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人类认识的宇宙

人类认识的宇宙

10
一、宇宙的基本特性
1、物质性:天体----多样性 2、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天体系统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
可编辑ppt
11
地月系
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可编辑ppt
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逐 渐扩展到150—200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宇 宙大爆炸学说横空出世---------宇宙
可编辑ppt
3
一、宇宙的基本特性
1、物质性:天体----多样性
天体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有那些常见的天体?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行星 有圆缺多变的月亮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一闪即逝的流星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有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可编辑ppt22来自时间上是上百亿年,空间上是上百亿光年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物质性:天体—多样性
人 类 认 识 的 宇 宇宙中的地球 宙
宇宙的特性: 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
普通天体
特殊天体 (地球存 在生命的 原因?)
宇宙环境条件 自身物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运行轨道 日地距离适中 体积、质量适中
可编辑ppt
4
可编辑ppt
5
猎户座气体星云
蟹状星云
可编辑ppt
6
可编辑ppt
7
卫星,流星,彗星,星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可编辑ppt
8
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陨石、陨铁)
A
BC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爆炸后,宇宙迅速膨胀,现在的宇宙比100亿年前增大了100多亿倍,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乔冶•伽莫夫和霍金的书籍。

课堂练习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A )
A.哈勃定律
B.于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星系的运动特点不包括( D )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宇宙中的星系都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运动
3.宇宙诞生于(D )
A.公元4004年以前
B.上下不过5000年
C.38亿年前
D.137亿年以前
4.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个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理论
B.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假说
C.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
D.一点现代科普作品的有趣的描写
5.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学生做练习通过练习达到巩
固本节课知识点
的目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现代宇宙学说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距离越大的河外星系,对应的运动速度也 越大。
所以,所有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这说明了什么呢?
宇了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且也阻碍了天文学 的发展。 但是,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的观测,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 体系—地心说—并不吻合。
地心说与日心说
哥白尼用自制的简陋仪器经过20年的天文观测与研究,
发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发现每一颗 行星运动情况都不相同,而且发现日地距离始终不变。 因此否定了地球是宇宙的中性,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从而建立 了日心说。 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 月亮围绕地球运动,而最外层的恒星天球则与地心说没有本质区别。
1.1人类对宇宙 的认识
宇宙是什么?
古代人眼中的宇宙
对于宇宙的传说
中国古代:盘古开天辟地——宇宙原本是混沌的一团气,后来盘古 用神斧将一团混沌气劈开,轻的上升为天,重的下坠为地,盘古死 后,身体的各个部分成为天地间的万物。
世界:地心说——希腊托勒密在前人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他认 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 体都围绕着地球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运转,而恒星位于最外面的天 球上,它们之间的位置相对不变,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在天空中转动。
盘古开天
地心说
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希腊托勒密在前人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他认为,地球 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体都围绕着 地球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运转,而恒星位于最外面的天球上,它们之 间的位置相对不变,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在天空中转动。
地球在中心的这种理论与基督教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吻 合,得到了占统治地位的朝廷的竭力支持。

对宇宙的认识1000字

对宇宙的认识1000字

对宇宙的认识1000字
宇宙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空间,包含了所有的物质、能量和时间。

对于人类来说,对宇宙的认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宇宙的组成。

宇宙由许多星系组成,每个星系都有自己的恒星和行星系统。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星系,由一个恒星——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

此外,宇宙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恒星,如红巨星、中子星、黑洞等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宇宙的起源。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密集、极度炽热的物质点。

从那时起,宇宙便开始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宇宙。

关于宇宙的演化,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撕裂”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越来越小,最终导致宇宙的“撕裂”。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宇宙的未来。

根据目前的观测和理论,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

这意味着宇宙将来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冷和孤独。

但是,对于宇宙的未来我们还有很多未知之处,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

总之,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一、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一直是基于观察和经验的。

古代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空中的星星是神秘的存在。

古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运转。

二、哥白尼的日心说哥白尼是16世纪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即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则围绕着太阳运转。

这一理论打破了地心说的观念,引发了当时的科学革命。

三、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伽利略是17世纪的天文学家,他通过自己制作的望远镜观测到了一些天体现象,如月球表面的山脉、木星的卫星等。

这些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也对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是17世纪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这一定律,人们可以解释行星的运动和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使得宇宙的运行规律更加清晰明了。

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相对论,对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光的速度是宇宙中的最高速度。

相对论的提出使得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更加精确和完整。

六、现代宇宙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现代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等问题。

通过对宇宙射线背景辐射的研究,人们得知宇宙在大约138亿年前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即宇宙大爆炸理论。

同时,人们还发现宇宙中存在着暗物质和暗能量等神秘的存在,这些发现使得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更加复杂和深刻。

七、未来的挑战与展望尽管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

例如,黑洞、暗物质、暗能量等问题仍然困扰着科学家们。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新发现和突破。

总结起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从古代人的观察和经验,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再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次的突破都推动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迈进。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

一、天文学视角1. 望远镜的发明天文学是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最早形式。

在过去,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天空,记录不同星座和星球的位置和运动。

但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对宇宙的认知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望远镜的发明让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星星和星座,进而发现了更多的天体和星球。

2. 空间探测器除了望远镜之外,人们还通过空间探测器了解到了更多的太空信息。

美国和苏联曾经曾经在冷战时期,采用竞争的方式进行了探测器的大规模发射计划。

这些探测器探测到了更多的行星,卫星等,让人们对宇宙的认知有了极大的拓展。

二、物理学视角1. 相对论相对论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个理论认为:光的速度是一定的,不管是在相对静止的地方,还是在运动的地方。

物理学之所以如此重视相对论,是因为这个理论不仅对物理学有了重大的影响,还为今后研究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2. 量子力学在物理学视角而言,人们通过量子力学探索和认识了更多宇宙的奥秘。

量子力学在描述物质运动时,强调的是概率论的思想,而非准确预测。

量子力学的研究在解释宇宙现象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奇异的情况,例如,同一个量子状态在测量前和测量后的状态会发生巨大的差异。

三、生命科学视角1.生命起源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不仅停留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上,生命科学上的探索也为我们打开了解宇宙的新视野。

通过化学实验和研究探讨,科学家们认为,在宇宙形成早期,由于海量的物质产生了很多奇特的化学反应,从而让生命在宇宙中诞生。

2. 宇宙背景辐射宇宙背景辐射指的是在大爆炸时宇宙射出的剩下的微波辐射,是我们对宇宙起源的了解之一。

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分析微波辐射,我们可以了解宇宙起源时的信息,以及星云和星体的迁移和形成。

这些信息让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正在不断拓展中。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强弱标志|光球层)、耀斑(最激烈|色球层)、日珥(色球层)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

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

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宇宙,这个无边无际的存在,令人无比着迷。

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是人类智慧和科学不断进步的结果。

我们来探讨宇宙的起源。

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8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也就是宇宙大爆炸。

在这次爆炸中,宇宙一切物质和能量都集中在一个极小的点上,然后迅速膨胀扩散,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宇宙。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也是人类关注的焦点。

宇宙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星系,而星系又包含了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

在宇宙中,星系以及星系之间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形成了宇宙的结构。

根据观测和研究,我们知道宇宙中存在着大约2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都有数以百亿计的恒星,其中包含了无数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宇宙的发展和演化也是人类关注的重点。

根据宇宙膨胀理论,宇宙的膨胀速度越来越快,这也说明了宇宙在不断演化。

除了膨胀,宇宙中还存在着恒星的诞生和死亡、星系的合并和碰撞等现象,这些都是宇宙发展的重要证据。

通过观测和模拟,科学家们对宇宙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第四,宇宙中的黑暗物质和黑暗能量也是宇宙研究的热点。

根据观测和计算,宇宙中大约有27%的黑暗物质和68%的黑暗能量,只有约5%的物质是我们所熟知的普通物质。

黑暗物质和黑暗能量对于宇宙的演化和结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科学家们对于黑暗物质和黑暗能量的本质仍然知之甚少,这也是一个待解决的谜题。

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观测设备的升级,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

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加精确的观测和实验,来验证和修正现有的宇宙理论,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

对宇宙的理解和认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通过研究宇宙的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然而,宇宙的深奥和庞大使得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仍然有限,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解答。

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将会越来越深入,揭开更多宇宙的秘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太阳系和地月系
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 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 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 量的约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②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 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 天体系统。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阅读八大行星基பைடு நூலகம்数据表分析,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质量 0.05 0.82 1.00 0.11 317.94 95.18 14.6 17.2
体积 0.056 0.856 1.000 0.150 1316.00 745.000 65.20 57.10
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 他指出,行星绕 太阳运动的轨道 应该是椭圆,太 阳位于椭圆的一 个焦点上。这一 重大发展使得日 心说的地位进一 步得以巩固。
古希腊天文学家, 于公元140年, 发表了13卷巨著 《天文学大成》, 在总结前人工作 的基础上系统地 确立了地心说。
地心说
日心说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 程与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的辛勤劳动——细致的观测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是密切不可分的 。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自学课文P7-P9页的正文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 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 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 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 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 河外星系已超过1250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③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23
千米。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天体。分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两种 有星光闪烁的恒星
有明亮的行星
有圆缺多变的月球 有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 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 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 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有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人造天体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活动】 课本P11活动1,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 具有这些有利条件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 地球大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大气。 ②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 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并对此答案作出解释。 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的热量也将发 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 地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 ③请从八大行星的运行特征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 稳定和安全? 八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 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根据课本P8——图1—3及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八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 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②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共同特征?
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 ③请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密度 5.46 5.26 5.52 3.96 1.33 0.70 1.24 1.66
公转周期 87.9d 224.7d 1a 1.9a 11.8a 29.5a 84.0a 164.8a
自转周期 58.6d 243d 23:56′ 24:37′ 9:50′ 10:14′
约16h 约18h
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 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 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 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 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 一颗特殊的行星。 【活动】 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 的宇宙环境,并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
伽利略
意大利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制作 了第一架天文望 远镜,并不断加 以改进。并用来 观测天体 开辟 了天文学的新时 代
赫歇耳
英籍德国天文 学家,通过长 期的实际观测, 并经过精心的 分析研究,建 立了第一个银 河系模型。
哈勃 美国天文学家。 发现仙女座大星 云的12颗造父变 星,根据周光关 系,推算出它们 位于银河系以外, 是与银河系一样 的恒星系统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正确认识宇宙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 程与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的辛勤劳动、细致的观测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是密 切不可分的 。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 早在公元前4世 纪,就已提出了 “地心说”,即 认为地球位于宇 宙的中心。
托勒密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于 1543年在他的不 朽名著《天体运 行论》中系统地 提出了日心说。
人类已经观 测到的宇宙 半径约140 亿光年!
银河系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 【活动】 ①、什么是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 94608亿千米。 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 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 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