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实为中美关系问题

南海问题实为中美关系问题南海问题实为中美关系问题,中美关系问题解决了,南海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否则南海问题会愈演愈烈,不仅会趋于多边化,国际化,而且会导致冲突,进而使中国卷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之中,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因此被打乱,事实上,这是美国幕后操纵南海问题的真实用意。
那么中美关系的问题是什么呢?简单地讲中美关系问题就是中国崛起了,而美国衰退了,所以美国想压制中国。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和国际体系的主导者,所以它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是维持其世界的领导地位,任何崛起的大国或者小国,都是美国可能的威胁,所以美国必须加以遏制。
冷战结束,随着前苏联的瓦解,美国首先遏制的是其盟友日本,日本第一,让美国神经紧张,于是在美国的压制下,日本很快陷入了经济低迷的十年;接着是普京执政时的俄罗斯,美国加速北约扩建,把它压制在欧洲的顶端;然后美国打击的是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朝鲜,即所谓的邪恶轴心国;接着是走向一体化的欧盟,希腊债务危机使欧洲一蹶不振。
在搞乱了中东,欧洲之后,繁荣的亚洲和崛起的中国自然就成了美国的下一个战略目标,目前亚洲是整个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亚洲的繁荣,一体化进程以及去西方化,特别是中国的崛起,显然是美国不能容忍的,于是美国还未等阿富汗事情解决,就匆匆将全球战略目标转向亚洲,锁定中国。
首先,美国鼓吹中国威胁论,制造舆论,引起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警惕和忧虑,其次,宣称美国在亚洲太平洋的利益,其三,拼凑联盟,大搞价值观外交,其四,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区域性及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化,藉此将中国推入没完没了的纷争中。
在中国南部有南海问题,东部中国与日本有钓鱼岛问题,在黄海有朝鲜半岛问题,美国航母开到,轮番联合军演,目的就是制造麻烦和冲突。
显然,中美关系问题不解决,中国周边环境将不会安宁。
中国目前正面临南海问题的挑战,这一挑战来源于周边国家,更来源于美国,没有美国的介入,南海和中国周边环境会安宁很多。
南海问题与中美南海博弈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队在黄岩岛劫我渔船劳动成果
2013年中国主动维权,海警巡航南沙; 2014开始在控制岛礁进行吹填扩建建设
2015年10月22日中国高分卫星二号拍摄的美济礁
华阳礁建设工地
东门礁建设工地
赤瓜礁建设工地
吹填岛礁的工程船及装备
美国介入南海的实质是什么?
• 实质的问题是权力 中国维护合理的正当的传统主权和海洋 权益 美国要维持在亚洲的霸权
• 谢承《后汉书》说“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 海出入”。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 “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 舶,皆以铁锢之,至此关,以磁石不得 过。”
• 三国吴万震《南州异物志》称:“东北行, 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宋李 昉等撰《太平御览》引三国吴康泰《扶南 传》:“涨海中到珊瑚洲”。
• 2000年12月25日,中越 签署《北部湾领海、专 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 界协定》,之后南海传 统主权海域界线改为九 段线
• 美国学者塞里格•哈里森,在1977年出版的 《中国近海石油资源将引起国际冲突吗?》 对中国主权的结论: “中国控制南海的决心是受到法律和历史论 据的支持的,这种论据和其他有关国家的 论据相比,有同等的或更大的说服力。”
中美博弈,中国怎么做?
• 第一,要根据南海的形势发展,把握维权 的方式方法
第二,经营自己的实力
继续岛礁建设, 加快技术进步, 加速海上力量 建设
• 第三,适当照顾美方的关切 依据历史与国际法理,主张归主张,实 际操要灵活 如:在航行自由问题上,两国对规则的 认知有不同,不全是权力竞争的问题
• 第四,逐步推进南海战略及政策的清晰化 如岛礁军事防御的职能应该理直气壮的 提,这是每个国家合理的诉求,不提这个 人家反而觉得不可信。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也随之而来。
文章首先梳理了南海问题产生的由来,指出南海问题表面上是中国与沿海国之间的主权争端,其实质是中国与美国海权的较量。
针对这一看法,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措施,即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在南海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加强海上巡逻力度、加快实际开采步伐。
标签:南海问题;主权;海权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000平方公里。
[1]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1、中国通过“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领土主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可以通过时效、添附、先占等方式取得领土。
中国自古代以来就依照国际法的“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主权。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后许多的文献中都有关于南海的记载。
例如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对南沙群岛的地理位和基本情况进行了记载。
中国历代政府也对南沙群岛给予管辖。
永乐年间,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南沙群岛的地理特征进行记载,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政府自古以来就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政府收回南海主权二战期间,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了中国南海。
1943年和1945年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则明确规定日本通过武力夺取的中国领土战后必须归还。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挑战。
越南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马来西亚等国也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这次活动发现南海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南海群岛领土主权纷争由此开始。
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

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一、南海问题概述南海是中国的领土,也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然而,近年来,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和敏感,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南海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包括领土争端、渔业资源、航行自由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关系,也涉及到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国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损害我国主权和安全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不赞成将南海问题推向地缘化对抗。
我们敦促有关国家停止一切挑动地区对立的事端,不要做南海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同时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客观公正看待南海问题,避免采取错误言行和行动,为推动地区局势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南海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我们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构建更加稳定、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
二、南海问题的主要争议点及原因南海争端,或南海问题,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指中国与东南亚声索国之间存在的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争端。
南海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南亚声索国对中国南海诸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非法侵占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二是随着现代海洋法发展,产生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
前者涉及“五国六方”,即中国(中国台湾作为一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后者涉及“六国七方”即中国(中国台湾作为一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争议的核心是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一,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是否属于中国领土;第二,中国的海洋权利边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三,如何划分有关海域的归属范围;第四,美国等域外国家在南海地区的利益诉求及其合法性。
对于这些问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我们认为南海问题的本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不是什么航行自由问题。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祟下的霸道行为。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将与中美关系保持同步性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1 、中美关系的新特征:
“不对称性”
• 亚洲周边成双方博弈的舞台
• 中国20余年的周边外交方针——“睦邻富邻安邻”
• 多边平台+共同发展经济+“不结盟”=没有战略支点
• 美:多边经济合作冷漠,盟友关系发展牢固
南海问题被动=中美在东南亚战略失衡
四、中美新征看南海问题
太平岛——南沙最大的自然岛屿
• 中华民国1946年曾派“太平舰”到太平岛,将日人所命
名的“长岛”改名“太平岛”,碑石宣示主权 • 菲律宾也对南沙岛屿有所主张,中菲外交为此有过交锋 • 1950年台湾撤走军队,放弃“实际占有”,结果被菲律
宾趁机大做文章,意图把太平岛作为无人岛而据为己有
• 欣慰的是1956年台湾再次派军队驻扎在太平岛上至今
基辛格认为,中美两国应根据自身逻辑执 行各自政策,出发点未必一致,但需要将 两国关系从危机管理转向定义共同目标, 从战略矛盾的解决转向避免;无论是新型, 还是共生,核心都是避免大国对抗和历史 悲剧,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三、南海问题凸显美对华战略
根本考量:“三关”
1. 与美国“积极重返东南亚”有关
2.与美积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关 3.与美积极应对中国崛起直接相关 因此: 《基于实力的合作:美国、中国与南海》中指出:不断激 化的南海局势实际就是中国力图实现地区主导权所致。
• 菲律宾以“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 借口,妄图使其非法占有的岛屿合法化
• 但是,中国实际管辖南海诸领土和《美西巴黎 条约》等外交相关文件发布在前
• 因此,菲等国的领土要求没有法律依据。
2、三个现实阶段
1978~2010年:中国“搁臵争议,共同开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南海问题及中美关系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班级:2013级建筑学1班姓名:杜柳滢学号:DS201401 内容摘要:南海问题由来已久。
近期,南海主权争端的升温意味着南海问题正在从周边国家海洋经济利益争斗问题,演变成为西太平洋的地缘政治问题。
其背后反映出美国遏制中国的霸权企图。
中美关系要超越历史上权力转移的陷阱,就必须兼顾“直接关系”与“间接关系”两个维度,把握“核心利益”与“共同利益”两个关键,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妥善处理好“大国是关键”与“周边是首要”之间的关系。
倘若两国能够致力于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南海问题将不会如国际社会所担心的那样成为不可破解之题。
关键字:南海问题、中美关系、周边外交、大国战略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中国政府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这一消息引起了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至此以后南海问题愈演愈烈,已然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深究南海主权纷争问题愈演愈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南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渔场。
此外,南海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二)由日、法侵略导致的南海主权归属模糊。
二十世纪,日本人和法国人曾在南海区域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约中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但却未明确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也未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海权视角下的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弈

海权视角下的中美两国在南海的博弈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由于南海地区丰富的能源对美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再加上为遏制中国海权发展,维护亚太地区的军事霸权,2010年,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并高调介入南海事务。
海权论为分析影响中美两国的南海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盡管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南海战略逐步由被动走向主动,对于南海问题,中国政府维护南海主权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同时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南海岛礁设施,建设强大的海军以维护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标签:南海;经济海权;军事海权;亚太再平衡一、有关海权的定义马汉自从使用“海权”这一概念,就把它严格界定在“国家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上”,也就是所谓的“经济海权”和“军事海权”。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权论”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9—1783)》。
马汉在其论著中分析海权对于军事、民族、领土和商业各方面的影响,被西方公认为研讨海军战略问题的权威。
①马汉认为,海权的培育、生长和发展依赖于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态构成、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性格和政府特征这六大独特的地理要素。
②根据马汉的分析,海权对于国家的实力和繁荣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获得海权地位的能力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陆地形状、领土范围、人口、民族特性和政府形式。
③马汉认为,海权分为经济海权和军事海权。
经济海权是指对海洋利用的权益,军事海权是指对海洋控制的优势。
经济海权和军事海权是密不可分的。
④二、中美在南海地区博弈的背景1.南海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如果上苍这样设置一个国家,它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本身。
与此同时,它还控制着世界航运的一条咽喉要道。
这样一来,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会十分高。
”⑤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中国东南海域。
南海地区是西太平洋的重要战略要地,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扼守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在世界经济和世界航运业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中美历次南海交锋过程

中美历次南海交锋过程一、1971 年春天,南海舰队73大队在领海线附近发现一艘美军潜艇在水上朝东南航行。
连美军水兵穿着短裤在舱面活动用肉眼都看得很清楚,根本不用开声呐。
据说,当时美潜艇认为受到攻击,便招来了自己航母上的飞机,美机甚至摆出攻击的架势。
美军潜艇可以大摇大摆地在南海上浮航行,遇到中国海军的拦截能招来战斗机解围,其嚣张程度可想而知。
美军潜艇二、2001 年4月1日,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附近海域上空执行侦查任务,中国海军航空兵派出2架歼-8II战斗机进行监视和拦截,其中一架僚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美军飞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殉职。
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示意图三、2009年3月初,美国方面称其“无暇号”监测船在南中国海遭中国船只“骚扰”,而当时“无瑕”号未经允许在距离中国海南岛120公里处的南中国海进行非法海洋测量活动。
同样是2009年,6月11日,美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在菲律宾苏比克湾附近,其拖曳声纳撞上一艘中国潜艇。
美军驱逐舰的拖曳声纳在冲撞后受损,所幸中美舰艇没有相撞。
四、2013 年12月5日,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考本斯号,在南海海域监视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时,与一艘中国两栖战舰“迎面遭遇”,中国军舰发出警告信号并命令考本斯号停下,美舰拒绝指令继续航行,随后,一艘中国登陆舰驶向考本斯号的前方并停下来,迫使美舰突然转向,美国官员称之为“一次危险的机动”。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军官员证实了此次事件,称中方战舰试图在国际水域截停“考本斯”号,双方最近距离时仅为457米,并未发生交火。
五、2014 年夏天,一起发生在中国南海上空的空中对峙事件经外媒曝光,被解读为中美在西太平洋相互角力的表现。
当时,一架美国P-8A“海神”海上巡逻机从冲绳出发,前往中国海南附近侦察,这也是美军“例行”情报搜集活动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13思政2班学号:2013644233 姓名:刘海彬中美南海争端的现状与前景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南海争端的原因阐述,分析了争端的现状,并在评论争端现状的过程中,通过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站在维护我国利益的立场,为对中美南海问题的争端分析了前景,并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应对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美国南海争端国家利益现状前景一.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1]得到南海,有此好处:首先,经济价值,南沙海域是聚宝盆。
从地图上看,这些岛都很小,很多小岛小到只有在退潮时才能露出海平面,黄岩岛也是小到搭一个平台都很困难的程度。
但根据国际法,有了这个小岛,就可以控制12海里的领海,再占据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里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散布着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美丽和富饶足以比肩马尔代夫。
更重要的,石油储量约为350亿吨,号称第二个波斯湾。
越南曾是贫油国,通过南沙油气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创汇近20亿美元,文莱更是靠南沙的资源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
当文莱酋长用南沙石油赚来的美元豪赌时,我们的渔民在自己的领海却处于一种提着脑袋捕鱼的状态。
到上世纪末,在南沙上千口油井中,没有中国的一口油井。
随着陆地能源的枯竭,未来能源靠海上,海上能源靠深水,对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在未来20年内只要开发30%,每年可为中国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
[2]其次,南沙海域是黄金通道。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的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谁控制了这些海上战略通道,谁就能随时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
当今世界海上运输承担了95%的国际贸易量,海洋已经成为不少以外贸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的命门。
再次,战略价值。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千米。
这一宝贵的战略纵深,不但加大了我军海、空力量的回旋余地,而且对于我国抵御强敌战略空袭,掩护陆上兵力行动具有突出意义。
中国应当向广阔的海洋寻找出路,但是向北、向东、向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控制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设置了“第一岛链”封锁线围堵中国,中国东海、黄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之中,台湾以东的海域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海口更是限制重重,南海现在又被东南亚国家所包围。
[3]众所周知,出海口是一个国家海洋运输的通道。
战时,这个出海口便是封锁与反封锁,包围与反包围的生死之门。
我们如果失去了南海,中国有相当一段海上生命线将失去控制。
国防线将被压缩到海南岛一线,南部出海口将被封死。
世界上战争和冲突的导火线有各不同,但根本原因无外乎两个:利益角逐和资源抢夺。
当下,各国不断开拓新的极限领域,在天上不断争夺制高点,直到太空;在水下不断下潜,直到洋底。
对于就在眼前的这一块宝地,巨大的石油利益、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借助南沙、台湾、钓鱼岛等形成的第一岛链,从而达到控制中国的战略企图,各国当然打破了头也要一争到底。
现在,南海问题实际已经成为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博弈的一个新竞技场。
中美对南海问题的不同态度体现为:美国国务院两次对中国海军的动向都做了表态,用词或轻或重,保持了美国可以随时介入南海问题的姿态。
[4]美国对于南海的重视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战略的考虑,美国是一个海上的强国,它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美国控制着世界上16个最主要的战略通道,它不允许南海这个通道落入其他国家的手里,冷战时期它是全球治海,全球跟前苏联这个争霸,实行对海上的一种控制,而冷战结束之后,它成为单极的,它要在军事上,特别在海洋上确保美国的独一无二的无人难以挑战的绝对优势,而中国的崛起是其全球布局的威胁。
美国主张建立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
美国之所以强调多边机制,无非它自己要强行进来。
由于中国和南海周边小国在南海问题上产生纠纷,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由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以用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来这个地区维持秩序,因此它就名正言顺地挥师东进,完成军事力量的调整,把它军事力量调整到这个地区来。
中国政府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南海争端的根本在于各方是否否定了“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
只要各方仍然认可国际法和一系列国际文件所确认的主权归我的事实,中国不会做出过激反应,仍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
在中国民间,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保持克制,继续为中国现代化赢得战略机遇期。
政治较量上,尤其国际政治上的事并不是振臂一呼就可以了事的,它不仅要准确计算出获胜的可能性,更要精确计算出获胜后巩固和消化战果的可能性。
因此,它需要全局和历史的眼光。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国应当采取强硬态度,甚至不排除选择打的可能。
许多国人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像俄罗斯那样,在面对侵略和挑衅时能够拍案而起,该愤怒时就愤怒,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杀鸡儆猴的时候就杀鸡儆猴,如果我们不敢杀的话,鸡就会变成狼,猴就会更加猖狂。
二.前景说到中美在南海问题的争端的前景,首先要了解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上个世纪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中美外交冷冻关系终结。
近四十年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明显增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两国的关系,也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敌对关系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合作和对抗并存的复杂关系。
而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历风雨,迈过坎坷,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是根本。
[5]当前中美关系现状复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
[6] 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
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
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还将长期保持。
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
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
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发展乃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国家目前处于发展的最好机遇期。
我们应该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在南海问题争端上,对于那些违反了“主权归我”原则、试图改变主权事实的行为,不管属于哪一方,中国都应采取明确的态度,表示作出不排除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一切捍卫主权事实的选择。
美国方面,虽然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
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中美近几年对南海问题的解决,还是以桌面上的交流为主。
我认为,我国方面,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
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
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
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
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毕竟,中美南海问题争端的前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仍是主流。
参考文献:[1] 百度百科,南海争端/link?url=5KN9_m4Y7OnDw35aHnFFCUgFNrt3mqW4RAQadCP8utTnK0AZ 07nSkAcy2iVFMt61GD3rrnz-7AQ7qQNdDZgQvq#5[2]读文学,揭秘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南海,2011.11.16,/html/699/699291.html[3]中国论文网,中国南海政策的政治学分析,2014.8.27/1/view-6115786.htm[4]新华网,中国越来越强硬,抵制美国插手南海底气越来越足,2013.3.29/link?url=A6MgZVIOO_jHkpvEtg83G9yheXS6WBSN7ctmxA7vj2jWTp5aM_ 7vspGU_187IPt38OFD6VP8dTZpJ6Okm7KpDa[6]网易新闻,商务部: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2016.1.29/16/0129/11/BEGCFVVH000146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