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教案
柳永《凤栖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柳永的生平以及他填词的风格。
2.注重诵读,力求能当堂背诵。
3.把握词的文眼,感受到词作者的情感。
4.让学生结合生活来理解词作品,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注意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能.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们从语言的角度来品析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会词表达的情感,认识词人面对生活和自身变化所持有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重点: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能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和自身变化所持有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1、导入:唐诗、宋词、元曲是文学百花园中一颗颗亮丽的奇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词,说到宋词,我们就需要知道柳永,一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和影响的词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凤栖梧》。
了解作者及其生平经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朗读。
先由教师范读,作好朗读的指导。
然后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结合书下注释,疏通全文意思。
4、师生共同赏析,共同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在赏析的过程中,我设置了下面几个问题:(1)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此时此刻词人心境吗?“愁”。
(2)作者为了春愁之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样的好处?“草色烟光残照里”,夕阳的余晖下,无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却无可诉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
(3)体会《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首作品中的这两句话都在强调他们各自的相思之苦,他们都因为他们真挚的、永恒的“终不悔”的爱情,心甘情愿地自我煎熬。
(4)体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现实意义?王国维借用这句词来比喻成大事或成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之三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流传更广,使其思想意义得到了很大升华。
(5)各抒己见,评价柳永。
(6)向学生们推荐柳永的《雨霖铃》,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更多地了解柳永的词。
凤栖梧 教案

凤栖梧教案教案标题:凤栖梧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凤栖梧》这首古文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背景,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文诗词的美。
教案目标:1. 了解《凤栖梧》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并描述《凤栖梧》的意境和主题。
3. 分析《凤栖梧》中的修辞手法。
4. 能够欣赏并朗读《凤栖梧》。
5.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凤栖梧》的意境和主题。
2. 分析《凤栖梧》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课文《凤栖梧》的复印件。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课堂小白板和白板笔。
4. 学生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描绘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凤栖梧》这首古文诗词,提问学生对凤凰和梧桐的了解。
阅读与理解:1. 分发《凤栖梧》的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词的意境和主题。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欣赏与朗读:1. 教师朗读《凤栖梧》,让学生跟读。
2. 分组朗读,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练习朗读,并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
3. 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凤凰和梧桐相关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古文诗词,发现其中的美和智慧,并分享给同学。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对《凤栖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2.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评估: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凤栖梧》的读后感。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凤栖梧》说课稿

凤栖梧一、背景与作者《凤栖梧》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蒋捷所作的一篇文言小说。
蒋捷,字与之,号东篱,山西省太原府祁县人,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卒于万历元年(1573年),年仅34岁。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小说和词,被称为“江左才子”,被誉为文学“双峰之一”,与施耐庵、冯梦龙、陆游并列为鲁迅称为“小说四大家”的文学巨匠。
二、作品概述《凤栖梧》是蒋捷的小说代表作,以唐代人物柳宗元的手笔为主线,在画面的背景下描写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柳宗元在任泾州刺史时爱上了明妃凤栖梧,却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未能互相认可,之后两人相继死去,用浓郁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句子表达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整个故事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描写人物的背景和品性,第三章开始则描写了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第四章描写了凤栖梧远赴吴江而柳宗元在故里寻她的历程,最后一章,则是两人死后的故事和结局。
三、文学特点《凤栖梧》这个小说其实是采用了当时文学的惯用手法,即以叙事的形式来表现一种伦理道德的情感。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鲜明、矛盾突出,处理情节的手法灵活多变,尤其是把唐朝当时的背景和一些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入到小说中,给人以更为真实的历史感受。
蒋捷在作品中还很注重语言运用,采用典雅华丽的文言文字,语言精细,词藻优美,句式鲜明,常常运用寓言、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人物的性格、思想、行动描写上极为细致入微,映射出了明代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面貌和心灵世界,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四、意义和价值《凤栖梧》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为明代小说代表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品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失范、社会问题以及人之间矛盾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缩影,也能使人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文化产生启示和思考。
此外,小说中蕴含了深刻的爱情主题,表达了人性美好的追求和悲壮的情感,让读者大开眼界。
(凤栖梧)教案

课题《凤栖梧》设计者教授者学科语文授课班级八年级课型新授授课时数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着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2、培养学生朗读诗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重点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味法。
3、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我们本册书学习的第七课《范进中举》,讲述了一位年过半百才中上举人的老人喜极而疯的故事,让我们觉得可笑的同时又觉得可悲,不得不感叹一句,封建科举制度害人不浅啊!!!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接触一位也是生活在封建科举制度之下,也是年过半百才中进士的老人——柳永,一起去听听他的心声,听听他的无奈与孤独。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称为上下片或上下阙,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诵读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注意把握词中缠绵哀婉的情感。
3、齐读。
四、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凤栖梧_柳永_ppt课件

生平事迹
• 柳永为教坊乐工和歌妓填词,供她们在酒 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 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 有太多的衣食之虞。南宋罗烨《醉翁谈录》 丙集卷二就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 馆。所至,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柳永 凭借通俗文艺的创作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 入,表明宋代文学的商品化开始萌芽,为 后来“职业”地从事通俗文艺创作的书会 才人开了先河。
作词风格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 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 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 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 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 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 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 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 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 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 得人憔悴。
词文赏析
•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 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 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 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 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 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 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全词分析
• 这是一首怀人词。 • 这首词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 (“反弹琵琶法”),抒情写景,感情真 挚。 • 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细风、草色、烟 光、残阳几个关合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 成一幅黄昏春望图。
生平事迹
•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 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 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 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 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 •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 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 词。"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 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 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 填词柳三变”。
凤栖梧.柳永《凤栖梧》ppt课件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qí )卿。
风流才子——柳永 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伫倚危楼风细细: 久立
高楼 放纵 又
黯黯生天际:
迷蒙不明
拟把疏狂图一醉: 打算 强乐还无味: 强颜欢笑
衣带渐宽终不悔: 形容人越来越瘦 为伊消得人憔悴: 值得
春 愁
词 眼
消愁
借酒
狂歌
结果
借酒消愁愁更愁 (“强乐还无味”) 不后悔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触景生情 无边愁绪 无法消愁 执着追求
凤栖梧
柳永
《凤栖梧》,词牌名又称《蝶恋 花》、《鹊踏枝》。原为唐教坊 曲,双调,六十字。此词系怀人 之作。
作者简介
宋代著名词人,婉约词派的 代表。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 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 成柳七郎,或柳七。他精通 音律,即擅长作歌词,又擅 长谱写乐曲。他既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个词人,又是当时 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代表 作《雨霖铃》。
“一切景语皆情 语”
黄 昏 春 望 图 ( 凄 美 伤 感 )
情景交融
情
春 愁
5、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 苦?结果如何?
喝酒 高歌
结果:强乐还无味 (借酒消愁愁更愁)
6、“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但是作者又以怎样 的态度面对呢?词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样的态度?
执着的态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完整版)2.1《凤栖梧》教案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
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八、布置作业。
欣赏、品味、探究:以“我欣赏(喜欢)……因为……”为格式赏析。
《凤栖梧》
主备人:xxx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教学重点
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格;
杨柳——惜别;
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
猿啼—-羁旅苦况.
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
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
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文本赏析1.1 诗歌背景柳永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代表作品《凤栖梧》是一首闺情词。
诗中的“凤栖梧”,是指一个古代女子致仕后居住的地方,也象征着闺中冷清的寂寞之感。
柳永在诗中以极为精湛的语言,刻画出闺中少女孤寂凄凉的生活境遇。
1.2 诗句解析诗中的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通过写景的方式,描绘出孤寂的景象,虚掩的窗帘和独自倚楼的女子一起,构成了一幅异乡情调的画卷。
穿透薄纱,吹拂而来的凉风萧瑟,更加凸显出这位少女孤苦无依的琉璃心境,使诗境更加深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忘凄凉。
”这两句诗,是柳永利用叙事手法,为整首诗歌构建了情感共振的落脚点。
其中,遥怜小儿女是指女子自己,未解忘凄凉则表明她身处的孤苦境地,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整首诗歌表达了少女冷落孤独的心态,凄凉的令人惋惜。
1.3 艺术风格柳永的词,以风景、闺情、忧愁、爱情等为主题,文如其人,情真意切,感情丰富,深浸于琉璃境界,突出古别离之义,表现出中国词艺术的长处,充满了古道热肠的豪迈情怀和凄美芳香的精神气息。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能够领会柳永词的艺术特点,掌握柳永词的基本韵律。
2.能够读通整篇词文,理解其核心思想。
3.能够对本文进行分析归纳,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4.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掌握柳永词的基本韵律和音律。
2.学生能够把握本文核心意义,理解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3.2 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把握词文中微妙的情感变化,理解其中含义。
2.学生能否对文中比喻手法进行分析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4.1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柳永的基本情况和其词歌的背景。
2.分段阅读,学生自己尝试背诵片段流利的词句,认识到柳永词的韵律。
3.分析词歌中的比喻手法和修饰手法,感受其中含义。
4.带领学生分析整篇词歌的核心思想,领悟柳永词的艺术性特点。
4.2 课堂安排1.环节一:“柳永词的艺术特点”教师简要介绍柳永一生及其词歌的特点,开展“请写出你对柳永词的印象及柳永词的艺术风格”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
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朗读指导,注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松兰梅竹——坚贞高洁的品格;
杨柳——惜别;
杜鹃——沦落失意、哀怨凄悲;
猿啼——羁旅苦况。
3.作者为了抒发春愁之情,他描写了哪些景物
细风、草色、烟光、残照——黄昏春望图。
4.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有何特点
伫倚危楼——极目远眺。
5.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景”和“情”联系起来的呢
春愁、凄美、伤感——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乐章集》中有一半属于慢词。在他之前,慢词只是个别人试作,还不怎么流行。由于他的提倡,使得慢词广为流行,形成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局面。长调的运用,扩大了词的容量,使词的表现手法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擅长铺叙,柳词“铺叙展衍,备足无遗”(李之仪《姑溪词跋》)。《望海潮》和《雨霖铃》都是善用铺叙手法的范例。
《凤栖梧》
主备人:xxx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教学重点
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
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古道。——《饮马长城窟行》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明月——思亲、思故、思乡;
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凭阑登高——凭吊怀古、思乡怀人;
(1)危楼:高楼。
(2)黯黯:迷蒙不明。
(3)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4)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5)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6)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六、讲解。
1.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刻骨的相思和哀愁的感情
异:原句写恩爱夫妻间相思,柳句写情人间相思;原句只写想瘦了人,柳句则说想瘦了也不后悔。
思考探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矢志不移的精神。结合现实,这两句还可以表达什么
例:对理想、学业、事业等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
八、布置作业。
欣赏、品味、探究:以“我欣赏(喜欢)……因为……”为格式赏析。
如:我欣赏“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因为“伫倚”意象已为全词定下思念之调,加之写“春愁”从天边长过来,表达脱俗又显得韵味无穷,为全词埋下绵绵愁思之笔。
九、板书设计:
凤栖梧
柳永
孤独——“伫倚”“无言谁会”
春愁 借酒消愁——“拟把疏狂图一醉”
生动形象的誓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教师范读。(示范情感把握:《凤栖梧》尽量读出一种缠绵哀婉的感觉;示范节奏把握:《凤栖梧》读时要柔缓抒情,渐次突出沉重的无奈与伤感;)
2.学生散读。(要求学生先默读扫清字词障碍、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
3.学生齐读,落实教师示范的要求,为分析做准备。
四、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伎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
“伫倚危楼”“草色”“残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伫倚”即长时间地倚靠。“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阑之久与怀想之深。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阑、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2.品味意象。
草色残照——愁、离情别恨;
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隐士》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五、题解。
《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系怀人之作。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重点字词解释。
不后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衣带渐宽”的消瘦,“消得人憔悴”的煎熬,“不悔”“消得”的忠贞与执著,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
七、合作与探究
思考探究一:柳句源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柳句与原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同:都表达了相思之苦,写相思使人消瘦。
十、教学反思
6.面对孤寂无奈,作者想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结果如何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结果:借酒消愁愁更愁(“强乐还无味”)。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又是一种徒增烦恼的做法。
7.“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难熬,作者后悔了吗词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