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作用机制——摘录整理
奥曲肽——精选推荐

奥曲肽相关知识学习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可抑制生长激素(GH)和胃肠胰(GEP)内分泌系统肽的病理性分泌增加。
在动物体内,奥曲肽在抑制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释放方面比生长抑素更强,而且对生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选择性更高。
【适应症】1.可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胃肠道和胰腺内分泌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
2.可选择性地减少门静脉及其侧枝循环血流量和压力;降低食管胃底静脉的压力;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和拮抗胰高糖素对内脏血管的扩张作用,而对全身血液动力学影响小。
3.可抑制胆囊的排空,抑制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的分泌,减少胰酶的损伤作用;对Oddi括约肌具有松弛作用,有利于胰液的排泄。
4.可抑制胃酸-胃蛋白酶和胃泌素的分泌,可改善胃粘膜血液供给。
5.本品可抑制胃肠蠕动。
用于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及胃底静脉破坏出血;应激性溃疡及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预防和治疗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治疗胰瘘和胃肠道瘘管,以及其他突眼性甲状腺肿、肢端肥大症、特发性假性肠梗阻。
【用法用量】1.食管静脉出血:0.1mg缓慢静注(不少于5分钟),随后25~50ug/小时静滴至少48小时。
2.应激性溃疡和消化性溃疡出血:0.1mg/次皮下注射,1次/8小时,重者静脉给药。
3.胰腺疾病:0.1~0.2mg/次,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疗程7~14天。
4.瘘管:0.1mg/次,1次/8小时,至瘘管闭合。
【不良反应】奥曲肽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和胃肠道反应。
局部反应:对奥曲肽的局部反应包括疼痛或注射部位的针刺、麻刺或烧灼感,可伴有红肿。
这些作用极少持续15分钟以上,而且可以采取注射前让药液达到室温或减少溶剂用量提高药物浓度的方法来减轻局部不适。
全身反应:罕见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暂时性脱发。
心血管系统:偶有心动过缓发生。
胃肠道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胀、胀气、稀便、腹泻和脂肪痢等,尽量延长用药和吃饭的时间间隔,即在两餐之间或睡觉前用药,会减轻胃肠道副反应的发生。
奥曲肽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抑制肝切除术后肝内肿瘤的转移
Davoies N, Yates J, Kynaston H, et al. J Gestroen terol Hepatol, 1997 12 (1) : 47~53
(一)结直肠癌肝转移
Eifert JK, Gorges R, Bockisch A, et al. Langenbecks Arch Chir. 1997 ; 382 (6) : 332~336
1
最近,有人[9]运 用 I I I I n - DT PA - 奥 曲肽对生长抑素受 体(SSTR)阳性 结肠癌患者的肝脏 进行核素显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IGF-1对多种肿瘤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奥曲肽一方面直接抑 制肝细胞分泌IGF-1,另一方面可诱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 合蛋白-1(IGFBP-1)表达增加, IGFBP-1与IGF-1结合 后使IGF-1失活[17]。
间接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周围有大量的SSTR表达。奥曲肽与SSTR 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引起肿瘤血液循环障碍[18]。
单击添加副标题
奥曲肽在消化道肿 瘤中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前言
生长抑素(SS)是一种环多肽 类激素,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内 分泌及外分泌系统中。
奥曲肽比天然的生长抑素 (SS-14和SS-28)血浆半衰 期长,作用更强大。
SS对多种非内分泌肿瘤细胞具 有抗有丝分裂作用。
实验证实,多种肿瘤可受奥曲肽诱导而 发生凋亡。
目前认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 表面存在特异性的SSTR3有关[19]。
奥曲肽治疗消化系内分泌肿瘤进展

奥曲肽治疗消化系内分泌肿瘤进展【摘要】消化系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具有一定危害性的肿瘤,目前在治疗中存在一定的挑战。
奥曲肽是一种能够模拟肠胃激素生理功能的药物,在治疗消化系内分泌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消化系内分泌肿瘤及奥曲肽的作用机制,然后详细分析了奥曲肽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副作用和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提升。
最后总结了奥曲肽对消化系内分泌肿瘤的治疗价值和未来的应用前景,强调了奥曲肽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
【关键词】奥曲肽, 消化系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副作用, 联合治疗, 临床疗效, 治疗价值, 应用前景1. 引言1.1 消化系内分泌肿瘤概述消化系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肿瘤类型,起源于消化系统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类肿瘤通常分泌激素或生长因子,导致体内激素平衡失调和症状的出现。
消化系内分泌肿瘤可发生在胰腺、胃、肠道等器官中,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腹痛、腹部肿块、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消化系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其症状常常不具特异性,易被误诊。
一旦确诊,治疗策略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这些方法在一些患者中并不有效,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1.2 奥曲肽的作用机制奥曲肽,又称奥曲肽长效制剂,是一种合成的多肽类药物,由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七膜结合蛋白受体(7TM)和奥曲肽受体(ODR)来发挥治疗作用。
奥曲肽通过激活IGF-1R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IGF-1R是一种与细胞生长和分化密切相关的受体,在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
奥曲肽与IGF-1R结合后,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奥曲肽还可通过激活7TM和ODR受体来调节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包括AMPK、MAPK和PI3K/AKT等通路。
奥曲肽作用机理

奥曲肽作用机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奥曲肽的作用机理,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
你想想,咱身体里就好像有一个庞大的“机器”在运转,各种“零件”和“系统”相互配合。
而奥曲肽呢,就像是一个特别厉害的“小助手”。
奥曲肽能干嘛呢?它可以调节一些激素的分泌呀!就好比是交通指挥员,能让激素们“有序地通行”,该多的时候多,该少的时候少。
它还能影响一些器官的功能呢,就像给器官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让它们更好地工作。
比如说,在某些疾病的情况下,身体的这个“大机器”可能会出点小毛病,激素乱套了,器官也不听话了。
这时候奥曲肽就挺身而出啦!它能快速地去“修正”这些问题,让一切重新回到正轨。
咱再类比一下,身体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奥曲肽就是那个勤劳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每一朵花,让花园始终生机勃勃。
奥曲肽的作用机理真的太有意思了!它在我们身体里默默地发挥着这么重要的作用,是不是很神奇?难道你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吗?
我觉得奥曲肽真的是个了不起的存在,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值得我们好好去认识和研究它!。
消化道止血良药——奥曲肽

消化道止血良药——奥曲肽2004.05.27 8版用药咨询张昀前不久,我院外科一术后病人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考虑由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请内科医生插三腔管。
建议应用奥曲肽后,患者的出血很快就止住了。
三腔管压迫止血效果肯定,但缺点是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且再出血率高,由于有了像奥曲肽这样的药物,目前已不推荐三腔管作为首选止血措施了,但很多非消化科医生对此了解却较少。
奥曲肽(octreotide)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8肽,其商品名为善宁,或善得定。
是20世纪90年代临床应用最具成效的激素类药物之一。
奥曲肽与天然生长抑素的药理作用相同,但半衰期延长了30倍,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该类药物可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被用于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常用方法是首剂0.1mg加入5%葡萄糖20ml中静脉推注,继而0.3~0.6mg加入5%葡萄糖中以25~50μg/h速度静脉缓注,如能用微量泵匀速给予则效果更佳。
一般维持24~48小时,多能止血,个别病程稍长者可用至血止后24小时。
联合应用抑酸类药物,如洛赛克,疗效更好。
奥曲肽还广泛应用于非静脉曲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应激性溃疡等引起的出血。
由于该药能抑制多种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及其他内分泌功能,因此还广泛用于各型胰腺炎、胰腺瘘管、肠瘘、严重腹泻和肢端肥大症;并有望用于治疗消化道内分泌肿瘤,如胃泌素瘤、胰岛素瘤等。
其中以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最为肯定,是临床首选药物。
奥曲肽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以来未发现有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是引起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胀、稀便、腹泻等。
给药前后若避免进食(即在两餐之间或卧床休息时注射),则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
一般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长期应用则要注意胆结石、胃炎的发生。
奥曲肽 (Octreotide) 抗肿瘤药物

奥曲肽 (Octreotide) 抗肿瘤药物奥曲肽(Octreotide)抗肿瘤药物奥曲肽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它是一种合成的肝素样多肽,具有抑制生长抑素释放激素(somatostatin)的作用。
奥曲肽通过与体内的生长抑素受体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且能够减少肿瘤细胞分泌的激素,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奥曲肽是一种肽类药物,由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式为C49H66N10O10S2,相对分子质量为1019.28。
它可经皮下注射、静脉推注或持续静脉输注给药。
一般而言,奥曲肽的用法和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医生会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奥曲肽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瘤和嗜铬细胞瘤等多种恶性肿瘤。
在肿瘤治疗中,奥曲肽起到了多种作用。
首先,它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素受体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其次,奥曲肽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分泌的一些激素,如生长抑素,胃抑素和胸腺抑素等。
这些激素的过度分泌会导致肿瘤细胞生长的异常,奥曲肽的使用可以缓解这种异常生长状态,从而减轻肿瘤对机体的危害。
除了治疗效果显著,奥曲肽的用药安全性也是其优势之一。
奥曲肽使用后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胃肠道反应,这些反应多数病人可以耐受,且通常较轻。
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剂量进行调整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体而言,奥曲肽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泌异常激素等机制,减轻了肿瘤对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奥曲肽的使用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只有在医生的监护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奥曲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奥曲肽作为抗肿瘤药物,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一种药物。
其安全性和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许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奥曲肽在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中的预防作用探讨

奥曲肽在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中的预防作用探讨引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常见的内镜检查及治疗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
ERCP的并发症也是相当令人担忧的,其中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
奥曲肽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奥曲肽在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奥曲肽在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发生中的预防作用。
奥曲肽的作用机制奥曲肽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肽激素GLP-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提高胰岛素的应答性。
奥曲肽还可以降低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食欲,延缓胃肠道的排空,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
在胰腺方面,奥曲肽还能抑制胰岛素素的分泌,降低食物诱导性胰岛素素反应,减轻胰岛素素的负担。
奥曲肽对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奥曲肽在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奥曲肽能够减少胰岛素素的分泌,降低胰岛素素的负担,减少胰腺的损伤,从而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奥曲肽还可以改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奥曲肽还能够改善胰腺的微循环,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减轻胰岛素素的损伤,从而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一些临床研究也支持了奥曲肽在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方面的作用。
一项针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研究发现,接受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风险较低。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接受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也较低。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奥曲肽能够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结论奥曲肽在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改善胰腺的微循环以及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有关。
奥曲肽的作用

奥曲肽的作用奥曲肽,全称为奥曲肽乙酰胺片(Octreotide Acetate),是一种合成的肽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和胃的肿瘤及相关疾病。
奥曲肽是一种类似于胰岛素生长抑素的类似物,具有类似胰高血糖素(somatostatin)的药理作用。
它通过模拟生理作用及结构,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组织血流等目的。
下面将具体介绍奥曲肽的作用。
首先,奥曲肽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
这类肿瘤通常在小肠、胰腺、胃等器官中产生,分泌各种激素或有机化合物,引发各种症状。
奥曲肽通过与受体结合,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减少激素的释放和合成,从而缓解相关症状,如腹泻、肠梗阻、高血糖等。
其次,奥曲肽还被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
胃肠道出血常见于食管静脉曲张、胃溃疡等疾病,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
奥曲肽可以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增加胃肠道黏膜血流,减少出血量,从而缓解出血症状。
此外,奥曲肽还能够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减轻胃溃疡症状。
此外,奥曲肽还可用于治疗先天性胃肠道扩张症。
先天性胃肠道扩张症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胃肠道功能异常,导致胃液积聚、胃张力异常等,而奥曲肽则能够通过控制肠道蠕动,减少液体积聚,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最后,奥曲肽还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患者代谢亢进,出现体温升高、心律不齐、体重减轻等症状。
奥曲肽能够通过反馈机制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达到控制甲状腺功能的目的。
总的来说,奥曲肽作为一种合成的类胰高血糖素类似物,广泛用于治疗肠道和胃的肿瘤及相关疾病。
它通过模拟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与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组织血流等目的。
同时,奥曲肽还可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缓解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等症状。
虽然奥曲肽的应用范围较窄,但对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奥曲肽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剂量的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曲肽(OCtreotid)作为一种强效的SST类似物,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通过以下两方面发挥作用。
①直接作用:与特异性生长抑素受体结合,经以下三个重要的信息传导途径,抑制DN合成复制。
CAMI途径:CAM升高会引发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动,SSTf能与腺苷酸环化酶负性结合,降低胞内CAMP 浓度;磷酸蛋白酶途径:SSTR2与SSTR被激活后,可上调该酶的活性,使酪氨酸激酶立即发生去磷酸化而失活,从而抑制细胞的DNA合成;Ca途径:SSTR与SSTR可抑制胞外Ca内流,胞内Ca浓度降低,抑制细胞的增殖。
此外,最新研究还发现,somatostatin 可以抗有丝分裂,导致细胞周期改变。
②间接作用:通过抑制肿瘤增殖所需激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减少其血供以及调节机体免疫活性的方式,间接阻止肿瘤生长。
通过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分泌VEGFte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自分泌生长因子等多种肿瘤生长刺激因子的基因表达及提高其与相应蛋白的结合率,降低其在循环系统及肿瘤局部的浓度,阻断它们的信号传递,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肿瘤周围血管有SSTR分布,而且越靠近肿瘤的血管,SSTRl达密度越高,当OCtreOtide与SSTF特异性结合后,可引起肿瘤周边血管强烈收缩,并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肿瘤血供,导致肿瘤局部缺血坏死。
OCtreOtide还能刺激人体NK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的活性,提高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VEG是一种强烈的血管生成因子,许多肿瘤(如乳腺癌、胃癌、肾癌、结肠癌),VEG的表达与MV密切相关。
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被认为是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指标,它不仅与肿瘤细胞的营养和供氧有关,而且也反映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能力。
由于肝癌血管结构特殊,血供丰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治疗肝癌更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OCtreOtide对裸鼠小瘤的MVD和VEG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表现为对肿瘤的明显抑制。
抑瘤率高达72.3%。
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harma等研究认为OCT I过选择性结合SSTR3亚型,诱导细胞质的酪氨酸磷酸酶SHP-1移位到胞膜!增加膜的SHP-1活性而发挥信号传递作用,激活Ca2+∕Mg2+不依赖的核酸内切酶,引起DNA断裂,并激活促凋亡基因BaX和野生型P53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OCT乍用72h,SGC7901细胞可发生凋亡,岀现明显的凋亡峰,并经光镜、图像分析观察到凋亡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这均证明了OCI能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因此我们认为OCl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抗癌机制,大致可分为两条途径:①生长抑素受体介导途径;②非受体介导途径: 如抑制促进肿瘤生长的激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等。
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及抗血管生成剂的研究已成为近来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
由于肝癌血管结构特殊,血供丰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治疗肝癌更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被认为是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一个指标,它不仅与肿瘤细胞的营养和供氧有关,而且也反映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能力。
本研究实验组MVD 较对照组低,表明奥曲肽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的启动是由肿瘤细胞分泌的促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多种生长因子所诱发,诸如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α( PDGF a )等数十种,其中尤以VEGF 及bFGF 在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在众多研究中,VEGF 已被认为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抑制VEGF的活性或减少其受体KDR均能明显抑制实验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发生。
VEGF是一种强烈的血管生成因子,许多肿瘤(如乳腺癌、胃癌、肾癌、结肠癌)VEGF 的表达与MVD 密切相关,而且有预后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实验组VEGF 的表达亦较对照组为低,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 > 0105)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和肝癌的血管形成还依赖于VEGF 之外的血管生成因子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和本组的样本少等因素有关。
对此,尚待进一步研究。
PCNA是DNA多聚酶δ的一种辅助蛋白,它在DNA合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已被认为是一种衡量肿瘤增殖能力和恶性程度的可靠指标。
Bcl22 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本实验结果实验组PCNA、Bcl22 表达较对照组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样本小等因素有关。
总之,本研究认为奥曲肽对小白鼠肝癌皮下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对肿瘤组织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可能为其主要机制之一。
为临床上运用奥曲肽治疗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研究表明!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大致分两类'一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生长抑素受体(6789:76:9:;< =>?>@:7= !++*A $结合!将胞外信号传至胞内直接发挥作用BSC)二是抑制各种促肿瘤生长的激素和生长因子!如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6DE;<"E;F>G=7H:I J9?:7="3 ! K,L"3 $& 表皮生长因子(>@;M>=89E G=7H:I J9?:7= !' ,$& 胰岛素& 胃泌素等的合成和分泌!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及参与免疫调节间接发挥作用B!N2C% ()* 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类似物!也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生长抑素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量小&高效&长效和选择性强等特点% 本实验O** 法检测发现!"/""5!GP8E 浓度的()* 即可抑制+,)-.%$ 细胞的生长增殖(!4%/%5$!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效应!这与文献报道一致B#C%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肿瘤细胞具有无休止分裂的特点%生长抑制取决于增殖周期的延长或P和细胞凋亡的增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细胞从,$期向+ 期过渡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分裂期(,!P0$细胞并无明显减少!提示细胞周期抑制可能不是()*抗+,)-.%$细胞增殖的主要机理%细胞凋亡在肿瘤的发生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5C% +19=89等BQ!-C研究认为()*通过选择性结合++*A 2 亚型!诱导细胞质的酪氨酸磷酸酶+&R"$移位到胞膜!增加膜的+&R"$活性而发挥信号传递作用!激活)9!S P0G!T不依赖的核酸内切酶!引起UVW断裂!并激活促凋亡基因X9Y和野生型@52!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作用-!I !+,)-.%3细胞可发生凋亡!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并经光镜&图像分析观察到凋亡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这均证明了()* 能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因此我们认为()* 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总之!本研究基于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对胃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用于临床治疗胃癌提供了实验依据%本实验中,我们用奥曲肽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发现,胃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药物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Akt/PKB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一个重要调控点,Akt/PKB活性增强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4]。
Charland 等[5]认为,生长抑素对小鼠胰腺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Akt/PKB 磷酸化及其细胞周期起始阶段实现的。
另有研究认为Akt/PKB磷酸化可抑制大肠癌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发展[9]。
本实验中我们用 1 μg/ml的奥曲肽作用于SGC7901细胞,发现胃癌细胞Akt/PKB 活性受到明显抑制,呈时间依赖关系,提示奥曲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与Akt/PKB活性受抑制有关。
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酶,研究表明[7], 85%〜95%的恶性肿瘤(包括胃癌)中端粒酶呈阳性表达,而正常组织中则否,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细胞癌变的一条共同通路。
在早期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已明显增高,表明端粒酶活性对胃癌细胞增殖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本实验用生长抑素作用于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后,发现生长抑素呈时间依赖性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提示SS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与端粒酶活性受抑制有关。
Counter等[8]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性受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ERT调节,hTERT 磷酸化是端粒酶活性的必要条件。
Kang等[9]报道,hTERT是Akt/PKB激酶的底物蛋白,体外实验发现经Akt/PKB 预处理,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
这些发现表明Akt/PKB 通过加强hTERT亚单位的磷酸化,从而增强人端粒酶活性。
因此抑制Akt/PKB磷酸化,可以降低端粒酶的活性。
以上研究显示,生长抑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蛋白激酶B磷酸化,进而降低端粒酶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
本研究将为临床上防治胃癌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生长抑素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在于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素受体结合发生作用,其受体属于一类G蛋白偶联的受体家族,根据其结构的相似性及对SSTR的亲和性的不同,分为两类:(1)与SSTR亲和力较强,包括SST2AR、SST2BR SST3R、SST5R ,奥曲肽与SST2R结合作用最强;⑵与SSTR亲和力较弱,包括SST1R SST4R[1 ]其中SST2R在生长抑素抗肿瘤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Survivin 是凋亡抑制蛋白( IAP) 家族的新成员,大多数人类肿瘤细胞均特异性表达,它具体的作用体现在下列方面: (1) 抑制细胞的凋亡; (2) 促进细胞的增殖; (3) 参与调节细胞的有丝分裂; (4) 参与血管生成,因此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采用不同浓度奥曲肽对不表达与表达SST2R的PC23细胞进行作用,观察了奥曲肽与PC23细胞表面的SST2R结合后对SUrViVin的表达量的调节,试验结果提示在缺乏SST2R基因的胰腺癌细胞中转染SST2R基因后,明显上调了SST2R的表达并可明显增加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而且转染前胰腺癌细胞的SUrVivin表达量较高,转染SST2R后SUrViVin 的表达量下调,与未转染SST2R的胰腺癌细胞相比,在使用相同浓度的奥曲肽(0. 20、0. 40、0. 80 mg/ L)后Sur2vivin的表达量更明显下调(P < 0. 05)且随着奥曲肽使用浓度升高其表达量更加明显下调,呈反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