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维到三维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从二维到三维》课件1 人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7课《从二维到三维》课件1 人美版
我们可以很容 易的知道它是 用平面拼接的 方法设计出的。
K12课件
23
六、课后拓展
K12课件
用平面拼接的方 法设计出的灯罩。
24
六、课后拓展
运用平面拼接设计出的商品包装盒,商品包装对于我们来 说再熟悉不过了。
K12课件
25
六、课后拓展
这件时装的设计很明显是来源于日本艺术家草间 弥生的绘画作品,运用解构重组的方法设计的。 再加上右图的南瓜雕塑作品,由此我们可以明白, 设计这种活动是灵活多变的。
K12课件
这件环境雕塑,借 鉴了中国传统荷包 的造型特点,运用 中心旋转方法设计 而成。高大的体量、 向上的气势和强烈 的色彩,充分体现 了我们国家欣欣向 荣、人民积极向上 的风貌。而传统概 念中寓意团圆、和 谐的圆形恰恰突出 了作品团结、和谐 的主题。
16
四、从二维到三维在创作实际中巧妙应用
K12课件
K12课件
26
六、课后拓展
运用折纸折叠法设计的箱包。
K12课件
27
六、课后拓展
K12课件
运用平面推拉法 设计出的公共座 椅。
28
六、课后拓展
运用平面推拉法设计出的豪华游艇。
K12课件
29
六、课后拓展
链接网站
K12课件
30
当然,设计制作方法是灵活的, 几种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 以组合使用。
K12课件
21
五、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
1
2
3
以“翔”为主题,为大 连市第六十一中学设计 一件校园环境雕塑。
K12课件
22
六、课后拓展
“水立方” 2008年北京奥运主要的水上项目比赛场馆
二维与三维的 设计在生活中 应用广泛,这 是渗透在建筑 设计的一个典 型例子。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课件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课件

运用中心 旋转的方法设 计而成的雕塑 作品,美化着 城市环境。
运用平 面拼接方法 设计出的公 共坐椅。
运用平面拼接方法 设计出的小挂件。
运用分 割推拉的方 法设计出的 坐椅。
五、学习建议
为校园设计一个环境雕塑或一件有使用价 值的产品。
要求: 1.明确运用一种设计方法。 2.环境雕塑可以不是写实的。 3.设计出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实用性。
小练习:将一张8cmX8cm的正方形纸张,通过 切割、划痕、折叠等方式,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浮 雕感的形态效果。
三、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常用方法
方法1:解构重组
场景第二号(油画) 1921-1925 蒙德里安(荷兰)
构成·构成 现代 刘世彬
纸灯笼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方法2:中心旋转
Hale Waihona Puke 法2:中心旋转第7课从二维到三维
你能说出平面黄色五角星与纸牌做的立体五 角星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吗?为什么?
一、从二维到三维的基本概念
1.维度的概念
平面 二维
立体 三维
场景第二号(油画) 1921-1925 蒙德里安(荷兰)
构成·构成 刘世彬
2.三维造型的特点
(1)具有空间感和 体积感。 (2)随着视点的变 化呈现出不同的视 觉形象。
舞者(雕塑) 2006 余景学
方法3:分割推拉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雕塑) 现代 薛继美
方法3:分割推拉
拼搏(雕塑) 现代 北京科纳特造型艺术股份有限公司
方法4:平面拼接
超越梦想(雕塑) 现代 邹东方(中国) 饭冢八郎(日本)
想一想:下面这些作品运用了哪种设计方法?
练一练:下面这几件作品运用了哪种设计方法?
二、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一般过程

《7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

《7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九年级上册

《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二维图形与三维物体之间的关系,了解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形态的转换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物体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空间感知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物体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完成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创作出有创意的三维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图片、模型和纸艺材料。

2. 安排合适的教室或工作坊,确保光线充足、环境舒适。

3. 确保网络通畅,以便随时查找教学相关资源。

4. 提醒学生携带绘画纸、画笔等美术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二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图片转化为三维立体作品,从而自然过渡到课题。

2. 讲解环节:老师要详细讲解制作三维立体画和三维雕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构图、着色、塑形、打磨等细节。

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运用到三维艺术创作中。

3.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根据老师讲解的方法制作三维立体画或三维雕塑。

老师要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4. 分享环节: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交流彼此的创意和心得体会。

5.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三维立体画和三维雕塑的制作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家居设计、建筑装饰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相关的比赛或展览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

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整理好,留作纪念。

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学习更多的艺术技能。

从二维到三维教案

从二维到三维教案

从二维到三维教案二维到三维的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从二维到三维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设计相关的教案,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本文将围绕从二维到三维的教学内容设计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从二维到三维的内容时,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二维和三维的概念,能够区分二维和三维的特点,能够将二维的图形转化为三维的物体,并能够应用这一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教学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从二维到三维的概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1. 二维和三维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二维和三维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二维是长和宽的平面,而三维是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立体。

2. 二维图形和三维物体的转化: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二维图形和三维物体之间的转化过程。

例如,通过将二维的平面图形折叠或堆叠,让学生理解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联系。

3. 应用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从二维到三维的概念,解决相关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绘制一个二维图形的俯视图和侧视图,然后根据这些视图绘制出一个三维的物体。

教学方法在教学从二维到三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发现二维和三维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入理解二维和三维的概念;还可以采用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和同学的讨论和合作,共同学习和探讨二维和三维的内容。

教学评估最后,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评估方式,检验学生对从二维到三维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小测验、练习题、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从二维到三维的内容。

从二维到三维教案

从二维到三维教案

从二维到三维教案第一篇:从二维到三维教案从二维到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感知与实践,知道二维形象与三维造型的区别。

能用基本的方法完成从二维形象到三维造型的设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二维到三维的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维造型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从二维形象到三维造型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三维造型的设计。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8cmX8cm的正方形纸张若干,剪刀,彩色卡纸若干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给出三角形、正方形,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这些平面的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的立体图形。

体验从二维到三维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二、结合课件,讲解二维与三维的区别及三维造型的特点:1.课件展示平面黄色五角星与纸牌做的立体五角星,让学生观察讨论平面五角星与立体五角星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2.课件展示二维图形与三维造型,让学生感受二维与三维的区别。

二维形象平面形态三维造型立体形态3.观察图例,总结三维造型的特点:(1)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2)随着视点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象三、结合课件,示范讲解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一般过程:1.教师示范将平面纸变成半立体天鹅造型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从二维到三维变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实践:将一张8cmX8cm的正方形纸张,通过切割、划痕、折叠等方式,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浮雕感的形态效果。

四、利用课件中的实例讲授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常用方法:1.设计常用方法:解构重组、中心旋转、分割推拉、平面拼接2.展示设计实例,让学生分辨这些作品运用了哪种设计方法?3.课堂实践: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设计方法完成钥匙架的设计。

4.课件展示从二维到三维设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五、学生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校园设计一个环境雕塑或一件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作业要求:1.明确运用一种设计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小学六年级数学《位置》教案: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平面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3.学生能够对平面和空间中的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和演示。

二、教学重难点1.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描述;2.平面和空间中的图形变换和演示。

三、教学内容1.平面坐标系平面坐标系是研究平面图形位置关系的基本工具,由横坐标轴(x轴)和纵坐标轴(y轴)组成,坐标系原点为交点O。

2.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是研究空间图形位置关系的基本工具,由x轴、y轴和z轴组成,坐标系原点为交点O。

3.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平面上的两个图形,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重合、相离、相交三种情况。

其中,相交又包括相交而不重叠、相交且重叠两种情况。

4.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的两个图形,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包含、相离、相交三种情况。

其中,相交又包括相交而不重叠、相交且部分重叠、完全重叠三种情况。

5.平面图形的变换平面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折和对称四种情况。

其中,平移是指不改变图形形状的移动、旋转是指保持图形形状的旋转、翻折是指沿一条直线翻转、对称是指沿一个点、一条直线、一个平面对称。

6.空间图形的变换空间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镜像三种情况。

其中,平移是指不改变图形形状的移动、旋转是指保持图形形状的旋转、镜像是指沿一个面镜像。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导入新知识,分组探究,小结梳理”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能够让学生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又能够使学生获得深度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讨论平面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坐标系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第二步:分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变换等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探究相关知识点。

第三步:小结梳理通过让学生总结每个小组的探究结果,梳理、回顾和巩固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从二维到三维》ppt课件

《从二维到三维》ppt课件
6
图中运用投影的手法,利用光影效果,在平面设计中这类的表现形式会经 常被采用,阴影的手法表现文字的立体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7
三维空间:
8
包豪斯?
• 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后改 称“设计学院”
• 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 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12
立体三维的要素:点、线、面、体
• 点:最活跃的设计元素
13
线:最具表现力的设计元素
14
线:最具表现力的设计元素
15
面:最稳定的设计元素
16
面:最稳定的设计元素
17
体:
18
19
点、线、面、体在空间中的综合运用
20
三维立体素描
21
如何立体素描?
• 立体感表现手法: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维空间的体感表 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静物写生中,物体的立 体感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暗示出来的, 即物体不同方向体面的缩形,不同方向体面的明暗色调层 次和在光线照射下物体的投影。
9
• 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aet Weimar)是位于 德国魏玛的一所艺术设计类大学。该校是世界现代设计的 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的贡献,她也 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10
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 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荷 兰风格派的主张。 “一切 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 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 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 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 方形等进行实践……”
• (2) “对比看”的方法。一次将两个类似的目标频繁对 照着看。用于“测量”和确定比例、明暗、形状等物体形

第7课.从二维到三维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7课.从二维到三维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最简单最基本的由二维变三维的方法。
11
2、解构重组
一 张 纸 画 着 六 个 相 同 正 方 形
想一想 如何把纸上的六个正 方形从二维变成三维?
12
2、解构重组
把正方形重新排列组合 分解结构得到由平面到立体
13
2、解构重组
场景第二号(油画) 1921-1925 蒙德里安(荷兰)
14
3、中心旋转
1.确定平面
平面是依据。 是二维平面到 三维立体设计 的方向。
2、设计思维
确定方法, 考虑材料。
3、实践完成
比例、色彩、 美观、实用
22
学习建议(1)
把下面的一组平面图像完成二 维到三维的设计
1
2
3
23
学习建议(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一件 立体贺卡的设计
24
知识拓展
1、艺术来源于生活,到生活中仔细观察搜索找出由二维变三维的 设计实例。体会总结由二维到三维的设计思维。字数200字以内。 2、为生活的小区或者学校校园设计一个雕塑
纸葫芦
15
3、中心旋转
舞者(雕塑) 2006 余景学
16
3、中心旋转
纸葫芦
17
4、分割推拉
半立体的三维造型
18
4、分割推拉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雕塑) 现代 薛继美
拼搏(雕塑) 现代
19
4、分割推拉
20
5、平面拼接
超越梦想(雕塑)现代 邹东方(中国) 饭冢八郎(日本)
21
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一般过程
25
再 见!
26
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七课

到 二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感知与实践,了解二维形象与三维造型的区别。能用基本的方法完成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二维到三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感知与实践,知道二维形象与三维造型的区别。

能用基本的方法完成从二维形象到三维造型的设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二维到三维的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维造型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从二维形象到三维造型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三维造型的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8cmX8cm的正方形纸张若干,剪刀,彩色卡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给出三角形、正方形,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这些平面的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的立体图形。

体验从二维到三维的过程,激发学习热情。

二、结合课件,讲解二维与三维的区别及三维造型的特点:
1.课件展示平面黄色五角星与纸牌做的立体五角星,让学生观察讨论平面五角星与立体五角星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
2.课件展示二维图形与三维造型,让学生感受二维与三维的区别。

二维形象平面形态
三维造型立体形态
3.观察图例,总结三维造型的特点:
(1)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
(2)随着视点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象
三、结合课件,示范讲解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一般过程:
1.教师示范将平面纸变成半立体天鹅造型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从二维到三维变化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实践:将一张8cmX8cm的正方形纸张,通过切割、划痕、折叠等方式,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浮雕感的形态效果。

四、利用课件中的实例讲授从二维到三维设计的常用方法:
1.设计常用方法:解构重组、中心旋转、分割推拉、平面拼接
2.展示设计实例,让学生分辨这些作品运用了哪种设计方法?
3.课堂实践: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一种设计方法完成钥匙架的设计。

4.课件展示从二维到三维设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五、学生作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校园设计一个环境雕塑或一件有使用价值的产品。

作业要求:
1.明确运用一种设计方法。

2.环境雕塑可以不是写实的。

3.设计出的产品要有一定的实用性。

教师巡回辅导,给有困难的组提出建议。

六、作品展示
评选出“最佳作品”,并请设计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法。

七、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