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凤栖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永 凤栖梧赏析

柳永凤栖梧赏析柳永凤栖梧赏析《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一这是一首怀人词。
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
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
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
”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
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
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
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
”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
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
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解释: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凤栖梧》阅读原文及答案

《凤栖梧》阅读原文及答案
凤栖梧
贺铸
为问宛溪桥畔柳。
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
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
今日离亭还对酒。
唱断青青②,好去休回首。
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倡条:柳枝青青:借指“杨柳曲”。
8.与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相比,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柳方面,有什么不同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试题答案:
8. 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手法简单,只是从视觉上写出雨后柳树的青青和清新之色;本词上阕在写柳时,则手法多样,表现在:①正面描写柳树的动态。
“拂水倡条”,正面直接描写出柳枝随风拂水,轻柔多姿的状态。
②用典。
“几赠行人手”,暗用了“古人离别赠柳”的'典故,点明离别之事。
③比喻。
“叶”如“眉”,“柳絮”如“白绵”,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叶和柳絮的颜色和形态。
④拟人。
把柳树人格化,“偏解皱”写出柳叶通人情。
“因谁瘦”写出柳絮飘飞后枝干清瘦的形态。
9. 表达了离别的悲伤,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离别后的思念和惆怅。
离别之时,如眉柳叶,因离情皱起,柳絮飘飞,柳树因离情而清瘦,离人对酒长歌,悲伤欲绝,深刻道出离别的伤痛;“好去休回首”一句则满含对友人的劝慰;末尾两句写离别之后,浓郁、茂盛的柳树,在词人眼中稀疏如前,悲伤之中隐着深深的思念。
凤栖梧 柳永

1、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
24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背景资料本诗作于诗人在长安任职期间,是一首送朋友魏大到边塞从军的赠别诗。
作为唐代革新运动的启蒙者,陈子昂一直强调汉魏风骨。
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写的慷慨激昂,很能代表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词语注释⑴“匈奴犹未灭”:指的是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
⑵“魏绛复从戎”:魏绛是春秋晋国大夫,他主张晋国与邻近少数民族联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后来戎狄亲附,魏绛也因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陈把魏绛“和”改成“从”,表明了其对当时边事的看法,并希望友人像“多功”的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
而有意思的是,魏绛和魏大恰巧同姓。
⑶“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六郡雄,原指上述地方的豪杰,这里专指西汉的赵充国。
《汉书》中记载其为“六郡良家子”。
⑷“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后汉书·窦宪传》中记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2]作品鉴赏首二句“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读来令人震撼。
读者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
首句暗用汉代威镇敌胆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化用其言,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并以此勉励友人。
此处“匈奴”二字,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民族统治集团。
诗人又把春秋时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典故活用,鲜明地表示出诗人对当时边防战事的看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
王庭筠《凤栖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栖梧王庭筠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①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登临: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荆州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片首句写“衰柳”“苔满地”,词人面对此等萧瑟冷落的景色,不禁想起三千里外的故国。
“三千里”极言家乡之遥,其中寓有较浓重的哀愁情绪。
B. 古代路边,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憩,也是践送亲友之所。
“短亭依旧残阳里”中的“依旧”一语,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
C. 下片“紫蟹黄柑真解事”属于借景抒情,与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思纯羹鲈脍而辞官归里的典故有异曲同工之妙,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D. 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上片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下片结语更是一副寥廓悠远的秋水雁飞图,将词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渺,悠悠不尽。
17. 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16. A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本题选择A 项,B项,“暗示词人正在回故国的三千里路上”错,由下片“劝我归欤未”可知,此时词人并未归去,“依旧”应是暗示词人仍在羁旅之中。
C项,“借景抒情”错,“紫蟹黄柑真解事”一句,词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在某一物上,应属于“移情于物”。
D项,“本词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寓情于物、以景衬情”表述不准确,除了情景相生,此词最重要的手法是用典,使词意更加蕴藉、含蓄。
17. ①写离开故国三千里之远,西风劝归,表达了思念家乡、不能归去的悲痛之情。
②写自己南去北来,人已老去,表达了羁旅漂泊、年华逝去的悲伤之情。
③借用王粲登楼作赋的典故,以王粲自况,表达了自己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苦之情。
凤栖梧的阅读答案

凤栖梧的阅读答案凤栖梧的阅读答案「篇一」《凤栖梧》阅读题及答案《凤栖梧》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①,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杷疏狂图一醉②,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①危楼:高楼。
②图:考虑、打算。
《凤栖梧》阅读答案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伫倚危楼——极目远眺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8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9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凤栖梧》鉴赏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版)

2020年上海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梦里与妻子相见,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构成对比的“古之圣人”对待从师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明这次作文,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大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内容适合..老师作评语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C.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D.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未名湖旖旎风光烘托出一种宽松的境界。
宽松是思维最松软的沃土,也是自信和力量的体现。
①宽松使人心态平和、凝神静思。
②有了松才不感到心理上的压力,才好自由探讨,才能依据事实得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结论。
③松是做学问的前提。
④有了松才能摆脱束缚,避免僵化,开拓创新,永葆学术青春。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答案】1.(1)衣带渐宽终不悔(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1)D (2)B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事实与价值①今天的知识人都知道“这是银元”是个事实判断,“银元是好东西”是个价值判断,我们有时的确需要区分事实与价值,但不宜把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
②要弄清楚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不妨从“事实”和“事情”的区别说起。
我们总是从静态说到事实的,事情却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
我们说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事情正在起变化,事情的经过一波三折,事情终于过去了。
柳永的《凤栖梧》全诗注释

柳永的《凤栖梧》全诗注释
一、
《蝶恋花·凤栖梧》
(宋)柳永
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
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力渐浓春思荡。
鸳鸯绣被翻红浪。
二、
1、伫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2、望极:极目远望。
3、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
天际升起。
4、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5、会:理解。
阑:同“栏”。
6、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7、强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8、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9、消得:值得。
三、
用蜀地锦绣制成的地毯铺于地上。
以丝织品制成的屏风遮蔽视线。
曲曲折折的走廊,她在静谧的夜晚来寻觅探访故人。
望见玉石装饰的台阶上,雕刻花纹的栏杆上有月亮照射的光华。
红漆门半掩着屋内外的
人相遥望。
随即熏香炉中的香气飘散进了形如覆斗的帐子里。
男子俊如玉树临风,女子美如琼枝袅娜。
逐渐相依相偎。
酒意渐浓爱慕的思绪百转荡漾,在绣有鸳鸯的锦被里深眠共梦。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文本赏析1.1 诗歌背景柳永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代表作品《凤栖梧》是一首闺情词。
诗中的“凤栖梧”,是指一个古代女子致仕后居住的地方,也象征着闺中冷清的寂寞之感。
柳永在诗中以极为精湛的语言,刻画出闺中少女孤寂凄凉的生活境遇。
1.2 诗句解析诗中的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通过写景的方式,描绘出孤寂的景象,虚掩的窗帘和独自倚楼的女子一起,构成了一幅异乡情调的画卷。
穿透薄纱,吹拂而来的凉风萧瑟,更加凸显出这位少女孤苦无依的琉璃心境,使诗境更加深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忘凄凉。
”这两句诗,是柳永利用叙事手法,为整首诗歌构建了情感共振的落脚点。
其中,遥怜小儿女是指女子自己,未解忘凄凉则表明她身处的孤苦境地,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整首诗歌表达了少女冷落孤独的心态,凄凉的令人惋惜。
1.3 艺术风格柳永的词,以风景、闺情、忧愁、爱情等为主题,文如其人,情真意切,感情丰富,深浸于琉璃境界,突出古别离之义,表现出中国词艺术的长处,充满了古道热肠的豪迈情怀和凄美芳香的精神气息。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能够领会柳永词的艺术特点,掌握柳永词的基本韵律。
2.能够读通整篇词文,理解其核心思想。
3.能够对本文进行分析归纳,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4.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柳永词的基本韵律和音律。
2.学生能够把握本文核心意义,理解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3.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把握词文中微妙的情感变化,理解其中含义。
2.学生能否对文中比喻手法进行分析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4.1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柳永的基本情况和其词歌的背景。
2.分段阅读,学生自己尝试背诵片段流利的词句,认识到柳永词的韵律。
3.分析词歌中的比喻手法和修饰手法,感受其中含义。
4.带领学生分析整篇词歌的核心思想,领悟柳永词的艺术性特点。
4.2 课堂安排1.环节一:“柳永词的艺术特点”教师简要介绍柳永一生及其词歌的特点,开展“请写出你对柳永词的印象及柳永词的艺术风格”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凤栖梧
[北宋]柳水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
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①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
带渐宽②终不悔,为伊消得③人憔悴。
【注】①疏狂:狂放不羁。
②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③消得:胡云翼先生《宋词选》释“消得”为“值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首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自然引出了下面“黯黯生天际”
的怀远之情。
B.“黯黯生天际”写词中主人公心系远方恋人,而远方恋人此刻
是否也春愁正浓呢?
C.“草色烟光”一句描绘了草色青青,日光斜照,烟波浩渺之景,
此山此水都令人伤情。
D.主人公登高远跳愁绪更浓,借酒浇愁却“强乐还无味”,真是“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E.词作上阕运用借景抒情,下阕采用的是叙事抒情,结句则直抒
胸臆,三者结合,强化了相思之情的表达。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