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脱毒苗的培育
高中生物第五章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5.1植物快速繁殖技术(1)素材中图版选修1(new)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快速繁殖是当前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了一部分豆类作物外,种子是不会传递病毒的.植物病毒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的,而快速繁殖是建立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病毒在母体内逐代积累,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生产上尚无特效药物可彻底除去病毒,而快速繁殖却可以,因此,快速繁殖脱毒显得非常重要。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以植物的根、茎、叶柄和花等片段以及孢子作为外植体,或者切取茎尖、腋芽进行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诱导器官分化,产生芽、根,也可以诱导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不同的细胞分化途径重建形成不同的器官,直到完整植株。
(P86L.1~L.16)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可归纳如下表:快速繁殖中茎尖培养脱毒无病毒苗的获得:(一)材料的培养和灭菌为了获得无菌的茎尖,应把供试植株种在无菌的盆土中,放在温室栽培。
浇水要浇在土中,不要浇在叶片上。
如材料取自田间,可切取插条,在实验室内进行溶液培养。
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其污染程度比直接从田间植株取来的枝条少得多。
自外,定期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也十分有效.(二)茎类剥离取幼苗茎尖2~3cm小段,剥去可见的大叶,放在烧杯内用自来水冲洗1h左右,移入无菌室进行严格消毒.先用95%酒精快速浸泡一下,再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内消毒7~10min(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为5%),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双筒解剖镜下一手用细镊子将茎芽按住,另一手用解剖针仔细地将幼叶剥去,最后露出圆滑的生长点,用注的针头侧刃或自制的解剖针,仔细地切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随即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这样外植体(生长锥带1~2个原叶基)的培养,严格来说,应称为分生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1106014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英文名称: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开课学期:第7学期总学时:36+27总学分:3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课程简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进而再生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在介绍了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特点;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规范;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培实验室、家庭组培室、组培育苗工厂的组成、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特点与应用;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理解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意义,掌握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的应用。
教材建议《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李胜、李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7-81066-529-4。
《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版)》,潘瑞炽编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7-5361-2501-1。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标准书号:7-81066-466-2。
《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调控》,黄学林编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年,标准书号:7-03-004377-4。
《植物组织培养》,王水琦编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978-7-5019-5818-4。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陈耀锋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标准书号: 978-7-109-11844-7。
第五章植物脱毒快繁技术

2、培养基
一般以White、MS为基本培养基,提高钾盐 和铵盐含量有利于茎尖生长。MS培养某些植物茎 尖时,有些离子浓度过高应稀释。
在双子叶植物中,激素可能在第2对叶原基中 合成,所以茎尖的圆锥组织生长激素不能自给,必 须加入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浓度要合适。在生长 素中应避免用易促进愈伤组织化的2,4-D,宜用 NAA或IBA;细胞分裂素用KT或BA;GA3对某些 植物茎尖培养有用。
五、快速繁殖
茎尖培养得到的脱毒苗不多,用于生产需扩大繁殖。
扩繁方法: 1)组培快繁 2)无毒苗栽到土壤中进行扩繁。如甘薯、草 莓等利用蔓,马铃薯、姜、蒜等利用地下部分繁 殖。为了预防病毒再感染,扩繁应在培育温室或 防虫罩内,因为昆虫传播病毒。
3)两种方法相结合,试管内扩繁,移栽后再 扩繁。
注意: 1、培养变异的产生,应及时去除 2、脱毒苗并非永远是无毒苗,由于昆虫等的传播,
• ④愈伤组织增殖 可以说,所有的植物通 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均可以诱导形成愈伤组 织,愈伤组织再进一步分化即可获得小植株。
• 愈伤组织增殖的特点是成功率高,繁殖系 数大,但遗传稳定性较差。
• 3.生根培养
• 4.生产用苗的培植
(二)离体繁殖的使用范围
离体繁殖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 某些难以繁殖或繁殖系数很低的植物 • 某些需要加速繁殖的特殊基因型如名贵花卉、
3、茎尖的培养方法
材料选择、消毒 微茎尖的剥取 接种
3、茎尖的培养方法
需要一台解剖镜(8-40倍)。 剥离茎尖要迅速并尽快接种,或在一个衬有 无菌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操作,以防茎尖变干。 茎尖分生组织由于有彼此重叠的叶原基的严 密保护,只要仔细解剖,(无须表面消毒)就可得 到无菌的外植体。有时消毒处理会增加培养物的 污染率。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

草莓栽培技术(十一)草莓脱毒苗繁育草莓组培苗在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自繁苗,可比自繁苗增产30%以上。
目前,草莓茎尖组培脱毒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草莓生产上应推广采用工序简单、易掌握、生产成本低的组织培养手段进行草莓组培脱毒苗的规模化生产。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01、匍匐茎的选择与消毒3-5月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上采集处于抽生盛期的草莓匍匐茎,将匍匐茎用纱布包好,用流水冲洗30min以上,然后用70%酒精消毒30s,再用0.1%升汞消毒6~8min,最后用无菌水漂洗干净并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包好后放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待用。
02、茎尖脱毒在超净工作台解剖镜下剥取0.2mm大小的茎尖生长点,切下后立即放置于诱导培养基上(MS培养基+0.3~0.5mg/L 6-BA+0.05mg/L GA+0.01mg/L IBA+3%蔗糖30g,pH值5.8)。
将接好的苗放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温度为25±1℃,每天光照14h,光照强度2000lx),经过2~3个月即可长成。
03、病毒检测待组培瓶苗长至2~4cm高时,切取叶片提取RNA或DNA,利用PCR法检测病毒。
去除带病毒的幼苗,将无病毒幼苗继续利用诱导培养基进行培养或扩繁,在定植前15~20d用3/4MS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当幼苗长出3~5条根时进行驯化移栽。
04、定植苗床的准备使用无土育苗基质,要求基质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透气性好,pH值5.5~6.5。
多次使用过的基质必须灭菌。
一般将2~3种基质混合后使用,如将草炭、蛭石按体积比2∶1或将草炭、珍珠岩按体积比3∶1混合后使用,并用普力克1000倍液浇透,以杀死基质中残存的病原菌。
在苗床上铺设加温线,然后将基质铺为10cm厚。
用竹竿或钢管做好小拱棚,除用于保温保湿外,还可搭设遮阳网用于遮阳。
在小拱棚外的塑料大棚或温室两边加上防虫网,以防止蚜虫和叶蝉等病毒介体传毒。
第五节 植物脱毒技术

液摩擦
汁液和金刚砂
至于 温室中
2-6天 观察
出现枯斑 有病毒 没有出现 不含病毒
1.检测方法
嫁接法: 适用于木本多年生果树和草莓、甘薯等
无性繁殖的草本植物,采用汁液接种法比较 困难,通常采用嫁接接种的方法,以指示植 物作砧木,被检测植物作接穗,可采用劈接、 靠接、芽接等方法嫁接。
2.对指示植物的要求
3.指示植物检测法的优缺点
(1)优点:条件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经济 有效的检测方法,所以大多数植物检测用指 示植物检测法。
(2)缺点:不能测出病毒总的核蛋白浓度,而 只能测出病毒的相对感染力。
(三)抗血清检测法
抗体是动物在外来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含 有抗体的血清即称为抗血清。
2、用于自然繁殖极易感染病毒的植 物,如马铃薯、甘薯、甘蔗、香蕉、
石竹、百合等。
3、用于有性繁殖变异范围大而自 然条件下又不易无性繁殖的植物,
如非洲菊、紫罗兰等。
谢 谢 !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75%酒精中浸泡30秒左右,用1% 次氯酸钠或5% ~ 7%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0 ~ 20min,最 后用无菌水冲洗材料4 ~ 5次。
(3)、茎尖剥离和接种 将已消毒的芽放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 解剖镜下剥去幼叶 切下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0.2~0.5mm) 切下的茎尖转至培养基上(顶部向上)。
(2)培养条件:在茎尖培养中,光下培养的效果
通常比暗培养效果好。
(3)外植体的生理状态:茎尖最好从活跃生长
的芽上切取,一般地培养顶芽茎尖比培养腋芽茎尖 效果好。
4.茎尖培养脱毒的特点:
❖ ﹙1﹚脱毒效果好 ❖ ﹙2﹚后代遗传性稳定
所以是目前生产无病毒苗最安全、 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知识清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清单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生长、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通过特定的培养条件和操作流程,激发和引导细胞的分裂、分化,最终实现植株的再生。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
这意味着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在植物体内,细胞的分化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调控,无法充分展现其全能性。
但当细胞脱离了母体,处于无菌的人工环境中,并给予适当的营养物质、激素和环境条件时,它们能够重新表现出全能性,进行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进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流程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
常见的外植体包括茎尖、叶片、茎段、花药等。
在选择外植体时,要考虑其来源的植物品种、生长状态和发育阶段等因素。
选择好外植体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去除表面的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酒精浸泡、次氯酸钠溶液消毒等。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为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提供了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
培养基通常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和浓度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
3、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
接种过程要迅速、准确,避免外植体受到污染。
4、培养接种后的外植体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
一般来说,培养温度在 25℃左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培养阶段进行调整,湿度通常保持在较高水平。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1 草莓脱毒苗概述
草莓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之一,品种上有不同的选择。
然而在种植
草莓时,病毒是极难避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草莓脱毒苗技
术应运而生。
2 草莓脱毒苗的原理
草莓脱毒苗是以植物白化病毒或其它草莓病毒作为污染源,获得
的参考对照苗为基础,通过进行无菌培养及药物处理、抑制、消毒等
多项技术,获得毒素完全清除的健康常规苗。
3 草莓脱毒苗的优点
草莓脱毒苗和传统草莓苗相比具有许多优点。
草莓脱毒苗生长快,移栽后生长周期也比传统草莓苗短。
草莓脱毒苗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比
传统草莓苗更低,也更适宜人工培育。
在种植季节富有市场倾向或流
行趋势某特定草莓品种,草莓脱毒苗可以确保大批量且高质量地进行
生产。
4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技术
草莓脱毒苗的培育需要进行无菌技术,确保生产的苗不受任何细
菌感染。
草莓的组织培养和无菌苗获得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草莓繁殖和
脱毒苗的产生。
有两种主要的草莓无菌繁殖方法:第一,草莓茎尖经
化学处理后进行无菌培养,新株的形成经两个月左右时间;第二,草莓叶片经抗生素处理后进行切片培养,初步体系管理可另立新苗。
草莓脱毒苗的田间移植有生长适应期,有利于图谋在线运(苗期60-90天),并获得了果实产量的显著提高效果,获得的健康常规苗无需进行特别的防护管理,成年期果实品质也相应提升,草莓繁殖和脱毒苗的培育技术因此具备很大的发展前景。
2013年花卉学论文 脱毒苗 组织培养技术

重庆师范大学2012级《花卉学》期末考试论文植物组织培养在脱毒苗培育上的研究及应用姓名:赵秋毅学号:20120513133指导教师:唐安军班级:生物科学3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6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脱毒苗培育上的研究及应用研究背景病毒、类病毒、植物菌原体和类细菌寄生范围广,由其引起的病害在树本、花卉、果树和农作物等在植物上都有危害,但这些危险性病害的防治至今还没有可靠的方法。
在当今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大发展的年代,科技工作者对上述难以防治的病害进行了脱毒组培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植物组培技术在植物病理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植物组织培养和脱毒苗培育的定义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胚胎、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植株的生物技术。
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故也称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1]。
2.脱毒苗培育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病毒,已发现的病毒超过500种,很多观赏植物易受病毒侵染,发生品质下降,花朵变小,色泽暗淡,产量降低等[2]。
长期无性繁殖的花卉,在繁殖过程中病毒可通过营养体进行传递,逐代累积,使病毒病的危害更为严重。
为消除病毒的危害,20世纪80年代人们就广泛采用了茎尖组培脱毒的方法。
茎尖生长点通常没有或只有很少病毒,以茎尖为材料或加以适当的热处理,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即可获得脱毒植株,然后通过快繁得到大量无毒苗。
脱毒后的植株生长势强,花朵大,色泽鲜艳,抗逆性强,产花数量高,能够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目前,利用组织培养对花卉进行脱毒并扩大繁殖,已被各国观赏园艺界广泛应用。
二、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外植体菊花脱毒组织培养外植体:采自花圃内患有花叶病的菊花的当年生嫩枝,取其幼嫩茎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为快繁
3、生产无病毒种苗,防止品种退化
受病毒危害严重的作物: 大田作物:马铃薯、甘薯、甘蔗、烟草 蔬菜:白菜、大蒜、葱、番茄、箩卜
果树:柑橘、苹果、草莓、香蕉
花卉:香石竹、各种菊花、天竺葵、紫罗兰
4、节约耕地,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块根、块茎、鳞茎为繁殖器官的作物, 每年产品用留作种的比例:
◆大蒜:留种量占产量的五到八分之一 ◆马铃薯:留种量占产量的十分之一 ◆贝母:留种量占产量的三分之一
其效果
• 香石竹(康乃馨)在38℃~40℃下经两个 月处理可除去全部病毒。
马铃薯在37℃下处理10~20天能除去卷叶 病毒。
2.组织培养脱毒法 包括微茎尖培养脱毒、愈伤组织培养脱 毒、珠心组织培养脱毒。
(1)微茎尖培养脱毒法 脱毒效果好 后代遗传稳定 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1)原理及依据 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茎尖处含量最 少 病毒DNA分子与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竞争
黄瓜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
黄瓜病毒病
一串红病毒病
菜豆细菌性病害
危害一些植物的病毒数目
物种
菊花 康乃馨 水仙 唐菖蒲
感染病毒 种类 19
11 4 5
物种
矮牵牛 百合 马铃薯 大蒜
感染病毒 种类 5
6 17 24
物种
苹果 柑橘 葡萄 草莓
感染病毒 种类 36
23 26 24
风信子 月季
3 10
豌豆 樱桃
微体嫁接法(micrografting)
脱除病毒的关键:
①要求剥离技术很高; ②需要考虑砧木和接穗对营养 组成的不同要求; ③与接穗的取材季节有密切关 系(苹果4~6月取材嫁接成 活率较高。)
四、植物脱毒苗的鉴定
1、视觉观察法 (直接检测法) 看植株的茎叶是否有该病毒所有可见症状。
番 茄 无 菌 小 苗
脱毒后的马铃薯苗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危害及分布
1.危害: 由于危害通过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都可以无性繁殖的 , 容易受到多种病 体传给后代,病毒 原菌的侵染, 体内积累浓度相当高的病毒。 对寄主可造成毁灭 性危害,导致大幅 组织和细胞病变 度减产,甚至全株 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受到干扰 死亡。世界作物生 外观表现不正常状态 产中,病毒危害程 度仅次于真菌。
定义:将一些对病毒敏感、症状特征显著的植 物作为指示植物(又叫鉴别寄主),利用病毒在其 他植物上产生的枯斑作为鉴别病毒种类的方法 . 优点:方法简单\灵敏\准确\擦方便,仍为一种经济有 效的方法 缺点:枯斑法不能测出病毒总的核蛋白浓度,而只能 测出相对的感染力
部分病毒的木本指示植物及相应症状
病毒种类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苹果茎痘病毒 苹果茎沟病毒 木本指示植物 苏俄苹果 司派227或光辉 弗吉尼亚小苹果 兰蓬王、红玉和金 冠 表现症状 叶片出现褪绿斑点,叶小,植株矮化, 长势弱 叶片反卷,植株矮化,皮层坏死 植株矮小,接合部内有深褐色坏死环 纹,木质部产生深褐色纵向条沟 叶片上产生黄斑、沿叶脉条斑
2)操作程序 外植体经表面消毒灭菌后,在解剖镜下,
经无菌操作切取小茎尖,接种到备用培养基上,
放入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并及时观察和记录培
养结果。
茎尖培养
1)茎尖大小:一般以带1-2片叶原基为好,大小为0.20.3毫米为宜,超过0.5毫米时,脱毒效果差。(外植体过 小茎尖存活率低) 2)培养基:能使茎尖快速生长、分化的培养基均适于脱 毒。 3)前处理:切取茎尖之前,植物材料如经过预处理,如 热水或热空气处理、低温处理、药物处理,均可大大提高 脱毒效率。 4)培养条件:同一般茎尖培养 5)外植体生理状态:由活跃生长的芽上切取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1、能够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任何一种优良品种均需有一个稳 定地保存其遗传性状的繁殖方法。
离体无性繁殖可以很好地保持品 种的优良特性,是无性繁殖品种繁 育的理想途径。
2、快速繁殖品种,使优良品种迅速应用
◆离体繁殖周期短
◆不受季节限制
◆繁殖系数高
◆繁殖速度是任何其他方法所不能比的,又称
2、生物鉴定法 (指示植物indicating Plant法)
由于采用汁液接种法比较困难,所以通常采用 嫁接接种的方法, 利用嫁接法接种,把待测的植物 接种在敏感植物上,然后视其有无病斑,来判断是否 脱除了病毒。
指 示 植 物
接 穗
嫁接后 的植物
指示植物indicating Plant法
厚 叶 莲 花 掌
植物病毒的症状
植物病毒引起植株的症状是各异的,在观赏植物 上由病毒引起外部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变色:褪绿、黄化、花叶、斑驳、红叶等,常见病毒有;香石 竹斑驳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芋花叶病毒等。 (2)坏死:常见的坏死是病斑或斑点。有轮斑、环斑、条斑‘条纹 等。如香石竹坏死斑点病毒、,凤仙花坏死斑点病毒草等。 (3)畸形:植株可出现矮缩、矮化或叶片皱缩、卷叶、蕨叶等病状。 (4)萎蔫 :主要是指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供水 不足所出现的凋萎现象。
(贝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有止咳化痰、清热 散结之功。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5、便于运输
常规的块根、块茎等,体细胞大、 含水量高,包装、运输十分不便。 离体繁殖的种苗体积小,易携带, 运输十分方便。
以马铃薯为例:
按一亩地4000株计算,常规薯4000个重 200kg(每个50g),若用试管薯4000个则只有 2kg(每个0.5g)。
缺点:
会有20%~30%左右的变异率,同时无毒苗 苗期较长。柑橘要6~8年才能结果。
3.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
应用微体嫁接的原因: 木本植物茎尖培养难以生根形成植株。 具体做法: 将极小的茎尖(0.14mm~1.0mm)作为接穗嫁接到 不带病毒的种子实生苗砧木上,然后将砧木、接穗一 起在培养基上培养。 优点:接穗在砧木上易成活,故可用很小的茎尖来培 养,去除病毒几率大,获得无病毒苗的可能性大。 微嫁接要求的剥离技术高,嫁接成活率与接穗大小 呈正相关,而脱毒率与接穗大小呈负相关
15 44
桃 梨
23 11
病毒的特性及侵染
有性生殖退化、仅用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的植物, 极易受病毒病的侵染。 大多植物病毒不经种子传播(专化性强的病毒 除外)。
病毒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繁殖速度慢。
所谓脱毒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除去植物体
内病毒的技术。
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 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 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2)技术关键 诱导再生植株的愈伤组织 (3)操作程序 植物各种器官或组织诱导产生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多次继代,然后从愈伤组织再诱导分 化芽,长成植株。 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脱毒效果不定,常出 现一些变异。
(3)珠心组织培养脱毒法 病毒是通过维管组织传播,而珠心组织和 维管束系统无直接联系,故可以通过珠心组织 离体培养获得无病毒植株。 目前已用该方法去除了柑橘银屑病、叶脉 突出病、柑橘裂皮病、速衰病等病毒。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危害及分布
2.分布
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随植株不同部位 和年龄而异。 – 老叶和成熟组织及器官中病毒含量较高 – 根尖、茎尖生长点约0.1~1mm区域内,几乎不含病 毒。(原因?) (原因: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快,而病毒 在植物体细胞内繁殖速度相对较慢;另外,病毒 是通过筛管组织或胞间联丝传播至其他组织细胞 的,而茎尖分生组织无分化,没有维管组织。)
康乃馨 各种病毒 大丽花 大蒜 甘蔗 草莓 花叶病 花叶病毒 花叶病 各种病毒
技能提示
• 脱毒时,最好找出茎原
基所带叶原基的数目与
生长点(茎尖)大小的
相关性,这样在取材时
就方便多了
• 茎尖越小对培养基的要
求越高,剥离技术要求
越高,成功率越低。
2、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
(1)原理及依据 a、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b、病毒复制的能力衰退或丢失 c、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产生抗性变异
小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1—2个),大小 为0.1mm-1mm。
热处理结合茎尖脱毒培养
用于脱毒的适宜茎尖大小
植物 病毒名称 马铃薯卷叶病毒 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G病毒 马铃薯S病毒 斑纹花叶病毒 甘薯 缩叶花叶病毒 羽毛状花叶病毒 剥离茎尖大 小 (mm) 1.0~3.0 1.0~3.0 0.2~0.5 0.2~0.3 0.2以下 1.0~2.0 1.0~2.0 0.3~1.0 植物 百合 鸢尾 菊花 剥离茎尖大 病毒名称 小 (mm) 花叶病 花叶病 各种病毒 0.2~1.0 0.2~0.5 0.2~1.0 0.2~0.8 0.6 0.3~1.0 0.7~3.0 0.2~1.0
病毒对寄主植物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导致大幅 度减产,甚至全株死亡。 潜隐性病毒侵染植物造成症状不明显的慢性危 害,不易被发现,尤其危险。 国内外解决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途径是培育无病 毒苗,实施农作物无病毒化栽培。
无病毒苗
是指不含该种植物的 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 主要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 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2、茎尖剥离和接种
将已消毒的芽放在带滤纸的培养皿上
解剖镜下剥去幼叶
切下带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0.3~0.5mm)
切下的茎尖转至培养基上(顶部向上)。
优缺点:
茎尖越小,去病毒 机会越大,脱毒效果就 越好,但同时因为其含 营养及水量太低,故培 养时对培养基的要求就 越高,对剥离技术要求 也越高。
植物组织培养
第四章 脱毒苗的培育
Good Morning
教学内容
一.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危害; 二.植物脱毒的意义 三.植物脱毒的原理和方法; 四.植物脱毒苗的鉴定; 五.植物脱毒苗保存、应用与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