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案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选

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夏日绝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夏日绝句》。
详细内容包括:字词认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把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与体会,作者情感的把握。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句的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出课题《夏日绝句》。
2. 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3. 诗句理解: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句的含义,教师进行指导。
4. 诗意体会:学生朗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点评。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诗句为例,进行赏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描绘夏日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生字词:略3. 诗句:略4. 赏析要点:形象生动、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夏日绝句》。
(2)用课文中的诗句,写一段描绘夏日景色的文字。
2. 答案:(1)见课后习题。
(2)示例:夏日炎炎,绿树成荫,碧水潺潺,蝉鸣声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描绘夏日的诗句,进行交流分享。
(2)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中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理解与体会2. 作者情感的把握3.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4. 诗意体会的引导5. 作业设计的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的理解与体会1. 词语解析:对诗句中的关键词进行详细讲解,如“炎炎”、“绿树成荫”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

部编语文《夏日绝句》优秀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部编语文教材第五册《夏日绝句》一课。
该课文选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组诗作品,主要描绘了夏季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怀。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韵律、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夏日绝句》,感受诗人对夏日的赞美和感慨。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词组和句型,并能正确运用。
3.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掌握生词、词组和句型;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b. 教师讲解生词、词组和句型。
c. 逐句解析课文,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
b. 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句型练习。
4.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b. 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5. 背诵课文: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夏日绝句》2. 生词、词组和句型3. 诗歌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词语:绝句、韵律、意境。
b. 根据课文内容,用“夏日”和“绝句”各写一个句子。
c. 分析《夏日绝句》中的表现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a. 绝句:四句一首,每句五言或七言的诗歌形式。
韵律:诗歌的音韵美。
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营造出的艺术境界。
b. 夏日炎炎,蝉鸣声声。
绝句传情,诗韵悠长。
c. 示例: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炎炎夏日与清凉的夜晚相对比,表现了夏日的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夏日景色,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唐宋诗词》,详细内容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通过对该诗的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宋代女词人的文学成就,感受绝句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夏日绝句》的诗意、韵律和意境,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夏日绝句》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重点:掌握绝句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夏日的美好,引出《夏日绝句》。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3. 诗歌解析: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对仗和意境,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a. 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b. 分析诗句的韵律、对仗和用词。
c. 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夏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绝句,巩固所学。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夏日绝句》2. 作者:李清照3. 诗句解析:a. 韵律:仄起平收b. 对仗:工整严谨c. 意境:清新优美4.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案:见附件。
2. 课后拓展: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2. 绝句的韵律和对仗讲解。
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解析。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1. 解析诗句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花自飘零水自流”等,分析这些意象如何构建出清新优美的夏日景象,同时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夏日绝句》。
本课内容包括了《夏日绝句》诗歌的阅读、理解和赏析。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和赏析《夏日绝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夏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夏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夏日绝句》,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生词。
教师指导:“请大家自己朗读《夏日绝句》,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讲解生字、生词。
教师讲解:“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说,我们要活得有价值,死后也要有英名。
”4.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你们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诗句的赏析方法。
教师出示例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句诗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夏日绝句》2. 生字、生词3. 诗句解析4. 诗句赏析七、作业设计(1)解释下列词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简要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1)生当作人杰:活着要有价值,为人类作出贡献。
死亦为鬼雄:死后也要有英名,让人怀念。
(2)修辞手法:对仗、夸张。
作用:通过对仗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和英名。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夏日《绝句》教案(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夏日《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夏日绝句》。
(2)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 理解《夏日绝句》的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气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日绝句》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夏日绝句》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夏日绝句》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夏日绝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日绝句》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在创作《夏日绝句》时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夏日绝句》相关的历史背景。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夏日绝句》。
(2)写一篇关于《夏日绝句》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夏日景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夏日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夏日的特点。
(2)提问:在这样美好的夏日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古代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引出课题《夏日绝句》。
2、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包括她的出生年代、家庭背景、文学成就等。
(2)强调李清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婉约细腻之作,也有豪迈奔放之篇。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关键词语,如“人杰”“鬼雄”“项羽”等。
(2)结合历史故事,讲述项羽的英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提到项羽?她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5、体会情感(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总结:这首诗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爱国之情。
6、朗读指导(1)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选手。
7、背诵古诗(1)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
(2)采用小组背诵、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夏日绝句》课文教案

《夏日绝句》课文教案夏日绝句课文教案一、教案概述本节课主要围绕《夏日绝句》这首古代绝句展开。
通过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培养学生对于古文学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深入探讨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意境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欲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并正确朗读《夏日绝句》- 掌握绝句的诗歌形式和韵律特点- 掌握绝句的写作技巧和意境表达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夏日的景色,引发学生对夏日的情感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感悟诗歌(10分钟)- 让学生阅读《夏日绝句》,并思考以下问题:-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感?- 诗歌中的景物和意象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选择绝句这种诗歌形式?- 引导学生表达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交流。
3. 音韵体验(10分钟)-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夏日绝句》,感受其中的音韵之美。
- 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平仄和韵脚,理解绝句的韵律特点。
-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4. 创作绝句(15分钟)- 以《夏日绝句》为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创作一首绝句诗。
- 提供相关词语和意象的参考,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 学生可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完成创作,并与同学分享交流。
5. 展示和欣赏(10分钟)- 邀请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绝句作品,并互相欣赏评论。
- 分享一些经典的古代绝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总结出绝句的形式特点和表达技巧。
- 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进行个人总结和自我评价。
四、课堂延伸1. 小组活动- 分组进行继续创作绝句的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历史的长河中,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正是从靖康之变,金兵入侵中原开始,北宋朝庭仓皇南迁,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背井离乡,过着流离失所,衣不蔽体的生活,而南宋王朝醉生梦死,不思收复中原失地。
1、我们在五年级曾学过一首诗是真实地反映了南宋当时的历史事实的。
2、学生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3、师生谈谈感想
这两首诗写出了鲜明的对比,金人入侵,北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朝庭腐败无能,苟且偷生,醉生梦死,全然不顾国家安危,民族存亡。
4、目睹南宋统治者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唱《夏日绝句》
二、学习《夏日绝句》
1、出示古诗《夏日绝句》幻灯片
2、范读一遍
3、学生初读(齐读),读准字音。
4、让我们走近古代才女——李清照,以便更深入地学习欣赏这首千古绝唱。
(生简介李清照后出示李清照资料)
5、这首绝句正是李清照后期的杰作,学生个人读后师提问:
李清照寓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于诗,诗中最能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的是哪一个关键的字(“思”)
6、围绕“思”质疑,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
...”
(1)生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交流。
人杰:人中的豪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2)生说说对项羽的认识
(3)师放幻灯片认识“人杰”,认识“鬼雄”。
在具体的情境中领略诗的意境
(4)生再读古诗前两句,读出古诗韵律(前二后三),读出韵味。
(5)生汇报前两句诗意,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意,生齐读。
(6)再出示幻灯片,赏析人物形象,生个人读。
7、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1)了解当时南宋的背景。
(2)观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内心是否会感到痛楚和愤慨,请用下列句式表达你的想法:
看到,看到,
看到我心中充满了,我最想南宋王朝能像项羽一样。
(3)教师小结
在金兵入侵的动荡年代,南宋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刚强不屈形成鲜明对比。
(4)相机出示幻灯片深入赏析。
(5)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
象的思念和赞美之中,你能把诗中隐含的意思读给大家听吗出示幻灯片。
个人读,小组赛读,齐读
三、总结全诗,感情朗读
1、齐读全诗;
2、品读诗,体会词人李清照的情感,完成填空。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剌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逃跑妥协的行径,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怀。
3、拓展升华:本单元主题——民族之魂
板书设计
生当作人杰
论人生说理
死亦为鬼雄借古讽今
壮怀激烈
至今思项羽
忆霸王怀古
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