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每日一题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解析版)

节气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赤道低气压带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纬线附近北对称
自30°纬线向南移
自30°纬线向北移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单圈环流
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3.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如果去除假设“地球不自转”,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如下图所示: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4.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3.C 4.D
【解析】3.多风的天气有利于雾的消散。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故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风力较弱,C项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雾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项。
C.天津逐渐进入冬季D.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答案】1.C 2.B
【解析】1.图甲所示,依据纬度变化规律为自北向南纬度数减小,为北半球,则20°-30°之间出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0°~1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A;10°~2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B;30°~40°盛行西南风,排除D;故选C。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高频非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06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精选高频考题50题·非选择题1.下图是沿北纬60°的1月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判断理由是。
在d、e、f三个区域中,属于海洋的是,判断理由是。
(2)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b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3)此季节,印度盛行风,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风,其性质是。
【答案】(1) a c 1月北半球大陆气温比海洋低 e 1月北半球海洋气压比陆地低(2) 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3) 东北季西北寒冷干燥【分析】本题以沿北纬60°的1月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曲线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气压分布、风带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一月份北纬60°地区在气温分布上应是陆地低于海洋,1月北半球大陆气温比海洋低,结合经度即可判断a、c为大陆,b为海洋。
1月北半球海洋气温比大陆高,1月北半球海洋气压比陆地低,在d、e、f三个区域中,属于海洋的是e。
(2)北纬60°、180°太平洋,一月份北半球是冬季,亚欧大陆降温快,形成亚洲高压--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高压切断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e,在大西洋形成冰岛低压--b。
(3)一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在亚洲高压控制下,此季节,印度盛行东北季风,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西北风,风从陆地吹来、从高纬度吹来,其性质是寒冷干燥。
2.读全球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3)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
【答案】(1)北半球冬季(或南半球夏季)。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三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气压带和风带1.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高气压带是()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2)此时,图示半球的季节可能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图为“某大洲沿20°E的地形剖面图和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中()A.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热带沙漠气候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2)此季节()A.甲地高温干燥B.乙地草木枯黄C.丙地森林茂密D.丁海区风大浪急3.下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B.我国东北山区河流出现春汛C.恒河进入枯水季节D.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B.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4.下图为部分区域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常年受甲地附近气压带影响的区域,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雨林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乙地气候特点是()A.炎热干燥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温和湿润(3)丙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A.干冷的极地东风B.冷湿的极地东风C.干冷的中纬西风D.暖湿的中纬西风5.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6.南亚高压是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对流层。
(完整版)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3.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7.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1.图为北半球冬季中纬度等压线分布图(1)在地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A、B两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此时该气压带断裂成 ,体现了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图中气压中心名称:A B 。
(3)此时,东亚吹风,南亚吹风。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1)副极地低气压带 ;块状;海陆分布。
(2)A 亚洲高压 B 阿留申低压(3)西北风;东北风2、(1)7;低;亚洲低压(2)东南风;西南风(3)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4)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大8.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 ________。
(2)a、b两地的风向;a______,b______。
(3)A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____雨为主。
(4)B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原因是__________。
(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1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_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基础——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据图指出a 、b 、c 所代表的环流圈。
提示:a 为低纬环流圈,b 为中纬环流圈,c 为高纬环流圈。
2.补充完成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
(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表述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提示:①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连线)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典型气压中心与冬夏季风(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 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①M 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
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③此时,东亚盛行A 西北风,南亚盛行B 东北风。
(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 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①N 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③此季节,东亚盛行C东南风,南亚盛行D西南风。
命题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法学习[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5)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气压带、风带、夏季风、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假设地球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则地球上存在着“七压六带”。
春分和秋分时,气压带的纬度位置为:①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5°,盛行上升气流;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30°±5°,盛行下沉气流;③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60°±5°,暖空气爬升;④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85°~90°,盛行下沉气流。
气压带之间为风带,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动5°,北半球的冬则向南移动5°。
图1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例题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可能为()A.12月B.3月C.6月D.9月2、图中()A.甲的风向为西北风B.乙气流因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C.丙风向的形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的水汽3、该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答案:C、C、B精讲精析:(1)分析此时的季节。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丙为西南季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丁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②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即气压带向北移动,因此此时可能为夏季,选项C正确。
(2)分析气压带与风带的特点。
①注意图中的方位,左侧为北极点(北),右侧为南极点(南),上方为东,下方为西。
甲风带从左上方吹来,即为东北风,选项A错误;②乙为赤道低气压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即为热力因素,而不是动力因素,选项B错误;③丙为西南信风,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右南左)向右偏转而成,选项C正确;④丁风带由非洲大陆吹向海洋,因此空气较为干燥,选项D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人教版-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含解析)

大气活动中心和季风环流[2024·四川绵阳市模拟]下图为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天气系统及其水平气流,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顺时针辐散B.低压顺时针辐散C.高压逆时针辐散D.低压逆时针辐散2.该月乙地沿海地区主导风向和气候特征为()A.东南风高温多雨B.西南风高温多雨C.东南风炎热干燥D.西南风炎热干燥[2024·河北张家口调研]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下图中1028百帕等压线的分布作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其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A.冷高压副热带高压带B.暖高压副极地低压带C.暖高压副热带高压带D.冷高压副极地低压带4.若某年份1028百帕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可能带来()A.冬季气温距平为正值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C.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D.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2024·黑龙江哈尔滨月考]南风热岛是指在偏南风的吹拂之下,当夜间周边地区处于普遍降温的大背景下,该地区恒定在较高温度或者存在夜间温度逆升的现象,与周边地区相比形成闭合的高温中心。
下图为地处山东丘陵北麓城市济南某日发生典型“南风热岛”的温度曲线变化图。
据此完成5~6题。
5.济南发生“南风热岛”现象最典型的季节是()A.早春B.夏季C.初秋D.冬季6.关于济南发生“南风热岛”现象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受局部气压影响,南风势力较强②南部山地形成的焚风效应加强③城市南北之间存在明显的气压差④水汽充足,往往形成较强的降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鄂霍次克海为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
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但航运不发达。
如图为鄂霍次克海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
(1)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为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据此完成1—2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参考答案】1.D 2.D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等。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