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高架桥绿化设计

合集下载

高架桥绿化设计研究

高架桥绿化设计研究

高架桥绿化设计研究引言:高架桥是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它不仅可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效率,还可以提供方便舒适的出行环境。

由于其特殊的建设形式,高架桥往往容易给城市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

合理研究高架桥绿化设计,既可以弥补其对城市景观的破坏,又可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高架桥绿化的意义1.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高架桥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景观品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净化空气环境:高架桥绿化可以增加植物绿化面积,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城市的空气环境,提高城市气候质量。

3. 降低交通噪音:高架桥上的绿化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减轻交通带来的噪音干扰,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二、高架桥绿化设计的原则1. 生态原则:高架桥绿化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功能。

2. 美观原则:高架桥绿化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采用各种形式的绿化美化措施,提高绿化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融入城市景观。

3. 可持续原则:高架桥绿化设计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选择生长速度较快、适应力强的植物,定期进行养护管理,保证植物的生长状况,延长绿化的寿命。

三、高架桥绿化设计的方法1. 绿色隔离带:在高架桥两侧设置绿化隔离带,种植较高大的乔木和落叶乔木,形成自然的屏障,起到隔离噪音和排放物的作用。

2. 垂直绿化:在高架桥的柱子和护栏上设置垂直绿化,利用爬山虎等植物进行覆盖,增加绿化的面积,提高城市景观的美观性。

3. 悬挂花篮:在高架桥的梁上设置悬挂花篮,选择适合悬挂的花卉植物,形成一道花带,美化高架桥的外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4. 屋顶花园:在高架桥的屋顶设置花园,选择适合屋顶种植的植物进行绿化,增加绿化的面积,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

5. 隧道绿化:在高架桥的隧道部分进行绿化设计,选择适应高温、高湿的植物进行种植,形成一道绿色走廊,提高城市的整体氛围。

高架桥绿化设计研究

高架桥绿化设计研究

高架桥绿化设计研究高架桥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交通设施,它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还能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

高架桥通常占据一定的空间,容易给城市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视觉污染、空气污染等。

为了减轻这些负面影响,绿化设计成为高架桥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高架桥绿化设计旨在通过植被的种植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使高架桥融入城市环境,达到环境美化、空气净化、生态保护的目的。

高架桥绿化设计要考虑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在选择植物时,要根据高架桥所处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所希望达到的美学效果来确定。

植物的布局要尽可能合理,既要满足审美要求,又要保证植物的生长繁衍。

高架桥绿化设计要注重植物的养护管理。

要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要定期进行疏枝和更新换代,以保持绿化效果的长久稳定。

高架桥绿化设计还要考虑绿化的配套设施。

应根据情况增加座椅、亭子、景观灯等设施,为行人提供休息的场所,并增加高架桥的观赏性。

高架桥绿化设计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绿化能够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高架桥在城市中通常占据一定的面积,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范围,绿化能够有效降低该区域的温度,减少红外线的辐射。

绿化能够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绿化能够缓解交通的压力。

高架桥上的绿化可以吸引行人的注意力,鼓励他们步行或骑自行车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城市交通的拥堵。

绿化能够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化能够为出行的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增加城市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高架桥绿化设计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科学布局、养护管理和配套设施的设置,能够使高架桥融入城市环境,达到环境美化、空气净化、生态保护的目的。

高架桥绿化设计还能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减轻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高架桥荫绿化浅谈

高架桥荫绿化浅谈

随着城市交通轨道的不断发展,高架桥日益出现在各个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与之而来的是高架桥的绿化建设。

高架桥绿化包括桥体两侧垂直绿化、桥柱垂直绿化、高架桥荫绿化。

针对高架桥下的绿化,各个城市都开展了相关行动,但是高架桥下环境恶劣、特殊,比如光照不足、粉尘污染严重、土壤基质差、汽车各种尾气、桥上流下的污水等等,使得高架桥下的绿化植物普遍生长趋势不良,有时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

就此问题,展开调查分析。

高架桥下绿化,植物的存活其影响因素大致有:高架桥下的光照、土壤、排水、植物本身以及其他外界因素。

城市高架桥荫光照特性对绿化的影响。

据了解,不同类型高架桥荫绿化带的光照分布及其日变化动态并不相同,同一高架桥荫光照也有明显差异,这主要与道路上方高架桥数量、高架桥高度、桥面与桥荫绿化带宽度差异以及天气情况有密切关系。

高架桥荫绿化带光照分布的不均匀 ,使其存在植物生长的死区以及强光伤害区。

因此, 在进行桥荫植物种植时,需事先对高架桥相关参数进行一定的测量或了解,应充分了解其环境条件尤其是光照条件, 在种植前应对光照进行测试, 看其是否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光补偿点 , 并与全日照数值进行比较, 选择合理的绿化布局。

光照好的位置可栽种抗污性强的喜阳植物如海桐、小叶黄杨、鸢尾等, 但在阳光曝晒严重如夏季高温、强日照的情况下应采取适当的遮荫措施,降低强光伤害的影响 ; 光照适中位置可种植抗污性强的常绿耐荫植物或阴生植物, 如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熊掌木、常春藤、爬山虎、扶芳藤、络石和麦冬等, 可以降低高架区域污染, 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 ; 光照差的位置即植物生长的死区, 不宜栽种植物, 可适当改造成停车场、仓库或广告等。

城市高架桥荫种植土壤性质对绿化的影响据了解,高架桥下土壤普遍存在PH偏高、盐渍化程度严重、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板结、土壤中掺杂建筑渣土或者人类垃圾等问题,这些会影响到植物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等,影响植物的长期生长。

高架桥该怎样绿化

高架桥该怎样绿化

高架桥该怎样绿化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快,建筑物越来越密集,人也越涌越多,而街道又难于拓宽,所以高架桥应运而生。

高架桥常选用柱式、桩式、刚架式和薄壁式墩。

柱式桥墩铰粗大,一般设一根,呈单柱式墩,其截面有矩形、圆形、椭圆形或具有棱角的多边形。

桩式桥墩较纤细,多根并列,桩顶用楣梁连接形成刚架式墩。

桩可以是铅直的或斜置的,楣梁可以外露或出于美观需要而隐蔽于上部结构之内。

薄壁式桥墩宽度大(横桥方向)而厚度小;它的外观立面可呈矩形、梯形或向上分岔以承托上部结构。

高架桥的建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和环境。

城市高架桥绿化属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组成部分,绿化体系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具有连续性。

按高架桥绿化景观位置的不同,城市高架桥绿化分为桥上悬挂绿化、桥荫绿, 桥体外侧绿化及立交节点绿化。

在美国费城市中心北部,轨道修建于1890年代,在运营近百年后,于1984年停止把列车送往市区。

美国人了在这里铺上小碎石,种上树木,花草,使这段废弃的高架桥公路从新焕发生机。

可见高架桥的绿化是生命的,中国的人口众多,高架桥也多,可是高架桥绿化做的却较少。

但是近些年来,一些走在前列的中国人开始往这方面发展。

例如安友科技公司。

该公司是专业的建筑立体绿化公司,长期致力于立交桥、高架桥、人行过街天桥,建筑物墙面(室内、室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的立体绿化等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施工。

在国外建筑绿化日趋成熟,国内建筑绿化前景广阔的背景下,该公司通过吸收、消化国际先进生态绿化技术,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多种建筑绿化方式(已取得多项国家专利)。

这些方式既可以栽植小灌木类植物,也可以栽植草本类植物,配合自动控制的喷雾、滴灌、给肥系统,使得后期养护变得更科学、更简便。

该公司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的高架桥绿化系统。

其主要构成是:1.轻质蓄水种植容器,采用轻质蓄水种植容器,耐老化性能高,同时根据其自身特点极大的提高了植物的供水及护根作用;2.轻钢结构,轻钢结构完全隐藏在内部,简单、轻便、牢固、美观;3.人工轻量营养基质,.循环系统使每个容器内的植物得到精准均匀的浇灌及施肥施药等,使高架桥绿化形成一个整体系统;4.循环系统;可选用多种抗高温、耐严寒、耐旱的植物,可粗放管理;5.绿化植物,人工轻量营养基质:轻量植物选择。

城市高架桥下绿化现状及思考——以济南市高架桥下绿化为例

城市高架桥下绿化现状及思考——以济南市高架桥下绿化为例

受。

将科普知识结合童趣装置,配合相应活动,创造富有互动性的景观空间。

对于耕种方法、生物链、果蔬时令表等简易科普可以制作科普牌;将雨水收集系统、垃圾分类与堆肥示范等儿童较难理解的知识做成通俗易懂的插画与互动装置,便于儿童理解与吸收。

4.4可持续理念设计时要考虑雨水收集管理、垃圾回收分类与管理;制定详细的农作物轮作计划;探索儿童可食用景观开发模式与运营模式,与当地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一套适应儿童的可食景观应用。

可持续性有助于提高儿童对园区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其他学习者提供了借鉴。

5结语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关系到全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

可食景观把儿童感受、启智与休闲娱乐统一起来,通过食农教育促使思考食物来源、食物管理等问题,通过园艺栽植来融入生态圈,弥补疏离自然的缺憾,有利于儿童正确观点的养成,有利于身心更加健全发展,有利于创造不同的自我价值。

长远来看,可食景观的应用为人与人之间逐渐疏远的关系、人与地球环境恶化的矛盾起到改善作用。

(收稿:2020-07-21)[1]李自若,余文想,高伟.国内外都市可食用景观研究进展及趋势[J].中国园林,2020,36(5):88-93.[2]付文中.儿童自然/户外体验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19,35(6):56-60.[3]刘悦来.社区园艺———城市空间微更新的有效途径[J].公共艺术,2016(4):10-15.[4]郑潇童,应用儿童的都市可食用景观设计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张星晨,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与景观设计。

城市高架桥下绿化现状及思考———以济南市高架桥下绿化为例李成1,2,姚远2,李会云2,刘美博2(1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城市高架桥作为缓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各大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架桥下景观也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高架桥美化施工方案(绿化与景观设施设计)精选两篇

城市高架桥美化施工方案(绿化与景观设施设计)精选两篇

《城市高架桥美化施工方案——绿化与景观设施设计》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高架桥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缓解交通压力的重任,还对城市的景观和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制定了本城市高架桥美化施工方案,旨在通过绿化与景观设施设计,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施工目标1. 提升城市高架桥的景观效果,使其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2. 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美观的出行环境。

三、施工步骤1. 现场勘查- 组织专业人员对高架桥进行现场勘查,了解高架桥的结构、周边环境、交通流量等情况。

- 根据勘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设计方案确定- 邀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师,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和施工目标,设计出符合城市特色和居民需求的绿化与景观设施设计方案。

- 设计方案应包括绿化植物的选择、景观设施的布局、色彩搭配等内容。

3. 材料采购- 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绿化植物、景观设施材料、施工设备等。

- 材料采购应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4. 施工准备- 清理高架桥施工现场,拆除影响施工的障碍物。

- 搭建施工脚手架和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 对施工设备进行调试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绿化施工- 根据设计方案,在高架桥的两侧和中央分隔带上种植绿化植物。

- 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考虑适应本地气候、耐旱、耐寒、耐污染等特点。

- 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植物的间距、深度和浇水养护等问题,确保植物的成活率。

6. 景观设施施工- 根据设计方案,在高架桥的两侧和中央分隔带上安装景观设施,如花盆、雕塑、景观灯等。

- 景观设施的安装应牢固可靠,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景观设施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使其与绿化植物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的景观效果。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的植物配置精品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的植物配置精品

蔡韩琦蔡永能蔡其丁蔡小林东阳市大唐营造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金华322100摘要:本文针对不同的高架及立交桥环境,配植桥荫绿地植物,营造城市道路绿色生态景观,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构想和措施。

关键词:绿色景观;立交桥;植物配置为缓解交通拥挤,城市立交桥、高架桥应运而生,但桥下绿地对道路景观、城市生态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在立交桥、高架桥下营造绿色环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桥下环境特点分析城市立交桥和高架道路的设计是多变的,其桥下空间往往有所不同。

高架道路空间比较宽敞,而立交桥和引桥部分,其空间比较低矮,各空间的高低、方位、大小不同,而且植物也各有它特有的生长环境。

因此,不同的桥下绿地应选用其适宜的植物,这样方能营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环境,一般桥下的环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立交桥和引桥下的环境,一般最明显的特点是日照时数普遍不足,立交桥空间越低,立交桥越复杂,日照时数越少;立交桥两侧高建筑物距离越近的区域,日照时数越少,反之,高架路下空间比较高,日照时数较多。

第二,高架路下空间较高,桥下环境的风力较大;反之,立交桥低,风力较小。

第三,高架路周边空间宽敞,则桥下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变化较快;立交桥低,湿度和温度变化一般较和缓。

第四,高架路桥墩间距与桥下的土壤,与土层深度与桥墩基础有关。

第五,立交桥和高架路的方位(南北和东西走向),与日照数有一定关系。

第六,高架路和立交桥在城市中的立地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土壤瘠薄;车辆排放的尾气,道路粉尘等非常严重,制约着桥下植物的生长。

2桥下植物的选择原则桥下植物的选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桥和路的方位走向,首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

如日照、温度等诸方面因素。

科学地选用绿化植物,并能符合合适地生存条件。

因此,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具体选用掌握如下原则:第一,全日皆为直射阳光区或半日以上的直射阳光区, 此区基本上以高架路桥为主,其桥下空间比较高,上桥宽度不是很大,因而此区域宜选用阳性植物为主,但在引桥和空间比较低,光线较弱处,仍宜选用中性及阴性植物。

城市高架桥景观绿化设计的探讨——以合肥市北二环高架桥为例

城市高架桥景观绿化设计的探讨——以合肥市北二环高架桥为例

城市高架桥景观绿化设计的探讨——以合肥市北二环高架桥为例发布时间:2021-01-13T14:01:57.7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7期作者:张剑[导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增加,汽车拥有量逐年上升张剑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41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增加,汽车拥有量逐年上升,城市高架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城市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便利。

为营造良好的高架桥空间景观环境,本文以合肥市北二环路高架桥景观绿化设计为例,对整体环境特征、交通功能、植物品种选择、桥下绿化配置方式及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绿化进行设计研究。

关键词:高架桥;生态景观;植物配置1基本概况合肥市二环路是合肥市一条重要的环线道路,是众多车辆进出合肥市区的必经之路。

二环路全长约41.9km,分别由东二环路、南二环路、西二环路和北二环路组成。

本次设计的北二环自西二环至板桥河桥,全长约8.3km,规划为城市快速路。

道路为东西走向,规划红线宽60~72m,规划绿线宽度20~50m(西二环~四里河路西侧为北侧20m,南侧50m;四里河路西~合武铁路段为20m)。

2020年10月1日西段合淮路至合武铁路段正式通车,东段合武铁路至板桥河桥段目前正在施工中,景观绿化设计范围主要以道路红线内与绿线范围内。

2高架桥绿化设计原则2.1安全性原则植物种植能有效的抑制行人的不良情绪,缓解驾乘人员的视觉疲劳,大大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并能起到诱导驾乘人员行驶方向的功能。

高架桥下植物配置充分考虑行车安全视距、行人视觉特点,在道路岛头视距长度25m-30m范围内不种植高于50cm的植物,植物配置应采用通透式,满足安全性。

2.2生态性原则城市道路车流量大、噪音大,且行车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使得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园林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阴和蒸腾水分的作用,通过其叶片蒸腾大量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热辐射和来自路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而产生的热量,起到降温增湿效益,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通过合理配置高架桥空间绿化,可以有效缓解桥体周围的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增湿降温等功能,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对改善道路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高架桥绿化设计
摘要:城市快速发展,高架桥的建立逐渐增多,随之带来对美观、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如何将其附属绿化设计好,改善整体高架桥景观,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具体分析立交绿化的作用和分类,结合具体项目,阐述高架绿化设计的要点,希望能为城市化进程中高架桥绿化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关键词:高架桥;绿化设计;种植设计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交通逐渐拥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城市建设了城市环线高架桥,希望通过立体交通的形式使交通变得畅通。

高架桥作为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城市道路的基本组成,也是城市景观空间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高架桥附属的绿化空间非常丰富,良好的绿化设计,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美化环境,传播当地文化特质。

景观设计专家拉波波特、洛赞诺和特兰塞克研究了人对特定建筑环境的行为反应,提出现代城市设计的问题在于设计师没有考虑城市发展演变应与当地生活方式、尤其是文化需求相适应 [1]。

如何营造高架桥景观,做好绿化设计,使之与原有街道、建筑景观融合甚至促进原有景观,是一个重要而值得研究的问题。

1、高架桥绿化的作用
道路与交通绿化在国外十分受重视,它不仅是城市形象和景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文化的体现,它是城市绿地和景观系统的骨架,与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滨水绿地、建筑绿地等组成有机协调的绿色网络系统[2]。

高架桥作为道路中的一类,有着它自身的特质,而高架桥绿化也发挥着它的作用
(1)生态作用
改善城市小环境,特别是垂直绿化的分布,增加了城市的绿量。

吸收道路中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并能杀灭空气中的一些细菌。

净化空气,阻滞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各种悬浮粉尘。

改善热岛效应,降温,减弱风力,通过吸收、反射和阻碍声波传播降低噪音。

(2)美化作用
绿化可以使城市立交桥和周围景观更加协调,成片栽植的绿化植物可以改变单调的道路及高架桥造型。

此外,能丰富城市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提高环境质量。

(3)安全作用
高架桥绿化丰富、多变的色彩能有效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

合适的灌木高度能有效减轻夜间相向车道眩光的产生,增加安全性。

此外,高架桥下栽植的灌木等植物能缓解降低车祸吋车辆与桥体构筑物的冲掩力,降低车祸伤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2、高架桥绿化的分类
(1)桥体绿化
高架桥桥体绿化主要是垂直绿化,包括护栏、桥身、立柱等部分的绿化。

要充分利用每一个部位产生的绿化空间,优化高架桥区域的生态环境,美化桥体的立面造型。

(2)桥下空间绿化
高架桥下空间一般面积比较大,虽然光照等环境并不良好,需要在在植物选择、配置方式、造景元素、造景手法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3)附属绿化
一般指道路路面绿化,如机非分隔带等,虽然脱离开高架桥桥体,但仍受高
架桥立面、光照等影响,且与整体高架桥为统一道路组成,所以需要考虑整体性、连续性及韵律感。

3、高架桥绿化设计要点
(1)防护栏绿化设计
高架桥防撞护栏绿化有着美观、生态等多重作用。

但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达
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成品花箱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笔者在德胜快速路、留石一期
高架以及石桥立交的防撞护栏绿化设计中,选用了这一设计手法。

首先是要采用统一标准的花箱和自动滴管系统,由于高架桥上日晒厉害、灰
尘较大,所以植物生长环境并不理想,所以统一标准的花箱,主要为了方便更换
长势出现问题的植株,利于养护。

而采用自动滴灌系统,也是为了养护方便。

植株选择主要为易于粗放管理的云南黄馨,根据时节换用月季、玫瑰等品种。

这样桥面一年四季都会有变化,也能保证常绿的效果。

由于冬天桥面结冰会带来安全问题,所以排水设施同样需要做好。

主要是护
栏中预埋排水管,每隔十米一道,将护栏花槽中水排至桥面,由桥面排水系统统
一收集排放。

(2)桥下空间绿化设计
桥下会因为桥体对光的遮挡产生大面积的阴影,造成光照不足,此外,由于
桥梁的遮挡,桥下常年得不到雨水的冲刷,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影响。

所以首先
植物的选择必须要抗逆性强、耐阴、耐旱。

在种植形式上,尽可能采用小乔木+灌木+草坪及地被的立体式植物群落的形式。

所以推荐选用上层植物:山茶、羽毛枫、龙爪槐、茶梅球、海桐球、小檗、
紫珠、阔叶十大功劳、洒金珊瑚、日本桃叶珊瑚、八角金盘、海桐、南天竹、常
春藤、万年青等,下层植物:假俭草、结缕草、阔叶麦冬、山麦冬、玉簪、连线草、络石。

对于桥柱部分,推荐选用:爬山虎、薜荔、络石、扶芳藤、金银花、地锦等
植物,都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

(3)附属绿化
附属的道路绿化,一般是指机非分隔带和行道树。

这方面主要考虑整体道路
的绿化风格,结合高架桥来设计。

种植形式上应该与高架桥的布置形式、韵律所
一致。

例如采用等距离或遥相呼应的标准段,又比如采用立面互补的形式,由于
桥下空间和条件受限,通常植株不采用高大乔木,而在机非带则可以再立面上弥
补这个缺陷,选用高大乔木。

但需要注意的是,机非带必须宽于1.25米,否则无法种植乔木类植物。

而乔木的种植形式可考虑与行道树行成品字形结构,增加整
体绿量了,也利于乔木之后的生长,树冠不会重叠而需要修剪。

此外,也需要考
虑光照问题,如若机非带过于靠近桥体,则灌木的生长可能会受光照影响,需要
考虑耐阴的灌木。

行道树的设置,则需要考虑南北走向及周边道路行道树整体规划。

由于东西
方向道路相对南北方向道路采光条件差,冬季下雪不易融化,路面易结冰,下雨
不易干,所以在较狭的东西方向道路容易形成阴森现象,不宜种植常绿树种,宜
种落叶树种为宜。

而南北走向的道路易采用常绿树种。

(4)道路交叉口设计
道路交叉口是车辆转弯和交叉行驶的枢纽,植物绿化和交通引导的首要任务
便是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因此在此区域植物选择和修剪上要避免过高过密所带来的视线遮挡,同时应设置有效的引导和保障设施。

此外,大型交叉口也可以进行重点装饰,作为整条道路的一个节点或道路景观节奏的停顿。

种植设计在这方面主要考虑高度的逐渐降低,从乔木过渡到灌木球类到地被。

品种选择可以是开花的球类如红花继木球或者色叶球类如金边胡颓子球,地被可以是花叶络石、月季或者时花等。

(5)古树名木保留
由于高架桥占地较大,所以所用区域之中免不了会牵涉到一些古树名木,这个问题需要提前考虑。

通常的做法是在道路设计之前就做一系列的统计,在地形图上做出标示,协调道路设计人员,看是否可以原地保留,如若不行,也可以就近迁移。

古树名木往往是一个城市变迁的见证,承载着这个城市居民的回忆,所以景观设计者应当尽可能将其保留。

(6)附属设施设计
附属设施的设计主要是包括给排水、城市家具设计。

这里主要谈一谈排水的问题,由于高架桥的特殊造型,给排水问题特别重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桥面的排水问题,二是解决桥下的给水问题。

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护栏绿化由于长期灰尘较大,最终容易导致土壤板结,滴管系统失效,最终水流向了地面,而非土壤之中。

所以除了在护栏里提前埋好排水管,还需要定期检查给水的滴管系统,定期整体更换花盆,以保证整体绿化效果和道路行车安全。

而桥下的给水问题,除了自动喷淋系统,更好的方式还是人工浇水,因为灰尘较大,普通的喷淋不足以洗去叶片表面的尘土,影响植物长势。

两者相结合会是相对较好的方式。

4、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向高要求发展,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地、休闲及社交空间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多层次、安全的交通空间以及舒适、生态的都市环境已逐渐成为城市空间开发的主流。

我们不仅需要更有效地利用高架桥附属空间这一城市边缘空间或称剩余用地资源,还要将其高质量地利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译.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第一版),2003:50-132
[2]王祥荣著.国外城市绿地景观评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