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毒物接触人员的健康监护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答案--广东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答案--广东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答案--广东卫生监督1、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剂量-效应)2、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主单)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4、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粉尘、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5、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因素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6、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1年)7、电工作业的健康检查周期为(2年)8、毒物是否引起中毒,以及中毒的严重程度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决定的?毒物在机体内剂量的水平。

9、粉尘的超限倍数是(2倍)10、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合(国际标准)11、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的是(《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业用的甲苯、二甲苯中往往含有(苯)12、一劳动者从事“洗板水”清洗线路板工作经20天后发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不适,数天后全身皮疹、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红色,考虑诊断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13、发病存在个体差异性,同工种、同样环境下仅个别发病的是(三氯乙烯)14、(正乙烷)常用于印刷、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作,如清洗印刷机械、手机等液晶显示屏。

15、1,2-二氯乙烷毒性为(高毒)16、矿物粉尘致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的用越强,病变越快。

17、常见于“三氯水”、“洗板水”的成分是(三氯乙烯)18、出现牙龈边缘蓝黑色线带的是(铅)所致的中毒。

19、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发票复印件)应及时存放至职业卫生档案中。

20、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耳塞)、耳罩和防噪声帽盔三大类。

21、手持振动机械立姿作业应配备的防护用品:耳塞;耳罩;防振手套;建议配备的防护用品;(防振服)。

GBZT--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ZT--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封面作者:Pan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ICS13.100C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98—2017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uidelinesfor occupationalhealthriskassessmentofchemicals intheworkplace 2017-09-30发布2018-04-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 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风险评估框架25 工作程序36 评估方法47 使用本标准的说明7附录A(资料性附录)使用本标准的说明8附录B(资料性附录)化学品基本信息调查表9附录C(资料性附录)岗位接触化学有害因素基本信息调查表10附录D(资料性附录)危害控制措施调查表11附录E(资料性附录)定性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13附录F(资料性附录)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20附录G(资料性附录)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示例29附录H(资料性附录)常见化学有害因素的参考接触浓度35附录I(资料性附录)常见致癌化学有害因素的吸入单位风险39附录J(资料性附录)风险控制对策41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胡伟江、张美辨、王鑫、苏世标、张恒东、陈永青、陈振龙、田亚锋、闫雪华、董一文、汉锋。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框架、工作程序、评估方法。

职业健康监护系列标准解读

职业健康监护系列标准解读

n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怎样界定?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GBZ188-4.5)
根据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认定为需要开展 强制性健康监护的人群,都应接受职业健康监 护。 l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属于推荐性健康监护的 ,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由用人单位安排。
l
作业时虽不直接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但在工作环境中间接接触且 接触程度与直接接触人员相同或近乎相同的, 需和直接接触人员同样接受健康监护。 l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个体 累计暴露的时间长度和工种,确定需要开展职 业健康监护的人群(GBZ/T229)。(个体化) l 离岗后职业健康检查的时间,主要根据有害因 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 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 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界定原则(GBZ/T260-2014)
GBZ188—2014禁忌修订
n
严格职业禁忌证的范围,特别是只有急性中毒的化学 物的职业禁忌证删除,约50种存在职业禁忌; n 职业健康监护中职业禁忌主要针对慢性危害,单纯 急性毒物监护意义不大,没有禁忌。 n 要精准 职业禁忌范围,更强调有害因素接触与禁忌 疾病因果关系(正己烷/丙烯酰胺与多发性周围神经 病。修订前为糖尿病 n 可操作 四乙基铅:删除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性疾病; n 不滥用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删除慢性口腔炎。
l
劳动者或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劳动者个 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或 者提供虚假档案材料。 l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 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 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l
n
那些职业危害因素需要做职业健康检查 ?

有毒物质防护管理规定

有毒物质防护管理规定

有毒物质防护管理规定毒物是指能够对人体生命安全、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毒物防护管理规定,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措施。

毒物防护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物质分类和标识:根据毒性特征和危害程度,将毒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进行相应的标识和贴标。

这样可以使员工在接触到毒物时能够及时识别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毒物的储存和搬运:毒物的储存和搬运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确保其不会泄露或溢出,避免对员工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搬运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包装和容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装备和措施。

3.毒物的使用和处理:在使用毒物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防护要求进行,避免接触到毒物或吸入引起危害。

在处理废弃毒物时,必须符合相应的规定,采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和措施,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4.个人防护措施:员工在接触到毒物时,必须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同时,必须进行相关的培训,了解毒物的性质和危害,掌握正确的使用和防护方法。

5.事故应急措施:在发生毒物泄漏、事故或意外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进一步升级或扩大。

同时,必须指定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和措施,对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处置。

6.监测和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毒物监测和评估,确保员工的接触情况和环境的安全。

如果发现存在毒物超标或存在潜在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消除。

7.员工健康监护:对于长期接触或潜在接触毒物的员工,必须进行健康监护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与毒物接触有关的健康问题,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上述是一些常见的毒物防护管理规定的内容,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能会因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毒物的特性而有所不同。

同时,毒物防护管理规定也需要与其他相关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如危险化学品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保毒物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职业暴露防护

职业暴露防护

职业暴露防护pptxx年xx月xx日•职业暴露防护概述•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目录•职业暴露的健康管理•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职业暴露防护的未来展望01职业暴露防护概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暴露于致病微生物、化学性因素等有害因素的环境中所造成的危害。

定义分为生物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物理性职业暴露、其他职业暴露。

分类定义与分类如尘肺病、职业性肿瘤、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暴露的危害职业性疾病可能导致病原体在工作人员中传播,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

感染与传播如电离辐射损伤、机械性损伤等。

职业性损伤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水平。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用具:如口罩、手套、护目镜、安全帽等。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问题。

02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常见的有害化学物质例如苯、氨、硫化氢、甲醛、二恶英等对健康的影响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导致贫血、免疫系统受损、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伤等有害化学物质噪音、高温、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对健康的影响可引起听力损失、头痛、失眠、心血管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等对健康的影响: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结核病等常见的其他危害因素不良工环境、不良工作习惯等对健康的影响可引起工作效率下降、职业倦怠等其他危害因素03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设备维护和更新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设备的密封性能、通风性能良好。

改良工艺采用工程控制措施对职业病危害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如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等工艺。

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工作场所环境,加强通风、除尘、减噪等措施。

工程控制措施使用呼吸保护用品根据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选用适当的呼吸保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呼吸保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使用前的培训和教育对使用呼吸保护用品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正确使用。

职业卫生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群发性化学物中毒事件申请救援至关重要的步骤是:( )A、及时报告B、掩盖事实C、作好应急救援预案和准备D、对症治疗正确答案:A2、不可作为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吸收设备是( )。

A、填料吸收塔B、喷雾塔C、筛板塔D、水塔正确答案:D3、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 )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A、劳动者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职业健康检查机构D、中介机构正确答案:C4、职业性铅中毒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中毒,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修、拆旧船、桥粱、建筑时的焊割等作业。

国内以铅熔炼、( )制造行业发生铅中毒的人数较多。

A、蓄电池B、铅矿的开采C、建筑时的焊割D、印刷业铸字和浇板正确答案:A5、石棉肺患者的肺功能降低()A、与X线胸片表现同步B、与X线胸片表现无关C、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早D、往往比X线胸片表现出现的晚正确答案:C6、气体吸附剂采样管采样后,样品保存要注意什么()A、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B、两端敞口,低温保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C、两端密封,常温保存,在任何时间内完成分析D、两端密封,低温保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正确答案:D7、急性( ) 中毒后在恢复过程可出现“假愈期”。

A、有机磷农药B、硫化氢C、一氧化碳D、氰化氢正确答案:C8、以下哪个药物不是金属解毒剂()A、青霉胺B、碘解磷定C、依地酸钙钠D、二巯基丙醇正确答案:B9、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二)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

A、在岗期间B、离岗时C、应急D、上岗前正确答案:C10、一般用( )作为衡量高温作业劳动者劳动强度和受热程度的综合指标。

劳动卫生

劳动卫生
0011 ( )治疗的目的是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促使毒物排泄以及拮抗或者解除其毒作用。 单项选择 劳动卫生 病因 对症 支持 阻隔 A
0012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受气象条件和( )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单项选择 劳动卫生 年龄 劳动强度 性别 A和B B
0038 生产性毒物主要通过( )等途径进入人体。 多项选择 劳动卫生 呼吸道 皮肤 汗腺 消化道 衣服携带物 ABD
0039 通常职业中毒根据其发病时间,可分为( )等类别。 多项选择 劳动卫生 急性中毒 亚急性中毒 亚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 隐性中毒 ABD
0040 生产性毒物可以( )的形态存在。 多项选择 劳动卫生 固体 液体 气体 悬浮体 气溶胶 ABCE
0066 毒物进入人体内,其剂量不足也可以引起急性中毒。 判断题 劳动卫生 对 错 错
0067 烟尘为悬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0.1μm的固态微粒。 判断题 劳动卫生 对 错 对
0068 粉尘分散度高,吸入粉尘机会少。 判断题 劳动卫生 对 错 错
0069 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大小,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判断题 劳动卫生 对 错 对
0021 下列金属( )列入金属毒物类。 单项选择 劳动卫生 铅 钢 铜 铁 A
0022 下列物质属有机溶剂的有( )。 单项选择 劳动卫生 酒精 苯 柴油 煤油 B
0023 涂装作业场所空气中,产生的主要毒物质是( )。 单项选择 劳动卫生 甲烷 甲苯 甲醇 甲醛 B
0008 广州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为( )℃。 单项选择 劳动卫生 29 30 33 34 C
0009 矽肺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 单项选择 劳动卫生 高血压 糖尿病 肺结核 哮喘 C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三篇)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2000字生产性毒物危害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情况。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正确的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要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首先需要了解有害物质的特性和危害程度。

对于不同的有害物质,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和措施:1. 替代有害物质:有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替代来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选择更安全的替代品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措施。

2. 封装和隔离:将有害物质封装或隔离起来,以防止其泄漏或扩散。

例如,在化学实验室中,有害化学品应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放置在专门设计的贮存室中。

3. 通风:通过有效的通风系统控制有害物质的扩散。

通风系统应能够将有害物质排除到室外,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4. 工程控制:采用工程控制方法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

例如,在化工厂中,可以采取合适的管道和设备设计,防止有害物质泄漏。

5. 个人防护装备:在无法避免或控制有害物质的情况下,应向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

工人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这些装备。

6. 培训和教育:对工人进行有害物质的正确使用和处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工人需要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性,并学会正确使用和处理这些物质,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另外,在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法规和标准: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是控制生产性毒物危害的基本要求。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来保护工人和环境的安全。

2. 监测和评估:监测和评估有害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水平对于控制危害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应急准备:应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有害物质泄漏和事故。

应急预案应包括适当的应急措施和培训。

4. 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理:铅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 作用。主要累及神经、造血、消化、肾脏及心血 管系统。其中毒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毒作用大 致经三个途径:1、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 衡及直接损伤周围神经;2、与含巯基蛋白质结合 和抑制酶的活性,抑制氧化磷酸化和干扰正常代 谢;3、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伤血管痉挛。 • 铅干扰卟啉代谢,主要抑制含巯基的红细胞 - 氨基 -- 酮戊酸脱水酶 ( - ALAD)和血红素合成 酶(HS)
常见化学毒物接触人员的健康监护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可风
职业健康监护
• 职业健康监护简单地说,就是有目的、有 计划、有规律的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的劳动者进行医学观察和医学检查,早期 发现工作对健康的影响和可能引起的疾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 健康监护检查是国家为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规定 的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大部分从法规的角度 讲是强制性的,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意义上的健康 检查或企业(社会)福利性的健康检查。职业健 康监护着眼于了解有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对接 触的劳动者造成的健康危害,为有效地开展职业 人群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项目必须明确规定 监护的目标疾病或异常生理、病理状态。
二、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 汞俗称水银,比重13.60,熔点-400C, 是易蒸发的银白 色液体金属,常温下即可蒸发,随温度增高,蒸发量也 增高。洒落汞珠表面张力增大,蒸发加速,钻入地板、 物具缝中,不易清除,易形成二次污染源。 • 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侵入体内;完整皮肤基 本上不吸收金属汞,胃肠对金属汞的吸收能力也极差 (<0.01%)。 • 汞的无机化合物主要侵入途径是胃肠道,其吸收率主要 取决于溶解度,一般汞化合物的吸收率约为7%~15%, 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如氯化汞、醋酸汞、硝酸汞等,吸 收率可达30%。 • 由呼吸道吸收的汞可占吸入量的75—80%;分布全身各 器官,以肾脏含量最高,吸收的汞化合物约80%蓄积于 肾近曲小管中。金属汞吸收后易通过血脑屏障,蓄积在 脑干和小脑,汞进入脑组织后不易排出。汞可引起神经 系统、肾脏、消化系统损害。
常见有害化学物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一、铅及其有害化合物
铅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史前就有应用。 职业性铅中毒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中毒。 (一)职业接触机会及主要行业工种 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 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 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 修、拆旧船、桥粱、建筑时的焊割等作业。此外,在 用铅化合物作颜料、釉料、油漆、橡胶、塑料、玻璃、 陶瓷、炸药等工业也可有职业接触,军火工业的子弹 制造和放射防护材料。 国内以铅熔炼、蓄电池制造行业发生铅中毒的 人数较多。

(二)毒理学特征 汞与蛋白质巯基有特殊的亲和力,与酶 的巯基结合,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造成 机体代谢障碍是汞中毒的生化基础。 但迄今为止,汞中毒的真正发病机理还 不十分清楚,汞与巯基相结合尚不能完全 解释汞的毒作用特点,如汞与砷同是巯基 毒物,但临床表现却不同。

(四)铅及其化合物职业健康监护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1 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⑴ 贫血 ⑵ 卟啉病 ⑶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1、2 检查内容 ⑴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贫血症状,如 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 麻木等 ⑵ 体格检查 a. 内科常规检查 b.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⑶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 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 b. 选检项目 血铅或尿铅、血ZPP(锌原卟啉)或

(三)临床表现 职业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引起慢性中毒,因 中毒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呈隐匿发展 过程。 以神经、消化和造血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为主。 神经系统: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且无特异性。可有 头痛、头晕、乏力、健忘、睡眠障碍等类神经症的表现。 重症患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先表现为反应迟钝、 注意力不集中、抑郁、孤僻、少语、易激动、定向力障 碍等,进而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烦躁、谵妄、昏迷、癜痫样抽搐等。铅对周围神经系统 的损害,以运动功能受累较著,主要表现为伸肌无力, 重者出现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如垂腕、垂足。 有些患者可有关节肌肉疼痛,伴有肢端麻木和四肢远端 呈手套袜套样浅感觉障碍。
铅的化合物有:氧化铅(黄丹)、四氧化三铅(红 丹)、二氧化铅、硫化铅、硫酸铅、醋酸铅、硅酸铅、 硝酸铅等。铅的化合物主要以固体微粒形式存在,可 以粉尘形式逸散到阿作业环境。 (二)毒理学特征 铅及其化合物的毒性,除其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外, 大致相似。其毒性的强弱与铅化合物在体液中的溶解 度、铅烟尘颗粒的大小、中毒途径及铅化合物的形态 等有关。 中毒途径:铅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与胃肠道吸 收,一般不经皮肤吸收。有机铅如醋酸铅可有少量经 皮吸收,四乙基铅易经皮吸收。
分布:进入血循环的铅,约90%与红细胞结合, 10%在血浆。血液中的铅,初期分布于肝、肾、 脾、肺、脑等器官中,数周后铅由软组织转移至 骨骼,并以不溶性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 内90%—95%铅存于骨骼内。骨骼内的铅半排期 长达10年以上。 代谢: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在血钙降低 或感染、饥饿、酗酒、服用酸性药物等使血液pH 改变时,骨骼中的不溶性磷酸铅可转变为可溶性 的磷酸氢铅,经血液循环再重新分布到各器官组 织中。血浆铅与红细胞结合铅之间,血浆蛋白结 合铅与血浆中可溶性铅之间,血液铅与器官组织 铅之间,血液可溶性铅与骨骼不溶性铅之间,铅 的分布处于动态平衡。吸收的铅主要经尿排出。
职业中毒的诊断
承担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病人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 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临床表现以及实验 室检查结果等,经综合分析,排除其他致 病因素后,对照职业中毒诊断标准,做出 职业中毒的诊断和诊断分级。
我国法定的职业中毒目录包括56种(类)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镉及其化合物中毒;铍病;铊及其化合物中 毒;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钒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砷及其化合物中毒;铀中毒;砷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二氧化硫 中毒;光气中毒;氨中毒;偏二甲基肼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二硫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磷化氢、磷化锌、 磷化铝中毒;工业性氟病;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四乙基铅中毒; 有机锡中毒;羰基镍中毒;苯中毒;甲苯中毒;二甲苯中毒;正 己烷中毒;汽油中毒;一甲胺中毒;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 解物中毒;二氯乙烷中毒;四氯化碳中毒;氯乙烯中毒;三氯乙 烯中毒;氯丙烯中毒;氯丁二烯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 (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三硝基甲苯中毒;甲醇中毒;酚中 毒;五氯酚(钠)中毒;甲醛中毒;硫酸二甲酯中毒;丙烯酰胺 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中毒;杀虫脒中毒;溴甲烷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根据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 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
2.91(600)
0.58 (120 ) 2.91(13.0)
1.34(750)
2.23(1250)
3.56(2000)
尿δ-氨基-r-酮戊酸 mol/L(g/L)
22.9(3000 )
30.5(4000 )
61.0 (8000 )
铅中毒实验室检查的质量保证
• 在检测铅中毒各项实验室指标时,必须伴有一套严 格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 以保证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质量保证应贯穿于检测的全过程,从样品的选择、 采集、运输、保存、分析前的预处理、分析测试、 实验记录、结果的计算和报告等环节都要有质量把 关。仅有分析检验的质量控制, 并不能保证获得准 确可信的测定结果。 • 在检测血铅和尿铅时,应特别注意采样及测试过程 中的污染问题。如收集标本的容器未清洗干净,或 在铅污染的作业环境中采样,可使测定结果偏高。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 确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应根据以下原则
1、目标疾病如果是职业禁忌证,应确定监护的 职业危害因素和所规定职业禁忌证的关系及相关 程度。 2、目标疾病如果是职业病,应是国家职业病目 录中规定的疾病,应和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果关 系并要有一定的发病率。 3、有明确的监护手段和医学检查方法。 4、早期发现后采取干预措施能对目标疾病的转 归产生有利的影响。
铅中毒实验室检测指标的“三值”
正常参考值 检测指标 职业接触限值 诊断值
血铅mol/L (g/L)
尿铅 mol/L(g/L) 血锌原卟啉 mol/L(g/gHb) 血原卟啉mol/L(g/L)
0.97(200)
0.12(25) 1.34(6.0)
1.94(400)
0.34(70) 1.79(8.0)
• • • •


(一)职业性接触主要有: 火法炼汞作业。 化学工业:约占总用汞量的30%-50%,主要为1)氯碱工 业 ;2)有机合成工业;3)含汞化合物制造 。 仪表行业:许多仪表如温度计、血压计、气压计、流量计、 液面计等,在制造、校验、维修过程中均需使用汞,是汞 的最常见的职业接触机会。 电气工业:许多电气器材如太阳灯、荧光灯、石英灯、整 流器、电子管、汞电池等生产、维修过程也均需要使用汞。 冶金工业:除火法炼汞外,汞齐法提炼金、银或镀金、镀 银,汞均可蒸发引起中毒。 其他:牙医使用银汞齐补牙,用硝酸汞处理毛绒制毡, 用锡汞齐制镜,用草酸汞或醋酸汞处理皮革,用金属汞做 精密铸件铸模,用雷汞制造起爆剂,用金属汞作为钚原子 反应堆冷却剂等。
消化系统:铅易引起消化系统分泌和运动功能异 常,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可有口内金属味、食欲减 退、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可有腹绞痛。 造血系统:铅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在铅中毒 早期可见到因卟啉代谢障碍引起的尿δ-氨基-r-酮戊酸 排出增多、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EP)或锌原卟啉 ( ZPP )增高。中度铅中毒患者可出现贫血,多为 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亦有呈小细胞型者。铅 中毒性贫血多属轻度,白细胞与血小板一般无明显 异常。 其他:少数慢性铅中毒者尚可出现肾损害。早期 主要表现为近端肾小管的功能异常,出现低分子量 蛋白尿,如尿2-微球蛋白排出量增高,以后可见肾 小球滤过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个别较重者后 期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