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温庭筠读音

温庭筠读音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
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下面是他的详细介绍,欢迎阅读。
温庭筠 [wēn tíng yún] 基本释义(~-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
太原(今属山西)人。
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
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
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诗人简介温庭筠(约812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监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野史轶闻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
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筠的部首-筠的拼音-筠的组词-筠的意思

筠的部首|筠的拼音|筠的组词|筠的意思(1) 古州名[Jun prefecture]。
(2) 唐武德七年置。
以地产筠篁得名。
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3) 唐羁縻州,其地即今四川省南部的筠连县(4) 另见yún基本词义◎筠yún〈名〉(1) (形声。
从竹,均声。
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2) 同本义[smooth hard skin of bamboo]筠,竹皮之美质也。
——《广韵》手握青筠之杖。
——王嘉《拾遗记》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礼记》。
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
——《警世通言》(3) 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 筠床(竹床); 筠纸扇(竹柄纸扇); 筠帘(竹帘)(4) 竹子的别称[bamboo]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
——清·周煌《吴兴蚕词》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唐·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5) 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6) 竹制的笛类管乐器[bamboo flute]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 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
——北周·庾信《赵国公集序》(7) 另见jūn汉语字典[①][yún][《廣韻》爲贇切,平真,云。
](1)竹的青皮;竹皮。
(2)竹子。
(3)指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②][jūn](1)州名。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得名。
治高安。
在今江西省。
(2)州名。
唐置,治今四川筠连南。
音韵参考[广韵]:爲贇切,上平17眞,yún,臻合三平眞B云[平水韵]:上平十一真[粤语]:gwan1wan4康熙字典◎康熙字典解释【未集上】【竹字部】筠;康熙笔画:13;页码:【廣韻】爲贇切【集韻】【韻會】于倫切,音荺。
古诗瑶瑟怨温庭筠带注音版

古诗瑶瑟怨温庭筠带注音版
古诗瑶瑟怨温庭筠带注音版
yáo sè yuàn
瑶瑟怨
wēn tíng yún
温庭筠
bīng diàn yín chuáng mèng bú chéng 冰簟银床梦不成,
bì tiān rú shuǐ yè yún qīng
碧天如水夜云轻。
yàn shēng yuǎn guò xiāo xiāng qù
雁声远过潇湘去,
shíèr lóu zhōng yuè zì míng
十二楼中月自明。
古诗瑶瑟怨温庭筠翻译
注解
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译文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
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古诗瑶瑟怨温庭筠赏析
这首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温庭筠怎么读

温庭筠怎么读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
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生词本基本释义】(~-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
太原(今属山西)人。
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
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
有《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人物简介】温庭筠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人物生平】才华横溢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
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
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
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
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
《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
唯《花间集》中尚存有其词六十六首。
孙光宪《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在中国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之说,而像温庭筠这样八叉手而成八韵者,极为罕见,实在令人惊叹之至!才高累身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
曾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
温庭钧是读[ yún]呢还是[jūn]-
![温庭钧是读[ yún]呢还是[jūn]-](https://img.taocdn.com/s3/m/f9ff9fccf705cc1755270964.png)
温庭钧是读[ yún]呢还是[jūn]?引导语:温庭钧是唐代诗人,他的作品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这么一说,温庭钧也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哦,但是,很多小伙伴貌似把这位大诗人的名字都读错了,温庭钧的钧是读[ yún]呢还是[jūn]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科普吧!温庭钧的钧是读[ yún]呢还是[jūn]呢?答案:温庭钧[ yún]怎么样,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其实一直都读错了呢?温庭钧估计在地下哭成泪人啦/(ㄒoㄒ)/~~其实,小编也读错了呢n(*≧▽≦*)n好啦,这次科普之后,小伙伴们要记住哦,不能读错啦,至于为什么读[ yún]?且听我慢慢道来。
《现代汉语词典》上“筠”字有“yún”(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和“jūn”(筠连,地名)两个音。
所以人们对温庭筠的“筠”字有不同的读法。
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人名,“筠”字就可以仿照地名的读法来读。
而有的学生以为,既然温庭筠是个诗人的名字,并且还是个改出来的名字(他原名岐,字飞卿),“庭筠”就应当是个诗意的名字(庭中有竹),“筠”字读“yún”才有文学意味。
但是,一般情况下,用地名当人名的情况有两种。
一种是人和地名有某些联系,或是故乡,或是出生地,或是某个值得纪念的地方,或是某个向往的地方;一种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了人名。
温庭筠不可能是胡乱抓个地名就当人名的。
而且,温庭钧是唐朝人,据小编所查,在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ūn”这个读音。
那么,唐朝的“筠”字,自然就应该读作(yún)了。
这么一解释,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温庭筠的“筠”字读“y ún”。
既然科普过了,就让我们学习一下温庭钧的名作《菩萨蛮》吧!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菩萨蛮温庭筠

4.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 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 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你能从 “约文微词”中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吗?
• A.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 妆梳洗迟”?(试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 B.结合上片中的“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你 能感受到这首词的意境特点吗? • C.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2.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请结 合上片描写加以分析? • 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 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 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 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 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 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 巧不能说不高。
3.赏析“度”字的妙处。
菩萨蛮
——温庭筠
• 温庭筠(wēn tí 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 卿。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 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 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 “温八叉”、“温八吟”。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 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 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 贬为隋县尉。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 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 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 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 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 收入《花间集》。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 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 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 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 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人物生平介绍

温庭筠人物生平介绍人物简介温庭筠(wēn tíng yún),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
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jiàn)助教。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著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
早年苦心学文,年轻时即以词赋兼工,才思敏捷知名。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才华横溢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
温集旧注断为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
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
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
以温庭筠生于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
竹字头加均怎么读

竹字头下面一个均念筠,读音为yún或jūn。
含义如下:
筠Jūn〈名〉
1 唐羁縻州,其地即今四川省南部的筠连县。
2 另见 yún。
筠yún〈名〉
(1)形声。
从竹,均声。
本义:竹子的青皮;竹皮。
(2)同本义。
筠,竹皮之美质也。
——《广韵》
手握青筠之杖。
——王嘉《拾遗记》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礼记》。
郑玄注:“筠,竹之青皮也。
”
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
——《警世通言》
(3)又如:筠管(竹管);筠筒(竹筒);筠窗(竹窗);筠梯(竹梯);筠席(竹席);筠床(竹床);筠纸扇(竹柄纸扇);筠帘(竹帘)。
(4)竹子的别称。
目才到三眠半月强,即时懒意满筠筐。
——清·周煌《吴兴蚕词》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唐·钱起《赋得池上丁香树》
(5)又如:筠溪(竹丛中的流水);筠斑(斑竹);筠廊(竹丛中的回廊);筠筒(竹筒);筠管(竹管,多用以指笔);筠笼(覆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6)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窃闻平阳击石,山谷为之调;大禹吹筠,风云为之动。
——北周·庾信《赵国公集序》
(7)人名用字,例:唐代诗人温庭筠。
(8)另见 jū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
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
温庭筠的筠怎么读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后改名庭筠,字飞卿。
多次考进士落榜,一生不得志。
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有《花间集》遗存,被后世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据学者研究,温庭筠是为应科举考试而改名的。
温岐早年名满天下,文采在晚唐诸贤之上,但恃才不羁,得罪了朝中权贵。
如果用本名去应考,肯定落榜,于是改名庭筠。
也有人说,是因为卷入了朝廷政治纷争,而改名应试的。
可备一说。
温庭筠籍贯太原,但幼时即随家客居江东,有学者考证,其寄居地在今无锡一带。
改名一事,就发生在此地。
筠读yún,本指竹的青皮,也泛指竹皮,引申指竹子,还可指竹制的笛类管乐器。
庭筠可解释为庭院中的竹子,温庭筠的寄居地江南无锡一带有在庭院中植竹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温庭筠音乐才华也很高,“善鼓琴吹笛”,庭筠解释成庭院的竹笛声也说得通。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
”可见,古人认为筠读若云。
筠也读jūn,用在地名中,唐代有两个筠州,一在今江西高安、上高、新昌一带,一即今四川南部的筠连县。
从史料看,这两个地方均与温庭筠无关联,应该不是其名筠字的含义。
筠读j ūn缺乏依据。
温庭筠诗词
《赠知音》
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向短墙啼。
窗间谢女青蛾敛,
门外萧郎白马嘶。
星汉渐移庭竹影,露珠犹缀野花迷。
景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牡丹二首》
轻阴隔翠帏,宿雨泣晴晖。
醉后佳期在,歌馀旧意非。
蝶繁经粉住,蜂重抱香归。
莫惜薰炉夜,因风到舞衣。
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裁成艳思偏应巧,
分得春光最数多。
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
华堂客散帘垂地,想凭阑干敛翠蛾。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更漏子•玉炉香》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