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对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的土地利用管理研究

面 ,土地流转制度 的不规范 义导致
题 ,主要表 现在农民收入低、农村
经济社会面貌落后等方面。因此 ,
简单 地 说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就 土地被 非法圈 占、滥用等事件频频
是 把 城 市 和 农 村 的 经济 社 会 发 展 作
一
方 面 ,土地 产 权 不 明 晰 , 农 民 对
工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目标 ,然
而 , 目前 我 国 广 泛 存 在 着 城 乡 发 展 不 平 衡 ,城 乡 经 济 差 距 较 大 的 问
1 合理 的土 地利 用管 理体 系是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土地 的 使 用 权 不 完 整 , 农 民 无法 真
▲ 作者简 介 : 陈蓉蓉(9 3 ) 1 8 一 ,女 ,江 苏省 盐城市 人 ,工 学硕士 ,主要 从 事土 地开 发 ,土地 整理 、 土地 复垦 、土地 规 划等 相 关工 作。
2 1 N R。 e om h 呻 目 货 程希4 0 . a eu n lfl 司 土 溽 1, 仙 sc co Sc a r E c n 0 1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 ,对缩小 城乡差距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具有 重要意义 。然而 ,我国现行的土地
利 用 管理 体 系 老 化 、 滞 后 ,在 统 等 城 乡 发 展 ,全 面 建设 小 康社 会 新 要
最 重要 的生产资料 ,其经济与社会 意 义 。 的双重功 能决定了建立完善 、合理
圈
黛
:
求 ,这种 既满 足城 市用地 的需求 , 又不破坏农用土地生产 、生态效应 的可持续 发展理念应 当始终贯 穿于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农村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对策。
1.背景介绍城乡规划是指在城市与农村交界地区对土地和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项规划工作。
土地利用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短缺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土地利用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农村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然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导致农村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农村发展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在城乡规划中,存在一些土地利用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农村土地的快速流转问题,大量农村土地被流转给开发商,用于房地产开发,导致农业生产面临严重困难。
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农民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此外,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完善,存在一定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4.改善土地利用的对策为了改善土地利用和促进农村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防止非法流转和乱占农用地。
其次,加强农村土地的保护,通过设立农村土地保护区,保护农村耕地和生态环境。
此外,推进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通过发展农业科技和推广优质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5.农村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农村发展需要实现协调。
首先,要充分考虑农村发展需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给予农村足够的发展空间。
其次,要加强城乡规划的协调,将农村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此外,要加强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调研和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与规划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与规划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土地利用与规划成为实现农村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规划政策、土地整治、农田保护、乡村建设等角度展开,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土地利用与规划。
一、土地利用现状当前,农村土地利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农田红线保护不力,城市扩张导致大量耕地流失。
其次,土地承载能力不断下降,农田质量下降,致使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另外,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规划支持。
因此,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各类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农田生态。
二、土地规划政策为了促进乡村振兴,国家加强了土地规划政策。
首先,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力度,支持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发展,并鼓励土地承包权流转。
其次,强调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此外,注重农村集体土地资产确权和流转,提高土地纵深利用效率。
三、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有效整治荒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农田面积。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田地灌溉和排水能力。
此外,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专业农户和大农企,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农田保护农田保护是实现农村振兴的基础。
要加强农田资源保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农田和非农用地的比例,确保农田面积稳定。
并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五、乡村建设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乡村规划和建设,推动农村面貌和环境的改善。
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乡土文化,恢复乡村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同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美丽乡村,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六、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农业现代化,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策略

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策略【摘要】: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减少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土地纠纷也越来越多。
因此需要重视土地利用管理。
文章主要对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城乡统筹;土地利用;管理策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家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从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1]。
党的二十大中指出,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需要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乡统筹发展概述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解决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经济差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实现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2]。
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农村与城市的各项资源,通过统筹规划,构建新型发展关系。
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①城市总体规划;②土地利用规划;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④城乡发展规划。
土地管理主要是借助各种手段,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3]。
土地利用管理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协调城乡发展,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减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合理的土地规划,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相关法律中规定,土地使用必须要依法批准。
但是由于目前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许多地方在土地利用规划没有考虑到城乡统筹发展,甚至出现由于供需冲突,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4]。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问题论文

探究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区域内农村土地在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作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安排。
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问题的典型体现。
为了更好地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开展,农村的土地规划工作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确保农村土地的科学化利用和可持续化利用。
本文通过对当今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完善第一,重总体规划,轻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在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上不具备强制性,是总体规划的补充,有利于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编制该类规划的驱动力来自于行政命令和用地调整的需要。
第二,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现行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应该说我国土地规划体系在层次上是完整的,但每一级的控制指标和口径基本上是一样,上下级规划之间,大都是有战略到战略的简单重复。
2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陷。
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首先,土地规划不科学。
我国土地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土地利用,对总体规划的重视程度较高,然而对于专项规划却只作为一种补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这样就会出现,在实际过程中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缺乏明确分工,导致土地规划太过于片面,缺乏战略性和协调性。
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偏轨”情况,提升了农村土地规划难度。
其次,机构设置不全面。
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

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一、农村居民点统筹用地的特点(一)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二)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三)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
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結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二、新农村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新农村规划的城乡统筹及体系框架问题由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的长期存在,重城市发展轻乡村建设,我国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办法及相关标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框架,而新农村规划则显薄弱,尚未形成自身独立、完整的理论框架、编制方法及指标体系,所以新农村规划不得不参照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及技术指标。
但由于城市与乡村在经济职能、人口规模、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行政级别、空间尺度、建筑形式、生活习惯及民风习俗等要素方面差异巨大,所以它们的规划要素必然也不一样。
(二)规划缺乏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引导有些地方领导片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抱着快出成效、急功近利的想法,以为搞大拆大建,或者把房子外立面粉刷一下,搞好环境卫生,就叫做新农村建设,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新农村规划往往只侧重于村容村貌整治,而忽视了对农村的产业引导,没有经济发展的带动,必然导致农民缺乏实施规划的持续动力。
(三)新农村规划缺乏有效指导,未能充分发挥其利用效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预留用地是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一定比例的留用地,用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被征地后农民的生活来源,也常称为“带征地”。
农村土地改革论文土地改革论文: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利用

农村土地改革论文土地改革论文: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利用摘要: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应该按功能划分而不应该按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身份”划分,使得同功能同权同地同价。
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有助于城乡资本、技术、信息、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真正达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帕累托改进。
论文还对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土地制度改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城乡统筹;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市场1背景中国的改革始于1978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仅限于原始生产力的解放(家庭承包制的小农经济),没有运用现代市场经济基本工具——资本和市场。
我国未来的发展要经历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实现现代化。
农村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问题,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则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土地制度改革为城市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城市土地基本建立了完善的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但农村土地制度却很不完善,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要求,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要实现城乡统筹就必须打破土地二元结构,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统一登记。
当前农村土地明显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土地的权能不完整,二是土地市场缺失,三是土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提高农村的消费能力,必须回到农村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要素、农民生活保障基础、农户最大财产的基础上,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使之利用与配置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利用2.1要用系统和综合的视角看待和研究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并不是限于土地本身,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层面和制度层面的问题。
土地是社会经济的子系统,应该置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视角下看待和研究土地问题,这就要求要摆脱传统的就“土地论土地”的简单思维,应该通过系统和综合的视角来对待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应主要包括这四个主要方面:一是人和土地结合的问题;二是资本和土地结合的问题;三是技术和土地结合的问题;四是制度与土地结合。
浅谈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庄规划

浅谈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摘要】城乡统筹是目前我国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反哺农村”,是我国社会经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针对城乡统筹给村庄发展带来的巨大利好,结合村庄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广州市花都区红山村为例,探讨村庄规划新思路,从村庄发展策略、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等方面提出规划措施和建设建议,以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和提升村民生活环境品质。
【关键词】城乡统筹;村庄发展策略;红山村【abstract 】as China’s urban and r 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its core is to “break through the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city back-feeding countryside”, is China’s soci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the village with the great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location and resource advantage, to guangzhou city flower all area red mounta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illage new idea planning, from the vill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particularly construction and rebuilding old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measures and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village villagers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keywords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villag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d mountain village2004年以来,村庄规划作为缓解“三农”问题的实施路径,至今在各地已经陆续展开和成熟起来,尤其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律地位以后,各地都陆续开展各种类型的村庄规划及村庄规划全覆盖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对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思考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现状,剖析了其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通过调查徐州市棉布村的土地规划利用对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土地合理规划与利用对村庄发展的意义。
认为当前农村只有通过合理征地有偿搬迁、建设集约化住宅区、特色田园区、养殖区和乡镇企业工业园等方式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整顿村容村貌,才能真正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increasing declination of rural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impacts of land management in mianbu village in xuzhou city in the aspect of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villagers’ life, the essay analyze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overall planning of rural land u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nly through reasonable land acquisition, paid relocation, and constructing intensive residential district, characteristic rural area, culture zone and industrial park of township enterprises, can land use be planned comprehensively, village appearance be restored, and then to optimiz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countryside.关键词: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发展key words: rural land;intensive utiliz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61-030 引言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为紧缺,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最近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耕地总量减少了1亿多亩[1]。
作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我国乡村经济迅速发展。
“弃老房,划新宅,占耕地”的建房热潮席卷全国农村,既造成大量农田被占,耕地日益减少,又致使大量旧宅基地被废弃,造成土地资源浪费[2]。
同时,由于我国正值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城乡教育、科技等资源的分配不均,许多乡镇企业经营不科学、污染不处理、排放不节制,导致农村土地资源被污染。
因此,我国农村废弃地日益增大,农村可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拮据。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地矛盾将成为当今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如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进行村庄整治,成为当今党中央开展农村发展工作的重点。
村庄整治实际上就是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构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生活富裕,生产发展,乡村整洁文明,管理民主的方针,基于农村经济建设实际情况,在已有条件上,遵循农民意愿,进行资源的整合,建设新型的农村社区,实现节约集约土地,保护农村耕地[3],从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而如何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与利用模式,是开展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村庄整治工作的根基和重点。
棉布村隶属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社会人口超万,区域总面积20平方公里,201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环境整治示范村”,在村庄环境整治和土地合理规划与利用方面,走在江苏村庄的前列。
其采取的环境整治措施对江苏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合理征地有偿搬迁要大规模整顿村庄风貌,必须由政府经过系统科学的规划,并对村庄中各类废弃地、劣质、杂乱的住宅地以及闲置或零散耕地等征收后进行集约化建设。
农民靠土地生活,土地的规划和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土地的征收方式关系着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
因此,制定合理的征地方式和最小化村民损失的补偿办法,是土地征收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根据徐政发(2011)60号文件,棉布村采取了以下征地补偿办法:三类地旱地2000元/亩、水田2200元/亩、粮菜轮作地2400元/亩、菜地3100元/亩,零散闲置的四类地旱地四类地区旱地1800元/亩、水田2000元/亩、粮菜轮作地2200元/亩、菜地2900元/亩。
征收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邻近耕地土地补偿费计算。
征收未利用地的土地补偿费按照征收邻近耕地土地补偿费的0.5倍计算。
征收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计算,即确定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人数,按照征收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村人均占有耕地数量计算。
每一名需要安置的被征地农民,其安置补助费标准,三、四类地分别为每人19000元、17000元。
征收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不支付安置补助费。
征收耕地的青苗补偿费按一季农作物产值计算,其标准按相应耕地产值的0.5倍计算[4]。
切实从人民利益出发,棉布村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依法执行征地补偿和审核工作,使广大村民能及时获得合理补偿,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建设家园的热情得以提高,在日后的新农村建设中,更加积极配合政府的各项工作,使棉布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从良好开端中得以展开。
在村庄整治初期,首先要参照废弃地的废弃程度、使用中住宅地的使用年数、使用中耕地的生产价值度等各个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办法,为被征地村民构建合理的经济补偿保障体系,并严格按规定依法履行相关程序,为村庄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高质量集约化整治土地,促进统筹城乡发展2.1 建立集约化住宅区上个世纪60-70年代,棉布村民的住房80%-90%都是劣质的是土墙——草面结构,且建房无规划,村民在自家的老宅上随意建房,前后不成排,高低不等,杂乱无章,不仅有损村容村貌,更阻塞村庄内道路,不利于村民日常出行。
村内道路多为未经休整的泥地,每逢梅雨季节,村庄内污泥浊水遍地流淌,蚊蝇满天,严重侵蚀着村民的身心健康。
之后虽然有所改进,但仍以老式房屋为主,没有明显改观。
为了优化村庄人居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村委会首先拆掉危房、旧房,开展社区新建和改建工程,改善村民住房条件,整理农村居民点。
棉布村将全村规划三个村民生活区,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内部结构及空间布局的再调整,使农村居民点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合理和科学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现在居民区的村庄得到亮化和美化,环境宜人,验收达标,挂上了三星级村民小区的牌匾,村民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经区、镇人民政府批准而建成的馨丰园小区,占地近百亩,不仅学校、卫生院、农贸市场、购物商场、餐饮服务、休闲健身广场等功能设备齐全,而且具有花坛、行道树、景观池等景观设施。
该小区设计优美典雅,别具一格,兼具居住、商务和娱乐价值,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居建设的典范。
从棉布村住宅集约改造的经验可看出,民居整治是一项民生工程。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首先对当地村庄布局进行深入调查,以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大格局,搬迁户数量最小化为前提。
同时对本村村民的家庭收入来源比例和搬迁民意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
对于近郊地区和以非农务劳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以及有意向城镇移民的家庭,尽可能将其迁至现有城镇以及向城镇集中的住宅小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过程性浪费,避免二次拆迁[5]。
新农村小区的建设应参照棉布村的馨丰园小区,具备齐全的功能设施和优美的景观,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加强其精神文明建设。
2.2 建立特色田园区农村地区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以从事农务劳作为主的家庭。
对于此类以农业生产为长期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应当选择距离城镇和中心村相对较远的合适区域,保留富有当地特性的建筑群,建设以此类村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具有地方特色田园区。
以家庭承包土地,种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且具有当地人文特点的经济型作物、进行小规模的牲畜养殖或开发当地特色文化产业。
田园区应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美化园区环境,展现别具一格的农家风貌,避免出现房屋大小风格迥异,各家土地杂乱无章,农业及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污染河道的现象。
棉布村大力发展当地特色饮食文化,以地锅鸡为招牌菜品,并经探索开发出以地锅鸭、地锅鱼、地锅排骨、地锅海带、地锅萝卜等为主的特色地锅系列菜肴。
目前全村已成立不同规模以地锅系列为招牌的酒楼十余家,形成棉布地锅美食街,根据不同游客的经济实力,价位由几十到上百不等,美食街每日接待食客千余人。
棉布地锅系列已成为棉布村最具其乡土特色的一大品牌,在江苏省内外开设众多分店。
另外,棉布村将当地鱼塘开发成为休闲垂钓区,吸引徐州市民及部分企业组织职工前来垂钓,每年3-11月,前来垂钓者络绎不绝。
游客在休闲垂钓区体验农家乐的同时,钓得的鱼均可交由附近酒楼代为烹制,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发展。
地锅饮食和休闲垂钓成为棉布村开发旅游业的重点项目,也是徐州当地“刘集镇一日游”中的亮点之一,为当棉布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通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田园区,可以延续乡村生活的传统文脉,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将地方物质文化开发成为其空间载体,为本地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6]。
2.3 建设集约化的耕地棉布村统一耕地8000余亩为粮食种植区,在采用麦稻两熟的种植模式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时间、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的“五统一”管理模式下,该区亩产超过2000斤。
通过流转土地2000亩,大规模种植精品水果黄金梨,并与中农春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为其发展基地。
集约土地近1000亩,引进种植高纯早蜜一号甜瓜500余亩,品种优良,市场畅销,同时在该地培养了延辣椒新品种,形成了辣椒制种产业链,制成的辣椒种出口韩国,效益丰厚,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从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税收,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