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说课稿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将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烘托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从于命运的铮铮风骨。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说学情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通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听歌曲《月满西楼》。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歌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欣赏她的另一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板书诗题)4.课件出示李清照简介。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课件出示诗句。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感情。

3.指名展示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4.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3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人教部编版

《夏日绝句》说课稿一、说教材《夏日绝句》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到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据说其丈夫读了这首诗,想到自己不抵抗金兵,缀城逃跑的行径,非常羞愧,不久之后抑郁而死。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前期和后期作品的风格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心恋》找出“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歌词“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说课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夏日绝句》2.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预习《石灰吟》、《竹石》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1.学习《夏日绝句》(1)读古诗,有韵味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

打开书83页。

板书;读古诗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

)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引导学生答出:①绝句: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教师准备资料:李清照的个人资料: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

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

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

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21《夏日绝句》(说课稿)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1《夏日绝句》(说课稿)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1《夏日绝句》(说课稿)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内容:《夏日绝句》是一首描绘夏季自然景象的诗歌,通过对夏季典型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

全诗共四句,分别描绘了夏日的天空、大地、植物和动物。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夏季的自然特点,感受到夏季的美丽和生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夏季自然景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夏季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夏日的图片和视频。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夏天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夏季的热爱之情。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味。

3. 理解诗句: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4. 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句相结合,感受诗人的情感。

5. 朗读背诵: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鼓励学生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诗歌内容:夏日的天空、大地、植物和动物3. 诗歌结构:四句诗,每句七个字4. 诗歌韵味:节奏和韵律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夏天的短文,描述夏天的美好景象。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夏季的美丽和生机。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句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观察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夏日绝句》说课稿范文

《夏日绝句》说课稿范文

《夏日绝句》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夏日绝句》,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夏日绝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诗歌作品,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绝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课文。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写作手法,能够准确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②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让学生体会到夏天的热情和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授《夏日绝句》这篇诗歌时,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赏析法、讲解分析法;学法:鉴赏模仿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诗歌赏析的素材,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此外,我还将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夏日绝句》这篇诗歌,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情感投入。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夏天的短视频和展示夏日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夏天的热情和活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夏天最喜欢做什么?夏天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环节二、导入诗歌,呈现诗歌的整体韵味。

我将朗读《夏日绝句》,让学生跟读,并强调诗歌的节奏和押韵的美感。

同时,我会向学生解释绝句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独特韵味。

环节三、研读诗歌,深入探究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手法。

我将通过诗歌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火焰般的太阳、闪烁的波浪等。

同时,我将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手法,让他们尝试写一首属于自己的夏日绝句。

环节四、合作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我将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说课稿

《夏日绝句》说课稿一、说教材《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徽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理念: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

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说学情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学诗五步:解题目知诗人读诗句明诗意悟意境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3《夏日绝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夏日绝句》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绝句。

全诗如下:钾钾氯化钠,钠钠氯化钾。

钾钠氯化物,物物氯化钾。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景色的特点,展现了夏日炎炎、植物繁茂的景象。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修辞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来进行深入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夏日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对诗意和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修辞手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夏日景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气息,激发学生对夏日的喜爱。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3.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夏日绝句》,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讲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意,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分析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6.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绝句说课稿
夏日绝句
一、说教材
《夏日绝句》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公元1128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靖康知府赵明诚见大势已去于是携带妻子李清照从北向南逃窜,当他们逃至今安微省和县乌江口时,在这里停顿了下来,也就是在这个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李清照看当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感慨万千,于是面对着浩浩江水随口吟出这首诗。

整个诗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直到今天还思念项羽,思念他那种死也不肯逃过江东的英雄气概。

整个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基本就理解古诗表现的意思和所叙述的事情。

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入真切理解诗人的情怀。

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教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这里需要教师的耐心带着品悟。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诵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
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该诗中所处两段历史的相同之处以及历史中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感悟作者的情怀,和文本的风格。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古诗,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了解作者后期作品的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
难点: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教师朗读古诗、板书课题、生读课题,质疑课题、谈所获信息。

㈡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再读古诗,为古诗划节奏。

㈢学习课文、理解诗意
1、学习第二句古诗:
⑴站在乌江口的李清照之所以能信手拈来《夏日绝句》,是哪一位历史人物跳入了她的脑海?
⑵项羽何许人也?(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回答)
⑶项羽对于李清照来说已经成为了历史,为何李清照在这里会独独思念他?
⑷假如你是项羽你会选择逃过乌江还是拔剑自刎而死呢?
重点体会项羽“不肯”过江东与“不能、不会、不愿意”过江东进行比较学习。

突出项羽那种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这正是作者思念项羽的地方。

品读第二句古诗
学生品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读出感悟,读出对文本的理解,读出诗人李清照的心声。

2、学习第一句古诗:
⑴从“人杰”入手,引出刘邦也称张良、萧何、韩信为人中豪杰这个典故。

⑵让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鬼雄”,进而学习屈原《国殇》有云:“身既死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第二个典故。

⑶总结“项羽”这一历史典故。

3、学生总结诗意。

㈣精读古诗
⑴站在乌江口的李清照之所以如此高亢地吟出《夏日绝句》,是因为她的眼前有了一副怎样的画卷?她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⑵学生带着体会再精读古诗。

⑶学生背诵古诗。

㈤拓展升华
⑴学生谈对宋朝当权派(皇帝)、李清照、项羽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评价。

⑵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明白怎样做人了吗?
⑶学生汇报收集的爱国名言、警句,教师将李清照的“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

”送给同学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