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
护理本科实习报告(推荐5篇)

护理本科实习报告(推荐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护理本科实习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护理本科实习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护理实习报告随着临床护理实习的结束,根据我校护理学院的要求,因此在XXX社区卫生站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护理实践,为此感谢各位老师让我们拥有可以体验并接触社区护理工作的机会,此次实践我学到了以下几个内容:一、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任务就是以家庭访问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家庭成员、姓名、出生日期、工作、联系方式、医疗保障等),病史记录,健康检查记录及个体、家庭、和社区与健康相关的各种记录在内的信息。
我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展开了调查走访工作。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走访过程中,遇到一些医疗工作者,以已经自己建立档案为理由被回绝。
但是也有配合的家属。
此次实践让我了解到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工作内容的不同。
在临床护理中,是以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为主要内容。
而经过这次走访,在老师的教导下,社区护理是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与健康为主要内容。
因此我明白不管是在社区或是临床,建立健康的档案是有必要的,这可以有效的保障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的生活姿态。
二、社区健康档案的管理此次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即以家庭为单位将建立的档案输入统一的系统,方便查看与管理,可以及时了解到一些慢性病居民的信息,定期做好家访的工作。
三、社区家庭电话回访即在前两次收集输入信息的基础上,以电话形式回访慢性病患者及有服务需要的人群,了解是否有体检及咨询问题的需要。
总结这次实践工作,与十个月的临床护理工作相比,社区工作虽然简单但却繁琐,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让我明白从属医疗服务工作,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需要熟练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快、更好、更稳的服务有需要的人群。
2024年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2024年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本次实习是我大学护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为2024年1月至6月,共计五个月。
我选择在某三甲医院的儿科进行实习,旨在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护理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更好地投入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1.儿科护理基础知识培训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接受了一周的儿科护理基础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治疗原则,掌握了基础的儿科护理技能,如儿童生命体征的监测、儿童护理计划的制定等。
2.观察病情及记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负责观察病情并记录。
通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保证了患儿的安全。
同时,我们还要按照规定,准确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排泄情况等,为医生判断患儿病情提供参考。
3.护理技能实践除了观察和记录外,我们还有机会进行护理技能的实践。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许多操作,如患儿口腔护理、深静脉穿刺、留置导尿管等。
通过实践,我进一步熟练了操作技巧,并且学会了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
4.参与护理团队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有幸能够参与护理团队的工作。
我与其他护士一起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包括患儿的基本护理、患儿的喂养、患儿的康复训练等。
通过与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协作与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护理技能。
三、实习收获在本次实习中,我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主要收获:1.掌握了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实习,我巩固了大学课堂上学到的儿科护理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运用了这些知识。
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患儿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并且能够准确记录。
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儿童的护理操作,如给儿童换尿布、洗澡等。
2.提高了沟通与协作能力在实习中,我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包括向家长传达医嘱、给家长解释治疗方案等。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学会了如何同情理解并给予支持。
与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并且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护理教学实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加强护理教学实践环节,我们开展了本次护理教学实践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护理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二、实验目的1.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加强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4. 优化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 实验对象:护理专业本科生100名,分为10组,每组10人。
2. 实验材料:模拟临床场景、护理操作模型、护理用品、教学课件等。
3. 实验方法:(1)分组: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人。
(2)模拟临床场景:每组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家属等角色,模拟临床护理场景。
(3)护理操作:每组学生根据模拟场景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如测量血压、血糖、导尿、吸氧等。
(4)临床思维训练: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5)团队协作:要求每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6)教学评估: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护理操作、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护理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在实验前,学生对护理操作掌握程度较低,实验后,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各项护理操作。
2. 临床思维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在模拟临床场景中,学生能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 教学评估:根据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评估,实验效果良好。
学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护理教学模式得到优化。
五、实验结论1. 护理教学实践实验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报告参考模板

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一、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护理实验时间:2012年4月8日小组成员:沈敏李瑞易亭亭赖宇鑫刘琴赵春明沈静超柯文露吴雪芬盛叶青陈宇辉胡新和1、实验目的:(1)通过运用用药、吸氧、饮食调节、生命体征测量等操作治疗病人的病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通过心理护理、吸痰、呼吸功能锻炼等操作缓解病人的心理、生理不适2、实验设备及材料:吸氧设施一套、血压计一台、吸痰设施一套、药物注射用物一套、静脉输液用物一套、雾化吸入用物一套3、理论依据:(1)体位与休息:病人呼吸困难,故要采取舒适的体位,晚期宜采取身体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视病情安排合适的活动量,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
(2)氧疗: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进行氧疗,这样可改善呼吸困难,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
(3)呼吸功能锻炼: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锻炼呼吸功能,缩唇呼吸可形成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阻力,延缓气道塌陷。
(4)吸痰:病人咳嗽、咳痰、喘息,所以必要时需吸痰,这样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窒息。
(5)病情观察:病人病情可能变化,故要经常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及时测量生命体征,这样有利于掌握病情变化,减少意外发生。
(6)饮食指导: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应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以补充能量;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
(7)健康指导:因为病人对疾病了解较少,及时宣教相关知识,有利于病人避免引发疾病的因素,减少发病机率。
(8)用药护理:因病人呼吸功的增加需静滴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能量;病人呼吸困难,使用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减轻病情;急性加重期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所以注射头孢呋辛钠;患者咳嗽、咳痰,故要用祛痰药物来祛痰镇咳,所以口服复方甘草片;患者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出现心力衰竭,要用地高辛片来调整肌力、频率,静滴辅酶Q10来保护缺血的心肌;地塞米松可抗炎、抗过敏、抗风湿;硫酸特布他林有利于消除水肿。
护理学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护理学实验操作,加深对护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护理技术,了解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31日三、实验地点XX医学院护理学实验室四、实验对象XX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21级学生五、实验内容1. 护理基本操作:测量血压、测量体温、测量脉搏、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技术、吸氧技术、导尿技术、会阴冲洗技术等。
2. 护理文件书写:护理记录单、医嘱单、护理评估单等。
3. 护理查房:了解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定护理计划。
4. 护理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
六、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工作。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确保操作质量。
3. 护理文件书写: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内容,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单、医嘱单、护理评估单等。
4. 护理查房:学生分组进行护理查房,了解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定护理计划。
5. 护理沟通技巧:学生模拟实际场景,进行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沟通,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护理基本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掌握了测量血压、测量体温、测量脉搏、无菌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技术、吸氧技术、导尿技术、会阴冲洗技术等护理基本技能。
2. 护理文件书写:学生能够按照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单、医嘱单、护理评估单等。
3. 护理查房: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定护理计划。
4. 护理沟通技巧:学生在模拟实际场景中,能够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护理基本技能,提高了临床护理操作能力。
护理综合实训作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护理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护理综合技能,提高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输液、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导尿等。
2. 提高对患者进行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和护理评价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等。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训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常用护理操作技能训练(1)静脉输液:学习并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2)皮内注射:学习并掌握皮内注射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3)肌肉注射:学习并掌握肌肉注射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4)导尿术:学习并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
2. 患者评估与护理诊断(1)收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2)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3)根据评估结果,列出护理诊断。
3. 护理计划与实施(1)根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
(2)实施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
4. 护理评价(1)评估护理计划实施效果。
(2)总结护理经验,改进护理措施。
三、实验过程1. 常用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进行操作训练。
实训老师逐一指导每个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纠正错误动作。
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
2. 患者评估与护理诊断学生们分组模拟患者,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进行患者评估,列出护理诊断。
3. 护理计划与实施根据护理诊断,学生们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
在实训老师的监督下,学生们进行药物治疗、护理操作、健康教育等。
4. 护理评价实训结束后,学生们对护理计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护理经验,改进护理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掌握了常用护理操作技能,如静脉输液、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导尿等。
本科护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社区护理学实验:慢性病病人的居家护理二、实验目的1. 了解居家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慢性病病人居家护理的程序和方法。
3. 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观察和护理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三、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四、实验地点XX社区服务中心五、实验对象1. 姓名:张先生2. 性别:男3. 年龄:65岁4. 诊断:高血压、糖尿病六、实验内容1. 个案评估- 病人基本情况:张先生,65岁,已婚,居住在XX社区。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
- 病情现状:近期血压波动较大,血糖控制不稳定。
- 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
2. 制定护理计划- 饮食管理:指导病人合理膳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主食粗细搭配,补充适量蛋白质。
- 运动指导:鼓励病人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 用药指导:讲解降压药和降糖药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确保病人正确用药。
- 病情监测:指导病人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并记录数据。
3. 实施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为病人制定饮食计划,并提供相关饮食知识。
- 运动指导:陪伴病人进行适量运动,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 用药指导:定期与病人沟通,了解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病情监测:协助病人测量血压、血糖,并记录数据。
4. 护理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护理措施,病人的血压、血糖逐渐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慢性病病人居家护理的程序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与病人的沟通、观察和护理,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也使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八、参考文献[1] 郭晓峰,李红梅,张丽君. 社区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赵晓春,刘丽华,张晓辉. 社区慢性病病人的居家护理[J]. 护理研究,2019,33(4):637-640.[3] 王丽华,李静,张敏. 社区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4):47-50.。
2024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报告4篇

2024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报告2024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报告标题:2024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2024年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实习,学生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报告主要包括实习目的与背景、实习过程、实习成果与收获等内容。
【关键词】实习报告、护理专业、学生、实践经验、收获一、引言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学生们能够接触到真实临床的工作环境,熟悉并应用护理理论、技术和技能,增强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二、实习目的与背景1. 实习目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护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实习背景:选择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医疗水平的医院作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践平台和机会,提供了更丰富的临床实践案例。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地点:选择了XX医院作为实习基地。
2. 实习时间:实习期为XX个月,从XX月到XX月。
3. 实习工作内容:(1)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了病区日常护理工作,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学生担任护理实习助理,协助护士进行病人入院、转院和出院的工作。
(3)学生学习了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4)学生观摩了一些重大手术,了解了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和护理操作。
(5)学生参与了一些健康宣教活动,向病人和家属讲解健康知识。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1. 实习成果:(1)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熟悉了护理工作流程。
(2)掌握了一些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技能。
(3)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4)了解了护理专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
2. 实习收获:(1)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提升提供了方向。
(2)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能够主动应对各种护理工作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一、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护理实验时间:2012年4月8日小组成员:沈敏李瑞易亭亭赖宇鑫刘琴赵春明沈静超柯文露吴雪芬盛叶青陈宇辉胡新和1、实验目的:(1)通过运用用药、吸氧、饮食调节、生命体征测量等操作治疗病人的病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通过心理护理、吸痰、呼吸功能锻炼等操作缓解病人的心理、生理不适2、实验设备及材料:吸氧设施一套、血压计一台、吸痰设施一套、药物注射用物一套、静脉输液用物一套、雾化吸入用物一套3、理论依据:(1)体位与休息:病人呼吸困难,故要采取舒适的体位,晚期宜采取身体前倾位,使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视病情安排合适的活动量,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宜。
(2)氧疗: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进行氧疗,这样可改善呼吸困难,有利于减轻病人痛苦。
(3)呼吸功能锻炼:病人呼吸困难,所以要锻炼呼吸功能,缩唇呼吸可形成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阻力,延缓气道塌陷。
(4)吸痰:病人咳嗽、咳痰、喘息,所以必要时需吸痰,这样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窒息。
(5)病情观察:病人病情可能变化,故要经常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及时测量生命体征,这样有利于掌握病情变化,减少意外发生。
(6)饮食指导:呼吸功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应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以补充能量;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
(7)健康指导:因为病人对疾病了解较少,及时宣教相关知识,有利于病人避免引发疾病的因素,减少发病机率。
(8)用药护理:因病人呼吸功的增加需静滴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能量;病人呼吸困难,使用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减轻病情;急性加重期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所以注射头孢呋辛钠;患者咳嗽、咳痰,故要用祛痰药物来祛痰镇咳,所以口服复方甘草片;患者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会出现心力衰竭,要用地高辛片来调整肌力、频率,静滴辅酶Q10来保护缺血的心肌;地塞米松可抗炎、抗过敏、抗风湿;硫酸特布他林有利于消除水肿。
(9)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更确定的诊断疾病。
(10)心理护理:病人对病情焦虑,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有利于病情恢复。
4、实验内容(1)病史摘要:40余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喘息、咳白色稀痰,量少,偶有黄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伴呼吸困难,闻及刺激性气味如油漆味等可诱发及加重。
冬春季节反复发作;近5年频繁发作、伴活动后气促;近2年双下肢反复浮肿、夜间不能平卧;5天前受凉后再发,咳白色稀痰,无发热,感呼吸困难加重,伴腹胀、纳差,无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夜间睡眠差。
(2)护理内容:<评估>1.病史(1)患病及治疗经过1)患病经过:40余年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喘息、咳白色稀痰,量少,偶有黄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伴呼吸困难,闻及刺激性气味如油漆味等可诱发及加重。
冬春季节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或予以抗感染、平喘治疗症状缓解。
长期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控制症状发作。
近5年频繁发作、伴活动后气促;近2年双下肢反复浮肿、夜间不能平卧,予利尿治疗可改善;5天前受凉后再发,咳白色稀痰,无发热,感呼吸困难加重,伴腹胀、纳差,无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夜间睡眠差,口服感冒药无症状改善。
2)检查及治疗经过:40余年前的症状予以抗感染、平喘治疗症状可缓解,长期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控制症状发作;近2年的症状予利尿治疗可改善;5天前的症状口服感冒药无改善。
3)目前病情及一般情况: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饮食正常,睡眠正常,体力正常,二便正常。
4)过敏史:无(2)心理-社会状况1)疾病知识:了解很少2)心理状况:存在焦虑3)社会支持系统:患者适龄结婚,育有5子4女,配偶、子女健康情况良好,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情况良好。
(3)生活史1)个人史:患者,男,77岁,农民,出生于南康市龙华乡,居住地环境良好,无饮酒史。
2)生活方式:生活尚能自理3)不良嗜好:吸烟史30余年,1包/日2.身体评估(1)一般状态:T:36.5摄氏度P:78次/分R:21次/分BP:121/68mmHg发育正常,营养偏差。
神志清楚,精神偏差,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
(2)头、面和颈部:头部无畸形。
眼睑无浮肿、下垂及闭合不全,巩膜无黄染,结膜无出血水肿,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0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自如;耳廓正常无畸形,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外形正常无畸形,无鼻翼煽动,双侧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及出血;口唇发绀,无皲裂及色素沉着,伸舌居中,口腔黏膜无异常,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出血水肿,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见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正常,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气管居中,甲状腺正常,无肿大,未触及明显震颤,未见包快。
(3)胸部:胸廓对称呈桶状,胸骨无压痛,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语颤两侧对称,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稍减弱,可闻及呼气相干性啰音,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有力,位于左侧锁骨中线内0.5cm,未触及震颤。
听诊:心率78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心脏各瓣膜听诊区为闻及杂音。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液检查:血白细胞增高,核左移(2)痰液检查:检出病原菌(3)影像学检查: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肺纹理增粗(4)肺功能检查: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计划>1.气体交换受损(1)吸氧: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提倡每天持续15小时以上。
改善病人呼吸困难。
氧疗有效的指标: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量增加。
(2)体位:尽量舒适体位(3)用药护理: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和氨茶碱0.25g。
亦可缓解活动无耐力;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雾化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mg(4)病情观察: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每日2次测量血压,进行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检查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肝功能、血脂、血糖、CEA、抗结核抗体(5)呼吸功能锻炼: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病人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使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使距离口唇15~20cm处的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宜。
2.清理呼吸道无效(1)用药护理:口服.复方甘草片3片/次,3次/日(1)进行二级护理,必要时吸痰(2)痰液一般细菌涂片、抗酸染色、真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培养+药敏3.焦虑详细了解病人及其家庭对疾病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了解病人心理、性格、生活方式等方面因患病而发生的变化,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消除诱因、定期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合理用药等,减轻症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教会病人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听轻音乐、下棋、做游戏等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
<实施>1.评估:医生迅速观察病人身体状况,数脉搏,观察呼吸2.体位:护士B给病人安排舒适体位3.吸氧:护士B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提倡每天持续15小时以上。
4.吸痰:护士C及时吸痰5.给药:医生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和氨茶碱0.25g;6.检查:实验室检查护士G此时抽血化验,7.继续给药:医生对病人进行头孢呋辛钠的皮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继续静滴0.9%NaCl注射液100ml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雾化吸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ml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mg ;同时续静滴辅酶Q10氯化钠注射液5mg。
8.继续检查:实验室检查护士G进行各项检查,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并给尿盆、便器、痰盒。
9.饮食护理:护士D交待病人及家属低盐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或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进食产气、引起便秘的食物;10.病情观察:护士D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程度,每日测血压2次11.呼吸功能锻炼:护士E教与病人及家属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12.健康指导:护士E进行,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识别使病情恶化的因素。
劝导病人戒烟,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
指导病人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评价>气体交换通畅,清理呼吸道有效,焦虑缓解(3)角色分配患者——胡新和;病人家属——刘琴;主管医生——陈宇辉;抢救车上的护士——柯文露;急救病房护士(2名)——B李瑞、C沈静超;责任护士——赖宇鑫;交班护士(2名)——E易亭亭、F赵春明;实验室检查护士G——沈敏;护士站护士H——盛叶青;护士长——吴雪芬。
5.参考文献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姚慧文.有创机械通气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年第12卷第3期,352-354页6.指导老师对设计方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