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合集下载

2022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有答案)

2022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同步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有答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社会开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历史表达】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________,由____________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________权势过重,阻碍________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乱。

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_______。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_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________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________。

3.影响(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助解助学】[关键点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开展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到被废除。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到达了新的高度。

[思维点拨]明朝废除丞相,虽然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除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是导致了一人独尊,将国家的命运系于一人之手,加速了明朝政治的和明朝的衰亡。

[深度点拨]宰相制下,宰相的地位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本身并无决策权。

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设置的。

【史料实证】探究点宰相制度的废除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材料二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思考(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知识点二内阁的出现【历史表达】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1)奠基: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侍从参谋,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

内阁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 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及中书省丞相。

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两千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

虽然没有了中书省,但是,中枢政务的存在却是客观事实。

没有丞相,意味着所有的中枢政务都要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皇帝。

一切决策,都将要由朱元璋一个人来面对,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及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行政机构的行为,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

废除宰相制度,固然保证了皇帝的高度集权,但也加重了皇帝处理政事的难度。

有人统计,从洪武十七年(1384 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中,内外诸司的奏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道,涉及的事情达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二百零七份奏章,处理四百二十三桩政事。

因此,废除宰相制度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谁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其次,六部、都察院等机构并列所带来的支离破碎的中央权力,由谁来进行协调?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废中书省后不久,朱元璋开始设置“四辅官”。

他从民间征召了几位老儒,让他们每月按旬轮值,辅导自己行政。

四辅官品级很高,是从一品的高官。

两年后,四辅官因为没能在实际政治中发挥作用,被朱元璋废除。

紧接着,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从翰林院中选择儒臣为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向皇帝提供咨政议政的服务。

洪武时期的殿阁大学士,对当时政治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是,从翰林院儒臣中遴选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的做法,为内阁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形制上的基础,可以视为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到永乐初年,内阁制度初现端倪。

朱棣即位不到一个月,即命解缙、黄淮、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七人入翰林院,“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文渊阁位于午门内,地处内廷,故称内阁。

明初,文渊阁是皇家藏书之所。

杨士奇等人曾据阁中藏书编纂过《文渊阁书目》。

彭时在《彭文宪公笔记》中说:“文渊阁在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面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

西五间,中揭‘文渊阁’三大字牌匾。

”文渊阁共十间,西边五间,放置红柜,用来储藏历朝《实录》,东边五间,“前后皆列书柜”。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思考:根据教材P17学思之窗及所学知识,回 答废除宰相制度有何利弊?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 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 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 4、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 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①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 ②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 ③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 ④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 5.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 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 使军政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 度
主要 原因
相权
矛 盾

中国法制史自考-3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国法制史自考-3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国法制史自考-32(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实行两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______•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C[解析] 明初统治者重典治国,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

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大量杀戮官员,在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先后杀戮近三万人,并废除在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

2.明初在各乡设申明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 A.征发徭役• B.征收丁银• C.主持调解民间轻微纠纷• D.考察基层官吏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C[解析] 明初洪武五年下令在全国城乡设申明亭,在申明亭里不仅定期张贴朝廷文告,公布本地犯罪或犯错人员的姓名及其罪错内容;而且推举本地德高望重之人,在申明亭主持调解民间轻微纠纷。

3.《大明律》共有______•**篇•**篇•**篇**篇SSS_SIMPLE_SIN分值: 2答案:B[解析] 《大明律》的编纂体例不同于前代律典,包括《名例律》及其以下的《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共7篇,30卷,460条。

4.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______• A.《大明令》• B.《大梁新定格律令》• C.《泰和令》• D.《吴删定格令》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A[解析] 吴元年(1367)朱元璋下令制定律令,令完成于明朝建立以后,称为《大明令》,是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惟一一部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古代令典。

5.明初作为特别刑事法规的大诰共有______• A.二编• B.三编• C.四编• D.五编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2答案:C[解析] 《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共四编。

浅议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浅议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浅议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明朝宰相制度在明朝历史上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宰相制度刚刚初创的时候,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时代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宰相制度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废除宰相制度的想法也逐渐成为现实。

本篇文章就浅谈一下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缘由和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优越性与时代性宰相制度是明朝的一项伟大创举。

由于明朝时期由君主手中转移到宰相手中,因此明朝宰相得以发挥大量的权力。

宰相可以透过朝廷的经济、军事、教育和文化等等方面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例如,宰相可以主持经济事务,并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国家的经济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

同时,宰相还可以负责招聘官员、分配官职,使国家职位的分配更加合理。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吸纳有才干的人才,而且可以避免国家出现权力斗争和官员的腐败。

其次,宰相制度在明朝时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明朝是一个讲究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民众对于能力和学问具有很高的评价标准,而宰相制度刚好满足了这一方面的要求。

明朝时期普遍认为,官员应该是有学问和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有贵族身份的人。

因此,明朝派出宰相的条件不仅仅是他们的出身,还包括他们的才干和学问。

二、宰相制度的问题渐显然而,时间的推移让宰相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和问题。

首先,宰相制度的过于强调学问和能力,忽视了官员的品德和性格。

虽然宰相确实具备许多才干和学识,但是他们在处理国家事务方面可能缺少责任心和忠诚度。

同时,宰相制度会让政治权力过于集中在宰相手中,许多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行为也就随之出现。

此外,宰相制度在处理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宰相们在处理政治斗争时,往往存在看法上的差异,彼此间的进行权力的争夺,而这些会导致朝政不一致,内部混乱。

三、废除宰相制度的缘由废除宰相制度虽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明朝社会的变化逐渐使得废除这一制度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具体来说,废除宰相制度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明朝时期的官员分为两种,一个是由国家推荐的人民官员,另一个是由皇帝任命的私人官员。

专题0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口袋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口袋书】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君主集权空前强化。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

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

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发展缓慢,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文化上:承古萌新。

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项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4、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点01】明清时的政治制度(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重点】明清专制集权的强化【难点】明清专制集权强化的特点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这一举措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并严令不得重新设立?影响有哪些?原因:吸取前朝教训;朱元璋认为元代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政局动荡。

影响(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2)皇帝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3)皇帝压力倍增,行政效率降低;(4)导致宦官专权(5)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内阁制的建立(1)背景: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

(2)设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

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高中历史宰相制度的废除

高中历史宰相制度的废除

高中历史宰相制度的废除(考试总分:17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1、(4分)“宰相制度既然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那么,它一旦能够找到其他替代制度,且这一制度能够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

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六部地位C.限制中书权力D.给予内阁实权2、(4分)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

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

可见,三司制度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得以实现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3、(4分)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B.国家机构设置合理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中央官制日渐完善4、(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的学习研讨,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史实基本相符的是()A.B.C.D.5、(4分)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6、(4分)《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B.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7、(4分)明初规定“诸王临国中,无得至京”;清初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1)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解析)(1)

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纲清单]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皇权不稳.②明初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③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过程①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3)影响①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②皇帝集决策权和行政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歌诀记史丞相的发展史秦朝设丞相,汉朝布衣相,隋唐三丞相,元朝为独相,明朝废丞相. 2.内阁的设立(1)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过程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③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④张居正任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图示解史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秦汉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坐着奏事站着奏事跪着奏事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而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建立(1)时间:雍正帝时。

(2)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3)职权: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传达诏令.2.影响(1)提高了行政效率.(2)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知识拓展军机处的特点1.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对皇权丝毫不起制约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丝毫不起制约作用”的结论太绝对。

明代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胡惟庸案
直接原因
• 明初胡惟庸做宰相后,专横跋扈,权倾朝 野,毒死明太祖器重的谋士刘基,肆意妄 为,对皇权提出了巨大挑战,最终被杀, 宰相制度终被废除。
2、宰相制度的废除:
(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2)废除宰相制度
3、影响:
(1)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影响行政效率; (3)内阁制应运而生。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新课导入)
明初有个官员名叫钱宰,他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在 回家的路上吟诗道: “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 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心里默念 定是被皇上手下的特务监视了,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 4、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 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①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 ②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 ③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 ④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 5.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 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 使军政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 度
• 2、皇帝对丞相的礼仪:由赐座、探病到站 着奏事,由站着奏事到必须跪着奏事,实 质可以反映出 • A.皇帝对大臣要求提高 B.皇帝与大臣隔 阂不断加深 • C.朝廷礼仪的完善 D.皇权的加强,大 臣地位的不断下降
• 3、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姿。”为此, 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 A.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C.实行行省制度D.设立枢密院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 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③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 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 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 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 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 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
•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直接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③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使,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具体原因)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根本原因)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 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 座。 到了宋朝,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据说,有一 天,宰相范质等人坐着向宋太祖奏事,宋太祖借口 眼睛昏花看不清,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从此,宰相 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 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 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主要 原因
相权
矛 盾
皇权
• 1、以下是中国古代皇帝对丞相的看法: •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 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 其故在擅专威福…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 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 也。” • 这样的言论只能产生于 ( ) 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中国近代
思考:根据教材P17学思之窗及所学知识,回 答废除宰相制度有何利弊?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 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