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柳永是什么派的诗人
玉蝴蝶-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字耆卿-婉约派-北宋

•
•
这些杂史笔记的记载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歌妓对柳永词 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柳永词的传播呈现出这样一种 范式:歌词→歌妓→听众。这是一个动态的传播范式,词 走向广大的听众,歌妓在其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 歌妓的演唱使柳永词达到了与诗、歌、乐、舞相结合的艺 术境界。燕南芝庵在《唱论》“凡唱所忌”一条中说: “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柳永词多是柔艳之曲,正 适合于“十七八的女孩儿”演唱。 • 其词倚靠着声色俱佳的歌妓的歌唱而鲜活生动地流行 于当时,歌妓对柳永词的演唱,使得柳永词以一种文学、 音乐与歌舞的艺术整合方式,即歌词+音乐+美女+舞蹈 的鲜活形式进行着动态的传播,在歌楼舞榭、勾栏瓦肆、 街区小巷、尊前月下等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环境中,极大地 扩大和丰富了柳永词的传播范围。
•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 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 何在,烟水茫茫。 •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 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 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 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 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 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 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 “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 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 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 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 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 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 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 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 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 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 地轻轻飘下。
诗人柳永婉约派代表诗歌

诗人柳永婉约派代表诗歌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在此整理了柳永婉约派代表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柳永婉约派代表诗歌11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宋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2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宋代〕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凄紧一作:凄惨)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婉约派代表诗歌21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最有名的三首词

柳永最有名的三首词
柳永最有名的三首词是: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蝶恋花·凤栖梧。
诗人总是在不得志的时候,才能写出经典的诗词来,但是要说最不得志的诗人,可能就要数这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了。
别的诗人都是当过官被辞掉,或者被贬才愁怨苦深,而柳永是压根就没有当过官,将其仕途封绝,堪称悲惨。
提到宋朝婉约派词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柳永,柳永积极对词进行改革,突破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宋词的流行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简介

柳永简介篇一:柳永中国文学集萃之宋词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013/3/31柳永柳永画像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柳永像柳永:柳永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
[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
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人物评价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现今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
柳永故里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
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
望海潮柳永(2)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珠宝,家家户户都存 满了,绫罗绸缎,人们争相比着奢华。
就“繁华”二字展开,进一步写杭州的繁华。
“竞豪奢”,一词道出了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比阔气的情景。
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 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写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 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 在当杭州太守,便去拜会孙何。怎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 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 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 要唱别的,就唱这首 《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 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 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 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 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 为自己举荐。
中调 长调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等(词的段落称为“阙”或“片”)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柳词内容有三类: 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 为有名。 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 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 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 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 贡献。
宋词的派别和名人

宋词的派别和名人贾学平/搜集整理一、宋词的派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等。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等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等。
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主要特点: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2、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陈亮、陆游、张孝祥、张元干、刘过等。
代表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主要特点: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柳永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那么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柳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宋代柳永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
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人物籍贯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现今武夷山市上梅乡白水村人。
柳永故里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
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
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
《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
仕途坎坷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和苏轼词的风格表现形式题材上的区别论文

浅析苏轼与柳永词作的差别摘要: 柳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苏轼的词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风格形式三个方面,分析苏轼、柳永两人所作词的不同。
关键词:宋代文学苏轼柳永豪放派婉约派宋人的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苏轼有一次问一位善歌的人说:“我的词和柳词比,怎么样?”对方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些话很形象地说明柳词和苏词的不同风格。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但他们两个都为宋词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两人既然是不同派系的代表,他们的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方向等方面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
一、生平介绍苏轼,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豪放词派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幼年学习深受其父苏洵影响,21岁赴京应考,得欧阳修赏识。
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入第三等,被授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因在新法的实行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被外调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到湖州任职不到三个月,遭遇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宋哲宗即位后被重新重用,但不久与旧党政见不合又被贬谪外调。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少年时父亲柳宜动情的累开启柳永对词的兴趣之河,青年时接受父亲好友范仲淹的建议去边塞体验,使其词变得大气而又视野开阔。
中年有名无功,仕途坎坷,一度遭遇感情挫折,后又遭遇“奉旨填词”事件,被迫离开官场,终日流连于风月场所,与妓为伴。
直到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死后由妓女筹资下葬。
二、题材内容上的区别柳永属婉约派,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他用毕生精力作词,以“白衣卿相”自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柳永是什么派的诗人
柳永,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那么柳永是什么派诗人?下面是为你搜集柳永是什么派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代表,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人们也称之为柳七。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期学习诗词,希望以后自己可以为官,但是刘永后来的仕途是相当坎坷的。
在两宋时代,我国词坛优秀作家灿若星辰,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气势恢宏,充满着作者的雄心壮志,抒发的感情比较强烈和直接,而婉约派的词语言清丽柔婉。
柳永是第一个对宋词进行创新的词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从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使得慢词登上词坛的舞台,同时他也是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的父亲去世后,柳永跟随母亲学习一些启蒙的诗词,后来又跟着他的哥哥们去私塾先生那里学习,私塾先生的指点下,柳永的填词度曲在当地小有名气,随着年龄的增加,柳永也渐渐开始出入一些红楼场所,赢得很多歌女佳人的青睐。
柳永擅长长调诗词,且作品大多是慢词,精于音律,他词中的词调大多都是自己创造新样式,作品音律和谐婉转,特别适合歌唱。
其词词风婉约,细致含蓄,很是缠绵,充满着细腻的感情,情景交融。
但是词中却大多用白描的手法,不用假借代替,也不用烘托和渲染,词语也大多是口语化,简单易懂,变“雅”为“俗”,通俗的语言处处充满着小市民的生活情调。
柳永的词的特点柳永是北宋历史上第一个全心全意致力于写词的文人,也是带领北宋文人开启宋词之路的引路人。
坎坷的仕途经历,让他流连于各种青楼场所,倾听歌妓和市井的心声,为宋词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改变词的审美和内涵,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柳永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柳永扩大了词的范围,不论是题材上还是立意上都和以往的词人不同。
柳永写了很多描写男欢女爱的词,将词涵盖的对象转向了市井百姓,甚至青楼,所以柳永的词带有很浓重的乡土气息,很是亲切。
其表达的内容更是标新,其词中有的表达了世俗女子泼辣大胆的爱情观念,有的则表现命运多舛的悲苦女子的痛苦心声,还有的表达了对下层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是柳永发展了词的长调慢词这种体制,改变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
再加上柳永本人精通音律,所以自创了很多新调,后来长调蔚然成风,柳永功不可没。
第三便是柳永的词运用很多的表现手法,柳永将小赋上的许多变现手法都运用到词曲的创作上。
柳永的词里有很多铺叙、渲染的艺术手法,他的词中还大量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他的词格外优美。
第四声是柳永词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多。
他的词没有唐五代词人那
种雕琢的习气,而是吸收了很多生活中的口语、俗语,通俗易懂。
他的词中还借鉴了不少俗曲和新的腔调,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
柳永纪念馆白衣卿相柳永,字耆卿,祖籍是在河东(今天的山西),后来全家迁居崇安。
北宋著名词人,且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原名为三变,字景庄,然后又改名为永,又因为排行第七,后又被世人称柳七。
他的作品特别多,流传也是很广泛,对北宋词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词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武夷山市方志委广泛收集柳永平生的资料,联合建立了柳永纪念馆。
纪念馆的名字是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锐题写的。
柳永纪念馆建立在武夷山风景区武夷宫古街的中间地段,在一曲溪的北边,一共三层,其建筑风格是仿照宋朝民间的建筑样式,坐南朝北,其中设施丰富,储藏室、茶水间、办公室一应俱全,整体风格很朴素简单,和柳永的词一样有很浓厚的乡土气息。
纪念馆分为东西两厢和后厅,纪念馆正中是毛泽东书写的柳永的词《望海潮》,东厢是关于柳永生平的简介和展示,西厢是柳永作品的展览,纪念馆的后厅是柳词《巫山一段云》和《煮海歌》词意画馆,风景绝佳,游客常在后厅观赏茶道,品茶等,很是惬意。
柳永一生仕途不是很得意,生活也是很贫困,干任何事情也是抱着玩世不恭的样子。
他在城市的生活,更是一直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和社会底层人员交流甚多,也是知道那些社会底层人员的生活处境,创作了不少歌词天赋。
他是北宋的第一个致力于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条件和一生的经历,让他成为了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