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初级中学数学几何图形初步专题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复习题(专题培优)

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复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已知线段AB 、CD ,<AB CD ,如果将AB 移动到CD 的位置,使点A 与点C 重合,AB 与CD 叠合,这时点B 的位置必定是( )A .点B 在线段CD 上(C 、D 之间) B .点B 与点D 重合C .点B 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D .点B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 2.点 A 、B 、C 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 A 、B 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 BC =2,则 AC等于( )A .3B .2C .3 或 5D .2 或 6 3.如图所示,90AOC ∠=︒,COB α∠=,OD 平分AOB ∠,则COD ∠的度数为( )A .2αB .45α︒-C .452α︒- D .90α︒-4.平面上有三个点A ,B ,C ,如果8AB =,5AC =,3BC =,则( ). A .点C 在线段AB 上B .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C .点C 在直线AB 外D .不能确定 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建”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A .美B .丽C .云D .南6.如图,工作流程线上A 、B 、C 、D 处各有一名工人,且AB=BC=CD=1,现在工作流程线上安放一个工具箱,使4个人到工具箱的距离之和为最短,则工具箱安放的位置( )A .线段BC 的任意一点处B .只能是A 或D 处C .只能是线段BC 的中点E 处D .线段AB 或CD 内的任意一点处7.如图∠AOC=∠BOD=90︒,4位同学观察图形后分别说了自己的观点.甲:∠AOB=∠COD ;乙: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6个;丙:∠AOB+∠COD =90︒;丁:∠BOC+∠AOD = 18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8.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如图,在ABC 中,90BAC ∠=︒,点D ,E 分别在BC ,CA 边的延长线上,EH BC ⊥于点H ,EH 与AB 交于点F .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 ).A .12∠=∠B .1∠与2∠互余C .1∠与2∠互补D .12100∠+∠=° 10.如果∠1与∠2互余,∠2与∠3互余,那么∠1与∠3的关系为( )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11.如图,点A 、B 、C 是直线l 上的三个定点,点B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AB =BC +4m ,其中m 为大于0的常数,若点D 是直线l 上的一动点,M 、N 分别是AD 、CD 的中点,则MN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 )A .MN =2BCB .MN =BC C .2MN =3BCD .不确定 12.已知∠AOB=40°,∠BOC=20°,则∠AOC 的度数为( ) A .60° B .20° C .40° D .20°或60° 13.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D.14.由A站到G站的某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A站——B站—C站——D站——E站——F站——G站,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6种B.12种C.21种D.42种15.下列图形中,是圆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二、填空题16.长方体、四面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_____,简称____.包围着体的是______.面有____的面与______的面两种.17.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已知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是一个有理数,且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代数式abc-的值是_________.18.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12cm,CD=2cm.则线段DB的长为_______19.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线段AB上,且ADDB=23,AEEB=2,则CDCE的值为____.20.如图所示,填空:(1)AOB AOC∠=∠+_________;(2)COB C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OB COD AOD∠+∠-∠=_________.21.用一个平面分别截棱柱、圆锥,都能截出的一个图形是________.22.把棱长为1cm 的四个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则在所得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等于________2cm .23.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柱体的有______个.24.已知一不透明的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至6六个数字,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那么1和5的对面数字分别是__和___.25.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拼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______.26.若1∠与2∠互补,2∠的余角是36︒,则1∠的度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的长;(2)求线段MN 的长;(3)若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28.百羊问题 甲赶群羊逐草茂,乙牵肥羊一只随其后,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若得原有一群凑,再添一半小一半,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请列出方程.(说明:“小一半”是指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29.如图,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CB 上,且DA =5,DB =3.求CD 的长.30.直线l上有A,B两点,AB=24cm,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2OB.(1)OA=__________cm,OB=___________cm;(2)若C点是线段AO上的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1cm s①当t为何值时,2OP−OQ=8;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 s⁄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_cm.。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OB =12∠BOD ,OC 平分∠AOD ,下列四个等式中正确的是( )①∠BOC =13∠AOB ;②∠DOC =2∠BOC ;③∠COB =12∠BOA ;④∠COD =3∠CO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在图2中,小虫从点A 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 的长度为( )A .0B .1C .2D .33.有3块积木,每一块的各面都涂上不同的颜色,3块的涂法完全相同.现把它们摆放成不同的位置(如图),请你根据图形判断涂成绿色一面的对面涂的颜色是( )A .白B .红C .黄D .黑4.如图,∠AOB =120°,OC 是∠AOB 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OD+∠BOE=60°B .∠AOD=12∠EOC C .∠BOE=2∠COD D .∠DOE 的度数不能确定5.如图,90AOB ∠=︒,AOC ∠为AOB ∠外的一个锐角,且40AOC ∠=︒,射线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则MON ∠的度数为( ).A .45︒B .65︒C .50︒D .25︒ 6.计算:135333030306︒︒''''⨯-÷的值为( ) A .335355︒'''B .363355︒'''C .63533︒'''D .53533︒''' 7.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B .m +nC .2m ﹣nD .2m +n 8.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的图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9.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10.下列平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1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他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为( )A .1,-2,0B .0,-2,1C .-2,0,1D .-2,1,012.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14.已知,如图,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且9MN =,线段1143BD AB 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___.15.如图,若AOB ∠是直角,OM 平分AOC ∠,ON 平分COB ∠,则MON ∠=________.16.用一个平面截三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用一个平面截四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用一个平面截五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试根据以上结论,猜测用一个平面去截n 棱柱,最多可以截得________边形.17.钟表在8:30时,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为________,2:40时,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是_________.18.如图,折一张长方形纸的一角,使角的顶点落在A′处,且使得∠ABA′=90°,BC 为折痕,若BD 为∠A′BE 的平分线,则∠CBD =________°.19.若∠B 的余角为57.12°,则∠B=_____°_____’_____”20.已知线段MN=16cm ,点P 为任意一点,那么线段MP 与NP 和的最小值是_____cm .三、解答题21.已知:如图,在∠AOB 的内部从O 点引3条射线OC ,OD ,OE ,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若在∠AOB 的内部,从O 点引出4条,5条,6条,…,n 条不同的射线,可以分别得到多少个不同的角?22.如图所示,已知射线OC 将∠AOB 分成1∶3的两部分,射线OD 将∠AOB 分成5∶7的两部分,若∠COD =15°,求∠AOB 的度数.23.如图,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为任一条射线,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 (1)分别写出图中∠AOD 和∠AOC 的补角(2)求∠DOE 的度数.24.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25.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面B 、面C 相对的面分别是 和 ;(2)若A =a 3+15a 2b +3,B =﹣12a 2b +a 3,C =a 3﹣1,D =﹣15(a 2b +15),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 、F 代表的代数式. 26.如图,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CB 上,且,.求CD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 【分析】根据∠AOB=12∠BOD,OC平分∠AOD,得到∠AOB=13∠AOD,∠AOC=∠DOC=12∠AOD,进而得到∠BOC=12∠AOB,∠DOC=3∠BOC从而判断出①②错误,③④正确.【详解】解:因为∠AOB=12∠BOD,所以∠AOB=13∠AOD,因为OC平分∠AOD,所以∠AOC=∠DOC=12∠AOD,所以∠BOC=∠AOC-∠AOB=12∠AOD-13∠AOD=16∠AOD=12∠AOB,故①错误,③正确;因为∠DOC=12∠AOD,∠BOC=16∠AOD,所以∠DOC=3∠BOC 故②错误,④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倍数关系,根据题意表示∠AOB=13∠AOD,∠AOC=∠DOC=12∠AOD,进而根据角的关系即可作出判断.2.B解析:B【分析】将图1折成正方体,然后判断出A、B在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从而可得到AB之间的距离.【详解】解:将图1折成正方体后点A和点B为同一条棱的两个端点,得出AB=1,则小虫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的长度为1.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展开图折成几何体,判断出点A和点B在几何体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由第一个图可知绿色和白色、黑色相邻,由第二个图可知绿色和蓝色、红色相邻,由已知可得每一块的各面都涂上不同的颜色,3块的涂法完全相同.根据第三个图可知涂成绿色一面的对面涂的颜色是黄色,故答案选C.考点: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4.A解析:A【分析】本题是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角平分线将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结合选项得出正确结论.【详解】A、∵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BOE+∠AOD=∠EOC+∠DOC=∠DOE=12(∠BOC+∠AOC)=12∠AOB=60°.故本选项叙述正确;B、∵OD是∠AOC的角平分线,∴∠AOD=12∠AOC.又∵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AOC=∠EOC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C、∵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BOE=∠AOC不一定成立,∴∠BOE=2∠COD不一定成立.故本选项叙述错误;D、∵OD、OE分别是∠AOC、∠BOC的平分线,∴∠DOE=12(∠BOC+∠AOC)=12∠AOB=60°.故本选项叙述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考查.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求解.5.A【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得∠COB 的值;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则可求得∠AOM 、∠AON 的值;∠MON=∠AOM+∠AON ,计算得出结果.【详解】∵∠AOB=90°,且∠AOC=40°,∴∠COB=∠AOB+∠AOC=90°+40°=130°,∵OM 平分∠BOC ,∴∠BOM=12∠BOC=65°, ∴∠AOM=∠AOB-∠BOM=25°,∵ON 平分∠AOC ,∴∠AON=12∠AOC=20°, ∴∠MON=∠AOM+∠AON=45°.∴∠MON 的度数是4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的计算,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首先确立各角之间的关系,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关系转化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先进行度、分、秒的乘法除法计算,再算减法.【详解】135333030306︒︒''''⨯-÷4139555︒︒''''=-386415055︒︒''''-''='''36335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四则混合运算,是角度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注意以60为进制即可.7.C解析: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EC+FD=m-n ,又因为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则AE+FB=EC+FD ,故AB=AE+FB+EF 可求.解:由题意得,EC+FD=m-n∵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AE+FB=EC+FD=EF-CD=m-n又∵AB=AE+FB+EF∴AB=m-n+m=2m-n故选:C.【点睛】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8.C解析: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9.C解析:C【分析】由条件可知EC+DF=m-n,又因为E,F分别是AC,BD的中点,所以AE+BF=EC+DF=m-n,利用线段和差AB=AE+BF+EF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得,EC+DF=EF-CD=m-n∵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AE=EC,DF=BF,∴AE+BF=EC+DF=m-n,∵AB=AE+EF+FB,∴AB=m-n+m=2m-n故选:C本题考查中点性质及线段和差问题,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和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根据常见的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形式以及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展开图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常见的不能围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式是“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只有C选项不能围成正方体.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形式即可. 11.A解析:A【分析】本题可根据图形的折叠性,对图形进行分析,可知A对应-1,B对应2,C对应0.两数互为相反数,和为0,据此可解此题.【详解】解:由图可知A对应-1,B对应2,C对应0.∵-1的相反数为1,2的相反数为-2,0的相反数为0,∴A=1,B=-2,C=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反数的概念,两数互为相反数,和为0,本题如果学生想象不出来图形,可用手边的纸剪出上述图形,再根据纸片折出正方体,然后判断A、B、C所对应的数.12.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详解】A.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B.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C.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D.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二、填空题13.45°【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解析:45°【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和等于180°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解得α=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能分别用这个角表示出它的余角与补角是解题的关键. 14.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AB=4BDCD=3BD解析:3【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AB 与BD 的关系,CD 与BD 的关系,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 与BM 的关系,DN 与NC 的关系,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BD 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 ∵1143BD AB CD ==,∴AB =4BD ,CD =3BD . 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AM =BM =2BD ,DB =BN =N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 =MB +BN =3BD =9.所以BD =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性质.15.45°【分析】结合图形根据角的和差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到∠MON 与∠AOB 的关系即可求出∠MON 的度数【详解】解:∵OM 平分∠AOCON 平分∠BOC∴∠MOC=∠AOC∠NOC=∠BOC∴∠MON=解析:45°【分析】结合图形,根据角的和差,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到∠MON与∠AOB的关系,即可求出∠MON的度数.【详解】解:∵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12∠AOC,∠NOC=12∠BOC,∴∠MON=∠MOC-∠NOC=12(∠AOC-∠BOC)=12(∠AOB+∠B0C-∠BOC)=12∠AOB=45°.故选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此类问题,注意结合图形,运用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16.五六七【分析】三棱柱有五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五个面相交得五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五边形;四棱柱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六边;五棱柱有七个面用平面去截三解析:五,六,七,2n .【分析】三棱柱有五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五个面相交得五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五边形;四棱柱有六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六个面相交得六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六边;五棱柱有七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七个面相交得七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七边形;n棱柱有n+2个面,用平面去截三棱柱时最多与n+2个面相交得n+2边形.因此最多可以截得n+2边形.【详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三棱柱最多可以截得5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四棱柱最多可以截得6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五棱柱最多可以截得7边形,试根据以上结论,用一个平面去截n棱柱,最多可以截得n+2边形.故答案为五;六;七; n+2.【点睛】此题考查截一个几何体,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图形.17.75°160°【分析】钟表表盘被分成12大格每一大格又被分为5小格故表盘共被分成60小格每一小格所对角的度数为6°分针转动一圈时间为60分钟则时针转1大格即时针转动30°也就是说分针转动360°时时解析:75° 160°【分析】钟表表盘被分成12大格,每一大格又被分为5小格,故表盘共被分成60小格,每一小格所对角的度数为6°.分针转动一圈,时间为60分钟,则时针转1大格,即时针转动30°.也就是说,分针转动360°时,时针才转动30°,即分针每转动1°,时针才转动(112)度,反过来同理. 【详解】 解:钟表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8时30分时,时针指向8与9之间,分针指向6,∴8时30分,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30°+15°=75°;∵2时40分时,时针指向2与3之间,分针指向8,∴2时40分,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5×30°+10°=160°故答案为75°,16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钟表表盘与角度相关的特征.能更好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18.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根据BD 为∠A′BE 的平分线得到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BD 为∠A′BE 的平分线∴∴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解析:9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及平角的定义求出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根据BD 为∠A′BE 的平分线,得到45A BD '∠=︒,根据角的和差计算求出答案.【详解】∵∠ABA′=90°,∴45ABC A BC '∠=∠=︒,18090A BE ABA ''∠=︒-∠=︒,∵BD 为∠A′BE 的平分线,∴45A BD '∠=︒,∴90CBD A BC A BD ∠∠∠=+=''︒故答案为:90.【点睛】此题考查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对应角角相等,利用平角求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图形中各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9.5248【分析】根据互为余角列式再进行度分秒换算求出结果【详解】5712°=根据题意得:∠B=9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余角的定义正确进行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52 48【分析】根据互为余角列式,再进行度分秒换算,求出结果.【详解】57.12°='''57712︒根据题意得:∠B=90°-'''57712︒='''895960︒-'''57712︒=()8957︒-()'597-''(60-12) ='''325248︒故答案为'''325248︒.【点睛】本题考查余角的定义,正确进行角度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0.16【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线段MN 上;②点P 在线段MN 外;然后利用两点之间距离性质结合图形得出即可【详解】①点P 在线段MN 上MP+NP=MN=16cm②点P 在线段MN 外当点P 在线段MN 的上部时解析:16【分析】分两种情况:①点P 在线段MN 上;②点P 在线段MN 外;然后利用两点之间距离性质,结合图形得出即可.【详解】①点P 在线段MN 上,MP+NP=MN=16cm ,②点P 在线段MN 外,当点P 在线段MN 的上部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P+NP > MN =16,当点P 在线段MN 的延长线上时,MP+NP > MN =16.综上所述:线段MP 和NP 的长度的和的最小值是16,此时点P 的位置在线段MN 上, 故答案为16.【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比较线段的长短.三、解答题21.角的个数分别为10,15,21,28,…,(2)(1)2n n ++. 【分析】1、在锐角∠AOB 的内部以O 为顶点作3条射线,由此你能得到以O 为顶点的射线共有多少条吗?2、根据以一条射线为边,以其余n+1条射线为另一边可作n+1个角,相信你能求得5条射线共多少个锐角;3、由于任意两射线所得的角都多计一次,所以当在∠AOB的内部从O点引3条射线共有1452⨯⨯个角;4、结合作3条射线得到的角的个数,可以推出以O为顶点共有n条射线时,得到的角的个数为(1)(2)2n n++,继而将n=5、6、7代入即可.【详解】解:顺时针数,与射线OA构成的角有4个,与射线OC构成的角有3个,与射线OD构成的角有2个,与射线OE构成的角有1个,故共有角4+3+2+1=10(个). 类似地,引4条射线有角5+4+3+2+1=15(个),引5条射线有角6+5+4+3+2+1=21(个),引6条射线有角7+6+5+4+3+2+1=28(个),…,以此类推,引n条射线有角(n+1)+n+(n-1)+…+2+1=(1)(2)2n n++(个) .【点睛】本题中,根据以点O为顶点的射线有n+2条,再求这n+2条射线可形成的角的个数.要求同学们能够准确利用题目中的已知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本题还可以采用顺序枚举法进行解答,按一定顺序,把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要做到不重不漏,适合元素(射线)个数较少情况,如果图中有n条射线这时无法逐一列举,可用规律归纳法.22.90°【分析】设∠AOB的度数为x,根据题意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AOC,∠AOD,根据角的关键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OB的度数为x.因为射线OC将∠AOB分成1∶3两部分,所以∠AOC=14 x.因为射线OD将∠AOB分成5∶7两部分,所以∠AOD=512x.又因为∠COD=∠AOD-∠AOC,∠COD=15°,所以15°=512x-14x.解得x=90°,即∠AOB的度数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设出未知数,表示出∠AOC ,∠AOD ,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23.(1)∠BOD ,∠BOC ;(2)90°.【分析】(1)由题意根据补角的定义即和是180度的两个角互补,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进行分析;(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E ,∠COD ,再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根据补角的定义可知,∠AOD 的补角是∠BOD ;∠AOC 的补角是∠BOC ;(2)∵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COD= 12∠AOC ,∠COE=12∠BOC . 由角的和差得∠DOE=∠COD+∠COE=12∠AOC+12∠BOC=12∠AOB=90°. 【点睛】本题考查余角和补角,利用了补角的定义和角的和差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分析求解. 24.(1)20︒;(2)20︒;(3)20COE AOD ∠-∠=︒或20COE AOD ∠=︒+∠.【分析】(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COE =20°; (2)由角平分线可得70COE AOC ∠=∠=︒,再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 (3)分别用∠COE 及∠AOD 的式子表达∠COD ,进行列式即可.【详解】解:(1)∵90DOE ∠=︒,70AOC ∠=︒∴907020COE DOE AOC =∠-∠=︒-︒=︒∠故答案为:20︒(2)∵OC 平分AOE ∠,70AOC ∠=︒,∴70COE AOC ∠=∠=︒,∵90DOE ∠=︒,∴907020COD DOE COE ∠=∠-∠=︒-︒=︒.(3)∵90COD DOE COE COE =∠-∠=︒-∠∠,70COD AOC AOD AOD =∠-∠=︒-∠∠∴9070COE AOD ︒-∠=︒-∠∴20COE AOD ∠-∠=︒或20COE AOD ∠=︒+∠.故答案为:20COE AOD ∠-∠=︒或20COE AO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准确表达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1)面F ,面E ;(2)F =12a 2b ,E =1 【分析】(1)根据“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2)根据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三组对面为:A与D,B与F,C与E,列式计算即可.【详解】(1)由“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故答案为:面F,面E.(2)由题意得:A与D相对,B与F相对,C与E相对,A+D=B+F=C+E将A=a315+a2b+3,B12=-a2b+a3,C=a3﹣1,D15=-(a2b+15)代入得:a315+a2b+315-(a2b+15)12=-a2b+a3+F=a3﹣1+E,∴F12=a2b,E=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整式的加减,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26.1【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B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C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详解】由线段的和差,得AB=AD+BD=5+3=8.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AC=CB=AB=4.由线段的和差,得CD=AD−AC=5−4=1.【点睛】此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模拟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模拟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68655]如图,∠AOB =12∠BOD ,OC 平分∠AOD ,下列四个等式中正确的是( )①∠BOC =13∠AOB ;②∠DOC =2∠BOC ;③∠COB =12∠BOA ;④∠COD =3∠CO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分)[ID :68653]如图所示,OA 是北偏东30°方向的一条射线,若∠AOB =90°,则OB 的方位角是( )A .北偏西30°B .北偏西60°C .北偏东30°D .北偏东60° 3.(0分)[ID :68649]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下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的平面图形是( )A .AB .BC .CD .D 4.(0分)[ID :68636]平面上有三个点A ,B ,C ,如果8AB =,5AC =,3BC =,则( ).A .点C 在线段AB 上B .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C .点C 在直线AB 外D .不能确定5.(0分)[ID :68603]已知α∠和β∠互补,且αβ∠>∠,则有下列式子:①90β︒-∠;②90α∠-︒;③()12αβ∠+∠;④()12αβ∠-∠;⑤()1902α∠-︒;其中,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6.(0分)[ID :68595]如图,甲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则∠BAC的度数是()A.85°B.105°C.125°D.160°7.(0分)[ID:68594]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的图形的个数是()A.1B.2C.3D.48.(0分)[ID:68593]如图,点A、B、C是直线l上的三个定点,点B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AB=BC+4m,其中m为大于0的常数,若点D是直线l上的一动点,M、N分别是AD、CD的中点,则MN与BC的数量关系是()A.MN=2BC B.MN=BC C.2MN=3BC D.不确定9.(0分)[ID:68585]已知线段AB=6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BC=83AB,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____cmA.2 B.3 C.5 D.610.(0分)[ID:68578]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BC=2,则线段AC长为()A.7 B.3 C.3或7 D.以上都不对11.(0分)[ID:68571]由A站到G站的某次列车,运行途中停靠的车站依次是A站——B站—C站——D站——E站——F站——G站,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的火车票有()A.6种B.12种C.21种D.42种12.(0分)[ID:68568]如下图,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都正确B.只有②正确C.只有③正确D.都不正确13.(0分)[ID:68567]下列事实可以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说明的是()A.从王庄到李庄走直线最近B.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睛在准星和缺口确定的直线上,才能射中目标C.向远方延伸的铁路给我们一条直线的印象D .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14.(0分)[ID :68564]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 )A .B .C .D . 15.(0分)[ID :68563]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三角形,留下较大的几何体一定有( )A .7个面B .15条棱C .7个顶点D .10个顶点二、填空题16.(0分)[ID :68698]如图,共有_________条直线,_________条射线,_________条线段.17.(0分)[ID :68721]已知点、、A B C 都在直线l 上,13BC AB =,D E 、分别为AC BC 、中点,直线l 上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19,则AC =__________.18.(0分)[ID :68720]植树节,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所在的直线,这是因为两点确定_______条直线.19.(0分)[ID :68719]某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长为8cm ,它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则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cm 3.20.(0分)[ID :68678]如图,在自来水管道AB 的两旁有两个住宅小区C ,D ,现要在主水管道上开一个接口P 往C ,D 两小区铺设水管,为节约铺设水管的用料,接口P 应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说明依据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0分)[ID :68676]按照图填空:(1)图中以点0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2)图中以点B 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3)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22.(0分)[ID :68674]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23.(0分)[ID :68667]魏老师去农贸市场买菜时发现,若把10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盘上的指针转了180︒,第二天魏老师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若把0.5千克的菜放在秤上,则指针转过________度;(2)若指针转了243︒,则这些菜共有________千克. 24.(0分)[ID :68662]8点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

上海兰生复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答案解析)

上海兰生复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在图2中,小虫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的长度为()A.0 B.1 C.2 D.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n棱柱有n个面,n个顶点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3.将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B.C.D.4.已知∠α与∠β互补,且∠α>∠β,则∠β的余角可以表示为()A.12α∠B.12β∠C.()12αβ∠-∠D.()1+2αβ∠∠5.“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A.点动成线,线动成面B.线动成面,面动成体C.点动成线,面动成体D.点动成面,面动成线6.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是()A.8B.7C.6D.47.已知∠AOB=40°,∠BOC=20°,则∠AOC的度数为( )A.60°B.20°C.40°D.20°或60°8.已知线段AB=6cm,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BC=83AB,D是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____cmA.2 B.3 C.5 D.69.一根直木棒长10厘米,棒上有刻度如图,若把它作为尺子,只测量一次,能测量的长度共有()A.7种B.6种C.5种D.4种10.下图是一个三面带有标记的正方体,它的表面展开图是()A.B.C.D.11.两个锐角的和是()A.锐角B.直角C.钝角D.锐角或直角或钝角12.小陆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A.B.C.D.二、填空题13.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E分别在线段AB上,且ADDB=23,AEEB=2,则CDCE的值为____.14.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21cm,BC=10cm,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15.分别指出图中截面的形状;16.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16厘米,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E,F分别是AC,CB的中点,则E,F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17.36.275︒=_____度______分______秒.18.填空:(1)8.7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348︒'''=________︒;(3)36000''=________'=________︒;(4)0.15︒=________'=________''.19.8点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120224BAC AP AB AC ∠====,,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18πB .36πC .40πD .72π2.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B AA =,M 是1C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π6B .π4C .π3D .π23.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N ,P ,Q 分别为1A B ,1B D ,1A D ,1C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6πB .4π C .3πD .2π 4.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棱C 1D 1,B 1C 1的中点,P 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内一点,若AP ∥平面BDEF ,则线段AP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A .[322,5] B .[5,22]C .[324,6] D .[6,22]5.已知α、β是平面,m 、n 是直线,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m α,n αβ=,则//m n B .若//m n ,m α⊥,则n α⊥ C .若m α⊥,m β⊥,则//αβ D .若m α⊥,m β⊂,则αβ⊥6.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3cm )是( )A .24B .30C .47D .677.如图,在矩形ABCD 中,1AB =,3BC ,沿BD 将矩形ABCD 折叠,连接AC ,所得三棱锥A BCD -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则三棱锥A BCD -中AC 长为( )A .32B .3C .10 D .28.已知E ,F 是四面体的棱AB ,CD 的中点,过EF 的平面与棱AD ,BC 分别相交于G ,H ,则( ) A .GH 平分EF ,BH AGHC GD = B .EF 平分GH ,BH GDHC AG = C .EF 平分GH ,BH AGHC GD= D .GH 平分EF ,BH GDHC AG= 9.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F 是线段1BC 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无论点F 在上1BC 怎么移动,都有11A FB D ⊥B .当点F 移动至1BC 中点时,才有1A F 与1BD 相交于一点,记为点E ,且12A EEF= C .当点F 移动至1BC 中点时,直线1A F 与平面1BDC 所成角最大且为60° D .无论点F 在1BC 上怎么移动,异面直线1A F 与CD 所成角都不可能是30° 10.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M 是棱1CC 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异面直线AM 与BC 5B .BD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 .直线BM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105D .直线1AC 与平面BDM 相交11.如图是某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四面体外接球的体积为48πB .该四面体内切球的体积为23π C .该四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23π D .该四面体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π1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2O A ''=,45B A O '''∠=,//B C O A ''''.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32B .62C 322D .34二、填空题13.若一个底面边长为626此球的体积是___________.14.3ABCD 中,对角线3AC =ABC 沿AC 折起,使得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为2π,则三棱锥B ACD -外接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AB BC ⊥,2PA AB ==,22AC =,M 是BC 的中点,则过点M 的平面截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所得截面的面积最小值为___16.如图在菱形ABCD 中,2AB =,60A ∠=,E 为AB 中点,将AED 沿DE 折起使二面角A ED C '--的大小为90,则空间A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1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PD ⊥底面ABCD ,O 为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若2PD =,3APD BAD π∠=∠=,则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_________.18.如图,在一个底面面积为410的正四棱锥P ABCD -中,大球1O 内切于该四棱锥,小球2O 与大球1O 及四棱锥的四个侧面相切,则小球2O 的体积为___________.19.已知三棱锥A BCD -中,2AB CD ==,3AC BC AD BD ====,则三棱锥A BCD -的体积是____________.20.祖恒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来体积计算的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恒原理,意思是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的两个同高的几何体,若在等高处 的截面面积始终相等,则它们的体积相等,利用这个原理求半球O 的体积时,需要构造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正四棱台两底面边长分别为3和9,若侧棱所在直线与上、下底面正方形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为45,求棱台的侧面积.22.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请证明你的结论并说明P 的位置.23.如图,四棱锥E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AEB ⊥平面ABCD ,4EBA π∠=,2EB =,F 为CE 上的点,BF CE ⊥.(1)求证:BF ⊥平面ACE ; (2)求点D 到平面ACE 的距离.2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PA A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Ⅰ)CD AE ⊥; (Ⅱ)PD ⊥平面ABE .25.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梯形,//AD BC ,6BC =,2PA AD CD ===,E 是BC 上一点且23BE BC =,PB AE ⊥.(1)求证:AB ⊥平面PAE ; (2)求点C 到平面PDE 的距离.2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AB ,PA BC ⊥,AB BC ⊥,2PA AB BC ===,D 为线段AC 的中点,E 为线段PC 上一点.(1)求证:平面BDE ⊥平面PAC ;(2)当//PA 面BDE 时,求三棱锥E BCD -的体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先找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然后取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N ,过N 作平面ABC 的垂线NG ,作PA 的中垂线,交NG 于O ,则O 是外接球球心, OA 为外接球半径,求解半径并求表面积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1204BAC AB AC ∠===,,取BC 中点M ,连接AM 并延长到N 使AM =MN ,则四边形ABNC 是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菱形,AN =BN =CN ,点N 是ABC 的外接圆圆心,过N 作平面ABC 的垂线NG ,则球心一定在垂线NG 上,因为PA ⊥平面ABC ,则PA //NG ,PA 与NG 共面,在面内作PA 的中垂线,交NG 于O ,则O 是外接球球心,半径R =OA ,Rt AON 中,122ON AP ==4AN =,故()224232R =+2441872S R πππ==⨯=.故选:D. 【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本题就是采用这个方法.本题使用了定义法.2.D解析:D 【分析】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先通过BE ⊥平面11ACC A 可得BE AM⊥,再由1ACM A AE ≅可得1AM A E ⊥,即可得出AM ⊥平面1A BE ,即1AM A B ⊥.【详解】取AC 中点E ,连接1,A E BE ,ABC 为正三角形,BE AC ∴⊥,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BE ⊂平面ABC ,1CC BE ∴⊥,1AC CC C =,BE ∴⊥平面11ACC A ,AM ⊂平面11ACC A ,BE AM ∴⊥,在直角三角形ACM 和直角三角形1A AE 中,1,AC A A CM AE ==,1ACM A AE ∴≅, 1CAM AA E ∴∠=∠,12CAM A EA π∴∴∠+∠=,则1AM A E ⊥,1BE A E E ⋂=,AM ∴⊥平面1A BE ,1A B ⊂平面1A BE ,1AM A B ∴⊥,故异面直线AM 与1A B 所成角的大小为2π.【点睛】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解,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证明AM ⊥平面1A BE 判断出1AM A B ⊥. 3.B解析:B 【分析】由M 也是1A B 的中点,P 也是1AD 中点,得平行线,从而找到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在三角形中可得其大小. 【详解】如图,连接1AD ,1AB ,显然M 也是1A B 的中点,P 也是1AD 中点, 又N 是1B D 中点,Q 是1CD 中点,所以//MN AD ,//PQ AC ,所以CAD ∠是异面直线MN 与PQ 所成角(或补角),大小为4π. 故选:B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4.A解析:A 【分析】分别取棱A 1B 1、A 1D 1的中点M 、N ,连接MN ,可证平面AMN ∥平面BDEF ,得P 点在线段MN 上.由此可判断当P 在MN 的中点时,AP 最小;当P 与M 或N 重合时,AP 最大.然后求解直角三角形得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分别取棱A 1B 1、A 1D 1的中点M 、N ,连接MN ,连接B 1D 1, ∵M 、N 、E 、F 为所在棱的中点,∴MN ∥B 1D 1,EF ∥B 1D 1, ∴MN ∥EF ,又MN ⊄平面BDEF ,EF ⊂平面BDEF ,∴MN ∥平面BDEF ; 连接NF ,由NF ∥A 1B 1,NF =A 1B 1,A 1B 1∥AB ,A 1B 1=AB , 可得NF ∥AB ,NF =AB ,则四边形ANFB 为平行四边形,则AN ∥FB ,而AN ⊄平面BDEF ,FB ⊂平面BDEF ,则AN ∥平面BDEF . 又AN ∩NM =N ,∴平面AMN ∥平面BDEF .又P 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内一点,且AP ∥平面BDEF ,∴P 点在线段MN 上. 在Rt △AA 1M 中,AM 222211215AA A M =+=+=同理,在Rt △AA 1N 中,求得AN 5=,则△AMN 为等腰三角形. 当P 在MN 的中点时,AP 最小为222322()2+=, 当P 与M 或N 重合时,AP 最大为5.∴线段AP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32,5⎡⎤⎢⎥⎣.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中点、线、面间的距离问题,其中解答中通过构造平行平面寻找得到点P 的位置是解答的关键,意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5.A解析:A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直线m 、n 的位置关系,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可判断BC 选项的正误;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 【详解】对于A 选项,若//m α,则直线m 与平面α内的直线平行或异面, 由于n αβ=,则直线m 、n 平行或异面,A 选项错误;对于B 选项,若//m n ,m α⊥,则n α⊥,B 选项正确; 对于C 选项,若m α⊥,m β⊥,则//αβ,C 选项正确;对于D 选项,若m α⊥,m β⊂,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αβ⊥,D 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对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组合判断题,解决的方法是“推理论证加反例推断”,即正确的结论需要根据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相关定理进行证明,错误的结论需要通过举出反例说明其错误,在解题中可以以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如正方体、正四面体等)为模型进行推理或者反驳.6.D解析:D 【分析】先找到几何体的原图,再求出几何体的高,再求几何体的体积得解.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为图中的四棱锥1P CDD E -, 由题得22437AD =-=,所以几何体的高为7.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11(24)676732⋅+⋅⋅=. 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通过三视图找几何体原图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法;(2)拼凑法;(3)模型法.本题利用的就是模型法.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求解.7.C解析:C 【分析】先由正视图、俯视图及题意还原三棱锥,过A 作AM ⊥BD 于点M ,连结MC ,把AC 放在直角三角形AMC 中解AC . 【详解】根据三棱锥A BCD -正视图和俯视图,还原后得到三棱锥的直观图如图示,由图可知:平面ABD ⊥平面CBD ,过A 作AM ⊥BD 于点M ,连结MC ,则AM ⊥平面CBD , ∴△MCA 为直角三角形.过C 作CN ⊥BD 于点N ,在直角三角形ABD 中,AB =1,AD ∴2BD ==所以∠ABD=60°,∠ADB=30°,则在直角三角形ABM 中,AB =1,∠ABM=60°,∴1,2BM AM ==同理,在直角三角形CBD 中,1,22DN CN ==. ∴MN =BD -BM -DN =112122--=,∴CM ===在直角三角形AMC 中,2AC ==故选:C 【点睛】(1)根据三视图画直观图,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①、首先看俯视图,根据俯视图画出几何体地面的直观图 ;②、观察正视图和侧视图找到几何体前、后、左、右的高度;③、画出整体,让后再根据三视图进行调整.(2)立体几何中求线段长度:①、把线段放在特殊三角形中,解三角形;②、用等体积法求线段.8.C解析:C 【分析】举特例舍去不正确选项,可得正确答案. 【详解】过EF 的平面为平面ABF 时,G 在A 点, H 在B 点, 所以0BH AGHC GD==,EF 平分GH , 即BH AG HC GD=,所以舍去ABD ,选C 故选:C9.C解析:C 【分析】A.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证得线线垂直;B.利用相似三角形,求1A EEF的值;C.首先构造直线1A F 与平面1BDC 所成角,再通过数形结合分析最大角,以及最大角的余弦值,判选项;D.将异面直线所成角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角,求解判断. 【详解】A.AC BD ⊥,1AC BB ⊥,AC ∴⊥平面1BB D ,1AC B D ∴⊥,11//AC AC ,111B D AC ∴⊥,同理11B D BC ⊥,1111AC BC C ,1B D ∴⊥平面11A BC ,1A F ⊂平面11A BC ,11B D A F ∴⊥,故A 正确;B.连结1A D ,1BC 交1BC 于点F ,11//A B DC ,且11A B DC =,∴四边形11A DCB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1//A D B C ,∴11A DEFB E,得1112A E A DEF B F==,故B 正确;C.1AO ⊥平面1BDC ,1111A B AC A D ==,∴点O1BDC 是等边三角形的中心,11A BC 是等边三角形,111A BC BDC ≅ 当点F 是1BC 的中点时,11A F BC ⊥,此时1A F 是点1A 和1BC 上的点连线的最短距离,设直线1A F 与平面1BDC 所成角为θ,此时11sin AO A F θ=最大,所以此时θ最大,所以111cos 32OF A F θ==<,最大角大于60,故C 不正确;D.11//A B CD ,CD ∴与1A F 所成的角,转化为11BA F ∠的大小,11B A F ∠的最小角是11B A 与平面11A BC 所成的角,即11B A F ∠,此时1111123tan FB B A F A B ∠==>,所以11B A F ∠的最小角大于30,故D 正确.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几何的综合应用,包含线线,线面角,垂直关系,首先会作图,关键选项是C 和D ,C 选项的关键是1AO ⊥平面1BDC ,点O 1BDC 是等边三角形的中心,D 选项的关键是知道先与平面中线所成角中,其中线面角是其中的最小角.10.C解析:C 【分析】A 通过平移,找出异面直线所成角,利用直角三角形求余弦即可. B.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通过勾股定理说明是不是直角三角形.C.求出点M 到面11BB D D 的距离,再求直线BM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弦.D.可通过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详解】 设正方体棱长为2A. 取1BB 的中点为N ,则//BC MN ,则AM 与BC 所成角为AMN ∠ 由BC ⊥面11ABB A ,故MN ⊥面11ABB A ,故MN AN ⊥,在Rt ANM △中,5tan 2AMN ∠=,故2cos 3AMN ∠=B. BDM 中,5BM =22BD =5DM =C. AC BD ⊥,1AC BB ⊥,故AC ⊥面11BB D D ,1//CC 面11BB D D ,故M 到面11BB D D 的距离等于C 到面11BB D D 的距离,即为122d AC =直线BM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为θ210sin 5d BM θ===直线BM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10 D.如图ACBD O =OM 为1ACC △的中位线,有1//OM AC故直线1AC 与平面BDM 平行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几何体的线面位置关系判定与证明:(1)对于异面直线的判定要熟记异面直线的概念:把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2)对于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中,熟记线面平行与垂直、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定理是关键.11.D解析:D 【分析】先找到几何体原图,再求出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和内切球的半径,再判断每一个选项得解. 【详解】由三视图得几何体为下图中的三棱锥A BCD -,AB ⊥平面BCD ,42AB =2CE DE ==,2BE =,由题得2CBD π∠=.设外接球的球心为,O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OE ⊥平面BCD , 连接,OB OA ,取AB 中点F ,连接OF .由题得1222OE BF AB ===所以222(22)2,23R R =+∴=, 所以外接球的体积为343)3233ππ⨯=,所以选项A 错误; 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4(23)48ππ⨯=,所以选项C 错误; 由题得22(42)(22)210AC AD ==+=所以△ACD △24026-=, 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 ,则1111111(422242222446)24423222232r ⨯⨯+⨯⨯+⨯⨯+⨯⨯=⨯⨯⨯⨯ 所以22r, 所以内切球的体积为3422)323ππ⨯=(,所以选项B 错误; 所以内切球的表面积为224()22ππ⨯=,所以选项D 正确. 故选:D【点睛】方法点睛:求几何体外接球的半径一般有两种方法:模型法和解三角形法.模型法就是把几何体放在长方体中,使几何体的顶点和长方体的若干个顶点重合,则几何体的外接球和长方体的外接球是重合的,长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22212r a b c =++几何体的外接球半径.如果已知中有多个垂直关系,可以考虑用此种方法.解三角形法就是找到球心O 和截面圆的圆心O ',找到OO '、球的半径OA 、截面圆的半径O A '确定的Rt OO A '△,再解Rt OO A '△求出球的半径OA .12.A解析:A 【分析】作出原平面图形,然后求出面积即可. 【详解】45B A O '''∠=B O A '''=∠,则O A 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 B OB '''==,又O C C B ''''⊥,45C O B '''∠=︒,∴1B C ''=, 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原图形为:梯形OABC ,//OA BC ,2,1OA BC ==,高22OB = ∴其面积为1(21)22322S =+⨯=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斜二测法画平面图形直观图,求原图形的面积,可能通过还原出原平面图形求得面积,也可以通过直观图到原图形面积的关系求解:直观图面积为S ',原图形面积为S ,则24S S '=二、填空题13.【分析】计算出正六棱柱的外接圆直径进而可求得外接球的半径利用球体体积公式即可计算出正六棱柱的外接球的体积【详解】如下图所示:圆柱的底面圆直径为母线长为则的中点到圆柱底面圆上每点的距离都相等则为圆柱外 解析:43π【分析】计算出正六棱柱的外接圆直径,进而可求得外接球的半径,利用球体体积公式即可计算出正六棱柱的外接球的体积. 【详解】 如下图所示:圆柱12O O 的底面圆直径为2r ,母线长为h ,则12O O 的中点O 到圆柱底面圆上每点的距离都相等,则O 为圆柱12O O 外接球的球心,设球O 的半径为R ,则()2222R r h =+,可作出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C D E F -的外接圆,可将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C D E F -放在圆柱12O O 中,如下图所示:连接11O A 、11O B ,则11160AO B ∠=,且1111O A O B =,则111O A B △为等边三角形, 则圆1O 的半径为11116r O A A B ===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C D E F -的侧棱长为6h = 设正六棱柱111111ABCDEF A BC D E F -的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22223R r h =+=所以,3R 33443=4333V R πππ==⨯.故答案为:43π. 【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14.;【分析】分析菱形的特点结合其翻折的程度判断其外接球球心的位置放到相应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外接球的体积【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长为的菱形中对角线所以和都是正三角形又因解析:55π; 【分析】分析菱形的特点,结合其翻折的程度,判断其外接球球心的位置,放到相应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外接球的体积. 【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3ABCD 中,对角线3AC = 所以ABC 和DBC △都是正三角形, 又因为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为2π, 所以分别从两个正三角形的中心做面的垂线,交于O , 则O 是棱锥B ACD -外接球的球心,且11,2GD OG GE ===, 所以球的半径225R GD OG =+=, 所以其体积为3344555(33V R ππ==⋅=, 55π. 【点睛】思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几何体外接球的问题,解题思路如下:(1)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判断菱形的特征,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形状;(2)根据直二面角,得到两面垂直,近一倍可以确定其外接球的球心所在的位置; (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4)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结果;(5)要熟知常见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的求解方法.15.【分析】将三棱锥补成长方体计算出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计算出球心到过点的截面的距离的最大值可求得截面圆半径的最小值利用圆的面积可求得结果【详解】平面将三棱锥补成长方体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直径为所以设球心为点 解析:π【分析】将三棱锥P ABC -补成长方体ABCD PEFN -,计算出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半径R ,计算出球心到过点M 的截面的距离d 的最大值,可求得截面圆半径的最小值,利用圆的面积可求得结果.【详解】PA ⊥平面ABC ,AB BC ⊥,将三棱锥P ABC -补成长方体ABCD PEFN -,则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直径为22222223R PC PA AB AD PA AC ==+++=,所以,3R =设球心为点O ,则O 为PC 的中点,连接OM , O 、M 分别为PC 、BC 的中点,则//OM PB ,且2211222OM PB PA AB ==+= 设过点M 的平面为α,设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①当OM α⊥时,2d OM ==②当OM 不与平面α垂直时,2d OM <=. 综上,2d OM ≤=设过点M 的平面截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所得截面圆的半径为r ,则221r R d =-,因此,所求截面圆的面积的最小值为2r ππ=.故答案为:π.【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 16.【分析】由二面角的大小为可得平面平面得到平面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连接所以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因为为中点所以所以即所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所以所以故答案为:【点睛】对于翻折问题解题时要认 解析:22. 【分析】 由二面角A ED C '--的大小为90,可得平面A ED '⊥平面EDCB ,得到A E '⊥平面EDCB ,由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连接DB CE 、,2AB AD ==,60A ∠=,所以ABD △、CBD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2AD BD CD ===,因为E 为AB 中点,1AE A E '==,所以DE AB ⊥,DE A E ⊥',3DE =,30EDB ∠=,所以90EDC ∠=,即DE CD ⊥,所以222347EC ED CD =+=+=,因为平面A ED '⊥平面EDCB ,DE A E ⊥',平面A ED '平面EDCB DE =, 所以A E '⊥平面EDCB ,EC ⊂平面EDCB ,所以A E EC '⊥,所以221722A C A E EC ''=+=+=.故答案为:22.【点睛】对于翻折问题,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确定有关元素间的关系及翻折前后哪些量变了,哪些量没有变,根据线线、线面、面面关系正确作出判断,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7.【分析】根据棱锥的性质证明的中点就是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得出半径后可求表面积【详解】取中点中点连接则因为底面所以平面是菱形则所以是的外心又底面平面所以所以到四点距离相等即为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又所以所以 解析:16π.【分析】根据棱锥的性质,证明PA 的中点就是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球心,得出半径后可求表面积.【详解】取PA 中点M ,DA 中点E ,连接,ME EO ,则//ME PD ,因为PD ⊥底面ABCD ,所以ME ⊥平面ABCD ,ABCD 是菱形,则AO OD ⊥,所以E 是AOD △的外心,又PD ⊥底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D AD ⊥,所以M 到,,,P A D O 四点距离相等,即为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球心.又2PD =,3APDπ∠=,所以24cos 3PA π==,所以2MA MP ==,所以三棱锥P AO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24216S ππ=⨯=.故答案为:16π.【点睛】结论点睛:本题考查求三棱锥外接球表面积,解题关键是求出外接球球心.三棱锥的外接球球心一定在过各面外心且与此面垂直的直线上.18.【分析】设为正方形的中心的中点为连接求出如图分别可求得大球与小球半径分别为和进而可得小球的体积【详解】解:由题中条件知底面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设O 为正方形的中心的中点为M 连接则如图在截面中设N 为 2 【分析】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AB 的中点为M ,连接PM ,OM ,PO ,求出OM ,PM ,PO ,如图,分别可求得大球1O 与小球2O 半径分别为22和24,进而可得小球的体积.【详解】解:由题中条件知底面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AB 的中点为M ,连接PM ,OM ,PO ,则1OM =,221013PM PA AM =-=-=,9122PO =-=,如图,在截面PMO 中,设N 为球1O 与平面PAB 的切点,则N 在PM 上,且1O N PM ⊥,设球1O 的半径为R ,则1O N R =,∵1sin 3OM MPO PM ∠==,∴1113NO PO =,则13PO R =,11422PO PO OO R =+==,∴2R =,设球1O 与球2O 相切于点Q ,则22PQ PO R R =-=,设球2O 的半径为r ,同理可得4PQ r =,∴22R r ==,故小球2O 的体积342324V r ππ==. 故答案为:224π.【点睛】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19.【分析】取中点连接由条件可证明平面由此将三棱锥的体积表示为计算可得结果【详解】取中点连接如下图所示:因为所以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所以所以又因为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找的2【分析】取AB 中点O ,连接,CO DO ,由条件可证明AB ⊥平面CDO ,由此将三棱锥A BCD -的体积表示为13CDO AB S⨯⨯,计算可得结果.【详解】取AB 中点O ,连接,CO DO ,如下图所示:因为AC BC AD BD ===,所以,AB CO AB DO ⊥⊥,CO DO O =,CO ⊂平面CDO ,DO ⊂平面CDO ,所以AB ⊥平面CDO , 又因为3AC BC AD BD ====,2AB CD ==()22210322CO DO ⎛⎫==-= ⎪ ⎪⎝⎭, 所以22110221222CDO S ⎛⎫⎛⎫=-= ⎪ ⎪ ⎪ ⎪⎝⎭⎝⎭, 又因为11221333A BCD CDO V AB S -=⨯⨯==, 2. 【点睛】 关键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找AB 的中点,证明出线面垂直,从而将三棱锥的体积表示为13CDO AB S ⨯⨯,区别于常规的13⨯底面积⨯高的计算方法,本例实际可看成是两个三棱锥的体积之和.20.【分析】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到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锥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利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以及圆的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表示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 解析:23π 【分析】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到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锥,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利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以及圆的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给定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表示一个圆柱挖去一个圆锥,且底面半径1,高为1的组合体, 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2221311113πππ⨯⨯⨯=⨯-⨯. 故答案为:23π.【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及体积的计算,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公式求解.三、解答题21.723S =侧.【分析】过1C 作1C E AC ⊥于E , 过E 作EF BC ⊥于F ,得到1C F 为正四棱台的斜高, 可得答案.【详解】如图,设1O 、O 分别为上、下底面的中心,则1O O ⊥平面ABCD ,过1C 作1C E AC ⊥于E ,所以11//C E OO ,所以1C E ⊥平面ABCD ,1C E BC ⊥,过E 作EF BC ⊥于F ,连接1C F ,且1C EEF E =,所以BC ⊥平面1EFC ,1C F BC ⊥, 则1C F 为正四棱台的斜高,由题意知145C CO ∠=, ()11293322CE CO EO CO C O =-=-=-= 又2sin 453232EF CE =⋅==, ∴高()2223113233C F C E EF =+=+=∴()1393347232S =⨯+⨯⨯=侧.【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四棱台侧面积的求法,关键点是作出正四棱台的斜高,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22.(1)证明见解析;(2)存在;证明见解析;P 为AM 中点.【分析】(1)要证明面面垂直,需先证明线面垂直,根据垂直关系证明CM ⊥平面ADM ;(2)首先作辅助线,连接BD AC ,交于点O ,连接PD PB PO ,,,在ACM △中,利用中位线,证明线线平行,说明线面平行,同时得到点P 的位置.【详解】连结CM ,(1)∵正方形ABCD ⊥半圆面CMD ,AD ∴⊥半圆面,CMD AD ∴⊥平面MCD .CM 在平面MCD 内,AD CM ∴⊥,又M 是半圆弧CD 上异于,C D 的点,CM MD ∴⊥.又,AD DM D CM ⋂=∴⊥平面ADM CM ,在平面BCM 内,∴平面BCM ⊥平面ADM .(2)线段AM 上存在点P 且P 为AM 中点,证明如下:连接BD AC ,交于点O ,连接PD PB PO ,,;在矩形ABCD 中,O 是AC 中点,P 是AM 的中点;//OP MC OP ∴,在平面PDB 内,MC 不在平面PDB 内,//MC ∴平面PDB .。

上海兰生复旦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海兰生复旦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1)如图①,已知:Rt△ABC中,AB=AC,直线m经过点A,BD⊥m于D,CE⊥m于E,求证:DE=BD+CE;(2)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ABC中,AB=AC,并且∠BDA=∠AEC=∠BAC=α,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③,在△ABC中,∠BAC是钝角,AB=AC,∠BAD>∠CAE,∠BDA=∠AEC=∠BAC,直线m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F,若BC=2CF,△ABC的面积是12,求△ABD与△CEF的面积之和.【答案】(1)证明:∵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解:结论DE=BD+CE成立;理由如下:∵∠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3)解:∵∠BAD>∠CAE,∠BDA=∠AEC=∠BAC,∴∠CAE=∠ABD,在△ABD和△CEA中,∴△ABD≌△CEA(AAS),∴S△ABD=S△CEA,设△ABC的底边BC上的高为h,则△ACF的底边CF上的高为h,∴S△ABC= BC•h=12,S△ACF= CF•h,∵BC=2CF,∴S△ACF=6,∵S△ACF=S△CEF+S△CEA=S△CEF+S△ABD=6,∴△ABD与△CEF的面积之和为6.【解析】【分析】(1)根据BD⊥直线m,CE⊥直线m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由AAS证得△ADB≌△CEA,则AE=BD,AD=CE,即可得出结论;(2)由∠BDA=∠BAC=α,则∠DBA+∠BAD=∠BAD+∠CAE=180°-α,得出∠CAE=∠ABD,由AAS证得△ADB≌△CEA即可得出答案;(3)由∠BAD>∠CAE,∠BDA=∠AEC=∠BAC,∴∠CAE=∠ABD,得出∠CAE=∠ABD,由AAS证得△ADB≌△CEA,得出S△ABD=S△CEA,再由不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的比,得出S△ACF即可得出结果.2.将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平面内,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1)如图①,若∠AOB=155°,求∠AOD、∠BOC、∠DOC的度数.(2)如图①,你发现∠AOD与∠BOC的大小有何关系?∠AOB与∠DOC有何关系?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3)如图②,当△AOC与△BOD没有重合部分时,(2)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而同理:∴∴(2)解:∠AOD与∠BOC的大小关系为:∠AOB与∠DOC存在的数量关系为:(3)解: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又∵∴【解析】【分析】(1)先计算出再根据(2)根据(1)中得出的度数直接写出结论即可.(3)根据即可得到利用周角定义得∠AOB+∠COD+∠AOC+∠BOD=360°,而∠AOC=∠BOD=90°,即可得到∠AOB+∠DOC=180°.3.数轴上A, B, C, D四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1, 3, -5, -8(1)计算以下各点之间的距离:①A、B两点, ②B、C两点,③C、D两点,(2)若点M、N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m、n,求M、N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1)AB=3-1=2;BC=3-(-5)=8;CD=-5-(-8)=-5+8=3.(2)MN=【解析】【分析】(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数值较大的数减去数值较小的数,据此计算即可;(2)因为m、n的大小未知,则M、N两点间的距离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之差的绝对值.4.已知如图,∠COD=90°,直线AB与OC交于点B,与OD交于点A,射线OE与射线AF交于点G.(1)若OE平分∠BOA,AF平分∠BAD,∠OBA=42°,则∠OGA=________;(2)若∠GOA= ∠BOA,∠GAD= ∠BAD,∠OBA=42°,则∠OGA=________;(3)将(2)中的“∠OBA=42°”改为“∠OBA= ”,其它条件不变,求∠OGA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4)若OE将∠BOA分成1︰2两部分,AF平分∠BAD,∠ABO= (30°< α <90°),求∠OGA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21°(2)14°(3)解:∵∠BOA=90°,∠OBA=α,∴∠BAD=∠BOA+∠ABO=90°+α,∵∠BOA=90°,∠GOA= ∠BOA,∠GAD= ∠BAD∴∠GAD=30°+ α,∠EOA=30°,∴∠OGA=∠GAD−∠EOA= α.(4)解:当∠EOD:∠COE=1:2时,∴∠EOD=30°,∵∠BAD=∠ABO+∠BOA=α+90°,∵AF平分∠BAD,∴∠FAD= ∠BAD,∵∠FAD=∠EOD+∠OGA,∴2×30°+2∠OGA=α+90°,∴∠OGA= α+15°;当∠EOD:∠COE=2:1时,则∠EOD=60°,同理得到∠OGA= α−15°,即∠OGA的度数为α+15°或α−15°.【解析】解:(1)∵∠BOA=90°,∠OBA=42°,∴∠BAD=∠BOA+∠ABO=132°,∵AF平分∠BAD,OE平分∠BOA,∠BOA=90°,∴∠GAD= ∠BAD=66°,∠EOA= ∠BOA=45°,∴∠OGA=∠GAD−∠EOA=66°−45°=21°;故答案为21°;⑵∵∠BOA=90°,∠OBA=42°,∴∠BAD=∠BOA+∠ABO=132°,∵∠BOA=90°,∠GOA= ∠BOA,∠GAD= ∠BAD,∴∠GAD=44°,∠EOA=30°,∴∠OGA=∠GAD−∠EOA=44°−30°=14°;故答案为14°;【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3)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4)讨论:当∠EOD:∠COE=1:2时,利用∠BAD=∠ABO+∠BOA=α+90°,∠FAD=∠EOD+∠OGA得到2×30°+2∠OGA=α+90°,则∠OGA= α+15°;当∠EOD:∠COE=2:1时,则∠EOD=60°,同理得∠OGA= α-15°. 5.如图(1)如图1,AB∥CD,∠AEP=40°,∠PFD=130°。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经典复习题(含解析)

上海复旦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经典复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OB =12∠BOD ,OC 平分∠AOD ,下列四个等式中正确的是( )①∠BOC =13∠AOB ;②∠DOC =2∠BOC ;③∠COB =12∠BOA ;④∠COD =3∠CO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 、B 、C ,已知AB =10cm ,BC =4cm .D 是AC 的中点,M 是AB 的中点,那么MD =( )cmA .4B .3C .2D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 .n 棱柱有n 个面,n 个顶点C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4.平面上有三个点A ,B ,C ,如果8AB =,5AC =,3BC =,则( ). A .点C 在线段AB 上B .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C .点C 在直线AB 外D .不能确定5.下面的几何图形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其中主视图和左视图相同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90AOB ∠=︒,AOC ∠为AOB ∠外的一个锐角,且40AOC ∠=︒,射线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则MON ∠的度数为( ).A .45︒B .65︒C .50︒D .25︒7.已知线段8AB =,在线段AB 上取点C ,使得:1:3AC CB =,延长CA 至点D ,使得2AD AC =,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则线段ED 的长度为( ).A .5B .9C .10D .16 8.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B .m +nC .2m ﹣nD .2m +n9.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你认为是俯视效果图的是( )A .B .C .D . 10.如图,甲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70°方向走到点B ,乙从点A 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点C ,则∠BAC 的度数是( )A .85°B .105°C .125°D .160°11.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12.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25BC A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34DA AB =,则线段AD 是线段CB 的____倍 A .98 B .89 C .32 D .2313.已知线段AB=8cm ,在直线AB 上画BC ,使BC=2cm ,则线段AC 的长度是( ) A .6cm B .10cm C .4cm 或10cm D .6cm 或10cm 1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他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为( )A .1,-2,0B .0,-2,1C .-2,0,1D .-2,1,0 1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能截出如图所示的四种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 .圆柱B .圆锥C .长方体D .球二、填空题16.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它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为_____.17.木工师傅在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料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个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18.已知,如图,点M ,N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且9MN =,线段1143BD AB CD ==,则线段BD 的长为________.19.用一个平面分别截棱柱、圆锥,都能截出的一个图形是________.20.36.275︒=_____度______分______秒.21.按照图填空:(1)图中以点0为端点的射线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 (2)图中以点B 为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分别是____________.(3)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分别是_____________.22.如图,用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做了一套七巧板,拼成如图所示的一幅图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 2.23.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柱体的有______个.24.如图,C 岛在A 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 岛的北偏西45°方向,则从C 岛看A 、B 两岛的视角∠ACB =_______.2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15AOB ∠=︒,75AOC ∠=︒,那么BOC ∠=_______. 26.已知线段MN=16cm ,点P 为任意一点,那么线段MP 与NP 和的最小值是_____cm .三、解答题27.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 ,B ,C ,其中2AB =,1BC =,如图所示,设点A ,B ,C 所对应数的和是p .(1)若以B 为原点,写出点A ,C 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 的值;若以C 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 在图中数轴上点C 的右边,且28CO =,求p .2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AOE=90°.(1)如图1,若OC 平分∠AOE,求∠AOD 的度数;(2)如图2,若∠BOC=4∠FOB,且OE平分∠FOC,求∠EOF的度数.29.(1)如图,AC=DB,请你写出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2)在一直道边植树8棵,若相邻两树之间距离均为1.5m,则首尾两颗大树之间的距离是_____.30.如图是由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堆成的,平放于桌面上。

上海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海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点不在同一条直线, .(1)求证: .(2)如图②,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试探究与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在(2)的前提下,且有,直线交于点,,请直接写出 ________.【答案】(1)证明:过点C作,则,∵∴∴(2)解:过点Q作,则,∵,∴∵分别为的平分线所在直线∴∴∵∴(3):1:2:2【解析】【解答】解:(3)∵∴∴∵∴∵∴∴∴∴ .故答案为: .【分析】(1)过点C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2)过点Q作,则,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再结合(1)的结论即可得出答案;(3)由(2)的结论可得出,又因为,因此,联立即可求出两角的度数,再结合(1)的结论可得出的度数,再求答案即可.2.如图AB∥CD,点H在CD上,点E、F在AB上,点G在AB、CD之间,连接FG、GH、HE,HG⊥HE,垂足为H,FG⊥HG,垂足为G.(1)求证:∠EHC+∠GFE=180°.(2)如图2,HM平分∠CHG,交AB于点M,GK平分∠FGH,交HM于点K,求证:∠GHD=2∠EHM.(3)如图3,EP平分∠FEH,交HM于点N,交GK于点P,若∠BFG=50°,求∠NPK的度数. 【答案】(1)解:∵HG⊥HE,FG⊥HG∴FG∥EH,∴∠GFE+∠HEF=180°,∵AB∥CD∴∠BEH=∠CHE∴∠EHC+∠GFE=180°(2)解:设∠EHM=x,∵HG⊥HE,∴∠GHK=90°-x,∵MH平分∠CHG,∴∠EHC=90°-2x,∵AB∥CD∴∠HMB=90°-x,∴∠HMB=∠MHG=90°-x,∵AB∥CD,∴∠BMH+∠DHM=180°,即∠BMH+∠GHM+∠GHD =180°,∴90°-x+90°-x+∠GHD =180°,解得,∠GHD =2x,∴∠GHD=2∠EHM;(3)解:延长FG,GK,交CD于R,交HE于S,如图,∵AB∥CD,∠BFG=50°∴∠HRG=50°∵FG⊥HG,∴∠GHR=40°,∵HG⊥HE,∴∠EHG=90°,∴∠CHE=180°-90°-40°=50°,∵AB∥CD,∴∠FEH=∠CHE=50°,∵EP是∠HEF的平分线,∴∠SEP= ∠FEH=25°,∵GH平分∠HGF,∴∠HGS= ∠HGF=45°,∴∠HSG=45°,∵∠SEP+∠SPE=∠HSP=45°,∴∠EPS=20°,即∠NPK=20°.【解析】【分析】(1)根据HG⊥HE,FG⊥HG可证明FG∥EH,从而得∠GFE+∠HEF=180°,再根据AB∥CD可得∠BEH=∠CHE,进而可得结论;(2)设∠EHM=x,根据MH是∠CHG的平分线可得∠MHG=90°-x,∠EHC=90°-2x,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HMB=90°-x,从而得∠HMB=∠MHG,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BMH+∠DHM=180°,从而可得结论;(3)分别延长FG,GK,交CD于R,交HE于S,由AB∥CD得∠HRG=50°,由FG⊥HG得∠GHR=40°,由MH平分∠CHG得∠CHE=50°,由AB∥CD得∠MEH=∠CHE=50°,可得∠SEP=25°,最后由三角形的外角可得结论.3.如图①,△ABC中,BD平分∠ABC,且与△ABC的外角∠A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1)若,,求∠D的度数;(2)若把∠A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如图②,猜想∠D、∠M、∠N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BD平分∠ABC,∴∠CBD= ∠ABC= ×75°=37.5°,∵CD平分△ABC的外角,∴∠DCA= (180°-∠ACB)= (180°-45°)=67.5°,∴∠D=180°-∠DBC-∠DCB=180°-37.5°-67.5°-45°=30°.(2)解:猜想:∠ D = ( ∠ M + ∠ N − 180 ° ).∵∠M+∠N+∠CBM+∠NCB=360°,∴∠D=180°- ∠CBM-∠NCB- ∠NCE.=180°- (360°-∠NCB-∠M-∠N)- ∠NCB- ∠NCE.=180°-180°+ ∠NCB+ ∠M+ ∠N-∠NCB- ∠NCE.= ∠M+ ∠N- ∠NCB- ∠NCE= ,或写成【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C=37.5°,根据邻补角定义以及角平分线定义求得∠DCA的度数为67.5°,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的度数;(2)由四边形内角和与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4.已知如图,∠COD=90°,直线AB与OC交于点B,与OD交于点A,射线OE与射线AF交于点G.(1)若OE平分∠BOA,AF平分∠BAD,∠OBA=42°,则∠OGA=________;(2)若∠GOA= ∠BOA,∠GAD= ∠BAD,∠OBA=42°,则∠OGA=________;(3)将(2)中的“∠OBA=42°”改为“∠OBA= ”,其它条件不变,求∠OGA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4)若OE将∠BOA分成1︰2两部分,AF平分∠BAD,∠ABO= (30°< α <90°),求∠OGA的度数.(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21°(2)14°(3)解:∵∠BOA=90°,∠OBA=α,∴∠BAD=∠BOA+∠ABO=90°+α,∵∠BOA=90°,∠GOA= ∠BOA,∠GAD= ∠BAD ∴∠GAD=30°+ α,∠EOA=30°,∴∠OGA=∠GAD−∠EOA= α.(4)解:当∠EOD:∠COE=1:2时,∴∠EOD=30°,∵∠BAD=∠ABO+∠BOA=α+90°,∵AF平分∠BAD,∴∠FAD= ∠BAD,∵∠FAD=∠EOD+∠OGA,∴2×30°+2∠OGA=α+90°,∴∠OGA= α+15°;当∠EOD:∠COE=2:1时,则∠EOD=60°,同理得到∠OGA= α−15°,即∠OGA的度数为α+15°或α−15°.【解析】解:(1)∵∠BOA=90°,∠OBA=42°,∴∠BAD=∠BOA+∠ABO=132°,∵AF平分∠BAD,OE平分∠BOA,∠BOA=90°,∴∠GAD= ∠BAD=66°,∠EOA= ∠BOA=45°,∴∠OGA=∠GAD−∠EOA=66°−45°=21°;故答案为21°;⑵∵∠BOA=90°,∠OBA=42°,∴∠BAD=∠BOA+∠ABO=132°,∵∠BOA=90°,∠GOA= ∠BOA,∠GAD= ∠BAD,∴∠GAD=44°,∠EOA=30°,∴∠OGA=∠GAD−∠EOA=44°−30°=14°;故答案为14°;【分析】(1)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3)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AD,求出∠GOA和∠GA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即可;(4)讨论:当∠EOD:∠COE=1:2时,利用∠BAD=∠ABO+∠BOA=α+90°,∠FAD=∠EOD+∠OGA得到2×30°+2∠OGA=α+90°,则∠OGA= α+15°;当∠EOD:∠COE=2:1时,则∠EOD=60°,同理得∠OGA= α-15°. 5.已知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BED =∠ABE +∠EDC.(1)如图1,求证:AB//CD;(2)如图2,若∠ABE=3∠ABF,且∠BFD=30°时,试求的值;(3)如图3,若H是直线CD上一动点(不与D重合),BI平分∠HBD,画出图形,并探究出∠EBI与∠BHD的数量关系.【答案】(1)证明:∵∠BED =∠ABE +∠EDC,∠EBD+∠BED+∠BDE=180°,∴∠ABD+∠BDC=180°,∴AB∥CD(2)解:∵BE平分∠ABD,DE平分∠BDC,∴∠ABE=∠EBD,∠EDC=∠EDB.∵∠ABD+∠BDC=180°,∴∠BED=∠ABE+∠EDC=90°.设∠ABF=α,则∠ABE=3α.如图,过F作FG∥AB,则有:∠ABF+∠CDF=∠BFD,∴∠CDF=30°-α.过E作EH∥AB,则有:∠ABE+∠CDE=∠BED,∴∠CDE=90°-3α,∴∠FDE=60°-2α,∴.(3)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H在点D的左边时,如图3.设∠HBI=∠DBI=x,∠EBH=y,则∠EBD=2x+y,∴∠ABE=∠EBD=2x+y.∵AB∥CD,∴∠BHD=∠ABH=2x+y+y=2(x+y)=2∠EBI;②当H在点D右边时,如图4.设∠HBI=∠DBI=x,∠EBD=y,则∠EBI=x+y,∴∠ABH=2x+2y.∵AB∥CD,∴∠ABH+∠BHD=180°,∴2x+2y+∠BHD=180°,∴∠BHD+2∠EBI=180°.综上所述:∠BHD=2∠EBI或∠BHD+2∠EBI=180°【解析】【分析】(1)由∠BED =∠ABE +∠EDC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ABD+∠BDC=180°,再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结论;(2)由角平分线定义和∠ABD+∠BDC=180°,得到∠BED=∠ABE+∠EDC=90°.设∠ABF=α,则∠ABE=3α,过F作FG∥AB,则有∠ABF+∠CDF=∠BFD,得到∠CDF=30°-α.过E作EH∥AB,同理可得:∠CDE=90°-3α,根据角的和差得到∠FDE=60°-2α,即可得到结论;(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H在点D的左边时,②当H在点D右边时.6.以直线AB上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BOC=60°,将直角△DOE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1)如图1,若直角△DOE的边OD放在射线OB上,则∠COE=________;(2)如图2,将直角△DOE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OE平分∠AOC,说明OD所在射线是∠BOC的平分线;(3)如图3,将直角△DOE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COD= ∠AOE.求∠BOD的度数.【答案】(1)30(2)解:∵OE平分∠AOC,∴∠COE=∠AOE= ∠COA,∵∠EOD=90°,∴∠AOE+∠DOB=90°,∠COE+∠COD=90°,∴∠COD=∠DOB,∴OD所在射线是∠BOC的平分线(3)解:设∠COD=x°,则∠AOE=5x°,∵∠DOE=90°,∠BOC=60°,∴6x=30或5x+90﹣x=120,∴x=5或7.5,即∠COD=65°或37.5°,∴∠BOD=65°或52.5°【解析】【解答】(1)∵∠BOE=∠COE+∠COB=90°,又∵∠COB=60°,∴∠COE=∠BOE-∠COB=30°,故答案为30;【分析】(1)根据图形得出∠COE=∠BOE-∠COB,代入求出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E=∠AOE= ∠COA,再根据∠AOE+∠DOB=90°,∠COE+∠COD=90°,可得∠COD=∠DOB,从而问题得证;(3)设∠COD=x°,则∠AOE=5x°,根据题意则可得6x=30或5x+90﹣x=120,解方程即可得.7.(1)如图,已知C为线段AB上的一点,AC=60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①若BC=20cm,则MN=________cm;②若BC=acm,则MN=________cm.(2)如图,射线OC在∠AOB的内部,∠AOC=60°,OM平分∠AOB,射线ON在∠BOC 内,且∠MON=30°,则ON平分∠BOC吗?并说明理由.【答案】(1)30;30(2)解:平分理由:∵OM分别平分∠AOB,∴∠BOM= ∠AOB= (∠AOC+∠BOC)=30°+ ∠BOC.又∵∠BOM=∠MON+∠BON=30°+∠BON,∴∠BON= ∠BOC.∴ON平分∠BOC.【解析】【解答】解:(1)①∵BC=20,N为BC中点,∴BN= BC=10.又∵M为AB中点,∴MB= AB=40.∴MN=MB-BN=40-10=30.故答案为30;②当BC=a时,AB=60+a,BN= a,MB= AB=30+ a,∴MN=MB-BN=30.故答案为30;【分析】(1)①由已知得到AB=80,根据线段中点求出MB和BN的值,计算MB-BN即可得结果;②分别用a表示出BN、MB,根据MN=MB-BN计算即可;(2)根据OM分别平分∠AOB,用∠BOC表示出∠BOM,再用∠BON表示出∠BOM,两个式子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8.如图1所示,AB∥CD,E为直线CD下方一点,BF平分∠ABE.(1)求证:∠ABE+∠C﹣∠E=180°.(2)如图2,EG平分∠BEC,过点B作BH∥GE,求∠FBH与∠C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CN平分∠ECD,若BF的反向延长线和CN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M,且∠E+∠M=130°,请直接写出∠E的度数.【答案】(1)证明:如图1,过点E作∴∵∴∴∴;(2)解:∵BF、EG分别平分、∴设∵∴∴由(1)知,即∴;(3)解:∵CN、BF分别平分、∴设由(1)知:即如图3,过M作则∴∴∴ .【解析】【分析】(1)过点E作,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进而得出答案;(2)设,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由(1)知,即可得出答案;(3)设,由(1)知,过M 作,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求出,即可得出答案.9.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OE⊥CD,如图.(1)过点O作直线MN⊥AB;(2)若点F是(1)中所画直线MN上任意一点(O点除外),且∠AOC=35°,求∠EOF的度数;(3)若∠BOD:∠DOA=1:5,求∠AOE的度数.【答案】(1)解:如图,MN为所求(2)解:若F在射线OM上,∵MN⊥AB,OE⊥CD,∴∠AOC+∠COM=90°,∠EOF+∠COM=90°,则∠EOF=∠AOC=35°;若F'在射线ON上,∵MN⊥AB,OE⊥CD,∴∠DON=∠COM=90°-∠AOC=55°,∠EOD=90°则∠EOF'=∠DOE+∠DON=145°;综上所述,∠EOF的度数为35°或145°;(3)解:∵∠BOD:∠DOA=1:5∴∠BOD:∠BOC=1:5,∴∠BOD=∠COD=30°,∴∠AOC=30°,又∵EO⊥CD,∴∠COE=90°,∴∠AOE=90°+30°=120°.【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即可作图;(2)分F在射线OM上和在射线ON 上分别进行求解即可;(3)依据平角的定义以及垂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OE的度数.10.如图①,点为直线上一点,过点作射线,使,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处,一边在射线上,另一边在直线的上方.(1)在图①中, ________度;(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在的内部,如图②,若,求的度数;(3)将图①中的三角板绕点以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当直线恰好平分锐角时,旋转的时间是________秒.(直接写出结果)【答案】(1)30(2)解:设∠BON=α,∵∠BOC=60°,∴∠NOC=60°-α,∵∠MON=90°,∴∠MOC=∠MON-∠NOC=90°-60°+α=30°+α,∠MOA=180°-∠MON-∠BON=180°-90°-α=90°-α,∵∠NOC= ∠MOA,∴60°-α= (90°-α),解得:α=54°,即∠BON=54°;(3)3或21【解析】【解答】(1)∵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B 上,另一边OM在直线AB的上方,∴∠MON=90°,∴∠COM=∠MON-∠BOC=90°-60°=30°,(3)∵直线ON平分∠BOC,∠BOC=60°,∴∠BON=30°或∠BON=210°,∵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10°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直线ON平分∠BOC时,旋转的时间是3或21秒,故答案为:3或21.【分析】(1)由题意得出∠MON=90°,得出∠COM=∠MON-∠BOC=90°-60°=30°;(2)设∠BON=α,则∠NOC=60°-α,∠MOC=∠MON-∠NOC=90°-60°+α=30°+α,∠MOA=180°-∠MON-∠BON=180°-90°-α=90°-α,由题意得出60°-α= (90°-α),解得α=54°即可;(3)求出∠BON=30°或∠BON=210°,即可得出答案.11.(探索新知)如图1,点C将线段AB分成AC和BC两部分,若BC=πAC,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圆周率点,线段AC、BC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1)若AC=3,则AB=________;(2)若点D也是图1中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不同于C点),则AC________DB;(3)(深入研究)如图2,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地滚动1周,该点到达点C的位置.若点M、N均为线段OC的圆周率点,求线段MN的长度.(4)图2中,若点D在射线OC上,且线段CD与以O、C、D中某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请直接写出点D所表示的数.【答案】(1)3π+3(2)=(3)解:由题意可知,C点表示的数是π+1,M、N均为线段OC的圆周率点,不妨设M点离O点近,且OM=x,x+πx=π+1,解得x=1,∴MN=π+1-1-1=π-1(4)解:设点D表示的数为x,如图3,若CD=πOD,则π+1-x=πx,解得x=1;如图4,若OD=πCD,则x=π(π+1-x),解得x=π;如图5,若OC=πCD,则π+1=π(x-π-1),解得x=π+ +2;如图6,若CD=πOC,则x-(π+1)=π(π+1),解得x=π2+2π+1;综上,D点所表示的数是1、π、π+ +2、π2+2π+1【解析】【解答】(1)解:∵AC=3,BC=πAC,∴BC=3π,∴AB=AC+BC=3π+3( 2 )解:∵点D、C都是线段AB的圆周率点且不重合,∴BC=πAC,AD=πBD,∴设AC=x,BD=y,则BC=πx,AD=πy,∵AB=AC+BC=AD+BD,∴x+πx=y+πy,∴x=y∴AC=BD【分析】(1)根据线段之间的关系代入解答即可;(2)根据线段的大小比较即可;(3)由题意可知,C点表示的数是π+1,设M点离O点近,且OM=x,根据长度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得x,进一步得到线段MN的长度.12.如图1,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O点作射线OC,使∠AOC=5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感知:如图①,∠ACD为△ABC的外角,易得∠ACD=∠A+∠B(不需证明) ;(1)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DC中,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应用:如图③,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B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 恰好经过点B、C,若∠A=50°,则∠ABX+∠ACX=________度;(直接填答案,不需证明) (3)拓展:如图④,BE平分∠ABD,CE平分∠ACD,若∠BAC=100°,∠BDC=150°,则∠BEC=________度. (直接填答案,不需证明)【答案】(1)解:如图5,连接AD并延长至点F.∵∠BDF为△ABD的外角,∴∠BDF=∠BAD+∠B,同理可得∠CDF=∠CAD+∠C,∴∠BDF+∠CDF=∠BAD+∠B+∠CAD+∠C,即∠BDC=∠BAC+∠B+∠C;(2)40°(3)125°【解析】【解答】解:(2)由题意可得∠BXC=90°,由(1)中结论可得∠BXC=∠A+∠ABX+∠ACX,∵∠A=50°,∴∠ABX+∠ACX=90°-50°=40°;(3)如图6,∵∠A=100°,∠BDC=150°,∠BDC=∠A+∠ABD+∠ACD,∴∠ABD+∠ACD=150°-100°=50°,∵BE平分∠ABD,CE平分∠ACD,∴∠ABE+∠ACE= (∠ABD+∠ACD)=25°,又∵∠BEC=∠A+∠ABE+∠ACE,∴∠BEC=100°+25°=125°.【分析】(1)如图5,连接AD并延长至F,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分析证明即可得到∠BDC=∠BAC+∠B+∠C;(2)由题意可知∠BXC=90°,结合∠A=50°和(1)中所得结论即可得到∠ABX+∠ACX=90°-50°=40°;(3)如图6,利用(1)中所得结论结合已知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问题情境1:如图1,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右侧,探究∠B,∠P,∠D之间的关系?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问题情境2如图3,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左侧,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问题迁移:请合理的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已知AB∥CD,∠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1)如图4,若∠E=80°,求∠BFD的度数;(2)如图5中,∠ABM= ∠ABF,∠CDM= ∠CDF,写出∠M与∠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M= ∠ABF,∠CDM= ∠CDF,设∠E=m°,用含有n,m°的代数式直接写出∠M=________.【答案】(1)解:根据问题情境2,可得出∠BFD=∠AEF+∠CDF∵,∠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AEF=∠FBE,∠CDF=∠FDE∴∠FBE+∠FDE=∠BFD∵∠E+∠BFD+∠FBE+∠FDE=360°∴80°+∠BFD+∠BFD=360°∴∠BFD=140°(2)结论为:6∠M+∠E=360°证明:∵∠ABM= ∠ABF,∠CDM= ∠CDF∴∠ABF=3∠ABM,∠CDF=3∠CDM∵∠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ABE=6∠ABM,∠CDE=6∠CDM∵∠ABE+∠CDE+∠E=360°∴6(∠ABM+∠CDM)+∠E=360°∵∠M=∠ABM+∠CDM∴6∠M+∠E=360°(3)证明:根据(2)的结论可知2n∠ABM+2n∠CDM+∠E=360°2n(∠ABM+∠CDME)+∠E=360°∵∠M=∠ABM+∠CDM∴2n∠M+m°=360°∴∠M=【解析】问题情境1: 图1中∠B,∠P,∠D之间关系是:∠P+∠B+∠D=360°,问题情境2:图3中∠B,∠P,∠D之间关系是:∠P=∠B+∠D;【分析】问题情境1和2 过点P作EP∥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1)利用问题情境2的结论,可得出∠BFD=∠AEF+∠CD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EF=∠FBE,∠CDF=∠FDE,再证明∠E+∠BFD+∠FBE+∠FDE=360°,就可建立方程80°+∠BFD+∠BFD=360°,解方程求出∠BFD的度数即可。

(2)根据已知可得出∠ABF=3∠ABM,∠CDF=3∠CD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E=6∠ABM,∠CDE=6∠CDM,然后根据问题情境1的结论∠ABE+∠CDE+∠E=360°,可推出6(∠ABM+∠CDM)+∠E=360°,变形即可证得结论。

(3)根据已知得出2n∠ABM+2n∠CDM+∠E=360°,再根据∠M=∠ABM+∠CDM,代入变形即可得出结论。

3.如图①,△ABC中,BD平分∠ABC,且与△ABC的外角∠AC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1)若,,求∠D的度数;(2)若把∠A截去,得到四边形MNCB,如图②,猜想∠D、∠M、∠N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BD平分∠ABC,∴∠CBD= ∠ABC= ×75°=37.5°,∵CD平分△ABC的外角,∴∠DCA= (180°-∠ACB)= (180°-45°)=67.5°,∴∠D=180°-∠DBC-∠DCB=180°-37.5°-67.5°-45°=30°.(2)解:猜想:∠ D = ( ∠ M + ∠ N − 180 ° ).∵∠M+∠N+∠CBM+∠NCB=360°,∴∠D=180°- ∠CBM-∠NCB- ∠NCE.=180°- (360°-∠NCB-∠M-∠N)- ∠NCB- ∠NCE.=180°-180°+ ∠NCB+ ∠M+ ∠N-∠NCB- ∠NCE.= ∠M+ ∠N- ∠NCB- ∠NCE= ,或写成【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BC=37.5°,根据邻补角定义以及角平分线定义求得∠DCA的度数为67.5°,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D的度数;(2)由四边形内角和与角平分线性质即可求解.4.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1)问运动多少时BC=8(单位长度)?(2)当运动到BC=8(单位长度)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__;(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 =3,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①当点B在点C的左边时,由题意得:6t+8+2t=24解得:t=2(秒);②当点B在点C的右边时,由题意得:6t﹣8+2t=24解得:t=4(秒)(2)解:4或16(3)解:存在关系式 =3.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t=3时,点B和点C重合,点P在线段AB上,0<PC≤2,且BD=CD=4,AP+3PC=AB+2PC=2+2PC,当PC=1时,BD=AP+3PC,即 =3;2)当3<t<时,点C在点A和点B之间,0<PC<2,①点P在线段AC上时,BD=CD﹣BC=4﹣BC,AP+3PC=AC+2PC=AB﹣BC+2PC=2﹣BC+2PC,当PC=1时,有BD=AP+3PC,即 =3;点P在线段BC上时,BD=CD﹣BC=4﹣BC,AP+3PC=AC+4PC=AB﹣BC+4PC=2﹣BC+4PC,当PC= 时,有BD=AP+3PC,即 =3;3°当t= 时,点A与点C重合,0<PC≤2,BD=CD﹣AB=2,AP+3PC=4PC,当PC= 时,有BD=AP+3PC,即 =3;4°当<t 时,0<PC<4,BD=CD﹣BC=4﹣BC,AP+3PC=AB﹣BC+4PC=2﹣BC+4PC,PC= 时,有BD=AP+3PC,即 =3.∵P在C点左侧或右侧,∴PD的长有3种可能,即5或3.5【解析】【解答】解:(2)当运动2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4;当运动4秒时,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6.【分析】(1)设运动t秒时,BC=8(单位长度),然后分点B在点C的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由(1)中求出的运动时间即可求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3)随着点B的运动,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点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时的情况.5.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EP与CD交于点G,点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结PH,在GH上取一点K,使得∠PKG=2∠HPK,过点P 作PQ平分∠EPK交EF于点Q,问∠HPQ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温馨提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答案】(1)解:如图,∵∠1和∠2互补,∠2和∠3互补,∴∠1=∠3∴AB∥CD(2)解:如图,由(1)得AB∥CD,∴∠BEF+∠EFD=180°又∵∠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FEP+∠EFP= (∠BEF+∠EFD)=90°,∴∠EPF=90°,即EG⊥PF∵GH⊥EG,∴PF∥GH.(3)解:∠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EG⊥HG,∴∠KGP=90°∴∠EPK=180°-∠4=180°-(180-∠3-∠KGP)=90°+∠3∵∠3=2∠6,∴∠EPK=90°+2∠6∵PQ平分∠EPK,∴∠QPK= ∠EPK=45°+∠6∴∠HPQ=∠QPK-∠6=45°∴∠HPQ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一直是45°【解析】【分析】(1)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可证得∠2与∠3互补,再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证得∠1=∠3,然后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得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