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基础 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旨在巩固和运用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运用大地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完成一个实际测量任务,包括设计测量方案、进行外业测量、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等。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我们首先学习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实习地点,并制定了实习计划。

2. 实习地点与测区概况:我们选择的实习地点位于我校附近的一个公园。

测区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测量工作。

3. 设计测量方案:根据实习要求和测区概况,我们设计了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测量路线、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等。

4. 外业测量:我们按照设计的测量方案进行了外业测量工作,包括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高程测量等。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测量规范,确保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在完成外业测量后,我们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测量结果、绘制测量图表和分析测量成果等。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测量方案、进行外业测量和数据处理,掌握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技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了大地测量学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习大地测量学的信心,为今后从事大地测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次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大地测量学知识和技能,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班级:学号:学号:姓名: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测区概况测区概况1.1 测区情况:测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繁华地段,北至东直路,南至先锋路,西至红旗大街,东至南直路。

该区域地势比较平坦,测区内主要是学校,还有居民区、商店和公园等。

交通便利,道路多为柏油马路,但人口密集,由于测区范围呈近似矩形,且测区面积约180000 ㎡。

测区临近哈东站、先锋立交桥,交通方便。

测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应在夏秋两季作业。

1.2 任务来源为满足哈尔滨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区政府决定对规划区180000 ㎡范围进行1:2000 地形、地物测量。

公司受道外区城市规划管理处的委托,承担了此项任务,计划于2010 年5 月24 日至5 月29 日完成内外业全部工作。

1.3 已有资料1.3.1. 平面控制资料测区内有国家控制点,经过实地踏勘,这些点位保存完好,其成果可直接作为一级导线的坐标起算元素。

1.3.2.高程控制资料离测区较近的水准点国家控制点,经实地踏勘,这些个水准点标石完好。

上述水准点可作为本次高程控制的起算数据。

测区内及附近有四等水准成果的导线点,可进行四等水准联测以资检核。

上述水准点的高程成果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3.3.图纸资料测区内有由测绘局于调绘的1:10000 地图,可作为本次控制网设计、选点,以及图幅划分、作业分组等的工作用图。

2.作业依据作业依据本次地形测量工作执行的作业技术依据如下:1、《城市测量规范》2、《1:500 4、《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3、《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5、《道外繁华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3.工作步骤、人员设备配置及进度计划工作步骤、工作步骤3.1 地形测量工作主要步骤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2、收集测区已有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3、组织人员,成立项目部,设立技术组及质量检查组;4、准备各类测绘仪器及器材,制作测量标志等;5、进行控制测量;6、进行地形图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地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数据;7、内业计算机数据处理,成图及各种资料整理;8、质量检查及验收工作。

大地测量方案设计书报告参考资料

大地测量方案设计书报告参考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布设控制网的技术实践,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掌握控制网优化技术设计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2、综合运用学习的《测量平差》、《测量学》、《精密工程测量》等课程知识,选择主要理论与计算问题完成设计,达到综合性训练的目的。

3、加深对坐标系统选定、控制网图形强度、控制网优化等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

4、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基本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文件的能力。

5、将各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与资料,按照设计任务通知书的要求,经过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的逻辑组合,而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6、力求技术可行,指标可靠,经济实惠,方案最优。

二、设计的任务和目的:为了满足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08测绘工程实习需要,技术工程学院08测绘工程4号实习小组,在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进行地形控制测量工作。

西校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达到1305亩,小组在该区布设首级一等导线网,次级布设二等导线,高程为四等水准。

最终上交测区所有数据及1:2000地形图。

测量全部工作将在2010年12月31日完成。

三、测区范围:东起技术工程学院正门,西至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西门,南至西校区南门,北至学校围墙约0.87平方公里四、测区自然地理简况: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北纬36°3’25”东经103°44’1”)地跨彭家坪镇龚家湾、土门墩两村,共涉及两村村民786户2842人。

东接电机厂家属院,南临战备路,西接254号城市道路,北与土门墩新村比邻。

该区域建筑简单,地势平坦,道路宽阔,通视良好,测量工作易于进行。

最高海拔:1605m最低海拔:1578m东西相距:1093m 南北距离:1212m五、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次土地调查的大部分控制点作为我们的一级导线控制点,在Google earth上查看区域规划。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地测量学在现代测量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关注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学科,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地球物理、地图制图、导航、建筑工程等领域。

因此,对于大地测量学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课程目标大地测量学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3.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4.能够熟练运用大地测量学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测量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大地水准面等。

2.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3.大地测量学的误差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如气象因素、仪器误差、人为误差等。

4.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地图制图、建筑工程、导航等领域。

5.大地测量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数据的精度评定、误差传递、数据拟合等。

三、教学方法针对大地测量学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外实习、案例分析等。

1.课堂讲解课堂讲解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基础,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应用。

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大地测量学的测量技术和工具,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同时,实验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

3.课外实习课外实习是大地测量学教学的延伸,通过实际工程实习,让学生了解大地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2)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局于2004年完成的全省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可以作为本项目高程控制起算使用。在测区附近的其它等级水准点也可以使用。
3)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信息局现有的1:1万、1:5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本项目作业计划等使用。
3主要技术指标
3.1坐标系统
3.1.1平面坐标系统
本项目测区地理位置大约在北纬40°15′~41°29′、东经109°22′~110°07′,东西宽145公里,南北长140公里。该区域在110°中央子午线统一3°分带的长度投影变形约为4cm~7cm,为了减小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采用高程抵偿方法来减小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
3.1.2高程系
3.1.3成图比例尺
3.1.4成图规格
4图根控制测量
4.1平面控制网
4.1.1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4.1.2主要技术要求
4.1.3平面控制网布设(见附图)
4.2高程图根控制网
4.2.1高程系的选择
4.2.2成果取位
4.2.3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4.2.3水准网的布设(见附图 )
4.3三角锁推算元素的精度估算
②L为路线总长,以km(千米)计,不足1km按1km计算;
③当L大于1km且每km超过16站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为±12√n(mm),n为测站数;
④垂直角必须往返测,视线应离开地面1.3米以上;
⑤觇标高、仪器高丈量两次,量至毫米,取两次中数使用;
⑥高程计算至毫米,取至厘米。
4.2.3水准网的布设(见附图 )
2测量施工进度及组织人员
2.1进度安排
表1测量施工进度计划表
内容
时间
对已有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1天
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图根平面控制网布网设计并实地勘察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报告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报告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报告学号:姓名:班级:专业:课程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指导老师:2014年5月目录1.引言 (3)1.1.实习的基本任务 (3)1.2实验要求 (3)2.实习内容 (4)2.1 实习环境 (4)2.2 实习主要内容介绍 (4)2.2.1空间大地坐标转化为空间直角坐标 (4)2.2.1.1计算公式 (5)2.2.2空间坐标转化为空间大地坐标 (5)2.2.2.1 计算公式 (6)2.2.3高斯投影正算 (6)2.2.3.1 计算公式 (6)2.2.4高斯投影反算 (7)2.2.4.1 计算公式 (7)3.1空间大地坐标转化为空间直角坐标 (8)3.1.1 基本程序 (8)3.1.2 程序改进 (8)3.1.3 程序完善 (9)3.1.4 程序扩展 (11)3.2空间坐标转化为空间大地坐标 (11)3.2.1 基本程序 (11)3.2.2 程序改进 (11)3.2.3 程序完善 (12)3.2.4 程序扩展 (15)3.3高斯投影正算 (15)3.3.1 基本程序 (15)3.3.2 程序改进 (15)3.3.3 程序完善 (16)3.3.4 程序扩展 (20)3.4高斯投影反算 (20)3.4.1 基本程序 (20)3.4.2 程序改进 (21)3.4.3 程序完善 (23)3.4.4 程序扩展 (26)4.实习成果 (26)4.1空间大地坐标转化为空间直角坐标 (26)4.1.1初始调试及成功调试 (27)4.1.2运行界面及运行成果 (28)4.2空间直角坐标转化为空间大地坐标 (28)4.2.1初始调试及成功调试 (29)4.2.2运行界面及运行成果 (29)4.3高斯投影正算 (30)4.3.1初始调试及成功调试 (30)4.3.2运行界面及运行成果 (31)4.4高斯投影反算 (31)4.4.1初始调试及成功调试 (32)4.4.2运行界面及运行成果 (32)5.编程扩展 (32)5.1 儒略日的计算公式 (33)5.2 儒略日正算 (33)5.2.1程序代码 (33)5.2.2初始调试及成功调试 (34)5.2.3运行界面及运行成果 (34)5.3 儒略日反算 (35)5.3.1程序代码 (35)5.3.2初始调试及成功调试 (36)5.3.3运行界面及运行成果 (36)6.总结 (37)1.引言《大地测量学基础》的程序设计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必修的内容。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

大地测量GPS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2. 掌握GPS信号的组成,理解坐标系统、时间系统在GPS定位中的作用;3. 掌握利用GPS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GPS设备,进行实地测量,并正确处理数据;2. 学会分析GPS测量结果,判断测量精度和可靠性;3. 能够运用GP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制作、地形测绘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地测量和GPS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地理信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测量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GPS测量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地理信息知识和数学基础,对新技术具有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GPS基本原理与结构-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起源、发展与应用领域;- 学习GPS卫星、地面控制站、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掌握地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等坐标系统;- 了解GPS时间系统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3. GPS信号传播与接收- 学习GPS信号的组成、传播过程以及信号接收原理;- 了解多路径效应、信号遮挡等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

4. 大地测量操作方法- 学习利用GPS设备进行大地测量操作的基本步骤;- 掌握坐标转换、高程求解等数据处理方法。

5. GPS测量误差分析- 分析GPS测量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 掌握提高GPS测量精度的方法。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4)掌握1:2000地形控制网布设的技术指标。
(2)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1)测区概况:描述测区基本情况、测区范围、测区地理位置、测区主要街区、道路状况、测区地形状况;
2)测绘任务来源:主要介绍测绘任务的来源及任务名称;
3)作业依据与已有资料:主要介绍技术设计所依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已有控制点(包括平面和高程)和已有图纸资料。
16)上交资料清单
四、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进一步的想法等
在进行大地控制网图上设计时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是第一次设计,很多因素没有考虑到,导致选完点之后连接时出现道路转弯,必须再添加一个控制点的情况。
也是由于经验原因,控制网的疏密没有掌握好,导致有的地方网密而有的地方网悉数,不利于实际测量。
在编写设计书时也遇到很多问题,没有头绪,不知道方向,在网上看了很多范例和老师给的标准范例之后才大致知道需要编写一些什么内容。
10)布网方案设计:主要应根据图上设计与绘制控制网设计图,在图上标明已知点和图根控制点的位置,点名和编号,布网形式、起始边的位置。各控制点的位置应满足技术要求,并保证各相邻点要能通视。
11)观测方案设计:描述观测仪器选取与检验、观测计划、观测方法、观测程序和观测数据检查。
12)测绘仪器配置:主要技术设计要求确定实测所需的测绘仪器的类型、精度等级、数量和描述仪器检校情况。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
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大地测量课程设计
系部名称:测绘工程
专业班级:测绘13-3班
学生姓名:秦勇军
学号:20130485
指导教师:郭英起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实验日期
2016年6月13日—17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设计报告高斯投影工具箱电算程序设计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邱霖熹指导教师周志易提交日期2012年08月08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2.1设计要求 (1)2.2设计指标 (1)三、设计内容 (1)3.1高斯投影坐标解算(电算)结构设计 (1)3.2高斯投影坐标解算正算逻辑代码 (2)3.3高斯投影坐标解算反算逻辑代码 (2)3.4高斯投影坐标解算换带逻辑代码 (4)3.5电算程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6)四、设计改进建议 (7)五、总结及心得感想 (7)六、主要参考文献 (7)一、设计目的1. 进一步熟练掌握大地测量学基础这门课程中的重点知识2. 深入对高斯投影坐标解算过程及思路的理解3. 加强对可视化界面程序设计的操作及演练4. 锻炼运用计算机汇编语言解决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2.1设计要求1. 通过运用语言编写高斯投影坐标解算(正反解算)的电算程序2. 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对程序代码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精确、高效3. 构建良好的程序人机交互界面,使电算程序方便于他人的使用2.2设计指标1. 设计程序能够精确、高效地对高斯投影坐标进行解算(正反解算)2. 电算程序代码用语规范、构架稳定、不易出错,对系统的兼容性良好3. 程序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大方美观且易于使用三、设计内容3.1高斯投影坐标解算(电算)结构设计3.2高斯投影坐标解算正算逻辑代码'高斯投影正向解算步骤'①定义常量并赋值Dim Pi, PitP As DoublePi = 3.141592653589PitP = 180 / Pi * 3600'②定义变量并赋值Dim B, L, L0O As DoubleB = (TextBoxBD.Text * 3600 + TextBoxBS.Text * 60 + TextBoxBP.Text * 1) / 3600 * Pi / 180L = (TextBoxLD.Text * 3600 + TextBoxLS.Text * 60 + TextBoxLP.Text * 1) / 3600 * Pi / 180 L0O = TextBoxL0O.TextDim BtP, LtP, L0OtP As DoubleBtP = TextBoxBD.Text * 3600 + TextBoxBS.Text * 60 + TextBoxBP.Text * 1LtP = TextBoxLD.Text * 3600 + TextBoxLS.Text * 60 + TextBoxLP.Text * 1L0OtP = TextBoxL0O.Text * 360'③定义辅助变量并计算Dim lt, N, a0, a4, a6, a3, a5As Doublelt = (LtP - L0OtP) / PitPN = 6399698.902 - (21562.267 - (108.973 - 0.612 * (Cos(B)) ^ 2) * (Cos(B)) ^ 2) * (Cos(B)) ^ 2a0 = 32140.404 - (135.3302 - (0.7092 - 0.004 * (Cos(B)) ^ 2) * (Cos(B)) ^ 2) * (Cos(B)) ^ 2a4 = (0.25 + 0.00252 * (Cos(B)) ^ 2) * (Cos(B)) ^ 2 - 0.04166a6 = (0.166 * (Cos(B)) ^ 2 - 0.084) * (Cos(B)) ^ 2a3 = (0.3333333 + 0.001123 * (Cos(B)) ^ 2) * (Cos(B)) ^ 2 - 0.1666667a5 = 0.0083 - (0.1667 - (0.1968 + 0.004 * (Cos(B)) ^ 2) * (Cos(B)) ^ 2) * (Cos(B)) ^ 2 '④正向解算Dim X, Y As DoubleX = 6367558.4969 * BtP / PitP - (a0 - (0.5 + (a4 + a6 * lt ^ 2) * lt ^ 2) * lt ^ 2 * N) * Cos(B) * Sin(B)Y = (1 + (a3 + a5 * lt ^ 2) * lt ^ 2) * lt * N * Cos(B)'⑤输出数据TextBoxX.Text = XTextBoxY.Text = Y3.3高斯投影坐标解算反算逻辑代码'高斯投影反向解算步骤'①定义常量并赋值Dim Pi, PitP As DoublePi = 3.141592653589PitP = 180 / Pi * 3600'②定义变量并赋值Dim X, Y, L0O As DoubleX = TextBoxX.TextY = TextBoxY.TextL0O = TextBoxL0O.Text'③定义辅助变量并计算Dimβ, βr, Bf, Bfr, Nf, Z, b2, b3, b4, b5As Doubleβ = X / 6367558.4969 * PitPβr = (X / 6367558.4969 * PitP) / 3600 * Pi / 180Bf = β + (50221746 + (293622 + (2350 + 22 * (Cos(βr)) ^ 2) * (Cos(βr)) ^ 2) * (Cos(βr)) ^ 2) * (10) ^ (-10) * Sin(βr) * Cos(βr) * PitPBfr= (β+ (50221746+ (293622+ (2350+ 22* (Cos(βr)) ^ 2) * (Cos(βr)) ^ 2) * (Cos(βr)) ^ 2) * (10) ^ (-10) * Sin(βr) * Cos(βr) * PitP) / 3600 * Pi / 180Nf= 6399698.902- (21562.267- (108.973- 0.612* (Cos(Bfr)) ^ 2) * (Cos(Bfr)) ^ 2) * (Cos(Bfr)) ^ 2Z = Y / (Nf * Cos(Bfr))b2 = (0.5 + 0.003369 * (Cos(Bfr)) ^ 2) * Sin(Bfr) * Cos(Bfr)b3 = 0.333333 - (0.166667 - 0.001123 * (Cos(Bfr)) ^ 2) * (Cos(Bfr)) ^ 2b4 = 0.25 + (0.16161 + 0.00562 * (Cos(Bfr)) ^ 2) * (Cos(Bfr)) ^ 2b5 = 0.2 - (0.1667 - 0.0088 * (Cos(Bfr)) ^ 2) * (Cos(Bfr)) ^ 2'④反向解算Dim lt, B, L As Doublelt = (1 - (b3 - b5 * (Z ^ 2)) * (Z ^ 2)) * Z * PitPB = (Bf - (1 - (b4 - 0.12 * (Z ^ 2)) * (Z ^ 2)) * (Z ^ 2) * b2 * PitP) / 3600L = (L0O * 3600 + lt) / 3600'⑤数值换算Dim BD, BS, BP As DoubleBD = Fix(B)BS = Format(Fix((B - BD) * 60), "00")BP = ((B - BD) * 60 - BS) * 60BS = Math.Abs(BS)BS = Format(BS, "00")BP = Math.Abs(BP)Dim LD, LS, LP As DoubleLD = Fix(L)LS = Format(Fix((L - LD) * 60), "00")LP = ((L - LD) * 60 - LS) * 60LS = Math.Abs(LS)LS = Format(LS, "00")LP = Math.Abs(LP)'⑥输出数据TextBoxBD.Text = BDTextBoxBS.Text = BSTextBoxBP.Text = BPTextBoxLD.Text = LDTextBoxLS.Text = LSTextBoxLP.Text = LP3.4高斯投影坐标解算换带逻辑代码'高斯投影换带解算步骤'①定义常量并赋值Dim Pi, PitP As DoublePi = 3.141592653589PitP = 180 / Pi * 3600'②定义变量并赋值Dim X, Y, L0O As DoubleX = TextBoxX.TextY = TextBoxY.TextL0O = TextBoxL0O.Text'③定义辅助变量并计算Dimβ, βr, Bf, Bfr, Nf, Z, b2, b3, b4, b5As Doubleβ = X / 6367558.4969 * PitPβr = (X / 6367558.4969 * PitP) / 3600 * Pi / 180Bf = β + (50221746 + (293622 + (2350 + 22 * (Cos(βr)) ^ 2) * (Cos(βr)) ^ 2) * (Cos(βr)) ^ 2) * (10) ^ (-10) * Sin(βr) * Cos(βr) * PitPBfr= (β+ (50221746+ (293622+ (2350+ 22* (Cos(βr)) ^ 2) * (Cos(βr)) ^ 2) * (Cos(βr)) ^ 2) * (10) ^ (-10) * Sin(βr) * Cos(βr) * PitP) / 3600 * Pi / 180Nf= 6399698.902- (21562.267- (108.973- 0.612* (Cos(Bfr)) ^ 2) * (Cos(Bfr)) ^ 2) * (Cos(Bfr)) ^ 2Z = Y / (Nf * Cos(Bfr))b2 = (0.5 + 0.003369 * (Cos(Bfr)) ^ 2) * Sin(Bfr) * Cos(Bfr)b3 = 0.333333 - (0.166667 - 0.001123 * (Cos(Bfr)) ^ 2) * (Cos(Bfr)) ^ 2b4 = 0.25 + (0.16161 + 0.00562 * (Cos(Bfr)) ^ 2) * (Cos(Bfr)) ^ 2b5 = 0.2 - (0.1667 - 0.0088 * (Cos(Bfr)) ^ 2) * (Cos(Bfr)) ^ 2'④反向解算Dim lt, B, L As Doublelt = (1 - (b3 - b5 * (Z ^ 2)) * (Z ^ 2)) * Z * PitPB = (Bf - (1 - (b4 - 0.12 * (Z ^ 2)) * (Z ^ 2)) * (Z ^ 2) * b2 * PitP) / 3600L = (L0O * 3600 + lt) / 3600'⑤数值换算Dim BD, BS, BP As DoubleBD = Fix(B)BS = Format(Fix((B - BD) * 60), "00")BP = ((B - BD) * 60 - BS) * 60BS = Math.Abs(BS)BS = Format(BS, "00")BP = Math.Abs(BP)Dim LD, LS, LP As DoubleLD = Fix(L)LS = Format(Fix((L - LD) * 60), "00")LP = ((L - LD) * 60 - LS) * 60LS = Math.Abs(LS)LS = Format(LS, "00")LP = Math.Abs(LP)'⑥输出数据TextBoxBD.Text = BDTextBoxBS.Text = BSTextBoxBP.Text = BPTextBoxLD.Text = LDTextBoxLS.Text = LSTextBoxLP.Text = LP'⑦定义变量并赋值Dim BN, LN, L0N As DoubleBN = B * Pi / 180LN = L * Pi / 180L0N = TextBoxL0N.TextDim BNtP, LNtP, L0NtP As DoubleBNtP = BN * 3600 / Pi * 180LNtP = LN * 3600 / Pi * 180L0NtP = TextBoxL0N.Text * 3600'⑧定义辅助变量并计算Dim ltN, N, a0, a4, a6, a3, a5As DoubleltN = (LNtP - L0NtP) / PitPN= 6399698.902- (21562.267- (108.973- 0.612* (Cos(BN)) ^ 2) * (Cos(BN)) ^ 2) * (Cos(BN)) ^ 2a0 = 32140.404 - (135.3302 - (0.7092 - 0.004 * (Cos(BN)) ^ 2) * (Cos(BN)) ^ 2) * (Cos(BN)) ^ 2a4 = (0.25 + 0.00252 * (Cos(BN)) ^ 2) * (Cos(BN)) ^ 2 - 0.04166a6 = (0.166 * (Cos(BN)) ^ 2 - 0.084) * (Cos(BN)) ^ 2a3 = (0.3333333 + 0.001123 * (Cos(BN)) ^ 2) * (Cos(BN)) ^ 2 - 0.1666667a5 = 0.0083 - (0.1667 - (0.1968 + 0.004 * (Cos(BN)) ^ 2) * (Cos(BN)) ^ 2) * (Cos(BN)) ^ 2 '⑨正向解算Dim XN, YN As DoubleXN = 6367558.4969 * BNtP / PitP - (a0 - (0.5 + (a4 + a6 * ltN ^ 2) * ltN ^ 2) * ltN ^ 2 * N) * Cos(BN) * Sin(BN)YN = (1 + (a3 + a5 * ltN ^ 2) * ltN ^ 2) * ltN * N * Cos(BN)'⑩输出数据TextBoxXN.Text = XNTextBoxYN.Text = YN3.5电算程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图3-1 人机交互界面高斯投影正向计算演示图3-2 人机交互界面高斯投影反向计算演示图3-3 人机交互界面高斯投影换带计算演示四、设计改进建议1. 本程序基于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基本几何参数进行代码设计,对于其它的地球椭球参数需要在源程序代码上进行一定的修改方能适用,适用面相对较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