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赏
玉器文化之鉴赏

玉器文化之鉴赏玉器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寓意深远,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研究。
玉器由于其工艺复杂,囊括了中国古代雕刻、雕塑、工艺等艺术形式,是文物和艺术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类。
玉器文化的鉴赏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玉器文化的鉴赏方法。
一、从质地和颜色入手首先,我们应该对玉器的质地和颜色有所了解。
优质玉器质地细腻,透光度高,呈现出独特的亮度和光泽。
玉器的颜色也是鉴赏的重点之一,根据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青色、白色、黄色、红色、紫色等不同种类。
其中,青色玉器属于最为珍贵的,因为这种玉器的色泽沉稳、清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十分契合。
此外,还应该注意到玉器颜色的均匀性和纯度,颜色要饱和、浓郁而不单调。
二、从造型和纹饰入手除了质地和颜色,玉器的造型和纹饰也是鉴赏的重点。
玉器的造型往往是通过雕刻、琢磨等方式完成的,具备优美的线条和比例,让人感受到和谐的美感。
不同种类的玉器具备不同的造型特征,比如玉璧、玉佩等都是具备自己独特的造型风格和文化内涵。
同时,玉器纹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鉴赏价值,因为不同的纹饰往往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玉器纹饰可以分为神话传说、人物故事、自然景象等不同类别,通过细细观察、品评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玉器的价值。
三、从历史和文化层面入手除了外在的物质特征,玉器文化的鉴赏还需要从历史和文化层面进行深入了解。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种珍贵遗产,玉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玉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从那时起,玉器就成为了人们文化信仰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表现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器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并且经过了融合和创新,使得玉器文化的价值得到了更加充分发挥。
通过深入了解玉器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玉器的价值。
在鉴赏玉器文化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一些技巧和方法。
首先,在欣赏玉器的时候,要注重细节和细节之间的关系。
汉代古玉器鉴赏

古玉器鉴赏期末论文浅析汉代玉器特征姓名:王炎康学号:201111602107班级:宝石1111、中国玉文化起源玉在远古就被奉若神明,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从古至今始终得到人们的关注。
人们把玉本身的特性加以道德观念的比附延伸,使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它工艺美术品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将原本冰冷、无生命的玉石赋予其人格化的内涵,从而形成了植根于华夏民族而生生不息的玉文化。
中华民族以玉为贵,以玉为美,几千年来玉文化源远流长,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给予传统文化以及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最华彩的一章。
中国人使用玉器有着十分悠远的历史。
玉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形成,经历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发展演变,始终绵延不绝,成为中华文明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玉器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汉玉在观念上摆脱了远古崇拜图腾、参礼天地的影响,使之适合于汉代社会;在技术上,也区别于图案化的古风,发展了写实、形象、活泼的新题材,揭开了中国玉器史上崭新的一页。
玉被认为是石的一种,但玉以其异常的华美与坚硬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石头。
玉被称作“石之美者"或“石之坚者”,玉的理想化是以石为基础的,普通石头的大量存在从而衬托出玉的稀少和珍贵。
长久以来,玉器被赋予了一般石器所没有的用途和文化意义,源于玉与生俱来的天然之美,以及经过美化附加其中的伦理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作为礼器或者祭器,如玉璧、玉琮、玉龙、玉璜、玉圭;第二:作为拥有权利和尊贵地位的象征,如玉璧、玉圭;第三:作为装饰品,以供日常佩戴,如玉佩、玉崩;第四:作为随葬品,如供陪葬之用的玉璧、金缕玉衣;第五:作为社会财富的象征;第六:作为君子高贵人格和不屈气节的象征,是美好事物和坚贞操守的代表。
玉被认为在远古,人间只有巫和王,天地之间也只有神和鬼能与玉相提并论;即使后来牲酒类祭祀之风兴起,玉仍是最重要的礼神之物。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方法

五种鉴别玉器的年代一、从材料鉴识古玉1、古人说;“远看玉,近看工”对古玉的鉴识首先把握的是材料,也就是说古玉首先断质而后断代,玉狭义的讲是指硬玉(翡翠)和软玉(和田玉),硬玉流入中国历史很短清初才流入民间。
软玉在良渚文化已出现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
2、从广泛的角度讲“玉石之美者”,因此在古代玛瑙、绿松石、水晶、都称其玉,我们今天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除了要从材料上鉴识古玉外,还要了解这些材料被使用的“历史”。
如红山文化玉器用的大多数是岫岩玉,良渚文化玉器用于产江苏的“软玉”,新疆和田玉的使用是从商代开始的。
汉代以前的和田玉多为仔料,俄罗斯玉、青海玉和河摸料玉的使用只是20年的历史。
3、古代主要玉种;1、岫岩玉矿物成分蛇纹石已有12000的历史。
红山文化大都采用的材料。
2、透闪石-阳起石产于江苏的“软玉”但外观不能与新疆的和田玉相比,其外部特征有云母壮闪光点。
在良渚文化被采用。
3、独山玉是一种蛀变的辉长岩独山玉在新石器晚期已被采用。
4、和田玉产玉新疆是商代以后独领风骚的美玉,是中国人心中的玉宝,为历代宫廷御用。
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5、绿松石,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6、玛瑙在新石器时期已被采用。
7、翡翠高档玉石产于缅甸清初进入中国。
二、从器型鉴识古玉在漫长的玉文化史中,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器型。
抓住每个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征,是古玉器鉴识的第一道门坎。
例如,红山文化的圆雕玉龙、玉猪龙。
良渚文化的玉琮、商代的玉璇玑、西周的凤鸟人物饰、从西周到西汉的玉璜、战国到西汉的出廊玉璧和玉舞人、西汉的辟邪三宝、唐代的玉飞天、宋代的童子、明代的玉牌、清代的山子等。
每个时代的器型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从细微之处加以鉴识。
三、从纹饰鉴识古玉饰纹,可以说是玉器的“符号”每一个朝代的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符号,纹饰已有上百种,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新的纹饰出现,一些纹饰不断的消亡。
有的纹饰“生命力”极强,跨越了整个玉文化历史,了解这些纹饰“出生”的时间,就能断定这类纹饰玉器出生的年代。
玉器概论-6鉴赏思路

3)分析玉器的雕琢工艺和艺术风格。 分析玉器的雕琢工艺和艺术风格。 ◆玉器作伪往往注重形制和颜色, 玉器作伪往往注重形制和颜色, 而不注重工艺和艺术风格的作伪,或很难模仿。 而不注重工艺和艺术风格的作伪,或很难模仿。 ◆如果一件玉器的工艺特征和艺术风格与 所述的时代不符,则可能是伪品。 所述的时代不符,则可能是伪品。 ◆如,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琢制工艺粗糙,厚度不均,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琢制工艺粗糙,厚度不均, 孔洞有对钻的痕迹,棱角不分明; 孔洞有对钻的痕迹,棱角不分明; 而用现代工具琢制的,则很难模仿。 而用现代工具琢制的,则很难模仿。
遗迹标本和玉器作为文物的要求还有: 遗迹标本和玉器作为文物的要求还有:
1)时代确切,质地优良,遗存稀少,在艺术、工艺方面 时代确切,质地优良,遗存稀少,在艺术、 有特色和研究价值。 有特色和研究价值。 2)出土地点确切,有可作为断代的依据。 )出土地点确切,有可作为断代的依据。 3)能反映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有关民族的、中外的代表作。 能反映时代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有关民族的、中外的代表作。 4)有明显地方特点的玉器作坊。 )有明显地方特点的玉器作坊。
现代仿品
玉玦
红山文化 高5.5cm
内蒙巴林右旗文物馆藏
4)据考古出土玉器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据考古出土玉器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近代科学发掘的墓葬,其时代是可以判定的。 近代科学发掘的墓葬,其时代是可以判定的。 可据出土玉器的特征,建立玉器发展演变的标样。 可据出土玉器的特征,建立玉器发展演变的标样。 5)据历代玉器总体风格特征来分析比较。包括 据历代玉器总体风格特征来分析比较。 玉器的种类和品种、纹饰、工艺等方面的特征。 玉器的种类和品种、纹饰、工艺等方面的特征。 特别要注意玉器的始作期、流行期、衰微期、消失期。 特别要注意玉器的始作期、流行期、衰微期、消失期。 6)对出土玉器还可借助 14C(放射性碳法)测年。 放射性碳法)测年。
玉器鉴定方法

玉器鉴定方法玉器是古代文化中的重要遗产,由于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一直以来都备受珍视。
然而,随着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玉器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玉器鉴定方法。
首先,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观察玉器的颜色。
真正的玉石多为浑然一体的颜色,无明显的颜色分层。
而假冒的玉石往往会使用染色剂进行处理,使得颜色看起来更加鲜艳。
此外,真正的玉石在光线的照射下会显现出独特的光泽,而假冒的玉石则显得暗淡无光。
其次,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纹理来进行鉴定。
真正的玉石纹理细腻均匀,呈现出一种自然而独特的纹路。
而假冒的玉石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做到如此细腻和均匀,纹理会显得不自然、粗糙。
此外,真正的玉石纹理往往有一种温润的质感,而假冒的玉石则显得冰冷和硬朗。
第三,可以通过检查玉器的硬度来进行鉴定。
真正的玉石硬度较高,可以刮擦金属和玻璃等硬物而不留下痕迹。
而假冒的玉石硬度较低,会被金属或玻璃轻松刮擦。
另外,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密度来进行鉴定。
真正的玉石密度较高,具有一定的重量感。
而假冒的玉石往往采用了轻质的替代材料,所以感觉轻盈和空洞。
此外,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鉴定测试。
例如,在一块平整的玉石表面上滴上一滴水,如果水在几秒钟内很快被吸收,说明这是真正的玉石。
而假冒的玉石由于表面处理过,水会在石面停留一段时间。
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请专业的玉器鉴定师进行鉴定。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设备,可以准确地判断玉器的真伪。
总之,玉器鉴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一些常见的鉴定方法,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玉器的真伪。
在购买玉器时,建议多了解一些玉石的知识,同时选择信誉好的商家,以减少受骗的风险。
继续在玉器鉴定方面的话题上,以下是一些补充的内容:首先,对于真正的玉石来说,它们通常是天然形成的,而假冒的玉石则可能是人工合成的。
因此,通过观察玉器的内部结构,可以进行初步的鉴定。
真正的玉石内部通常会有自然生成的纹理和晶体结构,而假冒的玉石则往往不具备这种特点。
古玉器鉴赏基本思路与方法

古玉器鉴赏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了解背景知识
鉴赏古玉器前,首先需要了解古玉器的背景知识,包括玉的产地、类型、加工工艺、纹饰图案的含义等。
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玉
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二、观察外观
观察古玉器的外观是进行鉴赏的基础。
可以从整体上观察玉器的形状、大小、重量、颜色等特征,再仔细观察表面的纹饰、雕刻工艺等细节。
通
过观察外观,可以初步判断玉器的质地、工艺和时代等。
三、研究纹饰图案
纹饰图案是古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纹饰图案可以深入了解
玉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可以通过与书画、青铜器等其他文物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的图案和意义。
同时,还要注意纹饰的位置和比例,以及线
条的流畅程度和细节的表现力等。
四、触摸和试听
通过触摸古玉器,可以感受其质地和温润感。
好的古玉器应该具有温
润细腻的质感,触摸时不应该有粗糙或凉冰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轻轻敲
击玉器,观察其声音和回音,以判断玉器的质量和完整度。
五、研究造型和款识
古玉器的造型和款识也是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研究玉器的造型,可以了解其时代和风格特征,如商代的玉琮、周代的玉璧、战国的玉佩等。
同时,还要仔细寻找款识和刻印,从中得知玉器的制作工艺和制作人。
六、参考专家意见
七、多实践,多比较
总的来说,古玉器鉴赏需要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需要借鉴专家的意见和经验。
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在古玉器鉴赏中有所发现和收获。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玉人头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
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
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
陕西神木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5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淡黄色。
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
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
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长17.8厘米厚0.9厘米刃宽7.2厘米孔径1.2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青色。
长方形,顶端平整,两侧斜直,刃部较宽,两面磨刃,略呈弧形,四边较薄,中间较厚。
通体磨光,靠近顶端有一圆孔,两面钻透。
此件制作精致,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60年山东曲阜出土。
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璇玑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玉质泛白色。
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
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
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
是观测天象之器,或是织机上某一部件,有待研究。
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径8厘米人面纹玉佩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墨色。
体扁平,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脊上有一横穿,可供穿系。
正面刻人面纹,面部正视,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眶内饰一横线作目,双目相连,等腰三角形纹作鼻,横道弦纹作口。
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但轮廊俱现,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
山水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高3.2厘米宽3.9厘米兽面纹玉(石奔)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
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
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
中华传统玉文化与体会玉器鉴赏心得

中华传统玉文化与体会玉器鉴赏心得
中华传统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器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玉被视为贵重的瑰宝,被赋予了诸多的象征意义。
玉器鉴赏不仅仅是欣赏玉的美丽和工艺,更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以下是我对玉器鉴赏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玉器的形态和造型往往与自然景观和生物形象相关。
例如,常见的玉器形状有翡翠鸟、玉蟾、玉龙等。
这些形态的选择不仅仅是出于审美的考虑,更是对自然界的致敬和对生命力的崇拜。
通过观赏玉器,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其次,玉器的纹饰和图案往往寓意深远。
玉器上的纹饰往往是通过浮雕、凹凸等工艺展现出来的,这些纹饰往往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有关。
例如,常见的蝴蝶纹饰寓意着幸福和自由,蝙蝠纹饰代表吉祥和富贵,而龙纹饰则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通过欣赏这些纹饰,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最后,玉器的材质和质地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玉器的材质通常包括玉石、琥珀、翡翠等,每种材质都有其独特的质感和色彩。
同时,玉器的质地也是鉴赏的重要标准,好的玉器质地应该细腻、温润、通透。
通过触摸和感受玉器的材质和质地,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玉的价值和魅力。
总之,玉器鉴赏是一种欣赏美和理解文化的方式。
通过欣赏玉器的形态、纹饰和质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博大精深。
同时,玉器鉴赏也是一种审美的享受,让我们感受到玉
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器鉴赏
中国古人尚玉,视玉为祥瑞。
中国人对玉的认识首先是与美相联系的,所谓“石之美者”即玉,并将美石用来制作具有观念意义的专门器物,后来又将这种美石之品相与人的品德相比附,产生了儒家思想中“玉有九德”之说,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显然,被赋于了特定内涵的玉已不仅仅是“美石”而已了,而是包融了美感与哲学思想的双重属性,已被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重要的象征物。
我们的祖先在经历丁数十万年的玉石并存、玉石不分的历史时期之后,对两者的认识逐渐有所区别,意识到了玉、石之美感上的差异,进而在使用功能上将两者加以区别。
发展到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装饰精美的玉器出现了,并迎来了中国玉器工艺发展史上第一次高潮,甚至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玉器时代”,足见其状况之盛了。
本文拟通过对国宝玉器—九龙杯的介绍,以窥中国史前玉器特征
之一斑。
国宝玉器九龙杯——河南(商丘)非物
质文化遗产
九龙杯,若一只神器,以其扑朔迷
离,诡异难测的传说,令海内外神往,
以像阿拉丁的神灯,以其瑰丽的光晕,
使无数人思慕神往。
1971年,上海“九
龙杯案”,周恩来总理以高超智慧妙取
九龙杯,使国宝失而复得,但那是36
只酒杯中的一只瓷具。
而神州古国更有
玉器九龙杯却鲜为人知,它凝聚着中国人的高度智慧。
杯体典雅庄严,华贵幽古。
上部有三条龙,其中一条独龙骑居幢盖,为九龙之首,中部有六条龙自动吐酒,若云行雨施。
九龙象征九州,杯体寓意:皇权至上,华夏久统。
九龙杯为历代皇帝所拥有,据传,拥此九龙杯,可饮天下水,可取天下食。
此九龙杯为隐逸民间卓异匠人,探求古遗,慧心潜思所制,实为罕见绝品。
玉器九龙杯采用上等玉石制作,系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孟昭生扛鼎力作,精雕细琢,美韵天成,神秘悠远,九龙杯是工艺品中首选品牌。
本品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锌、硒、铁、镁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使用此杯,有益寿延年,美容养颜,精心安神之神奇功效。
此杯的经典之处在于,当小酒杯往龙头下一放,龙嘴里自动往杯子里吐酒,当小酒杯拿走时龙嘴自动停止吐酒,在亲朋好友聚会时可大助酒兴,给您的朋友留下对您最深刻的印象。
史前时代的玉器发展到晚期,无论在型制与装饰还是在功能上都已与石器分道扬镳了,精神性的意义占居了首要地位,并与权力、地位相维系,成为巫觋、酋长以及军事首长的象征物,从中反映出原始的社会关系正濒临崩溃,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的玉器艺术在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各个不同的时期,按有关专家的分法,新石器时代为我国玉器产生的孕育期,夏商西周为成长期,春秋战国为嬗变期,秦汉魏晋南北朝为发展期,隋唐五代宋辽金为繁荣期,元明清为鼎盛期。
这一分期足见明清玉器在历史中的位臵了。
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任何分期法都会有一个相对的标准,也就是说是有条件的,即在某种标准下的分期。
一般来说,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类之一的玉器,在分期上更多地是以玉质、用量和加工工艺技术的进步程度为标准,尤其是玉质的优劣和工艺技术的水平往往是研究者和收藏者们所特别重视的方面,把元明清的玉器视作历
史上的鼎盛期可以说更多地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若是换一种角度进行考察的话也许会得到不尽相同的结果。
譬如我们从纯粹的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去回顾各个历史时期的玉器艺术成就的话,或许会得出唐宋乃至秦汉时代的玉器艺术是历史的最高峰的结论。
因为艺术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品,其发展规律并不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步步高升的,其涨落盛衰受到复杂的社会现实因素的制约,不可以简单化地依时类推。
以明清时代的玉器为例。
明清两代的玉器风格虽然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明代玉器倾向简洁,曲折相宜,而清代则倾向于繁复和曲线。
但总体而言相似之处较多,如艺术上追求清新雅致的风格,精致玲珑等,这与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有着重要的关联。
从工艺的精度来看,清代则较明代更为讲究,要求更为严格,“不论是单独应用一种工艺,还是综合两种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规矩方圆,一丝不苟。
凡直线必须笔直,圆形必如满月,委角必得圆润,尖角一概锋锐,有着丰富的韵律感。
一件玉器不仅器形、表面、花纹图案碾琢工整,而且膛里、底足、盖内等不为人所注意之处,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作工十分讲究。
”
清代
乾隆年间制
成的“大禹
治水图”大
型玉雕就是
一个非常典
型的例子:
这件高达
224公分的
玉雕作品的
玉料取自新疆和阗,据记载是花了大量的人力历十年而完成的,该作品现仍臵于紫禁城乐寿堂内,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玉器。
这件玉山子上所表现的图景是以宋人的画轴为稿本的,故而整件作品流露着宋人的笔墨情韵。
在这件呈青色的巨型玉雕上,崇山峻岭参差交叠,时有山泉潺潺、瀑布飞流,古木遍布、云气缭绕,蔚为壮观。
它虽然是以绘画作品为范本雕成,但较之绘画它又有其自身的长处,如天然的材质和立体的圆雕效果都使其更具真实感;在山道峭壁之间,到处都有成群结队的民工正在开山导石,一派忙碌景象,有的抡锤凿石,有的用杠杆原理制成的简单机械提石打桩,令观者仿佛能听到石工们有节奏的锤打声和有力的号子声。
人物形象的雕刻十分生动细致。
总之,我们在欣赏玉器艺术时,要把它放在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把握其时代的特征,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妙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