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防洪影响评价的编制方法

防洪影响评价的编制方法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内容具体要求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概述2、基本情况3、河道演变4、防洪评价计算5、防洪综合评价6、防治与补救措施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1、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1项目背景工程背景应阐明扶植工程所在地理位置、总体扶植规模、工程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1.2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1.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2有关规定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1.2.3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2.4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腕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2.1简述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2.1.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2.1.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2.1.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规范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2.1.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洪水影响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将提供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导则,以指导文档创作者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估洪水影响。
首先,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包括对洪水事件的描述和分析。
描述应包括洪水的
发生时间、地点、水位、流速等基本信息,分析应包括洪水对当地人口、建筑、农田、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需要准确描述洪水事件的发生过程和造成的影响,以便后续评价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其次,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对洪水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这包括人员伤亡、财
产损失、农作物受灾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需要基于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对损失进行量化和分析,以便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依据。
另外,洪水影响评价报告还应对洪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包括河流
水质、水生态系统、湿地等方面的影响评估。
需要对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建议。
最后,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对灾后应对措施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建议。
这包
括对灾后救援、重建和防灾减灾措施的评估和建议。
需要针对洪水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灾建议,以减少未来洪水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应包括对洪水事件描述和分析、对洪水
造成的损失评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以及对灾后应对和防范措施的分析和建议。
文档创作者在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时,应按照以上导则进行,以确保报告的准确、全面和可操作性。
《洪水影响评价类项目报告编制大纲》

《洪水影响评价类项目报告编制大纲》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4)二、项目区域概况 (5)2.1 地理位置 (6)2.2 气候条件 (7)2.3 土地利用状况 (8)2.4 水文气象特征 (9)三、洪水风险分析 (9)3.1 洪水风险识别 (11)3.2 洪水风险评估 (12)3.3 洪水风险区划 (13)四、洪水影响评价 (14)4.1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15)4.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7)4.3 基础设施影响评价 (18)4.4 其他影响评价 (19)五、洪水防治措施 (21)5.1 防洪工程措施 (22)5.2 防洪非工程措施 (23)5.3 防洪管理措施 (24)六、项目实施计划 (25)6.1 项目组织结构 (26)6.2 项目实施步骤 (27)6.3 项目时间安排 (28)七、项目预算与资金筹措 (30)7.1 项目预算 (31)7.2 资金筹措方案 (32)7.3 资金使用计划 (33)八、项目风险与控制 (34)8.1 项目风险识别 (35)8.2 项目风险评估 (36)8.3 项目风险控制措施 (37)九、项目效果评价 (38)9.1 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40)9.2 项目成果总结 (40)9.3 项目后续建议 (42)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洪水灾害的影响日益显著,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灾害,科学评估洪水对项目所在地区的影响,进而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编制《洪水影响评价类项目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报告旨在深入分析特定区域的洪水状况及其潜在影响,评估洪水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综合影响,为政府决策、项目规划和公众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编制的背景在于当前洪水灾害频发,对各行各业造成巨大损失,通过科学评价洪水对项目的影响,可以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决策参考,提高防洪减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防洪影响评价的编制方法

防洪影响评价的编制方法一、确定评价目标:根据具体的防洪工程和洪水防治目标,明确评价的主要目标和要求。
评价的目标应该明确阐述洪水的防治目标、大小洪水的设计标准、洪水的防治措施和防治成果的要求等。
二、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根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包括洪水水文、水力、地质、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方法主要包括水文、水力计算方法、土木工程技术分析方法、经济和社会评价方法等。
评价应考虑到主要洪水,包括设计洪水和其他洪水计算和评价,并充分考虑不同工程条件下的影响。
三、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和整理防洪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气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包括历史洪水、地质勘探、土壤、地下水位、环境状况等数据。
数据处理包括质量检验、数据补全、数据分析等。
需要特别关注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四、模型建立与模拟分析: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模型,对防洪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模拟分析。
这些模型可以包括水文模型、水力模型、地质模型、经济模型等。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洪水条件下的工程安全性、洪水灾害的减轻程度以及防治效果等指标。
五、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评估:根据模型模拟的结果,对防洪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估。
这包括对洪水的影响程度、防治效果、工程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还需对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
六、编制评价报告:根据分析和评估的结果,编制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模型和模拟分析、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内容。
报告还应包括对评价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和建议,为后续防洪工作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评审和审查:对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和审查,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评审和审查人员可以包括专家组、政府部门、相关工程单位等。
他们应对评价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反馈,提出修改和完善的意见。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SL ICS xx.xxxPxx备案号:xxxxx—201x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XXX—201X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Guidelines for Flood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征求意见稿)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目次前言 (1)1总则 (2)2概述 (2)2.1 建设项目背景 (2)2.2 评价依据 (2)2.3 评价范围 (3)2.4 技术路线及评价内容 (3)2.5 结论及建议 (3)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3)3.1 建设项目概况 (3)3.2 工程地质 (3)3.3 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3)4区域防洪基本情况 (4)4.1 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 (4)4.2 水利工程及其他相关设施 (4)4.3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4)4.4 洪水调度与蓄滞洪区运用 (4)5洪水影响评价计算与分析 (5)5.1 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 (5)5.2 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 (5)6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 (5)6.1 有关规划的影响评价 (5)6.2 河道行洪的影响评价 (6)6.3 河势稳定的影响评价 (6)6.4 蓄滞洪区运用的影响评价 (6)6.5 防洪工程的影响评价 (6)6.6 其他水利设施的影响评价 (7)6.7 防汛抢险和水上救生的影响评价 (7)6.8 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7)7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7)7.1 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标准与措施分析 (7)7.2 淹没影响评价 (8)7.3 冲刷与淤积影响评价 (8)7.4 洪水对建设项目施工的影响评价 (8)7.5 其他类型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分析 (8)7.6 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综合评价结论 (8)8减轻或消除洪水影响的措施 (8)8.1 措施总体要求 (8)8.2 工程措施 (8)8.3非工程措施 (9)8.4工程量与投资估算 (9)8.5效果评估 (9)9结论与建议 (9)9.1结论 (9)9.2建议 (9)10附图附表 (10)10.1附图 (10)10.2附表 (10)附录A计算与分析方法 (11)附录B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参考目录 (14)前言为规范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技术规定》(SL 1-2010)要求,制定本导则。
洪水影响影响评价报告法律依据【范本模板】

洪水影响影响评价报告审批的依据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十七条在江河、湖泊上建设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等,应当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水库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留足防洪库容。
前款规定的防洪工程和其他水工程、水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符合防洪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
第三十三条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在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油田、铁路、公路、矿山、电厂、电信设施和管道,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建设单位自行安排的防洪避洪方案.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时,其防洪工程设施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在蓄滞洪区内建造房屋应当采用平顶式结构。
第二十七条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
防洪影响评价的编制方法

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内容具体要求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概述2、基本情况3、河道演变4、防洪评价计算5、防洪综合评价6、防治与补救措施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1、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1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1.2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1.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2.2有关规定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1.2.3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2.4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2.1简述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2.1.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2.1.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2.1.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规范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2.1.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写要求

洪水影响评价1本篇主要内容参照洪水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编写,并补充雨水排除相关内容。
2 “总则”章节:“评价范围”部分,铁路、公路干线、卫星城、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住宅区、小城镇、大型骨干企业、重大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涉及的区域,主要由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流域、雨水排除区域和洪水可能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确定,评价时段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
3“洪水影响分析计算”章节:“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分析计算”部分补充完善以下内容。
(1)开展“雨水排除影响分析计算”。
雨水排除接入区域雨水管网的建设项目,说明雨水管网的分布情况、排水能力和排水去向,计算建设项目对径流系数、产汇流及区域排水的影响。
并附相关管网企业证明材料.(2)开展“流域行洪影响分析计算”.改变区域产汇流特性的建设项目,计算建设项目对区域入河排水总量、洪峰流量、排水过程及河道行洪过程的影响.(3)“灌溉(供水)与排涝影响分析计算"部分,计算范围在原有“影响洪泛区、蓄滞洪区内排涝、灌溉(供水)水(渠)系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到“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的建设项目”。
(4)开展“内涝分析计算”.受内涝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开展设计暴雨条件下,建设项目的受影响范围、水深、历时和损失等。
4“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章节:(1)“法规规划适应性评价”部分,评价建设项目对相关规划实施的影响时,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有关水利规划的实施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否会增加规划实施的难度。
(2)开展“雨水排除影响评价”.雨水排除汇入区域雨水管网的建设项目,根据雨水排除分析计算成果,评价建设项目对区域管网排水的影响。
(3)“河道行洪影响评价”部分,补充开展改变区域产汇流特性的建设项目,根据流域防洪分析计算成果,评价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的影响.5“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章节:开展“内涝影响评价”.根据内涝影响分析计算成果,评价设计暴雨条件下,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及损失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水影响评价
1本篇主要内容参照洪水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编写,并补充雨水排除相关内容。
2 “总则”章节:“评价范围”部分,铁路、公路干线、卫星城、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住宅区、小城镇、大型骨干企业、重大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涉及的区域,主要由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流域、雨水排除区域和洪水可能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确定,评价时段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
3“洪水影响分析计算”章节:“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分析计算”部分补充完善以下内容。
(1)开展“雨水排除影响分析计算”。
雨水排除接入区域雨水管网的建设项目,说明雨水管网的分布情况、排水能力和排水去向,计算建设项目对径流系数、产汇流及区域排水的影响。
并附相关管网企业证明材料。
(2)开展“流域行洪影响分析计算”。
改变区域产汇流特性的建设项目,计算建设项目对区域入河排水总量、洪峰流量、排水过程及河道行洪过程的影响。
(3)“灌溉(供水)与排涝影响分析计算”部分,计算范围在原有“影响洪泛区、蓄滞洪区内排涝、灌溉(供水)水(渠)系的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扩大到“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现有排涝设施附近内、外水位较大变化的建设项目”。
(4)开展“内涝分析计算”。
受内涝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开展设计暴雨条件下,建设项目的受影响范围、水深、历时和损失等。
4“建设项目对防洪的影响评价”章节:
(1)“法规规划适应性评价”部分,评价建设项目对相关规划实施的影响时,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有关水利规划的实施是否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否会增加规划实施的难度。
(2)开展“雨水排除影响评价”。
雨水排除汇入区域雨水管网的建设项目,根据雨水排除分析计算成果,评价建设项目对区域管网排水的影响。
(3)“河道行洪影响评价”部分,补充开展改变区域产汇流特性的建设项目,根据流域防洪分析计算成果,评价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5“洪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章节:开展“内涝影响评价”。
根据内涝影响分析计算成果,评价设计暴雨条件下,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及损失程度。
6“消除或减轻洪水影响的措施”章节:
(1)“消除或减轻建设项目对洪水影响的工程措施”部分,对河道行洪、雨水排除等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提出加固整治、替代工程、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等消除或减轻影响的措施。
(2)“消除或减轻洪水对建设项目影响的工程措施”部分,内涝或洪水淹没影响建设项目安全或正常运行的,应明确需采取的防洪排涝工程措施。
4.7当洪水影响评价为报告表时,本篇内容可为报告表(见下表)。
注:1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
2用此表表达不清的事项,可用附件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