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展史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历史简介ppt

中国古钱币的演变历史简介ppt

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其无装柄中空的銎。平肩平底 布或平肩方向耸肩尖足布或圆肩圆足布发展。
布币


桥梁
布币
平肩 尖足
耸肩 圆足
圆肩 方足
平 肩 桥 裆 布
刀币是有商周时
期的工具青铜削 演而来的,所以 刀币的柄端均有 环,柄上有裂沟。
齐国和北方
的燕国身主要使 用刀币。刀币分 “燕明刀”和 “齐刀化”二大 类型。刀币形状 取象于山戎、北 狄等北方游牧民 族渔猎用的刀类 工具。由于齐刀 面有“化”字文 而称“刀化”。
作用。
南北朝币制的混乱
•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 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 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 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 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 市。
(3)铜铸货币在唐、宋、元、明、清期间的发展
唐朝建国后,在整顿币制过程中, 铸造“开元通宝”钱,代替原来的 “五铢钱”,以后各朝代都称“通 宝”,只是把“开元”二字换成当 时的年号,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 代。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 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 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 史上罕见。
4.两宋金元宝
两宋时金银开始以 锭的形式出现,这 是一种砝码或绕线 板 的形状,为两端 宽、中间窄的亚腰 形。元代的金银锭 又改为元宝形,即 两端 尖而翘起。
从货币职能来看,黄金实际上很少用作流通手段
。战国时用作宝藏和支付手段,秦主要用作帝王的 赏赐等大数目的支付;西汉常用来表示财富、价值 和物价,也作为帝王的赏赐与官吏的馈赠;东汉至 晋隋,主要作为饰品贮藏以保存价值;唐宋仍作为 富豪之家贮藏保值之用;元代纸币流行,黄金使用 少;明代禁止用金交易,黄金的货币地位被正式取 消。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历史演变

中国钱币发展史(带图解说)先秦钱币(一) 先秦时期经济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

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

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

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

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

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

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

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

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

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

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

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

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

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

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中国货币发展史

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 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贝 ,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 贝币· 天然贝
贝币· 骨贝
贝币· 蚌贝
二、早期的金属货币
我国古代很早就会冶炼金属,商周时期,青铜 器已达到极精美的水平。金属比贝实用、坚固,既 便于携带保管,又能够分割熔铸,尤其是小件的金 属制品,如铜贝、铜刀,都便于计数。它们具有金 属的一切性质,又几乎兼有贝的种种优点,慢慢地 ,也跨入了货币的行列。
1853年,太平天国铸造了精巧的铜钱,这些 铜钱的钱面上大多铸有“太平天国”四个字,背 面铸有“圣宝”二字,文字都采用方体宋字。太 平天国在好几个地区铸过铜钱,但是始终没有铸 过铁钱、铅钱,也没有印发过纸币。
七、近代的货币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从 此,进入近代史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币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从中国古代在、到近代的货币发展历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是历史性的东 西。它是从商品生产中产生的,随着商品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阶段, 货币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仍将继续发挥 它的积极作用。但它终将随着商品生产和 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到那时,货币则成 为历史上的名词,人们只能从书本上和历史 博物馆里看到它了。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 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 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 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 ,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 ,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 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 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 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
等。
电子货币优势
电子货币方便快捷,可 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
交易效率。
电子货币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 的普及,电子货币在中 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
发展。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定义
数字货币类型
数字货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 化电子货币。
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 。
数字货币特点
数字货币监管
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全球通用 等特点,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 率。
特点
第二套人民币面值较小,取消 了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大面值纸 币。
退出时间
1964年5月15日
第三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
1962年4月20日
特点
第三套人民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 四种金属币。
发行背景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货币 制度。
退出时间
2000年7月1日
第四套人民币
发行时间
1987年4月27日
移动支付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支付在中国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
05
中国货币发展特点与趋势
中国货币发展特点
历史悠久
中国货币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数 千年的发展历程使得中国货币具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
材质丰富
中国货币材质丰富多样,包括金、银、铜 、铁、锡等,这些不同的材质反映了不同
03
现代货币
第一套人民币
01
发行时间
1948年12月1日
02
03
发行背景
为了统一解放区货币,中国人 民银行成立后即发行人民币。
特点

《中国钱币的演变》课件

《中国钱币的演变》课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稀有和珍 贵的钱币逐渐成为收藏家们的追
逐对象,其价值不断攀升。
钱币市场的行情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经济环境、政策调整和 市场需求等,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收藏家们通过拍卖会、私人交易 和钱币市场等渠道进行交易,推
动了钱币市场的繁荣发展。
钱币的鉴赏与鉴别方法
鉴赏钱币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铸造 工艺、图案设计和文字书法等方面的 知识。
02
03
人民币的起源
人民币诞生于1948年,是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 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历程
从第一套人民币到第五套 人民币,人民币的版面、 材质和防伪技术不断升级 。
人民币的历史意义
人民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 货币混乱的历史,统一了 中国的货币体系,促进了 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币的特点与分类
人民币的特点
现代钱币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防伪技 术,如水印、安全线、荧光油墨等, 以确保货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随着假币和电子支付的普及,人民币 的防伪技术需要不断升级,以应对新 的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人民币的 防伪技术将更加先进,同时数字货币 的发展也将成为趋势。
Part
05
中国钱币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中国钱币的演变》 ppt课件
• 中国钱币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 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 • 中国近代钱币的演变 • 中国现代钱币的发展与现状 • 中国钱币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目录
Part
01
中国钱币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起源与背景
起源
中国钱币起源于商周时期,最初 是以贝作为交换媒介,后来逐渐 发展为金属货币。
钱币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ppt课件

圆形方孔钱
五铢钱
4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货币减少,布帛、 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
5
隋唐时期
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 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 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 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 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北宋交子
7
明清时期
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 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 的主要货币。
纸纱
纸纱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
1
先秦——秦汉——三国——隋唐 _宋元——明清
2
先秦时期
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 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 (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 用蚁鼻形币)。
3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 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 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钱成为通行全国的货币。 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6
宋元时期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 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 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 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 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 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 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中国货币发展史--一年级ppt课件

中国货币发展史--一年级ppt课件
白银的流通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终止。 现后一直与铜币一起流通,白银也一直作为主币。白银的流通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终止。 货币天然是金银。在人类的文明史中,金银一直作为主要货币使用马克思有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在人类的文明史中,金银一直作为主要货币使用
15
人民币赏析
16
中国货币的发展史
1
目 录
CONTENTS
01 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02 形形色色的实物货币 03 人民币赏析
2
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3
原始社会
最开始的人类活 动中,没有货币。 自给自足,自己 种地,自己打猎, 不需要买东西。 因为当时东西也 很少。 没有冰激凌,没 有汉堡包,没有 各种各样的玩具。
4
举个例子
8
铸币的广泛应用
商朝用铜替代海贝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 们生活越来越需要更多的交易, 天然海贝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 常需求。到了商朝,人们开始用 铜来仿制天然海贝,仿制品在数 量上弥补了天然海贝的不足,由 此,铜币开始出现,天然海贝逐 渐退出交易的市场上。
9
战国时期的铸币
鬼脸钱(蚁鼻钱) 战国时期流行于南方楚国
01 地,而铜钱外圆内方则是为 了迎合当时“天圆地方”的 宇宙观点。
外圆内方的外形也是受到铜 钱铸造方法的影响,铸造铜
02 钱时,为了加工方便,因此 就想出了在铜钱上打孔的方 法。打圆孔会让铜钱来回转 动,而打方孔则不会出现这 种情况,因此钱孔就做成了 方形
12
交子的出现
1、在北宋年间出现了最早的纸质货币——交子。后来由 地方推广到全国范围,成为南宋的一种主要货币。元代的 “中统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
有银有铸银币两在之流说通。中在广它泛出存现在后的一记直录与。铜我币们一都起知流道通从,宋白代银开也始一大直量作流为通主白币银。,白它银一的直流是通以一称直量到货20币世流纪通的。

人民币发展史

人民币发展史

第一套人民币(1948)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1948年的石家庄,没错,这个时候新中国还没成立,当时的人民解放军还在向北京进军的路上。

它的发行就像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不仅是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也说明了发行统一法定货币对稳定一个政权的重要性。

如果看得仔细,你会发现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上,都是解放区的农业、工业、商业、贸易、交通和运输等方面的典型画面。

此外,出于服务战争的需要,每解放一座城市和地区,我党都需要人民币收兑当地使用的伪币和其他货币,因此对人民币的需求量极大。

这也意味着解放到哪里,人民币就要印到哪里。

然而,各地条件不同,材料有限,就出现了同一面额出现多种规格、颜色甚至图案各异的情况。

看到这套人民币上的数字“壹万圆”了吗?这也是时代的特殊原因所致。

由于当时战争遗留的通货膨胀仍然存在,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都很大,最大的甚至有50000元,这是现在的小伙伴们完全不能想象的吧。

当然,通货膨胀时拿着一张50000的票子并不值多少钱,但假如现在你家里有这么一张,价值估计不可想象!第二套人民币(1955)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在发行后存在纸张质量较差、面额过大等问题,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

这里可以插播一则关于人民币的小笑话:有两个造假钞的人不小心造出面值15元的假钞,两人决定拿到偏远山区花掉,当他们拿一张15元买了1元的糖葫芦后,他们哭了,农民找了他们两张7块的……好吧,这个笑话有点略冷。

这个笑话告诉大家的是,在人民币的发行历史上,7块钱和15块钱真没有出现过。

但是,3块钱的人民币呢?这个真的可以有!这也是第二套人民币中最独特的地方。

关于这个神奇的“三块钱”,幕后的故事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在1至10这十个自然数中,3不作为币值使用。

但当时发行的3元券,却是因为一场“敌我斗争”。

新中国成立之初,蒋介石政权不断利用空降和经由港澳向中国境内散播假币,由于假币与真币几乎完全一样,非常难以辨别,单靠银行不可能阻止假币的流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铜钱埋在碱性土壤中(PH7-10),生成氧化亚铜呈深红色,还 会生成铅丹呈大红色。欲称朱砂锈,鸡血斑,枣皮红,黄斑等。古铜钱 呈红绿锈。同时形成的微小针眼中也有红绿锈产生,欲称入骨锈。由上 述可知古铜钱必须先产生绿锈后才会还原而生成红锈。故是红锈盖绿锈。 在沙中则形成“干沙锈”即绿中有沙并有黄、红斑。
1276年,丞 相伯颜攻灭 南宋后,在 扬州将掠获 银子销铸作 锭,称“扬 州元宝”。 元朝廷亦铸 银元宝。
元代银元宝
宋代的开国钱币,《宋 史· 食货志》:“太祖初铸 钱,文曰‘宋通元宝’。” 《续资治通鉴》系于建隆 元年(960年)十二月。钱 文亦直读为“宋元通宝”。 书体仿八分。阔郭,背多 有星、月纹,广穿者少见。 径2.6厘米,重3.4克。系铁 范铜钱。又有铁钱。 宋代 钱品种繁多,但铸造较精。
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PH4-7)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颜色 由苹果绿--淡绿--中绿--深绿--橄榄绿逐渐进变化,俗称松绿、瓜皮绿、纯 绿、绿漆古、靛兰绿等。钱面会呈斑状、槽状及坑眼,又因有晶间腐蚀和 选择腐蚀,铜钱内部的锡、铅等易腐部份腐蚀掉,而使铜钱的比重减小就 变轻了,并产生微细的小针眼,使钱声变哑,绿锈从孔中产生,俗称“入 骨锈”。
上古时期,人们以物易物,互通有无。一般等价物即货币的出现, 约于殷商时期,至春秋战国渐进入货币时代。单货币种类繁多,或龟 贝、珠玉、金银、皮、刀、布、圆钱等。至 秦始统一货币,仅用圆钱。 宋朝交子为纸币之始,后元、明、清则多沿用纸币。
货币的演进
贝:在我国古 代货币发展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是夏、商、周三 代的重要物品货 币。以朋为计。 五铢钱大 小轻重适宜, 深受欢迎。一 直沿用七百余 年,成为我国 历史上最长寿 的货币。
九枚五铢钱
西汉武帝 时黄金币。 据《汉书. 食货志》, 武帝下诏铸 造这两种金 币,是出于 协应祥瑞。
麟趾金
榆荚半两 马蹄金
西汉小五铢钱
王 莽 货 币
“货布”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铸行的钱币.重二十 五铢,值“货泉”二十五.“货布”采用复古布币形状。有专 家研究发现,在中国所有的铲状钱币中,"货布"的长宽及肩高 足长之比最接近黄金分割率,是最具有美感的钱币,视觉形象 优美,因此后人往往用这种钱币造型制作成各种艺术品及文房 四宝。
北 宋 的 交 子
会子
会子
元世祖中统元年 (1260年)印造。
中统元宝交钞
咸丰钞票 (银票)
中 华 民 国 纸 币
新中国纸币
从1949年建国,新中国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
第一套
我 国 的 人 民 币 概 况
第二套
第三套
第四套
第五套
第3套 人民币
第 4 套 人 民 币
第五套人民币硬 1 元、 1 角主要 特征硬 1 元色泽为镍白色,直径 为25mm,正面为“中国人民银 行”、“ 1 元”和汉语拼音字母 “ YIYUAN” 及年号。背面为菊 花图案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汉语 拼音字母,材质为钢芯镀镍, 币外缘为圆柱面,并印有 “ RMB” 字符标记。硬 1 角色泽 为铝白色,直径为19mm,正面 为“中国人民银行”、“ 1 角” 和汉语拼音字母“YIJIA0”及年 号。背面为兰花图案及中国人 民银行的汉语拼音字母。材质 为铝合金,币外缘为圆柱面。
古铜钱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PH7)一般不会生锈,铜钱表面易形成 “水银光”。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故 有些古铜钱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水银光”。 古铜钱长期浸埋在较清洁的江、河水中,腐蚀极微弱,一般小于0.0025 毫米/年,黄铜钱略快些。若古铜钱久浸埋在有污染的水田中或含硫酸铁 [Fe2(SO4)3]的矿水中,则会使铜钱严重腐蚀,生成氧化亚铜和硫化亚铜 (Cu2S),一呈红色,一呈黑色,并均匀分布,使钱表面形成如薄壳状的灰 色锈蚀(颜色由海灰--银灰--淡灰--中灰--深灰渐变)。
宋元通宝钱
元末红巾军铸行过龙凤通宝、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大 义通宝和天佑通宝等。
元 末 农 民 起 义 军 钱 币
明末李自成铸行过永昌通宝,张献忠铸行过大顺通宝和西王 赏功大钱。清末则有太平天国所铸造的太平天国圣宝钱币.
清初钱币
背文同时使用满汉两种文字纪地。有一式康熙通宝,有人为便于 记忆和研究,将其20铸局背文地名组合成一首诗:“同福宁东 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云漳。”
铜贝
殷商晚期
金属铸贝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蚁鼻钱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一种带铭文的 铜仿贝,也是贝币的最高货币形态。该币形制相 同,轻重不已,最重达5.4克。
蚁鼻钱
君字币
各六朱(俗称蚁鼻钱)
贝字币(俗称鬼脸钱)
鬼脸钱范65枚
鬼脸钱合背
布(钸)钱: 又名铲币,是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铸币的一 种。形状取象 于钱(铲状农 具)。
王 莽 造 契 刀
王莽钱范
三国时期刘备在四川铸造的“直百五铢”钱
方孔圆钱的地名钱文,最早的是蜀汉时期的背“为”字的“直百五 铢”。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取西蜀,因军用不足,在益州 犍为郡始铸 “直百五铢” ,背文“为”字即铸地“犍为”。
隋唐五代十国的铸币。 隋文帝开皇三年铸行一种合乎 标准的五铢钱,史称置样五铢, 同时禁止各种旧钱流通。
天然贝币
天然贝币
人工贝币
骨贝
骨贝
石贝
玉贝
玉贝
陶贝
人工贝币
骨贝
公元前770-476年
包金贝
人工贝币
金属贝币
金贝
包金铜贝
银贝
铅贝
铜贝
金郢爱: 春秋战国时期 称量货币,铸于楚国,多 呈不规则曲版状,由若 干个小方块构成大方块, 含金量约95%,非常罕 见.。
玉贝:夏商西周时期,流 通于中原地区,形状类似 货贝,腹部中间磨有纵沟, 端部有小孔,非常罕见
唐代开元通宝
唐以前,我国的重量记数单位是二十四进制的"铢两制", 一两等于二十四铢.从唐"開元通宝"开始以一钱为二铢四絫, 积十钱为一两,形成十进位制,这样"铢"的单位就逐渐淘汰 了.数学史上的十进位制,就是从唐开元钱币的十进位制发展 而来,一直沿用至现代.同时,唐代开始把一枚小钱的单位称 为"文",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清初钱币
古铜钱化学成份分类
古铜钱中使用最多的是青铜(纯铜cu与锡Sn的合金),其次是 紫铜(又称纯铜,古代含铜量约在96%至99%,呈紫红色 )。明清 时期使用黄铜钱(含锌3-40% )。古代俗称的白铜钱实际上是含 锡量多些而矣,基本上不是有意生产砷白铜钱,明代以后就可生 产铜镍合金 。
古铜钱腐蚀后表面颜色的机理分析
中国货币发展史PPT
2013年7月
我国货币的发展

原始社会:物物交换 一般等价物出现:布、盐、烟、农具 贝币的出现(夏后以玄贝):齿贝 贝字在汉字中的地位:财、货、贵、贫、 买、卖、赎、账、债、赊、贷 贝币的原因:易获得、易加工、易保存 珠玉(上)、金(中)、刀布(下)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枚珍贵的铜钱:“招纳信宝”,真实再现了 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斗争。《宋史•刘光世传》载,1131年,南宋军队与金 兵交战,隔江相峙,御前巡卫军都统制、浙西路安抚大使刘光世获悉金兵 不少士兵是强征来的老百姓,思乡厌战,便在镇江特铸“招纳信宝”背 “使”铜钱一种,每当俘获敌兵,优厚款待,劝其解甲归乡,释放时给足 路费,并携带“招纳信宝”秘密散发给其他同伴进行策反,只要手持这种 钱币就通行无阻,实际上这是一种招降证或通行证,虽非正用品,却有着 特殊的历史意义,谁能相信,一枚小小钱币,竟瓦解敌兵数万,迫敌退兵。
银首布:春秋战国时期, 铸于楚国和韩国,呈铲形,圆 銎,平肩,平足,分短型,中型 和长型,通长10--15.7cm,重 162.7克--188.1克,罕见.
平首方足布钱
连布:楚国北境地区铸币。
刀币是 由工具刀削 演变而来的, 柄端有环, 柄身有裂沟, 是春秋战国 时期燕、齐 地区的主要 铸币。后来 中山、赵也 有铸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遭到极大 破坏,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武宗李炎下令废天下佛寺.销毁铜佛像 和寺庙各种法物铜器,用来铸造钱币,并令诸道观察.增设钱坊,铸“开 元通宝”,被称为“会昌开元”。这种开元通宝的背面,除铸“昌”字代 表年号外,都铸有表示该钱铸造地(钱监)的地名,分别有京、洛、益、蓝、 襄、越、宣、洪、潭、润、兖、鄂、平、兴、梁、广、福、丹、桂、永、 梓、荆等22个造币州府。这一史实从侧面反映了唐武宗贬佛、排佛的力度 和解决当时流通中货币短缺、钱荒严重问题的决心和举措,有一箭双雕之 效。
布(钵)币是古代 农具钱演变来的。按 形制与实践先后,分 空首布、平首布两大 类。 空首布保留着装 柄的巩,是春秋至战 国初期州王室及晋、 卫、郑、宋等国的铸 币。 平首布则是战国 时期韩、赵、魏以及 燕、楚等国的铸币。
原始布: 商周时期,铸 于黄河中游地区,呈铲形,分 大型,中型和小型,通长10-22.4cm,重105.克--146克, 罕见.
齐刀,是田齐 威宣时期用来统一 币制的。
战 国 时 期 圆 环 币
秦半两
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半两钱在战国秦铸行, 初为圜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 推行全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 千余年。
“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 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 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青铜币上的“半两” 二字为小篆文字,是由秦国著名的李斯所题写;它 表示每枚重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故称“半 两钱”。
钱币上的地名与地理沿革
我国的钱币以铸有文字为特征,体现着我国及东方货币文化的 基本特色。钱币文字有面文和背文.包括文字和纹饰,其中记载地 名的钱文即纪地钱在我国钱币中占育相当重要的地位。 战国时期,货币上出现的地名文字即达200余种。这些钱币上的 地名,几乎都是当地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都城、要邑及 边防重镇,或是具有重大政治军事纪念意义的发祥地。可以说,春秋 战国时期的一套钱文钱币,就是一本完整的春秋战国地名图。它对当 时各诸侯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大商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对我国 古代地名及其沿革,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研究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