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有感
读《特变电工——我的大学》读后感

读《特变电工——我的大学》有感李伊璠我是一个刚刚从大学的校门走出,迈入社会大熔炉并没有多少天的女孩,从小到大父母为我创造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我一直无忧无虑,直到毕业,就业的压力让我清醒的感到,自己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充实自己,现在的社会竞争愈发激烈,自己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赶超,怀着紧张的心情,我来到了特变电工,一个早已心驰神往的国有大型企业!面试过后,主管人事工作的领导给了我一篇文章,名字叫《特变电工——我的大学》,让我回家以后好好阅读,写一篇读后感。
虽然对特变电工已经有所了解,但回到家还是迫不及待的打开文章,想要了解特变电工更多的信息,想看看自己一直向往的地方,到底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从文章开头一直看到结尾,我一直神情紧张、严肃认真,当我将这篇文章的结尾读完之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肃然起敬!心里不禁对特变电工,更加的喜欢、崇敬、而且向往了!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张新的电气工程师,我尊称为张工,张工通过自己的讲述,将特变电工在过去二十年里的发展历程一页一页的翻开,将特变电工经历的风雨波折、艰难险阻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张工说所有的往事他都历历在目,我想,正是因为他带领全场职工救工厂于危难之中,经历了种种创业之艰辛、克服了一切别人难以想象的困苦,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今天,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道酬勤,没有一颗恒心,又怎么能够办的成大事,成就大业呢?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不仅让文章的主人公经受了历练,也让特变电工,由一个濒临破产清算的地方国有企业,一跃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大型国有电气工程公司!其中的苦、其中的甜、其中的笑、其中的泪、我想只有文章的主人公心里最清楚!看着特变电工今天的辉煌,遥想二十年前的落魄,又怎能不感慨万千!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主人公张工,在八八年初,面对着更好的发展平台,他选择留下,在市变压器厂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危情受命,带领全场职工,人人一条心,劲儿往一处使,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仅凭着一颗勤奋无谓而执着的心,将全场职工的凝聚力空前的团结在一起,为了全场职工的出路,毅然决然,坚信只要勤奋,就一定能够挣到饭吃!凭着这颗坚韧执着的心,张工克服了银行信贷的问题,用真心劝走了债权人,保住了厂里的设备,为工厂的下一步发展,保留了基础,并且向市里领导争取到了五年的承包租赁期!盼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使张工和全场员工一起,用人拉肩扛的方式,重建厂房,在当年的六月中旬,在没有发放一分钱工资的情况下,奇迹般的完成了承包任务!扭亏为盈,在七月份,终于可以让全场职工领上工资,吃顿饱饭!让我最佩服的是张工的大局观和决策能力,以及特变电工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他和一批工厂管理人员打破常规,在计划经济时代用于创新,通过改变分配体制入手,推动政策,使厂里人人平等,让工人们的积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使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更好的创造出红火的经营!在绕线车间大火,经济损失达17万元的情况下,临危不乱,带领全场职工修复生产车间,职工们不计个人安危,心中只想着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有这样一位身先士卒的领导者,有这样一群不顾个人安危的追随者,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不成功?这样的员工,怎么可能不受到尊敬?!特变电工从濒临破产清算,到扭亏为盈,在到铸就辉煌,取得了另世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可是特变电工人一点儿都不骄傲,特变电工人不仅继续奋发努力,而且还学会了感恩,正是由于江泽民主席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了工业强国的梦想、才有了特变电工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体系的机会,正是由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新型国家、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伟大决策,才有了特变电工重大装备制造和民族工业的振兴,才有了特变电工承揽国内首台(套)特高压产品的机会!国富而民强!国富而企业的腰杆子就硬!不论是艰难困苦、抑或是取得辉煌,都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企业是国有的,干部是国家培育的,没有党的领导,又怎能有企业的创收,干部的创新呢,国有企业、国家干部,与共产党永远是鱼和水的关系!特变电工就像一个长大成人的孩子,羽翼日渐丰满,由弱到强,离不开一代代特变电工人的勤奋和努力,特变电工是一堵坚实的墙,它保着特变电工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我能够有幸加入特变电工这个大集体,我希望我也能用我自己的所学,为特变电工所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特变电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再创新高!。
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相关推荐读《大学》有感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大学》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大学》有感1本月共读的是《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说实在的,可能源于儿时的阅读习惯,对于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字一直都不是我偏爱的,所以这一本书也读起来很费劲,感悟也不是特别深刻,只能潦草记录。
《大学》中我最认同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通过向外的学习,丰富知识,处事的意念诚实,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客观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肃好,就能治理好国家,天下就太平了。
格物与致知,是由向外学习到自我的内在体悟;诚意与正心,主要是内在存养与省察的功夫;修身是具体的言行修养,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责任;后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修身的实践与扩充。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不能“修身”,那么很容易被这些纷扰所左右,甚至走向偏颇的方向。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静下心,修身养性,只有丰盈自己的内心才能谈更大的远方。
中庸之道,几乎成为很多中国人标榜的行为准则,那么到底何为中庸?可能是言行不要偏激,态度力求温和,但中庸也可能变成表面的客套,以致失去一份真诚的心意,或为了息事宁人,以致不再坚持原则,但其实“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也就是说真诚到极点的人,行善没有片刻止息。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

读《大学》的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读《大学》有感心得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宋元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公羊传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族兄记之也。
《大学》的版本多半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代之以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近日所读的就是常见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没有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到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认,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
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可以至死不渝的去追求。
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平易近人的关系。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规律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古时读书人追求的修齐治平了。
横渠先生曾言读书人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两者一样,都被几乎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
这种君子之道,道出了儒家对受用的追求和实践,代表了传统中国人的担当与政治责任。
论语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
在上位者,要重视老百姓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

读《大学之道》有感演讲稿《大学之道》是一部由周恩来先生所著的著名散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大学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深刻思考。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大学之道》这本书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本书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在书中,周恩来先生提到了许多关于学习、成长和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都是非常宝贵的。
他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这些都是我们在大学期间需要牢记在心的重要道理。
其次,我想谈谈书中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观点。
周恩来先生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
这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将来的人生道路做好准备。
最后,我想谈谈书中关于人生态度的一些观点。
周恩来先生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关于人生态度的哲理,他告诉我们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
在大学期间,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读《大学之道》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明白了大学教育的真谛,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牢记书中的哲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成长,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
理念引领:大学校长治校之道——读汪明义教授《大学理念与实践》有感

u ie ste n v r i s,whc sa h g re uc to e e r h mo o r p t rlin h o e ia auea d s n r cia i— i ih i ihe d ai n r s a c n ga h wi b la tt e r t lv l n  ̄o g p a tc lsg h i c nfc n e T i o k f c s so o r b e i “W h ti he u i est wh td e he u ie iy d i a c . h s b o o u e n s me p o l ms l i ke a s t n v riy, a o s t n v r t o,h w o s o t r n t n v riy” On y t e s h o -u n rwh e p c u heu i est . l h c o lr n e o r s e t“u v r i o c p ”.c n t ero tae iso n g n nie t c n e t s y a h i wn sr tg e fma a i g u v riy b o uc d i r cie; o l nie st t he u ie iy c n e t nie st e prd e n p a tc n y a u v r i wih t n v r t o c p ,wi h te gh o on o wa d y s l t e sr n t fg ig f r r l c n t nl wne o sa ty be o d. K e r s:c nc p n r c ie o nie st y wo d o e ta d p a t fu v r i c y;c nc p e d n o e tla i g;u i e st e i e t ta e y o a a i g u ie - n v riypr sd n ;sr tg fm n gn n v r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读《大学》有感范文一一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
若不是这次在语文书中偶遇《大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读的。
不过,学了《大学》,还是有一些浅薄的感悟的。
“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核心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
这四者,乃是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
现在的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治国,如何齐家,如何平天下,我们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
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
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
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除了修身,《大学》中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
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
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
说的十分有道理。
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
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特变电工我大学》读后感

《特变电工-我的大学》读后有感————————————————————————————————作者:————————————————————————————————日期:2读《特变电工-我的大学》有感李敏杰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或许是探究)到达特变电工面试,面试过程很顺利,面试事后边试官给了我一篇文章,名字叫《特变电工——我的大学》,让我在家空暇之余好好阅读,写一篇读后有感。
固然以前经过上网看贴吧以及面试官对特变电工有了一些认识,可是回到家仍是急不行待的翻开文章,想要看看特变电工的更多东西,认识究竟都有些什么样的故事,拥有怎样的人文理念。
重新到尾,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次,感想颇多,它让我身临其境感觉到在出生的年月,那时候一帮可爱的特变电工能够这样,我为之动容!特变电工,他所拥有四个特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给予职能一种生动的韧性。
吃苦,是一种维生的性格;战斗,是一种信念履行力;奉献,一种人生美的元素;学习,则是人生的阶梯!文章里面讲的是一位叫做张新的电气工程师(下边文章称张工)书写的,张工在文章中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将特变电工过去三十年里的发展历程一页一页的展此刻我的脑海里,就像神笔马良同样,在我眼前睁开了一幅画卷,画3卷里是特变电工三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坎崎岖坷。
此中的点点滴滴都令我记忆犹新,看过了张工的表达,这时候我想到,正是由于他这类漂亮,率领特变人挽救老工厂于困难万险之中,渡过了各种创业之艰辛、攻陷了许很多多别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劫难,一步步的,一个脚迹一个脚迹的,走到此刻,给予特变一种精神,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的特变独有崇奉。
正是这崇奉,再给它加一个滴水穿石的动力,那全部的全部的都将持续,更为美好的特变将体此刻眼前!张工所经历的这些人生磨砺,不只是让他经受了历练和升华,也在同时让当时每一个特变电工认识他(特变电工)这类独到漂亮。
让一个濒临破产清理的地方国有公司,一步步演变为为誉名国内外的有名大型国有电气工程公司!此中味道,我想当事人和那些一同革命的战友内心最是清楚!他们看着今日特变电工的绚烂,遥想三十年前特变的步步维艰,又怎能不唏嘘万千,感触万份那?时到现在日,现此刻特变电工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离不开特变人勤劳吃苦的精神,离不开特变人静静奉献的精神,离不开特变人团结固守的精神,更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怀揣热诚报国之心,在建设创新式国家的征程中一路求索、一路坚持,一路前行。
读大学的读后感

读大学的读后感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成长
的旅程。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
朋友,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读完《大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
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希望的美好。
《大学》一书中,作者通过描写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现了
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
在大学里,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
的课程,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种自
由和多样性让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除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外,大学生活还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在大
学里,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作业,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
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些朋友不仅给予了我们帮助和支持,还让我们在大学生活中感受
到了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他们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读完《大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满希望的美好。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友情和成长。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在大学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愿我们永远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热爱,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学》——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基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暄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湜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
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无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2.读《大学》有感王正海《礼记•大学》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几千年来影响经久不衰。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精神象征,校长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首先也要从“正心、修身”开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养,内外兼修,努力做到“九正”,即“正心、正行、正言、正身、正德、正听、正视、正事、正思”,聚和谐之力,养浩然之气,方有可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完善自己的教育历程。
正心:作为校长,首先对教育事业要抱有崇高的情怀,心专意诚。
要学会不断在学习中、工作中进行心灵的自我历练与升华。
坚定教育理想,做一个忠实的教育工作者和精神的高贵者。
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长所短,扬长避短,博采众家之长。
正行:校长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会影响学校的风气,经常性的检视自己的教育与管理行为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校长在采取行动前,应该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把学校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合理诉求进行综合性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的管理,避免呆板苛刻的平面化的管理,不断丰富管理的内涵。
正言:校长是代表上级管理学校的,讲什么话及怎么讲话对学校和教师而言都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校长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校长要坚持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稳定的话不讲、空话套话不讲、违背上级政策和教育规律的话不讲、兑现不了的话不讲,危言耸听的话更不能讲。
校长要练就“色思温、言思忠、貌思恭”的气质;要言行一致,少说空话与套话,言必信、行必果。
正身:作为一位校长,要想办好一所学校,自身的修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本人认为,当好校长首先要大气,要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博大的胸怀与气度,既能入世、又能出世,“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懂得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
《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德:办好一所学校与校长的道德、学识、能力、思想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相比较而言,道德比其他几项更重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校长良好的人品与口碑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与结盟即墨、胶州传统名校的校长交流就能够发现,这些校长们表面看起来并无过人之处,但仔细品味就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朴素的道德力量---“常怀平常心、做平常事”。
把平常事做好做出色就是不平常;把简单的事坚持不懈去做就是不简单。
“团结才能做事,合作才能出众”。
做校长要学会与人为善,“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注重感情投资,打造一个优质的教育教学团队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长期默默的坚守。
正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不正则事不达”,校长要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和其他渠道传递的讯息,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力争未雨绸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争取主动。
教育的智慧在老师和学生中,校长要努力做到“从谏如流、从善如流”,要明白思路决定出路的道理。
正事:校长要做到“格物致知”,经常性的思考教育规律,明晰学校管理的内在规律,心中始终明白哪些事情该做,怎样做最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坚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汲取教训、立足现实、谋划未来,实事求是,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对正在开展的工作力争做到视野开阔,心中有数。
正思:目前,学校繁琐的事情比较多,我们慢慢没有了学习思考的习惯和时间,久而久之,感到事业的苍白和思想的匮乏,与教师和学生愈行愈远、与教育事业本身愈行愈远,这是校长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当今教育改革一日千里,各种新教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不学习和思考最终必将被淘汰。
多读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书可以使校长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流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找点时间,找点空闲,读几本好书,工作修身两不误。
在困难面前,唯有“理性分析,合理抉择”,方显校长的智慧与才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是教育的永恒信条,创新性的思考方能彰显教育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要做一名合格的校长,必须时常反躬自省,坚守“要做事,先做人。
人不正,事必败,人若正,事半则功已”的道理,在喧嚣与繁杂中,时刻坚守“正心、修身”,为自己点一盏心灯,不断提高自身的涵养,坚持教育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3.《大学》读后感————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
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原为《礼记》中的一篇。
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
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