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问题及答案问题一: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历史上使用的早期汉语形式。
它起源于上古汉语,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包括先秦汉语、魏晋南北朝汉语、隋唐五代汉语等,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汉语的基础。
问题二:古代汉语的特点有哪些?古代汉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文字形式:古代汉语采用象形、指示和会意法创造出一系列汉字,与现代汉字形式不同。
2. 词汇丰富: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种类繁多,受到了古代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影响。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例如动宾结构常常颠倒,修饰语在前、修饰词在后等。
4. 发音变化: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的变化。
问题三:为什么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1. 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献的基础,通过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历史事件和思想。
2. 文学研究:古代汉语是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工具,研究古代汉语有助于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文化传承:研究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守护中国文化,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问题四:如何研究古代汉语?研究古代汉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研究基础知识: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2. 阅读古代文献: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包括诗词、散文和历史文献等,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参加专业课程:参加古代汉语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学术讲座,深入研究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 练写作:通过写作练,提高对古代汉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问题五: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什么?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影响: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仍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例如传统文化词汇、典故等。
2. 语法变化: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一部分特点,例如句法结构、修饰语的位置等。
3. 文化传统:古代汉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想法,这些古代文化传统依然对现代汉语和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1、六书汉代的语言学家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出来的六种结构类型。
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
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3、本意即词本来的意义,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5、正义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新的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6、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刻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7、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字。
8、对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对,尤其是双数字及句尾。
9、会意兼形声指兼含表音成分的会意字,即那些合体字既取其两个构件来会意,又取其中一个构件之音来表声。
例如“汲”,从水从及会意,“及”又表读音。
在《说文解字》中,凡是指出“亦声”的字,都属会意兼形声。
10、粘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
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11、三平调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则为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是近体诗绝对不允许的。
12、孤平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句式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字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字是平声这叫做“犯孤平”。
13、“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谓,“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读为。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

古代汉语试题及解析多项选择题1、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从总的方面来看,大致有______。
(2 分)2、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个系统是______。
(2 分)3、下列句子中都有双声连绵字的是?(2 分)5、给《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作注释的是?(2 分)6、下列上古韵部中属于入声韵的是?(2 分)8、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______。
(2 分)9、下列句子中“是”作指示代词的是?(2 分)10、连词“则”的主要用法是______。
(2 分)单项选择题11、下列各句属于判断句的是?(2 分)12、下列句子中与“公语之故”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13、被称作古今汉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
(2 分)14、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处所的一项是()。
(2 分)15、“六书”之名始见于__________。
(2 分)16、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2 分)17、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18、“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是?(2 分)19、下列句子中与“公赐之食”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 分)20、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2 分)21、《说文解字•叙》中所谓“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指的是“六书”中的()。
(2 分)22、下列各句中,用“所”字帮助表示被动的一句是?(2 分)2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______。
(2 分)24、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第一次给“六书”中的每一书下了定义,并举例予以说明,其中“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六书”中的______。
(2 分)25、“穆公访诸蹇叔。
”其中“访”的词义是?(2 分)26、________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该书收单字56000左右。
(2 分)27、下列句子,属于用判断句形式表示原因的一句是?(2 分)28、“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中“给”的意思是?(2 分)29、下列括号词语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对待的一项是()。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提供一份《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音韵1、“韵”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古韵和今韵的区别。
2、什么是“四声”?请简要解释其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3、请简要解释“反切”法,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文字1、“六书”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请解释什么是“通假字”,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特点。
3、“碑帖”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用途和历史价值。
三、语法1、请简要解释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例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什么是“使动用法”?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3、“之”、“其”、“而”等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举例说明。
四、修辞1、“对偶”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特点及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2、“互文”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
3、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种类和作用。
五、历史文化1、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影响。
2、“科举制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音韵1、“韵”指语音的韵母部分,古韵指古代的音韵系统,今韵指现代的音韵系统。
古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广韵》、《集韵》、《礼部韵》等,现代音韵则以普通话为基础。
2、“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分为全上和半上,去声分为平去和上去,入声分为平入和上入。
四声在古代诗歌中具有节奏、抑扬顿挫的作用,能够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3、“反切”是一种古代汉语的注音方法,将两个字的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一个音节。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2)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导言古代汉语是指汉语在古代历史阶段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用法、含义以及语法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理解古代文献、文化遗产和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古代汉语的试题及其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古老的语言。
试题一:按照古代用法完善句子请根据下面的句子,按照古代汉语的用法,填写适当的字词使句子完整有意义。
1.雨_____,江水泛滥。
2.此事大家_____知。
3.他年纪虽小,却______了父亲来。
4.人生有______起伏不定的道理。
答案1.雨洪,江水泛滥。
2.此事大家共知。
3.他年纪虽小,却\**能*\了父亲来。
4.人生有\**阔*\起伏不定的道理。
试题二:古代汉语短文阅读请阅读下面的古代汉语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哲学家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宽容和心灵的平静。
他主张“无为而治”、“以道观天”等理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启示。
1.哲学家的名字是什么?2.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哪些影响?3.庄子主张的两个理念是什么?答案1.哲学家的名字是庄子。
2.哲学家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庄子主张的两个理念是“无为而治”和“以道观天”。
试题三:翻译古代汉语句子请将下面的句子从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3.念去去千里,烦锁重楼。
答案1.不要说君王走得太早,还有其他人也走得早。
2.如果遇到了这个人就像彩虹一样,只有亲自经历过才会知道。
3.想起曾经走过的那段千里之行,感到心烦意乱的思绪像重楼一样沉重。
结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汉语不仅可以读懂古代文献、诗词和历史文化,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想。
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大家都能够掌握古代汉语,并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一、單項選擇題:1.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句中的“莫”字,其詞性是[ ]A. 副詞B. 名詞C. 形容詞D. 無定代詞2. “參差”一詞是[ ]A. 聯合式合成詞B. 音譯外來詞C. 疊韻聯綿詞D. 雙聲聯綿詞3. “奉”與“捧”是[ ]A. 古今字B. 異體字C. 通假字D. 繁簡字4. “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一句中“煖”是“暖”的異體字,兩字在結構上的差別是[ ]A. 一為會意字,一為形聲字B. 同是會意字,成分不同C. 同是形聲字,形符不同D. 同是形聲字,聲符不同5. “太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中,“兵”的詞義保留在下列成語中的是[ ]A. 先禮後兵B. 窮兵黷武C. 短兵相接D. 兵不厭詐6.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句中的“相”字應解釋為[ ]A. 説明B. 宰相C. 照看D. 扶助盲人走路的人7. “相”字的本義是[ ]A. 扶助B. 輔佐C. 仔細看D. 相貌8.《鄭伯克段于鄢》中的“夫人將啓之”的“啓”字應解釋為[ ]A. 啟發B. 稟告C. 開門D. 開始9. 下列句子中,含有不及物動詞用作使動的一句是[ ]A. 脩道而不貳,則天下能禍。
B.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
C.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D. 沛公旦欲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10. 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詞作狀語的一句是[ ]A. 射之,豕人立而啼。
B. 行仁義而懷西戎,遂王天下。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
D. 踵門而告文公。
11. 下列句子中,具有前置賓語的一句是[ ]A.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B. 誰與,哭者?C. 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D. 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 下列句子中,具有意動用法的一句是[ ]A. 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B.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管仲,世所謂賢臣,而孔子小之。
D. 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其词汇、语法、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其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学习古代汉语成为了许多人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古代汉语考试题及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
一、选择题1. 下列古代诗词的作者是谁?春江花月夜 A. 杜甫 B. 李白 C. 苏轼 D. 白居易答案:C. 苏轼2. “神仙何日下凡尘,一念人间便现身”是哪位古代文人的名句?A. 王安石B. 范仲淹C. 文天祥D. 李清照答案:B. 范仲淹3. 古代文人常用的七律格式是几个字?A. 五言绝句B. 七言绝句C. 五言律诗D. 七言律诗答案:D. 七言律诗4. 下列哪位古代文人并非唐代诗人?A. 白居易B. 杜牧C. 杜甫D. 王之涣答案:D. 王之涣5. 古人常用“昔日门前流水人家,今日泱泱众人墓”来表达什么意思?A. 感叹时光荏苒B.寄托对往事的思念与怀念之情C. 不舍人间美好D. 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答案:A. 感叹时光荏苒二、填空题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中的“子规”是指什么鸟?答案:夜鹭2. 宋代文学家苏轼自号为:答案:东坡居士3. 古代诗词中的“修短合度”是指什么意思?答案:诗句的构思要合乎逻辑,字数要适中4. 古代文人的纸笔工具中,常用的毛笔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答案:动物的毛发5. 古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来表达什么意思?答案:经历过更大的风浪后,对一般的景物不再感到惊讶或惊奇三、简答题1. 简要描述古代中国诗歌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古代中国诗歌多以五言或七言为基本结构,常常表达个体对于自然、思乡、友情等情感的抒发。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表现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情感抒发。
2. 简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
答案: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诗词体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汉语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古代汉语一、单项选择题: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A.《左传》B.《汉书》C.《周礼》D.《说文解字》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A.先秦口语B.两汉口语C.先秦书面语D.两汉书面语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A.《康熙字典》B.《经籍籑诂》C.《辞源》D.《词诠》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A.《周礼注》B.《汉书》C.《左传》D.《说文解字》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尔雅》D.《正字通》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A.杨树达B.张相C.朱起凤D.符定一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朱又曰目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A.页须瓜果B.犬牢本州C.夕末刃文D.聿眉曰目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A.亦降甘下B.犬信本州C.牧末刃及D.敝寇逐取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A.宀B.厂C.示D.邑11.下列为古今字的一组是 [ ]A.泪淚B.早蚤C.後后D.责债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寶宝B.村邨C.无毋D.竟境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A.小篆B.楷书C.大篆D.隶书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A.楷书B.隶书C.大篆D.小篆16.“缤纷”一词是 [ ]A.叠韵联绵词B.双声联绵词C.双声叠韵联绵词D.音译外来词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A.苟富贵,无相忘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从左右,皆肘之D.无羽毛以御寒暑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色:臉色—颜色B.汤:开水—菜汤C.狱:案件—监狱D.子:子女—儿子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行李:
16.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
戎狄之与邻:
17.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引领:
18.昼夜勤作息。
勤:
19.公孙鞅曰:“……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
之:
20.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颇:
2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A.杨树达 B.张相 C.朱起凤 D.符定一
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 ]
A.亦寸甘下 B.犬上本州 C.夕末刃及 D.朱又曰目
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衬体象形字的一组是 [ ]
A.页须瓜果 B.犬牢本州 C.夕末刃文 D.聿眉曰目
9.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 ]
A.亦降甘下 B.犬信本州 C.牧末刃及 D.敝寇逐取
C.双声叠韵联绵词 D.音译外来词
17.下列四句中有偏义复词的是 [ ]
A.苟富贵,无相忘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从左右,皆肘之 D.无羽毛以御寒暑
18.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
A.色:臉色—颜色 B.汤:开水—菜汤
C.狱:案件—监狱 D.子:子女—儿子
5.形容词放在名词前面则活用为动词。 [ ]
6.“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中“妻子”是偏义复词。 [ ]
7.作后置定语的词或词组,一般只能是表示修饰意义的。[ ]
8.隶书是汉字发展演变史第一次由政府推行的规范化字体。[ ]
9.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 ]
10.“犹”“谓”都是古人用于注音的术语。 [ ]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揭:
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恨:
3.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防:
4.今子爱谗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
其:
5.姜氏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
6.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
贱: 贵:
7.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19.“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句中“莫”的詞性是 [ ]
A.副词 B.名词 C.形容词 D.无定代词
20.下面各句,“之”是结构助且用于主谓之间的是[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B.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
C.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21.下列句子,含有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 [ ]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
一、单项选择题:
1.“六书”名称最早见于 [ ]
A.《左传》 B.《汉书》 C.《周礼》 D.《说文解字》
2.作为书面语的文言文,其基础是 [ ]
A.先秦口语 B.两汉口语 C.先秦书面语 D.两汉书面语
3. 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释的大型工具书是 [ ]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平平仄 C.仄仄仄平平 D.平平仄仄平
二、判断题:
1.所谓黏,就是下联出句第二个字的平仄要跟上联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 ]
2.由连词“而”连接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 ]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 ]
4.异体字就是形体不同的字。 [ ]
A.《康熙字典》 B.《经籍籑诂》 C.《辞源》 D.《词诠》
4.列出“六书”细目,并且下了定义,做出了界说的是 [ ]
A.《周礼注》 B.《汉书》 C.《左传》 D.《说文解字》
5.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正字通》
6.《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是[ ]
10.下面几个部首,可以表示房屋意义的是[ ]
A.宀B.厂C.示D.邑後后 D.责债
12.“夫寒之于衣,不待輕煖”中“煖”是“暖”的异体字,其结构上的差别是[]
A.一为会意字,一为形声字B.同是会意字,成分不同
C.同是形声字,形符不同D.同是形声字,声符不同
13.下列为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寶宝 B.村邨 C.无毋 D.竟境
14.汉字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推行的规范化字体是 [ ]
A.小篆 B.楷书 C.大篆 D.隶书
15.被称为古汉字与今汉字分水岭的是 [ ]
A.楷书 B.隶书 C.大篆 D.小篆
16.“缤纷”一词是 [ ]
A.叠韵联绵词 B.双声联绵词
1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兄”是名词,在句中作宾语。 [ ]
12.上古汉语中代词“是”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 ]
三、名词解释题:
1.《说文解字》 2.《经传释词》 3.指事 4.异体字 5.通假 6.隶书
7.连绵词 8.偏义复词 9.使动用法 10.意动用法 11.反切 12.义疏
四、词语解释题:
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
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24.下列句子,具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 ]
A.管仲,世所谓贤臣,而孔子小之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25.一首五言律诗的首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那么它的第六句应该是 [ ]
A.修道而不贰,则天下能祸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D.沛公旦欲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2.“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中“土”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 [ ]
A.表示对人的态度B.表示方位处所
C.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D.表示工具或依据
23.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
谁敢怨:
22.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
见留:
2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之:
24.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骨肉:
2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劝:
2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抢:
27.故兵出粮给而财有余。
给:
2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或:
8.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
9.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斃于车中。。
斃:
10.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弟:
1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焉:
12.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稍:
13.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鱼肉:
14.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