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生产的主要技术标准[详]
瓷砖砖技术要求范文

瓷砖砖技术要求范文瓷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居民住宅、商场、办公楼等各种建筑项目中。
为了确保瓷砖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瓷砖砖技术要求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瓷砖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关于瓷砖的材料要求,瓷砖应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黏土、石英砂、长石等,通过干法或湿法砂浆制备成坯体,然后在高温下烧结而成。
瓷砖的原料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够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
此外,瓷砖的生产过程中还应注意控制各个环节的温度、时间等参数,确保瓷砖的烧结度和强度。
其次,要求瓷砖的尺寸和平整度符合国家标准。
瓷砖的尺寸应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尺寸偏差应在合理范围内。
瓷砖的平整度是指瓷砖表面的平整程度,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铺设时的平整度和美观性。
再次,瓷砖的表面质量要求高。
瓷砖表面应光滑、平整,无裂纹、麻点等瑕疵。
瓷砖的表面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如釉面瓷砖、无釉面瓷砖等。
无论何种处理方式,都应保证表面质量良好,无任何瑕疵。
此外,瓷砖的防滑性能也是需要重视的。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户外环境中,为了防止人们因为瓷砖表面太滑而导致摔倒,瓷砖的防滑性能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瓷砖表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防滑处理,如采用纹理、凹凸面等方式,以提高瓷砖的防滑性能。
最后,瓷砖的验收和测试需要严格进行。
在瓷砖交付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验收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例如,可以通过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弯曲试验、抗冻性测试等多种方式对瓷砖进行验收和测试。
总之,瓷砖砖技术要求是确保瓷砖质量和使用效果的重要保障。
在制定瓷砖砖技术要求时,需要考虑瓷砖的材料要求、尺寸和平整度要求、表面质量要求、防滑性能要求等多个方面。
并且,在交付瓷砖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和测试,以确保瓷砖的质量符合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瓷砖在各种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瓷砖技术标准

外墙砖技术要求一、施工做法外墙面砖做法:刷混凝土界面剂一道10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10mm厚1:3水泥找平粘结层40mm厚聚苯板(EPS)保温层聚合物抗裂砂浆、抗裂网胶粘剂粘贴面砖专用勾缝剂勾缝二、执行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810。
1—1999 通体砖试验方法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idt ISO 10545—1:1995)GB/T 3810。
2-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和表面质量的检验(idt ISO 10545-2:1995)GB/T 3810。
3-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3部分:吸水率、显气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量的测定(idt ISO 10545—3:1995)GB/T 3810.4-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4部分: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idtISO 10545—4:1994)GB/T 3810。
5—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5部分:用恢复系数确定砖的抗冲击性(idt ISO 10545-5:1996)GB/T 3810.6-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6部分:无釉砖耐磨深度的测定(idt ISO 10545—6:1995)GB/T 3810。
7-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7部分:有釉砖表面耐磨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7:1996)GB/T 3810.8—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8部分:线性热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8:1994)GB/T 3810.9-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9部分:抗热震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9:1994)GB/T 3810.10-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10 部分:湿膨胀的测定(idt ISO 10545-10:1994)GB/T 3810.11-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11部分:有釉砖抗釉裂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1:1994)GB/T 3810.12-1999通体砖试验方法第12 部分:抗冻性的测定(idt ISO 10545-12:1995)GB/T 3810。
瓷砖的技术指标解析

瓷砖的技术指标解析瓷砖是一种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防水、耐磨、易清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装饰。
瓷砖的技术指标是选择和购买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下面将对瓷砖的技术指标进行详细解析。
一、尺寸和平整度瓷砖的尺寸是其最基本的技术指标之一,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
在购买瓷砖时,需注意选择尺寸规格一致的产品,以保证施工效果。
瓷砖的平整度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平整度是指瓷砖表面的平整程度,直接影响铺贴效果和使用寿命。
二、水分吸收率瓷砖的水分吸收率是指瓷砖吸水后重量与干燥时重量的比值,用来衡量瓷砖的防水性能。
按照国家标准,瓷砖的水分吸收率可分为不多于0.5%、0.5%-3%和大于3%三个等级。
一般来说,水分吸收率越低的瓷砖,防水性能越好,适用于厨房、浴室等潮湿环境的装修。
三、耐磨性耐磨性是衡量瓷砖抗磨损性能的指标,它可以直接影响瓷砖的使用寿命和外观美观度。
通常采用莫氏硬度等级来表示瓷砖的耐磨性,硬度等级可分为Ⅰ~Ⅳ级,Ⅰ级最低,Ⅳ级最高。
在选择瓷砖时,需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和需求选择不同硬度等级的产品。
四、抗折强度瓷砖的抗折强度是指在一定载荷作用下,瓷砖抵抗折断的能力。
抗折强度直接关系到瓷砖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抗折强度越高的瓷砖,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冲击,更不易破损。
五、表面质量瓷砖的表面质量是指表面的平整度、光泽度和色彩是否均匀。
购买瓷砖时,需要注意检查瓷砖表面是否有裂纹、色差、斑点等缺陷,以确保产品质量。
瓷砖的技术指标对于选择合适的产品和保证装饰效果至关重要。
在购买瓷砖时,消费者应当仔细了解瓷砖的各项技术指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确保装修效果和使用安全性。
陶瓷砖技术标准

陶瓷砖技术标准
1 执行标准
1.1 《陶瓷砖》GB/T4100-2015
1.2 《陶瓷砖试验方法》GB/T3810.1~15-2016
1.3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标准、规范、规程;上述规范、标准
或规程若有不一致或矛盾之处,以较为严格标准执行,若有国家新标准时,按国家新标准执行;编制要点若与现行规范、行政法规不一致,以现行规范、法规为准。
2 陶瓷砖技术要求
2.1 分类
按照陶瓷砖的成型方法和吸水率进行分类。
陶瓷砖分类及代号见表1
表1 瓷砖分类及代号
2.2 性能
不同用途陶瓷砖的产品性能要求见表2
3 标记和说明
3.1 标记
砖和/或其包装上应有下列标志:
a)制造商的标记和/或商标以及产地;
b)质量标志;
c)砖的种类及执行本标准的相应附录;
d)名义尺寸和工作尺寸,模数(M) 或非模数;
e)表面特性,如有釉(GL) 或无釉(UGL);
f)烧成后表面处理情况,如抛光;
g)砖和包装的总质量。
3.2 产品说明
产品说明中应包含以下信息:
a)成型方法;
b)陶瓷砖类别及执行本标准的相应附录;
c)名义尺寸和工作尺寸,模数(M) 和非模数
d)表面特性,如,有釉(GL) 或无釉(UGL);
e)背纹(需要时)。
瓷地砖材料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 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2、陶瓷国家标准GB/T4001-2006 1、瓷砖吸水率,做滴水实验,扩散面积越小,吸干时间 质量要求
使用要求
越长,质量越好。开箱检验,无破损,尺寸规整 2、釉面平整、无针孔、裂缝、色差
环保性能 放射性限量为 A 类 消防性能 -------1、放射性限量:内照射指数≤1.0;外照射指数≤1.3 2、吸水率 10-20% 3、长宽误差:e 不大于±0.5%,f 不大于±0.3% ( e 是指 10 块同型号砖中最大误差,f பைடு நூலகம்指 10 块同型 号砖误差的平均值) 4、直角度、平整度:±0.5% 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一批次的进场 材料应至少抽取一组样品进行复验 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主要检验指标
检验批次
备注
陶瓷砖技术标准

. -第二十三章瓷砖1. 标准《瓷砖》GB/T4100—20062. 围本标准规定了瓷砖的定义、分类、性能、抽样和接收条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志和说明、订货。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瓷砖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原材料制造的用于覆盖墙面和地面的薄板制品,瓷砖是在常温下通过挤压或其它方法成型,干燥后,在满足性能要求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砖是有釉(GL)或无釉(UGL)的,而且是不可燃的、不怕光的。
3.2釉不透水的玻化覆盖层。
3.3底釉覆盖在粘土坯表面的透水或不透水无光饰面。
注:表面只有底釉的砖被当作无釉砖。
3.4 抛光面无忧转是将砖最后工序经机械研磨、抛光时砖所具有的光泽表面。
3.5挤压砖(A)挤压砖是将可塑性坯料经过挤压机挤压成型,再将所成型的泥条按砖的尺寸进行切。
注1:这些产品分为精细的或普通的,主要是由他们的性能来决定的。
注2:挤压砖的习惯术语是用来描述劈离砖和方砖的,通常分别是指双挤压砖和单挤压砖,方砖仅指水率不超过6%的挤压砖。
3.6干压砖(B)干压砖是将混和好的粉料置于模具中于一定压力下压制成。
3.7其他方法成型的砖(C)用挤压或轧以外方法成型的瓷砖。
注:这类砖包含在本标准中。
3.8瓷质砖吸水率(E)不超过0.5%的瓷砖3.9炻瓷砖吸水率(E)大于0.5%,不超过3%的瓷砖。
3.10细炻砖吸水率(E)大于3%,不超过6%的瓷砖。
第一篇技术标准第二十三章陶瓷砖3.11炻质砖吸水率(E)大于6%,不超过10%的瓷砖。
3.12质砖吸水率(E)大于10%的瓷砖。
3.13吸水率(E)用质量分数表示,按GB/T3810.3规定测定。
3.14间隔凸缘带有凸缘的砖,便于使沿直线铺贴的两块砖之间的接缝宽度不超过规定的要求。
注1:两块砖之间连接的位置的凸缘由水泥砂浆覆盖使凸缘不暴露在外。
注2:由制造者提供工作尺寸,可以按相同情况将干压成型砖加工间隔凸缘。
3.15 尺寸描述注:这里描述的尺寸只适用于矩形砖,对于矩形砖可以采用相应的的最小矩形尺寸。
建筑材料知识:地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

建筑材料知识:地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地砖是家居装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材质、质量对于居住品质和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以供读者参考。
一、地砖的生产工艺地砖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配置、制砖、烧制、表面处理等几个步骤。
1.原料配置地砖的主要原料是瓷土、长石、石英砂以及其他辅助原料,如助熔剂、氧化物等。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适用场合,地砖的原料比例、外观进行不同的配置。
2.制砖地砖的制砖主要是通过机械压片和切割成型的方式进行。
在制砖的过程中,需要测量厚度、尺寸和密度等指标。
3.烧制地砖的烧制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烧制的温度、时间、气氛等条件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地砖的硬度、密度和质量。
4.表面处理地砖的表面处理主要是采用釉面处理和无釉面处理两种方式。
釉面可以强化地砖的外表面硬度,保护颜色,提高防护性能。
二、地砖的质量要求地砖的质量是保证装修质量、安全的关键。
以下是地砖的质量要求:1.物理性能地砖的物理性能包括硬度、密度、冻融性能、吸收率、磨损度等。
硬度、密度越高、抗冻性能越好,吸水率越低,抗磨损程度越高的地砖使用寿命也越长。
2.几何尺寸地砖的几何尺寸要求符合国际标准,例如标准尺寸300x300mm、400x400mm、500x500mm等等。
并且,地砖的边缘应平整光滑,边角平直。
3.外观和颜色地砖的外观和颜色是与室内环境搭配的关键之一。
好的地砖外观应具有光滑、平整、色彩均匀等特点。
并且,颜色应当与在场景搭配协调,符合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
4.质量标准地砖生产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且符合出厂质量x手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等也发布了相关标准,地砖要符合国际标准。
5.烧制质量地砖的烧制质量影响着地砖的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能。
地砖的烧制温度应达到标准温度,并且烧成均匀,色彩自然。
结语: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砖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要求。
在选择和购买地砖时,需要注意地砖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等因素,以及地砖的物理性能、尺寸和外观质量等要求。
瓷砖技术要求

瓷砖技术要求1. 基层准备要求:在进行瓷砖铺设之前,必须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坚固且干燥。
需要清除表面的灰尘、油脂和其他杂物,并进行适当的修复和处理。
基层准备要求:在进行瓷砖铺设之前,必须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坚固且干燥。
需要清除表面的灰尘、油脂和其他杂物,并进行适当的修复和处理。
2. 瓷砖选择要求:在选择瓷砖时,需要考虑其质量、尺寸和风格。
瓷砖应具有一致的尺寸和均匀的颜色,以确保铺设效果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瓷砖选择要求:在选择瓷砖时,需要考虑其质量、尺寸和风格。
瓷砖应具有一致的尺寸和均匀的颜色,以确保铺设效果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3. 胶粘剂使用要求:选择与瓷砖类型和基层材料相适应的合适胶粘剂。
在使用胶粘剂之前,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充分搅拌和调配,并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施工。
胶粘剂使用要求:选择与瓷砖类型和基层材料相适应的合适胶粘剂。
在使用胶粘剂之前,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充分搅拌和调配,并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施工。
4. 瓷砖铺设要求:瓷砖应按照正确的铺贴顺序进行铺设,并保持与周围瓷砖的间隙均匀一致。
需要使用水平仪和瓷砖切割工具,确保瓷砖的安装水平和整齐。
瓷砖铺设要求:瓷砖应按照正确的铺贴顺序进行铺设,并保持与周围瓷砖的间隙均匀一致。
需要使用水平仪和瓷砖切割工具,确保瓷砖的安装水平和整齐。
5. 瓷砖固定要求:对于墙面和地面瓷砖,应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如使用胶粘剂或瓷砖胶加固。
瓷砖铺设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敲击和压实,以确保瓷砖与基层之间的粘合牢固。
瓷砖固定要求:对于墙面和地面瓷砖,应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如使用胶粘剂或瓷砖胶加固。
瓷砖铺设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敲击和压实,以确保瓷砖与基层之间的粘合牢固。
以上是常见的瓷砖技术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因项目和材料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进行瓷砖铺设之前,应仔细阅读和理解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并确保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的主要技术、结构、性能、特点、材料产地和质量水平
一、产品制造流程工艺说明和流程图
(一)瓷片生产工艺流程图(二次烧):
一:原料
釉面砖的质量稳定最主要来自于坯体及原料本身的稳定,所以对原料的选择和使用成为了釉面砖产品生产的第一道门户,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釉面砖产品主要原料种类:坭、砂、石、化工料。
二:球磨
球磨工序就是把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通过球磨机的转动及研磨体的研磨,变成浆状物质的过程。
三:制粉
制粉工序也属于原料加工的辅助工序,通过加热,使球磨工序制备的浆料变成粉料的过程。
四:压制
通过压机的压制,使制粉工序生产的粉料变釉面光砖半成品的过程。
五:素烧
压制成型后进行第一次素烧,温度1160-1170度,时间55-60分。
六:淋釉
素坯流入淋釉线进行施底釉、防水釉、面釉,釉料分为哑光面釉、有光面釉。
七:印花
采用平网、辊筒及目前行业最先进的喷墨印花技术。
八:烧成
从原料到烧成,共经历了五道大的工序,付诸了生产大部分人员的心血,最终是否有所收获,就取决于烧成工序的烧成结果,釉面砖产品需要很高的温度烧成,釉烧55分,温度1110-1120度。
九:产品分选
为了使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仓库和消费者手中,必须对抛光后的产品进行分选。
通过分选,根据花色的异同,把相同花色的产品归为一个色别,并且把不符合控分选标准的产品挑选出,作为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确保用户使用到优质产品。
(二)抛光砖生产工艺流程图(一次烧):
一:原料
抛光砖的花色稳定最主要来自于坯体及原料本身的稳定,所以对原料的选择和使用成为了抛光砖产品生产的第一道门户,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抛光砖产品主要原料种
类:坭、砂、石、化工料。
二:球磨
球磨工序就是把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比,通过球磨机的转动及研磨体的研磨,变成浆状物质的过程。
三:制粉
制粉工序也属于原料加工的辅助工序,通过加热,使球磨工序制备的浆料变成粉料的过程。
四:压制
通过压机的压制,使制粉工序生产的粉料变成抛光砖半成品的过程。
五:干燥
压机压制的抛光砖半成品通过干燥窑,把水份蒸发,使其半成品的强度提高,能够符合运输或印花时不产生开裂。
六:印花
无机颜料通过花网印在干燥后的砖坯表面,使颜料渗进砖坯部的过程就被称为印花;最终在抛光后,颜料的颜色又能够重新显现在砖坯表面,这就是渗花抛光砖被称为“渗花”的来源。
七:烧成
从原料到烧成,共经历了五道大的工序,付诸了生产大部分人员的心血,最终是否有所收获,就取决于烧成工序的烧成结果,抛光砖产品需要很高的温度烧成,通常都是在1200摄氏度左右。
八:抛光
烧成后的半成品表面是没有图案的,需要把表层拨开,图案才能够显现出来。
故而需要有抛光工序对半成品进行加工。
通常抛光的厚度都保持在0.6~1.2毫米左右。
抛光后的光度可达到60度以上。
九:分选
为了使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仓库和消费者手中,必须对抛光后的抛光砖进行分选。
通过分选,根据花色的异同,把相同花色的产品归为一个色别,并且把不符合控分选标准的产品挑选出,作为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
十:超洁亮
超洁亮的使用材料是高科技纳米无机材料,制作过程需要通过两次研磨和抛光,工艺控制复杂困难 ,它的工艺原理是: 纳米材料(液态)施在抛光砖的表面,通过磨头在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使纳米材料充分填充在砖表面的毛孔部,达到防污和增加亮度的目的。
技术参数响应表
检测中心设备一览表
技术规格书
1、概要
本技术规格书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容包括本次招标采购货物的有关技术要求、条款和资料。
投标人须对招标文件中涉及到的专利负责,并保证不伤害业主的利益。
在法律围,所有文字、商标和技术侵权造成的相关费用,业主概不负责。
2、交货期要求
由各投标人按招标货物一览表,分施工段供货,交货期是指从发货通知发出到货物到达现场指定地点所需的天数。
3、环境要求
位于中部沿海,地处亚热带,温度:-5℃—40℃,冬季较为干燥,夏季较为潮湿。
投标人在投标时应对环境和条件加以考虑,提供适合的产品。
4、质量保证期
货物安装完毕、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卖方需提供为期24个月的质量保证期,在此期间,如出现开裂、翘曲、变形等任何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卖方须负责免费调换。
5、技术要求
1)品种、尺寸规格:抛光砖(室地砖)600×600、800×800;地砖300×300;室墙面砖300×600和300×300。
2)颜色:投标人按招标人提供的样品提供各自偏离最小的产品。
3)技术参数要求:
本次采购的瓷砖质量要求符合GB/T 4100-2006《瓷砖》的要求,各类砖的材质、规格、颜色等均按甲方提供样品;放射性指标应为达到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的A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