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最好的时光在侯孝贤电影里
中外音乐名著的文化阐释答案

中外音乐名作的文化阐释慕课答案第一章1在人的感觉之间有一种相互沟通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联觉。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参见PPT。
真棒,答对了!2与程度、幅度相关的联觉是强弱。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题目解析:与空间、方向相关的联觉是“高低”;与程度、幅度相关的联觉是“强弱”;与节奏、速度相关的联觉是“快慢”;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是“张弛”。
所以此说法是正确的。
真棒,答对了!3[单选题]《沃尔塔瓦河》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A、B、斯美塔那;C、亚那切克;D、普契尼;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斯美塔那是捷克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沃尔塔瓦河》是其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一首。
作品描写了捷克民族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
因此正确答案是B。
真棒,答对了!4[单选题]《乐迷皮埃罗》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A、莫扎特;B、勋伯格;C、贝多芬;D、韦伯恩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乐迷皮埃罗》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勋伯格创作的。
课程中以此作品为例,说明了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张弛。
因此正确答案是B。
真棒,答对了!5勋伯格是哪个乐派的作曲家?A、印象主义;B、浪漫主义;C、古典主义;D、表现主义;参考答案:D题目解析:表现主义音乐于20世纪初兴起于德国,注重表现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如恐惧、紧张、梦境等,代表人物是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等。
因此正确答案是D。
真棒,答对了!6[单选题]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的A、艺术作品;B、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道德与规范;D、思想与观念;参考答案:B题目解析:参见PPT。
真棒,答对了!7[单选题]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是哪位作曲家?A、舒曼;B、舒伯特;C、肖邦;D、李斯特;参考答案:C题目解析: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舒曼被称为“诗人音乐家”;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李斯特被称为“钢琴之王”。
因此正确答案是C。
真棒,答对了!8[多选题]音乐作品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与外界事物之间产生同构联觉?A、高低;B、强弱;C、快慢;D、张弛;参考答案:A B C D题目解析:音乐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形成与外界的联觉。
浅析电影《最好的时光》中的心理学因素

浅析电影《最好的时光》中的心理学因素作者:李晶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4期摘要: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最好的时光》,成功运用了心理学因素,本文旨在简单地分析,心理学因素在这部电影中的突出作用。
关键字:电影;心理学因素;侯孝贤;最好的时光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42-01一、情绪(一)心境状态心境状态是指一种比较微弱而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具有广延和弥散的特点,像是内心的一种背景。
每一刻发生的心理事件都受这一背景的影响,使之产生与这一心境相关的色调。
比如,影片的第一部份《恋爱梦》,讲的是发生在台湾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导演作为那一个时代的亲历者,面对那一个时代,他的心境状态是回忆和缅怀。
因此,影片便处于一种怀旧的色调中,显得温情脉脉。
(二)激情激情是指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常常由意外事件或者对立意向的冲突引起。
激情可以是正性的也可以是负性的,比如狂喜,悲痛,绝望等等。
影片第三部份《青春梦》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片段。
这一段的女主角欧阳靖,她骄傲,病态且痛苦。
她的同居女友疯狂又极端地爱着她,陌生的男人也在偶然的相遇之后激烈地爱上她,这些矛盾和冲突直接造成了她的痛苦。
而其中各个角色的表演都处在激情当中,正性负性都有。
这种激情正能符合那个时代的品格。
二、感觉现象本片在对“感觉现象”的运用中,比较突出的是对“感觉对比”、“感觉补偿”因素的运用。
(一)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指人体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的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会抑制其它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
如“马赫带现象”,马赫带现象,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更暗的现象,它是由同一感受器同时接受两种不同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同时对比,原因是感觉神经系统存在的侧抑制。
《恋爱梦》的场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的老房子,有沉重的木门,稍显拥挤和昏暗的底楼屋子。
河北省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献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河北省献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明朝前期,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之间的社会鸿沟是巨大的。
明朝政府通过召集抄写者和公众演说家,传布政府所希望人们了解的信息,填补了这一鸿沟。
洪武皇帝并没有把这种信息传播的事留给地方政府去办,而是建立了一种公共宣传亭制度,在那里地方官员或他们的代表张贴布告或口头宣传地方事务。
在旌善亭张贴和诵读本地道德模范的名字,并在旌表新选出的模范百姓的仪式上定期更新名单。
在申明亭公布犯罪人的名字和恶迹,以儆效尤。
此亭还是解决与婚约、田产、斗殴有关之纠纷的集会场所。
地方长官有责任使这些宣传亭避免流于形式或因时光流逝最终被彻底废弃。
不识字的人也不仅仅是国家法令的被动听众。
他可以在县衙中与政府代表交流意见,洪武皇帝准许那些不会写字但想写状纸的人向衙门里的书吏口述,由书吏写成“口告文簿”拿给知县看。
文字也有它的经济用途,经济文书是明代通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依靠文档掌握土地占有状况,与此同时,个人也通过撰写买卖土地契约文书——这种做法已有数个世纪的历史来——确定买卖土地的面积、地望、成交价格、买卖条件、结果、随土地交割转移的法律责任等。
契约文书写明买卖双方、见证人及受雇撰写文书的书手的姓名。
每人都在自己的名字下签字画押,保证文书所写的内容符合他本人的意愿、与双方约定的条款相一致。
不识字的人画押:只要简单地画一个叉就行了。
尽管文书中所见的参与土地买卖的任何一方都不代表国家,但国家在公堂上承认这些材料为土地所有权的最有力证据,借此保证了此类文书的法律效力。
唯一可以否定这种签字文书所规定的土地所有权的方法,就是另立一份修订文书或更有效力的文书。
明朝前期有成千上万的职业书手,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的存在极大地便利了明代经济生活中的文书书写。
士人读书,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并借此爬上社会阶梯的顶端,是为了把他们的学识赋以更永久的使用价值,同时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保存相对完好的材料中;与他们不同的是,这些书手多数都已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之外,只是他们写的那些薄命的文书借偶然的机会生存了下来,才打破了原有的沉寂。
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时光作者:余乐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20期[摘要] 作为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物,侯孝贤的作品常常表现出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悲情城市》中电影语言、画面及叙述方式看似晦涩却饱含深意,受安德烈,巴赞长镜头理论的影响,加之台湾特有的地域文化与历史背景,使侯孝贤的作品在内敛沉稳中又体现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 侯孝贤台湾电影《悲情城市》每位导演都会有一部称得上是自己最好的时光的影片,陈凯歌谓之《霸王别姬》,黑泽民谓之《罗生门》,基耶洛夫斯基谓之而《红白蓝三部曲》,而侯孝贤最好的时光,无疑就是《悲情城市》。
这样说是有些伤感的,特别是电影里生命如飞絮般的无常,生长或者幻灭都只是一瞬,就更是陡然增加了一抹逝去的感怀。
台湾电影从来就具有一种浓郁的本土风情,不同于大陆电影强烈的叙事结构,也不同于香港电影值得玩味的娱乐精神,台湾电影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始终包裹着一层馥郁的民谣气息,而这种气息,即所谓电影的意境或者氛围。
而侯孝贤的电影,则是被导演赋予了这样一种情绪,恬淡并悠远,孤独且美好,亦如《天净沙·秋思》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的苍凉,又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里的寂寥,而这些感受,在《悲情城市》中表达的最为铭心。
电影至始至终都是散落成片却又不可分割的,以林家四兄弟的人生际遇为背景,讲述了处在变革时期的台湾人们内心的迷失与彷徨。
在电影中,却又分别看到了在这样一个混乱且黑暗的时代,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渴望,而这,或许才是电影最深意的表达。
“配合题材内容与叙事结构方面的改革,台湾新电影更强调人物,时间和现实环境的互动与影响,使其外观展现出不同于传统叙事电影的写实风貌。
”电影中,宽荣和静子的恋情,林家的兴衰荣辱,配合着台湾岛的秋草笈笈,不觉又是一番凄凉的景象。
故事几次穿插的空镜头,似乎暗示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台湾虽然光复在即,却又残留着日本统治时期的残余文化,满腔爱国情怀却又不得不受压于当局的专制统治,人们试图在这样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寻求一丝喘息的机会,而当这种期望无法被实现时,更多的,便流露出一种悲情的色彩。
侯孝贤最爱的十部电影

侯孝贤最爱的十部电影『导演发声交流平台』导读:从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一路走来,那批愤世嫉俗的“台湾新电影运动”青年们,已然逝去的逝去,归隐的归隐,也有的,还继续走在各自渐行渐远的创作道路上。
而侯孝贤导演,也许是其中走得最远的那一位。
对于侯孝贤导演来说,摄像机永远是一支笔,可以用来写故事、描人物、抒人情,也能够用来涂色、渲染、铺展长长的时代画卷。
今年在戛纳电影节获最佳导演奖的《刺客聂隐娘》,侯导将一个武侠题材烙上极强的个人印记:收敛故事,着力于人物和环境的刻画,在类型片的外壳中进行了一次全新的作者化表达。
本片也是侯导首次在大陆公映的影片,虽然褒贬不一,却让更多观众认识了这位来自台湾的电影大师。
点击观看《阿玛柯德》★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那么在大师的心目中,哪些片子才够格成为他的影史十佳呢?以下便是侯孝贤导演的选择:侯孝贤的影史十佳:01.《阿玛柯德》费里尼充满自传性质的作品《阿玛柯德》名列榜首。
本片是导演对自己青少年时代满怀深情的回望与想像。
记忆中的小镇与记忆中的人,都在导演温情脉脉的镜头中变得生动、鲜活,串联成一副兼具时代特征和梦幻气息的缤纷画卷。
02.《浮云》成濑巳喜男的代表作《浮云》排在第二。
这部改编自女作家林芙美子同名小说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女人为爱飘零一世,最后陨落他乡的故事。
成濑用哀切的笔调,将一个痴情女人的命运刻画得无比动人。
小津安二郎也曾说他拍不出来的电影只有两部,一部是沟口健二的《祗园歌女》,另一部就是《浮云》。
03.《筋疲力尽》戈达尔的处女作《筋疲力尽》位列第三。
本片连同特吕弗、侯麦等人的处女作一起,开启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辉煌时代。
它也是戈达尔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对电影形式开出的第一枪。
击碎陈腐的电影观念,革新创作手段和意识,在各个层面上,这部作品的影响力都不可估量。
04.《东京物语》排第四位的是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
这大概是小津最具代表性、传播度也最广的一部作品。
依然是家庭生活、人情冷暖,依然是原节子、笠智众,也依然那么细腻动人、感人至深。
爱情梦境中的历史寓言:《最好的时光》

收稿 日期 :2 0 - 9 2 0 6 0— 5 作者简介:王雁 ( 9 4 ) 1 8 一 ,女,浙江苍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现当代文艺思潮。
・7 ・ 2
维普资讯
第 6期
王雁 爱情 梦 境 中的历 史寓 言 :最好 的 时光 》 《
真的初恋故事。
二 、自由梦— —面对历史 的隐忧、 怅然
前段故事的背景音乐未止, 导演 已将我们带 入第二个梦境之 巾。 “ 与 恋爱梦 ” 一样 , 导演先 用一个长镜头交代 了故事, 中国绘画中典型的古 朴 典雅 的灯 饰 、 局整 齐 的 窗格 设计 以及 l#- 布 -t J 隐 约 可见 的 阳 台 、 绿树 、 瓦 白墙 的房屋 等 组成 了 黑 精致的景深构 图, 扩大 了画框 的时空含量, 强调 了这个故事所蕴含 的历史纵深感。 故事的序幕部分, 在舒淇所扮演的青楼女子 的弹唱中进行 。 女子的歌声幽噎婉转 , 如同 《 琵 琶行》 中的女子那样在 自诉身世, 男子在旁侧耳 倾听。 画面 渐 隐 , 后 出现 由窗 格 、 而 盆景 、 书籍 、 笔墨组成的空镜头, 透露一种淡泊典雅的意境, 暗暗 蕴含 了一个 民族 的传统 审美心 理 。 画面 叠 印 出“ 自由梦 ”三 个 字 。 这是一个传统文人与艺伎的故事, 但影片中 的小楼没有青楼的歌舞升平 、 花红柳绿 , 空问布 局清新雅致。 导演利用不断出现在画面巾的绿色 盆栽表达 了此女子的清新高沽之气。 在对两人每 日晨起 穿衣整理的镜头的细致描绘中, 传达的是 平 淡居家 中 的一种夫 妻情 谊 。 由于那个时代的台语和文言对 白难以原音再 现, 导演采用 了默片的形式, 对话由字幕打出, 采 用那个 时代的文言旬式 。 而在两人简洁明了的对 话、 细腻 自然 的表演 中, 却蕴含了戏中人物对于
《好男好女》观后感10篇

《好男好女》观后感10篇《好男好女》是一部由侯孝贤执导,林强 / 伊能静 / 高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男好女》观后感(一):228啥的都是表面现象,我觉得本质是:革命和黑帮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本质在于前者在取得政权后就合法化,崇高化,偶像化,比如切和毛。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嫁给无论革命者还是黑帮她们的命运没有本质的差别,在电影里,前者是小孩生下来送人;后者是想生却在纠结,里面的爸爸们不是革命就是江湖,妈妈们看到了一条条不归路。
《好男好女》观后感(二):历史和个人的断裂与苦寻侯孝贤是神。
戏中戏,戏里戏外,历史和当下。
当年台湾抗日历史和左翼力量的遮蔽和断裂,当下个人生活的迷失和痛苦,看似无关的两条平行线,通过阿静这个在戏里戏外的交集,达到一种对消失和不可寻见的隐痛和苦寻。
这是阿静的断裂和迷失,阿静的隐痛和苦寻,也是台湾的断裂和迷失,隐痛和苦寻。
无论如今的两岸政治如何主导,全球格局如何干扰,这种断裂和苦寻都将代代延续,叩问回响。
《好男好女》观后感(三):现实与记忆的旋转门,侯孝贤转不出戏中,梁静扮演着那时的青年,忆述台湾曾可能走的另一条轨迹之史前史,戏外,现实与记忆的分叉,梁静毫无疑问地过着美帝主导下的现代生活,零碎、惶恐、畏惧,怕与爱构成了现实与记忆转换的阀门。
尽管影片要制造一个层层叠加和抽离的复杂结构,但是每一次侯孝贤碰到与现代生活相关的都不能如意,当初看《千禧曼波》也是如此,这倒是要顺便提一下那部曾被认为是半成品的《尼罗河女儿》,现在看来似乎还是比较成功的《好男好女》观后感(四):人间好人“当悲伤的昨日将要死去 / 欢笑的明天已向我们走来 / 而人们说 / 你们不应该哭泣 / 我们为什么不歌唱……”真是爱死这部电影了,爱死这电影里从容交错的三个时空了,爱死这电影那台永远固定在传真机前方的摄影机了,爱死伊能静那总是看不到表情的辗转的身影与抽泣……这世上的好男好女啊这人间的好人啊(贾老师才看到三峡好人,哈老侯看到的是这人世间的好人啊)《好男好女》观后感(五):纪念死去的爱人和老不死的爱情侯孝贤不会讲故事,但未必不擅长排泄情绪。
永存于心底的记忆——简析侯孝贤作品《最好的时光》

由” 始终 是一 个 梦 当艺 妓 问到诗 人可 曾考 虑 她的终 身, 诗人默 然不语 , 革命热情 的他 却 满腔
对艺妓 的处境 无能 为力, 妓默默 留下 了悲伤 艺
【 关键词】 纯洁 悲伤 醉生梦死 欲望 记忆
从 18 年《 9 0 就是 溜溜 的她 IO 7 红 2 0 年《 气球》 二十 七年 光阴 , 孝 贤一 共创 作 出1 部 侯 8 电影。 在台 湾电影 史上 , 孝 贤拥 有举 足轻 重 侯 的地位 。9 9 1 8 年推 出的《 悲情城 市 》 被称 为 侯 孝 贤的巅峰之作 , 式风格 的完美体现 , 而 是侯 从 奠定 了侯导国 际电影大师 的地位 。新 电影 “ “ 结 束 后, 贤继续 推 出优 秀 的作 品, 戏梦人 侯孝 如《 生》 好男好 女 : 再 见南国 , 》 20 年 , 》 、 《 再见 等。0 5 侯孝 贤拍摄 了电影《 好的 时光 》 管是在 主 最 不 题上 , 是电影技巧上 , 乎囊括 了之前所有 的 还 似 作 品, 第4 届台湾 电影 金马 奖上 获得 了 “ 在 2 年 度最 佳电影 ” 孝贤也 因此 片获得 了“ , 侯 最佳 电 影 工作者 ” 的称号 , 淇也 凭借 此 片优 秀的表 舒 演获得 了“ 最佳 女演员” 的殊荣 。 《 最好 的时光 》 从某种 意义上讲 , 了侯 涵盖 孝 贤影 片主要 体现 的主 题 内容 : 与 青春 、 成长 历史 的记 忆 、 对于都市 生活的批 判 最好的 时 光 》 整的诠释 了这三 个主 题。 片由三 个 时 完 影 代 的故 事组成 , 分别讲述 了在不 同的 时代背景 下发生 的三段不 同的爱情。 第一段 “ 恋爱梦 ” 发 生在 16 年 , 讲述 了一 对年轻 的男女在成 96 正是 长过程 的青涩的 、 懵懂 的爱情 。 二段故事 “ 第 自 由梦” 发生 在 1 1 年, 9 那个年代 正 是社会 动荡 1 的时期 , 爱国救 国政 治思想 的年轻 诗人 与 富有 青楼女 子之间的苦涩 的恋情, 时代 的;击下 , 在 中 显得那 么的渺小 。 第三段 故事 “ 梦” 青春 正是描 写 了当下台湾青年 的生活状态, 当然, 导演把视 点放在 都市 中的边缘小 人物 身上, 展现现 从而 代 的都市 生活 的某些 弊端和 年轻 人的放 纵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能静最好的时光在侯孝贤电影里
陈嘉上导演,那天华表奖您特意走向我说,您好,我好喜欢侯孝贤导演的《好男好女》。
这么多年,一个台湾女演员没有背景慢慢地走,只是因为对电影依然充满自尊和信仰。
但如您说演员被动,之后没有遇到好作品,我没有遗憾。
谢谢您的鼓励,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热血作品,真的有累积,真的有人遇见。
导演,谢谢您。
——伊能静写于2011年华表奖颁奖仪式前后
如果不曾看过侯孝贤高峰时期的电影,你大概不知道伊能静曾在最好的年华,在大银幕奉献过灵气迸发的演出。
1995年,她凭中国影视《好男好女》获得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6年,她又主演了《南国再见,南国》。
1998年,她客串演出《海上花》。
这些电影的成功出演,还使她成为了那个年代台湾最早踏上法国戛纳电影节、日本东京电影节红地毯的女艺人。
北京电影学院苏牧教授说,演员的表演有三个层面,第一是表演准确,第二是表演有才华,第三,这个电影是从演员身上长出来的,甚至这个电影创作的前提就是这个演员。
他说,伊能静之于侯孝贤几部电影的关系就是如此。
伊能静的表演生涯起点很高,但未能如侯孝贤的另一位女主角舒淇一样,长久绽放光芒,或许,在侯孝贤电影之后,她很难再遇上被称之为“生命电影”的作品。
伊能静说,《好男好女》对她而言已是过往荣耀,“但那个时光的确存在过,那些事、那些人、那些风景。
曾经我们都是好男好女。
”
《悲情城市》我没有遗憾与它失之交臂
我16岁作为歌手出道,侯孝贤和朱天文在第2年找到了我。
当时侯导要拍《悲情城市》,他们在为这样一个人物寻找演员:她是动乱年代里的一个17岁的女孩,她在最灿烂的时候像樱花一样凋零。
当时侯导演看到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大家都在很认真地玩游戏、开玩笑,
却有一个很年轻的小女孩,很纯真,充满了杀气,在后面万般无聊地拆人家的布景,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导演一下就被我抓住了,觉得我就像一个小动物一样。
但由于我跟我的初恋男友“私奔”,后来辛树芬饰演了这个角色。
其实我没有遗憾跟《悲情城市》失之交臂,我非常遗憾的是,那个男人后来跟我失之交臂了。
但我还要讲,依我的人生观,就算这个电影会得奥斯卡女主角,碰到一个我很爱的男人我还是会跑的,我不想老的时候抱着奥斯卡而不是抱着我的男人。
辛树芬或我来演《悲情城市》,这个戏会完全不同。
侯导的拍摄方式是按照非演员(非职业演员)的状态去调整剧本,原来导演想用一个很热烈奔放的角色来对比梁朝伟的闷(因为他是个哑巴),后来因为辛树芬本身的个性是比较收的,所以她一进来,所有的台词都变成独白了,这也变成侯导之后的一个电影方式,比如《好男好女》中大量的独白。
我觉得可能我来演,《悲情城市》不见得会是现在这么完整的样子,不见得会拿奖。
那时候看《悲情城市》,坦白讲我每看必睡。
节奏那么慢,台词那么少,音乐好好听哦,我就一直睡。
但几年前因为另一部戏《国道封闭》,我们去费里尼的故乡参加影展,那次影展上放映了完整版的《悲情城市》,一共有四五个小时,我看完后大哭。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认识了侯孝贤导演,侯孝贤、杨德昌导演最伟大的贡献是他们记录了一个消失的年代。
我们对父辈的记忆是空白的,除了知道自己的祖籍是哪里之外,不知道父辈是什么背景,就像没有根的孩子。
我是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结晶,有一种身份迷失感,没有爸爸的怀抱可以回。
70年代生人的内心是非常具有漂泊感的,他感到脚下没有一片可以落地生根的土地。
而电影最伟大、文学最伟大,是因为它们留下了那一刻不可能再回来的历史。
《南国再见,南国》青春就是不知道要去哪里
长镜头是侯孝贤导演最有名的风格。
在《南国再见,南国》里,开始有一段骑摩托车的长镜头,林强穿着花衬衫,放荡不羁地骑着摩托车,我饰演小麻花就坐在他背后,这个镜头
长达三分钟。
你要知道,电影里是三分钟,我们却拍了半小时。
这场戏是没有剧本的,侯导说,小麻花在唱歌,随便你唱什么。
于是我就唱,我们也不知道镜头在哪里,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机,我们就一直在那个状态里。
侯导其实要的就是人的荒芜的感觉。
人其实是在时间的荒芜感里度过的,人一天有24小时,8个小时在睡觉,8个小时在为所谓的未来做准备,还有8个小时,我们都不知道该做什么。
很多人看《南国再见,南国》会觉得很闷,其实这就是电影的基调,这一代的孩子是没有根的一代,电影有一种飘荡感,所有的人都在沉睡状态,他们以为他们醒着,其实却在梦的半醒半睡状态,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要醒过来,要有点作为,突然又觉得,我太无力了,我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又睡过去。
侯导常说,动的是人,不动的是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态,所以侯导喜欢长镜头,有一种悲悯感,像一个神的眼睛在看着人们,镜头轻微的晃动感,就像神的呼吸。
而这些人,都是迷迷离离、昏昏沉沉的状态,这是我非常喜欢《南国再见,南国》的原因。
我的17岁是很暴烈的,会喝个烂醉,把自己砸得满身都是伤,没有父母的管束,上学会无故请假,但我也不想学坏,我会坐公车到很远的地方呆一整天,然后再穿着制服、背着书包回家。
回家的时候我干爹就问:你回来了?我就说:对。
也有很多时候,我回家家里根本没有人,我就自己用钥匙开门进去。
有时候我就故意不吃饭,倒在房间里。
其实我们的生命里有很多荒芜的画面。
这部戏的拍摄灵感缘于一个瞬间。
我们因为《好男好女》去参加戛纳电影节,晚宴要非常晚才开始,侯导很有经验,就叮嘱我们几个演员去超市先买些吃食。
我和林强去超市买了满满一购物车的食物,过马路的时候不走红绿灯抄近道,却卡在了栏杆中间,非常狼狈。
在楼上的侯导刚好看到了这一幕,他想,人家来参加电影界那么优雅,像布拉德·皮特,可是这群年轻人却那么狼狈,明明红绿灯就在不远处,却因为这里离家近,硬要从两个栏杆间挤
过去。
等到我们回去之后,侯导说,他觉得那一幕好好玩,他觉得那个就是青春,青春就是连多过一个马路都等不及。
这就是《南国再见,南国》的灵感起源——三个很滑稽的年轻人的青春。
我们拍这个戏真是太自由了,这部戏没有一句话经过剧本,全部都是即兴的演出。
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表演行为,我觉得它很过瘾,但是作为演员真的不想再来第二次,因为在那个阶段我的人生都会活在戏里。
拍戏的8个月中,我整个人是活在小麻花的状态里的,我随时会接到导演的电话说明天几点几点要出班,然后我们就上了车换衣服,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要去哪。
在演那部戏期间,我把家里的电话线都剪掉了,不跟外界沟通,不认识妈妈,回想起来真是可怕。
《南国再见,南国》是侯导最难剪接的电影,因为导演一路拍,拍了大量的素材,拍了将近3部电影的胶卷。
那个骑摩托车的长镜头终于拍完以后,我们下车就围着侯导问,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啊?(戏里也有这样问。
)侯导却说:对啊,要去哪里呢?青春不就是不知道要去哪里吗?往前走就对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讲述台湾本省人的青春,青春迷迷离离,就像中毒了一样。
侯导跟我们说,你们闻路边那个槟榔树的味道。
我们被泡在槟榔树的味道里,林强在那八个月里,天天都嚼着槟榔。
七月盛夏湿热的台湾岛,三个青春的“小土狗”开着摩托车不知要去哪里,就这一场戏,就可以讲完台湾年轻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