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探索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宇宙作为我们所处的广阔无垠的天空中的一部分,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本文将探讨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历程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古代的宇宙观人类早期的宇宙观主要是基于宗教和哲学的思考,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都提出了各自的宇宙观。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则将天空划分为五行和十二宫。
这些宇宙观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观点逐渐被推翻。
二、科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用更加精确的方法来探索宇宙。
天文学、航天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探索宇宙的工具和技术。
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先河。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卫星和星系,为日后的宇宙探索奠定了基础。
随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宇宙工作原理的理解。
三、人类登月当谈到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时,必然不能忽略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
这个壮举不仅让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性时刻。
此后,还有其他几次登月计划,如阿波罗17号。
这些登月任务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照片,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月球的表面和成分。
四、太阳系探索人类的宇宙探索不仅局限于地球和月球,还延伸到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
早期的探测器,如火星探测车和旅行者探测器等,为人们揭示了火星和木星等行星的奥秘。
近年来,探测器“新视野号”成功飞掠冥王星以及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
这些探测任务和观测设备的成功运行,为人类对于宇宙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宇宙探索的未来展望虽然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发现。
未来的宇宙探索将继续朝着更远的边界前进。
例如,计划在2022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将帮助我们研究宇宙的起源并寻找生命的存在。
人类是如何认识和探索宇宙奥秘的

人类是如何认识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关键信息项:1、探索宇宙的历史阶段古代观测近代科学革命现代技术发展2、主要探索手段天文观测太空探测器载人航天3、重要理论与发现相对论宇宙大爆炸理论黑洞的研究4、国际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联合观测5、未来探索方向系外行星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探索11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人们通过肉眼观测星空,记录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形成了早期的天文学知识。
例如,古埃及人通过观测天狼星的位置来预测尼罗河的泛滥,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则编制了详细的星表。
111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近代科学革命时期,天文学迎来了重大突破。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挑战了传统的地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伽利略则通过自制望远镜观测星空,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月球的表面特征等,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2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手段也日益丰富和先进。
太空探测器成为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更远宇宙的重要工具。
例如,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飞出太阳系,向宇宙深处进发,携带了人类的信息,希望能与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取得联系。
21 天文观测是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面上的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够捕捉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微弱光线,通过光谱分析等技术,了解天体的化学成分、温度、速度等信息。
同时,射电望远镜的出现也让人类能够探测到宇宙中的无线电波,发现了脉冲星等神秘天体。
211 太空探测器的使用为人类带来了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宇宙信息。
例如,火星探测器对火星的地质结构、气候条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未来人类登陆火星和建立火星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212 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
宇航员能够在太空中进行实地观测和实验,亲自感受宇宙的环境。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为长期的太空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多个国家的宇航员在上面共同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观测活动。
人类简史人类与宇宙的探索

人类简史人类与宇宙的探索人类简史:人类与宇宙的探索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十万年前的原始社会,而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也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一种渴望。
从最初的星辰观测到现代太空探索,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本文将逐步介绍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历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古代观星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观察夜空中点点繁星的运行轨迹。
古人通过观察星宿的变化,制定了最早的农历,以助农时与农田管理。
此外,星象与天文知识也融入了古代人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古代的宇宙观在古代,人类对宇宙起源与构造的探索开始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
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各自的宇宙模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火焰宇宙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地心宇宙论”。
虽然这些理论被后来的科学发现所推翻,但它们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三、科学革命的推动科学革命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哥白尼的地日系统、伽利略望远镜的发明以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都让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人们开始认识到太阳系的运行机制,加深了对于宇宙的好奇心。
四、航天事业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航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苏联的“东方号”、“阳光号”和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等都标志着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探索更远的天体,如火星、木星等。
五、对宇宙的未来展望如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阶段。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以及各国航天机构的合作使得人类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太空中的奥秘。
同时,一些私人企业也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对于未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仍然任重道远。
我们需要更先进的航天技术来实现更远的探索,寻找其他星球上的生命迹象,并解开宇宙的起源之谜。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仅仅是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高人类的认知水平。
天文学概念知识: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和探索

天文学概念知识: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和探索天文学是一门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渴望,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探索宇宙的范围也逐渐扩大,我们了解到的宇宙知识也越来越多。
人类首先对宇宙进行的观测是通过肉眼,然后是望远镜和天文仪器。
古代人类发现天上有不同的星星,月亮,太阳、彗星和流星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解释和意义,而现代人类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宇宙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研究。
其中探索宇宙深处的关键是天体观测,人类运用望远镜、径向速度方法、星表等手段进行天体观测,在实现天体观测的过程中,率先采用的是光学望远镜,它发现了许多新的行星、恒星和星系,此外,‘X射线天文学‘和‘射电天文学’依靠X射线和电磁波进行观测,这些方法使得我们深入研究了黑洞、暗物质等深邃的宇宙之谜。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除了观测和仪器方法,还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理论。
‘引力’是牛顿于17世纪提出的一个重要天文学概念,他认为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依据着物体之间互相吸引的作用。
同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认为,引力不仅来自于质量的重力吸引,还是时空弯曲造成的。
还有一个著名的概念是‘大爆炸理论’,它指的是宇宙最初最主要的事件,过去认为它是一个宇宙的起源事件,一个恒定的暗物质容易出现在宇宙的形成和结构上。
但是新的研究和实验表明,暗物质的种类可能不仅仅限制在推想中所述的五种种类,人们称之为‘暗星系’和‘暗恒星’,这也说明宇宙中的暗物质是多种多样的。
此外,人类使用天文学的知识还可以推导出宇宙的年龄、大小、温度、密度等一些重要的参数,帮助人类更好的理解宇宙的构造以及演化过程。
通过研究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人类了解到了它们的基本特性和特征,使得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过程也得到了许多揭示。
尽管人类的宇宙之旅才刚刚开始,但是当前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天文学知识和信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黑洞的存在和发展是否会对宇宙带来危害,宇宙的边界又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研究宇宙的探索工作都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与理解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与理解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宇宙抱有浓厚的好奇心,对宇宙的探索与理解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知识的不断积累,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理解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 现状1. 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随着望远镜和探测器等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测宇宙。
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发射,为我们提供了宇宙中星系、恒星的详细信息,甚至可以观测到距离地球遥远的星系碰撞和超新星爆炸等现象。
2. 宇宙背景辐射的研究宇宙背景辐射是人类对宇宙的早期探索中的重要发现之一。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和分析,科学家们揭示了宇宙起源的一些重要信息,进而推动了对宇宙演化和结构形成的理解的深化。
3. 探测器任务的成功人类通过发送探测器任务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
例如,旅行者、先驱者和宇宙飞船等探测器已经成功地飞越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并传回了大量有关它们的信息。
这些任务不仅扩展了我们对太阳系的认识,还为太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 未来发展趋势1. 深空探测的加速未来,人类将加强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搜索和探测,以寻找其他生命存在的证据。
同时,为了实现更深入的太空探索,我们需要发展并投入更加先进的推进技术和载人航空器。
2. 太空探索的国际合作宇宙的探索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多国之间的合作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国际合作不仅可以共享资源与技术,还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动宇宙探索事业的发展。
3. 技术创新带来新突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将会为宇宙探索带来新的突破。
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使探测器和卫星具备自主判断与执行任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宇宙探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深入研究黑洞和暗物质黑洞和暗物质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难以理解的对象之一。
未来,人类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些领域,旨在揭示宇宙的本质和结构,进一步推动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的大致历程一、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
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星空、记录天象运动等方式,逐渐认识到宇宙的存在和复杂性。
古代文明如埃及、巴比伦、中国和印度等都有自己的天文学知识和观测记录,这些文明对宇宙的认知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起点。
二、科学革命与天文学的进展在科学革命的推动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7世纪,伽利略·伽利莱首次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月球的山脉等,这些观测结果打破了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传统观念,为宇宙的无限性提供了证据。
同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解释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三、探索太阳系人类对宇宙的探索首先集中在太阳系内的行星和卫星上。
20世纪初,人类开始使用望远镜和探测器进行近距离观测和探测。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开启了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随后,美国宇航局成功登月,人类首次踏足月球,这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
四、探索外太空人类的探索目标逐渐从太阳系扩展到外太空。
20世纪末,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继发射了深空探测器,探索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
其中,美国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在1977年发射,成为第一个进入太阳系边缘的人造物体。
它们的探测结果为我们了解外太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五、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合作项目。
自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国际空间站成为多个国家合作的航天工程,为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科学实验提供了平台。
它的建设和运营,标志着人类太空探索进入了合作与共赢的新阶段。
六、探索宇宙边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探索宇宙的边缘。
人类发射了深空探测器,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观测到了远离地球数亿光年的星系,发现了黑洞、暗物质等神秘现象。
这些观测结果使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更加深入。
七、未来的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当我们仰望星空,那无尽的黑暗中闪烁着的点点繁星总是引人遐想。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头顶这片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从最初用肉眼观察天象,到借助望远镜观测星空,再到如今发射各种航天器深入宇宙,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观察星空,并根据星象来制定历法、预测季节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
古埃及人通过观测天狼星的位置来确定尼罗河的泛滥时间,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则编制了详尽的星表,记录了众多恒星的位置和运动。
然而,这些早期的观测大多局限于肉眼可见的范围,对于宇宙的本质和奥秘,人们知之甚少。
直到 17 世纪,望远镜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测方式。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他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月球上的山脉和陨石坑等。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也让人类看到了宇宙中更多的细节。
此后,望远镜的技术不断发展,从折射式望远镜到反射式望远镜,再到如今的射电望远镜和太空望远镜,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越来越广,看到的天体也越来越多。
20 世纪中叶,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终于有机会离开地球,亲身去探索宇宙。
1957 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 号”,开启了人类的航天时代。
1961 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 1 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
此后,人类陆续向火星、金星、土星等行星发射了探测器,对太阳系内的天体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除了对太阳系内的探索,人类还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星系。
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让我们看到了宇宙深处的星系,了解到宇宙的膨胀和星系的演化。
而各种射电望远镜则帮助我们探测到了来自遥远星系的无线电波,让我们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科学家们推测出了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密度极高、温度极高的奇点爆炸而形成的。
人类与宇宙的探索宇宙学知识点

人类与宇宙的探索宇宙学知识点人类与宇宙的探索一、引言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知也逐渐深入。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宇宙学的知识点,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
二、宇宙的起源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始于对宇宙的起源的探索。
大爆炸理论是当前被广泛认可的宇宙起源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下,宇宙从一个极度高密度和高温的状态中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逐渐膨胀、冷却,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宇宙。
三、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神秘物体,对于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未被完全理解的存在。
黑洞的质量非常巨大,它的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吸引力。
黑洞的核心区域被称为“事件视界”,这是一个极为特殊且引人入胜的地方。
研究黑洞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演化,还对于相对论和引力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星系与宇宙膨胀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它们由恒星、行星、气体、尘埃等构成。
宇宙的膨胀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根据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科学家们发现,宇宙正在以加速的速度膨胀。
这一发现让宇宙学面临着更多的未解之谜,如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存在等。
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这种辐射是在大爆炸之后形成的,通过对它的观测,科学家们可以探索宇宙在早期的状态和性质。
同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支持了宇宙膨胀理论和大爆炸理论。
六、行星探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仅限于对宇宙的宏观认知,还包括对宇宙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的研究。
通过探测器和人类的太空任务,我们已经对太阳系的行星、卫星等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研究。
这些探索丰富了我们对行星的了解,也为宇宙探索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七、未来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未来,我们有望发现新的行星、星系,甚至可能找到其他类似地球的生命存在。
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关于黑洞、暗物质等谜团的解答,推动宇宙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 内容: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二、宇宙中的地球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卫星和星际物质。 又可分为:人造天体:冲出地球大气层之外的人造物质
自然天体
注意: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石之间的关系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五、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宇宙探索的发展
①古代幻想阶段
②开创新时代--原苏联1957 年10月发射卫星
③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 太空时代
航天器从无人到有人的发展
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载人飞船,将 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从而开辟了人 类航天的新纪元。
B宇宙探测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而且还影响和
改变人们的生活 C空间资源的开发无需走国际化道路 D人们利用卫星除军事侦察、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外,其他 活动暂时还不行 4、人们幻想建立“空间城”,不是因为 A宇宙空间极其辽阔
C (
)
B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
C宇宙空气清新
D宇宙中有丰富的资源
5、下列不属于宇宙空间的垃圾的是( C )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B人造卫星爆炸产生的碎片
a、公转轨道从北天极看呈逆时针 b、哈雷彗星轨道从北天极看呈顺时针 c、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 “共面性”、“近圆性” d、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e、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最大 f、土星的卫星最多
分析行星公转轨道图: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地球所处的宇 宙环境条件 (外因)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 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 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 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 境。 适宜的温度 原始大气
2、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 (星系) 总 恒星世界 星 中心天体:太阳 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八大行星及卫星系统 中心天体:地球 地月系 卫星:月球
其他七大行星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
1、特点 普通性: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特殊性: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电离层的扰动。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磁场受到扰动, 产生“磁暴”现象;极地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现象。
(2007上海)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 维图象。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 正确认识之一是( A)
特点
辽阔 高真空环境 强辐射环境 失重环境
艺术家绘出的太阳能飞船在星际间飞行时情景
开发利用
a发展太空采矿业; b设想将小行星牵引到月球或陨落在地 球上的指定地点进行冶炼。
3、宇宙环境的保护
所谓“太空垃圾” 是指那些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卫星;意外或有意爆炸的航天器 产生的碎片;宇航员扔出舱外的 垃圾等。
Hale Waihona Puke 原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因
地球适宜的自身 条件(内因)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当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 进了海洋的形成
液态水
(2007上海)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 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B) A 、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C 、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B 、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D 、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
2、太阳活动的类型: (1)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2)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日珥:出现在色球层。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一定的相关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降水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
高考考点的分析
1、考核内容上:八大行星、太阳活动、太阳辐射能
及宇宙环境探测是命题的重点。
2、考核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大多与时
事背景相结合。
3、命题趋势:
A、以时事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宇宙资源、人类 对宇宙现象的认识
B、直接以区域太阳辐射能分布图为背景,考查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等知识。
(2004上海)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 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C ) A 、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行体撞击的坑穴
C 、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2005广东)在20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 观测并测量出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 D )
动力;②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5、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①分布:a最丰富区—青藏高原?
b最贫乏区—四川盆地? 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A、太阳高度角(最主要因素):纬度越低,越丰富 B、大气厚度、密度: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C、大气的透明度:晴天,透明度高;污染少的地区,透明度高
C陨石
D航天员仍出的垃圾
6、宇宙开发,需要国际合作,不是因为(
A宇宙开发的规模大
C
)
B宇宙开发活动的投资多
C宇宙开发活动占地面积大 D宇宙开发活动技术要求高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004上海春季)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 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 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 急冲现象。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 D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珥 D、日冕层 2、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B) 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
A空间垃圾就是指宇航员遗弃的生活垃圾
B由于空间垃圾与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小,不会对 航天器构成威胁
C目前太空垃圾数目在增加,而体积在减小 D为了保持太空清洁,人们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 轨道 上,或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3、有关人类宇宙探测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B )
A虽然人类随着载人航天器进入宇宙,但还是无法对月球、大 行星进行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
清除办法: 1.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上
2.用航天飞机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太空垃圾击穿美国 航天器太阳帆板
3.对碎片进行低空处理,使其在大气 层中燃烧 4.研究新型航天用品,减少太空垃圾 的产生
课堂练习:
1、开发宇宙能源资源,主要开发的是
( B )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天体引力能
2、关于宇宙中太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1970年4月14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 我国跻身于世界航空科技的大国行列。
1971年,苏联发射第一个空间站。 1981年,美国第一次发射可 以再次使用的航天飞机。
从1957年到1981年的24年中: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 空间探索阶段,逐步 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
2、开发宇宙
A 、140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 D、140多亿光年
(2005江苏)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地球 B、水星 C、金星 D、火星
B
)
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 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3、太阳常数:8.24J/c㎡· min 4、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