比较剌激,并加以来回比较,直到认为比较剌激和标准剌激大小相等时为止。
观察的状况是;2.5.7-1 Holway 和Boring 的实验布置示意图 2.5.7-2 影响大小常性的条件S c 变异刺激S s 标准刺激D c 变异刺激与 1。
双眼视觉 2。
单眼视觉 3。
单眼使用被试之间的距离 D s 标准刺激与被试之间 人工瞳孔 4。
单眼用人工瞳孔并通过减光筒的距离观察结果表明,在双眼和单眼观察的条件下,都保持着大小知觉恒常性,而用单眼人工瞳孔或单眼人工瞳孔加减光筒观察,由于排除了周围环境的参考,知觉大小便趋向于视角的规律,即恒常性消失。
大小知觉的恒常性的定量表达,常用知觉大小偏离视角大小的比值来计算。
布伦斯维克比率(Brunswik ratioBR )R--SBR=----------------C —SC=恒常性的大小R=被试所反应的知觉大小S=根据视角计算的大小 例;身高1.7米的人由1米移到5米,其知觉大小为1.5米,其比率为:2.5.7-3 远距离对像大小知觉的变化R=1.5 C=1.7 S=1.7(1/5)=0.34BR=(1.5一0.34)/(1.7一0.34)=0.85大小知觉的恒常性保持为85%。
常规心理学实验仪器

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 仪可进行视觉动作学习和 注意力品质的测验;也可 用于射击等体育运动的心 理训练和测试,以达到培 养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 能力以及抵抗外界干扰的 能力。还能研究和测定各 类职业人员的注意力集中 水平。也适用于儿童多动 症等临床医学的测试。
心理学仪器
psychological instruments
在心理学研究工作中用于呈现、控制、测量、计算、检查的器具或设备。心理学仪器种 类繁多,最简单的如机械滑轮、音叉等,极复杂的如电子计算机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心理学仪器也在不断更新。
心理学仪器的用途
用实验法探讨心理学问题,仪器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心理实验中,研究者借助于仪器 才能呈现刺激,施加实验处理;对于无关刺激也只有借助于仪器才能排除,以免干扰实验结 果。此外,仪器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观测,记录及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即使用其他方法进行 研究,仪器也是有益的辅助工具。
两点阈测定仪用以测量个体 肌肤辨别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以 测定被试触觉的敏锐度指标;亦适 用于检测特种职业人员的触觉空 间辨别阈限。
大小常性测量仪是用比配法 原理测定大小常性仪器,也可用于 制作心理量表。测定大小常性时, 主试把一个三角形放在远处,把三 角形的高调到一定尺寸,要求被试 调节近处三角形面积,使之与远处
心理学仪器的优缺点
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仪器进行心理学研究有不少优点:①可以排除研究者的某些 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呈现刺激和记录反应更加客观、准确。②可以同时长时间地搜集多种资 料。例如,借助多道记录仪可以同时记录被试的脉搏、心跳、呼吸、皮肤电反应和脑电波变 化等多种心理的生理指标。③可用于数量浩大、复杂的数据处理。计算机多元统计软件包的 进一步开发,将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④可用于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模拟实验。 用仪器进行心理实验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仪器本身会干扰正在研究的心理和行为的表现。 因为仪器也是一种刺激,并有暗示实验目的的某些知觉线索,被试可能会感受到这些线索的 意义而作出符合实验情境的预期行为或产生不自然的行为。因此,借助仪器所得出的实验结 果往往外在效度低,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表现有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张老师老师, Q3021922169,考研过程中有什么困惑或者其他一些问题,可以联系老师哦!
大小知觉恒常性

实验十三 大小知觉恒常性1引言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叫做知觉恒常性。
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像的变化而趋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特性。
同一物体,据观察者越近,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视像越大;反之,其视像越小。
即,如果按照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对视像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但是,在实际知觉中,人仍然能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距离物体的实际大小。
也就是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变化时,人的知觉保持相对恒常而并不跟着发生变化。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用以下公式表明大小知觉恒常性:S=I×D。
S指知觉中物体的大小;D指知觉中物体的距离;I指视网膜上的视像。
公式表明,一个人面对熟悉的物体时,其大小知觉没变,而视网膜上的视像却缩小了,这时观察者把物体的距离知觉为较远;如果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没变,而知觉的大小变大了,观察者就会把物体的距离知觉为较近。
常性的研究方法有描记法、比配法等多种。
本实验采用描记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用比配法(comparative and matching method)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比较单眼、双眼观察时大小常性的程度,学习测定常性的方法。
2 方法2.1被试每名被试配备一名记录员。
2.2仪器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2.3程序(1)选择长度为7m以上的场地。
以每1m为一个度量级,测定距离位置,实验时,标准刺激距被试依次为6m,5m,4m,3m,2m,1m。
(2)被试根据标准刺激的大小,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器至大小相等。
注意,被试应有时从大到小调,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 序列,且被试与测量器的观视距离为25cm 。
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并照此大小调节你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
报告记录员记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注意测量器的观视距理应保持25cm 。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最常见于视知觉,也有听知觉,今天主要介绍视知觉的恒常性。
简单给大家举个例子。
当一个人从远处向你走近时,你会觉得这个人发生变化了吗?尽管在较近时,人在视网膜上的图像要比较远时大得多,但是我们仍能感到人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虽然近距刺激的性质会随你每次眼睛和头部的运动而改变,但你感知的远距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的。
这就是我们知觉恒常性的特点。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视知觉恒常性的几个分类,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大小变化的情况下,个体感知物体真实大小的能力。
即物体离我们近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要大于物体离我们远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但我们实际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会因此而改变。
我们的知觉在推断物体大小另一个依据就是认出具体事物的知识经验。
例如,一旦你认出了一座房屋或一辆车的形状时,即便你甚至不知道它离你的距离,你也会知道它们有多大。
形状恒常性是非常接近于大小恒常性。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时,物体在我们眼中的成像会发生变化,但我们实际知觉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会改变。
即你能够正确地感知物体的形状,即便当物体处于倾斜的位置,使得视网膜成像的形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不同时,我们仍会觉得物体的形状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例如,门在关闭和打开的状态下,我们视网膜上的成像是不同的,但我们不会觉得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方向恒常性是指人身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时刻发生变化,与之相应环境中的事物的上下左右关系也随之变化,但知觉对象的方位知觉仍保持稳定。
虽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发生了改变,但人不随身体部位或视像方向改变而感知物体实际方位的知觉特性。
方向恒常性依赖于人体内耳中的前庭系统。
当物体的朝向发生变化时,前庭系统的输出和视网膜上事物的朝向,个体能够准确地知觉出物体在环境中的朝向。
知觉测试实验报告

知觉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长度知觉和速度知觉的测定方法以及对其实验材料的整理与数据的处理;2.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和距离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3.讨论速度知觉与时间知觉的联系,和4.学习如何应用与日常生活当中,研究各种知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利用计算机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三、实验步骤:打开计算机上的软件,首先点击知觉测试进行第一个测试——长度知觉测试。
电脑屏幕出现两个并列的矩形——左边的矩形形状大小不变以作为小车,右边的矩形随着测试的进行会不断变化矩形的形状大小而作为隧道。
被试用键盘对右侧的长方形方块的纵向长度进行估计,判断小车是否可以通过隧道即左边的矩形长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左边的矩形,能通过则按下A键否则按下L键。
每组实验进行100次,被试需测量20组。
每组测试结束后记录出现的两组数据。
接着进行第二个测试——速度知觉测试。
电脑屏幕左边是一个矩形是会平移到右边的大矩形的,右边的大矩形与左边的同高,颜色相同作为掩盖区。
右边矩形在中间靠右的位置有一条不同颜色的粗线条作为基线。
估计方块到达基线的时间,被试估计方块已到达终点线时,用鼠标点击窗口的“停止”按键来停止方块移动,每组实验进行10次,进行20组。
每组测试结束后记录出现的数据。
四、实验数据:长度知觉测验速度知觉实验五、实验不足与完善:1.这次实验不足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由于时间方面条件的限制,测试实验的实验组偏少导致数据偏少,这样无法准确地得出结论。
其次就是环境因素对被试者的影响,被试者是一起在同一间计算机室操作,有时候其他人的肢体动作、说话声音会互相影响到测试时候的反应时间,甚至有些测试者为了快点可以结束而不休息地测试,长时间地看着计算机的屏幕,导致用眼疲劳从而影响反应的时间。
还有可能被试者的身体状态并不是很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也影响到反应的时间。
最后,可能就是仪器的选择问题,被试者需要用计算机上的软件操作这次的反应测试实验,则当被试者按下键盘上的按钮到传达到计算机上的时间可能也会因为计算机的好坏而影响到被试者真实的反应时间。
大小恒常性实验

大小恒常性实验1. 实验目的证示视知觉大小恒常性现象,检验距离线索对大小恒常性的影响,学习用匹配法测量大小恒常性。
2. 实验内容与原理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改变时,知觉映象仍保持恒常不变的这种知觉特点,称之谓“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的远近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而改变。
根据透视规律,同一物体在远处比在近处的视网膜上的像要短小。
但在知觉中,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其大小不变。
欧几里德定律认为,客体的大小可用物理量去度量,视网膜象的大小是按光学原理变化的,计算公式: a=A/D a: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的大小; A :物体的大小; D:人眼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布伦斯维克比率(测量恒常性程度的公式): BR=R-S/A-S BR:布伦斯维克比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R:被知觉到到的物体大小,即被试对大小判断的结果; S:根据视角计算的物体映象大小; A:物体的实际大小。
3. 实验仪器与材料大小常性测定仪。
4. 实验步骤1)选择距离有8米左右的场地。
2)将调节好与被试眼等高的测定仪,一台放置在被试的右方约25厘米处,图形面面对被试,且右手能方便地调节三角形高度旋钮。
另一台放置被试正前方的设定距离上,图形面面对被试。
3)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匹配三角形大小的实验,正前方(远处的)的三角形为标准剌激、右边的三角形为变异剌激,你的任务是调正变异剌激,使它和正前方的三角形一样大小。
请注意,只要求你比较时看起来一样就可以了,不要找其他的判断标准。
4)距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设定标准剌激的大小为10厘米,设定标准剌激的距离依次为3、4、5、6、米。
☆主试将变异剌激轮换调到最高端与最低端。
☆被试在理解实验指导语后,调节三角形高度旋钮,认为与标准剌激相等后,报告“好”。
☆主试记录被试调节的高度。
5)标准剌激大小对常性的影响☆设定标准剌激的距离为5米,设定标准剌激的大小为8、9、10、11、12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恒常性测定摘要:本实验的目的在于:①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②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③讨论距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④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一般能达到0.95以上的水平。
结果说明:物体远近会导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变化,而在人的知觉中仍然能较正确地反映不同物体的实际大小,关键词:知觉大小,实际大小,大小恒常性1 引言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叫做知觉恒常性。
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对事物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像的变化而趋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特性。
同一物体,据观察着越近,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视像越大; 反之,其视像越小。
即,如果按照物理学中的光学原理,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对视像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但是,在实际知觉中,人仍然能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距离物体的实际大小。
也就是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变化时,人的知觉保持相对恒常而并不跟着发生变化。
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用一下公式表明大小知觉恒常性:S=I*D。
S指知觉中物体的大小;D指知觉中物体的距离;I指视网膜上的视像。
公式表明,一个人面对熟悉的物体时,其大小知觉没变,儿视网膜上的视像却变小了,这时观察者把物体的距离知觉为较远;如果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没变,而知觉的大小变大了。
观察者就会把物体的距离知觉为较近。
常性的研究方法有描记法、比配法等多种。
本实验采用描记法。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1)用比配法验证视觉大小恒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 方法2.1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学院09级应用心理学实验第五小组成员7名,五名男生,两名女生,年龄20-21岁。
2.2仪器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2.3 程序2.3.1程序(1)选择长度为 7m 以上的场地。
以每 1m 为一个度量级,测定距离位置,实验时,标准刺激距被试依次为 7m,6m,5m,4m,3m。
(2)被试根据标准刺激(12cm)的大小,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至大小相等。
注意,被试应有时从大到小调,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且被试与测量仪的观视距离为25cm。
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并照此大小调节你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
报告记录员记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注意测量器的观视距理应保持25cm。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
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试。
2.3.2程序2(1)选择6m为固定测量距离;(2)呈现刺激大小分别为10-15cm,共6个等级的标准刺激;(3)实验步骤与程序1相同。
3 结果3.1 根据布伦斯维克提出的计算公式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大小常性系数K和透视值S:K=(R-S)/(A-S) R为见到的形状,A为实际的形状值,S为透视形状值S=A*B/D B为被试对测量器的观视距离(本实验为25厘米),D为标准刺激的观视距离。
表一标准刺激下常性系数及其平均值编号3m 4m 5m 6m 7m1 0.96 0.96 0.93 0.91 1.022 0.95 0.98 0.97 0.99 1.003 0.85 0.92 0.93 0.90 0.914 1.02 1.02 1.07 1.06 1.045 0.99 1.00 1.01 1.05 1.066 1.03 0.95 1.03 0.98 0.977 1.10 1.06 1.03 1.00 1.00平均值0.986 0.984 0.996 0.984 1.0007名被试在不同距离下标准刺激为12cm时的常性系数值及其平均图一标准刺激下常性系数随距离的变化小恒常性是存在的。
随着视距的增大,透视值越小,大小常性系数的波动幅度也随之增大,但始终在一个固定范围内波动。
表二 相同距离下的常性系数及其平均值编号 10cm 11cm 12cm 13cm 14cm 15cm 性别 1 0.89 0.86 0.91 0.96 0.95 0.95 男 2 0.99 0.97 0.99 0.98 0.96 0.99 男 3 0.89 0.84 0.90 0.94 0.87 0.88 男 4 1.03 1.03 1.06 1.04 1.01 1.01 男 5 0.94 0.92 1.05 0.96 0.98 1.01 女 6 1.00 0.98 0.98 1.01 1.03 1.00 男 7 1.00 0.90 1.00 0.92 0.93 0.89 女图二 相同距离下常性系数随刺激的变化0.90.920.940.960.98110cm11cm 12cm13cm14cm15cm表二和图二显示,大小恒常性系数都接近1,其平均值在0.96上下波动,说明视觉大小恒常性是存在的。
随着刺激距离的增大,透视值越大,大小常性系数的波动幅度也随之减小,最终趋近于0.960的水平。
4 讨论4.1 大小恒常性能起多大作用信赖于距离线索和我们对物体的熟悉程度,得到的有关物体的距离信息越多越准确,则知觉到的大小就越接近实际的大小。
对我们熟悉的事物,由于经验的作用,即使它离我们很远时,我们也不会产生与它放在面前时不同的知觉。
4.2 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无意中推理论。
按照理论解释,知觉之所以会有恒常性,主要是我们的经验使然。
由于经验,我们对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早已熟知,因而在物体所处环境有所改变时,即使是以生理炽基础的的感觉上获得事实性资料有所改变,而在以心理作用为主的知觉上,仍是重经验轻事实,以(保持不变)的知觉心理作用来处理。
因此,当已知物体在网膜上的影像变小时,我们就在无意中做如下的推理:不是物体变小了,而是距离远了。
另一理论是生态论,按照解释,知觉之所以产生恒常性,主要是由于我们知道环境中有各种物体存在,由各种物体相对关系的影响,终而形成对某一物体知觉不变的心理倾向,生态论既可用以解释熟知物体的知觉恒常现象,也可用以解释对新鲜物体的知觉映象。
4.3 实验结果出现了知觉恒常性随着距离的变化和标准刺激的变化呈现波动的趋势,而没有出现预期的随距离逐渐变小。
主要的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几点:1、对实验的程序和控制条件还不是很熟悉,在操作中存在疏忽遗漏的地方;2、实验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光线和噪音的干扰。
3、实验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来自主试和其他小组成员的影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5 结论随着距离和刺激大小的变化,大小知觉恒常性系数虽然出现上下波动,但始终保持在1左右。
且总体看来,大小知觉恒常性系数比较稳定。
所以,人对事物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像的变化而趋与保持物体实际大,即存在大小知觉恒常性。
6 参考文献《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7 附录附录17名被试在不同距离(标准刺激距被试)时的R值(每个人均为4次的均值)及平均值(R)(单位mm)标准刺激为12cm时1 115.6 113.4 112.6 110.0 122.1 男2 114.7118.0117.0 118.3 120.6 男3 112.3 111.2 112.5 108.9 109.3 男4 122.4 122.3 126.2 126.9 124.3 男5 118.8 119.9 121.6 125.4 127.0 女6 122.8 117.3 122.8 117.2 116.6 男7 131.0 126.5 122.7 120.3 119.4 女附录27名被试在不同距离(标准刺激距被试)时的常性系数值及其平均标准刺激为12cm时编号3m 4m 5m 6m 7m1 0.96 0.96 0.93 0.91 1.022 0.95 0.98 0.97 0.99 1.003 0.85 0.92 0.93 0.90 0.914 1.02 1.02 1.07 1.06 1.045 0.99 1.00 1.01 1.05 1.066 1.03 0.95 1.03 0.98 0.977 1.10 1.06 1.03 1.00 1.00平均值0.986 0.984 0.996 0.984 1.000附录37名被试在不同标准刺激观察条件时的R值(每个人均为4次的均值)及平均值(R)(单位mm)标准刺激距被试6m时编号10cm 11cm 12cm 13cm 14cm 15cm 性别1 89.5 95.3 110.0 125.1 132.7 143.2 男2 99.3 107.3 118.3 127.2 135.0 149.2 男3 89.2 92.7 108.9 113.4 122.6 133.2 男4 102.3 113.1 126.9 134.4 141.3 151.4 男5 94.5 102.0 125.4 125.6 137.1 151.8 女6 100.1 107.8 117.2 131.7 143.5 150.6 男7 99.9 99.3 120.3 120.4 130.7 134.1 女平均值96.4 102.5 118.1 125.4 134.7 144.8附录47名被试在不同距离(标准刺激距被试)时的常性系数值及其平均标准刺激距被试6m时编号10cm 11cm 12cm 13cm 14cm 15cm 性别1 0.89 0.86 0.91 0.96 0.95 0.95 男2 0.99 0.97 0.99 0.98 0.96 0.99 男3 0.89 0.84 0.90 0.94 0.87 0.88 男4 1.03 1.03 1.06 1.04 1.01 1.01 男5 0.94 0.92 1.05 0.96 0.98 1.01 女6 1.00 0.98 0.98 1.01 1.03 1.00 男7 1.00 0.90 1.00 0.92 0.93 0.89 女平均值0.963 0.929 0.984 0.973 0.961 0.961附录5固定刺激为12cm时部分被试的测试数据附录6 固定距离为6m时部分被试的测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