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修改与润饰
《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⑧结尾点题,提出自己的写作期望。
合作探究
本文作者回顾了自己写作的经历,谈了自己对写作的爱好和兴趣,也写了应试作文给自己带来的困惑,最后提出了“认认真真、简简单单地写作”这个愿望,叙事很有条理,能大胆地畅所欲言,体现了写作的“真”。但文中对如何写作,写了哪些好作品,好在哪里,叙述不详。同时文章内容略显平淡,在写作时要着重注意。
⑥这句改为“下面最重要的就是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⑦这句改为“你们知道妈妈的体貌特征吗?”
⑧这几句话要分段记叙:“回想着”后面的句号应改为冒号;“大部分”改为“有的”。 “我妈妈有一颗痣!”一位同学说道。 “很好,”老师说,“要写出具体位置哦。” 我们都努力回想着:脸上好像是有颗痣,可我怎么知道在哪儿?胳膊上应该有条疤,可是到底有没有啊?我胡乱编了几条特征写了上去。有的同学则干脆空着不写。
初三是另一个开始。老师要求我们尝试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如议论文、散文、短小说等,并让我们经常练习。其中,我最擅长的是写记叙文。我喜欢思维任意驰骋挥洒,自由奔放。每一次我的作文都能脱颖而出,成为同学们的“例文”。我最不喜欢的是应试作文的样板议论文,因为这样的议论文是一成不变
⑤应试作文的写作要求禁锢了写作的激情。
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与原意不符。
文题展示
合作探究
寻人启事①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②我们写一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③ 。”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④。”我和大部分⑤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数来。
写作-修改与润饰

④、小组评议,综合评定等次或打分。
⑤、署上批改人和日期。
三、作文
从本单元任选一篇词作,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赏析文章。和同学、教师交流后,再独立进行修改。
二、讲授新课
1、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
明确: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围绕主旨、观点、结构、体式、材料、语言等方面考虑,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聆听、感悟)
2、回顾我们初中三年所学到的文章修改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修改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改、调”四种。增,就是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进行必要的删削;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调,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思索、交流、归纳、记录)
教学难点
1、从哪写方面去评定作文的优缺点,如何去下评语指导学生学会批改作文步骤方法。
2、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来提高自己作文水平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19世纪的作家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可手稿却有800页;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出付印;曹雪芹写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4、对于文章内容纷”就是冗繁,杂乱。诸如材料臃肿,思绪混乱,横生枝节,尾大不掉,都在可“整”之列。其结果,应使文章做到简洁明快,首尾圆合,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②“孤”是单薄,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只会“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章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写作 修改润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写过很多作文。
你们可能觉得写是你们的事,而修改是我们老师的事情。
其实不然。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
XXX写《红楼梦》就自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再如XXX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十二次精心修改才完成。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作文修改,有哪些基本要求和方法呢?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研究写作“修改润色”。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修改“言”的基本要求是改“对”,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修改润色应该从语言、构思、中心三方面入手。
可以修改错别字、病句,语言是否简明,结构、构思,材料与中心是否一致,重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有新意等。
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例如,记叙文可以补充细节描写;写景,注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着笔,动态和静态之景结合,注意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
还要注意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
进入21世纪,人们对电脑已经不再陌生,电脑使用率逐渐上升。
当我们这一代步入社会时,如果不会使用电脑,很可能会被视为文盲。
但是,电脑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寻人启事在一堂作文课上,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发了寻人启事样本,但要求我们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内容。
面对寻人启事样本,我们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见我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于是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老师说,接下来写性别。
我们都刷刷写下“女”。
然后老师问丢失人的年龄,班里就炸开了锅。
发言稿写完以后怎样多方面改动润饰?

发言稿写完以后怎样多方面改动润饰?发言稿写完以后怎样多方面改动润饰?讲演稿文稿写好以后,并不是就做好了了,还必须一丝不苟、字斟句酌地搞好改动工作中。
由于第一遍写下的文章通常赶不及细心反复推敲,免不了有那样那般的不够。
许多难题是在改动中发觉和更正的,许多內容是在改动中丰富和健全的。
即便拟定时字斟句酌,也终究仅仅一时之功底,一人之聪慧,仍要开展不断改动。
仅有历经反复研究,精雕细琢,才可以变成精典。
如同古代人所言:“玉不琢,不成材”,“文本频改,时间自出”。
改动一遍,便会有一次提升。
有些人说,“一成文章内容半成改”,有的乃至说,“好文章是改出去的”。
由此可见改动在创作中的关键功效。
那类“孔子的文章内容天下第一,谁也动不可”和“改我一字,男盗女娼”的心态,是极为不正确的,能够说成嚣张自傲、浅陋愚昧。
许多知名人士都很重视文章内容的改动。
红楼梦作者着《红楼梦》时曾“披阅十载”、“删改五次”;列夫?托尔斯泰一部《战争与和平》居然调用了八遍!《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一些在中国古代文学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文学类名着,也全是创作者花了五六年的時间,几易其稿,历经逐章逐节逐段逐字逐句不断改动,拿笔蘸着“精力”写出的。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清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都?”在其中“清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原是首先用“到”字,再用“过”字,又换“人”、“满”等10余字,最终才选中为“绿”字。
一个“绿”字使清风拥有色调。
也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一个“闹”字炫酷十足,听说也是历经数次修改才定出来的。
实际上“绿”字也罢,“闹”字也好,其表达效果就取决于精确、独特、栩栩如生,在大家眼前展现出一幅春的画轴,动态性地描绘了春季朝气蓬勃、昂然的活力,而别的的字就沒有这一实际效果。
但也不是说今不如昔。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不可是举世公认的思想家、革命英雄、战略家、教育家,或是一位绝世难得少有的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他就尤其重视对文章内容的改动。
高中作文_文章的修改与润饰

一、导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19世纪的作 家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码要修改八 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 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页,可手稿却 有800页;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最后 一页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与海》的手 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出复印;曹雪芹写巨 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
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 式两方面着眼
围绕主旨、观点、结构、 体式、材料、语言等方 面考虑 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是否恰当 是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 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从哪入手修改?
语言(即遣词造句) 诊断,包括词语的 选择、运用、搭配, 句子成分的搭配, 句式的选用等方面 的毛病。 写法(即谋篇布局) 诊断,包括文章结 构、文章立意、取 舍材料、写作方法、 写作技巧等方面的 毛病。
混乱,横生枝节,尾大不掉,都在可“整”之列 。其结果,应使文章做到简洁明快,首尾圆合, 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 2、“孤”是单薄,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只会“ 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 、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章 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 3、“直”是浅露。“婉”则有“曲折”、“委 婉”两方面的意思。编写故事要有矛盾冲突,开 展论战要能伺隙乘虚,文章才能波澜起伏,擒纵 自如;“委婉”要求的是含蓄和深沉,要善于把 作者的思想感受渗透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之中,不 空说抽象、生硬的大道理。
片段三存在一些用词错误,缺少收尾语
• 因此许多患这类病的人,不需要吃维生素 丰富的食物,而只要针灸,就能收到很大 的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PPT

2.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 “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 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①如写记叙文,可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的语句,如 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
②如写景,除了视觉描写,还可以补充听觉、味觉、 触觉等描写;有了静态描写,还可增加动态描写;还可 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2.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 “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
(1)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 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
(2)可以尝试边朗读边修改。通过朗读,往往会 更容易发现哪些地方顺畅,哪些地方 拗口。也可以读给其他同学听,请 他们提出修改建议。
(3)修改之后与原稿进行对比, 说说你修改的理由。
例文引路
寻人启事 周一的作文课上,老师讲完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 同学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 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 事样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 下笔。
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 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 下丢失人的姓名。
二、“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
1.基本要求是改“对”。
①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 硬伤。
②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 ③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 (通过自读自听、自读他听、他读己听等方式进行检查 有无需要修改之处。) ④对文章段落进一步调整和加工。(段落安排是否 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得当等等)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 断了大家的议论,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 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 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修改润色》PPT教学课件

第二节
整体感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写法指点—— 学习目标
1.明确修改润饰的原则。 2.学会并掌握修改润饰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修改润饰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文体知识
1.着眼全篇,从整体到局部。 2.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3.注意文体,力求得体,合乎规范。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润饰修改的十条技能
一查观点是否正确 二查中心是否突出 三查内容是否充实 四查扣题是否紧密 五查详略是否得当
六查结构是否完整 七查文笔是否简练 八查句子是否通顺 九查字词是否确切 十查标点是否准确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修改作文的三大入手点
1.修改语言
2.修改构思
3.修改中心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修改润饰的原则及方法
修
改
润
修改润饰的注意问题
饰
写作实践
写作,音乐和灵感固然重要,但是你没有阅读过很多的书,没有打 好良好的基础,听再多的音乐,想再多的题材,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你 没法用优美的语句将你的想法表达出来,一切将是白费。
读书对于写作不可多得!而写作对我来说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 一定要更努力地学习,以后写出更有生命,有灵魂的文章!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 修改润色课件全面版 (2).ppt

写作目标
课件PPT
1.了解修改环节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好作 品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
2.明确修改文章的原则和方法,理解什么是“言 ”的修改与“意”的修改,以及怎样进行“言”和 “意”的修改。
3.初步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对自己所做的文章 进行修改润色。
写作指导
课件PPT
1.修改文章的原则
写作指导
课件PPT
修改文章的基本原则: 反复阅读 反复推敲 反复修改
写作指导
2.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
课件PPT
(1)诵读法。叶圣 陶说“声入心通”, 一边诵读,一边思索 ,遇到语意不畅,气 势不接的地方,加以 改正。
写作指导
课件PPT
(2)冷却法。这是指在写作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所进行的修改。如果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把写 好的作文收起来,放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来看。这 样做能够让你从原来的思路中跳出来,从一个比较 客观的角度审视它,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后, 你的眼光、水准比以前又有了提高。这时,你往往 更容易发现原来文章中的不足。
写作指导
课件PPT
“言”的修改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 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进一步推敲用词, 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 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 恰当,有无旁逸斜出的段落,等等。都是修改时应 重点关注的。进一步要求是改“好”,要将“言” 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 润色,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 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 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 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 ”上作出修改。概括起来就是“六问”:“一问扣 题紧不紧,二问材料新不新,三问立意高不高,四 问结构顺不顺,五问句子通不通,六问用词准不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分析学习者 1.通过前一学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 2. 中职一
年级的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不如诗歌。3.对文章为什么要修改润饰、
如何修改润饰不清楚
重难点分析 1、从哪写方面去评定作法 。
2、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来提高自己作文
三、达标导学: 1、读《写作 文章的修改与润饰》学习作文批改的步骤和方法。 ①、修改,大中小。【增删改调】 ②、润饰,为了使文章号上加好对文字进一步加工,使之更为精炼、精 美。 ③、示例。 ④、小组评议,综合评定等次或打分。 ⑤、署上批改人和日期。
四、作文 从本单元任选一篇词作,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 赏析文章。和同学、教师交流后,再独立进行修改。
作者:
课题名称 年级
教学目标
文章的修改与润饰 高中一年级
学科 教师姓名
语文
分析学习者
重难点分析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来提高自己作文水
平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知道合作修改的注意事项。引导
学生学习作文评改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教案是一篇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作文教学课,作文教学指导课,尤 其是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批改的指导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作文批改之 中的意义主要在于:一、它符合今天新课程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新理念:学生自己动手批改同学的作文,讨论评定同学作文的等次, 发表自己对同学作文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张等这些方面都充分调 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作文
清华同方思科教育研究院
-4-
水平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 19 世纪的作家果戈里,规定自己的稿子起
码要修改八次;托尔斯泰写过一篇《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的文章,全
文只有五页,可手稿却有 800 页;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
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近两百遍才拿出付印;曹雪芹
写巨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清华同方思科教育研究院
-3-
作者:
批改之中能让学生在批改同学的中读、改、评等环节中积极思考,从而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它比教师 批改作文的效果要好的多。 三、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作文批改之中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化到 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活动。四、让学生参与 到作文批改之中,让语文教师从无休止的作文批改辛苦中解脱出来,从 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语文教学中的其他工作。这种做法解脱了教师, 培养了学生。当然,让学生去批改作文,并不意味教师放手不闻,他需 要教师要很好地去指导,去检查督促,去总结评奖。而这篇教案的设计 就是要解决指导学生批改方法的问题。
清华同方思科教育研究院
-2-
作者:
④“板”是刻板、滞呆。文章格式、语调上的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固 然令人乏味;思想内容上的就事论事,平淡肤浅,不会举一反三、由表 及里,或是不懂得如何通过寓意和联想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同样也是“板” 而不“活”的表现。这就应该运用联想开拓思路,或调整结构、变换手 法,更生动活泼地表现主题。 ⑤“枯”是干瘪、枯涩。这主要是材料和语言的贫乏所造成的。“腴”的 办法,应是加强调查研究和观察生活的训练,积累素材,丰富词汇。 ⑥“俗”是粗鄙、庸俗,牵涉到语言文风和思想情趣的问题。(讨论、交 流、明确、记录)
二、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
清华同方思科教育研究院
-1-
作者:
1、修改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眼? 明确: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围绕主旨、观点、结构、 体式、材料、语言等方面考虑,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 否体现了作文的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聆听、感悟) 2、回顾我们初中三年所学到的文章修改的方法有哪些? 明确:修改的一般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改、调”四种。增,就是 增加、补充有关内容,增补某些修饰文字;删,就是对某些材料或语句 进行必要的删削;改,就是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必要的润色和锤炼;调, 就是对结构顺序或某些词句进行逻辑或表达上的调整。(思索、交流、归 纳、记录) 3、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从哪入手修改? 明确:按照文章修改的原则,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结构的调整),而后处 理具体的文字等(字、词、句、标点符号、修辞等)。 ①语言(即遣词造句)诊断,包括词语的选择、运用、搭配,句子成分 的搭配,句式的选用等方面的毛病; ②写法(即谋篇布局)诊断,包括文章结构、文章立意、取舍材料、写 作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毛病。(讨论、交流、归纳、记录 ) 4、对于文章内容或思想上存在的毛病,我们应该如何改呢? 明确: ①“纷”就是冗繁,杂乱。诸如材料臃肿,思绪混乱,横生枝节,尾大 不掉,都在可“整”之列。其结果,应使文章做到简洁明快,首尾圆合, 脉络分明,详略得当。 ②“孤”是单薄,只有红花,没有绿叶;只会“单线平涂”式地直叙其 事,不会运用背景、旁证、对比、映照等“辅”的材料和手段来充实文 章内容和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③“直”是浅露。“婉”则含有“曲折”、“委婉”两方面的意思。编写故 事要有矛盾冲突,开展论战要能伺隙乘虚,文章才能波澜起伏,擒纵自 如;“委婉”要求的是含蓄和深沉,要善于把作者的思想感受渗透在具体 的叙述描写之中,不要空说抽象、生硬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