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观后感

合集下载

《悲情城市》电影影评

《悲情城市》电影影评

《悲情城市》电影影评第一次了解到《悲情城市》这部电影,是在图书馆的电影系列书架上,看到了贾樟柯导演的那本墨绿色的书,书中有一部分章节提到了侯孝贤导演和他的这部作品。

影片的开头,在一座昏暗的屋内,林家长子林文雄略显焦虑地抽着烟,不时望向屋内即将生产的妻子,广播里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声音断断续续。

男人卷起吊灯上的挡布,室内亮起一圈暗黄的光晕,孩子降生,取名林光明。

随着日本投降,台湾光复,战后经济萧条,政权更迭带来的社会秩序混乱,在人心尚飘零如浮萍不知归属何处时,被灰暗与迷雾笼罩的基隆,林姓一家的生活也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下逐渐走向分崩离析,最终走向悲剧,成为一个充满茫然惶恐和未知苦难的时代缩影。

知识分子们围坐在酒桌旁,讨论着时局,感叹着命运,高唱着《流亡三部曲》,而一旁 8 岁便失去听力的林文清却显得茫然无措,游离在外。

他索性和宽美讨论着音乐,通过纸笔交流,在心中倾诉着自己的话语。

他的静默与温和,以及他与宽美之间心心相惜的感情,为这个充满悲悯与灰暗的故事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光亮。

宽美旁白的娓娓道来,以及文清笔墨交流时画面上如黑白画卷般充满诗意的字迹,成为了这个冰冷残酷现实里仅存的一丝浪漫。

然而,接连不断的事件最终还是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彻底摧毁。

树欲静而风不止,林文森因战事远走南洋,自此生死未卜;林文雄在战后时局动荡、多种势力斡旋中,心系家族、主持大局,却不幸被卷入是非,最终倒在了对手的枪下;林文良走私毒品,在狱中饱受折磨,最终精神失常,不省人事;而始终处于边缘、品行温良、不问世事的文清,也因与进步人士的关系而身陷囹圄,遭遇不测。

曾经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的大家族,如今只剩下宽美、阿谦与远方的阿雪,在书信间残存着些许温暖。

无论是林家的老老小小,还是影片中未曾着墨的这座悲情城市里的芸芸众生,在这段历史中,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影片中对各种事件和人物冲突的画面处理,台词极少。

例如,文清第一次被抓到监狱时,即将被提审的狱友默默整理着衣裳,互相道别;林文雄在赌坊与黑帮发生冲突被枪杀;最后宽荣被补等场景,我们只能听到枪声、打斗声,甚至铁门碰撞的声音。

《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
在⽹上下载的《悲情城市》很长时间了,今天中午终于看了。

我喜欢侯孝贤的电影,虽然此前只看过《冬冬的假期》和《风柜来的⼈》,但那种毫不做作的乡⼟质朴还是令我感动,这是我在⼤陆电影中看不到的。

⼤陆的⽚⼦,像中学⽣写作⽂,总有种端着架⼉的感觉,必须有个主题意象啊象征什么的,搞着搞着就不⾃然了。

只有侯孝贤的电影敢于那么⼟得掉渣,⼜在穿透⼀切的乡⼟中讲述那么实在的⼈⽣。

那是⽇据时代结束后到国民党正式统治之间发⽣的林家四兄弟的故事。

⽼⼆区南洋杳⽆⾳讯,⽼三回来后精神失常,治好后⼜掺和⾮法⽣意,被殴打逮捕,好容易托⼈放出来,⼜失常了。

⽼四⽂清聪明英俊,可惜⼋岁起就失聪,成了哑巴,长⼤后作了摄影师。

⽼⼤林⽂雄在当地有点势⼒,为⼈仗义粗鲁。

故事讲了这⼀家动荡的⽣活,⽼⼤在⽕拼中被打死,⽼四因为⼀直在帮助地下组织,最后被抓⾛,⼤概是被杀掉了。

侯孝贤的电影总显得有点头绪多,没重点似的。

但⽣活不就是这样吗,⽆奈,凄凉,⼜有淡淡的温情,再苦再难也让⼈不忍放⼿。

⽼四是梁朝伟演的,是我看到他演得最好的⾓⾊。

那时候他应该还年轻,微笑很温暖,很纯真,不像后来的电影,包括《花样年华》,帅也帅,酷也酷,优雅也优雅,只是没有温度。

可见好的演员绝对离不开好的导演。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电影《悲情城市》是一部扣人心弦的作品,它以其深度和内涵深深地触动了我。

导演在电影中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精心构建的剧情,展现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脆弱和痛苦,让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影片以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为背景,通过几个平凡人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残酷。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悲伤和遗憾,他们在这个城市中追寻着爱情、亲情和友情,却常常被现实的残酷所击溃。

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这些人物的内心痛苦和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不禁为他们的遭遇而心生悲痛。

影片的美学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运用了黑白的画面和明暗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这种黑白的色彩搭配不仅让影片更加贴近现实,还增强了观众对情感的共鸣。

而明暗的对比则更加凸显了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整个影片的画面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现代都市中的冷漠和无情。

影片中的音乐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因素。

配乐充满了悲伤和忧伤的情绪,与画面相得益彰。

每一次音乐的出现都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音乐不仅是影片的点睛之笔,更是观众情感共鸣的桥梁。

在剧情上,导演通过交织的故事线展现了现代都市中人们的孤独和迷茫。

每个人物都在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但却常常被现实的残酷所击垮。

他们在这个城市中迷失了自己,无法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讲述着这个故事,让观众对现代都市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影片中的演员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通过出色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痛苦和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演技让我不禁为他们的遭遇而心生同情,更加投入到影片的情节中。

总的来说,电影《悲情城市》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它通过细腻的画面、精心构建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展现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脆弱和痛苦。

影片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思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问题。

《悲情城》读后感

《悲情城》读后感

《悲情城》读后感《悲情城》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社会的残酷现实,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

小说以一个小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悲惨遭遇,通过这个人物的经历,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正。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不幸和挫折,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他被社会所辜负,被亲人所背叛,被命运所捉弄。

在这个充满阴暗的世界里,他似乎找不到一丝希望和出路。

他的悲情让人心痛,让人感到无力和绝望。

通过这个主人公的故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有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人为了逃避责任不择手段。

人性的黑暗面在这个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人不禁感到恐惧和厌恶。

但是,小说并不只是描绘了人性的黑暗面和社会的残酷现实,它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温暖。

在主人公的遭遇中,我们也看到了友情的力量和爱情的伟大。

在这个充满痛苦和苦难的世界里,友情和爱情成为了人们的支撑和慰藉,让人感到温暖和希望。

通过《悲情城》这部小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还可以看到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温暖。

这部小说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和爱情的珍贵和可贵。

总的来说,读完《悲情城》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也让我感受到了友情和爱情的珍贵和可贵。

希望大家也能读完这部小说,感受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深刻启示。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悲情城市》中的台湾,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台湾,至少,不是我想象中的台湾。

影片中包含了日本投降、二二八事件、国民党退守台湾等与台湾人民深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将一个地方大家族的兴衰事迹挥洒成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客观而真切地还原了当时的台湾。

历史——无所谓好的还是坏的,带给台湾人民的是一样的悲情全片在多线叙事、众多人物关系的网脉中,不带乖张暴戾地诉说着历史。

而那些逝去的历史,是不能被解读,只能被经历的。

1945年的台湾,被日本占据五十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历史上的台湾曾一度被荷兰占据,但真正对台湾后世造成根本影响的还是日本占领的五十年,日据时代的印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日本的痕迹深深地刻在了台湾的历史之中,也深深地刻在了几代台湾人的身体里。

这段历史直接影响了台湾人的价值观和种群观,因此和大陆即唇齿相依又存在难以释怀的隔阂,《悲情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日本风物以及操着日语的台湾人,这一切都无不在安静而醒目地告诉人们这段无法回避的历史。

电影在忧伤哀怨音乐中开场,寂寥空阔的景色,遥远模糊的人物活动,贯穿始终的空镜头和长镜头,如冷眼旁观一样审视着这座孤岛以及岛上无所适从的民众。

老大文雄周旋于各种黑道势力,老二被日军征召下落不明,老三文良因给日军做过翻译而遭遇身份难堪,老四文清则有激进思想但又不幸聋哑,兄弟四人无一不有尴尬,无论其行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当时台湾社会的一个时代群像缩影。

山村是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处景色,那是文清和宽美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山里的景色很美,很清新,似乎是悲情城市里唯一可以呼吸到自然的空气。

宽美在那里做护士,接待朋友,记日记......可是故事发展,连这里也逃不了悲情的命运,“2.28事件”爆发,大批的伤员被送到医院,到处都是血,悲伤笼罩了一切。

悲情上演到极致,生活仍然要好好过。

这被宣传成坚强,其实不是,生活就应该这样。

林家遭受了一个有一个悲剧,但一家人总是要在一起吃饭,聊天,生活仍得继续。

《悲情城市》影评、剧情介绍(中国台湾电影)

《悲情城市》影评、剧情介绍(中国台湾电影)

《悲情城市》影评、剧情介绍(中国台湾电影)[ 作者:佚名转贴自:网络更新时间:2010年8月28日]《悲情城市》影评侯孝贤导演在1989年的电影作品《悲情城市》,以二二八事件作为背景,且取名作“悲情”,然却不见激烈愤怒的指责亦没有荒谬的剧情出现。

一切故事发展只是建构在一个家庭的生活之上,真正地以“人民”为出发基准点,诉说在这样的一个动荡环境下,人民如何求得生存。

而这“悲情”与其说是人民自怨自艾地沉溺在困苦中,倒不如认为是人民对于大环境感到无助无奈,进而被迫自立自强找出一条生存的道路来,如此产生的坚强性格。

电影一开始便是一连串的日文广播,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终于脱离日本五十一年的统治。

然而我们却只见到文雄(陈松勇饰)焦急地等在房门外,等着妻子在里头生产。

此时,他所关心的是妻子能否顺利生产,以及产下的小孩是否平安健康,台湾脱离日本统治相较之下便显得微不足道了。

接着镜头便带到以林阿禄(李天禄饰)为首的大家族为了“小上海酒家”的开幕忙进忙出,屋内装饰着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布幔、彩球、桌巾等,一副喜气洋洋好似过年般的欢乐气氛。

而小孩们只会在一旁吵吵闹闹打来打去,妨碍大人们的工作,这时便会有长辈出来喝声制止。

这便是台湾传统人家中,时常会上演的景象。

或许看似普通,不过是日常琐事,然而这就是台湾人民真实的生活景况。

而在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当时的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亦透过广播,数次对所有台湾人民喊话。

如同电影开始时的日本天皇,我们只闻其声,却从未见到本人抑或政府相关人员的出现。

因此,比起那些远在天边、只闻其声响的政治广播,台湾人民更关注的是切身的生活。

一如宽美(辛树芬饰)在写给文清(梁朝伟饰)的信上所说:“东西都在涨价,邻居都说日子不好过,可能我比较不会想,因为我只要看到文清跟阿谦(儿子)在身边,就觉得日子很好、很幸福。

”究竟是日本人执政,或者中国人执政,对于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来说,只要家人过得平安健康,三餐得以温饱,其他的纷纷扰扰便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悲情城市》是一部由法国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的电影,它于1938年上映。

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在19世纪的法国一个贫穷的码头城市里发生的一系列悲剧故事。

影片以其暗沉的氛围、深入人心的角色和残酷的现实主义风格而闻名。

观看《悲情城市》后,我感受到了导演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揭露,这使得电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悲情城市》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的法国码头城市里,这个城市深陷着贫困和犯罪。

影片通过多个主要角色的故事交织,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黑暗一面,以及贫穷和社会不公所带来的痛苦和绝望。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非常丰满和生动,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主人公让·瓦尔琪勒,一个诚实善良的年轻人,他被误会为犯罪份子而受到无尽的折磨,最终在坎坷与厄运中崩溃了。

让的形象展示了社会对待贫穷和弱势群体的冷漠和不公,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观众可以通过他的遭遇来反思和思考社会对待弱者的态度。

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警察探长了尼比斯,他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矛盾的人物。

他努力地维护正义和秩序,但他的手段却常常残酷无情。

他追捕了吉诺,一个无辜的年轻人,最终导致了让的悲惨命运。

通过了尼比斯的形象,影片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悲情城市》还通过其他角色和故事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贫穷的母亲女儿阿麦莉娜,被逼在赌场卖身以养活自己和母亲;以及富有的贵族费德尔勃爵和他变态的儿子瓦尔琪勒,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对弱小的人施加暴力和剥削。

这部电影的摄影手法和画面处理也非常出色。

导演梅尔维尔使用了黑白片和明暗对比的技巧,营造出压抑和悲伤的氛围。

在某些场景中,他通过运用悬挂、倾斜和抖动的摄影技巧,增强了观众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观众更容易融入电影的世界,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悲情城市》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世界。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观后感《悲情城市》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人文关怀的电影,它以台湾历史上的二二八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展现了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和国民党政权下的苦难和挣扎。

电影开篇,一个挂着青天白日旗的笑话,让人感到心酸。

这面旗帜曾经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但在台湾,它却成为了殖民者的象征,让人感到无奈和悲哀。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逐渐了解到,台湾人并不是天生的“台独”分子,他们曾经是日本的臣民,也曾经是国民党的子民,但他们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和认同。

电影中,台湾人和殖民地日本平民之间的友好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静子的哥哥战死,静子把他的竹剑、诗作以及自己的和服送给宽容和宽美。

静子回日本,竟有离乡去国之感。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之间的温暖和善良。

日台片中,樱花绝对是很重要的意象。

在电影中,樱花象征着美好和短暂,它的盛开和凋零,都代表着人生的无常和悲哀。

电影中,樱花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悲伤的音乐和凄凉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哀愁和思念。

电影中,金酒家、朝鲜楼等场所,是基隆的迷醉之地。

这些地方,见证了台湾人民的苦难和挣扎,也见证了他们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台湾人民的无奈和悲哀,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坚强和勇敢。

电影中,烟贩被打死后,进步人士们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台湾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他们对国民党政府和日本殖民政府的批判,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

他们对失业问题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台湾人民的生活困境。

电影中,林文清放起了音乐,宽美笑了。

这一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局以外,艺术和爱情是人们永恒的安抚剂。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人们需要艺术和爱情来慰藉自己的心灵,需要音乐和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电影中,“说什么现在台湾检肃条例要改,干你娘。

反证法律是他们设的,随便他们翻起翻落,我们本岛人最可怜,一下日本人,一下中国人,惧人吃,惧人骑,没人疼。

”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的无奈和悲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情城市》观后感
《悲情城市》中的台湾,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台湾,至少,不是我想象中的台湾。

影片中包含了日本投降、二二八事件、国民党退守台湾等与台湾人民深切相关的历史事件,将一个地方大家族的兴衰事迹挥洒成一部时代转换与个人命运紧紧相扣的台湾史诗。

客观而真切地还原了当时的台湾。

历史——无所谓好的还是坏的,带给台湾人民的是一样的悲情全片在多线叙事、众多人物关系的网脉中,不带乖张暴戾地诉说着历史。

而那些逝去的历史,是不能被解读,只能被经历的。

1945年的台湾,被日本占据五十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历史上的台湾曾一度被荷兰占据,但真正对台湾后世造成根本影响的还是日本占领的五十年,日据时代的印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日本的痕迹深深地刻在了台湾的历史之中,也深深地刻在了几代台湾人的身体里。

这段历史直接影响了台湾人的价值观和种群观,因此和大陆即唇齿相依又存在难以释怀的隔阂,《悲情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日本风物以及操着日语的台湾人,这一切都无不在安静而醒目地告诉人们这段无法回避的历史。

电影在忧伤哀怨音乐中开场,寂寥空阔的景色,遥远模糊的人物活动,贯穿始终的空镜头和长镜头,如冷眼旁观一样审视着这座孤岛以及岛上无所适从的民众。

老大文雄周旋于各种黑道势力,老二被日军征召下落不明,老三文良因给日军做过翻译而遭遇身份难堪,老四文清则有激进思想但又不幸聋哑,兄弟四人无一不有尴尬,无论其行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当时台湾社会的一个时代群像缩影。

山村是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处景色,那是文清和宽美第一次相遇的地方。

山里的景色很美,很清新,似乎是悲情城市里唯一可以呼吸到自然的空气。

宽美在那里做护士,接待朋友,记日记......可是故事发展,连这里也逃不了悲情的命运,“2.28事件”爆发,大批的伤员被送到医院,到处都是血,悲伤笼罩了一切。

悲情上演到极致,生活仍然要好好过。

这被宣传成坚强,其实不是,生活就应该这样。

林家遭受了一个有一个悲剧,但一家人总是要在一起吃饭,聊天,生活仍得继续。

《悲情城市》用厚重的历史拖起一个时代里的悲情与无奈。

这一整个时代,在飘摇动荡如此悲情的年代里,个人是渺小的,家族也是渺小的,一个个平民家庭如泛海的小舟,随着大风大浪的冲击,谁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