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闲居原文、翻译及赏析1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原文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翻译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家童:童仆。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犹眠:还在睡眠。
赏析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
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
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
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
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
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
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
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
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
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
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
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
闲居遣怀十首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闲居遣怀⼗⾸诗词阅读原⽂附答案 《闲居遣怀⼗⾸》是唐朝著名⽂学家姚合的代表作品之⼀。
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闲居遣怀⼗⾸》诗词阅读原⽂和答案,⼀起来看看吧。
《闲居遣怀⼗⾸》诗词阅读原⽂ 闲居遣怀⼗⾸ 唐·姚合 ⾝外⽆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闲居遣怀⼗⾸》诗词阅读题⽬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4分) (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4分) 《闲居遣怀⼗⾸》诗词阅读答案 (1)听鹤唳,(1分);望秋⼭,(1分);赏绿萍,(1分);看青苔,(1分)。
(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
(2分) ⼼境清静:没有徭役的烦扰,清闲;“料⽆车马客”没有⼈事官场往来,⼼⾥清净。
环境清静是⼼灵清静的折射,对“静趣”的追求,表现了诗⼈对隐逸⽣活的喜爱。
(2分) 注:两个⽅⾯各2分,意思对即可。
《闲居遣怀⼗⾸》诗词正⽂ ⾝外⽆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闲卧销长⽇,亲朋笑我疏。
诗篇随分有,⼈事度年⽆。
情性僻难改,愁怀酒为除。
谁能思此计,空备满床书。
⽩⽇逍遥过,看⼭复绕池。
展书寻古事,翻卷改新诗。
赊酒风前酌,留僧⽵⾥棋。
同⼈笑相问,羡我⾜闲时。
好景时牵⽬,茅斋兴有馀。
远⼭经⾬后,庭树得秋初。
道侣怜栽药,⾼⼈笑养鱼。
优游随本性,⽢被弃慵疏。
永⽇厨烟绝,何曾暂废吟。
闲时随思缉,⼩酒恣情斟。
看⽉嫌松密,垂纶爱⽔深。
世间多少事,⽆事可关⼼。
⼀⽣能⼏⽇,愁恨也⽆端。
遇酒酕醄饮,逢花烂熳看。
青云⾮失路,⽩发未相⼲。
以此多携解,将⼼但⾃宽。
万事徒纷扰,难关枕上⾝。
朗吟销⽩⽇,沈醉度青春。
演步怜⼭近,闲眠厌客频。
市朝曾不到,长免满⾐尘。
野性多疏惰,幽栖更称情。
独⾏看影笑,闲坐弄琴声。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律诗·闲居·姚合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律诗·闲居·姚合《闲居》 [中唐·姚合·五律]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闲居》,此诗当作于姚合从秘书少监之职退下来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疏鄙:粗野,俗陋。
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不自知自己是个疏鄙之人,一年到头(还是)住在城里。
这是诗人的自嘲:是说自己原是个懒散之人,这样的人不应该住在城里,而应该(只配)住在乡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过门:登门;上门。
颌联对偶。
(好在)门前没有马车的痕迹(因为没人登门);自家整个院子里都是蝉鸣之声(因为没有喧哗之声,只有自己)。
颌联是通过环境及对比描写,衬托出自家宅院的闲静。
为什么自家宅院如此清净?自然是自己疏于待客,更不喜人上门。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休官:辞去官职。
颈联对偶。
(虽然身上)带病吟诗有些辛苦,(即使不再)做官连梦见的都是清净。
颈联第一句是正话反说:既然有病但还能吟诗,可见不是什么大病,吟诗觉得苦是因为自己已经沉浸到作诗当中去。
可见其实自得其乐。
于是,不再做官了,连自己做的梦也变的清雅起来了。
由此可见诗人是一个追求闲情逸致清净之人。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禅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
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
观,即观照。
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尾联是自问:什么时候去学佛参禅,做一个皈依佛家好古修道之人呢?虽然是反问,却是自己现在的人生追求、精神追求。
《闲居》是唐朝诗人姚合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
姚合《闲居》诗歌赏析

姚合《闲居》诗歌赏析
姚合《闲居》诗歌赏析
不自识疏弊,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姚合(约779—846)
陕州(今河南陕县)人。
元和十一年进士,任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
官终秘书少监。
擅五律,其诗多以自然景现、悠闲生活为题材,以苦吟著名,类贾岛之风,世称“姚、贾”。
有《姚少监诗集》,并编有《极玄集》。
【赏析】
本诗通过对闲居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白了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
不识自性是因为他不解禅观,但他的自性中有对禅的体悟。
他以门无车马喧为乐,以满院蝉聒为静;以带病苦吟自傲,以休官不仕为清,可见是一位上根之器。
当他静心皈依,自会识自性而悟大法。
另一首禅诗《谢韬光上人赠百龄藤杖》可资印证他向禅之心:“衰病近来行少力,光公乞我百龄藤。
间来杖此向何处,过水缘山只访僧。
”
其友人朱庆馀的《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一诗则讲述了寒士们闲居时诗禅会友的融融气氛:“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
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
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
开门各有事,非不惜余欢。
”。
《闲居》鉴赏

2021/4/8
7
诗词鉴赏——《闲居》
3、姚合写诗,追求一种“静趣”。请分析本诗是 如何体现这一追求的。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疏鄙:性格疏懒,习于野性。
首联写身处县城,透露了"疏鄙"心地的静趣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颔联所处环境的清闲、清静,于有声处见 无声,“静”意笼罩,突显“趣”之所在!
2021/4/8
8
诗词鉴赏——《闲居》
3、姚合写诗,追求一种“静趣”。请分析本诗是 如何体现这一追求的。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颈联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 “休官”后梦境也感到清闲、清静。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尾联自问何时能够摒弃一切俗务,求 佛学禅,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
2021/4/8
答: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2021/4/8
3
诗词鉴赏——《闲居》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1/4/8
4
诗词鉴赏——《闲居》
1、“满院是蝉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由前两联 所表现的意境可以想到陶渊明《饮酒》中哪两个句子?
9
拓展练习: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 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诗人虽 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 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休官不任,无 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 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
2021/4/8
10
课后积累: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
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
《闲居》阅读答案及赏析

《闲居》阅读答案及赏析《闲居》阅读答案及赏析原文闲居司马光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
本诗作于此时。
1.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本诗结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意蕴深涵。
(1分)以春雨过后野草蔓生之景象描述,既流露出大好春光消尽的烦恼以及被贬退居后生活的压抑;(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又有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以及对得势猖狂的变法派的愤怒。
(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2.诗题“闲居”,与此诗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生活并不是悠闲自在,而是内外交困,诗人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
(2分)诗的一二句展示的是老朋友纷纷与诗人断绝来往后门庭冷落的景象,感叹人情世态的炎凉。
(2分)诗三四句突现的是家童趁主人无心料理而偷懒致使庭院雨后野草丛生的图景,表达无奈的感叹和对国事的忧愁。
(2分)(意思对即可)赏析:《闲居》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国家政治日渐颓废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感叹。
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
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
下半由此发挥。
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
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
“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
【优质文档】闲居任昱赏析-实用word文档 (2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闲居任昱赏析篇一:姚合《闲居遣怀十首》阅读练习及答案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闲居遣怀十首唐姚合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4分)答案:14.(1)听鹤唳,(1分);望秋山,(1分);赏绿萍,(1分);看青苔,(1分)。
(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山,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
(2分) 心境清静:没有徭役的烦扰,清闲;料无车马客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心里清净。
环境清静是心灵清静的折射,对静趣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2分)篇二:诗歌鉴赏引路练习诗歌鉴赏引路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怀诗王苹秋声跋扈土垣东,促迫村庄万树红。
雁阵昏黄浮绿水,虫吟惨淡讼酸风①。
诸山未醒重阳酒,乱帙②平分一亩宫③。
细读农书闲把瓮,且将种菜论英雄④。
[注]①酸风:指秋风。
②乱帙:杂乱的书籍。
③一亩宫:儒者住的草屋。
④论英雄句:《三国志》载:曹操同刘备煮滔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
(1)前两联中“秋风”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全诗翻译赏析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全诗翻译赏析“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这两句是说,为官清闲,门无马迹,表明少人登门相访;庭院寂寥,蝉声聒噪,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充满一种“静趣”。
诗句平淡文雅,通畅自然,朴直中寓工巧,意境称佳。
出自姚合《闲居》不自识疏鄙⑴,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⑵,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⑶。
何当学禅观⑷,依止古先生⑸?注释⑴疏鄙:粗野,俗陋。
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⑵过门:登门;上门。
唐高适《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⑶休官:辞去官职。
唐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⑷禅(chán)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
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
观,即观照。
⑸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唐白居易《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译文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赏析《闲居》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一种清闲、清静的闲居生活,表现了闲居的禅趣,表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反映了诗人无心功名、达观平和的心境。
全诗语言朴实清润,娓娓道来,充分体现了姚合的诗风。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
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
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
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答案
本文是关于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姚合《闲居》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
【注释】:
⑴疏鄙:粗野,俗陋。
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⑵过门:登门;上门。
唐高适《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
⑶休官:辞去官职。
唐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
⑷禅(chán)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
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
观,即观照。
⑸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唐白居易《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
僧徒绝宾友见戏》:“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
【翻译】: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赏析】: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
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
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
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
“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
”(《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
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
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
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
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
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
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
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
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
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
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
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
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
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
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施绍文)【阅读训练】: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
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
(3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
象。
(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
(2分)
3.本诗颔联使用了的艺术手法,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的特点,颈联写自己虽染病但不废吟咏,休官后做梦都清闲,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
答案:环境描写、反衬(对比/以动衬静)(写出任何一种即可)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每空2分,共4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