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记忆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1-3的

摘要: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以西南大学09级师范班36位同学为被试,在心理学实验教学程序上做内隐记忆的实验,结果处理分析得到存在内隐记忆。

关键词内隐记忆(启动效应)辨认再认外显记忆

1 引言

Schacter等1980年进行了一个实验研究。首先让被试阅读一些单词,例如:assassin,octopus,avocado,mystery,sheriff,climate。一小时后,再做两次实验:首先是再认测验,被试不会有任何困难;其次是补笔测验,向被试呈现一些有字母残缺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地将残缺字母填补上,例如:ch__nk,o_t_us,_og_y_,_l_m_te。

在这次测验中,被试对其中的两个残缺单词很难做出正确解答,即chipmunk和bogeyman;而对其它单词就很容易了。这是因为在一小时以前见过octopus和climate这两个词。这种记忆被称为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在实验中,Schacter等人对测验的时间间隔进行了控制,有的是在一小时后,有的是在一周后进行测试。在这两种情况下,后者对所学单词的再认,即有意识的回忆,远不如前者准确,但对于补笔测验的结果,两种情况下完全等同。这就是说,引起单词填补测验中的启动效应的,是在测验前看到这一单词所引起的某种并非自觉记忆的因素。同样有意思的是,对某一单词而言,即使被试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这一单词,启动效应也会产生。事实上,不管被试记不记得在学习阶段看到过该单词,启动效应的强度是一样的。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告诉我们:启动效应的产生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记忆。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Graf和Schacter于1985年提出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概念,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内隐记忆的特点是:被试对信息的

提取是无意识的。由于内隐记忆的特征限制,要测量内隐记忆只能用间接法,而不能按照传统方法直接来测量记忆的内容。目前,测量内隐记忆的方法有知觉辨

认、单词补笔等。本实验采用知觉辨认和再认的方法,以验证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比较外显和内隐记忆测试的结果有何不同。

2方法

2.1被试

心理学院09级本科师范班36名学生,女生25名,男生15名,各项指标正常,无被试费。

2.2 仪器和材料

共有160个词语,分成两组,每组各80个词语。一组为学习用词,一组为混淆用词。

缓冲词20个对每个被试都相同,不包括在学习用词中,随机呈现。

2.3实验设计与程序

(1)学习

每个被试按5个缓冲词―40个学习词―5个缓冲词的顺序学习(这个分类过程被试不知道),每个词语呈现1秒。40个学习词及10个缓冲词是分别从80个学习词及20个缓冲词中随机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休息5分钟。

重复上述程序,只是换了剩余的10个缓冲词和剩余的40个学习词。

休息15分钟。

(2)测试

每个被试做4个测试,流程为:再认1―知觉辨认1―知觉辨认2―再认2。

①再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8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依次逐个呈现,当被试按键反应后呈

现下一个字。

②知觉辨认1:

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是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20个没有学习过的(随机从剩余的6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每个词逐个随机呈现,呈现时间为50ms。被试直接在计算机上输入辨认的结果;然后按键呈现下一个词语。

③知觉辨认2:

程序同知觉辨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学习用词中挑选出来的;20个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从剩余的40个混淆用词中挑选出来的。随机呈现给被试。

④再认2:

程序同与再认1。呈现40个词语,其中20个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学习用词;20个没有学习过的是随机挑选后剩余的20个混淆用词。随机呈现给被试。

3.结果与分析

将36组数据录入excel并处理后得到:

表一再认结果:击中和虚报各自的次数和百分比率

表二知觉辨认:给出新词、旧词各自的知觉辨认正确率

因为旧词的知觉辨认正确率减去新词的辨认正确率即为启动效应(内隐记忆)。所以由以上表得64.79%-55.83%=8.96%

用配对样本T检验得t=5.91>t.05(70)=2.02,两者有显著差异,则证明有内隐记忆现象。

4.讨论

为防止系列位置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每一部分实验前和后要使用缓冲词。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有:内隐记忆从现象上来讲就是被试在操作某任务

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外显记忆则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忆往事(如再认学过的单字)。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记忆过程中既相互协调,又相互独立的信息记忆系统,两种记忆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互为补充。我们强调内隐记忆的作用,是要使人们认识到内隐记忆的重要性,实际上任何复杂的知识都是通过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过程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郑文芳,2007)

杨治良等人的研究早就指出: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具有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等特点。这就启发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外显学习的效率,也要注意内隐学习的效果,必须协调好二者,使之发挥出积极、正向的作

用。(薛飞,吴继霞,2008)

近几年来,对于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和理论阐述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对内隐记忆的界定、特点和理论解释等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学者们已经意识到,对于内隐记忆的界定应该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重新进行定位,而对于内隐记忆特点的研究也不能仅仅停留于与外显记忆的比较中,应该将其放在更为明确的领域中进行探讨,这就需要对于内隐记忆细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应该将其放在新的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在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融合系统说和加工说的理论模型。

纵观近几年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会在内隐记忆的细分研究,神经机制研究,研究方法的改进,计算性模型的构建,与其它领域的结合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李志勇,2008)

不论是内隐记忆还是外显记忆的ERP 效应, 编码或提取干扰对其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编码中的干扰影响外显记忆效应, 但不影响内隐记忆效应,而在提取中的干扰影响内隐记忆效应,但不影响外显记忆效应,从而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在编码与提取加工的关系上存在的分离现象提供了神经生理方面的证据。(孟迎芳,郭春彦. 2009)

研究结果表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仅存在外显记忆的损害,内隐记忆概念性启动也存在损害"患者概念性启动的损害可能与其前额叶功能的不足有关"须指出的是,本研究只是初步研究,样本量偏小,结果还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龚亮,程怀东等. 2010)

5.结论

用配对样本T检验辨认旧词和辨认新词得t=5.91>t.05(70)=2.02,两者有显著差异,证明有内隐记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