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 (3)
勾3股4弦5是多少的角度

勾3股4弦5是多少的角度
勾3股4弦5是勾股角90度,勾弦角60度,股弦角30度。
勾3股4弦5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
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
在我国,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叫做勾股定理或勾股弦定理,又称毕达拉斯定理或毕氏定理。
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传统上认为是由古希腊的毕达拉斯所证明。
勾三股四弦五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直径为2。
故有“勾三股四弦五径二”之说。
勾股定理

第1讲勾股定理第一部分知识梳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a²+b²=c²。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满足a²+b²=c²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若a,b,c是一组勾股数,则ak,bk,ck(k为正整数)也必然是一组勾股数。
常用的几组勾股数有3,4,5;5,12,13;6,8,10;7,24,25;8,15,17;9,40,41等。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圆柱形物体表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②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问题。
5.直角三角形的判别:①定义,判断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②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定理中的方程思想:勾股定理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征,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因此它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范.对于一些几何问题,往往借助于勾股定理,利用代数方法来解决.把一条边的长设为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即使有时出现了二次方程,大多可通过抵消而去掉二次项。
7.勾股定理中的转化思想:在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时,常先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比如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求解,解答时先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在平面图形中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8.拓展: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
第二部分精讲点拨考点1. 勾股定理【例1】在Rt△ABC中,已知两边长为3、4,则第三边的长为变式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和12,则周长为______,底边上的高是________,面积是_________。
变式2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6,则它的高是________变式3 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所对的边,(1)已知c=4,b=3,求a;(2)若a:b=3:4,c=10cm,求a、b。
常用勾股定理三边数字

常用勾股定理三边数字
勾股定理常用的数字
1、(3、4、5)
2、(6、8、10)
3、(5、12、13)
4、(8、1
5、17)
5、(7、24、25)
勾股数,又名毕氏三元数。
勾股数就是可以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一组正整数。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²+b²=c²)。
扩展资料:
勾股定理的意义
1.勾股定理的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
2.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即它是第一个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的定理;
3.勾股定理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引起第一次数学危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数的理解;
4.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个给出了完全解答的不定方程,它引出了费马大定理。
第3章《勾股定理》知识讲练(学生版)

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讲练知识点01: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 .(即: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 ;(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 的问题;(3)解决与勾股定理有关的 ;(4)勾股定理在 的应用.知识点0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细节剖析: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 的基本步骤: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 ;(2)验证:与a b 、c a b c 、、c 22a b 2c若若满足不定方程的 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细节剖析:常见的勾股数:①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是勾股数,当t 为 时,以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且,那么存在 成立.(例如④中存在=24+25、=40+41等)知识点03: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 ,而其逆定理是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 ,都与 有关.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分)(2022秋•海门市期末)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4,5B .4,6,8C .5,12,13D .8,10,12mm ,则梯子顶端的高度h 是( )222a b c +=222a b c +>222b c +<222x y z +=x y z 、、a b c 、、at bt ct 、、a bc 、、a b c <<2729m B.2m m m3.(2分)(2022秋•玄武区期末)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已知线段a,b和点P,且线段的端点和点P都在格点上,在网格中找一格点Q,使线段a,b,PQ恰好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格点Q 有()A.2个B.3个C.4个D.5个4.(2分)(2022秋•南通期末)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AC边上的高为()A.3B.C.D.25.(2分)(2022秋•南京期末)如图,在等腰Rt△ACB中,∠ACB=90°,AC=BC,且AB=2,以边AB、AC、BC为直径画半圆,其中所得两个月形图案AFCD和BGCE(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等于()A.8 B.4 C.2 D.46.(2分)(2022秋•泗阳县期末)如图,在Rt△ABC中,∠B=90°,CD、AE是中线,CD=,AC=,则AE的长为()A.B.5 C.6 D.47.(2分)(2022秋•吴江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3cm2B.4cm2C.6cm2D.12cm28.(2分)(2022秋•宿城区期中)在《九章算术》中有一个问题(如图):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它的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10尺),中部一处折断,竹梢触地面处离竹根3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尺.A.49.(2分)(2022秋•沭阳县期中)为加强疫情防控,云南某中学在校门口区域进行入校体温检测.如图,入校学生要求沿着直线AB单向单排通过校门口,测温仪C与直线AB的距离为3m,已知测温仪的有效测温距离为5m,则学生沿直线AB行走时测温的区域长度为()A.4 m B.5m C.6m D.8m10.(2分)(2021秋•东台市期末)如图,设小方格的面积为1,则图中以格点为端点且长度为的线段有()A.2条B.3条C.4条D.5条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1.(2分)(2022秋•邳州市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AD=13cm,AC=12cm,那么点D到直线AB的距离是cm.12.(2分)(2022秋•海门市期末)如图,Rt△ABC中,∠C=90°,AC=3,AB=5,△ABC的外角平分线与边B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则AD=.13.(2分)(2022秋•常州期末)如图,分别以△ABC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部作正方形,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用S1、S2、S3表示,则下列:①S2>S3;②S2<S1+S3;③S2>S1+S3;④,结论正确的是(填写序号).14.(2分)(2022秋•常州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10,AD=6,AC平分∠BAD,且∠ACB=90°.当点C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时,CD2的值为.15.(2分)(2023春•宿豫区期末)如图,在△ABC中,∠BAC=90°,∠C=40°,AH、B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点E为BC边上一点,当△BDE为直角三角形时,则∠CDE=.16.(2分)(2022秋•亭湖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C=6,AB=10,点O是AB边的中点,点P是射线AC上的一个动点,BQ∥CA交PO的延长线于点Q,OM⊥PQ交BC边于点M.当CP=1时,BM的长为.17.(2分)(2022秋•南通期末)如图,Rt△ABC中,∠C=90°,BC>AC,以AB,BC,AC三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S1,S2,S3.若△ABC的面积为7,S1=40,则S2﹣S3的值等于.18.(2分)(2022秋•广陵区校级期末)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C=Rt∠,AC=8,AB=10,AD是∠BAC 的角平分线,则BD=.19.(2分)(2022秋•泰兴市期末)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6,CD=8,∠ADC=90°,点M是AC 的中点,连接BM,若BM=AC,∠BAD+∠BDC=180°,则BC2的值为.20.(2分)(2021秋•建邺区期末)如图,一根长为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60分)21.(6分)(2022秋•徐州期末)《九章算术》卷九中记载: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译文:今有一竖立着的木柱,在木柱的上端系有绳索,绳索从木柱上端顺木柱下垂后,堆在地面的部分尚有3尺,牵着绳索(绳索头与地面接触)退行,在距木柱根部8尺处时绳索用尽,问绳索长是多少?22.(6分)(2022秋•江都区期末)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们是否想过旗杆到底有多高呢?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旗杆高度,进行以下操作:如图1,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如图2,再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请根据以上测量情况,计算旗杆的高度.23.(6分)(2022秋•宿豫区期末)如图,一艘军舰甲在A处停留,此时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距离A 处600公里的B处一艘军舰乙正由南向北航行,若军舰甲的雷达可测距离为450公里,军舰乙的航行方向不变,试问在军舰乙航行的过程中,军舰甲的雷达能否测到军舰乙?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24.(6分)(2022秋•海陵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CF⊥AB于点F,连结DE,DF,EF.(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若AB=5,BC=6,求CF的长.25.(6分)(2022秋•常州期末)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A的绳子沿旗杆垂到地面时,测得多出部分BC的长为2m(如图1),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得绳子末端的位置D 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为6m,求旗杆AB的长.26.(8分)(2022秋•广陵区校级期末)如图,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在ADm,将秋千AD往前推送3m,到达ABm,秋千的绳索始终保持拉直的状态.(1)根据题意,BF=m,BC=m,CD=m;(2)根据(1)中求得的数据,求秋千的长度.m时,需要将秋千AD往前推送m.27.(6分)(2022秋•兴化市期末)如图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门,小强拿着一根竹竿要通过大门.他把竹竿竖放,发现竹竿比大门高1尺;然后他把竹竿斜放,竹竿恰好等于大门的对角线的长.已知大门宽4尺,请求出竹竿的长.28.(8分)(2022秋•天宁区校级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6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3)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29.(8分)(2022秋•秦淮区月考)如图,△ABC中,CD⊥AB于D,且BD:AD:CD=2:3:4;已知S△ABC=40cm2,如图,动点M从点B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线段BA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1)若△DMN的边与BC平行,求t的值;(2)在点N运动的过程中,△ADN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4章 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 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授课课件华东师大版

知1-讲
例5 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BC和CD边
上的点,且AB=4,CE=
1 4
BC,F为CD的中
点,连结AF,AE,EF,问:△AEF是什么三
角形?请说明理由.
知1-讲
导引:直接判断EF2+AF2与AE2的关系不太容易, 1
但由于“AB=4,CE= 4 BC,F为CD的中 点”,因此可以很容易求出AF,EF,AE的 长,然后判断EF2+AF2与AE2的关系,从而 得到三角形的形状.
知1-讲
解: (1)在△ABC中,∵∠A+∠B+∠C=180°, ∴∠B=180°-25°-65°=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2)在△ABC中,∵AC2+BC2=122+162=202 =AB2, ∴△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为直角.
(3)∵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b2-a2=c2, 即b2=a2+c2,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b是斜边长.
知2-讲
解: ∵AB2 + BC2 = (n2 -1)2 + (2n)2 =n4 - 2n2 + 1 + 4n2 =n4 + 2n2 + 1 =(n2 + 1) 2
想一想,为什么 选择AB2 + BC2 ? AB、BC、CA的 大小关系是怎样 的?
=AC 2
∴△ABC是直角三角形,边AC所对的角是直角.
导引:先将等式两边同时分解因式,然后通过对分 解后的式子的讨论,得出△ABC的形状.
解:
∵a2c2-b2c2=a4-b4,
知1-讲
∴c2(a2-b2)=(a2-b2)(a2+b2).
即(a2-b2)(a2+b2-c2)=0.
(1)当a2-b2≠0时,则有c2=a2+b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3》课件

1
1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72021/11/72021/11/711/7/2021
▪ 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 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 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 这一证法。
▪ 1881年,伽菲尔德就任美 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 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 理直观、简捷、易懂、明 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 称为“总统”证法。
青九
刘
朱章 出算
徽
入术
图
无字证明
④
bc
⑤
③aຫໍສະໝຸດ ①②青无朱字出证入明图
▪ 赵爽:东汉末至三国时 代吴国人
▪ 为《周髀算经》作注, 并著有《勾股圆方图 说》。
▪ 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 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 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 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 间的恒等关系。
毕达哥拉斯
在国外,相传勾股 定理是公元前500多年 时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 拉斯首先发现的。因此 又称此定理为“毕达哥 拉斯定理”。法国和比 利时称它为“驴桥定 理”,埃及称它为“埃 及三角形”等。但他们 发现的时间都比我国要 迟得多。
青出
青方
青 出
青 入
朱
朱方 出
朱入 青入
青出
五巧板的制作 A
④
E
⑤
G
b
Hc
③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第3课时勾股定理(3)

·数学
10.(人教8下P29)已知一个三角形工件尺寸(单位:mm)如图, 求高l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解:过点A作AD⊥BC于点D,则AD=l, ∵AB=AC=88 mm,BC=64 mm, ∴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BD=12BC=32 mm. 在Rt△ABD中,AD= AB2-BD2= 882-322= 8 105(mm), 即高l的长为8 105 mm.
AC=4,则AB= BC2+AC2= 32+42 =5, ∴S阴影部分=AB2-12BC·AC=52-12×3×4=19.
·数学 5.【例1】(人教8下P27)如图,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13的点. 解:如图,点A即为表示 13的点.
答案图 小结:利用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
·数学 9.(人教8下P27、北师8上P39)如图,在数轴上作出表示 17 的点. 解
解:过A点作AD⊥BC于点D, 由题意知∠ABD=90°-60°=30°,∠ACD=45°, ∴AB=2AD,CD=AD,由勾股定理得BD= 3AD, ∵BC=2.4 km=2 400 m,∴ 3AD+AD=2 400, 解得AD=1 200( 3-1)≈876>800, 故该公路不会穿过纪念园.
·数学
2.(跨学科融合)如图,为防控新冠疫情,学校大门入口的正 上方A处装有测温仪,测温仪离地面的距离AB=2.3米,当 人体进入感应范围内时,测温仪就会自动测温.当身高为1.7 米的学生CD正对门缓慢走到离门0.8米处时(即BC=DE=0.8 米),测温仪自动显示体温,此时人头顶到测温仪的距离AD 为 1 米.
答案图
·数学 6.【例2】(人教8下P28)已知带孔的长方形零件尺寸(单位: mm)如图,求两孔中心的距离.
解:根据题意得AC=51-21=30(mm), BC=61-21=40(mm), 所以AB= AC2+BC2= 302+402= 50(mm), 即两孔中心的距离是50 mm.
勾股定理三条边的公式

勾股定理三条边的公式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的关系。
勾股定理有三个公式,它们分别是:
1. a² = b² + c²
2. b² = a² - c²
3. c² = a² - b²
这三个公式中,a、b、c分别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a为斜边,b、c为直角边。
这三个公式是勾股定理的不同表述,它们之间是等价的。
以第一个公式为例,它的意思是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求解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只需要已知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第二个和第三个公式则是将第一个公式中的某一条边表示为其他两条边的函数形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一些特定的问题中,可以更方便地使用这些公式。
除了上述三个公式以外,勾股定理还有其他形式的表述,比如三角函数形式、向量形式等。
这些表述方式在不同的数学领域和问题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物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经典定理,它有着多种不同
的表述方式和应用场景。
掌握这个定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还可以在实际问题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