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标的故事
关于目标17个小故事

目标的作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过一次跨度20年的跟踪调查。
最早,这个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参加调查的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90%的学生回答说有。
研究人员又问:“如果你们有了目标,那么,是否把它写下来呢?”这时,只有4%的学生回答说:“写下来了。
”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当年参加调查的学生们。
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且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的没有这样做的学生。
他们创造的价值超过余下的96%的学生的总和。
那么,那96%的学生今天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员调查发现: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那4%的人在实现他们的理想呢。
合理的目标在人的工作中具有引导和动力保障作用,我们要根据公司和自身实际制定目标,并不断前行。
爱丽丝的故事“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
”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
”猫说。
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大目标由小目标组成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的故事。
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
当记者几次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时,山田本一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凭智慧战胜对手,取得胜利。
人们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而对山田本一“凭智慧取胜”的回答,许多人疑而不信,总觉得他是在招摇夸张,故弄玄虚。
然而十年后,人们终于从山田本一的自传中,验证了“凭智慧取胜”确实是他获得成功的经验所在。
他在自传中写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将比赛的路线仔细的勘察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这样一直到赛程的终点。
有关为目标而奋斗的励志故事

【导语】⼈⽣,要的就是惊涛骇浪,这波涛中的每⼀朵浪花都是伟⼤的,最后汇成闪着⾦光的海洋。
下⾯是®⽆忧考⽹分享的有关为⽬标⽽奋⽃的励志⼩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 为⽬标⽽奋⽃的励志故事篇⼀:凡尔纳的失败与成功 凡尔纳是⼀位世界闻名的科幻⼩说作家,但很少有⼈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部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的挫折!这⾥记录的,就是凡尔纳的⼀段令⼈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阵敲门声,他开门⼀看,原来是⼀个邮递员。
邮递员把⼀包⿎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
⼀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从他⼏个⽉前把他的第⼀部科幻⼩说《乘⽓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这样的邮件已经是第⼗四次了。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情拆开⼀看,上⾯写道:“凡尔纳先⽣:书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出版,特此奉还。
” 每看到这样⼀封封退稿信,凡尔纳⼼⾥都是⼀陈绞痛。
这次是第⼗五次了,还是未被采⽤。
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爷”们是如何看不起⽆名作者。
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
他拿起⼿稿向壁炉⾛去,准备把这些稿⼦付之⼀炬。
他妻⼦赶过来,⼀把抢过书稿紧紧抱在怀⾥。
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烧掉。
他妻⼦急中⽣智,以满怀关切的语⾔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再试⼀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
”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夺书稿的⼿,慢慢放下了。
他沉默了好⼀会⼉,然后接受了妻⼦的劝告,⼜抱起这⼀⼤包书稿到第⼗六家出版社去碰运⽓。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书稿后,这家出版社⽴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没有他妻⼦的疏导,没有“再努⼒⼀次”的勇⽓,我们也许根本⽆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的科幻故事,⼈类就会失去⼀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为⽬标⽽奋⽃的励志故事篇⼆:改掉性急的⽑病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近代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
因主张严禁鸦⽚,抵抗西⽅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受到中国⼈的敬仰。
目标明确的励志故事

目标明确的励志故事在人生的旅程中,大部分人都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许多伟大人物都是通过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实现了他们的目标,并成为了成功人士。
以下是一些目标明确的励志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激励。
1. 梦想成真:池田大作的故事池田大作是日本宗教团体“SGI”(Soka Gakkai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哲学家和作家。
他的人生经历饱含着励志和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小时候,池田大作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是一名缝纫工人。
尽管生活贫苦,但是池田大作对于知识的渴望从未减弱。
他勤奋学习,竭尽全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成年后,池田大作加入了Sokka Gakkai的组织,致力于推广友谊、和平和教育。
他建立了一所大学、一家印刷厂和一家研究所,积极地奋斗着,直到他的梦想终于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实现。
2. 不抛弃不放弃:郝运的故事郝运是一个中国音乐家,被誉为流行音乐教父。
然而,他的成功之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郝运年轻的时候,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黑豹乐队”的吉他手。
尽管这支乐队的音乐非常出色,但是却被中国政府禁止演出。
在这种情况下,郝运只得放弃了乐队生涯,并逃到了美国。
在那里,他重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华人音乐家。
然而,郝运的困难不仅仅止于此。
在他的一次演出中,他的左手被刀割伤,这场事故几乎让他失去了自己的音乐生涯。
尽管如此,他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最终重新恢复了他的手指灵活性,并在全球舞台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3. 追求卓越:李嘉诚的故事李嘉诚是香港首富,其生命中充满了艰辛和奋斗。
他的故事是一个追求卓越和不懈努力的典范。
在他年轻的时候,李嘉诚的家庭因为战乱而破裂,他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然而,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利用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创造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李嘉诚始终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他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的商业成就也被视为商业界的典范。
七个关于目标的故事

七个关于目标的故事业绩王子整理第一个故事:爱丽丝的故事“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
”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
”猫说。
——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赵日磊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第二个故事:游泳的故事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
在海岸以西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
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
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
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
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
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赵日磊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管理者在和下属制定目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目标定的越高越好,认为目标定的高了,即便员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预期。
实际上,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过分依赖目标,认为只要目标制定了,员工就会去达成。
实际上,制定目标是一回事,完成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制定目标是明确做什么,完成目标是明确如何做。
与其用一个高目标给员工压力,不如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帮助员工制定行动计划,共同探讨障碍,并排除,帮助员工形成动力。
关于目标的哲理小故事

关于目标的哲理小故事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设立目标,我们能够激发内在的动力,明确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
下面分享一些关于目标的哲理小故事,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蚂蚁的思考有一天,一只蚂蚁终于觉醒了,它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
它突然意识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似乎没有目标,只是在为了生存而奔波忙碌。
蚂蚁开始感到迷茫和无聊,于是它决定寻找一个目标,给自己的生命注入一些意义。
于是,蚂蚁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它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其中一朵最美的花朵成为了蚂蚁的目标。
蚂蚁决定要采集这朵花上的花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开始努力工作,克服一个个困难。
在漫长的努力中,蚂蚁不断学习和探索,它习得了更高效的采蜜技巧,也发现了更多的美丽花朵。
最终,蚂蚁成功地采集到了目标花朵上的花蜜,它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只有设立目标并为之努力,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目标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动力和热情,也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发现更多的美好。
故事二:渔夫的智慧有一位年长的渔夫,每天都会在海边打渔。
他的技术非常娴熟,每次都能够钓到很多的鱼。
但是,他却只会捕捞到足够自己和家人食用的数量,而不会去多次渔获。
有一天,一个过路的旅行者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你只会捕捞够吃的鱼,而不多打渔呢?”渔夫微笑着回答道:“因为我只需要够吃的鱼,其他时间我可以去做让我快乐的事情,陪伴家人,或者散步,享受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目标应该是符合我们内心需求的,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和扩大规模。
我们应该懂得取舍,明确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为自己设立合理的目标,并且知道何时放下,去追求更有价值的事物。
故事三:信念的力量有一位年轻人渴望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他希望能够在大舞台上演奏最完美的音乐。
然而,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他会感到意志消沉,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目标。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师,老师鼓励他要坚持信念,相信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关于目标和梦想的名人故事

关于目标和梦想的名人故事1、宋代政治家范仲淹年轻时立志报国,自小读书十分刻苦。
在长白山上的醴泉寺中,纵然每日稀饭野荠,便足以饱腹,却仍独自一人点灯夜读。
友人心疼,给他送来好菜好饭,却见他几日都不曾动过。
问其原因,范仲淹答道:“我不是不感激,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
我既已立志报国,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若是现在就贪图享受,日后如何吃苦?”他立下如此坚定的目标,他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造就了日后的人生。
他成为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在困难与忍耐中,是心中坚定的目标不停洗涤他的心灵,抚走微尘轻埃,让他羽化成蝶。
2、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在四岁那年就以成为一名漫画家为目标,开启了他的漫画之路。
他从小在漫画的熏陶中长大,中一开始创作自己的故事,并且为了锻炼自己的画技连续给三位漫画家做过助理。
而当他将创作的第一部以海盗为题材的漫画投稿时,却没能得以刊载。
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以那部漫画为雏形,创作出日本漫坛巅峰之作《海贼王》,并被人评为“有望赶上《龙珠》的日本漫画界的希望”。
在拒绝与努力中,是心中坚定的目标让他成长,永不放弃,绘出自己人生的彩虹。
3、柳传志四十创业,面对国内当时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建立的数个科技公司,他没有畏惧退缩,而是给自己定立一个目标,坚持着一点点爬到行业顶端,将联想打造为中国的民族品牌。
目标高,才能制定出战略,才能朝着你的目标一步步地去努力。
柳传志的梦是每个爱国创业者的梦,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而这些理想的起源都是为国家尽一丝自己的力量,为民族实现梦想。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的未来相连,给自己一个前途,给国家一份未来。
在迷茫与理智中,是心中坚定的目标让我们在梦的路上找准正确的方向,给自己一片璀璨的光芒。
关于目标的故事5篇

关于目标的故事5篇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
一天,儿子与父亲在一家大型超市走散了。
父亲找遍了整个超市,又去周边的几条街道找了很久,仍没找到儿子。
他焦急得心都要飞出来了。
没办法,只好又去那家超市看看。
在超市的门口,儿子惊喜地扑了过来。
儿子和父亲走散后,也去附近的几条街道找父亲,最终他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原地等。
父亲问他,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进到超市里面,那里有凉风习习的空调。
儿子说站在门口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来人。
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都有可能是他的目标。
父亲心疼不而,问儿子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来的?恐惧、焦灼、难过,又站在太阳底下被烈日烤晒,若在平时,他的耐力最多只能支持他站上几分钟。
儿子说:“我没有想别的,我只想着尽快能见到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著名的拳击手。
他出道之初的一次比赛中,被对手打得晕头转向,观看比赛的所有人都想他会中途倒下,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他承受了暴雨般的重拳袭击,支撑完了全场比赛。
事后记者问他:“不可思议,你是怎么从第二个回开始,一直坚持忍耐到最后的?”拳击手说:“我没有忍耐呀!我只想着‘防御’和‘攻击’,当时我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忍耐’这个意识闪现。
”没有想到忍耐,才是能够忍耐下去的唯一理由。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伟人。
在南非旅游观光,一定要去囚禁曼德拉的囚室瞻仰。
困室很小,只有一般的卫生间大小,我们无法想像一个人几十年被囚禁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里而没有精神崩溃,伟人就是伟人。
曼德拉的视线一定不能穿越四壁,但是他却将目光投身了国家示来的民主政治。
否则,几十年如一日地面对几平方米的囚笼,不崩溃也会成为白痴。
给忍耐一个目标:给忍耐一个目标,生活将苦尽甘来。
要做到这点没有大智大勇,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的事。
关于目标的故事篇(2):励志故事从最近的目标开始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关于目标的故事5篇

关于目标的故事5篇目标决定高度,远大的目标成就非凡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目标,但是许多年过去了,因为没有行动去配合,目标早成了空想。
看一些关于目标的故事,激励自己重新追求自己的目标。
关于目标的故事1: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
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
这儿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
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
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只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
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
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
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目标的故事
故事一
老阿爸带着三个儿子去草原打猎。
四个人来到草原上,这时老阿爸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了?”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中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兔子,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老阿爸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回答道:“我看到了阿爸、哥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老阿爸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回答道:“我只看见了野兔”。
这时,老阿爸才说:“你答对了”。
心得: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很好的过程;有了好的过程,才有成功的希望。
所以,不管做什么,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们有时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看得太多了,想得太多了,禁不住太多的诱惑,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一个人只有专注于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你才会得到它。
在我们的队伍中,也确有这样的人,他们目标模糊,在生活与学习中分不清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制定好的学习计划不能很好执行,总是为繁杂琐事消耗精力和时间,失去了真正的目标和方向,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成。
果农们都知道,枝叶繁茂的树常常结的果实少,而树叶稀疏的反而结的果子多。
因为枝叶越多,对营养的吸收也越多,因此就妨碍了
果实的生长。
学习也是一样,一个人的兴趣过于广有时反而一事无成,只要专心致志地从事某一件事情,获得成功的机会反而更大些。
所以,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学习开花结果,最好是先剪掉一些不必要的枝和叶。
故事二:
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路来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
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他28岁这年的秋天,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
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
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
在自杀现场,人们看到了斯尔曼留下的痛苦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壮举,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一种信念。
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我感到无事可做了……”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心得: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目标,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目标。
故事三:
一个博士在田间漫步,看见一位老农在插秧,秧苗插得非常整齐。
博士觉得老农很不简单,上前问到:“老大爷,您怎么插得这样齐?”老农递过一把秧苗说:“你插插试试。
”博士接过秧苗,脱鞋挽腿下田插秧。
他插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插得乱七八糟,于是他问老农:“为什么我插不直呢?”
老农说:“你应该盯住前面的一个目标去插。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博士就在前方寻找目标,看到了一头水牛,心里想,水牛目标大,就盯着它吧。
他又插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插得有进步但是还是不直,歪歪扭扭,他再问老农:“为什么我还插不直呢?”
老农笑着说:“水牛总在动,你盯着它当然要插得曲里拐弯了,你应该盯住一个确定的目标。
”博士猛醒,盯着前方的一棵树去插,果然秧苗插得很直了。
心得:
人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能总去变换目标,必须明确一个不轻易变更的奋斗目标,这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故事四: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
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
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
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
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传中,发现这段话的时候,我正在读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这部作者花了16年写成的7卷本巨著,有很多次让我望而却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给我的启示,这部书可能还会像一座山一样横在我的眼前,现在它已被我踏平了。
心得: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故事五: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
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
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
会精英。
那些没有人生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心得:
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