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和小学语文的关系(1)

图画书和小学语文的关系(1)
图画书和小学语文的关系(1)

图画书和小学语文的关系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冯娟

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二战后在西方得到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台湾都得到迅速发展,而且热度不减,至今仍是儿童早期阅读的主流读物。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些优秀的国外图画书被引进,本土图画书的创作出版也日益繁荣。

图画书不同于我们平时所称的“图画读物”“图画故事”“画书”“小人书”,同一般带插图的书也不相同。在图画书中,图画是主体,具有语言叙述的同样功能,它本身就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任务。而一般故事书中的插图只是使故事更形象直观的辅助手段,即便是在有多幅插图的故事书中,如果图画仅是辅助手段而不居主体地位,不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也不能叫做“图画书”。日本图画书研究者松居直也曾用下列公式来说明带插图的书与图画书的区别:文+画=带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

一般人认为,图画书只适合幼儿园小朋友阅读,对上学以后的小学生而言,识字是最重要的,应该尽快进入文字性的阅读。而国外的阅读研究成果表明,识字多的学生在早期的确比其他同学有更高的阅读能力,但到11岁左右就相差不大了。这也表明,识字并不是阅读的唯一基础,读图能力往往也是阅读能力很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图画书引入到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课程资源,尽早尽快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或许是比识字更重要的任务。

运用图画书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应该会选择图画书。一般而言,图画书只要主题正确,使用的文字简单,内容叙述流畅,图画风格明朗,印刷精美,字号适中,都可以是说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图画书。不过,并非适合学生阅读的图画书都适合教学,教师在挑选图画书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一,图画书是否可以作为全班朗读?图画的大小是否可以让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也可以扫描成投影使用)二,图画书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内容主题是否适合教学?三,图画书是否适合做阅读和写作(或写话)教学的结合?有些图画书虽然有趣,但只适合欣赏,不适合教学;四,图画书的难度是否稍高于全般学生的平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五,故事情节是否生动、紧凑?这样的故事能持续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六,作者的写作风格是否鲜明,使用的叙述手法和词汇是否太复杂、太费解?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基本的要素,教师还可以依据某一专题,选择同一主题的图画书进行教学。就目前国内出版的图画书而言,品种还不是很多,但品质大都很不错。

选定图画书以后,教师可以朗读给学生听,和学生一起分享故事。朗读一来可以克服识字少的障碍,二来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赏”和“观赏”,在头脑中将声音和画面整合,综合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朗读时要从封面开始,让学生通过书名和封面图画猜一猜,作者大概会讲一个什么故事?教师在阅读故事时,首先要注意控制翻页的速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画面;其次可以根据内容,适当增减文字,或者加入一些摹声词和动作,增强故事的趣味;最后,还可以在故事转折的关键部分故意停顿,让学生猜一猜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印证自己的猜想。

读完图画书后,教师就可以进入教学的重点部分——讨论活动。讨论活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加拿大儿童文学教授帕瑞?罗德曼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最大的就是交流的乐趣”。为了让讨论能顺利进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少问一些简单重复故事情节的小问题,或者是“你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等比较泛的问题,而是要深入文本,从帮助学生澄清观念,激发创意思维的角度设问。例如,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讲述了一个犹太民族的古老故事:约瑟出生后,爷爷送了一条毯子给他,后来毯子破旧了,爷爷把它缝成了外套;外套破

旧后,爷爷把它缝成背心;背心破旧后,爷爷把它缝成领带。最后还分别变成了手帕、纽扣,当最后纽扣也找不到时,约瑟说:“还可以作为一个故事的材料。”故事中不光是节约的观念,还有祖孙的爱,还有爷爷办法的巧妙。如果老师提问,“小毯子变成过几种东西?”“最后变成了什么,你觉得有趣吗?”这类问题就太直接了,如果将问题换成“为什么约瑟不愿丢掉用旧了的东西呢?”“你有没有用旧的东西也舍不得丢的,你能想出什么好的利用方法吗?”就要巧妙一些,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提问,请其他同学帮助回答。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教师可以分组讨论,每组确定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除了讨论活动外,教师还可以配合游戏、习作、手工、绘画做一些其他的延伸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图画书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时,听说读写的目标达成往往是综合的,不必分得太细。而且,图画书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作用,又往往超出语文教学本身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课,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待不同的类型的课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①采用“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有六忌:一忌语病;二忌冷语;三忌脏语;四忌咒语;五忌浮语;六忌烦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或是方言,侮辱性的语言,会导致学生语言混乱,使天真的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伤害,滋生厌烦,产生逆反心理等。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的欲望,点燃孩子心中的火花,成为中国学生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应该让学生体验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26-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但学生还不能有自己的能力去真正了解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这一直是教学中的大问题。新课程的诸多概念,教师可以记住并脱口而出,但如何真正落实到位?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教师不知道从哪里出发点,听了高永娟老师的理论分析及她针对同学们上的六节阅读

课的讲评,我的心中明朗了许多。反思自己以往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渐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么,在课堂中我该如何改进呢?下面谈一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目前语文课的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与理解”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教学模式。前者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按照“一般问题解决解题―释词―分段―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实践”。后者教师致力于发展学生智力,一般按照“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程序教学―教师总结。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动活动,掌握语言知识和学习使用这个工具的能力,并注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应用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组织,合作学习。例如,笔者教《向往绿色》,尝试讨论学习,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小组解决的问题,(1)作者的初衷是什么?(2)文本是向往绿色从哪几个方面?(3)如何写?(4)写一个好的地方,体验写作的好处?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文本的内容也被解决,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我们打开思维,阅读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因此,我特别注重阅读与学生,我想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须读。我经常和同学们各持聚精会神地读一本书,在这种氛围中,阅读教师的爱言传身教,爱读书的学生是理所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 会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梅塘中心小学曾光仕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 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

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我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有效对话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发现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对话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多种对话形式并存的多维模式。 在阅读课堂中,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丰富多彩的作品中,解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自己要沉下心来,反复阅读,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就是课程”,师本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对照教参,大致浏览一下课文,然后在备课本上把教案抄一遍,就算备好了。以为这样就能驾驭课堂,就不会出现知识性错误。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情感,敞开心扉,主动接纳每一篇课文。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以“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等话题进行提问,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观其形,听其音,闻其香,尝其味。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这种阅读不再是教师强加的分析,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应该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两者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创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阅读对话的价值得以凸现出来。 4、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应积极搭建学生之间的对话载体,使多方面的信息得以沟通,阅读的经验得以交流,学生的知识得以互补。在有效对话中,鼓励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在对话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二)有效对话的实施途径 1.营造对话氛围,使学生想说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学生会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这时与学生的交流就难以开展。因此,要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主体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中。 (1)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知识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毕英春) (2013-04-10 15:43:42) 转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 撰写时间:2011年04月01日18:47 新课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教师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也不可回避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们的小学生进入阅读晚,比发达国家晚一至两年,阅读量小,和美国比,仅是1/6,阅读能力不强,比如分析概括能力普遍比较弱;学生所学的基础不是很牢,存在词汇量下降,书写不工整,错别字比较多,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现象;另,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找到答案:一是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时间被老师挤占掉一大部分,没时间拓展阅读;二是有的课组织活动形式仅为取悦学生,追求形式的好看而忽视了扎扎实实的训练;三是许多教师依然是就课文教课文,教过一篇文章,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或明白一个道理,忽视了语言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淡化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教会学生学习”。在潍坊市主题学习实验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既能品词析句,透过字里行间去慢慢体味语言的冷暖和温度,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呢?我注重“精读”与“略读”有机融合,做好“理解”与“运用”并重,形成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 一、概念阐释 “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同学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叶老“例子观”中的“例子”,相当于数学习题中的“例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每单元内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它几篇文章(或两篇,或三篇不等),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孩子们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所谓“单元授课”,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主题训练点,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 二、课例特点 (一)“精读课例”特点 1.要实现平等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精读课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与文本平等对话,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的平等对话。讲真话,抒真情,感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与作者同喜同悲,还要跳出文本做理性的审视与思考,真正读懂文本。 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作者笔下的林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大体浏览课文或粗浅阅读后,孩子们会产生诸多不同的答案:宽容、有爱心、孝敬父母、幽默、勤劳、真诚、平等……这些优秀品质,在伟大总统林肯身上肯定或多或少地具备着。如果不深入走进文本,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技巧 华凤学校陈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学 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 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教学效益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朗读是 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实践 使我体会到,要切实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一、读前有要求,读中重技巧 阅读教学中设计朗读训练,总是有一定的目的。为了促进阅读教学、加强朗读训练,读前必 须提出明确的要求,读中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对抒情性、欣赏性和理解性等不同类型的读,应有不同的要求。 抒情性的读重在“情”。就是通过读抒发自己的爱憎感情。如指导学生朗读《凡卡》一文时, 要读出作者对沙俄统治的痛恨和对凡卡同情的感情。这就是读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首先抓住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重点段落。如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凡卡如何挨打受折磨,请 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读前可提出一些帮助理解、体会感情的要求。(1)在文中用“[]”划出描写凡卡受苦的语句来;(2)用“()”划出描写凡卡很可怜,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 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自读体会,初次明白凡卡在鞋店里老板摧残折磨他,伙计们捉弄他,吃 不饱、睡不好,过着非人的学徒生活。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然而,理解是认识,朗读是 技能。如何把理解了的东西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知道语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语句的停顿、语速的快慢等在朗读中如何随着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变化,从而渗透理解, 提高朗读的表现力,这就是一种朗读技巧。仍以《凡卡》一文中第八自然段为例来谈。如:“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读这些语句时语气要悲伤,语调要低, 语音要轻,语速可慢些。对描写老板摧残折磨凡卡的动词“挨、揪、拖、揍”等要重读。这样 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进一步再现了老板的狠毒和伙计对他的捉弄。又如“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要不,我就要死了!……”读时则要用迫切请求的语气读。语调要高一些,语速稍快,逗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停顿短一些,而且语速由慢变快,声音由强变弱,最后几乎只用气流而不出声。这样就可读出小凡卡 哭泣着向爷爷诉说受苦的情景和迫切请求爷爷接他回家的心情。更能激起学生对凡卡的同情 和对沙俄黑暗统治的痛恨。最后达到了读的要求,同时又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二、欣赏性的读和理解性的读的技巧 1、欣赏性的读重在“赏”。就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通过读欣赏所描绘的优美景物、秀丽风光。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重点指导学生品味、欣赏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和描写桂林山“奇、秀、险”特点的语句。如写漓江水特点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 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如何教学生品味欣赏这段话达到赏的目的。首先,注意三个“啊” 发生音变后的不同读法。前两个“啊”应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音变后应读[nga](汉字写作啊)。第三个“啊”发生音变可读作[ya](汉字写作呀)。其次,注意朗读技巧 的指导。读这组排比句时,语调要低,声音要轻,逗号和分号停顿的时间比一般稍长,语速 稍慢。对“静、清、绿”可重音轻读,并适当拖长字音。最后,分析作者在语法上的妙用。文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语文练习,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练习。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把握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读” 首先,教师与学生应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群英会”。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

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教师应把机会让给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通过朗读来尽情地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怀。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一起进入“角色”和“状态”,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语言美。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倾注以爱心和关注,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这样同学们才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积极地美化课堂。 其次,要允许学生阅读“出错”。这是学生敢于阅读的前提。学生阅读出错是很常见的现象,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励。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表现自己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展示自己。 最后,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精心设计阅读导入环节。我们可以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 [作者:佚名来源:绍兴教研院阅读:573次发布时间:2005-6-29] 选择视力保护色: 【】 一、美国小学的语文课程。 美国小学的课程一般分为语文、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画图、音乐、舞蹈)、体育等。而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超过任何一门学科。美国教师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安排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每天用于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教学时间大约有两个半小时,主要对学生进行词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在社会、数学等学科课程里也会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但这不包括在语文学习时间之内。如果一个教师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投入语言教学,那么他就要在选项课中安排与语文课程有关的内容,以便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语文学习时间。 下面是两位教师一天的课程安排。这并非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课程表,它们仅仅表示这两位教师是如何安排他们一天的课程的。 一年级 8:20-8:30签到、点名。 8:30-8:45唱歌、画图或朗诵诗歌,字母练习等等。 8:45-9:45写作工作室 9:45-10:45选项课(戏剧、影片、字母中心、艺术等) 10:45-11:45阅读工作室 11:45-12:30午餐和休息 12:30-1:15主题学习(社会学学习、科学、健康),可能包括互动写作,将会包括大声朗读。1:15-1:55特别安排(舞蹈、科学、艺术)。 1:55-2:45数学 2:45-3:10大声朗读和书本讨论 四年级 8:20-8:30开始,作业收集 8:30-9:00晨会,包括大声朗读,时事汇报和词汇学习、拼写。 9:00-10:00阅读工作室 10:00-11:00写作工作室 11:00-12:00数学 12:00-12:45午餐和休息 12:45-1:30特别安排(体育、艺术、音乐)。 1:30-2:40主旨学习(科学与社会学习),通常包括大声朗读,一般总有阅读与写作。 2:40-3:10大声朗读课文章节,书本讨论。

【阅读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教学教材

【阅读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 ②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张玉会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

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学了《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后来学生对成语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来读,读完后让学生来揣摩成语的意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阅读,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是指导精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X单元授课教学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教师们已耳熟能详。但我们也不可回避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我们的小学生进入阅读晚,比发达国家晚一至两年,阅读量小,和美国比,仅是1/6,阅读能力不强,比如分析概括能力普遍比较弱;学生所学的基础不是很牢,存在词汇量下降,书写不工整,错别字比较多,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现象;另,师生的幸福指数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找到答案:一是课堂上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时间被老师挤占掉一大部分,没时间拓展阅读;二是有的课组织活动形式仅为取悦学生,追求形式的好看而忽视了扎扎实实的训练;三是许多教师依然是就课文教课文,教过一篇文章,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一个故事或明白一个道理,忽视了语言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淡化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及“教会学生学习”。在潍坊市主题学习实验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既能品词析句,透过字里行间去慢慢体味语言的冷暖和温度,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呢?我注重“精读”与“略读”有机融合,做好“理解”与“运用”并重,形成了中高年级阅读教学“1+X 单元授课教学法”。 一、概念阐释 “1”指的是精读课例的教学。从教材的每个单元中挑选一篇富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精读”。精读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实现与文本、教师、编者、同学间的平等对话,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渗透、领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篇文章就是叶老“例子观”中的“例子”,相当于数学习题中的“例题”,担负着“以例悟法”的艰巨任务,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X”,指的是若干篇略读课例的教学。每单元内除一篇精读课例之外的其它几篇文章(或两篇,或三篇不等),采用学案的形式,放手让孩子们运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进行自学,即“依法自学”,起到“反三归一”的作用,旨在通过大量阅读,最后让孩子们感悟点什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所谓“单元授课”,就是把教材的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整体,整合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主题训练点,围绕重点大胆取舍,做到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 其实学好语文是要靠不断的语言积累,大量的阅读,不断的创作练习,学好语文需要不断的总结,才能获得实质性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总结篇一 根据学校和班级制定的阅读教学计划,我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经过一学期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一、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读书笔记展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

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中的一首诗。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王凌宇 【机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六小学; 【正文】一、课题设计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外教育研究机构通过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最高。我国关于儿童阅读状况的调查也表明,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阅读习惯越好,阅读时间越长;相反,儿童学习成绩越差,阅读时间越短,阅读习惯越不好。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只有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形成高效自觉的语文学习能力。 2.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要从小就要培养,小学时期是关键时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及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在小学处于形成时期,而阅读的作用尤为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我们针对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阅读方式方法欠缺,阅读内容过于单一,学生阅读时间不够充沛等现象,我们以主题阅读课标教材为抓手,精

心选择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对优秀作品、经典读物、流行图书等发现真善美。逐渐让学生形成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不断增加阅读的量与面,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从句章篇到读整本的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主题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塑造心灵,阅读影响人生 工具书中对“主题”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本课题建构的主题则具体是指:以人文性为范畴的线索,兼顾语文知识与能力、思维发展、文学形式等内在的串连线。阅读,工具书中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内容”。本课题建构的阅读则是指: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感悟多个文本。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它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教学就是基于这种思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将阅读教学内设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充分重视个体体验,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是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设计;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之下,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教授等方面都存在需要加以改善的部分。本文主要立足于常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操作策略。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经过实践分析表明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本身没有明确的内容安排,学校对于该课程的讲授也没有明文规定,教师职员本身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也没有设定个人的计划目标,所以我国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1.2教学方法的单调,模式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普遍采用集体教学的常规方法,主要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统一阅读同一本教材,以写

观后感或者在课堂上主动表达个人想法的方式检测阅读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阅读过程基本上处于无指导的随意状态,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性差异,难以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准。 1.3学生的学习兴趣薄弱。阅读教学是一种需要建立自主学习氛围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操作中,由于阅读教材的单一性,教师教学方式的模式性以及教学目标的模糊不定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会对阅读产生抗拒心理。面对这一教学挑战,需要老师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重新确定阅读教学的角色定位,设定准确而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个性。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操作方法 2.1注重老师素养的积累与优质阅读教材的开发: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老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老师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对阅读教学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挑战,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升课程内容的教学效率,学校也可以定期提供教师进修以及获得教学培训的机会,更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在最大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现状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在形式上日益活泼,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容量大、亮点多、节奏快、追求新异。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在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上下功夫、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不少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将一篇课文演绎成一个展示教师才华的课堂表演剧,以教师本身的优良素质掩盖了语文教学学理上的贫乏。这表明语文教学的现有形态与应有形态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剪刀差。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变味的阅读教学依然顽固地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表现在:“例子”并未当例子用,“听说读写”顾此失彼,人文就是爱国,活动就是探究;此外,还有主体性和主导性的关系问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积累、感悟和分析、训练的关系问题,教师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对语文教育目标认识的不适应,教学方法上的不适应,教学评价上的不适应,“单元教学”并未单元化,“目标教学”目标分散,整合就是叠加等问题,造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让教师和学生背上本不应该背负的罪恶,付出的代价是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 二、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推进,语文教学必然会发生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出死亡之谷。就阅读教学而言,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语文教学的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时期,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大都是一些抽象的上位概念和理论,如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综合实践、创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等。这些理论是各门学科普适的共性理论,有的并不十分切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却不成文地演绎成直接指导语文教学的主流观点,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母语教学本位目标,陷入了新的误区。 二是语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规律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上世纪的语文教学尚有许多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课程改革后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要解决老问题,又要探索新问题,就难免出现一些暂时的混乱现象。 三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思想性、人文性等形象易感的外显特征,使语文教学不自觉地演变成了得意忘形式的一般性阅读行为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未能有效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世界,加上滥用多媒体技术,以外在的视觉画面刺激替代了文本阅读,使阅读教学变得内涵空泛,华而不实。 四是教学空间的封闭。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