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知识梳理】

一、杠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步骤):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臂

⑴ 找支点O ;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

从杠杆上读(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式)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

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

等臂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杠杆(画出右图定滑轮的力臂)。

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 ;若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

度v /) ,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则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动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___________。(画出右图

动滑轮的力臂)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______________方向。 O F 1 l 1 l 2 F 2 F G F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______

若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或速度v /)等于

__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即: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三、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

讨论并完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

式?

(把方案在右框中画出并动手组装)根据组装的滑轮组,数一数钩码被几段

绳子承担? 弹簧测力计示数又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

进一步分析得出:使用滑轮组时,提起重物所用的力由什么决定?

__________;滑轮组用几根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__________。

2.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滑轮组特点:既可以 ,又

可以 。

3.省力公式:使用滑轮组时拉力省了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拉力端)移动

的距离就费了几倍。即:(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F=物G n

1,则,S 绳=nh 物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方法:奇动偶定

(1)若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时F=___________;(2)若必需考虑动滑轮的重力时F=___________。 四、机械效率(η)

1.概念:有用功: 。

额外功:

总功: 。

2. 和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 。 ( 注意: 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

4.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有:机械自重及 。

5.滑轮组和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

1.测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滑轮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面机械效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 ,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多大的力?

2.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杠杆OB 可绕O 点转动,重为6N 的物体P 悬挂在杠杆的中点A 处,拉力F 1与杠杆成30°角,杠杆在

水平位置保持平衡。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 1的力臂,并求出此状

态下拉力F 1=___________N.

3.作图

4.如下图,分别用不同的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起重为1800N 的物体时,则F 1= ,F 2= ,F 3= ,F 4=

5.如图所示是人用滑轮把货物提到高处的示意图,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填“定”或“动”),

使用______图中的滑轮能够省力.

6.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 为50N ,则物重G 为 N ,

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m ,则重物升高 m 。

7.如图所示,物重50N ,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拉力F为10N .不

计绳和滑轮重,物体受到的阻力 N .

8.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N 的货物匀速提高4m ,所用的拉力是125N ,则有用功是 J ,总功是 J ,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9.工人用一根杠杆提升一桶油,他用250N 向下的拉力拉过1.2m ,油桶上升30cm ,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90%,则油桶重为 N .

10.用一个滑轮组在6s 内把84N 的重物匀速提升4m 时,在绳的自由端所加拉力大小为40N ,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12m .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 ,拉力做功的总功率为 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__________ 。

【巩固提升】

1、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相当于一个 (填 “省力”

或“费力”)杠杆,若箱和物品共重100N ,设此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

则抬起拉杆的力F 为 N 。

5题图

6题图 7题图

2、水上运动深受人们喜爱,赛艇运动员比赛时用的桨伸入水中部分较 长,它属于 (填“省力’’或“费力’’)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 。

3、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

点沿DM 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

点沿DN 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请画出两种情

况下的动力臂,若B 点是AC 的中点,则沿 方向用力最省力。

4、画出图中的F 1力臂L 1,并在A 点画出阻力F 2的示意图。

5、用滑轮组将重力为90N 物块从位置A 匀速拉到位置B , 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若此时绳自由端所用拉10N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力)

6、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沿水平方向将一个重2000N,底面积为0.5m 2的物体A 向左匀速拉动2 m,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为600N,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为250N,则物

体A 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J ;该

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

7、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

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8、重为G 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 点,在其下端施一水平拉力F ,让棒缓慢转到

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 .动力臂逐渐变大

B .阻力臂逐渐变小

C .动力F 逐渐变大

D .动力F 逐渐减小

9、杆秤是一种很古老但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量质量的工具。小林同学

用一杆秤称一实心球的质量,如图所示。当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拉线正好压在4 kg 的刻度线上。根据秤砣拉线、提纽和称钩所在秤杆的位置之间的

距离的粗略关系,可以估测出秤砣的质量大约是( )

A .10 g

B .400 g

C . 1000 g

D .4000 g

10、如图所示,小华用苹果和桔子来玩跷跷板。她将苹果、桔子分别放在轻杆的左、

右两端,放手后,杆马上转动起来。使杆逆时针转动的力是( )

A.苹果的重力

B.桔子的重力

C.杆对桔子的支持力

D.苹果对杆的压力

11、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

举起60千克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

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

A .小李把小胖拉起

B .小胖把小李拉起

C .两个都拉不起

D .两个都拉起

12、装卸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980N 的货物提至高处,人对绳的拉力为

500N ,货物在20s 内匀速上升了5m ,不考虑各种摩擦和绳子重力,在此过程中:

(1)请你在图上画出绳子的绕法;

(2)动滑轮重力为多少?

(3)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多大?

(4)若这位中学生的体重为600N ,这位工人能否拉起1700N 的物体?请说明理由

【课后反思】

2019_2020学年高考物理主题2第II部分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学案(必修1)

1 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物理观念:1.知道机械波的产生条件,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知道横波和纵波的概念.3.知道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科学思维:通过生活中有关波的素材,建立对波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探究:通过视频和模拟动画,逐步体会和理解波的形成和传播及横波、纵波的概念. 科学态度与责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验观察,理解科学本质,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2.波的形成和传播(以绳波为例) (1)一条绳子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一个个小段可以看做一个个相连的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上的质点都跟着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 三、机械波 1.介质 (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2.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3.机械波的特点 (1)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它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波可以传递信息.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质点的振动位置不断转换即形成波.( ×) (2)在绳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 (3)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 (4)质点沿水平方向振动,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这样的波一定是横波.( ×) 2.绳波在某时刻的形状如图1所示,若O是波源,则此刻A点的振动方向________,若O′是波源,则此刻A点的振动方向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 图1 答案向上向下 一、波的形成、传播及特点 如图所示,手拿绳的一端,上下振动一次,使绳上形成一个凸起状态,随后形成一个凹落状态,可以看到,这个凸起状态和凹落状态在绳上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如果在绳子上某处做一红色标记,观察这一红色标记的运动. (1)红色标记有没有随波迁移? (2)当手停止抖动后,绳上的波会立即停止吗? 答案(1)没有.红色标记只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 (2)不会.当手停止抖动后,波仍向右传播.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探究、归纳出光的传播规律。 2、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3、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 4、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形成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自主学习(看课本P69-P70)完成下列各题 1、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光源,光源 又分为自然光源和________ 光源.最重要的自然光源是太阳,还有其它的自然光源如________ 、。. 光源是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光源,如火把、 蜡烛、电灯等?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在同一种介质中;该介质均匀透明、因此可以说光在 ______________ 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________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 3?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和的直线,一表示光传播路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模型,所以不存在,不仅它无粗细可言,而且如同几何学中的直线一样,有相交但不互相干扰的特性.4.影: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____________ 的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黑暗部分称为影? 日常生活中的______ 、____ 和小孔成像等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 律来解释?最早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是我国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和他的学生做的小孔成像实验. 5?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表示,c= __________ m/ s.光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十分接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以认为是____________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 c,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 c.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6.光年:光年是的单位,其意义是光在一年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不是时间单位。 二、实验探究 用激光分别射入水、空气、玻璃中,观察光在水、空气、玻璃中的传播情况。为使实验现象明显,可在水中加牛奶,在空气中喷清新气雾剂。 学生汇报现象,归纳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现光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物体 教师:每组两个相同的音叉、吉他、口琴、笛子、烧杯、抽气盘、抽气机。 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写下来。 看一看想一想: 看课本P33—P34页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 1.请同学们让我们所准备的物体发声,仔细观察或感受它们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请同学们用我们所准备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示交流:(1)选用的器材。 (2)实验方法 (3)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阅读课本回答: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笛子等管乐器是由振动产生声音的,口琴是靠 振动产生声音的。 巩固新知: 1.人说话是靠来发声的,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而发声。 2.在风大的日子里,电线赶上架设的电线会嗡嗡的响,这种声音是由而产生的。 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 科学探究: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老师的说话声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同学们耳朵中去的呢? 2.学生回答。 3.做课本图3-9实验,学生仔细听并回答问题: (1)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2)如果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3)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4.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请同学们按照图3-11做一做,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6.展示发挥:你能再举出一些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吗? 7.以上事实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在和中传播。 8.阅读课本P38页并回答: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巩固新知: 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2.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m/s,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电处离你m。 拓展提升:课后作业1、2、3、4题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逾.约()加冠.()叱咄 ..( ) ( ) 叩.问()皲.裂()媵人 ...( ) ( ) ( ) ..()负箧曳屣 容臭.()至舍.()烨.然()缊.袍敝.衣()() 俟.其欣悦()以衾.拥覆()日再食.()廪稍 ..()()裘.葛之遗.()()冻馁.()谒.()以为贽.()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字,号,初家。本文选自。本文是一篇,赠序是的文体,内容多为之辞。 2.二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对不能理解的词句做上标志。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梳理文章一、二两段词句意思。 1.注意朗读的节奏,句读要准确。 2.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 2.一词多义。 (1)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计日以.还()以.衾拥覆() 俯身倾耳以.请()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致无从致.书以观()闲情逸致.()(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4)或或.遇其叱咄()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

2021人教版选修《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选修《波的形成和传播》word学案 12.1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和分析,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明白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播能 量和信息。 (2)能区分横波和纵波,明白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明白什么是机械波和机械波形成的条件 重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 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 【自主预习】 1.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 ;(2) 2_机械波的形成 (1)实质:介质质点问存在相互作用力,介质中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 (2)质点间的作用:相邻的质点相互做功,l司时将振动形式与振源能量向外传播. (3)介质质点的振动:从振源开始,每一个质点都由前面的质点带动做受迫振动. 3.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 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 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 4.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5波的特点 (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缺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辑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4)立场: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稳位置振动,并不随波逐流. (5)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6.绳、弹簧、水、空气等是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________。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________。 7.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________随波一起传播。传播的只是____________。【典型例题】 一、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例1】在机械波中有( )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稳位置邻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例2】.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 B.振动是单个质点出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出现的运动现象

最新《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子,能说出光源的概念,并且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通过实验探究以及教师讲解,能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通过自主学习教材以及教师讲解,能说出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 m/s,并且能说出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 复习回顾 1、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2、声在真空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3、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新知探究 一、光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光源。 2、下列物质:①发光水母,②萤火虫,③太阳,④月亮,⑤钻石,⑥电灯,⑦火焰,⑧霓虹灯。其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_____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是___________,不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_。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空气中沿___________传播;

2、光在均匀液体中沿___________传播; 3、光在均匀固体中沿___________传播; 4、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__________。 结论:光在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光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都______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 课堂小结 1、光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 光在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_________________

学案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第二章机械波 学案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产生条件.2.知道波的种类及横波和纵波的概念.3.明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 知识储备 1.物体在________附近所做的_____运动叫机械振动. 2.简谐运动的能量与______有关,对同一个系统来说,振幅_________越大,振动的能量就越大. 3.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 __________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源振动带动与它相邻的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后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总是滞后于前一个质点的运动状态,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出去. 2.绳、水、空气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叫做介质. 3.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4.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发生振动,且质点不会(填“会”或“不会”)随波迁移. 二、横波和纵波 1.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的波,叫做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叫做疏部.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问题设计] 如图1所示,手持细绳的一端上下抖动,绳像波浪般翻卷.这是波在绳上传播的结果,那你知道波是如何形成的吗? 图1 图2 答案 绳一端振动,带动绳上相邻部分振动,依次逐渐引起整个绳振动. [要点提炼] 波形成的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2所示) (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部分看做一个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那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周围质点又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二、机械波 [问题设计] 把一个闹钟放在真空罩内,当闹钟的小锤敲打铃铛的时候,我们听不到声音,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答案 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要点提炼] 1.介质:绳、水、空气等能够传播振动的物质.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__________,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2.机械波 (1)产生条件:①要有__________;②要有传播振动的_________. (2)特点 ①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的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落后于前一个质点的振动. ②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______. ③波传播的是_______这种形式,而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④波在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的同时,也传递______和________. [延伸思考] 一同学不小心把一只排球打入湖中,为使球能漂回岸边,这位同学采用不断将石头抛向湖中的方法,试分析这位同学能否通过这种方法把排球冲上岸? 三、横波和纵波 [问题设计]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震,其引发的海啸加上核泄漏事故给日本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前后或左右晃动,也会产生竖直方向的振动,你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案 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不同的波引起地面的振动不同.

波的形成和传播

波的形成和传播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形成原因:以绳波为例(如图12-1-1所示 ) 图12-1-1 (1)可以将绳分成许多小部分,将每一部分看做质点。 (2)在无外来扰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的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由于外来的扰动,会引起绳中的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称为波源。 (4)由于绳中各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并依次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绳中由近及远地传播。 2.介质 (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 1.定义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 (1)要有机械振动。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机械波的实质 (1)传播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依靠介质中各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使各相邻质点依次做机械振动来传递波源的能量。 1.机械波的形成 2.波的特点 (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4)运动: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5)实质: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量和信息。 3.振动和波动的区别与联系

当堂达标 1.(多选)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的振动 D.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多选)关于振动和波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是形成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 B.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动是许多质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D.对于均匀介质中的机械波,各质点在做变速运动,而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3、下面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波源在同一介质中形成的机械波中可同时具有横波和纵波 B.由于横波、纵波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不同,因此横波、纵波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 C.横波、纵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 D.只要存在介质,不管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均可传播横波和纵波 4、平静的湖面上漂着一块小木条,现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的向外传播,当波传播到小木条处时,小木条将() A.随波纹漂向湖岸B.不动 C.向波源处漂动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 5、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也立即停止 B.发声体在振动时,一定会产生声波 C.波动的过程是介质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D.波动的过程是质点的振动形式及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6、区分横波和纵波的依据是()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解文中对比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重难点: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课时:4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解及课后补充材料,预习下列内容: 1、了解题目“序”的含义、分类及作者。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学逾()约硕()师趋()百里外叱咄()俟( )其欣悦 卒( )获有所闻负qiè( )曳xǐ( ) 皲( )裂媵( )人以qīn( )拥覆容臭( ) 烨( )然yùn( )袍bì( ) 衣 3、将你不敢确定字音的字写在下面: 4、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假借( ) 走( )送之加冠( ) 与游( ) 先达( ) 叩问( ) 援( )疑质( )理或遇其叱咄( ) 礼愈至( ) 穷冬( ) 至舍( ) 持汤( )沃灌( ) 寓逆旅( ) 日再( )食腰( )白玉之环略无慕艳( )意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秀 5、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并填空: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克服了______之难和______之难,得到了_______和_______的结果。 (用原文中的四自短语填空)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自己求学中衣、食、_____ 、__ ____ 四个方面的贫穷反衬自己求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课堂学习: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勤苦学习的佳话,程门立雪让人感动,悬梁刺股让人震撼,或许学习他们较困难,那么我们来学习宋濂吧,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学习他排除万难的精神。(板书题目、作者) 二、自主学习。 1.自读书后对作者的介绍,假如你要用一句话很简短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怎么讲? 2.读下面一段话,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doc

芦台二中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4.1光的直线传播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69—72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光源及光源的分类。 ②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并利用其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 ③会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 ④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用其解释影子、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69—p72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钻石、电灯、电视屏幕、萤火虫,上述物体中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在空气中能传播吗?________ 光在水中能传播吗?__________ 光在玻璃中能传播吗?________

3.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_____________传播。 4.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_______________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________(想想你现在眼前看到一条条线了吗?) 5._______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____表示,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__________m/s=___________km/s。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媒体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各色灯光和精彩的烟火表演。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光源 1. 设疑: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们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疑:站在明亮的屋子里,将眼睛蒙上,你能看见物体吗?为什么?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得出结论:人看到物体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类。 练一练:请将课前预习案中第1题的光源进行分类。 板块二:光的传播 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学生实验: [实验1]用激光笔照射白墙,看到墙上有一红斑,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不可见,用喷雾器在笔和墙之间喷水雾,观察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实验2]让光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在水中滴入少许牛奶),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

波的形成和传播 导学案

襄阳一中高二物理学科导学案 学习时间学案编号1201 学习内容波的形成和传播 主笔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传播过程的特点; (2)了解机械波的分类,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其传播特征; (3)准确理解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学习过程不看不讲不议不讲不练不讲 知识预习: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振动的传播称为简称_____;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_____. 阅读教材24页部分内容分析波是怎样形成的呢? 1、绳的各部分看成是存有的质点。 2、前一质点_____相邻后一质点振动,但后一质点要_____。 3、振动的传播从总体上看形成 . 将_________沿绳子传了出去。探究与思考一: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其他波动的实例。 演示绳波回答问题 1、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2、观察一个质点的运动情况,它们是否“随波迁移”? 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是什么关系? 二、横波和纵波 1.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水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横波是以波峰和波谷这个形式将传播出去,这种波在传播时表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探究与思考二: 区分横波和纵波的的依据是什么? 声波是什么波?地震波呢? 练习1:图12-1-3所示为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 一个周期的波形图,设介质中质点振动周期为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 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____,质点分 布最疏的地方叫做_____,纵波在传播时表现出 _________波形。如弹簧形成的波:从整体上看就是 __________的波在弹簧上传播,实际上是弹簧一端 _______沿弹簧传播开来。 三、机械波 1.介质:波借以传播的_____教网z.s.tep] 2.机械波:机械_____________的传播. 3.机械波产生条件: (1)必须有持续振动的_______. (2)必须有传播的_______ 4.机械波在传递机械振动的同时,也传递_________ T,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 ) 图12-1-3 A.若M点为波源,则M点开始振动时方向向 下 B.若M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了 4 3 T C.若N点为波源,则P点已经振动 4 3 T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D.若N点为波源,则该时刻P质点动能最大 练习2:教材p26问题与练习第3题 课堂检测 1.在机械波中()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 一质点的振动必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 A.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叫横波 B.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C.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 D.质点振动的快慢 3.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传播开去,由此可知: ()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 B.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C.介质中各质点仅仅振动而没有迁移 D.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开去过 程 4.相关于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下述说法中 准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就一定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 C.机械波中各质点均做受迫振动 5.如图10—1—1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 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个时 刻的速度方向.

11《送东阳马生序》后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何为赠序,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 3、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知识链接】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的文字,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 【预习导学】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学:逾():硕(): 俟():衾():烨()然: 叱()咄():皲()裂: 媵()人:容臭(): 负箧()曳()屣():。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滕人持汤沃灌 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走送之古:今:②日再食:今: ③滕人持汤沃灌古:今: 4、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 (2) 以无从致书以观() 至舍()以是人多以书假()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计日以还()(4)之弗之怠()走送之()当余之从师()慕圣贤之道() 5、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②腰白玉之环 ③录毕,走送之④余立侍左右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且(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②③④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① ② 结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②学习态度,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 结果如何?(用原文)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② ③④ 【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师: 衣:食: 住:行: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用原文回答)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3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道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知道什么是横波和纵波,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知道“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知道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认真做实验的品质,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互相团结、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特征 难点:波的运动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仪器 绳子、波动演示箱、水平悬挂的长弹簧、音叉、计算机、投影仪、四.教学方法 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

五.教学过程 引入 演示:抖动绳子的一端,产生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在绳子上传播 新课 .引导学生概括波的形成。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波的形成的条件:①波源,②介质 . 波动演示箱演示:横波、纵波的形成过程,分析波的传播原理。.机械波的传播特征(学生观察) ()振动传播途径上的各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且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离波源越远的质点的振动越滞后(前带动后)。 ()各振动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机械波向外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通过振动形式的传播将能量传输出去,通过振动形式的传播将信息传输出去。 ()机械波向外传播的过程是起伏向远方平移 例题与练习 .(分)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该列波沿轴负方向传播 .该列波的波速大小为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渡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 .若该波遇到一障碍物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障碍物的尺寸一定比大很多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质点的振动图象知,时刻的振动方向沿轴负方向,据同侧原理知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选项错误。、由图读得,,据,选项正确。、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

2020-2021学年物理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3章1波的形成含解析

1.波的形成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机械波?能区分横波和纵波,知道什么是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2.[科学思维]知道机械波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波是振动的传播,知道波在传播振动形式的同时也传播能量和信息.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58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的知识点.教材第58页问题提示:彩带上的波浪向前传播实际是振动在彩带上传播,但彩带上的每个点并不向前运动. 一、波的形成 1.波的形成 如图所示,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上的质点都很快跟着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这样在整个绳子上就形成了凸凹相间的波. 沿绳传播的波 说明:介质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其状态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中的任意一种.

2.介质 (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二、横波和纵波 1.横波与纵波的比较 定义标识性物理量实物波形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 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 ①波峰:凸起的最高 处 ②波谷:凹下的最低 处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 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 ①密部:质点分布密 集的部分 ②疏部:质点分布稀 疏的部分 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声波是纵波,声波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三、机械波 1.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 (1)要有波源.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3.特点 (1)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因此说它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介质中本来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来而发生振动,可见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我们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说明波可以传递信息.

光的直线传播学案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能识别哪些是光源,能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能设计小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并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3、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c=3×108m/s,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 学案导学 【课前导学】 1.光源:自身能够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沿直线传播。 3.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4.真空中的光速。 【课堂导学】 一、光源 1.列举一些你知道的自然光源:。 2.列举一些你知道的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速度 3.光的传播速度叫,用字母表示。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 4.谈谈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哪些区别? 三、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实验器材:一只激光笔,一个烧杯,一只蚊香,一个打火机,一个果冻,一张卡纸,一瓶自来水和一盒牛奶。 思考与讨论: 5.小组合作实验:选择合适的器材探究光在均匀的气体中、均匀的液体和均匀的固体中的传播路径。 你看到的现象:光在均匀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均匀的淡牛奶水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均匀的果冻中的传播路径是。6.能不能用身边的器材做出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呢?观擦教师演示实验 你看到的现象:光在均匀的两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 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

结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交流讨论: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说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形成了哪些现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 2、做一做想一想:小组自制小孔成像仪,并观察看到的现象,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呢?联系生活,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什么? 【课后练习】 1.太阳、月亮、烛焰、电视机荧光屏中属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 B.太阳、烛焰 C.月亮、荧光屏 D.四个都是 2.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B.光只是在真空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路线是直的 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在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 A.水中倒影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影子的形成 D. 小孔成像 5.有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的光点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条形的 7.下面你看到的是日食及月食形成原因的图示,它们的形成原是。【答案】1. B 2. B 3. A 4. A 5. B 6. A 7. 光的直线传播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1.光源的概念: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不是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光在沿直线传播。 3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1)(2)(3). 4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1)(2)(3) 5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6.光年是单位。 1、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能够用_______来解释;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很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是因为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__________. 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光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C.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现象 D.早晨,我们在海边看到日出,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为了检查一块长木板的棱是否直,简便可行的办法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 长度方向看去,如果棱上各部分在一点上,这条棱就是直的,这样做的根据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传播很快 D.光沿直线传播 5.下列几种“影”,哪一种属于光不能到达而产生的影() A.电影 B.水中倒影 C.摄影 D.太阳光下的树影 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 7、若一次闪电后4s才听到雷声,则人距闪电处__________m。 8.通过门缝往外看,眼睛离门缝越(近或远)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这能够用光的 来解释。 9、一架激光器朝着月球发出信号,经2.56s左右,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求月球和地球 返回的信号,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 10、运动员在实行100m短跑比赛时,终点记录员没有经过训练,不是在看到发令枪冒出白烟时开始计时,而是在听到枪声时开始计时,所记时间将产生 s的误差?若运动员以8m/s 的速度匀速跑动,运动员在跑 m后记时员才开始计时。(v声=340m/s)。 11,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500秒,太阳距地球多少千米?

波的形成和传播教案(启发式)

波的形成和传播 【教学目的】 1.理解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而不是介质的迁移. 2.理解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知道什么是横渡,什么是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什么是疏部和密部. 【教学重点】 1.机械波概念的建立. 2.分析波传递的是运动形式和能量. 3.波动和振动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 2.机械波的特点. 【教学媒体】 波的演示器、柔软长绳、投影仪. 【教学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总结规律和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向平静的水面投一颗石子,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水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远处,用手拿着另一端,上下抖动,又会 出现什么现象呢?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正确描述上述两种现象) 生:水面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这种振动并不停留在一点,而是以水波的形式向四周传去;绳上出现一列凸凹相间的波由一端向另一端传 去(图1).

师:上述水波和绳波是怎么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运动形式——机械波. 板书课题:波的形成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板书:1.波的形成.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水波和绳波是怎么被激起的? 生:水面的某处受到石子的撞击开始振动激起了水波;用手拿着绳的一端上下抖动激起了绳波. 师:想象一下,如果仅有某点的振动,而脱离开它周围的介质,能形成波吗? 生:不能.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板书:(l)形成机械波的条件:有机械振动(有波源).有介质. 师:有振动是否一定有波动?有波动是否一定有振动? 生:不一定;一定. 师:为什么机械振动能沿介质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机械波呢?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五段.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两点) (l)从介质本身的性质看,介质可以看成由大量质点组成,而相邻的质点间具有相互作用力. (2)当介质中某一质点受到某种作用而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它会牵动邻近质点振动起来.这邻近的质点又会带动它邻近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就会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从而形成机械波. (教师出示波的演示器,说明波的演示器上的各国片代表了介质中的各质点,并慢摇演示器的手柄,让学生观察质点被依次带动,从而形成机械波的过程)板书:(2)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机械波. 师:(再次慢摇手柄,让学生注意观察、对比)沿波的传播方向,后面质点的振动情况与前面质点的振动情况有何差异? 生:远离波源的质点的振动总落后于靠近波源的质点. (教师继续演示,让学生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