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侯孝贤电影的艺术风格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童年往事》是侯孝贤导演的一部经典作品,该片以台湾的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
侯孝贤一贯以细腻的视觉风格著称,而在这部影片中,他更是通过精致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对于乡村风物的细腻观察和独特表达。
本文将从《童年往事》中的视觉风格角度,探究侯孝贤电影的独特魅力。
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是极具诗意的。
他善于运用光影和色彩,塑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在《童年往事》中,侯孝贤通过慢镜头和柔和的色调,展现了乡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宁静。
他常常选择逆光或侧光拍摄,让画面在光影交错中获得了独特的美感。
尤其是在表现四季更替时,他对于季节的把握极其精准,使得观众仿佛能够感受到春夏秋冬的变换。
通过对光影、色彩和季节的巧妙运用,侯孝贤为观众打造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是极具叙事性的。
他擅长运用镜头语言来讲述故事,不仅仅依赖对话和剧情,更加重视影像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在《童年往事》中,他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捕捉,强化了故事的叙事性。
比如在描绘少年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时,他选择大胆运用特写和微距镜头,将对于植物、昆虫、动物等微小生命的关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描绘少年心灵成长时,他则运用跟随镜头和抽象镜头,将视角置于少年的视角,使得观众与主人公产生了更加亲近的情感联系。
通过这种叙事性的镜头语言,侯孝贤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影像故事。
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是极具现实感的。
虽然他擅长运用诗意和叙事性来呈现影像,但他对于现实的观察和表现却是极其细腻和真实的。
在《童年往事》中,他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呈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腻和真实。
比如在描绘人物情感时,他选择运用近远距离和虚实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短暂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描绘乡村风物时,他则运用变焦和移轴等手法,将乡村的神秘和粗犷呈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种对于现实的细腻观察和深入刻画,侯孝贤为观众构建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诗意的乡村世界。
侯孝贤电影研究

侯孝贤电影研究侯孝贤电影研究导言侯孝贤是华语电影界最杰出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风格、精确的镜头运用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对侯孝贤的电影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他独特的创作理念及其电影对华语电影发展的影响。
一、侯孝贤的电影创作风格侯孝贤的电影作品常常以复杂的时间结构、富有层次的叙事方式和独特的美学风格而著称。
他在电影中常以非线性的方式处理故事情节,穿插使用回忆、幻想和现实,给观众一种迷离的感觉。
同时,侯导也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的矛盾,使电影更具戏剧性和深度。
侯孝贤在电影镜头运用上也富有创意和实验精神。
他善于运用长镜头、追逐镜头和对焦等手法,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观影体验。
特别是他对于动作场面的处理,常常运用缓慢的镜头和快速的剪辑,将观众引入影像的碎片化体验,给观众带来犹如梦境般的视觉冲击。
二、侯孝贤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侯孝贤的电影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他常常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刻画出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尤其是女性形象,侯导能够深入到女性内心世界,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女性的柔情和坚韧。
例如在《花样年华》中,他通过女主角的眼神和微笑,传达出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期待。
除了女性形象外,侯孝贤的电影也关注社会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这些边缘人物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温情。
例如在《刺客聂隐娘》中,他通过对聂隐娘的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的描绘,表现了这位女刺客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性格。
三、侯孝贤电影对华语电影的影响侯孝贤的电影对华语电影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导演和观众层面上。
首先,他的作品开创了华语电影的新风格,为后来的导演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参考。
他的复杂叙事、独特的美学和深入人物内心的表达方式,为华语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侯孝贤的电影作品也改变了观众的观影方式。
他的电影常常要求观众主动去理解和解读,其深度和复杂性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观影经验和思考能力。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童年往事》是侯孝贤导演的一部经典之作,通过影片中的视觉风格可以看出侯孝贤在电影中对于画面构图、镜头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精湛技艺。
下面我们将从这部电影中的视觉风格来探讨侯孝贤电影的特色。
从画面构图来看,侯孝贤善于利用镜头语言来表现影片中的情感和人物关系。
在《童年往事》中,侯孝贤通过精心的画面构图,将人物与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比如在影片中,他经常运用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还善于通过特殊的镜头角度和运动方式来展现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比如用低角度镜头来强调人物的威严,用高角度镜头来表现人物的渺小等等,这种画面构图的精彩运用,使得影片在视觉上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侯孝贤在《童年往事》中的镜头运用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在影片中,他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移动镜头,来展现影片中的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比如在影片的开篇,他运用长镜头来表现人物的孤独和无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还善于通过移动镜头来提高影片的节奏感和戏剧张力,比如在影片的高潮部分,他用移动镜头来塑造紧张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种镜头运用的精彩之处在于,他能够在表现情感和氛围的又不失对于整体节奏和张力的把控,使得影片在视觉上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震撼力。
侯孝贤在《童年往事》中的色彩搭配也非常出色。
他擅长利用画面的色彩来表达影片的主题和情感,比如在影片的暗部情节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冷色调和暗调,来表现人物的孤独和无助;而在影片的亮部情节中,他则运用了温暖的色调和明亮的光线,来表现人物的温情和牵挂。
这种色彩搭配的精彩之处在于,他能够将色彩与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影片在视觉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张力。
从《童年往事》这部电影中的视觉风格来看,可以看出侯孝贤在电影中对于画面构图、镜头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精湛的技艺。
他善于利用精心的画面构图、精彩的镜头运用和出色的色彩搭配,来展现影片中的情感、氛围和张力,使得影片在视觉上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叙事风格浅析

我们 可 以把 叙述简 单地理解 为是 发生 与某地 、某 一 时 间的具有 关联性 和 因果关 系 的若 干事 情 。我 们常提 到 的经 典 好莱 坞 电影叙 事手 法 就是 多数 电影 中常 见 的叙 事手 法 。 对 于这种叙事手 法而 言 , 时空隶 属于叙 事 。 而叙事 又是 因果
脉。 就干脆 抽 刀断水取 一瓢饮 。” 这种 编剧手 法意 味着侯孝
贤 的影 片 不 具 备 固定 的 故 事 框 架 ,也 不 存 在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开头和结尾 。
战 的中 国电影 , 在发挥叙 事功 能和 加强竞 争力 的 当下 . 注重
类 型 电 影 的 叙 事 规 律 和 技 巧 研 究 ,扩 大 中 国 电 影 的 类 型 品
中总是 蕴含浓郁 的文化气息 , 令人为之沉 醉 。从某种 角度上 看, 人们将 其贴切 的 比喻做 了“ 通过 影像叙 事进行 表述 的思
经 济方 面 的改 变 , 是 一部 反 映家 、 国、 社 会 的集 体 影 像 。他
在 台湾 传 统 电影 风 格 的 基础 上 进行 了开 拓 创 新 ,形 成 了
着 。侯 孝贤在 电影 中弘扬 了 中华文 化美德 , 并本着多元 一体
化 的 原 则 回 顾 了历 史 , 他 的电影极具 深度 , 且 越 过 了 台 湾 本
土范 围 . 冲出了亚洲 , 迈 向了世 界。… ( 二) 侯 孝 贤电影叙 事的亚 洲意义
“ 如何 在当代 电影发展 中 . 继 承 和 发 扬 中 国 电 影 叙 事 传 统, 这 是 一 个 有 价 值 的议 题 。面 临 全 球 化 形 势 和 市 场 经 济 挑
三、 侯孝 贤电影的叙 事风格解析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侯孝贤是台湾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被誉为亚洲电影的导演大师之一。
他的电影作品以艺术感和文化深度著称,其中,视觉格调更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童年往事》中,他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视觉风格。
首先,影片中的颜色运用非常精致。
影片以灰色调为基调,突显了那个时代的严峻和艰难。
但同时,侯孝贤又以黄色、红色、蓝色等颜色来突出人物心灵的变化和情感的波动。
比如,孩子们对于雪花的欣喜和追逐,草地上的鲜花和小鸟,都以明亮的鲜艳色调呈现,坚定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快乐和自由。
而当父母离婚后,母亲的衣服和住处都变成了暗淡的蓝色,昭示着她内心的孤独和沉闷。
其次,画面的运动感也是侯孝贤电影的常见特点。
在《童年往事》中,摄像机在孩子们奔跑、玩耍、跳跃时的跟随,以及快速的镜头切换,使得画面具备了强烈的动态感。
比如,最后一幕孩子们和父亲在街头跳舞的舞蹈镜头,融合了遥远和现实的感觉,使影片更加富有奇幻和感性色彩。
在影片的音乐和声音设计上,侯孝贤同样让人耳目一新。
片中使用的音乐要么是古典的欧洲交响曲,要么是民间音乐,营造出童话般的氛围。
而将这些音乐与影片中自然的声音相融合,比如孩子们玩耍时愉悦的笑声、雪地中呼吸的声息,更又为影片增添了丝丝轻抚人心的温暖。
另外,影片中的场景构图也颇为深刻。
无论是人物的位置布局,还是背景图和人物的色彩呼应,都体现了侯孝贤对细节的关注和把控。
比如,当母亲拿出儿子的行李时,这一场景的构图中,母亲和儿子呈现出完美的三角构图,椅子、地面和墙壁的灰色色调增加了画面的整体韵味。
最后,侯孝贤的电影风格还在于他对人物内心状态的描写。
他通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处理,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和隐秘性格。
《童年往事》中,父亲在面对儿子、妻子和父母的不断失望和惋惜时,眼神里的迷茫和无奈几乎可以摸得到;儿子在面对父亲的温暖和残酷,以及父母的离异时,眼神中的凝重和低沉也逐渐透露出来。
总之,在《童年往事》中,侯孝贤的视觉风格也完美地呈现出来。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摘要】《童年往事》是侯孝贤的一部经典电影,展现了生活中的点滴回忆和情感。
侯孝贤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而闻名,包括色彩运用、镜头运用、氛围营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在《童年往事》中,侯孝贤继续展现了他独特的视觉风格,通过细腻的色彩运用和大胆的镜头运用,营造出一种令人沉浸其中的氛围。
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
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在《童年往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侯孝贤的电影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更是一次心灵之旅,让人深思人生和情感。
对侯孝贤电影的评价也是正面的,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展现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侯孝贤、电影、《童年往事》、视觉风格、色彩运用、镜头运用、氛围营造、情感表达、评价1. 引言1.1 介绍《童年往事》电影《童年往事》是侯孝贤执导的一部电影,于1983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台湾乡村度过的童年时光,充满了对纯真、梦想和回忆的描绘。
影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细节和情感体验,温暖而深刻。
侯孝贤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让观众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感受那份无忧、自由和感动。
《童年往事》被誉为侯孝贤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为其感人至深的故事,更因为其精湛的视觉表达。
影片中的画面如同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作,细腻而饱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侯孝贤通过镜头捕捉小人物的生活细节,描绘出了一个微妙而真实的童年世界。
这种细腻而贴近生活的表现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共鸣,让人感叹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通过《童年往事》,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侯孝贤对于童年和回忆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农村童年的真实面孔,更传达了对纯真时光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侯孝贤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表达,打造出了一部充满温情和情感共鸣的经典之作。
1.2 介绍侯孝贤电影侯孝贤是台湾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
侯孝贤电影美学分析

-----10广电新闻王雪100101115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比较成熟的阐释了东方传统文化影响下地美学特征,体现了对生命的质朴关注和人道主义精神关怀,他的电影深刻记录了在乡土文明逐渐被现代化城市生活所淹没的进程中,在新旧台湾交替的进程中,那一段段细腻的,即将逝去的成长往事和时代记忆。
侯孝贤的电影体现了对社会人生的真诚质朴的关注,其运用非职业演员混合职业演员的自然化表演,长镜头景深,乡土题材以及个人传记体风格等特征成为最为独特的侯孝贤电影美学。
应该说,侯孝贤奠定了台湾新电影的基本风貌。
很多人觉得侯孝贤的电影很文艺,节奏很慢,有时候会没耐心看下去,但这正是侯氏电影的明显特征,在他的电影里经常是一场戏一个镜头,不太喜欢可以的镜头剪辑,而是直接将原生态的场景毫无修饰地展现,情感也就表达地自然流畅,并且是触碰到人的心底的力量。
在影片的节奏上,并不是来自外部戏剧性的叙事节奏,而是在微弱的外部叙事进展中所造成的心理节奏和意境节奏,让观众在缓慢的叙事中慢慢体味和思索。
侯孝贤作品的最大特色便是长镜头的使用,形成了他个人风格的长镜头美学,善于用长镜头、空镜头、固定机位,让人物在镜头中说故事,例如在《悲情城市》中只有222个镜头,也就是说,平均每个镜头约为43秒,有的甚至长达3分钟以上。
不仅这部电影,其他大部分作品也都有这个风格,如《恋恋风尘》平均每个镜头长达34秒。
侯孝贤的长镜头的运用无疑和他写实的电影观念密不可分,而且侯孝贤不爱移动摄像机,往往是几分钟一动不动之后才有一个缓慢移动,甚至《悲情城市》绝少在一个镜头中出现几位变换。
电影中侯孝贤喜欢在一个镜头中传递大量信息,多使用全景镜头,在画面上优势分不清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过客,甚至环境中的细节也会被突出表现,如《就是溜溜的她》中动物园的一场戏,角色在后景大象的反衬下。
在画面上只占据了一个很小的空间,《在那河边青青草》中俯视四合院的一个镜头,画面上大量出现倾斜的屋顶,其上的瓦片与砖块十份醒目,画面中心蹲下的父子反而只占据很小的面积,但正是这些被特意被放到主要位置的房屋格局传递了日常生活的质感。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

从《童年往事》看侯孝贤电影的视觉风格1. 引言1.1 介绍侯孝贤及其电影作品侯孝贤的电影作品多以现代生活为背景,探讨人性、家庭关系、历史和文化等议题。
他常常运用梦幻、超现实主义等手法来表现影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受。
侯孝贤的作品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海洋》、《城市》、《时间风暴》等影片。
这些作品不仅在影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获得了众多奖项的肯定。
侯孝贤以其深厚的电影知识和创造力,打造出了独特的视觉风格,让人过目难忘。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让人百看不厌,还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1.2 《童年往事》的背景简介《童年往事》是侯孝贤执导的一部成名之作,于1983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通过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呈现出了一个独特而微妙的心灵世界。
影片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而著称,被誉为侯孝贤的代表作之一。
《童年往事》的背景设定在台湾农村,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的民生景象。
影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家庭关系及社会变迁。
侯孝贤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描绘出了一个充满温情和离别的童年世界,让观众在影片中回味起自己远去的青涩岁月。
《童年往事》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成长故事,更是对台湾乡村生活、家庭情感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与传达。
通过这部作品,侯孝贤在视觉与情感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成为亚洲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
2. 正文2.1 侯孝贤电影的独特视觉风格侯孝贤电影的独特视觉风格是他作品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他擅长运用慢镜头和长镜头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内心变化,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传达情感和思想。
他常常使用静态的画面构图,使画面具有沉静和深度感。
在《童年往事》中,侯孝贤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展现了一种普通生活中的美感。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用镜头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
侯孝贤还善于运用对比色彩和明暗对比来营造戏剧性的效果,使画面更具冲击力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侯孝贤电影的艺术风格
文艺评论
论侯孝贤电影的艺术风格
尹燕斌(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一
个习惯于用镜头说话的导演,其主要的表述魅力主要来自于
个人隽永而深遽的文化底蕴,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被称为用影像叙
事进行表述的思想家.侯孝贤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澎湃的创作
激情和难以掩饰的电影才华使他脱颖与芸芸众生,成为带有标志性
印迹的"电影作者".他的成就在于他率先突破台湾传统电影的叙
事模式和拍摄技巧,更强调人物,环境和事件的互动和影响,他追
求的是电影法~,tJ;pIJ自然法则的统一,关注人们外表和内在的生存状态,内敛情感,传达他对社会的独特视角和关照.
叙述可以简单的界定为:"一连串于某时某地发生的,有因
果关系的事情".回顾整个电影史有一种叙事手法为大多数的影
片所采用,它通常被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手法.在这种叙事
手法中,时空是服从于叙事的目的的,而叙事又建立在因果逻辑
基础之.因果叙事链使影片的时问有了前进动力,空间造型有
了明确目的.人物作为剧情发展的载体交代情节,并基于角色的
性格特点,遭遇以及心态上的转换为基点推进剧情.冲突是经典
好莱坞叙事手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为了达到目标主角必须
做出改变,或对抗,或妥协,或寻求帮助以构成经典好莱坞叙事
手法的另一大元素一完整的结局.
侯孝贤的影片从根本上说不是构筑在因果叙事的基础之上,
而是由情绪气韵流动的片段组合,事件与事件往往没有直接必然
的联系,甚至没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像是平行铺排从而制造
出浓郁的诗化语言和意象.朱天文说"我看出侯孝贤编剧时的一
招,取片段.事件的来龙去脉像一条长河,不能件件从头说起,
则抽刀断水取一瓢饮."这种编剧的方式决定了侯孝贤的影片基
本上没有固定的故事框架,也就无所谓开始和结局.
在《尼罗河女儿》片头第一个镜头(中景)杨林对着镜头愣
了十秒以上才开始说话:"国中三年级,他有一次半夜回来,送
我一个红色的walkman那个时候walkman~0出来,很贵"第二个镜头(大全景)两个警察在房间内搜查,画外音杨林继续说他(二
哥)过去的事.第三个镜头(小全景)一个躺在床上的人的局
部,一个人掠过画面,画外音在谈母亲生病的事伴有呻吟之声.
第四个镜头(近景)哥哥在床上准备为母亲打针,画外音继续.
第五镜,杨林倚在门旁向画左看着.以上的五个镜头时间,地
点,谈话的对象全然不作交待,陡然而起,倏忽而去,凄凉之感
油然而生,我们完全在这种气氛中欣赏全片,直到影片的最后观
众才悟到这五个由画外音串起的镜头是两个时空,前两个镜头是哥哥死后警察到家里搜查,杨林再跟警察说话,这是影片的最后
时刻;最后三个镜头应是全片开始以前母亲在世时的情景,这样
毫不顾忌时空全然由情绪组合的片段甚至完全打破因果叙事链, 一
任情绪的流淌.
侯孝贤电影摄制观念所显露出的自由性,是由一定的拍摄手段
实现的.主要表现在大量的中长镜头,剪辑方式和声音等处理中. 首先是景深长镜头.在侯孝贤的电影里戏剧性完全仰赖画面
的空间与景深,而非耸动的对白和动作,侯孝贤在拍摄影片的过
程中,十分注重纵深的空间,以真实活动的人群为背景,以提升
可信度并能够增加信息量.在《戏梦人生》中,天禄老人讲述自
己的小儿子毛里的死亡.镜头久久的停留在庭院的入口,年轻的
天禄在为自己的小儿子准备棺材,蹲在院子中叮叮当当地钉着几块木板,神色凝重.大儿子蹲在他的旁边好奇地看着这一切东摸
摸西捡捡.镜头深处的堂屋里走过一位老人,坐在左边的太师椅
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看着忙碌的父子面无表情似乎对死亡已经司空见惯.两人之间的庭院里,郁郁葱葱的植物在阳光下随风摇曳.简单的画面却传达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对待死亡的不
同态度.
远景固定长镜头是侯孝贤最喜欢使用的拍摄方式,在他的诸
多影片中,借以用全景画面容纳l山峦,原野,溪流,稻田,春有
草树,山有烟霞.他通常把机器摆在固定的机位用远景或全景把
一
场戏直接拍完,甚至很少用标准的内外反拍镜头其原因就是为
11己
了保持画面情绪,使人景物融为一体以便让观众能够身心投入的去体验感受这也就是中国诗画意境所强调的静,远,空.《恋恋
风尘》里,阿远的父亲治病归来,一家人漫步于山涧吊桥,远处
群山叠影,只看到几个豆大的身影从画面右侧缓慢向左移去,伴
随着琼的吉他声,顿生温馨和谐之感.
再次是自然含蓄的剪接技巧.侯孝贤电影从不显示刻意的剪
接技巧,而是在转换时空的方式上追求自然含蓄,追求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侯孝贤的剪辑师是有台湾新电影保姆之称的廖庆松他和侯孝贤发明了气韵剪辑法"没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清楚地界限".
在《恋恋风尘》中阿远在军中接到弟弟来信得知阿云已结婚的一组镜头:1.家乡天空下被错综缠绕的电线杆;2.阿公与弟弟妹妹
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3.阿远的母亲在阿云家门口劝慰生气的阿云的母亲;4.阿云与邮差尴尬地站着.时空完全模糊,视点也不
清楚不知道是弟弟在信中所告知的情行还是阿远想象中的情形, 或是实际所发生的情形或者三者兼而有之.就是运用这种微弱的外部叙事进程中所造成的心理节奏,意境节奏让观众看到情绪本身.
在侯孝贤的电影世界中,人物的对白很少并不负担着叙事上
的关键作用,充满生活化的Ih然魅力所以他非常重视其他各种声
音元素的搭配.
音响:有层次的同期录音
在一部影片声音的大杂烩中,人声的出现必定成为感知系
统裁决音响层次的中心枢纽.而在侯孝贤的电影中,人声往往缺席,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其他音响.这些音响不仅与影像紧密结合,有时甚至超越了影像,控制住观众的注意力.《南国再见,南国》的开场是高,扁头,小麻花三个人在火车上的镜头,
火车轰隆隆行驶的音响,车厢内嘈杂的人声,还有呼啸而过的风声使得小高不得不提高嗓门才可以通电话,我们却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伴随着低沉而有节奏的重金属打击乐和男声饶舌说唱乐,奠定了整部影片颓废无聊的基调.
画外音:巧妙的心理外化
侯孝贤说事总是给你一种追述,转述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
因为他爱用画外音.《冬冬的假期》有冬冬写信的画外音童年往事中阿孝的画外音贯穿始终,《恋恋风尘》有阿远,阿云及弟弟通信的画外音.侯孝贤大量应用了并不为叙事时空服务的画外音和独自,直指人物内心情感.侯孝贤并不在乎画外音或独自的使用是否达到传统电影剧作意义上的叙事时空及因果连贯,而是着眼于零散化的飘泊于表面意象世界上个体的内心世界,把画外音运用至电影时空设想的极限.
音乐:情绪张力的构成.
侯孝贤电影中的音乐往往是一种情绪的跳跃灵动悠然如同
我们在他的电影中所看到的那一川山水.《童年往事》中以钢琴为主的主旋律伴随着主人公阿孝的成长经历先后出现了七次,几乎每一次都是恰如其分,完美和谐.侯孝贤还十分重视在影片中借用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烘托情境.《南国再见,南国》中的"夜上海"和"流浪的吉普赛姑娘",《好男好女》中的"晚春""金包银"和"上帝保佑",以及《戏梦人生》里的诸多折
予戏,都是极具情绪张力的.
侯孝贤在电影中表达的是一种东方式达观的人生态度:对自然,生命深刻体验后的热爱,尊重理解和宽容.这在他的作品中
演化成了一种叙事的态度.这种叙事态度是一个核是他十几年点滴积累领悟到的东西得以点睛,散的经验得以聚拢.这种叙事态度是他的作品关注的是生命存在的本身,超越了对生命存在的道德评价.这种叙事态度也成为取舍各种拍摄方法技巧的标准.从此他越来越侯孝贤越来越大师了.
作者简介
尹燕斌,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级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