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朗读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文言文,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文言文具有极高的价值。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了解历史文化,还可以提高语文素养,锻炼专注力和耐性,培养优雅修养,所以文言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等都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对于他们的成长也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就从教师、课文选择和诵读技巧等方面简单谈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1.教师方面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关键在于教师。

首先,教师需要掌握文言文教学中的相应知识和教育技能,包括文言文的习惯用语、典故、句式结构等。

同时需要开展新媒体、多元化的教育方法,逐渐接受和利用信息科技,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创造一个宽松又严格、开放又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成为一个自信、独立、积极的学习者。

其次是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气质、语言格调、感情表达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语言修养。

因此,教师需要大力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言行举止的规范化,禁止下流粗俗言语的使用。

要非常严谨和清晰,避免教学中出现主观介入、语音偏差、意义误解等问题。

2.课文选择方面初中文言文的诵读教学重要依托于课文的选择,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较贴切、较易吸收的篇章作为教学文本。

在具体的教学方案中,可以参考历史故事、名人事迹、典故凄绝、道德格言等,既可以满足教学生动员的要求,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文言文诵读的美妙。

3.诵读技巧方面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并不是一味地将著名的习惯用语机械地引入学生的课堂,更不能过于依赖彩虹书和口型训练等工具。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利用呼吸、调节语速、提高语感等方面的技巧。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多种形式的音乐、唱和等方式,还可以依靠现有的科技手段,比如使用听力记录笔、语音测评软件,与学生一同合作,在适当的时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使其在听、说、读的训练过程中流利自然、忘我陶醉。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摘要】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教学方法、步骤、技巧、提高学生诵读能力以及教师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浅谈。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教学步骤中,要注重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言之美;在教学技巧方面,可以采用音乐节奏法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诵读技巧。

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可通过大量朗读、模仿名家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文言之美。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不可忽视,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教学,初中,重要性,意义,方法,步骤,技巧,提高,能力,教师,作用,语言表达,结论。

1. 引言1.1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在学生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诵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文言文诵读教学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及修辞技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文言文诵读教学更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有序的诵读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1.2 文言文诵读教学的意义文言文诵读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文言文诵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和语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通过诵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浅谈文言文的诵读教学

浅谈文言文的诵读教学

浅谈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汇,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所以倡导国学的呼声此起彼伏,充分看出国人对孕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重视,中学教材编委会应时扩大了文言文和古诗词在中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由过去的四分之一扩大到现在的三分之一。

这无疑给本来就对文言文学习存在困难的中学生加重了负担,也为承担教学重担的语文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总结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现在此,特别就诵读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作用和广大语文教师进行如下探讨:一、什么是诵读教学诵读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背诵教学,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达到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思想精髓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反复训练,不受客观条件的约束,简单易行收效快。

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正是强调这种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文章,所以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或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古代私塾的课堂上,很少有先生像我们今天的老师这样,整个课堂是教师在说教。

他们多半是以自己的声和形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在教师的诵读中自己去体会文章的思想和情感。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对先生诵读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已经开始体会和判断文章的好坏了。

二、诵读教学的作用1、培养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所以很多人对文言文的理解有一种畏惧情绪,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诵读为核心,即朗读和背诵,这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

注重课文的朗渎 , 是我 国的语文传统教法 。 古时候 , 无论是京师
的 太 学 , 是 乡野 的 私 塾 , 语 文 教 学 上 都 特 别强 调 一 个 “ ”字 。 还 在 读
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 , 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生 动形象 地描述 , 从而诱发学 生的再造想象 , 头脑 中唤起 与词 语相关联 的 在 表象 , 并按照作者 的描述进行表象组 合 , 以产生 丰富的想象和深刻 的体验 , 如见其人 , 如闻其声 , 如临其境。这样 做既可引导学生 深人 领 会课 文内容, 又培养 了学 生的想 象力 。 例 如讲授 《口技 》中从 睡梦 中醒来 和渐 入梦 乡一节 , 用轻声朗 读 “ 闻深巷 中犬吠 , 遥 便有妇人惊觉欠仲 , 其犬 呓语 。… ‘ 夫驹声起 ,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 , 盆器倾 侧 , 妇梦中咳嗽 , ” 用急促声 朗渎 “ 忽一人大呼 “ 火起”, 夫起大呼 , 妇亦起大呼”, 学生 就会随着 老师轻 重缓急 、 高低长 短朗渎 , 结合 自己梦 中醒来情 景产 生联想 , 再现睡梦情缓 、 失火情急 3 在朗读 中增强语感 , 提高表达 文言文的语 言习惯虽然离我们现代语言习惯远 , 它必竟 是那 但 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 , 何况现代汉语语 言是对 占汉语语言 的继承和发展 , 它们之 间有不可割断 的血 缘关系 , 甚至 现代汉语语 言 还有直接保 留的古代语 言 , 可以说文 言文是培养语感 、 进行语感 训练 和提 高语言表达能 力的好 材料 。文言 文朗读教学 则是培养语 感, 进行语感训练 , 提高表 达能力 的最有 效的途径 。 用高低 、 强弱 、 缓 急长短 的语调 , 把文章 中的神情理趣 , 通过 朗读表达 出来 , 使学生如 临其境 , 提高对语言 的感受能力 。 例如 , 教授 《出师表 》 , 时 教师 可以用深沉低 缓的语调 朗读 , 使 学生感受到诸葛亮的忠诚与耿直 , 坚毅与勇敢。 学生朗读过程也是 广泛汲取语 言营养 的过程 ,朗读多少篇 之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经典的一种表达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诵读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会从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文言文的诵读教学法。

一、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文言文是一种用古代汉语书写的文体,是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具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有三个方面:形式上的特征、修辞手法和语言习惯。

它们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史书、诗歌、经典、散文等等。

初中教学中,通常以古文选读为主要教材,例如《古文观止》、《三字经》、《千字文》等。

这些教材均采用了文言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诵读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具体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听录音在诵读时,可以播放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感。

2、注重分析文艺手法的运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象征、对仗、反问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升他们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

3、注重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的诵读与阅读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英文互译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4、注重师生互动在诵读中,师生之间要求互动,可以通过分组对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慢慢熟悉文言文的表达习惯、语调以及表达技巧。

总之,初中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应该把握好适度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熟悉文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语言文化的认知水平。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法初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较大。

而文言文的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由于对于文言文的诵读方法和技巧缺乏了解,导致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所欠缺。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和技巧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教师在开展文言文诵读教学时,应该注意营造一个积极的诵读氛围。

可以通过讲述文言文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诵读感受和理解。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诵读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于语音语调的运用和培养。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语音语调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进行文言文诵读时容易产生语音语调错误。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言文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音语调,将文言文的含义和情感通过诵读传达出来。

教师在开展文言文诵读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手段。

可以借助课件、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诵读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播放名家名篇的诵读录音,让学生模仿和跟读,培养学生的诵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诵读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可以采用逐句解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读文言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要积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于文言文诵读的自信心和兴趣。

初中文言文的诵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诵读教学时,要注重营造积极的诵读氛围,注重语音语调的运用和培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手段,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诵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其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诵读方法浅析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诵读方法浅析

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诵读方法浅析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文言文教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地教授文言文,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兴趣,是当前文言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诵读方法进行浅析,希望为广大中学文言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文言文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也是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重要体现。

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古文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文言文诵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纯正性。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加强文言文诵读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诵读方法1. 注重朗读在新课标下,文言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朗读练习,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古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对古文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发音和语音语调,让学生的朗读更加地准确、流畅。

在文言文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对古文的解读。

通过解读古文,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加深对古文的理解和领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式、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对古文的感悟和理解力。

3. 注重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在文言文诵读教学中还可以注重增加趣味性。

可以通过配乐、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

1. 多样化教学手段在实施新课标下的文言文诵读方法时,教师应该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朗读、解读、趣味性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诵读练习。

浅谈文言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文言文的朗读教学

浅谈文言文的朗读教学浅谈文言文的朗读教学“美文美教”我们可以从教材处理、教学创意、课中活动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研究它。

文言诗文的朗读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内容,还有现代诗文的朗读教学。

都是我们需要用专项的研究来进行深刻的研讨的。

教学研究,一个地方的特色,一个人的技巧,都是需要通过一项一项的专门的研究来深入下去的。

所以,仅仅看观摩课还不行,要坐专门的研究。

下面讲文言诗文的朗读教学。

美文,最初指的是记叙的、艺术的许是抒情散文。

从教学的角度看看,美文主要指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剧、童话、神话、寓言的体裁的文学作品。

美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朗读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精深博大。

一、朗读与朗读教学什么是朗读?什么是朗读教学?“朗读”很好理解,就是有声音的读起来。

“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教学,又是审美的训练活动。

朗读有八“是”:是语文阅读课常用的一种基本的活动形式;是一种灵动多姿、丰美课堂教学氛围的教学细节;是让学生感知文意,感受文情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对学生的气质培养;是引导学生分析解课文的一种特别手法(这句话含义深刻,我们经常用手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是学生语言学用语言积累的一种途径;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的教学线索;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

二、语文教师文言诗文朗读的自我训练。

优美的课题高效的课堂,从教师层面的因素看,教师的个体素养应该是很好的。

连课文都不能读、都不能分析就不是语文老师,就上不好语文课。

教学警语: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中,从细节来看,最差的教学技能就是朗读指导技能。

这是有根据的。

我们的小学老师初中老师包括我们的高中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教育从小学到高中离不开这样几句话:大声的读起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这说明我们在很多地方都优化了,但恰恰朗读教学还是老八句话。

最后一句话最不好。

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从反面说,这句话还真不能这么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言文朗读教学
摘要: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朗读教学层次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百花园中的一枝瑰宝。

初中语文教材所录篇目,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深沉凝重,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

所以无论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积累古人字、词、句、章等技巧的角度,它都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言文教学,关乎着学生基本语言习惯的培养、语感的形成、思想意识的引导、人格的塑造、审美情趣的提高,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呢?我认为诵读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独特优势。

首先,初中课本中的文言篇目,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读。

其次,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理解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把握。

清代名臣曾国藩就说过,名诗美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气概,非密咏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二者并进,使其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下笔时必有句读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

”(《家训·字谕纪泽》)因此,重视文言文诵读无疑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谓文言文诵读?文言文诵读是指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结合文章或作品中固有的语气、节奏、情感而对文章或作品进行感知、熟悉、记忆、理解的一个过程,是要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品味作者的语言,并由此理解、体清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朗读仅仅作为一个教学步骤浅尝辄止甚至蜻蜓点水的体现出来罢了,而应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即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由易到难诵读课文。

为了
达到这一诵读的目的,我认为文言文朗读要讲究层次,整篇文言文教学大致可分六个朗读层次。

1、试读
学生是课堂主体,讲课前,教师要先来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

试读,可以掌握学生所需,扫除朗读障碍。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古人曾主张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读字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有针对性的强调。

2、范读
教师范读能使学生更直接更真切的感受到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注意,听出文章节奏感。

好的范读往往会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前面试读的基础上,老师要先范读课文,读课文时应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文中句读停顿、逻辑重音、节奏韵律、语气声调等。

教师的范读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一个模仿的样本。

3、仿读
有些篇目的部分句子结构散乱无序,与现代汉语的理解差距较大,这种句读断起来学生感觉会非常吃力,因此教师要把它单独挑出来进行例读,并让学生反复地读,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长短的朗读训练,以至慢慢地养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良好的诵读习惯。

4、译读
宋代学者程颢说: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意不
晓而见意者也。

故文言文诵读的关键是领会课文的内容和字词句的准确意义,如果对字词句不求甚解或对课文整体理解模糊,那么诵背起来就会感觉费力不讨好,不管读多少遍都没有多少印象,并且对课文的内容还是一头雾水。

因此在多次诵读之后,静下心来,默默地译读一两遍是非常必要的。

译读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注释和课堂资料弄清字句意义、疏通全文大意、把握结构安排,为背诵全文奠定记忆的框架基础。

译读的时间一定要保证,一定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译课文。

这一环节应是朗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质疑,教师与同学共同解疑。

5、悟读
文言文教学单单理解译文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读出文章的主旨、感情及蕴含的意义。

这一步是对文章的总体理解,是学生的认识在前面阅读基础上的升华。

读出文章的感情,就是要求读出文章的语气和语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是“哀伤”处还它个哀伤”,还原文章的“本来面目”。

同时,要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喜悦等语气,还有就是读出那些结构齐整、运用对比、对称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所以我们要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句进行揣磨、分析,以读代悟,让这些难懂的静止的文言文活动起来,达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

6、背读
通过朗读领悟了作者的感情、文章的寓意之后,就戛然而止的结束教学,其实也不是最理想的课堂。

如果,教师能够在全体同学深刻领悟了文本之后,再次回到朗读上来让大家进一步带着理解和感情再读文本,则既能与初读首尾相呼应,又能进一步巩固朗读指导的成果,真正达到“以读促思、以思促读”的
目的。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文言文,我们要反复诵读,并且要层次分明的去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吟诵中琢磨、感知、体察,最终心领神会。

朗读层次的六步骤应灵活掌握,切不可死板硬套,使课堂教学拘泥呆滞。

作者:龚晓妍
单位:沧州临港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邮编:061108
电话:5482208
电子信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