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古诗的意思翻译简单

夏日绝句1、原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全文翻译:活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逃回江东。
3、夏日绝句字词句解释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4、夏日绝句赏析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祟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
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
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
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
“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夏日绝句》原文及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及赏析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夏日绝句》原文及赏析的文章:《夏日绝句》这首诗,就像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李清照写下这首诗的时候,心情想必是悲愤交加的。
当时的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入侵,朝廷软弱无能,一味地退缩求和。
李清照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女子,心中的愤怒和无奈可想而知。
咱们来说说这诗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可真是掷地有声啊!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这是多么豪迈的壮志!想想我们现在,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退缩,跟李清照笔下的这种气魄比起来,真的是惭愧啊。
就说我有一次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报了个长跑项目。
一开始我还信心满满,可跑着跑着,累得气喘吁吁,看着前面还有那么长的距离,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这句“生当作人杰”,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虽然最后没拿到名次,但我战胜了自己想放弃的念头。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想到了项羽。
项羽当年在楚汉相争中失败,却宁死不肯渡过江东,重整旗鼓。
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李清照深感敬佩。
而对比当时宋朝那些贪生怕死、逃跑求和的官员,真的是天壤之别。
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过因为害怕失败或者困难,而不敢去尝试、不敢去坚持的时候呢?其实,我们应该学学项羽的这种精神,勇敢地面对一切。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直击人心。
李清照用她独特的笔触,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那些苟且偷生之人的批判。
在夏日的某个午后,我坐在窗前再次读起这首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书上,仿佛每一个字都闪耀着光芒。
我仿佛看到了李清照那坚定的眼神,听到了她内心的呐喊。
《夏日绝句》,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要有骨气,要做自己生活中的“人杰”和“鬼雄”!。
夏夏日绝句

夏夏日绝句1. 夏日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热辣辣地就来了。
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放进蒸笼的包子,浑身冒着热气。
这时候就想起那些清凉的地方,比如说山里的小溪边,那水啊,凉丝丝的,就像冰在心里头。
这夏日的热,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就像生活,有时甜蜜有时苦涩。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2. 夏日的阳光像个霸道的小恶魔,到处散播它的热力。
我在大街上走,那汗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
可你瞧那些大树下的老人,摇着蒲扇,聊着天,好像这热根本不算啥。
他们就像一群老神仙,在这热辣的夏日里自得其乐。
难道我们年轻人还不如他们会享受这夏日吗?3. 夏天啊,那可是个充满故事的季节。
我和小伙伴们在夜晚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就像数着地上的沙子一样数不清。
这时候,偶尔有凉风吹过,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
可白天呢,那太阳一出来,就像点燃了一团大火,整个世界都在燃烧。
这夏日的白天和夜晚,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你更喜欢哪一个呢?4. 夏日的雨就像老天爷的脾气,说来就来。
前一刻还晴空万里,下一刻就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就像子弹一样打在地上。
我和朋友本来在外面玩耍,被这雨一淋,像两只落汤鸡。
可我们却哈哈大笑起来,这夏日的雨啊,虽然突然,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就像生活中的小惊喜,不是吗?5. 夏天的傍晚,那晚霞就像一幅巨大的油画。
我站在楼顶,看着那红的、橙的、紫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梦幻的世界。
这个时候,心里的烦恼就像被风吹走的灰尘一样消失不见。
可是一想到明天又是炎热的一天,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小火苗。
不过这就是夏日,总是让人又期待又害怕。
6. 夏日里的西瓜就像沙漠里的绿洲。
我每次从外面热得晕头转向地回到家,看到桌上切开的西瓜,那红瓤就像一颗火热的心,等着我去品尝。
咬一口,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就像一股清泉流进心里。
这西瓜啊,就是夏日的救星,没有它,这夏天可怎么过呢?7. 夏天的蝉鸣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音乐会。
它们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就像一群热爱唱歌的小歌手。
夏日绝句 意思

夏日绝句意思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内容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此诗是作者在路过乌江时,联想自己丈夫的行为,有感于项羽的悲壮而作。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后两句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夏日绝句的译文

《夏日绝句》是李清照在宋代所作,此诗既表达了她对项羽的敬仰,也表达了她对南宋王朝的失望和愤怒。
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鲜明的表达了人生的价值观,活着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死去也要成为英勇的战士。
整首诗用词简练,气势磅礴,被誉为“千古绝唱”。
《夏日绝句》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当时金兵南侵,北宋灭亡,诗人想到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人民惨遭蹂躏,故借项羽自刎之故事,通过吟咏史诗,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面临外族侵略时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软弱行径。
同时诗人也借这首诗讽刺宋高宗,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统一的希望。
《夏日绝句》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极为鲜明,短短二十字,却融入了丰富的情感。
其用词之精确,表达之深刻,让人震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追求,为千古佳句。
这两句充分展示了诗人气势磅礴的文风和刚烈决绝的人生态度,令人佩服。
此外,这首词在句式上也独具特色,通过对仗和反复的运用,使得诗句节奏明快,富有韵律。
同时,以“夏日”为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炎炎夏日的热烈,同时也为整首词注入了清新的气息。
《夏日绝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的热爱,更是展现了他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品质。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首先,《夏日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它的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后,它揭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的来说,《夏日绝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杰出者。
②鬼雄:鬼之雄杰者。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李清照赏析

夏日绝句李清照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全诗如下: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的前两句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夏日绝句的经典诗句

夏日绝句的经典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创作背景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