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

合集下载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浅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的稳定与亲密度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不和睦、亲子关系不良会使小学生感到孤独、受到伤害,甚至有可能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对策:加强亲子关系的沟通,增强家庭和谐氛围。

二、学习压力
学业竞争激烈带来的学习压力是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学校要求学生在各方面表现出色,另一方面是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秀的成绩。

这种学习压力会带来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

对策:学校和家长要理性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要以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一切。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上的暴力、犯罪事件等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对策:加强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

四、网络世界
现在的小学生离不开电子产品,网络世界对小学生的引诱更是如此。

小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网络暴力、色情信息等也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策: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网上健康生活的观念。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其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有需要针对上述因素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加以预防和治疗。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关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简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简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简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影响中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理因素。

遗传、解剖、生理、生化和病毒等对精神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能起到作用。

(2)家庭因素。

家庭不和睦,父母教育方式不统一或者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观念,单亲家庭等都能够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

不健康的报刊、杂志、书籍、游戏等大众传媒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可能导致儿童的心理异常。

(4)学校因素。

教师素质不高,学校教育方法失当,应试教育理念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了厌恶情绪,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5)学生自身因素,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控制、调试能力有限。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压力过大:现如今,小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学习任务繁重,课业负担大。

由于年龄小,自我调节能力差,很容易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学习困难而产生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中的不和谐、冲突、缺乏父母关爱等都会引起小学生的不安全感、恐惧感、自卑等负面情绪。

3. 社交问题: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各种原因,如性格内向、被欺负、缺乏适当的社交能力培养等,会导致小学生出现孤独、自闭、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以下对策:1. 加强学校咨询服务: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家庭和社交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

2. 家庭关爱和支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正确应对学习压力。

4. 引导正确的社交行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自信心,丰富他们的社交经验,减少社交障碍的发生。

5. 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与心理专家合作,采用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问题,在正面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对策也需从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多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家校共同努力,关注并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中d、学教师培训l
万 方数据
2003.1 1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王立范, 刘秀英 王立范(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 刘秀英(长春工业大学,137000) 中小学教师培训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 2003,""_zxxjspx200311025.aspx 授权使用:辽宁师范大学(lnsfdx),授权号:eef5663c-8930-4ee6-9ba2-9e6500a7958d 下载时间:2011年1月8日
王立范一j灵秀英N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长春工业大学13No 一
强大的升学考试压力导致了学 生的焦虑行为。由于教育目标的偏 差,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一些 学校长期以来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 战术,频繁考试,反复地排名次,搞得 学生十分紧张。初中生为了考上重点 高中,高中生为了考上名牌大学,都 在为分数而超负荷运转。一旦考分 低,随之而来的便是老师的批评,同
一、影响中学生心埋健康的因素 1_家庭因素 家庭结构、培养方式是影响中学 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长在主干 家庭(多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三口之 家)的中学生,一方面受到过分溺爱
学的看不起,家长的埋怨甚至打骂。 所以每当考试,很多学生便惶恐不 安。
吐岫gdaoxue jia惦埘肼救吼
中小学教师培训l
2003.1 1
一57—
l精变教育观念
就家庭而言,家长要树市正确人 才观,改变只有“考上大学,才足人 才”的观念,应懂得“三百六十行,行 行出状元。”人才成长的一条基本规 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冈素的协同 开发,家长不能只盯着子女考试成绩 单,忽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要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 zhon醇iaoxue jiaoshi l∞ixun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其重要。

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家庭环境等方面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学业压力初中是学生学业的转折期,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压力也相应增加。

学生们需要面对更多的课业,更复杂的知识,更多的考试。

不少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在学校内,老师的期待、同学的比较、家长的督促都让学生倍感压力。

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自卑感、焦虑情绪等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是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社交压力初中时期是青少年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社交压力增加的时期。

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彼此间的比较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外貌、穿着、家庭背景等都开始产生关注,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交关系造成影响。

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在社交方面遇到挫折,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自闭等。

三、家庭环境家庭是初中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

家庭中存在的家庭关系、家庭纷争、父母的期望等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家庭关系良好的学生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而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家长的期望和过分的要求也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四、网络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而且一些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比如网络游戏成瘾,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忽略了应有的学习任务;长时间暴露在网络世界中,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和价值观。

这些都可能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四大因素PPT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四大因素PPT

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四大因素
主讲教师:刘君晓
遗传因素家庭因素
学校教育社会文化
1.遗传因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是生物性状的逐代传递,它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

2.家庭因素
第一,家庭结构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非婚生子女等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家庭因素
第二,教养方式
压制
溺爱压制
过于严厉
忽视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就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

如果一切只为升学率,学生压抑、疲惫就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两幅图现在收藏于英国皮亚丹博物馆。

第一,教师教育态度关爱积极乐观宽容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麦克劳德
“杀狗事件”心怀宽容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
体罚学生
第二,师生关系
信任尊重平等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故事他认为:尊重人、信任人,
是教育人的前提。

4.社会文化因素
心理正常适应社会文化关系
心理异常失调
造成社会关系失调的原因来自社会生活的或大、或小;或急剧或缓慢的变动,我们称为社会生活事件。

社会事件人重病亲人死亡恋爱受挫……
•社会生活事件
•社会事件
•本人重病
•亲人死亡
•恋爱受挫社会关系失调。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本文重点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和途径。

标签: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解决对策引言要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开展有目的性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一)情感与理智协调性较差小学生在情感控制和表达方面的特点是对事物有很大的热情和动力,但外界因素很容易干扰其情绪,容易出现心理状态的波动。

且对感兴趣的事物会表现出高涨的情绪,而对于不擅长的往往产生躲避心理,通过理智来实现情绪调节的能力较差。

(二)积极性和自制力之间的矛盾小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很高的热情,但看待问题时会有较重的主观感情色彩。

在教师对其提出要求时,他们通常会因为自制力差而不能很好地管理情绪,所以对教师的自觉依从率不高。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一)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因缺乏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的能力,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在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退缩和逃避的心理,不能客观冷静地思考原因,不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发现个人能力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时,难以接受这种客观事实,或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敏感的情绪,或通过言语攻击、肢体冲突来排解心中的不快。

(二)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独生子女通常处于家庭中的核心位置,在小学之前长期享受着来自家人的包容和关爱,这使得其所处的周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其接触到的大多为家人和长辈。

又因其日常生活中缺乏與同龄人的交流,因此性格自私孤僻。

当其进入学校,会因缺乏与同龄人及教师的正确沟通而经常遇到难题。

如果因此长期受到打击,家长和教师又不能及时给予疏导,则很可能导致其出现懦弱、自闭等问题。

(三)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虽然我国很早就推行素质教育,但当家长、学校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时,还是会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孩子学习,这就使得原本属于他们的放松和休闲时间大幅度被压缩。

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谈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应对措施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业压力、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评价等。

这些因素可以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为了保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学业压力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和激烈的竞争,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一方面,学校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作业和考试,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给学生一些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家庭环境也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例如家庭冲突、家庭暴力等,容易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为了改善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可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关系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氛围。

同时,学校和社会机构可以提供有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课程和培训,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此外,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也对其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同伴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推行互助与合作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增强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最后,社会评价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巨大影响。

社会评价,特别是对成绩的评价,容易造成学生的自卑和焦虑。

为了减轻中学生的社会评价压力,学校可以提倡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此外,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

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社会问题。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学业压力,优化家庭环境,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减轻社会评价压力,并加强心理辅导等措施,来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几个因素
我们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也一直在呼吁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生态教学模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学生的价值取向变得多元化,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对子女造成的心理困扰尤为突出;学校升学压力的影响,教育日益片面化,学生忙于学习,忽视了自我心理健康,他们中有些人得不到教师、家长或同学的肯定,自身能量向学习以外的方面转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形成不健康心理。

中学生常见的不健康心理有:焦虑、依赖、闭锁、自卑、抗拒、嫉妒、多疑和自恋等等。

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社会是个大染缸,它会给人染上各种颜色。

墨翟见染丝儿感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国亦有染,……,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 而今社会复杂多变,诸如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吃喝嫖赌的不正之风;经济领域的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不良之气;社会上的偷盗、抢劫的不善之习等等,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阴影,是社会这个大染缸给他们纯真无暇的心灵涂上了墨色,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所说的那样:“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责陶染,言笑举动,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2.家庭环境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从表面上看,它处于学生生活活动的外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环境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也潜在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

和睦融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现代的家庭再也不去固守让我们引以自豪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和观念,因而,分居、离婚、再婚、婚外情、婚外恋这些字眼在今天听来是那么的普通又平常,没有羞愧,没有不安,也没有道德和做人的底线。

不睦家庭、单亲家庭和组合家庭频繁出现,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们中有多少个是欢心愉悦,又有多少个是整日面带笑容,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呢?
3.信息网络的时代,给我们呈现的其实是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孩子们游离期间,沉迷的往往是那些伤害他们身心健康的东西,却知而不返。

如今是信息时代,也是网络时代,上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带给人们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它对青少年学生更具诱惑和魔力,他们流连忘返于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乐不思蜀,殊不知在这个魔幻世界里同时也滋生着罪恶:网上行窃、网上诈骗以及形形色色的网上色情活动等等。

喜于追求新鲜刺激的孩子们痴迷于这个世界里,甚至旷课、逃学、彻夜不眠……这样,他们所受到的心理的伤害远甚于身体的伤害。

4.学校是学生赖以学习的主要场所,青少年学生的时间也主要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而学校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我们都知道,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而今学校重的“教书”,却忽略了“育人”。

其实,学校教育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应该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而在其所起的作用中也应该
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学生的诸多不健康的心理都与学校不无关系,分析原因,也无非是:
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尺,不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②学校评估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的唯一性,也就限定了教师教授学生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把握和正确地疏导。

教师只本着完成份内教学任务的原则,在课堂上只要好学生可以认真听讲,后进生不捣乱,即使有点小动作、坏习惯、坏毛病也听之任之,更不要说关心学生,注意学生些许的、细微的思想动向,情绪变化等等。

教师认为这些不属于他们的职责范围,他们没有责任,更没有义务也不应该去关注这些。

5.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因素是性健康教育。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悠长的国家,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束缚了我们的头脑,禁锢了我们的思想,因而我们谈“性”色变,我们的学校没有开设有关“性健康教育”的课程。

初中开设的《生理卫生》课,其中涉及到青少年青春期的有关知识,于是我们的教师就干脆不敢去讲,学生也不敢去看,更不敢去谈。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身上、生理上的某些变化学生会感到新奇和神秘,学生不敢看,不敢讲,但并不是不想,越是神秘和新奇,就越有想知的欲望,如果教师把青春期的卫生知识详细地给学生讲解,那么学生对“性”这个神秘的领域就不会感到那么神秘和新奇了,并且也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6.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匮乏,对学生的细微的心理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使学生心理不健康倾向继续发展。

大多数的教师不懂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觉得它对教学成绩影响不大,其实不然,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中,同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远非以上种种,如学生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在职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