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会计论文: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及完善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及完善

2012年第1期中旬刊(总第468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1,2012(CumulativetyNO.468)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

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历程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财政部作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组建了企业会计准则专家委员会。

在1998年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首次尝试提出了运用公允价值。

自此以来,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一)提倡公允价值阶段从1998年到2000年,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这一期间,财政部共颁布了10项具体会计准则。

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公允价值在我国首次出现在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

其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实际上,除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投资外,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还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

将公允价值概念引入我国并在会计准则中应用,对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会计协调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回避公允价值阶段从2001年起到2006年。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准则中应用以后,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

由于我国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随意性大,例如通过非货币性交易以劣质资产换入优质资产;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从而增加收益。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一、概述公允价值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运用对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报告透明度以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允价值,顾名思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这一概念的引入,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也反映了我国会计领域对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资产和负债真实价值认识的深化。

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在于以市场为基础,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动态、客观的计量。

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反映资产和负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真实经济价值,从而提供更加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也有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

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具有广泛性、动态性和判断性等特征。

广泛性体现在公允价值适用于众多会计要素和交易事项的计量,如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

动态性则体现在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从而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动情况。

判断性则要求会计人员在确定公允价值时,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和市场信息,对交易是否公平、价格是否合理等进行判断。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会计领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公允价值的含义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为推动我国会计改革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 简述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概念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允价值,简而言之,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这一概念强调了交易的公平性和双方对交易信息的充分了解,确保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允价值为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了更为真实、公正的价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

度, 会改变一些非理性投资者的赎回选择 。基金管理者允许投 资者以较低 的成本在 同一基金家族 内的不同基金品种之间进 行转化 , 以减轻积极管理者兑付现 金的压力 。 可
在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相互影响中 , 正反馈效应的存
在加大了风险的波动幅度 , 提高了开放式基金面临较大风险损
失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 采取措施降低 两种风险的正反馈效 应。
营销人员通过对投资者 的说服和教 育 ,提高投 资者的理性 程
日益关注对企业商誉 、 衍生金融工具等资产和 负债 的确认和计 量 。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 乏相关性和及 时性 , 使得 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 、 成本和利润 , 忽视未来 、 现金流和 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 的高度相关性 , 受到了人们 的高 度 重视 。我 国财政部于 2 0 0 6年 2月发布 的《 新企业会计准则》
变, 使某项投资 不再适合划分为持有 至到期投资的 , 应当将其
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 , 并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继计量 。重 分类 目, 该投资 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 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 权益 , 在此可供 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 值或终止确认时转 出 , 计
财 经 论 坛
产配置方面 , 为了合理地配置 资产 以应对流动性 风险 , 基金管
理者需要持有适当的高流动性资产 ,比如现金 、短期 国债等。 此外 , 广义 的资产配置也包括 主动 负债 , 即主动对外融资 。基 金管理者在适 当的情况下 , 可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资金 融通 , 或者 向商业银行 申请短 期贷款 。但 是 , 主动负债 有一个 不足之处 , 负债 的成本是 由未 赎回的投 资者承担的 , 如果成本 过大 , 会降低未赎回者的长期投资意愿 , 进而加大流动性风险 ,

公允价值会计在当代的发展

公允价值会计在当代的发展

争论不休。尽管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 进展,但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严重 缺陷,即缺乏相关性的认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储蓄和 贷款危机”(以下简称“储贷危机”),造成2000多家因从事金融工具 交易的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困境,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 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无力赔偿的情况下,联邦政府动用1000多亿 美元联邦储备基金予以补救。然而,以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编制的财 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良好”的 经营业绩和“健康”的财务状况,从而进一步暴露了历史成本应用 于金融工具计量的缺陷和不足。许多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以历史成 本计量属性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不仅不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 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还会误导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 为此,他们强烈呼吁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inancialA ccounting Standard B oard,简称FA SB)重新考虑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否适合 于金融机构(黄世忠,1997)。在全面分析了此次借贷危机的经验和 教训之后,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 (Securities and E xchange C om m ission,简称SE C)制定了在金融工具计量实务中逐渐用公允 价值会计取代历史成本模式的政策。1990年9月,时任SE C 主席理 查德.C .布雷登(R ichard C .B reeden)在美国参议院的银行、住宅及 都市事务委员会作证时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 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 的计量属性。同时也指出,SE C 已经认识到金融机构会计由历史成 本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模式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努力制定恰当 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财务报告。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公允价 值会计在金融工具领域应用的发展与证券市场波动、经济危机和 金融工具创新有直接联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股票市场波动暴 露了用历史成本计量权益证券投资的局限性,80年代的储贷危机 引发了对“历史成本模式是否适合金融机构”的广泛讨论。之后, SE C 和FA SB 确立了逐步在金融工具计量实务中推广公允价值会 计的基本原则,因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描述了市场对金融工具 直接或间接包含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所用的贴现率反 映了现行利率和市场对现金流量可能发生风险的估计;公允价值 信息能更好地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评估一个主体的投 资和财务策略的结果”(FA SB ,1991)。9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迅速 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历史成本在金融工具计量实务中应用的基 础。随着衍生工具应用不断增加,介入相关交易的金融机构越来越 多,但历史成本模式无法反映这些工具价值的真实情况,使许多金 融机构遭受了巨额损失,例如一家金融机构的衍生工具投资损失 高达10亿美元。这些事件进一步增强了SE C 和FA SB 在金融工具领 域继续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决心,并坚信“公允价值是金融工 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也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 (FA SB ,1998)。可见,美国“将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确定为金融工具

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

作 上 带 来 的 困难 和 随 意 性 。
公允价值在我 国的运用 ,使我 国会计准则在 国际趋 同中迈 出实质 性步 伐 , 但是公允价值 在现实 中存 在难 以计量 、 缺乏 可靠性 、 使用者的 不 良动机等影响。因此 , 我们应充分考虑采取公允价值可能带来的负面 影响 , 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 1 . 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 能力培养 和职业判断能力。 公允价值的应用
斜技信息
专题论述
浅 议公允 价值在耜 国硇 应用 及发展
阜 宁 高等师 范 学校 高晓 慧
[ 摘 要]0 7 1 1日, 20 年 月 新会计准则已在我 国上 市公 司 行, 执 实现 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 , 但公允价值 的运 用颇具 争议 。公 允价值 计量 乃是财务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 , 它面向未来 , 且有可能反映一个企业 的价值 。文章主要探讨 了公 允价值在我 国应用 中存在 的问
对会计人员的综合 素质的要求 比较高 ,除了具有清晰的会计专业知识 外, 还需要 使用其他多学科 技术 、 综合 分析 、 判断能力 以及丰 富的企业 管理经验。但是 , 在实践 中,管理型” “ 的会计人才仍然较少 , 面对公允价 值准则束手无策或 随意性强 。因此 , 要加强会计人员 的专业能力和职业 判断能力 , 资者更准确 的会计信息 。 给投 企业 内部人士为实现 自身利益 的最 大化存在着强烈 的利润操纵 动机, 对于人 员存在的问题 , 我们要通 过加强监管 、 职业道德建设 、 提高投 资者甄 别会 计信息能力等系统工程 来解 决 。 2加强法规 、 . 制度建设 。防止公允 价值计量成为企业利润操作 的工 具就需要有相应 的法律制度作保障。目前 , 应进一步细化对不存在活跃 交易市场 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估价 的指 导性 文件 ,制定公允价值相

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

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从国际会计准则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国际会计准则中运用到公允价值的领域十分广泛,最常用的领域是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领域。

同时,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物业、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方面的公允价值也有广泛的应用。

国际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得在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会计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更大的用途,更广阔的前景。

但公允价值如何运用,国内还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

下面笔者就学习《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对公允价值的运用等方面,提出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如何运用公允价值的几点意见。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运用范畴(一)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买卖双方均自愿地在对被交易资产相关情况拥有合理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公平交易而成交的金额。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尚在最终征求意见过程中)的定义是指市场参与者在相关市场中进行现时交易而获得的出售资产的金额或支付的转移负债的金额。

这里面要强调的是marketplace participants,即市场参与者这个定义。

“市场参与者”指相关市场中非关联的买方和卖方,他们有能力并且愿意参与交易,同时对于被出售资产/被转移负债及交易本身因素有充分了解。

当我们判断公允价值的时候,都要从市场参与者这个角度去看,而不是从个别企业的角度去看。

我国会计准则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作了充分的考虑。

既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又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十分接近。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计量属性,而是一种会计计量的观念。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应用论文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应用论文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f231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226-02摘要新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清偿。

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中应用的缺陷,提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中应用推广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17 个会计准则使用了公允价值。

在新准则中,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的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

在强迫的交易或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金额不能算作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不仅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同样有公允价值。

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或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中应用的缺陷(一)公允价值获取方法不科学导致其可靠性差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有市价法、传统的现值法、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权定价模型、矩阵定价模型、期权调整扩展模型和基本分析等。

一般情况下,根据已经收到或支付的现金金额或合同确定的金额来确定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最高,因为这种情况是最客观和确定的;在需要估计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由于市场价格是独立于管理者的外部市场信息,其可核实性及反映真实性都可得到保证,因而使用市价法确定的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高;但是当市价法不能取得,必须采用现值法进行估计,而我国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现状不乐观。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产品市场不发达,公允价值评估的中介机构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规范,投资者和监管者对企业的收入、净收益指标的重视可能促使管理层不恰当地评估公允价值。

可见公允价值如何科学获得,进而保证其可靠性真正实现也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浅议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浅议

制 条 件较 为 严 苛 我 国新 会 侄吡对 公 允价 值 在 f么 情 叫 况F 可运 喟 , 没定 厂较 为苛 刻的 限 制 条什 。 例 『 , 企业 会 准 则第 3 』 1 ] 投 资性 房 地 产 日确 规定 “ 业 应 在资 产 负债 表 ¨运 川 企 川 成本 漠 式对投 资性 房 地 产进 行后 续 计量 , 如 果钉 确 凿 证 据 表 明 公允 价 值 能够 持 续 可 话地 取 得 , 运 j 公允 价 值 汁晕 属 } ] 性 ;并 且规 定 运 州 公 允价 汁量 的 时 满 足 两 个 条件 :一 是必 须 有 活 跃 的房 地 广: 文 易 m场 ; 是 介 、 能够 从 房地 产 文 易 市 场上 取 得 类或 类 似 f 产 的 市场 价 格 及 寿地 其 他相 关 信息 ” 《 。 企业 会 计准 则第 3 号 投 资性 劈地 产 》第 1 条规 定 , 自刷 房地 产 6 “ 或仔 货转 换 为 采 用 公 允价 值横 式计 量 的 投 资性 房 地 产 时 ,投 资性 房 地 产按 照 转 换 当 日的 公允 价 值 价 ,转 换 当 }的 公允 价 值 _ l 四、未 来展望和建 议 小r 味 账面 价值 的 , 差额 计 入 当划 损 益; 其 为 r 好 的运 公 允价 值 i繁 ,顺 利 更 l 转 换 L的 公 允价 ( l原 艟 i 值 的 , t 亢人 『 长 价 实 现 围 际 会计 准 【接 轨 , 对我 同宏 、 J ! I J 针 做 其 差 额 {入 所有 权益 ” 1 。这 定 吲 i 观 经 济环 境 的 现 状 ,必 坝 采 取 一 系列 的 应 一 际会 计 准则 第 4 0 投 资 睫房地 ‘ 第 对措 施 。 5 段 规定 的 “ 7 对下 将 岸 货转 化 成按 公 允 价 1 完善公允价值运用 的市场 条件 俺 计 龟 的投 资性 房地 产 ,转 换 之 F房地 t 努 力培 育 各 级 订场 ,特 是生 产 资料 了 的 公 允 价值 其 原 l 账而 金 额 之 问 的仟 f 先 n J 『场 和 一 手文 易市 场 ,从 使 公 允价值 的 摹 额 均 期 净损 中确 认 ” [钉 明娃 1 取僻 更为客 观 、 接 。 直 券价 卡逐 渐 市场 } } 旧。 化的 同时 ,国债 发行 中 的投 标 、竞 价方 式 , 全 国银 行 问 同 拆 借 利半 的 现 和 入 会 三 、公允 价值在我 国运用难 点分析 的逐渐增多,以及公" r场 业务操作的 f 『 j宏 、微 观环 境 的剖 约 ,我 旧 日前 进 行 ,均 使 我 幽 的利 率市 场 f 改革 挟得 很 t c 公子价值运用还仔 渚多难点,具体而言, 亡 久进暖 。 金融 价 格 的逐 步 市场 化 , 为金融 衔 有 以 卜仃面 : 生 品 的 公 允 价值 计量 的 施提 供 丁 条 件 。 1 市场条件不够成 熟 2 引进先进的评估公允价值的手段 我 的 市场 经济 体 制 虽 然 已绛 基 本确 我 闯应 努 力 借鉴 闰 外 经验 的 ,充 分 引 但这 种 经济 体 制 的转 型 砰没 有 完成 , 非 进 先 进 的 技 术和 人才 , 保 i其 芙 1 公允 价 正 - 市场 化 的 素 依然 存 ,活跃 市 场 还 会 受 到 纠t 非 市场 陶素 的影 响 。 门m 情 况 下 , 值的取得和信息披露工作足毪 先进的、 种 高 效 的 系统 平台 之上 。 次 , 其 采 遁 当的 估 如 不颐 客 观 条件 的 限 制运 川 公 允 价 值必 f j 然 会 带 来 公 记 价值 的 滥 , 坪最 终 导致 会 价 疗 法 , 扦让 使 J 公 允价 值 方 法 的政 策 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允价值会计论文: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中文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受托责任观侧重可靠性并选择了历史成本,而决策有用观侧重相关性并选择了公允价值,选择合理标杆就是所处的现实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产生以及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愈来愈充满不确定性与虚拟性,公允价值顺应潮流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公允价值有可能是金融产品唯一计量属性。

然而,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并非一帆风顺,缘于自身及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公允价值从来都是热点也同时是难点,可以说,风险未必联结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必然联结风险。

2008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各种力量界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修改论”、“限制论”尘嚣至上。

然笔者认为,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公允价值研究应用中的一个小插曲,应用中虽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或具有“顺周期效应”,但瑕不掩玉,时势造就“相关性”这颗金子总有闪光时。

辩证地对待公允价值现状:既不盲目乐观地理想化公允价值,也不消极地丑化公允价值。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公允价值在我国研究应用更显短促,即使这样,也经历了“先用后弃,弃而再用”的曲折过程。

目前阶段,是对公允价值进行消化引进,我们坚持洋为中用、拿来主义。

面对金融危机及后危机现在出现的种种困惑,我们完全有必要重塑公允价值形象,依然要坚持“公允价值要用”并“怎样更合理地用”,真正弄清公允价值是什么,为什么用,怎样用的方向性问题。

为此本文共分五章加以阐述: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会计文献进行回顾,重点阐述FASB、IASB与我国对公允价值会计内涵并加以比较,对现有文献归纳整理公允价值会计本质特征,从计量属性、层次与方法三方面深度剖析公允价值核心-计量,主要解决公允价值会计“是什么”的问题;其次,创新地把现在文献归类为内向性与外向性二种理论基础并加以阐述,借以解决公允价值会计“为什么”的问题;最后,采用比较、分析、归纳与图表法阐述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与实务中面临的盈余管理风险与顺周期效应风险,主要解决公允价值会计“怎样用”的问题。

【英文摘要】In the traditional opinion accountability stresses reliability and chooses historical costs, and decision-making availability focuses on correlation and chooses the fair value, chosen reasonable benchmarking is the environment in reality . Since 1980s, along with the production of large numbers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emanders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requirement , more uncertainty and virtual sex in economic environment get the result of fair value boarding the stage of history, and fair value may be financial products only as measurement attribute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fair value accounting spirals, because of its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risk, fair value is always hot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To be true, the riskis not necessarily coupling fair value, but fair value should link risk. The crisis of 2008 financing and after the age of the crisis, all power boundary into the fair value, the noisy of “modify theory”and “limit theory”on fair value can be heard everywhere. But in the point of my view,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just one of the episode on the research of fair value application and though the possibili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r pro-cyclicality can happen, the flaw can not cover the jade, the relevance of this single gold produced by time and tide always have flash. Dialectical to fair value status: neither optimistic blindly to idealized fair value, also needless polar besmirches fair 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ime of fair value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show less, even so, also experienced the complicated process with“start with abandon, abandon and again”The present stage of fair value, what we did and do more is introduced to digest, we stick to absorb the spirit of foreign research on fair value but copycat. Facing all kinds of the variety of confusion in financial crisis and after,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for us to reshape the fair value image, still insist on “fair value” and “how to use more reasonably use”, what is real cognizant of fair value isthe directional problems of“why use”and“how to us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o illustrate: first,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fair-value accounting relevant documents are reviewed, this paper expounds fair value accounting connotation among the IASB, FASB and our country and comparing each other;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o summary fair-value accounting nature and from attributes, levels and methods of three aspects analyze deeply the cor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mainly to solve the question “what it is”; Secondly, the innovation is classified as inner and outer two theoretical basi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now and expatiates the fair value accounting,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why”;Finally, by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induction and charts method to expatiate on fair value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risk of earrings management and pro-cyclicality to be fac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mainl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use”.【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风险顺周期效应风险【英文关键词】Fair value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Earrings management riskPro-cyclicality risk【目录】公允价值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摘要3-4Abstract4-5 1 绪论8-11 1.1 研究背景8-9 1.2 研究意义9 1.3 研究方案9-11 1.3.1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关键的问题9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9-10 1.3.3 本论文特色与创新点10-11 2 公允价值会计文献综述11-16 2.1 国外文献11-14 2.2 国内文献14-16 3 公允价值会计基础理论研究16-33 3.1 公允价值内涵16-21 3.1.1 F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16-18 3.1.2 IASB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18-19 3.1.3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的定义19-21 3.2 公允价值会计的特征21-23 3.3 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计量23-32 3.3.1 会计计量属性23-24 3.3.2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类别24-27 3.3.3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层次27-29 3.3.4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29-32 3.4 本章小结32-33 4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33-40 4.1 内向性理论基础33-35 4.1.1 价值理论34 4.1.2 产权理论34 4.1.3 收益决定理论34-35 4.2 外向性理论基础35-39 4.2.1 会计目标的迁移35-37 4.2.2 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抉择37-38 4.2.3 资本保全论的内在要求38-39 4.4 本章小结39-40 5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研究40-60 5.1 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40-44 5.1.1 公允价值首次提出阶段(1997 年-2000 年)40-41 5.1.2 公允价值回避阶段(2001 年-2006 年)41-42 5.1.3 公允价值重新提出并大发展阶段(2007 年-至今)42-44 5.2 公允价值会计在会计准则中比较研究44-57 5.2.1 FASB 与IASB 公允价值计量趋同比较及对我国借鉴45-49 5.2.2 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应用比较研究49-57 5.3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研究评价57-59 5.3.1 体系上趋于完整,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57-58 5.3.2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的谨慎使用58-59 5.4 本章小结59-60 6 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风险及对策60-69 6.1 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存在的风险及成因分析60-61 6.2 公允价值会计盈余管理风险及对策61-65 6.2.1 盈余管理及其与公允价值会计关系61-62 6.2.2 我国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产生动因62 6.2.3 公允价值会计盈余管理风险对策62-65 6.3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风险及对策65-68 6.3.1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与顺周期效应65-67 6.3.2 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风险对对策67-68 6.4 本章小结68-69参考文献69-72附录72-73后记73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